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

第1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师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角色定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手段上与专业化人员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治疗方法,对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和排查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广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和思想动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要的今天,心理咨询师可以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通过深入宿舍和班级等学生活动场所,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互动,观察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查。

(二)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发现问题学生以后,心理咨询师要及时找到对策和解决方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同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运用心理咨询的共情、倾听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使问题学生活动不离开心理咨询师的视野,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最后,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多且杂,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要做到“学生之事无小事”,避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警,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师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团体辅导的指导者,必须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带领班级团体辅导的方法,掌握团体辅导的相关技术,这样班级团体辅导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团体健康发展,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促进团体成员个人成长与改变。心理咨询师是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应利用管理班级的方便条件,针对班级具体问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有利于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又有利于班级团结氛围的形成。

(四)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大学心理咨询师应学会使用心理沟通和咨询的基本方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辨别和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建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发挥自己工作的特点,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新问题,并o予指导。人生忧乐,存乎一心。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生心灵美的建设者,身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使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近三十年来,国内心理学界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强烈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并且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倡议和做法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或途径。”[1]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师要适应“本土化”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程化。首先,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除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外,高校心理教育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对大一学生应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对大二大三学生应侧重学习、恋爱与情感教育,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就业思想和心理的教育等。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学校还要通过校报、广播等宣传形式,定期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性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应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与及时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建立从心理联络员到心理咨询师到心理咨询室再到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的绿色通道,使患病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专题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常年保持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讲座、报告、主题教育、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内容专业化。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在实践中能正确判断,是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加强工作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一般心理咨询,阅读心理学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指导接下来的实践。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其次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要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另外,研究表明,在强迫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高压、强迫命令的教育方式,不顾及孩子的愿望,可能造成孩子顺从、固执、攻击、暴躁等心理问题;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一味地顺从孩子,百依日顺,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困难、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等心理问题。当然,父母本身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耳濡目染也影响着孩子。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活动。青年学生是人生精力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求知、求新、求变、求动的心理非常强烈,而心理咨询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心理咨询师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也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困难。专制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两面性,攻击性;放任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纪律性差。因此,积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咨询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2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摘 要:随着本世纪初以来的大学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的生源结构与质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始终并存,并且进行碰撞,十分容易引起人们在思想上的波动,这就导致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校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之现状,通过持续创新,深入探寻政治思想教育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从而促使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增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本文从积极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作用、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注重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网络政治思想教育新思路、充分形成政治思想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新形势

1、积极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作用

运用思想来武装高校学生,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重在要以高校学生实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高校学生们都能明白党和人民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所给予的深切希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校学生们去建设。高校学生们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理论课,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理论、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持良好的舆论导向,集中全力地宣传体现出时代精神之典型,从而丰富当代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以便于更好地坚持理论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指导地位,让科学理论进入教材、优秀思想进入课堂、高尚精神进入高校学生的头脑。要积极实施理论上的创新,从而解答目前高校学生们普遍十分关心的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难题,从而保障大学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并持续提高理论的说服力与战斗力。的世界观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当代各类社会问题的重大思想武器。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必须加强与改进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此,一定要坚持和巩固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之中的指导性地位。在高校日常教学当中,要着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力发挥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所具有的作用,尤其是要在展现时代性与提高针对性上花大力气,从而运用实践以体现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之成效,并努力对加以理论引导或者阐述热点问题,做出最为科学、最有说服力有最为符合事实的解释及说明。

2、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强大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是当代高校学生致力于学习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在校高校学生都是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如今的高校学生表现出了传统道德观较为淡薄、集体意识不强、普遍崇尚自我、追求其自我价值,较为欠缺集体主义观念。依据这一情况,应当立足于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帮助高校学生们理解自己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班集体当中的一名成员,只有付出一分耕耘,方能有一分收获。提倡高校学生们更多地去关心他人,多多站在他人之角度进行思考,不必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要将爱心与关心奉献给他人,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割不断的家族亲情,虽然在如今这一代高校学生身上出现了大量的新特点,然而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延续也是必需的。高校学生虽然可以追求流行文化,但是却不能全面地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绝不能忘记体现展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与深远影响之传统美德。要教育高校学生们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民族精神作为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名言作为积极进取的巨大精神推动力,从而强化高校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要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健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确保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经费,使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当以不低于高校学生每生每年10元的标准列入到年度预算之中。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应当纳入到教学设备体系之中,并予以优先解决。二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当中。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心理测试,从而建立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设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必修课,从而把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同时,应当结合实际,有目的地设置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一系列选修课程,并积极实施高校学生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强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以及面向全面高校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能力。三是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和专业互补,相对稳定与素质比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各所高校应当结合实际,配备专门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教师,在每个院(系)安排一到两名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人员。建立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与持证上岗规定,并不断发展,争取实现持证上岗之要求。要加大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的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强度,从而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构建与不断完善高校、院系与班级等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随时随地关心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其行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沟通、引导与治疗工作。要建立起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每周统计与汇报制度,各个院系每周一定要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报告本院(系)高校学生的近期心理健康状况。

4、拓展网络政治思想教育新思路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实施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但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同时又形成了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新载体与新渠道。大学应当顺应网络在如今社会、学校与家庭当中不断普及之新形势,建立网络战略意识与网络政治思想教育观,从而主导当前的网络舆论阵地,强化与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所具有的时效性,不断增强其影响力。要强化对于高校网络政治思想教育之领导、组织与管理,提高网络宣传之力度,不断推进正面宣传,做到因势利导,不仅要弘扬主旋律,而且又要保持健康而丰富、轻松而活泼之内容,不仅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中的经费与物质之投入,而且又要认真研究信息网络化之特点及其规律,全力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开展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全新阵地。

5、充分形成政治思想教育合力

要切实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与学生四位一体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形成合力,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以强化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是高校应当采取社会调查、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创业专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等形式,以帮助高校学生们充分地了解专业、熟悉专业,并热爱专业。要运用人才招聘会、网络平台、招聘广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为高校学生们提供各类具有实效的岗位,并以此作为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之基础。二是高等院校应当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之模式,以强化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要通过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来本校进行讲座、和重点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举行专场招聘会、鼓励高校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之中等,积极拓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之校外平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等方式,不断强化高校学生的学习的推动力。三是高等院校还应当积极发挥高校学生家长所具有的作用,运用家庭教育来强化高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动力。比如,通过本校校园网站,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到本校与学生的各类信息,通过邮寄成绩单与发送喜报、通报高校学生违纪情况等方式,能够让家长及时掌握子女在大学当中的表现,从而配合校方共同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督促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鉴于经济成分之多元化,世界范围之内的文化交流造成了我国目前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之状况。在这一情况之下,为了让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借鉴大众文化这一运作模式以扩大宣传的效果,从而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找到更为广阔的作用空间。比如,要加大对于大众文化之管理与引导,不仅要积极发展大众文化,而且还应积极提倡高雅文化,将大众文化当中具有积极教育价值之文化产品予以甄别与筛选出来,并依据一定的价值与艺术标准,将其加工和改造成为适合如今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环境,把政治思想教育和审美活动、艺术教育等相互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并通过教育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并树立起科学与健康的文化消费观,促使大众文化向着健康和理性的趋势发展。

结语:

切实加强与改进高校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础性工程,一定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与支持。为此,应当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规律的认识,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落实实际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将积极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相互结合起来,不仅要教育人,而且要关心人。鉴于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而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需要高校学生们的持续奋斗。只有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时代性与规律性,迎来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春天。(作者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 司红十,张旭东.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2期

第3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1. 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是学习难度很大的重要学科,由于英语学习难度大,英语的单词多,很难记忆,使许多学生都害怕英语学习。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用区,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各种素质的塑造,都要以心理素质为媒介,学生创造力、自制力、抗压能力和对各类环境适应能力的养成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抵挡诱惑,应对挫折的关键。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潜移默化形成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会对人格进行逐渐的完善,也对主体人格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人格特质,使人格的发展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这种转化的附庸,而是在转化中为学生“掌好舵”,使学生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使心理得到优化、人格得以健全。

随着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厌学,早恋,自卑,冷漠……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不良影响的,有来自特殊家庭影响的,也有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但根本原因都是缺少爱与沟通。分析学生产生这些负面心理状态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增进师生感情为依托,将学生心理引向正确方向。

2.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中,每个人性格都不尽相同,语言运用能力也各有差异,这就使得英语教学中要涉猎更多的知识,争取等做到面面俱到,学会在教学中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元化的知识,这样才能组织好一节英语课,通过英语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身心全面教育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各类竞赛可以给学生灌输现代社会必需的竞争意识,通过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通过在语言运用中遇到的障碍,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同时,英语日常对话内容往往伴随着社会交往,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和组员进行的交流沟通,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像一面镜子照出学生思想状态、言行举止上存大的种种不足之处,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塑造意义重大。

2.1 用教师的经济情感培养学生的经济心理

教师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影响很大,可以说,教师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在英语课的准备活动阶段,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学生的情感是否达到“沸点”,直接决定着一堂课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一般都采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作为准备活动,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无聊的,枯燥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在这一瞬间迅速流失。

语言可以承载各种不同的情感,教师向学生转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是最简洁的方式,因此教师语言要力求表达清楚、意思明确、表述生动、语速适当、用词幽默、情感充沛,这样便能够使学生下意识地听下去,不去分心想别的事情,自然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此外,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学生,他们常常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此时的一点点鼓励都会使他们感到愉快,自觉将教师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 用师生情感交流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自己感情充沛,更要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蹲下来与学生谈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确保学生心理状态始终保持最佳,带动学生主动探索,逐步积累学习兴趣。

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课堂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碰撞,知识与情感这一明一暗不同的两条线索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否利用好情感这一武器,能否加大情感修养、孕育情感的萌芽是师生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

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天性中少不了玩耍,教师要时刻怀有一颗童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健康的心理,可谓一举两得。

3. 总结

第4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问题与困难 途径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五年的时间了。比起老教师来说,我的德育工作经验还远远不足。但是,这五年中,我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神圣而光荣的职责,做学生人生道路的指路人。

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个性,和我们以前读高中时的状态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悲观一点说,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较为复杂。该有的好习惯都没有,不该有的坏毛病都具备。虽然学校实行封闭的住校管理制度,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学生思想发展的因素、诱惑,还是多方面存在的。进校的第三年,班级里的学生呈现了很明显的两极分化。这里的“两极分化”指的不仅是成绩方面的,更多的还包括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心理发展方面的。班里有三年级上学期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分数还较高的学生,有成绩优秀且稳定每年都能得到特等奖学金的学生,有个人特长突出在国家级文字、舞蹈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更有自甘堕落不求上进每节课都睡觉的学生,有撒谎旷课旷宿被我抓到证据还死不承认蛮横顶撞的学生,有深更半夜发短信给我声称自己得抑郁症想要自杀的学生……除了哭笑不得地想到源自于范伟的那句经典台词:同样是学生,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也就只有绞尽脑汁想办法对症下药了。很多的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学生犯了错误,更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以便彻底解决问题。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心理、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与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心理状态的不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滑坡都将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2.家庭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所谓家庭困难,其实并不一定只是指那些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的学生,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情感交流困难都可以称之为家庭困难的一种表现,留守儿童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类学生可能学习成绩很优秀,纪律表现也很好,也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但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这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相当高。究其原因,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从主观角度来说,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五花八门,但经过仔细剖析,不难看出大致都可以归为以下几类:自私心理、嫉妒心理、迎合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依赖心理等等。(2)从客观角度来说,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改变与冲突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人际关系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中映射出来。在成长的道路上,在心理发展还不是那么健全的情况下,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学生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三、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总的说来,心理健康(mentalhealth)就是指个人在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道德品质等方面,都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状态。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一个必要因素和重要判断标准已经不容我们忽视。而心理健康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个性特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为目的,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以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学生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我校课程设置的有利条件以及现有资源,开设心理学课程,开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展课外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开设“聊天室”,为打开学生的心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打开更方便快捷的通道。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动所有教师,实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手,建立成长导师制,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亲密联系,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5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71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的根本任务。从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保障高职生的茁壮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的心里健康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在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你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高职生同属于大学生的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有许多不同之处,表现出的心理行为也有所不同。

1、生源复杂,质量偏低。有的是高考升入的,有的是中职对口升入的,还有从初中直升五年制高职的。他们的年龄,文化基础,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区别。

2、高职生普遍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少学生认为进入高职院就是学一门技术,没必要学理论知识;有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听别人或家长的,根本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还有的家长只要求学校把他们管好不出事学多少东西无所谓。

3、高职生的自卑心理较强。参加高考的学生由于成绩原因,没进入到自己理想的学校,认为前途渺茫,对什么都缺乏信心,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60分万岁,上课迟到早退,睡觉或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作业抄袭,考试舞弊。

4、自控力不强。有些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

5、有些学生有独生子女习气,出现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度问题。

6、高职生有许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压力。

7、高职生正值青春年少,有些不能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原因,但作为学校,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应引起我们相当大的重视,要花大力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性和责任感。要不然他们将很难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也将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事业。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校方面:近几年由于扩招,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失调,学校日常工作疲于应付,学校只要教室有老师,学生不闹事,校园平安就够了,没有精力来管质量,更没精力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学校几千人配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辅导员又要管几百人,不可能深入心理健康的教育,虽说每个班配有一名班主任,但大多是兼职,他(她)们也有很繁重的教学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课任教师则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关心的是学生的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自己所教范围。

学生方面:有些学生遇有心理问题时不知怎样去寻求帮助,还有些怕去找心理咨询师,怕同学会讥笑心理有毛病,出现问题不愿找朋友、找老师谈,积压在心理,最终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树立全员参与的大观念。

学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造成整体作战的氛围,改变过去思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学校的整体管理方案,校园的报刊、学刊、网络,校园环境布置,学校的教职工大会都应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只有良好的大环境,全体教师才会自觉地去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动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的工作。

以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师应每周举行一次心理讲座,每周应有学生接待日,应对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及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应尽量深入学生生活,把学生当做朋友,及时解决班级学生遇到的难题。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健康向上有意义的活动,如各种球赛,歌唱比赛,辩论赛,班级晚会,专业与就业论辩会,各系部大型联谊表彰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锻炼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好的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学科教育影响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是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授未来生存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解答生活的疑问与困惑。中国自古就把教师“传道”放在首位。

第6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健康;自强;自立;自信;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71-01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健康一词的认识同词典中的解释一样,往往带有片面性,认为身体无病,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即为健康。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单是指身体无缺陷和疾病,同时还包括完整的生活,极佳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身心健康才是全面的、完整意义上的健康。

一位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开始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基于上述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乃当务之急也!

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已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就分三部分作以简要介绍,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战胜脆弱,自强自立

意义:按常理,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应该具有勇敢坚强的心理品质,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情感脆弱、意志薄弱、遇事软弱。难怪有人说:“当代的中学生经不起折腾”。“长此以往,祖国明天的太阳由谁托起?”因此说,帮助学生“战胜脆弱,成为强者”十分重要。

途径:对此类学生,为师者要做到经常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学生在校、在家的各方面情况(当然家访不一定非与家长见面,其实用电话联系也未尝不可),家长、老师双方心中都有底数,真正建立宽松、民主、自由的生活、劳动、学习空间。不要什么都看管、约束,动不动就包办、絮叨,要做到三放“放心、放手、放宽”。(因为“闭关锁国”没有出路)除此之外,在校内外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这样脆弱的学生才能放胆、放量,自强自立。

实践方案:

1、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演讲会、赛诗会,举办朗读比赛、读书报告、即兴作文赛等;

2、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

3、适时、适地组织课外活动;

4、搜集相关信息,及时交流;

5、开设心里信箱,让学生在信中敞开心扉;

6、设心理咨询日,让学生自由“寻医问药”。

当然上述内容并非是我一个人的“专利”,但不管怎样说,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参与意识、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成功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好锻炼,学生自强、自立能力不断加强,这样,他们会战胜脆弱,逐步走向成熟。

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意义:自信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批评,其反面是自卑。自卑者的日常表现是:胆小如鼠,依附他人,缺乏创新。他们自怨自叹不如别人的时候,往往就嫉妒、诽谤别人,总想使所有人都像他们那样顺从屈辱、平庸老实。这样,他们就会在原地踏步。正如歌德所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就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而自信、自尊和自豪是一种充分调动和体现自己的潜能的应变机智和才能的表现。从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来看,他们应该多一些自信、自尊、自爱之心,少一点自卑、自怜、自叹、自怨之感。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非常有必要。

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逐步达到让自卑感无处藏身,自信心油然而生之最高境界。

实践方案:

1、在班内树立自信榜样,充分利用板报,积极宣传榜样事迹;

2、布置搜寻、整理、记录与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的作业,并安排学生按照顺序,每天早晨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3、每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自信酿就的甜美果实;

4、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利用有利时机经常向自己的学生灌输自信的概念,讲述自信的故事。这样,时间就会磨练学生的意志,自信心会伴随他们一生。

学生耳濡目染,亲身参与,“自信”会在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基:他们终会相信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自信这个矿石会通过他们自己及时、合理的开采而熠熠生辉。

三、远离孤僻,善于交流

第7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一、巧妙暗示,树立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传授方法,增强他们交往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告诉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还有的小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渐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认真疏导,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四、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第8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切入点;师爱;情趣;评价;活动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折射着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对学生的关切程度、教育能力。着眼未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具体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永恒的师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知心人、教学中的合格者、思想上的导航员。他们的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用真情沐浴着学生心田,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体验到自身的生存价值,从而充满信心逐步走向成功。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内心与成人一样存在着友谊、厌恶、感激、敬畏等人类永恒的情感,并希望被人理解或支持、渴望得到温暖和幸福,需要我们精心而又正确的引导。因此,作为塑造完美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对学生情绪、情感合理调适的过程,应是唤醒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内在动机的创造性活动,而师爱就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拥有爱,才会拥有方法;拥有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是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永恒的师爱将感化学生纯洁心灵,规范言行,学会关心,遵守社会公德。所以,师爱不仅仅是意识形态里的至高要求,更应是一种永存教师心中的、理智而又高尚的行为写照,以师爱为基础的心理教育才具有实效性。

二、情趣感染

情趣感染是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这里的“情”主要指教学激情,“趣”主要指内容和方法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严肃、刻板,往往为学生预设“捷径”,不管接受可能与个性特征,学生的唯一权利便是认同。当前的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革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要求教师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新课程对“自我”成长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动作敏捷、信念增强;没有趣味的脑力劳动会产生厌倦,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力充沛,语言生动,用深情的目光、手势等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任感。不能以教代学,应研究设计出与学生认知风格相匹配的方案,以多元化的思想、多渠道的操作方式,吸引学生走向探索前沿,使课堂中的信息串联、碰撞,让学生内心感到新奇与振奋。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科课程及其教学还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它资源,只有潜心钻研,因材施教,使知识点呈现其文化内涵或应用价值,寓教于乐,才能使教师的学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理智慧。

三、科学公平的评价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水平,多数情况下是以他人或群体对自己的评价为标准而进行自我认同的。因此我们极力推行的在集体中的激励性评价,取得了可喜成就。然而,评价不当所产生的消极结果在学生身上的延续性还未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对学生的随即表现的评价是经常性的,我们却以学生的不成熟性为由,总是板着面孔去说教、论理,让学生感到压抑,缺乏生命活力。频繁表扬自己眼中的好学生,忽略其不足,滋生了他们的骄傲情绪,导致承受能力差;被冷落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学生则往往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抑制了自身素质中的闪光点,导致偏激行为多。这说明对学生进行评价必须理性分析。第一,评价要全面,做到智力与非智力、课内与课外、自主与合作、过程与结果等相统一,突出人文气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二,评价要公平。在学生中间,好动者与文静者、思维敏捷者与迟缓者等千差万别,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去判断,以“帮助各类学生建立自信”为出发点,绝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第三,评价要及时。现在的学生受家庭“中心地位”思想的影响,凡事大多“自己第一”,甚至“得寸进尺”,很少顾及他人和集体;他们兴趣广泛,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易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蚀。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非常重要。如果评价间隔时间过长或“轻描淡写”,学生会出现新的心理偏差,教育就可能失去契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诊断、导向、强化中进行。所以,心理教育要立足过程,开展跟踪性评价以促进学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开展生动具体的活动

以人为本、主体互动,是教育改革的全新境界。多样化的活动能使每个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如他们在“才艺展示” 时产生敬仰、欢欣之情,获得心理平衡,树立自尊自强观念;“感恩父母” 、“值周班长”、“手拉手”活动中培养责任心,破除自私心理,提高判断、调节、适应及合作能力;“勤工俭学”、“星级评选”中树立劳动观念、进取意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另外,心理教育应该达到心灵的震动和感悟,使学生去反思自己,进而去改变自己的言行,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所以,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具有长远效益,很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名人名言、赏名画名曲、看优秀影片、学习心理卫生常识、积极与他人沟通、总结经验教训等。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要鼓励学生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解剖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育心”的伟大工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及优良素质形成的基本规律,积极热情地引导学生感知与体验,把立足点放在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郭东歧. 新世纪教师素养.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

[2] 李百珍.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

第9篇: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因素;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89-01

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是受多方复杂因素影响的。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育者必须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帮助学生排除心中的种种困惑,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自我和别人,将来才能担负起社会职责和家庭责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习惯、性格,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尤其不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刚刚起步,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有关教育部门也未能给予高度重视,有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虽然设有课程但往往被老师挤占来上语文数学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美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有些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较好的办法进行。其实,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心理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如何挖掘课文中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包含心理因素的内容,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它们充分挖掘出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辨认,感悟之后,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三步法”:一挖,二启,三感悟。

一、挖掘内容,因势利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可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形成。同时能改善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精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五册《航天飞机》这一课,讲飞机起初很“得意”,后来听到智慧老人介绍了航天飞机许多方面都比自己强,就“不自在”了,这种心理变化原因,学生很容易找到,也理解。我们教师就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不自在、不愉快这种心理叫做嫉妒,通俗讲就是犯了红眼病,是不好的,健康的,我们不能有这种心理。那么怎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就是要像智慧老人说的那样:既要看到别人有长处,有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是要学会欣赏别人,善于向他学习,也要懂得自信,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的人才会朋友多多,快乐一生,做事成功。

二、巧设情境,启发思考

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缺少意志、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弱,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往往会向挫折屈服,成为困难和挫折的牺牲品。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很多考验人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带着学生走进一个个情境。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讲狼三次找小羊的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而小羊始终是那样温和、善良、有礼貌、讲道理,最后狼还是要向小羊身上扑去……这篇课文最后结局留了一个悬念,学生肯定不希望小羊被狼吃掉。我们可以巧设情境:如果你是那只小羊,你怎么办?学生的答案会五花八门,要启发学生思考:狼为什么不讲道理?学生通过读课文已经能弄清楚是因为狼想吃小羊。那么无论小羊怎么样辩解,都是没有用的。小羊该怎么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教师要选择那些说小羊靠自己想出的办法,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狼的办法加以肯定表扬,让学生明白: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遇事一定要冷静,不光要讲道理,而且要随机应变,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多谋勇敢的性格,将来能够应对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的所有问题。

三、端正态度,正确感悟

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课文《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说乌鸦和狐狸是近邻,乌鸦给孩子找到一片肉,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肉;狐狸为了骗到肉,对乌鸦说了许多次奉承话,最终使乌鸦上当受骗,狐狸的骗局得逞了。我们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判断乌鸦心里的变化:原来还是有警惕的,听多了好话,产生了虚荣心,渐渐就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了,所以上当了。我们可以启发学生首先要端正态度:在这个故事中狐狸对乌鸦的赞美是言不由衷的,是有不可人的目的——为了骗到肉。而乌鸦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像狐狸赞美的那样,乌鸦没有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自己的羽毛明明不漂亮,嗓音明明不好听,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就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想显示一下,这样就很容易上当。我们教师可利用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经过,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启发学生分清是非善恶之后,让学生感悟:爱听奉承话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平常我们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提高警惕,认清谁是友善的,谁是不怀好意的。这样才不会上坏人的当,受坏人的骗。

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等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通过朗读传情,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