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会计法规
[DOI]10.13939/ki.zgsc.2015.11.075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以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各种会计数据,如凭证、账簿、报表、审计报告等和实际的事实不相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故意的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是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私设“小金库”、虚减收入、利润,虚增成本费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践踏国家财经法纪。
二是影响决策者科学决策,损害社会公众利益。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决策者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使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危及经营主体及公众自身利益。
三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失真的会计信息助长了诸如、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一定程度诱发了经济犯罪,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四是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会计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环境
虽然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起步较晚且存在一定缺陷。新修订的《会计法》四十五条虽然做了一些规定,明确规定主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对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在具体条文上并没有全面落实。另外,有关诚信规范尚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施,有些规章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中露出许多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虽然《会计法》中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处罚的力度不大,往往只伤其皮毛,不伤其筋骨,治标不治本。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为谋取暴利铤而走险,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要想遏制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2.2 会计人员技能和道德水平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知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不高,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正确披露。有些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无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甚至有的会计人员诚信缺失,主动迎合单位领导的作假行为,为自己谋取一定利益,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为严重。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相去甚远。
2.3 企业内部监管不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原因
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领导,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自身晋升等多种因素考虑,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实行非法干预,迫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账外设账,虚减利润等行为,骗取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任,使得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只得唯命是从,否则,就会被“炒鱿鱼”。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意愿。因此,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岗位牵制弱化,会计人员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也举步维艰。
3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举措
3.1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考核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在工作中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图谋私利。三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全员切实开展会计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领导、干部带头,做表率,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必须学法、守法,依法,在会计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四要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的教育念,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3.2 健全和完善国家会计法规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非无序经济,《会计法》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规范会计秩序,打击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明确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记账规则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应根据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参照国际惯例,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明确违法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必须从立法执法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不仅使其倾家荡产、声名狼藉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后几代人不准从事经营活动,致使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所得利益,彻底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正常现象。
3.3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管控制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其财产完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可以减少会计工作的差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制度,如组织机构控制、业务程序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通过各级管理部门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经济时代环境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已经严重危害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应由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共同构建综合治理体系,采取有效具体的治理措施。我相信,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中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内部自我完善意识的提高,会计信息失真一定能够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吴耀传.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0(1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类型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即是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与事实相违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类型:一是假账真算。记录企业经济交易和事项执行情况的单证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账务处理依据,同时也是审计财务报表数据的直接书面证据。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企业单位为了满足局部小团体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伪造、变造等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资料,由于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虚假的,最终产生的会计报表数据也依然是虚假的。二是真账假算。是指会计用以记账的依据是真实的,但后期的加工处理却采取了弄虚作假的手法,最终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业自身经营机制问题。在委托关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以及对企业受托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所有者就可能按照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来决定其愿意接受的企业业绩,从而评判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决定经营者职务的升降。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信息优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隐瞒不良状况,或利用制度漏洞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使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上浮,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降职或解雇;而原来经营业绩差但提出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职务的升迁。于是便出现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平均质量下降。
2.有关权力部门的行政干预。主要指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主管财税部门完不成税收指标,要求企业先交税;银行为完成其贷款指标要求企业推迟还款,在利息变动时,要求企业先还低息贷款等,以至于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乏力,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4.外部监督机制弱化。外部监督主要监督各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否依法核算,依法监督各财务收支。外部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关卡,但目前的外部监督还无力发挥这种作用。
5.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首先,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虽然实施会计准则,但会计人员在掌握和遵循会计的确认、认量、记录和报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方法上还有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其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严格执法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执法措施的震慑作用,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一旦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要依法严肃处理,不断强化社会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被誉为“经济警察”,但目前却奈何不了违法者,更有甚者与违法者同流合污,出具虚假报告或作伪证。长此以往,注册会计师审计就会失去信誉,形同虚设。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强化注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地位,强调其独立性。
1.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即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直接由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会计人员由国家委派,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国家监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具有单一身份。其具体做法是设立具有法人性质的会计服务所,隶属政府直接领导。服务所人员经过考核择优录用,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由服务所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需要会计人员,一律向服务所申请,由服务所派出提供有偿服务。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就能相对独立起来,从而正确执行会计职能。
2.实行会计总监督制度。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能是财务监督,并参与财务计划的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和财务收支必须与法定代表人一起审批。财务总监是由一些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人担任,并采取定期考核和轮岗制度,通过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的外部会计监督系统。财务总监由所有者委派,代表所有者监督经营者行为,财务监制度完善了会计管理体制,使会计的双重监督职能得以真正落实。财务总监制度中的“联签制”形成了财务总监与法人代表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抑制了任何一方权力的过分膨胀。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治理对策
一、引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企业法人、国家机关、投资者等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关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命脉。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体现企事业单位的真实经济状况,掩盖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问题,丧失了会计信息原有的价值。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屡禁不止,成了一种社会常态。若是这种现象一直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原因、危害出发,主要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提出拙见。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和危害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原始资料失真、账面失真、报表失真,表现形式多样化。近几年的会计造假事件愈演愈烈,不乏著名企业牵涉其中,最后丧失了市场有利地位,甚至破产退出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会计信息造假的人员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和高层管理人员,造假金额也是逐年增长,动辄百万、千万,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受会计人员素质和环境多重影响。一是会计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许多会计人员打球、钻法律漏洞,会计信息失真但依然合法。其次,审计体制落后,缺乏专业审计人员,现有审计人员审计水平低,审计流程不透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缺乏有效监督,越来越泛滥。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低,缺乏会计监督的责任感,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三是有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抱着侥幸心理,利用会计人员做虚假账,导致企业收入虚假下降,漏缴国家税收。四是为骗取银行贷款或融资,伪造虚假会计信息,为企业发展谋取资金支持。总之,出于各种目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巨大,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会计信息事关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影响国家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虚假会计信息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情,不能客观反映实际的经济问题,无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导致社会信用危机,浪费有限的资源,真正需要贷款的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无法得以有效施展,经济发展受阻,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内部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虚假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败,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破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鉴于以上信息,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制止现在的乱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会计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制约作用会计法应该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每个把控环节都做出相应的法律条文解释,让每个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对违反法律法规者给予重罚,让会计从业者和操纵会计人员的幕后指使者望而止步。并且要大力宣传会计法,普法教育,会计实现法制化管理,并激发群众揭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切实落实会计法的执行。2.加强监督,建立监督体系,鼓励社会监督
(1)内部监督
监督首先从内部监督做起,企事业单位认真执行会计法的各项准则,严格遵照程序,对会计信息做出客观的分析,不真实的信息要确认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及时汇报,对于信息造假者给予信用评分降分处理。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事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监督、监控,定时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防止源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定时轮换,预防集体作假。
(2)国家相关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责
税务、审计等部门应严格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各个部门应该相互配合组成监督小组,轮流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大力打击,现金处罚,没收偷漏税款,并给予警告,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绝不姑息,为企业的会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对中介会计事务所也要起到监督作用,加强对会计师监督,培养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不只对于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都是有益的。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培训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既包括会计理论知识也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包括恪守职业道德,尊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弄虚作假,不为私利违反会计法则,同时应培养会计人员的法律道德观念,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维护法律的尊严。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减少会计业务差错,提高警惕性。在会计工作中会导致误解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学的研究,规范会计用语,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把一些模糊的会计用语逐步取代掉,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可以让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监督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在会计技术上可以利用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效率低下,差错频出的局面。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会计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水平。4.利用媒体宣传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建立社会道德约束机制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媒体和公共社交网站大幅度宣传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积极倡导健康的会计体制建设,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宣传诚信的力量,诚信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好处,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库,对于不诚信的会计人员在档案里记录,并参与业绩考核与奖金挂钩。加大诚实守信的教育,树立诚信的信念和精神。5.强调第三方中介会计事务所的作用会计事务作为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审计方面具有独立性,能客观地反映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会计工作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国家应该引导会计事务所在审计方面的正确价值观,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同时完善会计事务所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乱纪为客户造假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人数完全不能满足会计行业的需求,培养高级会计人员,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水平,加大审计的力度,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披露,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建立奖励制度,对于揭发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和企业给予物质的奖励和职位的升迁,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维护诚实守信的社会信仰。
三、结束语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熟视无睹,有的人认为是理所当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去管理,那么行业必然难以健康发展,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时应该认真查找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总结出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受外部环境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加强会计法的完善与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修养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宣传会计法,提高对会计法的依从性。鉴于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现象,对会计信息造假者和单位加大处罚力度,体现法律的威严。会计信息失真的杜绝要从源头做起,从源头抓,严厉打击造假发票行为,在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查发票的来源和真实性,从源头禁止造假行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提高思想的重视,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给社会和自己带来的负面效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论事业还是企业单位,必须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全社会树立会计信息造假可耻的正确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倡导诚实守信。失信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只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才能绽放人生光彩,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展争站.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2.赵春峰,曹红萍.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 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释说明。“会
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会计信息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信息对提高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尽管会计信息质量如此重要, 财政部监督监察局也研究制定了《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指导意见》。但是不论是财政部公布的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结果, 还是国家审计署每年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均显示: 目前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
1.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且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行为发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 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第二、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这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第三、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第四、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而且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行为发生,增加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成了一项关系到建立良好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使国家决策者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制定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利于施行,不但制定的政策不具有可行性,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第二、它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制定的决策方案严重失误,甚至数以万计的企业步入亏损或濒临倒闭的困境。第三,他使社会公众因会计信息失真而投资失误,造成投资者血本无归。第四,它使造假和欺骗之风继续蔓延。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已达到了严重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地步了。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
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规范尚不完善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比如: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由于忽略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所出入;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如果资产估价低于真实成本,负债估价高于实际金额,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等等。所以,许多会计原则在具体应用时往往会出现些偏差。同时,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2.2会计工作监督体系不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的监督者,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首先,我国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的主体主要为注册会计师。然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注册会计师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一些企业的利益诱导下,很多注册会计师帮助企业隐瞒会计造假行为,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进行披露,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近些年来发生的“绿大地”以及“万福生科”事件就是典型。其次,我国的会计监督部门,例如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往往都是出于自身的职能角度,导致会计监督存在很大的空白部分。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放任容忍甚至包庇的态度,这些都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条件。
2.3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过硬,业务操作能力比较差,在实际的会计财务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疏忽和错误,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失真的情况。另外,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处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或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难以自控,利用职务之便主观上从事财务造假、伪造信息等活动,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分析
企业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核算混乱,是会计监督工作弱化的具体表现,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对策予以根治。近期财政部门将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结合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的层次和效果,形成以监管合力为前提的高效会计监督机制。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研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
3.1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会计信息失真谋取利益。我国原《会计法》由于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会计人员,没有找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新《会计法》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诚然,即使对于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再完善,但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到位,或者疏于对违法行为的检查, 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增无减。因此,在制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应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为造假行为而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在构建一套高质量且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指导下, 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制订的新会计准则经过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 现已, 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试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1 项基本会计准则、38 项具体会计准则和 2 项指南。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可能钻会计政策的空子而进行利润调节的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 如明确规定个别资产项目( 比如固定资产) , 资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避免上市企业将资产减值准备当作盈余管理的工具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3.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是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首先,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做到专业知识丰富扎实, 专业技能精通熟练, 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反,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 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其次,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热情、保密守信,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自律、自重, 依法理财。此外, 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 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反之, 则很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 编造、篡改会计数据, 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3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 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
加强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 并且使审计不受企业负责人的控制, 使审计工作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声誉是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的发展, 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他们被逐出经理人市场, 甚至毁掉其事业。因此, 对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 要由有关机构定期对他们的业绩、行为进行考核, 评定其声誉并记录在案。对于他们的劣迹要随时公布, 迫使他们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这两种措施有助于较好地防止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制造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 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 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将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 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宋慧敏.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J].农业经济, 2006,( 5) : 73.
[2]许明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中国[J].农业会计, 2006,( 5)。
[3]金鑫.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 2006,137( 1) : 85- 86.
[4]马忠华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1)。
[5] 戴郡成.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 现代交际. 2013(10)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性 原因 对策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可以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弄虚作假的财务欺诈行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将会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利用弄虚作假的报表提供错误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真实地进行反映与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或不准确,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作假
原始凭证是记账的依据,原始凭证不真实会直接导致相应的财务指标失真。如一些会计主体购物时,在物品名称、数量和金额上做假,多开数量和金额;有的是找税务局代开发票,而发票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等等。
(二)账目不一
还有一部分企业设内账和外账。内账供企业决策者使用,而外账才是法定的账册。部分企业将一部分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并没有记入法定的账册中,而只在内账里面反映。造成利润减少的假象。而这一部分的收入,则转到企业自己的小金库中。
(三)财产帐目不符
部分企业对财产清查并不重视,没有定期对财产进行盘点,造成货币资金、原材料、成品、固定资产等账面结存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
(四)收入支出不一致
部分企业在核算成本时,没有按照会计规定的配比原则来核算,导至收入与发生的成本不实,虚增或减少利润。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企业随时都想到把资产利润最大化,无论是从员工的成本、产品的成本,还是从税务角度去减少,都是要求在会计账上做文章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人为因素,有的是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或经营者利益驱使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让会计人员少计支出,多计收入,以此来增加利润,利用虚假的会计报表,人为的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有的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志,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甚至转移资产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企业的利益,置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于不顾。不仅对领导的违法干预言听计从,甚至利用自己的会计知识为领导出谋划策,人为的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处罚对象上来说,执法部门往往只对企业进行处罚,而对相应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够。而且处罚手段一般也是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只占极少的比例。
(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有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有效的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受其专业水平的局限,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实(不准),一种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虽然在性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一)增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对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坚决按照《会计法》予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其次,会计人员也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也要承担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三是要不断改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如发票管理不严、竞争环境不公平等都对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有关方面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
首先,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其次,要加强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运行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的机制。第三,加大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对违反《会计法》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惩。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首先,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要认真认真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岗位与职责、权限。其次通过建立会计凭证制度、帐薄制度、报表制度等,完善财务部门的内部稽核。三是通过内部审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审计,防止违规操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坚决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五)加强队伍建设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要对企业现任的经理和财会主管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把实事求是放在第一位。
四、结语
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假帐真作,真帐假作”相当严重。这种现象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隐患,如不根治,势必会给国家、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带来严重后果。为此,本人想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对于这一课题,学术界有过一些讨论,但都让人感觉到深度不够。总之,只要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坚持原则,会计失真的现象一定会杜绝。
本文集中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等问题。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些主要方面,我相信,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桂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2009年05期
[2]左继男,唐素香.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84年01期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决策,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出发,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社会经济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寻求合理恰当的对策。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企业为了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需要它,投资者为了投资的正确性和回报的保证需要它,政府为了掌握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它。离开了会计信息,市场经济便无法正常的运转,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危害,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危害、原因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应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多种形式:第一、从表面方式上来看,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成为“万用表”。有的企业送给意向联营单位的是“如意表”、送给开户行的是“高兴表”,送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企业留存的是“如实表”。其根源是法制观念淡薄监督不利。第二、从会计处理来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会计凭证反应经济业务不实,会计帐户记录不实;会计报告失真,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贯性的原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其中以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不实尤为严重。
由于以上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种表现,给社会企业造成严重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导致企业亏损。
第二、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第三、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第四、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第五、会给投资人、债权人、潜在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发展。
第六、会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特征和危害,会计信息失真已是目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背景进行探讨。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或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而深层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企业改革的不完备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是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由于权责不明确,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第二、目前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人事管理制度还未市场化,企业职工的流动困难重重,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职工,其业务工作开展要受企业领导的指挥,不少会计人员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了监督权利,从而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第三、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会使生产经营者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事实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帐,设帐外帐,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会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有的会计理论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的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真实的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
4、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很大关系。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由于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局限,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营运;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从宏观上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讲,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属于改革中的问题,有些是旧的体制向新体制转变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二)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企业用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下,在收入分配上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并借鉴国外的先进分配方式,如年薪制等。
(三)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使虚假的信息一产生便受到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在有关法律法规中要明确界定,同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把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同制售假冒商品一样,严惩不怠。
从微观上来分析。
(一)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的审批,领报制,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
(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其次,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经常性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会计法》,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稽查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为会计信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实施有效预防与控制并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运用于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是国企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关系人确定经济行为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受利益驱使,当前一些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崇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经干扰了社会主义建设,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我们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大力优化会计人员用人制度,二要建立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三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四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五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六要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
一、大力优化会计人员用人制度
一是要试行会计人员社会委派制。国企的会计人员大都是由领导聘任,会计人员依附于国企,会计人员与国企领导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以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还要明确国企领导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将国企领导的个人行为主动纳于《会计法》规范之中。实行委派制还可以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自身的神圣职责。
二、建立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的国企内部监督,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一要强化国企内部监督机制,责、权、利独立,发挥国企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同时,还要坚持国企领导的离任审计制度。对国企领导任期内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执行会计法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实行离任审计是改善国企会计秩序的有效手段。
三、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
注册会计师肩负着维护国民经济秩序的重任。通过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来强化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国企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国企管理层行为的了解,增加其监控手段。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严肃惩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以,会计人员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高,就能为国企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鼓励会计人员自觉提高各种业务水平,加强后续教育。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远离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三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履行职责中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图谋私利,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还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财政法纪等方面的教育,自觉遵纪守法,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判断能力。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该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引导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失真,严惩明知故犯当事人,绝不姑息迁就。因此,要提高现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标准,对现有的会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的,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适应工作要求。五要通过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五、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过程也是会计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和实践。要用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国企领导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力。对制造失真会计信息者,要层层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违规国企实行经济制裁,严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国家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完善会计的法规体系,维护其严肃性。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六、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
修改后的《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国企法人要懂法和守法,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认真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新《会计法》,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总之,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财务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它对保证国企高效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实务问题。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我们应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段红.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山西焦煤科技,2005(05).
[2]刘凤芹.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冶金财会[J].2012(05).
[3]周秋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4]邵雪嘉,曹锟生构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体系的思考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3(06).
[5]周惠民.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6]张华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浅析[J].职大学报,2003(5).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形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不做假帐”。是朱总理2001年4月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学院提写的校训。总理的题词切中当前经济生活的要害,对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尤其是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
会计信息失真即假帐,可分为两类:一是假帐真算,就是以假设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记录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如前一段时间暴光的“黎明股份”、“银广厦”的造假,就是从海关报关单的源头上造假。二是真帐假算,是指会计所用的记帐依据或原始凭证是真实的,在后期人为地采用了弄虚作假的手法,从而导致最终的财务报表数据失真。举个例子来说,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人为地设立两本帐,一本是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帐,一本是供企业内部使用的小金库帐,这就使得对外的财务报表不能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全貌,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1、成本失真。主要是指采用不正当手段,增加或降低应计列之费用,人为地造成成本膨胀或压缩,最终改变盈亏之结局。
2、资产计价失真。主要是指企业资产帐面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一是目前我国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补偿不足,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普遍存在帐实不符的现象。二是由于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一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的计价发生人为的偏差,而严重背离客观实际。三是由于过于讲放权及自主,造成企业行为的“自由化”。如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往来款项失真。主要指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
4、经营成果失真。指企业弄虚作假,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虚列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虚盈实亏或少报亏损,或者名为亏损,实为盈利。
5、审计监督失真。审计失真是指审计工作所出具的书面证明不具客观性、公允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失去审计监督作用。单位内部自查自审流于形式,社会审计讲人情,都会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承包经营责任审计报告及离任审计报告、工商注册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存在失真的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1、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2、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恶化社会经济环境。
4、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在利益机制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不完善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和会计基础薄弱等内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二)企业监督体系尚未健全;
(三)人员素质无法满足要求。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矛盾和弊端在会计报告系统中的直接反映,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齐抓共管,多方出击,综合治理,铲除导致会计失真的内在根源,净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环境。
(一)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首先必须加强各项会计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力,对那些无视法律尊严、谋取非法所得、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惩办,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第三,要认真做好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会计人员增强法治观念,对各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使得企业领导和和广大会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并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迪和教育,使他们深切体会到守法的安全感、光荣感及违法的危害与后果,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第四,要认真整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杜绝以法谋私,重塑执法者形象,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广泛的社会监督,防止极少数人钻法律的空子,以权代法,以权压法。
(二)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一种约束机制,实行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企业会计信息实行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各企业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如实地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不能拒绝、隐匿、谎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查出的问题要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社会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审计。实施社会监督,可以实行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上市公司除了要接受上述外部监督,还必须接受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以及投资者的监督,上市公司要按国家的法规及证券管理机构的规定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三)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作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可以规范化、制度化地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如建立内部会计管理责任制度,可以明确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可以明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与内部稽核制度,可以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建立各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以及各项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领报、审核制度,可以为会计核算做好基础工作等等。通过企业内部各项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使会计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就可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与完整。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最关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以满足新形势对会计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会计人要尽快实行六个转变。
(1) 在知识结构上,由“窄浅型”向“广深型”转变。
(2) 在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
(3) 在 实际工作中,由“学问型”向“实用型”转变。
(4) 在日常工作中,由“繁琐型”向“科学型”转变。
(5) 在工作效率上,由“辛苦型”向“效益型”转变。
(6) 在工作职能上,由“反映型”向“决策型”转变。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所行使的极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正确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过程及其结果,向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于进行科学决策和控制。就此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性乃是会计管理工作成败之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云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经济界(学术版)》2011年12期.
[2] 张福康,姚九斌;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06期
[3]王世颖.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促使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然后从实际出发,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力的解决对策,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也是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保护我国政府机关的形象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信息失真较为普遍,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和管理难度。同时这不但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而且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监督制裁不力
一般来说,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必须要对《会计法》所给予的职责进行明确和执行,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还必须要加强经济核算、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方位监督。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准确,不真实等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虚假信息,会计业务采取某些行政机构通过其统一的会计甚至是经济收入和支出,而不是法定的会计账簿,这样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会计人员自身原因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社会崇拜金钱和其他的想法极大地影响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都为会计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他们常常因为个人利益,往往做假账,甚至为钱挪用公款、贪污等。可以说,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较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可想而知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失是多大的,这也说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结合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使会计信息真正起到参与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就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再根据原因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一)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正在实施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因此,我们希望这些制度改革,总结经验,其标准直接支付和授权实施严格的标准支付,对非税收入征管,加强经常性支出和某些改革目前的收入模式,这样做我们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加以制约,使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直接向政府和国家有关政策、指导方针、实施的法律和法规,会计的任务为主动服务承诺制度从根本上承担,进行维护单位、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会计信息产生的混乱和失真,并最终遏制收受贿赂、贪污和其他违规行为,在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有关管理制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师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同时也促进和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我们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那些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只有取得相关证书,获取资格后允许留在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而对于在岗的会计人员也要实行再教育,不断扩展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等道德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警惕。
(三)加大会计行为的奖惩力度
不断加大会计奖惩力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发挥更好地潜能,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那些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过程中做出了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工作潜能,更一步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而对于那些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本单位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会计人员,要将其会计从业的资格证进行吊销,并且下达指令使其不能够再从事相关的会计工作,并让在岗的会计人员引以为戒。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繁杂的系统工作。它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在正视问题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全面推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会计奖惩力度等,从而有效抵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及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祖坤,李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