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国防教育职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防教育职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防教育职责

第1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公司;环境法律责任;预防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3.01.08

与一般的法律责任相同,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公司的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公司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以及公司的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公司的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系指公司违反环境义务或者造成环境损害时所应承担的民事后果,主要包括排除危害和损害赔偿两种责任承担方式。公司的环境行政法律法律责任系指公司违反环境行政法时所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行政处罚及行政处分是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两种形式。在我国,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公司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最主要方式。公司的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系指违反环境刑事法律规范时,公司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刑法》专节设定了“破坏环境保护罪”,其中又囊括了专门的环境犯罪种类和环境犯罪类型。

在社会责任范畴中,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居于中间位置,承启了公司的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势必促进和推动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公司作为环境法分配环境义务的重要主体,其践行义务的实际结果,对公众环境权益及环境正义的实现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一项好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安排,不仅应在实际执行中发挥威慑力,更要迎合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在预防功能方面有所作为。预防性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制度设置,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条件之一[1]。那么,如何全面认知当前我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主要问题,怎样从预防的视角审视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难题,并变革当前的公司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将是本文逐步探讨的内容。

一、公司产生阶段的环境法律责任问题 (一)公司市场准入的环境条件缺失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一系列基本条件。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公司,对公司设立条件的规定,其对象均是主体、财产、组织、经营条件等情形,环境准入的基本事项均未被提及;未达到环境标准的公司进入市场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更是无从谈起。由此,环境准入作为公司进入实体市场的第一道绿色门槛,没能发挥其基本的防护墙作用。

(二)环保法中公司环境准入规范的滞后

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第2章规定了“环境监督管理”,在第3章规定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在第4章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惟独没有环境准入规范的内容。此外,《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法》等环境法律法规也未规定公司设立时环保部门的环保审批职责。总体来看,各种环保法律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义务及责任的设定,基本上都是对已成立的公司之行为进行规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潘 佳:我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绿化:一个预防的视角在《环境保护法》第2章明确规定“环境监督管理”方面,其针对公司行为的规定,除了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环境监测的管理以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等主要规定之外,主要是从建设项目是否影响环境的角度进行了细化。第13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3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公司设立时的环保批准问题。该法在第5章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仅针对经营时的公司法律责任。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第36条规定:“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37条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第38条规定:“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39条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此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他污染防治法对公司项目建设和规划的规制,也不例外。因此,批准程序并不是公司设立之时《公司法》第6条规定的情况。总之,作为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针对将来可能对环境状况产生影响的公司设立行为,没有设定环境本身的“市场”准入标准。

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第3章中明确了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本义务。《环境保护法》第4章就如何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进行防治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第3章和第4章的基本内容,可以找到运营阶段公司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基本条款,然而,公司进入市场的环境审批问题还是没有被纳入制度考量的范畴内。即使《环境保护法》第25 条第25 条规定:“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取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对新建企业提出了环境保护的要求,该条毕竟是原则性的规范,没能细化,环境审批问题还是无从谈及。《环境保护法》第26 条 第26 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规定了“三同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化解环境风险,实际上,依前文的逻辑来看,该制度针对的是“事后”的公司,仍然没有对“事前”需要环保审批的公司设立行为有所作为。

二、公司运营阶段的环境法律责任问题 (一)应对环境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之空白

国际社会一向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防范公司风险最为有效的约束机制,在环境风险的防范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人为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环境灾害的发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环境事务作为惟一关涉所有国家利益群体的“共同威胁”与“共同利益”[3],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反对。与此同时,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公司界和法学界开始从内部控制视角探讨环境灾害的应对策略。由于刚刚起步,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未建立有效应对环境风险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尽管如此,我们不难发现,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防范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为重心,明确相关主体的环境内部控制责任,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由于违法成本低廉,环境成本没能内部化,以及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整体缺位,这一世界范围内的前沿难题若在中国得以先行,会显得格外棘手。

(二)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滞后

当前我国的环境法规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大多采用罚款的方式,很少采用吊销许可证、消除危害、责令停产停业等资格罚和行为罚。相较于经济罚,资格罚和行为罚的闲置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针对经济罚而言,由于罚款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根本算不上负担,再加上体制和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存在,罚款的威慑功能荡然无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普遍实施的威慑机制没能从根本上约束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行为,在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管理层获利而广大股东“埋单”的尴尬情形。

此外,困扰环保部门的缺乏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手段的老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环保部门缺乏直接的、实在的权威,缺乏最直接、最可靠的制止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法权力来源,不得不求助于法院的强制执行力来协助。实际上,矛盾不仅往往得不到解决,诉讼成本、时间成本、执行成本等各种成本问题又接踵而来。总之,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不可逆性与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正当性”权力来源极不相称。

(三)刑事法律责任的变革拖泥带水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了较大修改。修改前的《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修改后的条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次修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将构成要件中的犯罪结果由“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笔者以为,从一定角度而言,本条并非通说所界定的由“结果犯”向“危险犯”的转变,严格说来,构成要件强调必须“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结果”,而不是“有严重污染环境的危险行为”。值得肯定的是,《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只要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无论是否属于污染事故,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将排放、倾倒或者处置的物质,由“危险废物”修改为“有害物质”。第三,删除了“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的规定。

尽管如此,该罪的变革仍无法从根本上预防企业的重大环境污染行为:一方面,当前的司法运行机制使得司法的补强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制度的缺漏不容忽视,从“准危险犯”到“危险犯”的跨越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与约束污染和破坏环境主体的责任相对应,环境监管主体的责任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和企业的环境刑事责任无直接关联,却是企业责任制度配套履行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刑法修正案(八)》尚未将监管者的环境刑事责任纳入改革的范畴。

三、从预防角度绿化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 (一)环境准入制度及相关责任的立法完善

规定公司设立时的环境责任审批制:明确公司设立应具备的环境条件及相应的环境准入罚则。公司在报批环境准入时,存在不报、少报、谎报等违法情形时,应依法追究公司的环境准入法律责任。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公司设立时的环境准入监管职责。公司登记机关应切实履行相应的协助审查义务,对没有环境审批或者环境审批不合格的企业,不予登记;登记机关违法失职的,亦承担法律责任。此外,这一制度的有效运作,仍需一些配套机制的完善。例如,强化对现行环境指标的研究,制定科学的环境准入标准及指标,统一规范审核程序,等等。将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提前,强化对准入阶段公司的责任和监管者“配套责任”的约束,将从最前端强化公司的环保注意义务,加大自身的环保投入和环境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预防污染和破坏行为。

(二)建立以环境风险应对为重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责任体系

2006 年7 月,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同年11 月,该委员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22 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 年6 月28 日,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09 年7 月1 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该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第二,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第三,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第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与COSO 报告所设定的目标相比,这个目标体系把资产的安全明确列入控制目标体系中,突出了资产安全的重要性[4]。企业作为主要的污染主体,在风险泛化的时代,将始终面临不确定的环境风险,包括持久性、累积性的环境污染损害风险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

从成本收益角度考量,环境风险的有效控制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削减。近几年以来,石油化工行业污染事件频发,危险物质经营单位因危险废物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环境事故比比皆是,重金属行业等高污染企业搬迁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造成搬迁企业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国家继续“埋单”的尴尬境遇。从根本上说,企业自身根本没能意识到将环境风险纳入内控机制的重要性,而环境风险特别是环境事故一旦造成损害,其代价将是巨大的。日本福岛核危机事件、大连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就是前车之鉴。

由此,本文建议:第一,拓展内部控制的目标,增设预防和化解企业的环境风险一项,尤其强调高风险行业的环境风险防范,建立环境高风险行业以环境风险为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二,突出董事高管环境风险内部控制注意义务,强调董事高管的内部控制责任。明确其有制定和监督环境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履行的法律责任,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反内部控制规定造成公司环境污染破坏事件或者环境事故,直接承担对第三人的法律责任。《公司法》第150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此条规定,董事高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公司环境法律责任时,不对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 根据主观过错及损害后果,责令其承担月薪或者年薪几倍的罚款。第三,为了保证董事高管商业判断的理性行使,注意义务不宜限制过严,若仅有一般或者微小过失,不宜追究责任。鉴于“权力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败”之普遍认识,并基于对监督和制约公司经营者行为之考虑,对于执掌公司一定范围内的经营权限和资源的公司董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均有必要对其形成制约。对责任主体进行认定时,应把握“职权滥用”的内核,对“董事高管人员”以及“执行职务行为”不应作过窄解释[5]。此外,通过建立董事高管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特别是在高度危险行业中)来分散和防范风险,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行政处罚方式的科学化

环境行政处罚在实践中大多采取罚款的方式。从逐年递增的排污费和罚款来看,就实施效果而论,环境行政处罚是失败的,那么,原因何在?依本文所见,罚款制度没能从根本上触及企业决策层的利益。由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承担责任,实际上真正掌握企业环境、经济等行为命脉的董事和高管并未对自己的违法行为直接承担不利后果,而内部约束机制又很难规制企业的核心。鉴于罚款制度作为主要的环境违法处罚方式仍将在我国长期存在,该制度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对决策层的约束和惩戒。

此外,增加自由罚的适用范围,扩大行为罚和资格罚的适用。鉴于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特殊性及我国严峻的环境态势,在法定情况下,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达到一定程度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拘留,并处以罚款,同时不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鉴于人身自由属于最重要的基本人权范畴,必须界定清晰自由罚的条件、时机和范围。在其他行为罚和资格罚方面,从环境基本法层面授予环保部门实在的权力,明确法定条件下环保部门可以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授予环保部门责令违法企业停产停业的权力。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前置”及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修订

建议修改重大环境污染犯罪为名副其实的“危险犯”,将条文修订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有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危险犯的认定,可能比较困难。应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行业类型、主观恶性和违法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比如,某危险废物经营和处置单位将大量剧毒废物随意丢弃在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而该地区多降雨,一旦发生危险,将造成市中心数万人面临饮水危机,即使没有造成环境损害后果,根据前文的理由,也应当对其危险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危险废物经营和处置单位将剧毒废物随意堆放在荒野地区,周围自然生态稀疏,只有在造成重大地下水污染或者土壤污染事故的情形下,才应追究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就现阶段而言,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修订不宜一步到位、过于严苛,宜比照《刑法修正案(八)》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出修订,而不宜比照本文所界定的危险犯。建议将当前的环境监管失职罪修改为:“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参考文献:

[1]张忠潮,白宏兵.京都议定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6.

[2]李金林,胡昱东,章贝贝.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透视——以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个案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8.

[3]潘佳.公众参与环境信息问责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5.

第2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规范化

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必要性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统一、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体公民在国防政治、国防知识、国防形势、军事技术、国防技能等多方面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明确提出近55年,虽有所成却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据了解,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各高校国防教育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存在落实力度不强、检查措施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明确、教材不规范、执行标准不统一、师资队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和设施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将很难应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局势,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问题迫在眉睫。

2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的途径分析

2.1 分别规范国家教育部门和国防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国防教育的宏观调控

国家教育部门应负责指导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施,培养师资力量,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对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进行灵活检查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高校国防教育教研室进行打分和定位,将经费划拨与评估结果挂钩,以此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推动国防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学校教学评估体系中增加国防教育内容,评估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国防教育体系,评估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人翁使命感。国防部门应负责教师的军事理论培训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教官和训练装备、训练场地等。

2.2 规范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和名称

当前,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文化艺术等内容已经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军训工作委员会”、“学生军训办公室”或“学生军训教研室”命名的学校国防教育机构不能准确反映其职能,作为历史产物的“学生军训工作”的说法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上述名称应分别改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生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学生国防教育教研室”,这种规范能充分体现国防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并有效促进其内涵建设。

为防止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只强调思想教育或只强调体育训练或等同于军事教学,规范组织机构应重点改革隶属关系模糊、分工不明等问题,把国防教育部门分别从各高校的人武部、学工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体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等不同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工作,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国防教育教研室、国防教育党支部等分支体系,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2.3 规范并统一国防教育教材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不能照搬军事院校教材,当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的国防教育教材不但造成重复性工作,其内容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挥。据初步统计,仅2003~2010年出版的有关“高校国防教育”的教程类图书就有40本之多,其名称各异,内容雷同,有待规范统一。如果组织相关人员共同编写几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配套教材供各级院校选择性应用,这样既能保障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又能保证高校国防教学的顺利实施。

2.4 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状况更糟,有些院校甚至由学工人员等担任军事理论教学,有些院校甚至不开军事理论课程,这种情况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远远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国防教育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组建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专兼职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努力做到定编定岗:一部分教师可以从高校内部产生,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国防教育专业水平的人员中选配。这部分教师重点负责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另一部分教师则从军事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产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培训进入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负责在集中军训课程中进行国防教育,军训课程管理参照军队管理安排。

2.5 规范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制度

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建设,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大学生必修课进入课堂,建立系统的国防知识、技能和情感觉悟培养体系,整合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配备有机组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是其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文件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的地位和职能,做到国防教育有教有研、科学发展。教研室要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两手抓,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防理论学术研究活动,聘请国防教育专家到校做学术报告,深层次挖掘多种渠道为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6 规范国防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

第3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4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品质;塑造

高校国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国防教育不论是在对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上还是在教育的内容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一致性。因而,整合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品质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爱国品质

国防军事教育是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传输,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高校所开展的军事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f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大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通过开展军事训练,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接触”集体,并最终“融入”集体,以集体为中心,从而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所开展的国防军事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我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乐,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砺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信品质

在军事训练之余,用视频、电影等方式方法,运用建国后历次阅兵,向大学生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通过介绍我军自主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提高他们对国防的关注度,巩固他们的国防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伟大祖国的自信。

随着“90 后”进入大学,我们必须对其心理及其他方面特点进行研究,增强国防军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家普遍认为“90 后”大学生有“追求独立,抵触外在约束;个性张扬,喜欢新鲜事物;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根据“90 后”大学生特点,国防军事教育应采用与时俱进的内容与方法。在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安排时将世界热点、太空安全、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等问题纳入其中,切实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思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除基本军姿、步伐、军体拳、打靶等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抗震、防灾、反恐、防爆等内容,在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自救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气质,培养团结拼搏、吃苦耐劳、善于竞争、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四、有利于锤炼当代大学生自强的品质

将军事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教育力度。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军事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安全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是符合入伍条件的每位大学生应有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高校军训期间和军训结束后,通过校园网、“国防军事协会网站”、广播、校园电视台、橱窗、展板、海报、标语等多种渠道,采用国防教育理论课、举办报告会、国防法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方法,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继续不间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国家政策,让更多具备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身体力行,投身祖国国防建设事业,增强祖国国防现代化水平。

总之,国防教育是一项特殊内容的教育实践,在大学生品质塑造中发挥着促进推动作用。系统的国防理论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优秀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

一、引言

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教体[1985]001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以来,各普通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役队伍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国防教育效益的特殊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益,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益观念,实行“粗放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开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促进高校认清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强化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国防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它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国防建设的问题,又有公民素质教育的问题。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说,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上,即通过教育在公民的心中筑起一道保家卫国的心理长城,而且要培养公民较强的国防行为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国防义务,从而达到巩固国防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毅力品德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功效。所以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是国防效益和育人效益的综合。高校国防教育效益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略性

国防教育效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涉及到国家和个人最高层面的利益问题。纵观世界发展,弹丸之地的瑞士之所以能屡次避开战争的侵扰,傲立世界强国之林,正是源于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收益。而屡遭战争浩劫、积贫积弱的国家都是因为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脆弱。所以,国防教育的效益是居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的收益。

(二)潜在性

一是国防教育直接效益在和平时期是不明显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会显现出来;二是高校国防教育效益并非独立显现的,而是体现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领域等各个部门效益之中,尤其是体现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其间接效益价值甚至高于直接效益。

(三)长远性

一是体现在其培养的高素质国防人才在国防实践中是长期发挥作用的,而且产生的国防效益越来越大,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二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在国防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形成的健全人格、良好素养能有效地推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和走向成功,让他们终身收益。

(四)复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物质领域的,又有精神领域的;既有显性的效益,又有潜在的效益;既有国防建设领域的,又有其它社会领域的;既有现行的,又有潜移默化、逐渐呈现的,体现出复合性的特点。

三、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效益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需要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综合相关要素和信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基于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战略性、潜在性、长远性和复合性特点,其评价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需要评价人员和评价对象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除了秉承相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需紧密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个性特征综合进行设计。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并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实现分别体现在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国防精神养成、国防知识掌握和自觉的国防活动开展方面。另外,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其自身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也是国防教育实施的结果,同时为国防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同样反映出国防教育的效益。因此,评价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要素主要在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实施主体的教育保障5个方面,它们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1.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的重要精神因素。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于头脑中的思想意识,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因素有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国防形势观、国防义务观和国防建设观。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国防形势观是对国家安全现状及其防务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国防义务观是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职责认知;国防建设观是对国家国防体系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2.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国防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信念、国防奉献精神、革命纪律性和牺牲精神四个方面。大学生的国防奉献精神反映在大学生接受部队挑选、主动服兵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革命纪律性反映在大学生对三大条令的认同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牺牲精神反映在国家国防安全受到威胁时大学生牺牲个人、保卫祖国的信念。

3.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只有熟练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才能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大学生国防知识体系主要反映在对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现代防护知识和国家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上。

4.国防活动

国防活动是大学生在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指引下,自觉开展国防宣传、国防教育活动的总称。大学生自觉的国防活动的开展,反映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状态,同时又是学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能提高国防教育效益。评价大学生国防活动效益的要素有国防活动体系建设、国防社团组织建设、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军事体育开展、军事选修课开设等。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高校为开展国防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国防教育保障是取得国防教育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它又是国防教育效益的直接反映,因为理性的办学者只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追求投资的效益。评价高校国防教育保障要素有学校军事课的定位、主讲教师数量及素质、教学课时与学分、军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

据此,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

表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根据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学校教学保障方面建立起普通高校国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面临的任务是把种类众多的特征指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论。

在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为定量指标,可通过统计数据获得;有些为定性指标,只能采用主观评价法获得,而且要求最终的结果能够量化,具备可比性。对于这样的评价问题,常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即用模糊(Fuzzy)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过程如下。

1.构建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单层综合评价模型

设U={u1,u2,…,un}为n种因素(评价指标)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V={v1,v2,…,vm}为m种评价结果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评语集。一般的,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故因素的权重分配可视为U上的Fuzzy集,记为

A={a1,a2,…,an}∈F(U)

其中a=1,a表示第i种因素的权重。

另外,m种评价结果也并非都是绝对地肯定和否定,故综合的评语B也应看作为V上的Fuzzy集,记为

B={b1,b2,…,bm}∈F(V)

其中bj反映了第j种评价结果在评价总体V中所占的地位。

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R的像(向量)R(ui)=(ri1,ri2,rim)叫做单因素评价,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其中rij(0≤rij≤1;i=1,2,…,n;j=1,2,…,m)表示从因素ui考虑该事物能被评为v的隶属度。将模糊映射R的全体像(向量)并列起来得一单因素评价矩阵R,称综合评价的变换矩阵。

R=r r … rr r … r…r r … r

这样,当权数分配和变换矩阵为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的初始模型:

B=A・R=(a,a,…,a)r r … rr r … r…r r … r=(b,b,…,b)

通过对因素集的划分,上述模型亦可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它就是将初始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其具体方法这里不再介绍。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有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前者属于主观赋权法,能够反映决策者的偏好,适合于各指标间关联性较低的情况;后者属于客观赋权法,更加适合各评价指标间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情况,能够减少评估权值的工作量。基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所选择的指标特性,我们选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我们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确定了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见表二。

表二1―9标度的含义

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aij}。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aij>0,aij= =,a=1。

(3)计算权重

①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M=a i=1,2,…,n。

②计算各行的M的n次方根值;= i=1,2,…,n。

③将方根向量(,,…,)T归一化,得排序权向量w=(w,w,…,w)T,归一化计算如下:

w=

即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一般由一群专家(一般为10人)给出,其数据是否合理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过程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②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见表三),其值是根据大量随机构造的指定阶数的正互反判断矩阵求出的平均一致性指标)。

表三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③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当CR=0时,A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10%时,一般以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10%时,A具有非满意一致性。一般以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合理,否则就必须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三)指标度量和标准化

上面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综合指标设计为5大类22个小类,这些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这里要将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1.定性指标的量化

定性指标的量化一般是利用专家调研法进行模糊评定。根据G.A.Miller的研究表明,在对某指标属性的若干不同对象进行判别时,普通人所能正确区别的属性等级在5―9级之间,这里将我们将评语集分为五个等级,即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其赋值分分别为100、80、60、40、20。拟定因素评语集的评价标准略。

2.定量指标的标准化

对于一些能够准确度量的定量指标,这里需要依据其对国防教育正向影响关系选取合适的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从其本质上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大类,其评价结果没有太明显的差距,故一般情况下采用最为简便的方法―直线型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y=20+×80

其中x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度量值,y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标准化值,minxui与maxxui分别是指标uj在所有样本高校中的最小和最大度量值。计算结果对照等级评价矩阵归入相应评价等级。

(四)综合评价结果量化并分析

根据前面评语集的赋值,得等级评价矩阵P=[100,80,60,40,20],则综合评价量值S=B・P。再根据S的大小,对照评语集赋值查出相应的等级评语,这个评语即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我们根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构建了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评价过程,应用专家意见法评定指标评分和取值,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向量单值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更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谈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12):13-17.

[2]白华,张骞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2007,(2).:54-56.

[3]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评价要素[J].福建论坛,2008,(4):28-30.

[4]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96-98.

[5]毛芳才.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59-61.

第6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国防教育;对策

微博的迅猛发展已经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等院校在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已成为我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在这个网络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很多大学生开始使用微博,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微博的、阅读、传播和推广。如何正确的认识微博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利用好微博发挥其正面的作用,紧跟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趋势,搞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成为本文思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国防教育活动。当今全球一体化及国家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下,忽视了对战争的了解和对国家面临的威胁的了解,但战争危机却是真实存在的,严峻的国际形势预示着我国现在危机四伏。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文化和思潮的越来越多的冲击,如果大学生缺少战略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那么面对影响国家利益的突发事件时,可能会出现盲目的过激行为,使之与主观愿望相违背,产生相反的效果,给国家利益带来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尤为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能够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忧患意识,对各种危机提高警惕,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

2 微博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微博对大学生来说早已使用的炉火纯青,而很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却才开始听说微博,当然这也和工作者们年龄大工作负担时间紧张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要想真正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了解大学生平时的所思所想,这样,作为交流的双方才会有共同话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微博作为培训老师们幵展工作的一门课程,年轻老师们开通微博也是出于个人意愿并且目的也是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足够认识到微博这个新事物受大学生的欢迎程度,对待开通微博还是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因为开通容易但是内容什么却要精心思量,因为教育学生和娱乐大众的出发点就不同。高校上下的观念还没有统一,所以造成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学生对微博的使用热情。

2.2 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国防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待完善全主要体现在: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高校领导在具体工作职责中容易忽视网络微博这一虚拟环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脱节,注重现实环境的国防教育,忽略在微博领域中的工作延伸。二是法律机制不完善。国家针对网络的发展出台过一些管理办法,但是法律总有空白的地方,特别是在网络微博这一互联网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法律难以预测微博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法律机制需要根据实际发展不断完善。三是目标机制不明确。对于微博这一新生事物,高校暂时缺乏对微博开展国防教育的预期规划,导向作用不强。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开展工作缺乏明确目标,工作动力还不足。四是反馈机制不全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微博领域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不能在教育工作者得到有效反馈,更不能在一定阶段内对微博的教育结果进行估量。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对师生间的交流毫无益处,更谈不上开展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3 微博背景下增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微博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因此,微博背景下的高校国防教育者应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和主动运用微博所提供的新的教育形式,在继承与发

展已有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载体的同时不断创新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切实有效的新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3.1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微博时代提升课堂教学的灌输功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者队伍建设。“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大众化,间接消解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传播主导权和话语主导权。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能充分利用微博提高其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敏锐性,使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更充分全面的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要丰富高校国防教育理论课的内容。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以固定教材为主,往往因为教材更新的时限性与大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即时性之间的矛盾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面对微博,各类信息广泛而高速的传播,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应在紧抓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热点话题。三是要创新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影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微博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当代大学生是新技术的追捧者,他们崇尚创新,渴望通过新的教学方式获取知识,课堂教学载体的发展与创新必须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应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微博讨论教学等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3.2 拓展实践教育途径

道德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人们的道德实践,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利用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和实际参与其中的自我感受对大学生进行感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明确的教育目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国防教育预期的效果。如通过“三下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使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加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学术研讨、知识讲座、影视欣赏等活动形式,加强其对理论及课外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和建立高校自己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其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要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强化实践环节,鼓励发展与创新,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功能和教育功能,鼓励大学生开展富于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拓展其综合素质和技能。

3.3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媒介传播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有时也是有害的。尤其对青年大学生来说,由于这一受众群体对媒介信息的真伪性和优劣性的认知多从感性出发,因而很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以致造成潜在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发展与创新传媒载体的必要前提。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基础的传媒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并提高理解、选择、评估和质疑传媒信息的能力;掌握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3.4 打造网络教育平台

一是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网上思想政治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把大学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优化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并积极建立更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二是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大学生网民人数众多,网络信息繁复多样,当一个网络事件成为讨论的热点时,他们往往容易被大趋势所带动,而失去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

微博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受众之广,使得许多事件或情绪被迅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应用的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各类信息、事件的发展方向,在舆论宣传中强化正面信息,消解负面信息,对网络舆情的干预要做到及时、恰当。三是要积极利用微博开展国防教育。大学生对微博的青睐,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贴近教育对象的活跃场所,主动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积极构建并利用微博这种新的网络载体形式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

当代大学生将成为国家科技、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态度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前进路径,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生事物,给大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我、倾听别人、认识社会的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及其载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军语[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50.

[2]张红.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5):89.

[3]付志峰.谈微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66-67.

第7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make them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 prepared"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nation's rise and fall as own mission. Enhanc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imarily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urgency, responsibility and martial awareness.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意义;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mean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79-01

1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年轻单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但又容易偏激,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的影响下,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越来越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由于国际环境正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和摩擦往往认识不足。和平与发展仍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威胁仍然存在。西方文化以渗透的方式在全球迅速蔓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优势,借助互联网、影视文化等途径,对我国进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影响,想尽一切办法争夺我国青年一代,妄图“西化”、“分化”我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1.2 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一些学生眼中,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队的事,为国防事业奉献甚至流血牺牲都是在战争中才有的。并且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认为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和军训都是浪费时间。据某高校调查统计,8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响法的不同含义;7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因此,增强在校大学生国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能够拓宽思维空间,消除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同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它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素质。

2.2 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需要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努力培养新型国防信息化人才,才能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例如,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高技术战争的兵员补充,其相当一部分必然来自于高校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当地大学开展国防教育,将直接为国家培训预备役军官和做好兵员动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保家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3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防止西方“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三种意识”:

3.1 忧患意识当前我国暂时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式并不容乐观:,问题,东海划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

3.2 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因此,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作为国家公民,每一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应该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尚武意识尚武精神是指: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做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崇军尚武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通过这些学习激发他们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和献身国防的热情。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搞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很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秀勤.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7,(5).

第8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根据《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规定,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通过军训,培养参训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奉献精神,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协调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二、军训目标:

1、通过近一个星期的艰苦训练,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与军人般严守纪律的好习惯。2、利用军事训练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防教育、法制教育、行规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规范自身行为,使其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3、通过军训期间的集体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形成良性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氛围。

三、具体工作:

1、组织机构:

①策划编排组:

③学习生活指导组:

④住宿生活指导组:

⑤后勤保障组:

⑥安全保障组:

⑦考勤考核统计组:

2、工作人员职责:

(1)军训设立办公室,主要负责有关对军训的具体事务的处理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与县人武部联系并商讨军训的具体工作安排、布置并设计军训工作的各组织机构、策划军训课程及活动内容、协调每一项目的工作、处理军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等。

(2)策划编排组:主要工作内容有:负责高三、高二学生分班、高一新生的报到登记工作、对参加军训的新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队、住宿生进行编队、迟到队员插队调度、军训活动的组织开展等工作。

(3)宣传报道组:全面负责军训期间校园布置、标语张贴、摄影摄像、军训特刊、校园广播等相关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主要人员分工如下:

(4)学习生活指导组:具体负责队员的思想政冶、生活指导及帮训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军训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校史教育、行规教育等;做好各连队的集体化建设,组织各连队组织机构,确定每连队的通讯员、生活委员;关心学生在生活及军训等工作、严格要求队员的作息时间、训练前整队、训练中跟队、训练后集队,全力配合教官和政教处作好学生的军训与生活上的工作。

(5)住宿生活指导组:主要负责军训期间学生住宿安排、住宿生活指导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是军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后勤保障组的主要工作包括:做好军训收费工作、休息住宿场地安排工作、开训典礼及结训典礼场地布置工作、教官日常生活的安排工作、教官膳食安排工作、每天的防暑药品、茶水安排及管理工作和新生的生活保健工作、联系瓯北中心医院医生工作等。

第9篇:国防教育职责范文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办事机构健全有力

1、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走访慰问等制度。(双拥工作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领导活动资料等)

2、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健全,坚持例会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双拥工作做到有研究、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认真抓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主动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双拥工作的坚强全力。

3、组织撰写创建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县(城)的验收汇报材料(初稿)

(二)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双拥氛围浓厚持久

4、落实——年国防教育计划,整理国防教育活动日的相关资料。(国防教育计划、备课讲义、开课情况、总结、工作笔记)

5、地方拥军优属、部队拥政爱民教育深入人心,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各项双拥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光荣传统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活动,军地互相走访慰问,社会双拥氛围浓厚,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6、双拥政策法规宣传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计划,并有制订双拥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7、整理年以来国防教育的宣传报道资料,制作一部我县军民创建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纪实片。

8、在东高速路口设立一个大型双拥宣传标语牌,并对原有的双拥宣传标语牌重新整理和维护。

(三)支持部队建设卓有成效,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

9、支持部队军事演习,完成部队“四项”建设、帮助部队做好“四个一好”工程、协调解决战备值勤、军事训练、国防施工等任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10、整理科技拥军(项目培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等)情况;干部安置情况(含:花名册);随军家属就业情况(含:花名册);驻部队子女就学及受优惠情况;车站、医院、旅游景区等服务窗口设置“军人专用”窗口等标识。

11、军供站、支前物资供应站规范化建设情况,年以来完成的军供、支前保障工作情况。

(四)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拥军优属工作协调发展

12、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按规定及时兑现县级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配套经费(含花名册)。

13、按时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名册和拨款文件等)。

14、按规定时间完成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及时兑现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偿金和行业期间生活费(标准、名册等)。

15、认真落实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的优待政策及落实情况。

16、进一步巩固“爱心献功臣行动”,继续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医疗困难等情况;落实参战退役人员政策以及做好维稳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优抚优属安置工作总结等。

(五)拥政爱民工作富有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7、积极参加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在援建重点工程、抢险救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科技助民等方面主要做法和成效。

18、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坚持军(警)民联防制度,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9、人武部认真做好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的牵头工作,每年协调组织驻军单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若干有影响的实事。每年“八一”建军节,由人武部牵头召开驻军拥政爱民座谈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拥政爱民活动,走访驻地政府和有关单位,访贫问苦,积极为驻地群众尤其是优揿对象做好事、送温暖,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