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经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3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营财务部紧紧围绕公司“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战略方针和“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展开工作,在部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2003年度工作回顾
1、积极组织部门人员,做好部门工作,具体体现在:
① 完成公司日常各项财务核算工作, 及时提供有关财务信息 。在公司会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互相协作,努力工作,满足两地核算的需要。在办理各项费用报销时,多解释、多理解,同时严格按有关财经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 按程序和审批权限办 理。
②加强公司 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③ 按时编制报送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公司基建经营状况。
④按时办理 纳税申报,及时足额交纳各项税款。
2、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①逐步健全和完善公司财务制度 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公司需要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管 理审批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使公司的财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② 修改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 核算办法,以适应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以各种形式促进部门人员不断学习 ,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逐步提高。
④实现和完善了异地财务核算, 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及时。
3、努力把好费用开支审核、控制关,做好公司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认真编制2004年度财务、费用预算。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有清理。
4、参与公司合同的谈判及合同条款的审查,及时了解有关合同的内容,以使合同执行到位;
5、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需要
2003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年,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均不能按时召开,股东资本金不能按期到位,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我们积极向银行争取贷款资金,至年底累计到位银行贷款资金21000万元,其中开行长贷11000万元,短贷4000万元,建行短贷2000万元,中行3000万元,工行短贷展期1000万元。保证了喜河水电站按期开工及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求。
6、及时办理工程保险,降低工程风险
03年4月经与多家保险公司商谈,最终与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签定了《陕西汉江喜河水电站工程保险协议》,为工程的顺利建设及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就今年雨季给喜河工程造成的损失,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共计取得工程损失保险赔偿20.6万元。
7、加强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多汇报,多交流,争取各方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搞好部门内部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从全局出发,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8、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有关业务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9、加强政治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与公司签定了“三项责任制”分解落实责任书,年内没有违规违纪的情况。
10、及时做好工程结算,按时办理各项付款。没有因工程款项支付影响工程进度的现象发生。
11、做好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工作能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12、开展了经济活动分析,及时找出差距,解决问题。
13、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意见和建议
喜河工程尚需进一步完善工程结算,费用审批程序,明确职责与分工,并力求简化手续,缩短结算时间。如旬阳、蜀河前期费用支出的审批、喜河工程结算等。
加强公司预算执行的力度和刚性,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精打细算,力求使工程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目前财务人员严重不足,无精力进行其他工作,请求公司配备增加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使财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2004年主要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 财务报告 相关性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拓展出了重要的新方向。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会计模式、会计交流甚至会计职业本身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网络财务报告(IFR)是一个最明显的变化。Ettredge 等(2002) 认为, IFR 可以减少信息披露成本, 可与信息使用者沟通和交流, 潜在地允许公司增加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但同时,新的技术环境也给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会计这一行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并能够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杨周南,2000) 。
在FASB、ASB、IASB等所提出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体系中,相关性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息导致差别的能力”。 即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根据 IASB 框架,如果信息能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过程,则这种信息就是相关的。与传统纸质财务报告相比,由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外在特征是与时俱进的。“会计系统需要向一个动态的披露模型转变”(Harvey Pitt,2002)。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报告应该能够体现出与互联网集成的优势。并以是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决策者提供了比传统纸质报告更为相关的财务信息作为评判相关性的主要标准。以下从公司会计制度、业务流程和技术平台三方面进行分析。
二、会计制度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提供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财务预测所提供的信息显然不同于历史性财务报表,因为投资决策主要与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有关,而财务预测恰恰可以提供这些信息。只要财务预测的质量可靠,这些信息将远比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信息更具实用性,这正是预测性财务信息存在的理由。“财务报表提供有关交易或其他事项事实性和解释性的信息,应该有助于预测、比较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Trueblood Report,1973),从而明确了预测性财务信息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意义。
Litan and Wilson (2000)从财务报告本身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生成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不仅要描述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内容,而且还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当前和未来的前景。他们还提出企业需要把重点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不是纯粹的公司角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因此,企业发展前景规划、盈利预测披露、风险预测、重大投资项目收益情况预测等信息是财务报告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相关性与信息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如果信息不完整,会导致虚假信息或误导,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和不相关(IASB,2001)。除了基本的报告要素外,根据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应披露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非财务信息及专项、重大事项,以弥补基本报告内容的不足。
非财务信息包括背景信息、公司的行为守则、公司章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等。根据Berk (2001:55),许多公司扩大其财务报告,包括朝向战略目标的进程的措施,以及关于社会和环境表现的“软”信息。这些努力有助于减轻风险并建立诚实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良好声誉。
专题及重大事项信息主要有:公司治理报告、风险管理政策、会计报表附注是否说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合并范围、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或有事项信息披露、财务担保信息披露、委托理财信息披露、分部信息披露等。根据深交所的研究报告显示,上市公司为达目的更多的是采取不披露的方式来隐瞒重大信息。所以未按规定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找出正当理由而拒绝披露,则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会计信息业务流程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建立会计与管理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实时生成集成信息,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具体做法是将企业所有与业务相关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当需要信息时,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级被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使得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同时,信息集中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并能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助于企业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报告。
(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实现按需报告
按需报告的思想源于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George H.Sorter)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事项法。他认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其后,又有人提出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是“大规模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思想在会计报告中的应用,是相对于通用报告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按需求编制的报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通用报告模式下,公司向所有的使用者提供标准的财务报表。对此,使用者、学者和监管者均对其有用性提出了质疑。使用者发现财务报告往往与决策不相关,这是由于它们“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然而,报告使用者们的信息需求是多样的。例如,股东重点考虑净资产收益及资本保值增值等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债权人侧重反映偿债能力的信息,潜在投资者会更多关注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及收益回报等相关信息。通用报告模式不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看,考虑到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由于决策目标不同而导致的的信息需求差别,应按需报告,使财务报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相关性。
四、技术平台方面影响相关性的因素
(一)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
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财务报告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财务报告的标准形态。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活动,没有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而国外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关系是双向的,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Barr (2000)将互联网描述为一种沟通模式的转变。而我国上市公司在利用互联网这个沟通平台时比较欠缺,并且不够系统化和长期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财务报告的效率。而要做到按需报告,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并允许报告单位与使用者之间相互沟通,做到披露模式上的互动性。如薛云奎(1999) 提出了“会计频道”的概念, 肖泽忠(2000) 研究了“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张天西等(2003) 提出了“多层界面报告模式”。近年来XBRL的发展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展现功能,有助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对关键数据能链接到其明细的来源和变化
Sorter(1969)认为,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价值理论的产物,价值法下的财务会计假设预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该需求的同一性,这将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只能接受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而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财务报告。Sorter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在理论上看此模式有利于信息透明度,提高相关性。
网络技术中的超链接为详细的数据来源提供了有用的工具。Price( 2001 )描述了因特网上数据的三个特点:高度、宽度和深度,指的是超文本链接,即点击会出现另一个数据来源。与传统的硬拷贝(纸、磁盘)报告相比,超链接提供了信息系统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之间的自动链接,允许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个人浏览在线信息的搜索战略 (Conklin 1987; Boechler 2001),从而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数量上和方法上的灵活性。而且,使用者在用超链接浏览中会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包括浏览系统、阅读、理解、分析信息,以及回忆之前查阅过的信息 (Conklin 1987; Boechler 2001),可以提供对学习有益的结构关系(Mao et al. 1996; Niederhauser et al. 2000; Crandall and Phillips 2002)。Kelton and Yang (2005)经过调查指出,在IFR中超链接被作为一个普遍的浏览工具而广泛使用,这对增强财务报告的相关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对信息使用者的有效性
相关的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地披露给使用者,为其决策所用,则会丧失信息的有用性。因为信息有用与否从根本上是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评判。因此,信息的有效性是构成相关性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信息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效率和有效使用。如IFAC 强调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应该持续可得到,能够在合理的时间下载。根据Petravick(1999:36 ),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应被清楚地在公司主页上表明,相关信息使用者应能够在财务报告部分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除此之外,信息的有效还表现在便于分析、便于反馈、易于理解、建立供用户随时查询所需信息的数据库等方面。潘琰等人认为可以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有用性的检测(潘琰,2000)。
总之,相比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更强调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使公司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使用者能更有效地获取并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财务报告这种特殊的的商品其主体主要涉及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其质量更多的是从使用者角度来观察的,而信息的提供者方面则更多考虑成本效益、技术、相关责任、负面效应等,两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匹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是否披露、能否披露高质量的IFR。
IFR的质量其实是一个包括了内容、形式、技术的体系,即信息提供者以怎样的技术,通过怎样的形式,披露怎样的报告。因此,财务报告主体应在公司会计制度、业务流程、技术平台上合理设计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参考文献:
[1]Ettredge,M.;Richardson,V.J.;Scolz,S.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investors at corporate Web sit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2 (21): 357-369
[2]杨周南:IT 环境下传统会计面临的十二大变革[J ],广西会计,2000(1): 14-17
[3]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2000, 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 :Electronic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Reporting Information[J], viewed January ,2004
[4]潘 琰:互联网上的公司财务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调查[J],
会计研究,2000( 9),54-58
[5]翁健英: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 继承与发展? [J],当代财经,2007(5),P122-125
[6]杨海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04(7),84-87
内部报告的内涵及体系
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上通常所称的财务报告是外部报告。相对于外部报告,内部报告是由企业内部编制,在企业内部传递,为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所使用,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内部报告包括内部报表及相关资料。内部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报的成本费用表、资产使用状况表等,其种类、数量、格式等都可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而设计。应当明确的是,对外报告的报表与内部报表的界限划分受主观影响较大。如果企业自愿披露一些会计准则强制披露以外的报表,那么,对外报告可能包含上述内部报表。同样,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所谓外部报告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内部报告也可包括财务报告。
与财务报告的设计不同,内部报告体系的设计不是由企业外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或相应的机构来完成的,而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自身决策与控制需求所设计的。内部报告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应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信息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可分为资本经营决策、资产经营决策、商品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四个层次,以此为理论依据,形成了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内部报告系统。
1、资本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本经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经营效益的经营活动,其活动领域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反映资本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要实现资本经营目标,一方面要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即搞好资产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本运作,降低资金成本,特别是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用好税收政策。因此,资本经营报告系统应包括:资产经营报告、资金成本报告、资本结构报告、所得税报告、EVA(经济增加值)报告等。
2、资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是指企业以资产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与使用资产,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反映资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企业要搞好资产经营,一方面要提高销售利润率或商品的盈利能力(即搞好商品经营);另一方面要搞好资产配置与重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速全部资产周转。因此,资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经营报告、资产结构报告、资产利用程度报告、对外投资报告、资产损失及不良资产报告、资产利用效果报告、资产重组报告等。
3、商品经营内部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与销售尽可能多的商品,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反映商品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经营利润率,企业要搞好商品经营,既要提高营业利润率,也要扩大销售规模与水平。其中,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即产品经营)是基础,同时注重产销平衡、提高商品销售价格、降低采购价格及相关费用。因此,商品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产品经营报告、营业收入报告、商品销售价格报告、市场占有率报告、采购价格报告、管理费用报告、营业费用报告、财务费用报告、营业外收支报告等。
4、生产经营内部报告系统。产品经营是指企业在统一战略计划指导下,以一定的人力、物力消耗,按时、保质、保量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反映生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产值(或收入)成本率。要降低产值成本率,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另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生产经营报告系统主要包括:商品产品成本报告、单位成本报告、材料成本报告、人工成本报内部报告的价值与应用领域
明确内部报告的内涵和体系,为我们理解内部报告的价值和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内部报告作为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完全信息的报告系统,对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反映、评价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
(一)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内部报告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从目标角度可分为实现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和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在这三种控制中,经营活动有效性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信息相关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遵循相关法规的控制属于法规控制。企业无论进行何种内部控制,都必须具备控制标准信息和控制报告信息,只有将实际报告与控制标准相比较,才能发现偏差,进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第一,从内部控制目标看,企业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本身就包括对外报告信息和内部报告信息;另外,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作业目标,关键在于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而内部报告信息的相关与可靠程度将决定这些内部决策与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二,从内部控制要素看,内部控制离不开内部报告。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无论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五要素,还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等八要素,或是控制环境、控制变量、控制标准、信息报告、执行评估、纠正偏差、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信息沟通、监督控制等十要素,其中的报告信息都是必要和关键的要素。
第三,从内部控制系统程序看,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编制控制报告、评价控制业绩、进行管理激励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其中编制控制报告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中心任务,控制报告实际上是根据控制目标和标准,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的报告。而内部报告又是控制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没有内部报告,就没有内部控制报告,也就没有内部控制。
(二)内部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目前人们主要将管理会计定位于满足内部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划分有两种:一是分为完全成本会计、差异会计和管理控制会计;二是分为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虽然从表面上看其定位和划分都符合会计的本质与内涵,但实质上都是强调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不是研究为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因此,现在的管理会计学实质上不是会计,也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本内容和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报告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这一会计本质和目标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规范与完善,解决了管理会计实践中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
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或称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使用的、用于内部决策与控制、评价及沟通的各种会计报表及说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虽然也编制成本报表等,但编制这些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最终完成财务会计报告服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管理会计报告不是改进问题,而是创新问题。
告、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产值成本率报告、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报告、废品情况报告等。管理会计报告的创新离不开管理会计目标,特别是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看会计相关性,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这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创新指明了方向。笔者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角度设置内部报告,可以说是对管理会计报告创新与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内部报告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报告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只有全面、系统地理解与掌握企业的报告系统,即处理好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的关系,才能为决策与控制提供完整的依据。然而,目前无论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往往都重视和使用财务报告而轻视内部报告。其实,内部报告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而且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全面、系统、相关、可靠的内部报告对完善财务报告系统同样至关重要。
第一,内部报告是财务报告的基础与补充。财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综合情况的报告,而形成财务报告的基础是内部报告中更详细、更系统的分类信息。所有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往往都来自于内部报告,同时内部报告也是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补充。
第二,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报告的可靠性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和对可靠性的重视,一方面为企业自身经营决策与控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
(四)内部报告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 COSO报告 内部控制系统 风险管理
一、COSO内部控制框架
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出台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相关措施,其中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要素构成。上述三类目标是企业的努力方向,而五个要素则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关联。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机整体。进入21世纪后,风险管理备受全球关注,COSO委员会于2004年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八个要素。我国于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中对内控的描述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本相同。
二、施工企业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在施工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差,风险评估意识淡薄,控制活动不严密,信息与沟通不流畅以及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这五个方面。从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构建一个理想的内部控制体系势在必行。控制环境是五个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被视为其他四个要素的基础。施工企业的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管层的重视与支持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施工工作的各个环节,影响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高管层权力具有约束作用。例如针对分包队伍管理这一问题,有些单位将该权利交由主管领导一人决定;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则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决策。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在施工企业顺利、有效展开实施,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否在施工企业建立,高管层的重视和支持起关键性作用。
(二)与施工企业相适应的用人机制
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很多地处偏远山区,生活及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致使许多施工企业出现了关键技术员工辞职、离职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缺乏完善的人事制度,企业的管理、运转,甚至生存都将面临危险。因此,对施工企业来讲,一套较为完善的人事制度,应该包括员工的录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以及激励和福利制度等。
(三)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源泉,能够引导每一位员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完成每一项管理和控制工作。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特殊之处。施工现场文化主要体现为文明施工建设,主要包括规范现场的场容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做好现场物资、机械、安全、技术、保卫和消防等方面管理;施工现场各种标识牌和标语的管理;员工娱乐设施管理,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施工工地的文明施工水平是该项目工地乃至所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施工企业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
(四)合理、高效的施工企业组织机构
施工生产的单件性、露天性和流动性的特征,使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尤其是现场组织形式,处于动态组合状态。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企业走向市场,同时有利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三、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类型包括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方面。施工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分析风险的类别及其特点,划分风险的责任范围,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响应和监控等风险管理流程系统。通过各种具体措施,缩小风险范围,降低风险系数,明确风险目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循环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风险识别环节,应分析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来源。(2)风险评估环节,应根据项目风险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可控性来评估风险。(3)风险响应环节,应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4)风险控制环节,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应急计划。
四、施工企业的控制活动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项目资金、项目采购、工程质量、工程成本以及工程项目资源。
(一)项目资金的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及投资的巨大性,决定了资金控制除了授权批准制度以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外,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更有利于整合遍及全国乃至海外的众多项目资金。
(二)项目采购的内部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70%左右均为材料成本,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而要降低材料成本,材料采购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根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货物采购等有关招标采购文件,并结合我国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施工项目物资采购的一般程序为确定采购计划、采购方式、签订合同、执行合同、物资验收以及资料归档。
(三)工程质量的内部控制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且工程质量又与工程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质量采用“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基准进行判断,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四)工程成本的内部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管理效率的水准对施工企业的绩效改善和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应实行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将材料控制、劳动控制、机械设备控制、项目间接费控制等方面作为实施重点。
(五)工程项目资源的内部控制
项目资源的内部控制,即各生产要素的管理,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投标、签约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交工与竣工结算阶段,用户服务阶段。项目资源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是优质、高效建筑产品的诞生不可省略的过程之一。
五、施工企业的信息与沟通
信息沟通的方式很多,施工企业一般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报告系统进行沟通。
(一)财务信息系统
目前,施工企业实行的是财务多级核算模式,具体表现为各个施工队会计报账至各个项目部;各个项目部将其财务报表上交各个分公司;再由各个分公司将其财务报表上交集团总公司。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流程再造的思想对企业的组织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建立与企业分散施工特点相符的组织结构。同时,在现有的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技术逐步推进企业内部所有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模式,逐步改变目前实行的多级管理核算模式(见上图)。
(二)内部报告系统
常用的内部报告体系包括施工生产经营报告体系、资本经营报告体系、预算执行报告体系等三大体系。具体地,施工生产经营报告体系包括财务状况分析报告、项目经理述职报告、施工生产安全报告、施工生产经营报告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报告;资本经营报告体系包括筹资及其成本报告、所得税报告以及对外投资报告;预算执行报告体系包括收入中心预算执行报告、成本中心预算执行报告、费用中心预算执行报告、利润中心预算执行报告以及投资中心预算执行报告。
六、施工企业的监督
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严格执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合理设置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构建信息化方式下,内部审计监督新模式、新方法;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
(二)自我评估
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时,应就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1)声明公司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并履行了指导和监督职责,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2)声明已经遵循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估。(3)对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简要描述。(4)声明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合理保证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5)如果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披露有关的重大缺陷及其影响,并专项说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6)保证了已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之外,不存在其他重大缺陷。(7)自资产负债表日至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报出日之间,如果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说明重大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第八,依法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方可公布。
参考文献:
1.Kevin Buehler,Andrew Freeman,Ron Hulme. Owning the Right Risk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09).
2.Keith Wade,Andy Wynne.控制自我评估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卜永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一本通[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
4.方红星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刘霄仑译.SOA与内部审计新规则[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6.刘晓红,徐玖平.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7.内部控制课题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8.商德福.施工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活动初探及案例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3,(3).
关键词:探索;财务会计;报告;发展方向
一、同步财务报告
同步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实际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实时型财务报告。同步财务报告并不是不需要会计分期,实际上,它还是需要以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便于会计资料的保存,又便于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在当前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于通过网络在线披露信息的方式已经十分认同,并且已经开始逐渐的普及[1]。结合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同步披露需要的特点,网络在线财务报告将成为一种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信息披露的模式。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模式突破了传统会计报告在文字与表达方式上的局限性,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的传递时间,信息使用者也因此可能获得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即时报告。
二、分部报告
所谓分部报告,就是按照地区、行业、产品、类别等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分解归类,借以向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不同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当前我国对分部信息的披露主要还是通过在报表附注中添加分部信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披露信息不够全面的缺点。通过对分部报告的编制,企业集团的管理当局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以制定整个集团的全面发展规划。同样地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在得到企业分部报告之后将获得更多、更完整的企业信息,这对于他们今后对企业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等投资决策的分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三、差别财务报告
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提供給不同使用者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通用报告模式无助于节约社会交易费用,无法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致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采用差别财务报告,企业既可满足不同特殊信息需求,更好地履行财务报告目标,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3]。
四、多样化财务报告
在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的技术条件下,以报表的方式来交换财务信息是一种最有效和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图像化信息相对于表式信息来说,具有更简明易懂、直观明了的优越性。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报告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来转输财务报告信息,通过图像表述、文字表述、语言表述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财务报告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4]。
五、交互式报告
会计报告者可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可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会计报告者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同时,财务报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求。这样,通过会计报告者与报告使用者的交互式联系,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作者:徐志杨
参考文献
[1] 郑松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01):4-5.
[2] 吴祖光,马瑜.事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方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05):44-47.
1、充分提示。鉴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在考虑有形资产的同时,应该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很大,所以,也需要对其加以充分揭示。这些信息的提供,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并能使报告使用者洞察企业的整体价值。
由于知识资本、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项目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标准,也不具有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予重视。但事实上,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释放,使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提示有关信息,以求早做防范。另一方面,报表体系要对上述事项加以确认与计量,必须要求改变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相关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须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2、实时报告。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可以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rnet和int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3、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②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③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④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4、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因此要求编制预测报告(报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伪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据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fasb在其1984年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说明》(《论财务会计概念——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其认为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末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①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月;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③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本文从主要的产业价值链和辅助价值链两个方面来探讨新闻集团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一、主要价值链的价值形成
对于新闻集团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从三个层面上来进行:首先,整个新闻集团的产业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集合关系;其次,这些集合有没有一个围绕的核心从而形成一定的组合关系?并且这种组合有什么样的特点?第三,新闻集团产业的这种组合关系是如何产生价值的以及价值的绩效评价方法。
对于第三个层面新闻集团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是如何产生价值的这一问题,在此分别从两个层次上看――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层面和次级的系列化结构层面。
1、在集团总的产业层面上,围绕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使各个产业之间形成了上下游的协作关系,构成了价值链,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服务,使资源尽可能的被有效利用,从而产生价值的最大化。
在新闻集团的产业链上,明显分为庞大的上下游两大部分。上游产业是拥有独家的体育节目、福克斯电影以及哈柏・柯林斯电子图书等的内容产品,下游产业是将这些内容送入消费者家中的互动电视等各种传播渠道。
对于这一点,可以从新闻集团的年度报告中直接得到解释:“这也正是新闻集团的努力方向――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介,培养多层次的客户群体,同时为公司开辟新的收入渠道。我们的战略目标很简单:我们希望人们在使用我们的服务时有更多的收获,而我们则从与他们的多重联系中获益。同时,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在我们系列服务产品之间进行自由流畅的切换。”新闻集团的多元化产业之间是一种上下游的协作关系。一种产品被生产出来后,能够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进行发送,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满足不同种类的消费需求。这样在市场运作中就形成了延展性强、增值点多、竞争力强的价值链。
在此以电影产业为例。新闻集团下属的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生产电影片。这些制作的影片一是直接进入影院渠道,二是提供给集团的电视业,三是进一步的开发成出版物和DVD、消费品、或者版权出售等。这样在集团内部就形成了一条垂直的价值链:电影制作公司处于链条的上端,电视和相关开发的公司处于链条的下端。
这里再以电影业2001财务年度的运行状况,来细究这条价值链的具体情况。该年度,集团的电影业取得了骄人成绩,票房运营收入达到2亿7千1百万美元。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利润源源不断的从DVD、录像、全球电影档案馆的发行中来。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在这方面就历史性的达到了10亿美元。在这条价值链中,起码有这样几个战略环节:电影制作业、出版发行业、电视业。电影业是价值链条的起点,是上游产业,而真正最大化价值的是在处于下游的出版发行业(DVD、录像、电影档案馆等)。另外,通过集团的电视业、版权出售、相关消费品开发等还可以把电影资源再次利用。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启示:
(1)只要形成了价值链,资源就可以多次得到利用,产生尽可能多的价值;
(2)只要整条价值链有效,单一战略环节的得与失、多与少不是问题的关键。
就象默多克在新闻集团2001财务年度报告中所说的:与电影市场的起伏波动相反,DVD、录像的销售能够提供固定的、源源不断的财源。
2、在次级的系列化结构层面,也形成了一条条的价值链。
前面已经分析了新闻集团在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下面,每个具体的产业形成了系列化的产业经营形式。这种系列化的产业又分为纵向系列化和横向系列化两种。
纵向系列化使内部各单元之间形成价值链,从而实现价值增值。以《电视指南》杂志和联合电视卫星集团在1998年合并后的情况来说明。合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电视指南平台,包括印刷、电子、网上的所有渠道。《电视指南》杂志就成了上游产业,而《电视指南》的电视、网络成了下游产业。这个产业价值链就大大地突破了原有的单一纸制产品形态与市场空间,不但为美国5000万个家庭提供电视指南服务,而且还为20个国家的300万个家庭提供国际服务。1999年在美国,电视指南互动频道的用户数量就已经接近200万。联合后,传统的《电视指南》将拥有印刷、电子和有线等多种版本,实现多种广告收入,并享有更多的赢利机会。
而横向系列化可以将同样成本制作的一部电影或一套新闻节目,同时卖到各地,从而实现它的价值增值。新闻集团1997年年度报告中写道:“作为世界上最垂直一体化的公司,使我们得以在好莱坞生产电影,在世界各地生产电视节目,并通过福克斯电视网在美国、STAR在亚洲、BskyB在英国传播。”具体来说,如前面说过的福克斯娱乐集团下面的福克斯电视网,它的新闻频道已经成为全美发展最快的新闻类有线电视网,2001年新闻频道第一次实现赢利。除了体育等内容的产品和营销外,它赢利业绩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将在美国拥有的各地方电视台的巨大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在北美形成高于竞争对手几倍的覆盖率优势。
这样,整个集团围绕核心专长形成的多元化产业成了一个巨大有效的价值创造系统。
二、辅助价值链剖析
对于新闻集团的辅助价值链,我们选择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两点来细化分析。
1、财务管理特色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集团之一,默多克是如何来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呢?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如何及时知晓这个庞大集团的具体运行情况?也就是说他的决策基础是什么?在这里,通过精确、及时的财务报表来进行经营管理是默多克的一大特色。
默多克每周检查一次集团的财务报表。新闻集团把财务情况,通过做成损益表,并且包装成蓝色封面,每周给默多克汇报。因而这种财务周报又常称为蓝皮书。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的内容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最为关注的事情。上市公司的损益表通常牵动着万众股民的心。
默多克的损益表的主要内容有:本周经营预测、下周经营预测、本月经营报告、每月一次的全年经营预测和全年经营报告。
默多克花费巨资聘请专业人员管理财务,所以,默多克的损益表汇总精确快捷,成为默多克管理新闻集团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默多克拥有的报纸分布在世界各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太平洋地区70%以上的报纸,英国的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美国的纽约邮报等均归默多克所有。为了每周都能了解到新闻集团的损益情况,默多克无论旅行到世界何处,他那些分布在全世界的会计师们总会在每周四的下午,按时把损益表传真到默多克办公的地方。这就是默多克的财务管理的秘诀之一。
每周二,新闻集团旗下各报纸的财务部就会得到上周的收支数据,要想在两天的时间内把全世界各地区、各级公司和数百份报纸的损益表一级级汇总起来,没有一个强大准确的财务汇总系统是不可能的。因此,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会计师们使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财务核算和数据库等技术。他们是默多克理财的秘密武器。
默多克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二就是:严密的预算制度。新闻集团每年要花半年时间做财务预算,一般的子公司每年圣诞节过后即开始准备其下一个财政年度的预算,方式是预算目标管理法(MBO):从最低层开始做,从每个美元做起,一层一层地向上报批,该预算报告到达默多克手中时已经是三四月份;随后,又是一层一层地自上而下地反馈意见,最终在六月中旬完成所有预算。对于新闻集团和默多克来说,预算是管理其全世界百家企业的最好手段。①
2、税务管理特色
新闻集团每年营业额上百亿美元,相应的税务数量也很庞大。如何合法的处理好税务问题,是影响集团最后收入的一个关键。在这一问题上,新闻集团充分利用了它的国际化结构体系来合法的将它的税收负担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新闻集团很好的利用了各国的会计制度的不同,灵活的在它们中间打球,依据自身的需要,同一个帐目在不同的国家作不同的描述和评价。如在澳大利亚,为了夸大传媒资产而改善资产负债表,可以依据法律,将优先股按普通股对待。而在美国,却称之为债务,这样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股息。
其次,把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的税收政策,巧妙安排集团的业务往来。如澳大利亚在这些国家中的公司税率是最高的,于是新闻集团的一个做法就是将它在澳大利亚境外的一些业务贷款记到澳大利亚国内帐上,这就抵消了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利润,纳税额也就相应地降低了。
三是在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合法的有名无实的公司,然后通过贷款给新闻集团的其他子公司,将高税率国家或地区的经营利润转移过来。新闻集团在开曼群岛、百幕大、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低税率的地方都建立了这样的全资子公司。在1989年5月澳大利亚众议院金融和公共行政常设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新闻集团的这种避税情况有了描述。在安的列斯群岛的4家子公司的利润是1.49亿澳元,在百幕大的三家子公司的利润是1.65亿澳元。而在真正创造利润的三个高税率国家,南澳大利亚的新闻有限公司亏损超过2.02亿澳元,英国的国际新闻公司亏损3.22亿澳元,美国的福克斯公司亏损2.13亿澳元。
对于新闻集团的这一避税方法,在此以其收购南华早报作案例来具体说明。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截止201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达到8.96亿元。这些资产是全县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机构运转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保障。继续深入完善我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强化国有资产收益征缴,对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和有效经营国有资产,提高运营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国有企业抵御危机、迎接挑战,有助于发挥其在“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县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和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重大事项。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基本原则
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
2.监管范围
县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
3.主要内容
(1)建立国资外派监督制度。逐步向监管企业派出监事、财务总监或国有股权代表,负责监督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对企业有关项目论证、对外投资、贷款、担保、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企业改制、财务审计等重大经济事项,代表出资人提出独立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建立外派监督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外派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加强对监督监察结果的运用,建立督查整改制度,提高对监管企业的财务监控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方面的责权界限,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由所出资企业向国资局报告,加大对企业重大投融资决策、法律纠纷、经营亏损、对外担保以及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的监管力度。建立出资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3)建立企业负责人国有资产经营报告制度。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负责人定期向国资局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包括经中介机构审计后的中期、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或汇总会计报表),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情况、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分析报告。国资局定期向县政府和县财政局汇报全县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管理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情况及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4)建立企业定期审计监督制度。审计局每年年终要对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进行审计,采取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审计检查国有资产运营和收益情况,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加强国有资产运营收益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所有、国资监管、单位占用”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管理范围
全县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公检法机关,各社会团体和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
3.主要内容
(1)严格资产配置。坚持资产配置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严格资产配置审批,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逐步建立国有资产调配和处置的有效机制。
(2)规范资产使用。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制度。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做到底数清楚,帐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处置程序。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变卖、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应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对重大的资产处置项目,由国资部门呈报县政府审批。
(4)强化产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向国资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县国资部门核发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产权登记证》是行政事业单位享有、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凭证。
(5)加强收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经费拨付相结合。对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必须严格审批并依法签订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合同,作为取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法律依据。
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协调解决国有资产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县国资部门要制定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切实履行好职责,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及时向国资部门汇报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加强国资管理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根据蓝带委员会的报告,审计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确保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特别是外部审计师与管理当局就有关处理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发生分歧时,审计委员会应该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确保审计师出具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许多学者在审计师变更时发现,与管理当局的意见分歧是导致审计师变更的一个重要原因(Chow,1982;Stephens,1996)。Carcello和neal也发现,当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很低时,审计师很少给财务上陷入困境的客户出具非持续经营报告,因为管理当局往往隐晦地表示过,只要审计师出具的报告对公司不利,公司将解聘审计师。根据1999年蓝带委员会的报告,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后,审计委员会在选择、评估、解聘审计师上具有最终的权利和责任,为进一步贯彻这一主张,2002年SEC主席Pitt强调指出,应该增加额外的措施以阻止管理当局在没有得到审计委员会认可的情况下解聘审计师。
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便日益成为人们实证研究的重点,人们希望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以下:审计师出具了不利报告后,公司解聘审计师的可能性与审计委员会成员持股量的关系;审计师出具了不利报告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财会专业水平与审计师被解聘可能性的关系;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与公司关联董事及管理当局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时,是否在处理审计师与管理当局的分歧时,更可能站在管理当局的一边。Fama认为具有较多公司治理知识和经验的董事为自身声誉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因而不愿意轻易破坏自己的声誉,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审计师出具了对公司不利的报告即遭解聘,这将损害董事声誉。因此,人们需要检验:在审计师出据了不利报告后,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较多的公司治理知识和经验,是否可以减小审计师被解聘的几率。以客户的规模、审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的审计服务市场占有份额、客户与审计师契约关系的长短、客户的财务状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作为控制变量,Joseph(2003)对1988-1999年间被六大出具非持续经营报告的公司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审计师出具不利报告后,解聘与不解聘审计师的客户公司其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财会专业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三个假设都得到了验证。
(二)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因素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审计委员会必须具有足够的独立性,西方学者以外部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替代变量,围绕影响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因素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越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就越高,因此越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允可靠。但是,由于外部董事取代了了解公司情况的内部董事,从而无法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其他职能,最终将不利于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是有成本的,于是确定外部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恰当比例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遗憾的是至今对这个问题未有根本突破。
2.随着公司增长机会的增加,公司的业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相应增加,因此,管理当局更需要了解公司具体经营情况、既能够监督财务报告过程又可以协助企业创造价值的董事,于是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最终将导致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相应降低。April(2002)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认为公司增长机会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负相关。
3.业绩差的公司是否更偏好独立性低的审计委员会。由于股东需要财务报告提供公正不偏的信息以对公司权益进行正确的估价,因此为不使公司股票市价产生大的波动,业绩差的公司更偏好独立性低的审计委员会。通过研究,April(2002)发现经历了持续两年以上亏损的公司,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有显著降低,从而证实了该假设。
4.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是否与董事会的独立性正相关。董事会有许多下属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员会中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外部董事,如果董事会中外部董事不多的话,无法保证审计委员会中应有的外部董事的人数,因此必然无法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5.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公司资产负债率是否正相关。Defond和Jiambalvo(1994)研究认为,债务契约将被违反的前一年,管理当局都会夸大收益,因此,债务人一般要求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大审计委员会增强其独立性,因为他们需要增加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
悬而未决的是公司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关系。大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比小公司更强(Reilly,1998),如果大公司的内控系统运作良好的话,那么对财务报告只需进行少量的监控,因此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不需要太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股东更倾向于起诉大公司的话,那么大公司为防止诉讼的发生,会采取更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更大规模、更具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因此,公司的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关系仍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有关实证也尚未解决这个。
(三)审计委员会成员判断的因素
审计师与管理当局在政策的选择上发生分歧时,审计委员会必须居间做出判断和协调。提交给审计委员会的议题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对其处理分歧能力的影响日益被人们重视。Dezoort(1998)提供了初步的证据表明一般性的经验和与特定任务相关的经验会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评估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特别是他发现,具有内部控制经验的成员比其他成员在评估内部控制时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师更为相似。此外,委员会成员是否具有公司治理经验对其处理分歧时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这类研究中所指的公司治理经验包括作为独立董事的经验和作为执行董事的经验,这些领域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处理审计师与管理当局的分歧时,均会影响委员会成员的公正判断。Steven(2001)研究后认为,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如果具有更多的从事独立董事工作的经验,他更可能在审计师与管理当局的冲突中站在审计师一边;同样,具有更多财务知识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更可能在审计师与管理当局的冲突中站在审计师的一边。
另外,随着近年来行为心被引入会计审计学科,以PPSA(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审计和会计知识的差异是否会导致审计委员会成员判断差异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四)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的效果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审计过程提供持续的监督,从而保证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的客观公允。对其在实践中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外的实证研究成果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