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雨季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切实加强冰雪气候情况下的组织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到岗,了解和掌握冰雪气候和道路状况,积极联系和配合相关部门,再视情决定公交运行班车是非停班或推迟发车。
二、公交首末站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发车前准备工作,摸清和掌握该路段路面情况下,检查车辆(包括灯光、雨刮、方向、制动等)。并对驾驶员逐个进行安全事项交代,并做好相关谈话记录。遇道路严重冰冻时,发班必须经分公司同意后,方可发班。
三、根据冰雪气候的特点,驾驶员严格遵守冰雪恶劣气候下的行车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道路情况的观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格控制车速,提前预防措施,礼让三先,严禁急刹,防止侧滑,谨慎驾驶,确保行车安全,并由各分公司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带班上路上线。
四、对恶劣冰雪气候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车班时间。要根据不同路段和线路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营运计划,对重点路段派专人到现场进行指挥和管理。(如东山、西山环山公路、太湖大桥以及太湖沿线)重点关注。如出现严重冰冻,影响行车安全,则采用停班或推迟发车。
五、分公司应对冰雪气候的安全行车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首末站要配备足够的车辆防滑物资(包括草包、铁锹、三角木、十字镐等),以防急需。同时,落实专人和重点路段。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城西南,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距县城45公里。距成都三绕高速出口2公里。省道积淮线公路横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14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防范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重点部位的分布情况。
(一)饮食人员最为集中的各学校(镇中学、镇小学和石笋中心校、三洞小学校)。
(二)各餐饮店馆、大小超市、药品医疗器械重点在镇卫生院,各村、社区医疗点。
三、成立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四、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及职责分工
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由党委书记魏仁科同志任总指挥长,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任副指挥长,下设应急处置组、通讯联络组、紧急疏散组、后勤医疗服务组、治安安全维护组,分工如下:
(一)分工
1.总指挥长:负责救援的总指挥工作
(1)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完善及最后签发预案;
(2)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组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3)组织安全应急小组研究处理办法。
2.副指挥长工作
(1)协助总指挥长做好对内对外信息联络、灾情报告及人力物力调运等协调工作;
(2)组织受灾人员自救和配合抢险部门救援及相关物质转移等工作;
(3)协助指挥抢救伤员及疏散群众,设立警戒线,治安保卫等工作。
(二)各组人员安排及具体职责
1.应急处置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迅速查清事发具体地点,受灾情况及可能影响其他方面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随时保持与指挥部联系;二是快速积极排除隐患,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
2.通讯联络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沟通对内对外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并派专人准备交通工具,做好信息联络相关工作(内:各专业抢险组及有关部门;外:上级有关部门、友邻单位及社会公众等);二是传递受灾现场抢救方案和实施指令;三是传达上级指示或指令。
3.紧急疏散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尽早地组织人员抢救。
4.后勤医疗服务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准备必要的物资,救护人员,对重伤员要及时护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治疗;二是保障参加救灾人员的食物供给;三是负责必备物质的采购。
5.治安安全维护组
(1)人员安排
(2)职责
一是设立警戒区,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二是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禁止除救护车以外的车辆进入;三是防止图谋不轨者乘机肇事或制造事端。
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建立值班制度,明确负责领导、值班职责,落实人员。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供水现状
农村供水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统一管理和村镇自管两种模式,担负农村6乡3镇1场的农村饮水,供水人口达17.65万人。目前农村日供水量最高3.4万立方米,最低0.64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达834万立方米,共建成集中供水农村水厂有9座,机井28眼,蓄水池6座,水塔1座,铺设管道1768.37公里,其中农村供水管网管道1710.12公里,并入城市供水管网管道58.25公里。
水源情况:匹里青净水厂水源为从科克塔斯水库水源,其余水厂水源为机电井抽取深层地下水。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农村自来水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导致供水系统发生重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1、农村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污染;
2、地震、洪灾等灾害导致取水受阻,泵房塌陷、机电设备等生产设施毁损;
3、消毒、供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火灾,爆炸、严重泄漏事故;
4、农村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系统管网等供水设施发生管道损坏,大面积爆管,或因其他灾害导致大面积停水或供水严重不足;
5、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影响供水安全;
6、投毒、破坏或恐怖活动导致水厂停产、供水区域大面积减压等;
7、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8、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等。
(三)供水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故所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供农村供水事件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Ⅰ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严重下降,造成1个水厂80%以上的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地或出厂饮用水遭受重大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病毒、细菌等部分指标严重超标,必须立即停供的。
⑶大量高浓度污水、有毒有害等物质进入水源地,水厂必须停止配水的,并且在24小时内不能恢复水源水质要求的。
⑷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破坏等情况导致水厂取水水源严重不足,或水厂消毒,输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使2座水厂无法正常生产时间达3天以上。
⑸因一个水厂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供水片区2万人无水的,并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Ⅱ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大副度下降,造成一个水厂供水片区50%~80%的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或出厂水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一般化学、细菌等部分指标超标,影响到居民用水安全的。
⑶大量高浓度污水、有毒有害等物质进入水源地,水厂必须停止取水的,并且在12小时内不能恢复水源水质要求的。
⑷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破坏等情况导致水厂取水源严重不足,或水厂水消毒、输配电等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使一个水厂供水片区30%以上,无法正常生产时间达3天以上。
⑸因一个水厂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供水片区大范围断水且影响人口达1万人以上的,并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Ⅲ级是指:
⑴受突发事件主要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厂的生产或供水能力下降,造成农村一个水厂30%~50%供水范围停水,且24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农村供水水源或出厂遭受污染,造成农村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等部分指标超标,影响到居民不能正常使用的;
⑶因供水主干管道爆裂,导致一个供水厂供水范围断水且人口在5000以上的,并且在12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Ⅳ级是指:
⑴水厂或加压池的生产设施设备,供水主管等发生故障,使制水或供水能力下降,造成一个水厂局部片区无质、无水,影响人口达2000人以上,且48小时内不能恢复的;
⑵水厂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受相关因素影响,使农村供水水质检验项目中的3项常规检测指标超标,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的。
(四)预案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工作小组及各乡镇(场)有关职能部门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指挥部设办公室,成立指挥部领导小组。
总指挥:叶尔江·库依西拜(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周力军(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党委书记)
成员单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各乡镇场、市应急管理局、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卫健委、疾控中心、交通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消防大队、供电公司。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综合协调组织机构、日常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现场处置机构和专家组组成。
三、供水事故应急体系运行机制
(一)预警与报警机制
基层供水站所、乡镇(场)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供水事故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可能导致发生供水事故的早期信息有:
①农村水源地、水域发生重大有毒有害物泄漏、污染的;
②水源水位过低或枯竭,取水困难的;
③地震、洪水、农村供电系统
发生事故等,影响到水厂取水和生产安全的。
根据早期信息、监测信息,对应可能引发供水事故进行预警。预警和报警信息应该及时、准确地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各级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日常工作机构。
预警和报警信息应包括:供水事件预警的级别(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警示事项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程序和时限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有及时上报突发供水事件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突发供水事件的单位,无论事件级别大小,基层供水站所都应在1小时内向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报告,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接报后,调查取证,收集情况,初步判定事件级别和类别,在2小时内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报告方式与报告内容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基层供水站所要立即如实向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报告。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如情况紧急,可先采用应急专线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后补的方式。
报告应涵盖下列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简要经过,初步判断事故原因;
②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用户(减压、无水)范围,影响人数,事件发展趋势;
③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④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及其他需上报的事项。
⑤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签字或加盖单位印章、报告时间。
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先期处置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预案,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同时,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响应
农村供水系统事故发生后,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应急、抢险、排险、抢修等方面的工作。
(1)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时或即将发生,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并由领导根据突发事件的状况,初步确定事件响应的级别,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或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向上一级领导报告。成立应急指挥部,召集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状况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处置的最新进展情况。
(2)应急响应的主要工作内容
①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
②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③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关系、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④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⑤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⑥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四)信息
(1)农村突发性供水事件的有关信息必须经市政府认定后,由专门机构对外进行,满足市民知情权,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2)信息应及时、准确,供水站及其他部门不得随意或恶意传播与供水事故有关的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的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3)信息可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告示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监测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卫健委按照职能分工分别成立供水质量应急监测组和供水水源质量或环境污染情况监测组,到突发供水事件现场实施不间断的跟踪采样、分析,及时报告监测结果,并对事态危害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作出分析、预测,提出处理建议。
(六)应急安全与防护
根据供水事件的性质(如水源污染、水质事故),指挥部通过媒介等宣传渠道,立即向群众宣传,主要内容如下:
①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及时通知停水,若发生不符合饮用要求的自来水已进入供水管道内,要通知到户放空管内污水。
③如发生长时间停水,应在停水区设置临时供水设施,保障日常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七)突发事件时期的应急供应与社会稳定
(1)突发事件时期的应急供应
在指挥部命令,宣布农村供水进入应急警戒状态后,各应急小组立即开展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在农村供水水量和供水水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水。
应急供应期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通过农村广播通知单位和居民做好储水准备应急,各单位和家庭利用自备的水池、水缸等设备储水。
②启动农业设施自备水源开足设备,保证供水,并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水质进行化验,确保达到饮用水标准。
③根据供水管网布局,合理调配供水管网压力,或分时段分片供水。
④局部片区持续缺水,调配运水车辆送水。
⑤对的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统一调配,并考虑从周边县调运等,必要时无偿发放给农户饮用。
⑥在事件影响区内,尽可能多的设置饮用水发放点,方便居民取水。同时启用配备送水车,送水到户。
(2)突发事件时期的社会稳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发生后,为防止因“水慌”产生社会不稳定以及乘机哄抬涉水商品物价,抢水或破坏农村供水设施取水的事件发生。由市公安局牵头,市物价、工商和所在地的乡镇(场)紧密配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公共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应急终止
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立即恢复正常供水。经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审核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根据市领导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提出,报市政府或者市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应实施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结束遵循“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有关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决定,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
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原因已经消除。
(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提出终止请求,由总指挥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继续对事故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指挥部指导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及供水站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编制事件处置工作总结,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上报指挥部。
(九)善后处置
突发供水事件终止后,市政府应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供水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市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四、应急保障
市供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供水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供水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供电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指挥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地点设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办公室应指定专门场所的设施,满足决策、指挥和对外应急联络的需要。基本职能包括:
①接受、显示和传递农村供水系统事故信息,为专家咨询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②接受、省级传递、市级供水系统应急组织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
③为应急处置指挥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传输提供条件。
(二)信息与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市突发供水事故的环境信息和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建立农村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
(三)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队伍及装备保障
各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内容提供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基本信息,建立装备储存库随时调用。主要有: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专家咨询和工程技术力量、工程设施抢险专业队伍及应急管理力量等。
(四)医疗卫生保障
突发供水事故后,必须快速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在市卫健委指导下,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转运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同时要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的特性和需要,做好疾病控制、消毒隔离和卫生防疫准备,并严密组织实施。
(五)治安保障
突发供水事件发生后,市公安局负责应急工作中的治安保障,武警支队予以协助和配合,并负责相关保卫工作。事故所在乡镇(场)协助做好治安保障工作,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迅速组织救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六)物资保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保障抢险救援队伍的相应装备投入;市卫健委负责组织药品的储存、供应;应急工作中应急物资的调用,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建立突发性供水事件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建立与其他县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以便需要时可迅速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七)经费保障
对突发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专项资金和有关救援物资储备资金,从政府预备费中列支。各有关单位根据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需要,可先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特殊紧急状态下,经报指挥部领导同意,可先开支后补办审批手续。
(八)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突发供水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与有关专家的日常联系,并针对突发供水事件的类型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专家信息系统。同时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供水事故开展监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方法的研究。
五、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协同市应急管理局或市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乡镇(场)、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要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二)宣传和培训
市农业农村(水利)局会同宣传、教育、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市民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用水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公众对突发供水事件的防范能力。
供水站和相关保障部门应加强突发供水事件相关专业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管理。按照供水应急预案及相关的单项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供水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供水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乡镇(场)、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要针对本地区特点开展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三)责任与奖惩
突发供水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供水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供水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二、凡有可能遇到自然灾害威胁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应按照当地政府和工程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防灾减灾工作。同时,根据施工及其所在地区、环境等的实际情况编制《自然灾害的安全应急预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预演预练。
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后果分析:
1、洪水:人员和临时设施、设备、在施工程被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台风:临建、临时设施、高大设备等严重受损,并可能因此导致二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山体滑坡:可直接造成人员受到冲击或掩埋,也可导致临建、临时设施、高大设备等严重受损,并可能因此导致二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四、应急组织:应明确启动《自然灾害的安全应急预案》的权限。明确实施《自然灾害的安全应急预案》过程中的处理、决策、指挥等相关人员及其责、权,明确现场救援人员的构成及其分工。
五、按照当地政府和工程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和实际需要和可能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应急设备、物资,并委派专人管理和维护。同时,项目经理部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应知道应急设备、物资放置位置、用途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1.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建立应急体系和编制应急预案所必需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识别,力争从小的危险源中发现大的危机,避免其发展演化为突发安全事件,并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对有可能演化为大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重点检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是指从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失、施工作业环境破坏、相邻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直接原因及其过程。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不但会提高识别效率,而且可以规范操作、不易产生遗漏。危险源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安全检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图解法等方法。。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1]。
1.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评价
建筑施工风险源被识别后,要进行脆弱性分析,以确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坏,最终提供这些信息: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员数量、工种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员情况,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评价事故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以确定风险源的严重性,否则无法为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级评价。为了使分值尽量客观,减少主观方面的影响,参加评价的人员除项目决策人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还应请项目外部人员参加,如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相关专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不仅有利于企业应用和分析信息,而且为今后的应急管理设立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企业对项目的进展作出正确的预见。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也是一种应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项目的内外环境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于从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分析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的机制和施工人员的不良行为。通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来消除突发安全事件生长的土壤,这也正是应急管理所要实现的最根本目标[2]。
2 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政府和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质、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基础,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有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己有的应急预案,以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通常,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一个专门的预案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施工现场有关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对象、施工方法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本企业以及建筑行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将其分门别类,每种类型分成不同级别,分析这些事故灾难的机理,明确影响这些事故灾难的因素有哪些,最终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灾难。施工现场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第三,具体措施的制定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针对突发事件涉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采用标准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议形式。第四,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预案编制过程中,人员职责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启动预案时,不同的环节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员去执行和实施。明确人员职责是成功实行应急救援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五,应急能力评估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己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企业及施工现场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和设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预案制定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第六,评审与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可以由项目部及施工企业组织进行内部评审,专业性较强的应急预案还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必要时请地方政府有关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要履行批准手续,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和备案。第七,演练与调整应急预案经批准后,应急机构应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从中查找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习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应急预案的演习或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整个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中失败。施工现场在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危险源的状况会有所改变,人员也经常调整,因此也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定与修改[4]。
参考文献
[1]王兰宇.常见建筑风险的防范[J].科技资讯,2006,14
[2]王红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安徽建筑,2007,6
[3]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4
[4]姜国庆.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舞厅、音乐茶座、台球厅、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范围内突发的、可能导致多个人员伤亡或财产较大损失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公共娱乐场所应急救援指挥组织
成立全市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科,办公室主任由侯爱玲同志兼任。
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并组织实施;
2、负责做好全市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配合、协调工作;
3、及时掌握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4、及时做好事故救援的信息传递工作;
5、组织做好事故预防的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
(二)组长
负责指挥、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应急救援工作,配合协调消防、安监、卫生急救等单位做好各自的救授工作。
(三)副组长
具体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组织、协调工作。
(四)成员
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科负责落实市直管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制定本场所具体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对市直管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安全事故预防进行检查,发生事故及时电话向领导小组报送信息,并配合消防、安监、卫生急救等单位组织救援。
市文化局秘书科负责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救援人员、交通工具、急救物品等后勤保障工作。
各县市区文化局负责落实管辖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安全事故预防的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发生事故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市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信息,并在当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救援和事故调查。
四、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一)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最早发现者根据事故类型立即拨打火警119或急救120电话,同时向事故发生场所负责人及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科报告。若事故发生在县市区管辖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县市区文化局接消息后应立即报告当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电话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信息传递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若事故发生在市直管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领导小组负责人、办公室工作人员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配合消防、安监、卫生急救等单位就地组织场所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若事故发生在县市区管辖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由县市区文化局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与县市区文化局联系,掌握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如有必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后,安排人员赶赴县市区协助应急救援工作。
(三)实施救援
1、在拨打消防等国家开设的应急电话及向主管部门报告后,事故发生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应立即启动本场所制订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内部自救,并对本场所事故的性质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快速分析,必要时请求外援。
2、领导小组接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发生事故的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各县市区文化局负责指挥辖区内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救援工作。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科负责市直管公共娱乐场所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具体指挥、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四)事故应急处置
火灾、爆炸事故:立即拨打火警119电话,若有人员受伤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及时向所属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在消防队未到现场之前,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事故发生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应立即控制事故的发展,迅速疏导顾客从安全通道撤离场所,电气火灾先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的,立即通知气、电管站;油类火灾及时将可燃物品搬离火场。
中毒事故:立即拨打急救120电话,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及时向所属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在实施救援时,应特别注意抢险人员必须配戴好防护用具,及时切断气源、电源,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五)事后处理
1、应急救援结束后,领导小组成员据职责划分,督促事故发生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检查,消除隐患,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2、协助、配合消防、安监、卫生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五、责任追究
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之后,领导小组对不能按本《预案》要求及时报告传递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限赶到事故现场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以及工作不力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核实,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要按本《预案》中的职责分工,督促管辖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制定本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事故应急小组,明确责任和分工,以确保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聚合工艺 安全危险 识别 措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很多大规模化工聚合的企业,这些化工聚合的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它们都属于重大危险源,然而目前我国聚合工艺中的安全危险的识别与应急措施还有一些缺陷。
一、聚合反应主要危险分析及识别控制
在生产中,聚合过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移出(即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超出了反应移出的热量,导致了化学放热系统的热失控行为的发生),随物料温度上升,发生裂结和爆聚,所产生的热量是裂解和爆聚过程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反应器爆炸;(2)聚合原料的自聚和燃爆危险性;(3)部分聚合助剂的危险较大,如自然、爆炸等。
1.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
反应过程中热量的移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的危险分析及控制
内部原因是指在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由于压力、催化剂等的原因,导致的热量的变化。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确保了反应的进行,但是,如果加入量过大,可能导致聚合反应过快,放出热量过多。对此,自动控制系统有流量监控装置,确保流量的稳定。当聚合反应超温时,将导致超压,进而引起爆炸。
1.2外部因素的危险分析及控制
外部原因是指工艺对于产生热量的移出、消除的能力。为了确保流化床反应器内产生的热量的移出,一般采用循环气外部冷却的方法,即循环气由流化床反应器顶部流出,将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带出反应器,经循环气冷却器消除这部分热量。同时,还设有调温水冷却器,以确保循环气冷却器的水温。具体来说,是指流化床反应器与循环气冷却系统设有温度联锁控制,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温度数据会传送至循环气冷却系统,当流化床反应器内热量骤增时,循环气带出的热量会增多,这时,调温冷却器接收到调节信号,对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保持调温冷却器的工作效率,以此确保流化床反应器内产生的热量的消除。同时,也会确保循环气的温度,不至于温度过低,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此外。当热量聚集过多,温度骤增时。情况会非常危险,为有效控制反应速度,则会由流化床反应器底注入少量的阻聚剂,抑制单体自聚,从而控制热量的产生。当达到确实无法控制的时候,将会启动联锁停车系统,停止物料供应,彻底终止反应。
2.聚合原料与部分助剂的危险性
在聚合过程中,聚合原料具有自聚性和燃爆危险性,如原料乙烯: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共聚单体卜丁烯:有毒,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同时,部分聚合助剂的危险较大,如助催化剂三乙基铝:遇高热分解;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遇微堵氧易引起燃烧爆炸;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助催化剂二乙基氯化铝:具有强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与水、强氧化剂、酸类、卤化烃、碱类和胺类接触剧烈反应;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因此,在整个聚合过程中,这些物料均有惰性气体保护。此外,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危险物料的泄漏,以便准确的作出应急行动,在装置的关键部位、有危险物料经过的泵房以及厂房均设有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同时,可将报警信息回传至总控制室,以便做出应急行动。
3.其他危险因素
3.1压缩机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循环器经循环气压缩机加压后,进入后续过程。其中,当由于循环气压缩机出现问题,导致循环气不能从循环气压缩机通过时,有紧急排放系统,将循环气排至火炬系统。
3.2静电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状产物之间的接触以及颗粒状产物与器壁的接触,可能会产生静电,从而导致结片甚至爆聚现象。而原料中存在杂质就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如物料中的H:S、CO:、H:O、CO等杂质含量超标,与三乙基铝作用使反应器内静电效应大大增加。致使反应器静电波动较大,且温度波动大。若静电持续时间较长,将打破反应器静电平衡导致反应结片甚至爆聚。因此。在物料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之前,有原料净化工序,严格控制物料中杂质的含苗。此外.在循环气中,加入抗静电剂,有效地抑制了静电的产生。
二、聚合反应安全危险的控制措施
1.聚合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维护和检查
良好的设计是保证聚合生产安全的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聚合中使用的设备如聚合釜、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天车、叉车等都属于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这些设备的采购、安装、检验、使用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这里主要介绍生产管理中的设备维护保养和使用。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每一级保养都有要求。日常保养的工作主要是搞好清洁卫生,检查设备的情况,定时、定点加油;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部件: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漏气、漏电等情况;检查各防护、保险装置及操纵机构、变速机构是否灵敏可靠,零部件是否完整。设备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是: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洗;部分配合间隙进行调整;除去设备表面斑迹和油污;检查调整油路,保持畅通不漏;清洗附件和冷却装置等,消除设备的隐患,排除一般故障。设备二级保养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部分或全部解体检查或清洗;检查、调整精度,校正水平;检修电器箱、电动机,修整线路;对各传动箱、液压箱、冷却箱清洗换油;修复和更换易损件。通过二级保养,延长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年限,使操作者进一步熟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及保持设备的完好率。所有维护保养都应该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卡,针对聚合釜,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1)检查搅拌电动机地脚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检查皮带张紧力是否合适。(2)每次开车前,都要检查机械密封水的流量和压力,确保连续向釜内注水,防止物料进入机封。一般注水流量不低于0.5m3/h,注水压力大于釜内压力0.2 MPa,如果搅拌只是短时间停止运行,应该保持注水状态。(3)检查油压单元、减速机冷却水压力流量是否正常,一般冷却水温度不高于30℃。(4)检查机械密封油压单元的压力、流量和温度。油压单元压力一般在1.5~1.8 MPa,流量在10 L/min,温度不高于60℃。(5)机械密封用油首次使用应加装过滤网,运行1周左右进行第1次更换,以后半年更换1次。(6)减速机、轴承用油第1次为2500h或6个月更换1次,以后每年更换1次。(7)设备上所有压力表每年至少检查校验1次。(8)对于安装事故电动机的聚合釜,每月至少对事故电动机检查加油1次,以保证在必要时能够正常使用。(9)对聚合釜内部管线、仪表接口、爆破片安全阀接口、排空管线等每次清釜都要进行检查清理。
2.消防设施、防护用具的配备
在聚合生产中,为了减少火灾损失,扑灭初期火灾,防止事故扩大,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1)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生火灾后,自动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发生火灾。在控制室和机柜室内还要配备自动喷淋系统,迅速控制火灾的蔓延。(2)配备高、低压消防水系统。聚合厂房主要以高压消防水为主,辅助低压消防水。消防水电源应有备用电源。(3)配备灭火器材。根据聚合生产特点,在聚合釜周围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在紧急时刻方便使用。(4)配备安全防护用具。现场根据操作人员的多少和现场危险品的性质以及作业性质配备安全防护用具,聚合区域主要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呼吸面具、2号滤毒罐、防护服、防护眼镜、紧急通信装置(包括防爆扩音系统、对讲系统)等。
三、结语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保护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生产管理方面科学地统筹考虑,在硬件上采用必需的设备设施,软件上要制订实施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聚合生产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6):199-200.
[2] 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识别与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5):176-177.
为了思路的连续,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讲的主要概念:
1.安全相关系统是达成功能安全的手段。
2.安全相关系统的作用是降低风险并达到必要的风险降低量。即将现有风险降低到可容忍风险以下。
3.每个安全相关系统都应是一道独立的安全防线。
4.安全相关系统的失效必须被包括在导致危害的事件中。
5.安全相关系统的存在方式,一是安全相关系统与被保护对象是完全独立的;二是被保护对象本身就是安全相关系统;三是安全相关系统与被保护对象虽然是分开的,但它们共用一个或一些组件。推荐第一种。
6.安全相关系统一般被分为安全相关控制系统和安全相关防护系统。
7.安全相关系统可基于广泛的技术基础。
8.安全相关系统包括执行规定安全功能所需的全部硬件、软件以及支持服务。
读者要完全理解上面的内容,才可继续向下阅读。
安全相关系统要满足两项要求:执行要求的安全功能,足以达到或保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自身或与其他E/E/PE安全相关系统、其他风险降低措施一道,足以达到要求的安全功能所需的安全完整性。这是安全相关系统的规定动作和基本要求。
安全相关系统的规定动作从理论上讲很简单,即:执行安全功能。此处引出一个基本概念:安全功能。
安全功能是针对特定的危险事件,为达到或保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由E/E/PE安全相关系统或其他风险降低措施实现的功能。安全功能的例子包括:
——在要求时执行,如为避免危险状况而采取的行动,如:切断发动机、打开阀门、关断电源、紧急停车、落棒等;
——采取预防行为,如防止发动机启动、保持连续控制,使被保护对象平稳运行在某一状态、保持连续控制,使被保护对象的某个参数不超过一个预定的值等。
任何产品或服务都具有其预定的功能,安全相关系统作为安全产品,其为保证安全所实现的功能称为安全功能。安全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达到或保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也就是说,安全相关系统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通过什么步骤,执行什么动作,唯一要求其做到的,就是达到或保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此处又引出安全状态(safe state)的概念,即:达到安全时,被保护对象的状态。(注:从潜在危险情况到最终安全状态,被保护对象可能经过几个中间的安全状态。有时,仅当被保护对象处于连续控制下才存在一个安全状态。这样的连续控制可能是短时间的或是不确定的一段时间。)
安全状态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在安全工作中,我们必须找到被保护对象的这个安全状态,一旦有事,我们的安全工作就应使被保护对象进入到安全状态。针对不同的被保护对象,安全状态也是不同的。如:车床工作状态是飞速旋转,安全状态是停车;压力容器的安全状态是其中的压力小于危险的压力值;核反应堆的安全状态是落棒,即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将核反应棒插入堆芯,从而停止反应。
安全状态定义中的“注”也是不能忽略的内容。被保护对象从潜在的危险情况到最终的安全状态,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在有些情况下做不到一步到位,需经过一些中间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要知道最终的安全状态,还要找到中间过渡性的安全状态。如:飞机工作状态是正常飞行,安全状态是落在地上,飞机在天上发生危险情况时,不可能一步到位落在地上,此时先以某种方式飞行是相对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中间安全状态。
安全相关系统以两种操作模式运行:
要求模式。将被保护对象导入规定的安全状态的安全功能,仅当要求时才执行。E/E/PE安全相关系统只在要求发生时才对被保护对象,或被保护对象的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如E/E/PE安全相关系统失效,不能执行安全功能,则可能使被保护对象偏离安全状态。
要求模式又分为低要求模式和高要求模式。低要求模式,指被保护对象对安全相关系统提出操作要求的频率,不大于每年1次;高要求模式,指被保护对象对安全相关系统提出操作要求的频率大于每年1次。
连续模式。安全功能将被保护对象保持在安全状态是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了解安全功能之后,我们会面临另一个重要概念:安全完整性。这是对安全相关系统行为的基本要求。
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安全相关系统成功执行所规定安全功能的概率。
注1:安全完整性越高,安全相关系统在要求时未能执行规定的安全功能,或者未能达到规定的状态的概率就越低。
注2:规定了4种安全完整性水平(将在后面介绍)。
注3:在确定安全完整性时,应包括所有导致非安全状态的失效原因(随机硬件失效和系统失效),如:硬件失效、软件导致的失效和电磁干扰导致的失效。某些类型的失效,尤其是随机硬件失效,可用危险模式失效下的平均失效频率,或安全相关保护系统未能按要求运作的概率来量化,但安全完整性还取决于许多不能精确量化只可定性考虑的因素。
注4:安全完整性由硬件安全完整性和系统安全完整性构成(将在后面介绍)。
注5:本定义针对安全相关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可靠性(将在后面介绍)。
功能安全的实质,是用保证功能的存在来保证安全的存在。所以,保证功能存在的概率就是对相应的安全等级的保障。在功能安全中,安全相关系统首先要有安全功能,再就是该安全功能能保证以一个什么样的概率存在。这就是安全完整性。
安全产品与非安全产品的区别就在于安全完整性,这也是在完成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安全产品比非安全产品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原因所在。安全产品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越高,其不能执行安全功能的概率就越低,但同时所需的资源也越多。在“IEC61508”中,将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完整性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SIL1、SIL2、SIL3、SIL4。对应的要求是:在低要求操作模式下,SIL1的安全相关系统可以保证,在要求其起作用时其不能起作用的概率在1/10~1/100之间。以此类推,SIL2是1/100~1/1000之间, SIL3是1/1 000~1/10000之间, SIL4是1/10000~1/100000之间;在高要求模式或连续模式下,SIL1的安全相关系统可以保证,其每小时的平均危险失效概率在10-5/h~10-6/h之间,以此类推,SIL2是10-6/h~10-7/h之间, SIL3是10-7/h~10-8/h之间, SIL4是10-8/h~10-9/h之间。形象地说,在连续模式下,SIL1表示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功能在10年之间只可能有小于1次的失效。SIL2表示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功能在100年之间只可能有小于1次的失效。SIL3表示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功能在1000年之间只可能有小于1次的失效。SIL4表示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功能在1万年之间只可能有小于1次的失效。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便于大家形象的理解,并不严谨。
安全功能和安全完整性构成了安全相关系统的两大支柱,还有一大不可或缺的支柱,就是故障安全原则。其定义为:组成安全相关系统的各环节自身出现故障的概率不可能为零,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供电、供气中断,地震导致的损坏、雷击导致的损坏等)亦可能发生。当内部或外部原因使安全相关系统失效时,被保护的对象应按预定的顺序达到安全状态,这就是故障安全原则。
【关键词】物联网;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重要垂直运输工具的电梯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楼、办公楼、商场、地铁等场所,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因此也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不仅希望电梯能够提供舒适、便捷的享受,更要求它能给予人们安全、可靠的保证。但是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不断触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伤者的痛、死者的血警示着人们和社会,迫切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电梯安全,关心生命健康,切实让我们的城市更和谐、更安全。
目前,上海拥有在役电梯总量已达14万余台,成为世界上电梯最多的城市。浦东新区现有在役电梯3.8万余台, 2007—2011年110联动接警统计,电梯故障困人报警就高达1219次。由于电梯涉及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民生,任何电梯故障引起的事故,公众和新闻媒体都会高度关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会高度重视。韩正市长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了:“强化高层电梯运行”作为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45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指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国家质监总局和上海市质监局历来都将电梯的安全监管技术与应用研究列入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题研究之一。同时,国家质监总局领导也明确要求“积极探索现场监管方式的改革创新,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在工作环节上,要突出抓好动态监管,定期检验;在工作手段上,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状态实现动态跟踪监督”。特别是《市质监局2012—2013年科技项目立项指南》将特种设备领域电梯、起重机械在线监测、故障报警、诊断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列入其中。
因此,如何对电梯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处置电梯突发事件,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已成为各级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很多电梯事故案例表明,电梯一旦发生故障,有关方面若能第一时间获得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将能真正做到快速预警与高速处置一体化,将能大大提高电梯事故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电梯伤亡事故率。
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对电梯设备施行预警应急管理,从宏观上进行系统改造、更新已势在必行;美国、德国、日本在此领域与我国同步,各有长短。从国内技术条件、研发力量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不受网内设备数量级限制、地域限制,完全有能力研制更高、更新、符合管理模式的系统控件。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体系,超越国外同类项目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管理新模式。从当前对电梯设备进行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符合多重管理需求的系统方案来满足我国庞大的电梯市场。电梯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管理及相关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
已有的远程监控产品部分是有线状态,其最大的局限性是:网内设备受数量级限制(目前最多理论上可运行200多台)、受小区地域限制,附加设备和破路敷设管线费用昂贵,对电梯本身系统要求也高。部分的无线产品其总体架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仅起到类似“黑匣子”功能;有些仅能服务于某一品牌的电梯,无法解决适用宽泛的接口问题;有些仅局限于产品的单一功能上,未能从宏观管理角度及技术经济发展趋势出发, 无法应对电梯突发事件引发的安全救援保障等一系列系统难题。
我们应从大都市大市场和普及应用电梯预警与应急管理综合保障管理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提出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公共安全的需求。
本示范工程的实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减少电梯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降低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2、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工程实施方便,无须敷设管道,节约了因敷设管线而增加的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3、可有效降低政府部门在电梯使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和人力投入等行政成本,落实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的主体责任。
对电梯使用单位:在关人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报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时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历史故障、维保记录,提升电梯管理效率。
对电梯维保单位:实现维保工作过程管理,提供管理手段。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对电梯监管部门:实现电梯信息化管理,提供全局管理统一管理方案。提升对电梯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力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特别是本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公共安全的改进和强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安全可靠的公共环境;另一方面可有效地消除电梯伤害事故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分析比较目前现有的电梯监控终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拟采用满足无线物联网的电梯安全监控终端来进行电梯主要故障的安全监测和数据传输;研究电梯主要部件的故障模式与表征,确定与安全相关的重点故障并进行安全监控,将电梯监控终端与物联网络进行技术集成,研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监控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统计分析与生成报表功能,从而实现基于电梯物联网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分级应急响应。
本示范工程的技术指标:
①监控终端工作电压范围:9-36v
②监控终端工作温度范围:0-50℃
③监控终端备用电源持续时间: 1.2h(6v)
④电梯物联网数据传输速度:115200bit/s
⑤数据接口兼容RS232、RS485、RS422、CAN总线等
⑥短信报警同时群发16条
⑦语音报警信息:双向通讯
⑧电梯物联网系统容量:10万台。
图1是本示范工程的工作原理图
当电梯发生冲顶、沉底、停电、关人、停机、卡门、坠落等严重故障时,物联终端将采集到传感器的数据。物联终端系统马上做出反应,自动播放安抚音,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比如CDMA GPRS)传输到互联网上。再由互联网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终端状态监控)。管理平台也马上做出反应 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实现手机报警。也能 让使用单位 维保单位 监察部门从互联网上得到报警信息。
我们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旨在创新一种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和技术管理手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安全运行状况施行实时动态跟踪监控,提高安全服务效率,加强电梯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政府强化电梯安全监管和确保城市公共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