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

第1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坚持部门统一领导,企业组织实施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依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炳草岗污水处理厂、仁和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处理水达标排放;炳草岗污水处理厂消毒设施正常运行;仁和污水处理厂建成脱氮除磷设施;研究制定所有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所监管行业环境面貌大改观,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监管专项指挥部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强城市公共区域、街道、道路清扫保洁由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专项指挥部负责实施。

三、治理内容

(一)巩固“创卫创模”成果,强化供水排水、供气设施的维护保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确保供排水、供气设施运行正常。加大应急救援建设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二)按照城乡环境“清洁、优美、整洁”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活动,突出打好5.1前的集中突击、10.1前的推进深化和春节前的全面提升三大战役,市水务集团公司、市煤气总公司要全面清理所属区域内(含生产区域、生活区域、调压站、阀门井、输配管线等)的环境卫生,治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牵乱挂,清理更换破损标志标牌等。

(三)供排水管道施工,供气管道施工,供排水供气设施抢险维修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文明施工要求,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施工,文明施工,禁止乱堆乱放乱开挖。市煤气总公司、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要做好监督协调工作。

(四)按照水环境治理要求,以推动COD减排为核心,炳草岗污水污水处理厂、仁和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炳草岗污水污水处理厂消毒设施正常运行,仁和污水处理厂增设脱氮脱磷设施。

(五)研究制定所有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鉴于我市米易、盐边、大渡口、小沙坝、清香坪等生活污水处理厂将陆续建成投产,生活垃圾处理厂接纳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将面临容量不够、生产寿命锐减的实际困难,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监管专项指挥部安排,研究制定全市活性污泥处置方案。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订方案。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市煤气总公司应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实现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二)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料收集报送。市煤气总公司、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应及时将本单位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形成简报、信息上报。将相关治理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组卷,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2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到年底,全区主要排水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有效保护,生态水系和沿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内污水管网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100%,重点推进李村河流域、楼山河流域截污,彻底解决污水直排河道问题。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实施流域截污

1、主管网建设。加强与市市政局、城投集团的协调和工程对接,完成李村河和楼山河流域污水主管网建设,扩大管网容量,满足汇水量不断增大的需求。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2、支管网建设。根据各区域污水主管网建设和污水排放情况,有计划地加快截污支管网的建设和完善,逐步提高管网覆盖率。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率达到100%。

在新开发的区域,优先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推进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财政局。

3、对村庄和小区的生活污水,根据城中村和旧城改造规划,

制定截污计划,以李村河中上游为重点,对近期因管网不配套无法截污的,可临时采取建化粪池等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4、配合市市政部门建立健全流域污水管网档案,包括主管网、支管网建设和分布情况,汇水区域,预留污水接入口位置等。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二)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污水处理升级,实施李村河道生态补水

1、李村河上游规划建设新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入河道,补充河道景观用水。协调、配合市市政局、城投集团年底前完成立项、国土手续、规划、选址和设计审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责任部门:东部办、国土分局、规划分局

2、加快推进啤酒二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污水经深度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排入李村河道,作为生态补水。

责任部门:环保分局

(三)加强废水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1、严格建设项目的管理,杜绝产生新的入河污水排放源。

在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所有新建涉及排放污水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将污水接入城市管网,不得直排海、河。对不具备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区域,新建涉及排放污水的项目(包括所有房地产开发),必须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并确保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达不到要求的涉及污水排放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责任部门:发改局、建管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环保分局

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强对流域内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达到《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分阶段要求。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予以限产、限排,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督促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将污水全部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健全直排河污染源档案,进行动态监管。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环保分局

3、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和监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要求,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

责任部门:环保分局

(四)做好流域内河道清淤、保洁和生态恢复工作

1、实施流域内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恢复工程。自上游分段实施,完成一段截污清理一段,尽快改变河道面貌。

在完成治污的河段上建设拦水工程,拦截留存清水,实施生态整治。在有条件的河段选取适宜的水源(如中水等)建设引水工程,增加河流常年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责任部门:建管局

2、配合市市政部门调查治理污染点源,对暗渠、明沟及时进行开盖和清淤。

责任部门:建管局、东部办

3、加大河道垃圾堆放管理力度,日产日清。根据城市管理职能分工,各责任部门分别建立专门的河道保洁管理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排污和乱倒垃圾等现象。

责任部门:建管局、城管执法局、东部办,各有关街道办事处。

4、建立李村河大集污水和垃圾污染处理、保洁工作机制。对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置。

责任部门:市场管理中心

三、组织保障及工作要求

第3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一、我区开展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概况

大致分四个方面进行: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例会后,我们就分别与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市容局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水环境监督检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上报书面计划。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内容进行:到涉及重点检查内容的单位区水务署、市政署、申新保洁公司等逐个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到正在进行重点整治的被列入年内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进度和效果。到龙华、长桥水质净化厂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质量与我区截污纳管、改善水质的关系。

3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三个方面:年内要达到的14条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况,区域内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情况和推进塘整治黑臭情况。同时,对水体保洁、河岸绿化也进行了检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领导也参加了我区的视察检查,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经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并作修改后形成报告。

二、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评价

我们认为,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水体保洁基本实现了长效管理。我区现有河道59条,总长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黄浦江和淀浦河)。从年起,我区以实施“万人就业”为契机,拨出专款,扩招100名保洁工,对整治后的每条河道配齐专职作业人员,对水面、陆域两侧实施全覆盖保洁。同时,强化整治与保洁工作的有机衔接,不留管理盲区。经过明查暗访,我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体保洁长效管理。

2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专业养护管理。今年,区财政落实资金,加强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水利设施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对河道护坡、绿化和泵闸等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果。同时,从年开始,区水务署与区城管大队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案件。据统计,共查处19起,罚款24170元。

3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本区域内有63家企业排放工业污水,其中,市级重点监管企业8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7家,总量约3.2万吨/天,企业有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0.8万吨/天进入污水厂处理。据区环保局年全年监察情况看,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率.2%,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4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19年以来,我区不断致力于水环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陆续完成了龙华港、张家塘港、漕河泾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线长度57公里。同时,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同步进行,全区河道两侧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部分河道还增添了水景,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前几年,我区主要抓水体保洁、河底清淤、河岸拆违种绿、驳岸建设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区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投资4528万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个,实现截污29.7万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环境效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据统计,19年,我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数约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区投资5700万元,治理重点是继续截污纳管和年内实现中心城区14条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水质总体不达标。目前,我区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仍超标50%,属劣V类水体,这与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不相称的。治理河道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须“放江”排污,估计污水总量约在2万吨/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历史欠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排水系统建设进度不快。我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预计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过两三年,才能解决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问题。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辅助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

(4)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缺少综合规划。有些代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化巨资治理“断头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问: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环境治理如何纳入水系治理?河道两岸怎样开发利用?认为市、区都缺少水环境保护、利用和分步实施的规划。

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1抓紧做好水系综合规划。水环境治理要表本兼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学指导我们的治理工作。区要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政府要加快区水系综合规划和水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区域水系的总体控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环境治理与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水环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市、区之间联动、条块协作的整体合力。

2继续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区地处河道下游,水质容易受上游来水的影响。要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当前,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纳管率,积极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问题。而截污纳管的关键是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区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化大力气做好污水接管入网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源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主要化在水质的改善上。

3合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对提高吴中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减轻塘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协助市里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抓紧对雨、污水混排严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专项调查,努力解决生活污水通过泵站直排河道的问题。

第4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宁波市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了生态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面统筹部署,生态市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加快生态市创建的决定”(慈党〔20**〕17号),明确了开展“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加快生态市创建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各项任务和保障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动人居环境从基本舒适型向宜居宜业型跨越,进行了全面统筹部署。二是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职责任务的分解落实,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属地管理、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性。在“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中,将“目标任务”通过报纸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环保、建设等部门负责人走进电视直播室,在村级(社区)中倡导建立民间环保组织达193个,约占全市行政村(社区)的59%,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群众基础。四是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了《20**年“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奖励补助办法》,预算安排环境保护经费3323.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1.88%,预计20**年环保投资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2.34%,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此外,还安排15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创建补助,有力推动了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落实。五是环境经济手段进一步强化,启动了“绿色信贷”制度,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做到企业不环保银行不放贷,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在实践绿色信贷中谋求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推进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市域污水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北部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工程已完成主体设备安装并开始进水调试,东部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3%,预计09年3月可进水调试。东西部地区集污干管工程和泵站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乡镇管网C6包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乡镇管网C7、C8包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25%,东部、北部污水处理厂湿地已进入招标前期程序。二是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编制了《慈溪市河道水体流动规划》,两大境外引水工程已实现水环境整治的阶段性目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已基本完工,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提前建成并通过试运行。有序推进东部三塘横江、潮塘横江二期及四灶浦拓疏工程等骨干河网建设,完成了新二江、周家路江疏浚工程和周家路江至长岭江贯通工程的建设。三是新一轮城河治理进入实质性整冶阶段。市政府对城河治理作出了系列决策,制定了《慈溪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计划投入1亿元,力争用3年时间,大规模疏浚浒山城区30km2内约35公里的河道(其中Ⅰ、Ⅱ类河道24条,Ⅲ类河道49条),切实改善城河水系流动状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力争使城河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局部达到四类水标准。20**年已实质性地启动了五大工程:在城区引水环通工程上,完成了《下姚江引水冲释城河引水调度》课题的调研,并对城河河网水系引水配置环通工程方案作了进一步优化。在河道疏浚工程上,引入了河道水下绞吸清淤技术,开展了周家路江北段,华陀殿江、三灶江等河道的疏浚,完成了宗汉街道的西六灶江等三条Ш类河道的疏浚,白沙路街道的Ⅱ、Ш类河道疏浚工作正有序推进。在城区污水管网铺设上,新城大道等11条污水管线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教场山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扩建工程已全面建设,建成后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75%以上。在污染源整治上,完成了《浒山江、虞波江上游(横河轴承工业区块)区域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课题调研,组织实施了小印花行业、横河轴承油污染、漾山路江污染源、城区“五小”行业,原经济开发区二、三产业等“六大”整治项目。在河道两岸违章整治上,对虞波江-六灶江、华陀殿江-三灶江河道两岸开展了违章建筑拆除,共完成拆违109户,面积15490平方米。四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全面展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处于安装调试阶段,该项目既是环保工程,也是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项目,可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90%左右,热能转化率达84%,每年可节约1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00吨。东、中、西三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已全面实施,其中东、中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及管线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西部垃圾场已铺设管线6200米,余下的457米待周西公路验收后开始施工。

(三)落实综合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的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75%,化学需氧量净削减219.89吨、比上年削减4.29%,二氧化硫净削减394吨、比上年削减5.86%(最终数据以减排办核定为准),分别实现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

在节能降耗上:一是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出台了《慈溪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慈溪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慈溪市单位GDP能耗监测指标体系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准入等审查制度,出台了《慈溪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010年)》等制度。三是办好“慈溪节能服务网”,竭力为耗能企业和节能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四是市财政安排节能降耗资金1500万元,以项目投资补助和费用资助的方式,用于节能、节电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生产),积极推广节能降耗项目及清洁生产审核,促进我市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污染减排上:大力推进“结构减排”。组织化纤、漂印染、造纸、电镀行业共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有25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建成了慈溪杭州湾沿海49.5MW风电场,33台风力发电机现已并网试发电,预计可满足我市近四分之一居民的生活用电。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对全市25家4吨以上燃煤锅炉下达脱硫治理,要求脱硫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15家化纤企业已完成锅炉脱硫治理,废水中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金轮热电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外脱硫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大力推进“监管减排”。积极把“电子警察”引入环保执法监管之中,已对35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省市联网,有效“管住”了主要工业污染源的排污行为。大力推进“源头减排”。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格环保准入门槛,把好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环保审批前置制度,坚决从源头堵住污染,今年以来已否决重污染或选址不合理的项目110件。

(四)加大执法力度,污染整治成效明显。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无证无照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市环保局共检查企业31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233件,罚款56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57件,受法院委托对204家未履行环保处罚决定的单位实行强制执行,6名当事人被司法拘留,切实维护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污染行业整治实现了跨越式突破。杭州湾漂印染基地和电镀园区已建成投入运行,分散于全市各地的36家漂印染企业进入漂印染基地,实现了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13家集中整治的电镀企业已整合成5家,并全部完成搬迁,做到废水分质汇集、集中处理。宗汉、新浦铜熔炼污染整治任务已于20**年9月通过宁波市污染整治办的“摘帽”验收。开展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启动了横河镇相士地区域轴承企业的油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以水代油等技术开展油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全市51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油污染专项整治。分批对全市小印花加工业进行有序取缔,共取缔小印花39家。继续加大对废塑料行业的规范与打击力度,全市42家废塑料加工企业(户)被责令限期整改,14家污染严重的加工户被立案查处。全市五个重点镇(街道)的废塑料加工户己从3264户减少到2047户,减少了37.3%,案件由2007年的247件同比下降到152件,下降了38.5%。已编制完成《慈溪市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环境整治方案》,目前,桥头镇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实施,完成了原废塑料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整治任务。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了饮用水源上游5个村、5个单位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12个村不同模式进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试点项目。观海卫开展了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试点,匡堰镇、桥头镇已全面取缔上滩头片区内的餐饮业,基本完成了梅湖水库清淤工程,并启动了梅湖水库上游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加强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整治。完成了5家镇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废水整治工作,全市746家医疗单位均与宁波市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了定点回收合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通过全市千余名污染源普查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市1.7万余家污染源普查任务。环境调处能力全面提升。针对环境案件连年高发的严峻态势,市环保局努力改进和加强环境工作,积极畅通渠道、规范工作行为、创新调处方法,倡导环境查处“四不准”工作标准,坚持局领导接访交流制、包案制,全年共受理调处群众环境1983件,调处率达100%。

(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政府出台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与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共同努力,共关闭、搬迁禁养区内52家畜禽养殖场,完成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内15个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同时完成新建畜牧小区5个,建成慈龙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污染治理示范场。继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启动农户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建设和污水规范收集改造工程,下达了投资概算达4000多万元的五大类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全市已建成农村公厕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0座、在建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415吨/日。城区日处理150吨的粪便处理中心已投入使用并覆盖各街道,为实现全市公厕粪便零排放创造了条件。扎实推进联镇带村建设新农村,5个村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在沿山线、中横线成片连线推进环境整治村35个,在附海镇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示范区域。至20**年底,我市环境整治村累计达200个、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村累计达211个。

(六)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基层生态创建不断深入。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为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阵地,围绕污染减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和“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继续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系列环保主题活动。以基层绿色生态创建为载体,大力倡导生态文明,4个镇申报创建省级生态镇、有3个镇、56个村申报创建宁波市级生态镇、村,配合上级部门对32家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和8所学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全市有10个村编制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规划。杭州湾大酒店荣获国家级绿色饭店。

2009年,我市对照“二创一试点”(创建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城市试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了全市的生态建设工作。一是制订出台了2009年度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对各地、各部门下发了2009年度生态建设任务书。三是对全市各镇(街道)生态建设重点实事项目进行了公示(4月17日慈溪日报专版)。四是拟定了生态建设考核办法和各地个性化考核。五是对全市各地生态建设工作开展进行了第一轮督查对接。从督查对接的情况看,各地对今年生态建设工作比较重视,特别是对重点实事项目公示更为关注。各地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普遍对生态任务书进行了上下几轮的意见征求,镇级各线开展了一定范围的调查摸底,极大部分镇(街道)已做好了生态任务的分解,对有异议的内容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意见;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有二个镇的书记、六个镇(街道)的镇长(主任)、七个镇(街道)的副书记亲自带队负责对接,匡堰的书记、桥头、横河的镇长对生态建设项目都有细致准确的了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我市生态环境还很脆弱,生态市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真正遏制,主要表现为两个“没有转变”和两个“有待加强”。一是思想认识还没有根本转变。有的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观念仍较薄弱,还没有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产业“低、小、散”状况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不小,污染源点多面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还存在大量消耗资源、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三是区域性污染整治有待加强。不可否认一些区域的污染还比较严重,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进展较缓,治理率低,废塑料回收加工污染、鞋业边角废料焚烧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市域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有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现象比较普遍,水环境质量潜在的危害较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公厕“二次”污染严重,建筑垃圾随处倾倒现象突出。畜禽养殖区关闭和污染整治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对当前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肯定我们近年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取得的进步,也要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问题不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只是一句空话;在环境问题上的任何失误,将对经济社会造成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慈溪要在第三次跨越中实现率先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争先竞位,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面对人口基数大、要素资源缺、环境承载力弱这样一个基本市情,如果再不注重保护环境、不注重资源节约,那无疑是自断后路,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抓环保就是抓稳定的观念,坚持环保为社会讲话、环保为大众讲话,狠下决心,强化措施,不断把生态市建设推向深入。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按照省、宁波生态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省级生态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指标”于2009年年底基本达标,2010年底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城市工作今年选择4个镇、10个村开展试点并有突破性进展,2010年完成试点任务的50%,2011年全面完成试点工作;省(宁波市)生态市建设考核名列优秀,2010年上半年完成宁波市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并“摘帽”;“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和庭院整治得到巩固提升,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态系列创建等方面取得突破,其中今年完成4个以上省级生态镇创建,达到80%的硬指标。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远近结合、突出近期的原则,明确重点,分段推进。今年,着重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强城区河道污染源治理工作。要全面完成城区小印花、横河小轴承油污染和城区五条主要道路(新江路、三北大街、北二环、南二环、国道)两侧五个行业的整治任务。小印花取缔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对于逾期未拆除的,有关部门要联合进行强制取缔;横河小轴承油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要在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要督促城区五条道路五个行业的经营户限期完成污水接管等治理任务,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经营户要依法进行处理。要通过城区河道污染源整治,进一步减少影响城河水质的污染源,改善城河水环境质量。

(二)着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今年市里把饮用水源保护区源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列入了重点实事工程,没有回旋余地,各有关单位要在明确综合整治实施项目、整治标准、完成期限、责任单位及配合单位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凤浦湖、灵湖、里杜湖、上林湖4个水库保护区内村庄(单位)的生活污水等的污染源治理。

(三)着力加强铝浇铸行业整治。要全面完成周巷、长河铝浇铸整治,取缔一批村庄内离居民住宅近、有投诉及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户,规范一批把焦炭燃料改成柴油或电的加工户,切实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四)着力加强公厕二次污染治理(公厕粪尿无害化中心)。每个镇要开展漏底型公厕的改造,中心城区公厕粪尿无害化中心150吨/日和分布在各镇的17座总处理能力415吨/日的公厕粪尿无害化中心均要投入使用,切实解决公共厕所二次污染问题。

(五)着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要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制度,关闭取缔村庄居民区及环境敏感区内畜禽养殖场(点)。完成生猪存栏200头(牛20头)以上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完成禁养区内50个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完成限养区及非禁养区内12个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生态化改造,建设畜牧示范小区5个,建成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示范场。

(六)着力加强市域污水纳管工作。要全面推开排污接纳管理工作,对能接入市域污水管网的进行强制接纳,确保完成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达到20%以上、东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达到40%以上,确保市域污水管网贯通区域内纳管率达到70%。

(七)着力加强主要污染减排工作。要全力实施市域污水治理工程污水纳管、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万吨污水扩容、热电企业脱硫治理改造等减排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各削减3%的减排任务。

(八)着力加强生态系列创建工作。要积极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生态镇、村创建创建,以创建为载体带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生态创建有三个层次,国家级、省级和宁波市级。在国家级层次上,今年己组织2个镇(观海卫、横河)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镇(龙山)启动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指导2个村(周巷镇长胜市村和横河镇大山村)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省级层次上,要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镇4个镇(庵东、附海、匡堰、天元);宁波市级层次上,要创建宁波市生态村40个,组织5个街道创建宁波市生态街道。

(九)着力加强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我市今年被省确定为省首批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城市,这既是对我们以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强化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机遇。作为试点工作的第一年,我市今年选择4个镇(周巷、长河、掌起、龙山)10村(周巷镇万安庄村、长胜市村、崇寿镇海运村、长河镇大牌头村、宗汉街道高王村、观海卫镇五洞闸村、掌起镇古窑浦村、龙山镇太平闸村、徐福村、凤浦岙村)进行试点,2村进行全面试点,其余8个村进行单项试点。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十)着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深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己成为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几年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得到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已实施生态化处理的村达到34个,纳管处理的村达到8个。市财政从2007-20**年间已安排1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09年又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试点补助。其中庵东镇海星、华兴村、周巷镇长胜市村的试点项目经验收合格,市财政已按规定兑现补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扩大试点范围,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任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生态市建设工作,绝不是局部的、一方的、某个部门的事,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把生态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生态建设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市生态办要负起全市生态市建设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地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明确分工,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形成市、乡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二)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年度生态建设任务书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特别要对否优指标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未完成否优指标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一切评优资格。

(三)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市里已经把建设生态市的任务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深化细化具体化,落实到人。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凡把关不严、治理不力,导致发生重大环保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污染严重的区域性、行业性问题要采取“单兵教练”、“挂牌督查”,盯死看牢,紧抓不放。

(四)要进一步健全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继续沿袭20**年“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各项生态建设各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资源收益者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费。要建立生态市建设评估机制,按照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各地、各部门要实行个性化考核,并对市级职能部门的考核方式采用“捆绑制”进行动态评估,各地完成情况的好坏直接与各市级部门的考核得分挂钩。

第5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示范引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在全区选择1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1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逐步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1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10个行政村的生态村创建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全面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模式:畜禽粪便资源化、环保设施标准化、饮用水源清洁化、清洁能源普及化、面源污染减量化、环境宣传经常化、新村建设生态化,在全区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以清洁水源为目标,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重点解决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对人口集中居住的村镇饮用水源划定保护区,完善饮用水源地界碑、界桩、标志牌、护栏等保护设施,严查周边违法排污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化验工作,建立饮用水源地预警制度,确保农村饮用水清洁安全。

二是以清洁田园为目标,切实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划定化肥、农药控制区,不断扩大控制区范围;引导和推广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坚持人畜分离、集中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路子,推广“果—畜—沼—田”的循环农业模式。

三是以清洁家园为目标,着力强化标准化环保设施建设工作。在已纳入整治范围的村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垃圾收集设施,按照就地就近、集中无害化处置原则,采取户分类利用、村统一收集、镇办及时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家用型沼气净化池建设,重点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污水沉淀池、地埋式污水处理工作。

四是以清洁能源为目标,大力加强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普及工作,有效改善农村能源使用结构。

(二)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程

围绕中、省生态村的有关考核验收标准,选择基础条件好、服务功能基本健全的文明新村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分级创建、梯次推进、以点带面、逐步扩大。

一是制定生态村创建规划。坚持生态创建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参加创建生态村的村庄及时制定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创建规划,合理布局,整洁村容,完善配套,切实增强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这一载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环保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改变群众固有的传统生活、生产习惯,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观念。

三是加强村规民约制度建设。在村规民约中强调环境保护及生态创建内容,并注重用村规民约来规范群众平时的环境习惯,积极倡导生态文明。

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硬件建设。根据创建指标要求,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抓好垃圾收集点、污水净化池、养殖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农村处置污染物的能力。

四、工作标准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1、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污水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收集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集和简易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大的农村散居区域,推广建设户用沼气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选择沼气净化池、污水沉淀池(氧化塘)、地埋式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处理方式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2、生活垃圾处理: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镇办运输的方式进行处理,做到村有垃圾收集点、镇办有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运输设备。

3、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基本做到人畜分离、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要通过加工有机肥、建设沼气池等方式,做到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4、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标志牌、护栏、界碑、界桩等保护设施;取缔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搬迁保护区内人群。

5、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推广使用有机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药剂。逐年扩大化肥、农药控制区范围,积极建设绿色无公害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膜要做到全部回收,合理利用。

(二)生态村创建验收标准

执行国家、省上有关生态村创建验收标准。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区及镇办实施方案,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

(二)实施阶段: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要求和生态示范创建指标标准,认真组织实施。

(三)申请核查阶段:由镇办提出验收申请,区、市级环保部门进行技术核查(包括技术资料及工程建设情况)和初步验收后,上报省级部门正式验收。

(四)考核阶段:将此项工作纳入镇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五)命名奖励:生态创建工作经过验收合格后,按照批准机关授予和“国家级”、“省级”生态村,进行授牌和奖励,落实“以奖代补”政策。环境整治工作经验收合格,实行“以奖促治”政策,予以资金补助。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办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工作,制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的目标,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镇办环境质量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促落实农村污水和垃圾设施、饮用水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等示范工程的建设。负责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和乡村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作。

建设部门负责制订镇村规划,指导并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农林部门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的推广示范。

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改建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

财政部门负责农村污染治理奖金、试点经费的补助,并加强奖金的使用和管理。

(二)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各镇办要积极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管理“三下乡”活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切实落实镇办责任,逐步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第6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使我镇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控制,沿溪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工业污染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二、三级支流水域功能达标率保持在80%以上。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初步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

整治责任

(一)整治责任主体

各村、有关单位是本辖区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各村、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村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明确治理任务、进度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镇各部门分工

镇各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本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强化对各村、有关单位落实整治任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1、环保站应认真履行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协调,按要求及时向区流域整治办公室和镇政府报告整治进展情况。

2、洋后供电所不得向违法养殖场所供电,对私自接电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3、林业派出所加强对占用林地的监督查处。

4、洋后林业站负责制定流域沿江两岸造林绿化规划,监督落实生态林建设和保护。

5、洋后畜牧兽医站负责督促各村、有关单位修订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重新划定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监督落实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

6、镇财政所负责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根据《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整治取得的成效

通过前段时间拉见网式排查,发现后坪村、王乾村共有两处养殖场在禁养区内,我镇组织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多方大量地做养殖户的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后坪村的养殖户已同意将养殖场所搬迁到适度养殖区内,目前新养殖场所已完成一平工作,预计在2012年4月份完成搬迁;王乾村内一家养殖场所已缩小养殖规模,答应在2012年5月前停止养殖。对于正在准备新建的两处养殖场所,我镇已联合国土、供电林业等部门对业主进行劝导,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目前已处于停工状态。

下阶段整治活动安排

(一)重点综合整治阶段(201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

实行重点整治。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要求,各村要按照整治目标、任务、要求,切实加大对各辖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治理力度,特别是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整治重点,采取、限期治理、限期关闭、限制饲养规模、断水断电以及停发补助等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该项工作。

(二)全面完成整治及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

督促后坪村及王乾村两家养殖场所务必于5月前完成搬迁工作,镇里定期组织专项巡查,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防止污染反弹,由镇纪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整治成果进行监督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提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奖励政策

1、拆除禁养区、禁建区2009年以前建成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给予奖励150元/平方米,有污染治理设施的给予奖励180元/平方米,转为它用给予奖励80元/平方米;禁养区、禁建区2009年)以后建成的畜禽养殖场,拆除不予奖励。

2、禁建区内前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在半年内进行治理并通过环保验收的,给予奖励投入治理资金总额的30%;对半年内无法完成治理、不能通过环保验收的养殖场,一律拆除,不予奖励。

3、适度养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并通过环保验收的,给予适当奖励。

4、适度养殖区和禁建区内允许治理的养殖场,通过环保验收的,镇政府协助做好环评审批。

5、对在整治工作中完成任务好的村、单位及表现突出的有功人员,镇政府将予以奖励。

综合整治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村、单位要“敢于负责、勇于突破”的工作气势,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村、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在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沟通配合,确保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农村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好。

(三)强化检查考核。镇政府与各村、单位签订专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责任状,镇政府牵头对各村、单位的治理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当年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7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活动的安排部署,更好的保护我市生态环境,并减少农业生产对我市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农牧业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为手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推行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防治目标

以防治农业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结合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庭院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变肥料、燃料、饲料,促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节水、节肥、节能促成生产、生活、生态;实现庭院、田园、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区域干净,广泛宣传和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参与,共同建设优美家园。

三、防治内容和防治模式

防治内容以减少农药、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防治主要模式:①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②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就地还田资源化利用模式;③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为主的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④节肥、节药、节水、节膜、节能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的农田清洁生产模式。

四、防治标准与具体做法

(一)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推进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厌氧处理、土地消纳等方式,提高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应用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家居文明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卫生环境优良化。

具体做法:2009年开始,我市已经实施了沼气项目,项目实施地点为巴润设施农业园区,但因我市气候条件的限制,该项目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一问题,计划在技术上改进,寻找突破,若效果依旧不理想 ,将转变方法(如厌氧处理,制作有机肥料等)对人畜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肥料施用科学合理。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控制氮肥用量,稳定磷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用量,针对性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具体做法:2017-2018年,我市将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一是结合通辽市文件(通农牧土肥字[2017]16号)要求,对我市耕地质量进行摸底调查,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土样采集化验,分析我市耕地现状,提出配肥建议;二是2018年4月-10月,在我市甄选两个实验示范田(巴润社区5亩,南郊5亩),开展合理施肥实验示范种植,主要开展新型肥料肥效实验,有机肥环境安全试验等示范种植,为我市今后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依据,达到地力提升同时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鼓励农民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

具体做法:结合我市现状,鼓励实施秸秆还田及秸秆发酵有机肥等措施,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及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回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施专业化防治,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具体做法:结合自治区、通辽市文件要求(内农牧种植发〔2017〕号、通农牧发〔2017〕290号);对我市农药市场进行监管,一是对我市的农药经营者进行培训,二是推行限制农药(高毒限制销售的农药)销售登记制度,要求销售方负责登记购买人的联系方式,购买量和用途等;并对限制农药的经营点控制数量和地域,统一监管,尤其加大对市场禁售农药的监管力度。三是结合我市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对农牧民进行科技培训,指导合理科学施用农药,计划在2018年,甄选140户种植户示范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色板诱虫,灯光诱虫和生物捕食等),降低农药使用率,完成推广应用。

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防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集中分类收集、统一处理。采取适当资金鼓励的方式,回收原包装,避免农户的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农膜科学合理使用。推广科学使用农膜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白色污染。提高残膜回收比例,降低耕地农膜残留量。

具体做法:1.选定废品收购站作为废弃农膜有偿回收试点;2.禁售不符合新标准农膜(非聚乙烯吹塑膜,标称厚度小于0.01毫米);3.组织宣传引导农民减少农膜使用量。

(六)蔬菜、食用菌温室、大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环保防控技术,对温室、大棚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力争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农药施用量减少 5%以上。减少食用菌产区菌渣、菌袋堆积,开发二次利用,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污染。   

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农户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三诱”技术、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结合我市土肥项目,试验利用菌棒废料发酵制作生物有机肥料,减少菌渣堆积,降低污染。三是在设施农业园区设立设施农业废弃无回收站,防治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五、进度安排

根据全市境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制定农业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总体进度,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初步防治阶段(2017年10月-12月)

制定方案,落实措施,进入初步实施阶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化验工作,了解我市耕地肥力情况;调查摸清农膜使用现状、残膜回收及污染情况;开展农药、农膜科学合理使用工作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同时开展各类农业源污染防治宣传。

(二)集中防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

农业污染各项治理工作全面铺开。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进入田间试验建设阶段;建立专项治理示范区,示范推广集成技术、设立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农膜、其他农田废弃物回收试点。

(三)深化防治阶段(2019年-2020年)

认真做好阶段总结,建设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办理决算,完善项目档案,全面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并进行查漏补缺。建立农业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农牧林业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对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综合管理,明确治理任务,落实细化工作措施,逐级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8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专项行动部署,紧紧围绕“立足当前,苦战三年,加快建设风情小镇美丽善琏”的总目标,坚持“镇村联动、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片推进,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以“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城乡环境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家园整洁、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乡新风貌。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一个样、两年大改善、三年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公共设施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新社区建设、城乡环境洁化、城乡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行动,确保到2015年,实现四大目标:

1.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公路通达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农村公路低承载桥梁改造完成率达90%以上;全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城乡一体化供水达100%;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

2.环境面貌更加整洁。城乡面貌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的目标。村庄整治建设率达到100%,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50%以上;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宅院物料实现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违章建筑得到有效控制。

3.城乡特色更加鲜明。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000户以上农房改造;加快车家兜农民新社区建设;将三新公路建成“最美乡村路”。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乡村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湖笔、蚕桑文化得到弘扬,风情小镇美丽善琏得到彰显。

4.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镇河道沟塘基本疏浚完成,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龟鳖温室养殖废气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100%;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到60%;河道两侧绿化率达到95%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98%以上,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三、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三年内,我镇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重点开展六大行动。

(一)公共设施提升行动。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香莲桥、平乐高桥建设和北塘桥改建工程;加快建设长益路、香莲路延伸段、展望路;启动三新公路至镇区道路建设;完成三新公路进镇段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联网公路3条、大中修公路2条和危桥改造2座的建设;县道、乡道标志标牌设置率均达到100%;通中心村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通一般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达到等级公路以上标准。根据村庄规模及形态,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完善和修复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力争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二是提升给排水建管质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镇自来水厂的管理,在善琏、含山集镇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在各村部分生产队改造水表和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争取完成4公里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内部工艺改造,实现纳管工作规范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宣传文化中心后续建设;加快湖笔文化产业园、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体等资源配置,提升城乡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服务水平。

(二)美丽乡村创建行动。一是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实现村庄整治建设全覆盖。二是魅力水乡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完成四个村的魅力水乡和美丽乡村建设,争取50%以上的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三是“最美乡村路”建设。做好三新公路新农村示范带景观设计及建设,全力打造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最美乡村路”;加强镇区、集镇、行政村干道景观建设。四是提升水乡建筑风貌。引导促进农房建筑风格与水乡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三)新社区建设行动。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车家兜、含山2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安置面积约174亩,安置农户约1000户,确保获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复垦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加快农房改造建设步伐。开展农房集聚建设3个点以上,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50户农房改造和3个农房改造示范村的建设目标。

(四)城乡环境洁化行动。一是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部署要求,坚持“领导挂帅、区域包干、分类实施、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到2015年“三改一拆”共计完成181户,6.4121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11户、1.15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70户、3.6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其中2013年完成47户,1.248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0.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45户、1.0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争到2015年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政村完成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按照“不见垃圾,整洁干净”的环境卫生要求,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城乡面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路宅基地及闲置用地,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四是严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四大员”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切实提高长效管理工作水平。引导制定《村民卫生公约》、《房前屋后三包制度》等村规民约,积极探索村民参与和自主管理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使城乡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五)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按照省市区“四边三化”部署要求,以“路边、河边、村边、厂边”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一是开展道路绿化美化。在县道、乡道、镇村主干道两侧建设绿化带,建设里程11.8公里。二是开展河道绿化美化。对河道两侧建造生态防护林带,绿化里程18公里。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空地闲地、废沟河塘、以及整理出的场地,做到见缝插绿;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40%的村庄建有300—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创建市级以上森林村庄3个,累计达到10个。四是开展厂边绿化美化。对厂区周边开展绿化种植,有条件的可设置花坛等,提升厂区品位。通过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美化城乡环境。

(六)生态环境建设行动。一是河道整治。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农村机埠标准化改造项目及河道长效保洁等工程建设,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使水域生态环境与魅力水乡相协调,并不断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二是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开展污染行业整治,完成5家印染企业、1家造纸企业的整治提升,实现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纳管)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深化“黑烟囱”长效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经常冒黑烟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化,健全排泄物处理设施,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镇生猪养殖户455户,存栏4.8万头,其中,百头以上养殖户86户,集镇周边及三新公路沿线9户;鼓励规模养殖场通过流转周边土地,实行农牧结合,建设生态型家庭农场;完成龟鳖温室养殖集中区域废水废气净化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全镇共有龟鳖养殖户321户,温室棚558个,年饲养量1800万只,主要分布在姚家桥、施家桥、皇坟、车家兜、卜家堰、观音堂、善琏等7个村),2013年对村以上干部12户20个棚、三新公路沿线36个棚整治完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属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成立整治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全镇整治工作谋划、指导、检查、考核。下设7个专项行动推进组,分别制定专项行动推进工作方案,具体负责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完善联村联企工作机制,实行“班子成员联片、一般干部联村”工作制度,成立联村联企工作指导组(见附件2),每个行政村、企业确定1-3名机关干部包村包企指导工作。各行政村要对本辖区内的工作负总责,建立组织,细化分工,落实举措,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坚持规划引领。在镇域规划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类规划编制,统一编制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有效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结合镇域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修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倡导集约建设,依法加强村庄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通过自建、联建、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

(三)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宣传动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镇农办负责做好美丽乡村、最美乡村路、新农村示范带和重点片区建设指导工作;镇财政办负责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奖补资金落实及按时拨付工作;镇城建办负责做好镇域发展规划修编、镇区集镇建设、村庄整治建设、环境连片整治、交通设施建设、农房改造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工作;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和绿地建设,重点河岸和道路宜林地绿化,完善农田林网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加快绿化示范村建设步伐,做好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洁工作;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国土所负责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报批及违章建筑的监管治理工作;城管中队负责做好违章建筑执法拆除工作和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维稳保障。各部门要按照联村联企工作机制,负责指导联系村(企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落实政策保障。进一步理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事权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整治管理队伍,加强业务指导。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镇财政将整合筹集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政府投入、集体贴补、农户缴纳、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方面筹集资金。要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引导所有涉农资金向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倾斜,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进。

第9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11

内河是城市的一根根血脉,对城市的产生、发展、演化以及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环境优美、功能综合的城市内河水环境,不单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功能和竞争力,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投资环境,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是确保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重点。

1南阳市内河概况及现状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陕鄂交界处的南阳是豫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其地理位置位于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中心城区位于南阳盆地中心,三面环山,地势从西北到东南呈阶梯状,构成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南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96.6~1149.8mm之间。南阳市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水系由城区东南宽阔的白河和城区西北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城区构成;内河水系由市中心区的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十二里河、邑河、溧河南北纵贯,形成网状分布状态。

南阳市中心城区内河近年来只有白河和邑河进行了全面整治。白河城区段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修建了数座橡胶坝,沿岸形成了连续的滨河湿地公园,景区长达20km,景区环境优美,是南阳打造北方水城景观、绿城景观的基础,目前已经成为南阳城市建设的靓丽名片。2012年邕河治理工程顺利完工,现在的邕河成了串接独山风景区、农运会主会场和新闻中心等城市中心区的纽带,河道建设融合了多元文化及功能,满足了市民颐养游憩、运动健身和滨水休闲娱乐的需求,形成了充满人文景观的城市滨水绿色长廊。其他内河均存在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居民宜居环境,急需对其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与治理。

2南阳市内河主要存在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南阳城市建设的更新变化,工业企业的大量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或间接的排进内河,加上河道周边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沿河倾倒,市区中心的几条内河几乎变成了一条条排污沟,造成城市内河水体污染严重,内河水体生态功能下降;内河来水流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枯水季节,一部分河道河床干枯,水流速度缓慢,河流中的污物不能及时被河水冲走,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低,内河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几乎全部丧失,从而导致了污染物负荷远远超过内河的水环境容量,使水域及周边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闹市区的河流沿岸建筑杂乱无章,河道中及周边违章搭建棚户现象较多,致使内河水体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河道排水不畅,排涝能力下降。城市内河普遍采用直立式坡岸,长期以来南阳市河道建设以矩形断面、条石砌筑驳岸为主,没有经过任何生态化处理的坡壁,把水域应到考虑到的两栖类生物通行隔断,同时也使水岸景观的缺少了居民所需的亲水性需求,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急剧减退。

3南阳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南阳市城市内河的整治将依据《南阳市中心城区内河水系综合开发工程分指挥部工作方案》,实施全面的水系改造、综合开发、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的民生战略,推进城区内河水系的综合开发。在三年忍岣呤星内河污水的接管率及处理率;督促内河流域范围内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污水达标或做到零排放,加强对河道实施截污分流和清淤疏浚工作;改善河流水质、两岸景观、流域生态,还内河水系自然本色。并加强其生态、文化和休闲功能,确保城市内河变成一条条利民河、休闲河、景观河。

3.1调蓄结合,恢复河道水流量

随着南阳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硬质不渗水地面越来越多致使内河的流域内涵蓄水量的极具减少,梅溪河、三里河等多条内河在枯水期都不同程度的呈现河道要么干涸,要么是肮脏的弱流污水的现状,而大量的滞留垃圾和沉积淤泥又严重影响了泄洪排涝的作用。城市内河要具备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的多重功能。根据南阳市内河水系的规划研究,在内河整治中,首先可以发挥河道上游的拦蓄水库及规划建设的梯级橡胶坝蓄水功能,另外根据蓄水量情况开可以补充一部分生态用水。为了整体提升市区内河的生态环境,提高南阳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从白河大占头引调水,依次向城区邕河、汉城河、温凉河自流调水5167万m3,然后向再由邕河流向白河二坝,继续向白河补水2375万m3,经温凉河、汉城河向三坝补水2173万m3;由兰营水库向三里河补水,最后再汇流入白河四级橡胶坝。在南阳内河水系整体贯通后,可使城市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在白河―内河―白河梯级橡胶坝之间循环利用,充分保证内河的生态用水需求,从而实现内河水系清水长流。

3.2以人为本,把内河建设成生态走廊

生态河道是现代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南阳市中心区河道的堤岸大都只单纯考虑了泄洪、排水的功能,忽略了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要建设生态河道就要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中心,同时考虑到河道的防洪效应、自净效应、生态效应及景观效应于一体的新型水利工程。

目前很多城市河流在治理过程中都处理成硬质的笔直河道,极大的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把弯曲自然的河流变成了僵硬的“人工渠”。南阳市内河的河堤应该因地制宜,针对每条内河不同位置,结合周边环境进行分段处理,甚至有些地段可采用石块、木桩、芦苇、柳树等天然材料进行护岸,争取使河堤形成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符合生物生长环境的仿自然状态,同时可以在河岸浅水区种植菖蒲等植物,营造出鱼类栖息的环境。对位于南阳中心城区域的河道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功能的要求,可以建设一些与南阳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河公园、水景游廊等水景空间,可以借鉴白河湿地公园在滨水区的先例开辟一些散步或骑自行车用的休闲小路,营造亲水理念的河道景观,使内河河道的周边形成服务周边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对位于非中心区域的河道,可以把优美恬静自然风光作为河道建设的主要方向,维护整个水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滨水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态平衡,建构满足生物栖息的生态场所,给人们营造舒适怡人的休闲郊游场地的水域环境,保障人类生存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南阳的城市建设正向现代化生态型城市迈进,必须进一步做好影响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内河治理工作。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避免河流景观的雷同化;整治过程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通过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促进和维持内河水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完善河道建设,有效改善内河水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使人与内河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刘艳飞,李D.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突出“文明”的作用[N].中国水利报,201454.

[2]朱琳.南阳白河湿地公园休闲空间的再开发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

[3]雷恩洲,隋翔,张磊.南阳市城市水利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