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审计制度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制度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制度体系

第1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审计;法律制度;措施

自从我国在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部署至今,国家各级部门、相关立法机关和各级政府也逐步颁布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促使国家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

1、我国企业审计法规存在的问题

1.1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对国有企业和有关单位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条文时。国家审计主要依据《审计法》对相关的国家机关、军队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审计。而社会审计主要是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经过相关人员的委托对被审计的单位进行审计。而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的类似法律条文,审计署4号令针对于部门的规章。使我国在审计监督体系三大板块中存在立法层次的不同。

1.2在《公司法》中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规定。内部审计是一个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审计界和事务界的共识。然而,在我国《公司法》中只有三处提到了审计,分别是63条、165条和170条,而这些都是关于会计师务所审计的,完全没有提及到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是导致公司在内部审计中地位低,定位不明确,治理较差的主要原因。

1.3在颁布的4号审计署令中沿袭了《审计法》的监督主导型的定位,条文中要求在内部审计是“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中内部审计被认定是“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计”,这个审计比审计署4号令定义的内容更加广泛,很接近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

1.4现在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我国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全面,缺乏实际操作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审计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法》主要是针对与国家审计工作进行制定的法律,没有专门的条文来规范内部审计。《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内部审计必须接受国际审计的监督。二是在指导和监督上没有实施的细则,操作难以进行。在《审计法》中审计署对每一个内部审计机构都具有“指导和监督”的权利。

1.5部门的执行能力不强,实施能力差,规章力度不够。审计署在颁布的4号令中第三条规定每个单位都可以配备总审计师。但由于该项在管理中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和处理条款,致使我国现在很多企业部门和国有企业没有设立总审计师。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制度中大多数是指导性的,部分情况下是使用“可以”、“应该”、等字眼,比如:4号令里的第八条审计经费中提到“应当列入财务预算,由本单位予以保证。”

2、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法规的改善措施

2.1在我国制定并颁布《内部审计法》就有观点认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获得如此空前的地位,主要原因归功于美国《萨班斯法案》。我国内部审计差异性较大水平不同,审计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我国没有明确的内部审计法律和规范的条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国现在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针对于我国实际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全面的法律界定。《内部审计法》应包括以下较为全面的内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总审计师制度;内部审计组织的建立;内部审计组织的职能;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权限;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的保密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2.2在《内部审计法》出台后,《审计法》中的有关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及条款要加以修改、删除,这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加强内部审计的企业性和独立性。

2.3要修改《公司法》,在原来没有的条款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内部审计条款,内部审计部门不同于其他声场和销售部门,他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治理关系到公司系统稳定的运行与发展,关系到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因此,必须修改《公司法》加以约束,增加相关章节。

2.4根据我国发展前景完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内部审计法规很多,但都不够完善缺乏内部审计总的指引方向,内部审计法规中互相之间不够协调,缺乏统一性。《在内部审计法》出台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内部审计法上都做了逐步的调整和撤销,各事业单位也依照相关法律体系自行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和整理,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条款一律整改。

3、结束语

我国应尽快在现有审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进行立法扩权,制定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有法可依,让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在我国真正建立与开展起来。另外,也要对环境审计的结果进行公布公开,对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等问题要严厉查处,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增强环境保护的科学性、环保项目的社会效益,使我国环境审计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陈美君. 论国有企业审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J].中国政法大学.2011(7)

[2]张爱民,郭坤.美国政府环境审计准则评述[J].中国审计.2010(2).

第2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企业有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因此,我们可以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内部审计则又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渗透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侧重于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两个重要作用: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一)防护性作用

内部审计的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其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督促其行为按照合理、合法、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其次,根据在监控中暴露出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内部控制系统在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其加以改进。故我们说内部审计具有防护性作用,可以促使企业的业务、管理、监督与控制活动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帮组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建设性作用

首先,内部审计可以参照各种标准,来分析和判断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和绩效,肯定成绩,发现不足,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促使其不断更新与优化。因此,我们说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含义理解得不到位

从国际上来看,内部审计侧重于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企业运营,并且正在实现管理内容上的转变,即从管理审计向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方向发展。而反观国内,其内部审计则更加注重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审计内容还处在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在总体上较之国际上的相对滞后。当前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除了为企业提供财务审计,遵循性审计等保证服务外,更多的还要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评估。而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则一直在财务信息的查错防弊上纠缠,较少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因如此,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决策层面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存在一定困难。

(二)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不完善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和发展,使得人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很多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使其能够高效利用资源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但当前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做到这些工作,因此难以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会计和管理的信息化让各种处理流程、数据实体封装在系统内部。这种情况使得审计工作对审计对象的直接感知性相对缺乏,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检查难度。第二,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系统自身会带来一些新的审计问题,比如,信息系统是否安全,是否准确以及检查和评价是否有效等等。

(三)内部控制各环节执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建立和维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体。离开人,内部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即便企业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员,则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缺陷。如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不足,有些则是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更有甚者为一己之欲,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从职业技能上来看,企业现有内部审计人员比较熟悉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方面的业务,但对财务、工程项目之外的各环节点流程就不太了解了,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能力的途径

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使其能够有效地运行,首要的工作就是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能力,结合上文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换经营观念,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内涵

传统的以纠错为主的“ 查错纠弊”型内部审计已经走入死胡同,取而代之的应为以服务为主的“ 防错防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不能单纯以监督者自居,更应侧重于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服务,根据经营目标来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要监督单位经营活动又要努力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型的内部审计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范围。即从财务审计等领域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企业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延伸,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积极制定者和监督者。二是审计工作方式。摒弃“等待命令式”的审计工作方式,积极制定年度、季度乃至月度审计工作计划,按期编写内部控制报告,编写管理建议书等,做好企业负责人的好助手,好参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服务型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由传统的事后控制向事中、事前控制方向发展。

(二)改变传统审计方法,运用现代控制技术

随着网络建设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企业具有内部控制核心作用的账簿系统及财务报告系统将由计算机来实现控制功能。相应的,传统的对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的审计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应为计算机审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在具体操作上注重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结合,保护性和建设性并举,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及制度审计并重。科学的审计方法有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入与完善。

(三)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首先要提高业务素质。时代是变化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具体来说,审计人员要注意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从而促使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胜任每一个审计项目。其次,审计人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强烈的程序意识。在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做事,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条审计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任何线索都要打破砂锅查到底,把问题查深查透。再次,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审计工作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这要求审计组成员之间要树立整体观念,要有对集体的责任心,要明白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不是某个人业务水平的高低,而是需要审计组集体的智慧。审计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于员工,企业应该要重视人才的培训、交流和后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要适应更加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环境。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因为这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以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张红英,陈东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第3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征收;制度转型;内审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21-03

社保基金征收管理层次的规范化对省级统筹征收社保基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基金保值增值,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所以,社保基金征收体系内控监管制度转轨就成为各级社保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关注的焦点。建立和完善社保基金征收体系内控监管制度转轨模式是社保基金征收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的概念

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实行的是以社保省级统筹基金保值增值,以基础数据为高效利用资源和规范化社保财务制度管理为基础,是以低费用、高标准、高层次为基本特征的社保省级统筹基金规范化管理运行模式。是继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体系制度改革后,社保经办业务运行管理中的又一重大创举。

按照广泛认同的社保基金管理办法的合理化解释,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创新管理模式,其核心任务是在社保省级统筹基金全面征收的基础上,通过社保基金政策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框架和创新改革,推动高效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社保省级统筹基金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运营与合理化社保省级统筹基金投资发放运用,促进整个社保省级统筹基金朝着健康化、高效能、高规模运行管理层次和规范化管理档次提升的模式转型发展。社保基金征收管理实质是为了社保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资金的高效利用、社保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资金安全运营政策的制度创新、为社保业务经办提供“安全网”、“减震器”。

二、社保基金征收体系内控监管制度转轨的条件

现阶段,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作为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的主体部门之一,发展社保基金征收体系的条件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不利条件

一是社保省级统筹基金财务管理资源缺乏应有的升级换代机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省级统筹基金安全有效管理结构是“钱多、政策少、制度缺乏”。资料表明: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省级统筹基金资源占整个社保资金来源的91.3%,其中基本养老保险金省级统筹收入约占整个社保基金收入的52.3%;工伤生育基金占17.8%。长期的社保基金低层次运营管理模式是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改革创新基本养老金省级统筹基金管理结构的制约因素。

二是社保基金征收体系正处在内控监督制度疲软期。当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社保基金征收体系发展疲软,但社保基金征收管理的财务信息化、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的提升,要求社保省级统筹基金规范化管理,而且要管理上档次,同时对政策理论、业务操作系统化有了更高要求。

三是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由于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呈现粗放式特点,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信息化技术利用效率较低。社保统筹基金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支出费用均高于主要社保业务经办管理事项的标准要求。

(二)有利条件

一是通过社保基金征收体系结构性调整、信息化技术管理创新和改善多层次管理运行模式等途径,实现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最大效用的安全运营使用。

二是能降低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运营中的费用成本。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西部管理层次落后的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在社保基金征收体系管理成本费用较高。为了遏制高费用的社保基金征收业务经办管理模式继续发展,杜绝社保基金业务征收人员人头费用偏高等具体问题,《社保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与内审条例》明文规定,在办理省级统筹范围内的社保基本养老金业务经办事项时,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有义务向基金转移部门及内审部门提供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基金缴纳基础数据明细账。规定能够降低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运营中的费用成本,根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省级统筹基金管理运营中的费用成本不超过社保省级统筹管理基金平均发展水平,而现行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省级统筹管理基金平均升级的指数化平均工资,则相对发展不平衡,存在地区性差异,进而推后了管理效能的成功实现。

三是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后发优势。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制度创新过程中构建新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平台的成本要比改造更新旧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信息化设备成本低。

(三)两个重要优势

一是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在“十二五”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平台规划中,提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平台业务成本费用降低13%、主要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业务管理费用总量增高15%的目标要求,以提升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基金征收体系管理层次。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都在认真落实这一措施,各级社保行政主管部门也从社保政策制度上和管理经费上对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提升社保基金征收体系管理层次的管理费用给予补贴支持。

二是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新型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即将颁布,这将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改革,创新社保基金征收体系与内控管理制度接轨平台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指引。

三、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制度成功接轨的对策

(一)构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制度

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是以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为基础,运用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财务强制性调控手段,对社保省级统筹基金进行宏观管理控制。社保省级统筹基金宏观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多样性的,社保统筹基金管理与运行模式具有联合信息资源共享、基金保值增值、基金内控稽核自主化控制职能。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作为社保基金新生管理调控部门,采用强制性宏观控制模式和内审监管稽核机制,是实现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社保基金积累最大化与社保业务经办关系双赢的最好选择。当然,业内人士同时指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作为新生社保业务,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加之业务管理程序不规范,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成功利用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机制,这一切应将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与调整。

(二)强化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创新,解除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发展桎酷

发展是用比较高级的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加大管理投入,配备合理的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系统设施;增强自主管理创新能力,推广先进内控监管适用技术,开发节约的、现代化的新型信息化管理技术。同时在发展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的过程中,实施社保基金规范化运作,创新社保基金有效管理模式,注重界定新型 “阳兴化操作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内涵,强调“阳光管理层次”的透明度,从观念上解除“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管理不规范的效应,实现社保基金征收高效化管理运营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另外,培育社保基金规模化发展市场,争取在重点参保行业和参保企业率先取得制度上的突破。总之,应综合地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的发展。

(三)调整优化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创新结构,构筑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转型体系

当前西部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与东部发达城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呈现不同的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转型体系、发展方向和领域。东部发达城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由于进入后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信息化时代,传统社保基金征收制度管理已经萎缩,东部发达城市的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70%主要存在于社保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业务经办领域。而西部落后的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工作正处于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资源环境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相互衔接压力非常大。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资源环境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相互衔接主要压力在社保省级统筹业务经办基金管理领域;大幅度降低社保基金征收管理流程中产生的费用总值,是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近期内减缓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资源环境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结构转型压力的核心任务。

(四)推进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确立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制度发展体系

积极助推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发展,关键是制度创新和社保基金征收政策法律的支持。为此,需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与各方面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条件。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领域的法规建立;构建一套健全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出台新型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转型体系的倾斜政策,对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转型给予支持。

四、结束语

发展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有利于将传统的社保基金征收管理模式向规范型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转型体系发展模式的转变。它以规范为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为途径,旨在实现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和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和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管理模式都是侧重于减少社保基金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无序化浪费;管理成本的减量化、再利用的资源化;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及其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在涵盖社保内控稽核制度、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模式、社保省级统筹管理模式要求的基础上,抓住了应对业务成本费用偏高、信息技术含量较低、管理层次较为复杂、管理手段不尽完善以及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问题。总之,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应该抓住机遇,依据自身条件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内控稽核审计制度、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等阳光化基金安全运营保值增值体系,优化当前的社保省级统筹基金征收管理结构,积极引进先进信息化创新型技术与业务经办操作设备,加快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体系转型与内控监管相互衔接技术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第4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双手互搏,笔记本电脑双显卡技术的发展现状

笔记本电脑已取代台式机成为全球电脑销售的主流,为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各种更具特色功能的产品应运而生。面对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孱弱的性能,连轻薄时尚笔记本电脑的领军人物索尼亦忍耐不住,于2006年推出了采用双显卡技术解决方案的VAIO SZ系列笔记本电脑。其原理是利用Intel的笔记本电脑芯片组945GM既集成了显示核心,又可支持独立的AGPIPCI-E接口的特性,让笔记本电脑能同时拥有Intel 945GM北桥芯片内置的GMA950显示核心和独立的NVIDIA GeForce Go 7400显卡。这样用户便可根据自身的使用需要,在移动或节能使用VAIO SZ时,将笔记本电脑上的Stamina(耐力模式=长效电力)/Speed(速度模式=加强绘图效能)键拨至Stamina端,根据系统弹出提示框进入Stamina模式而重新启动系统,从而让笔记本电脑使用集成显卡,并拥有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以保证商务人士在旅行中也能顺利完成工作。而当需要影音娱乐、3D游戏,或使用外接电源适配器供电时,则可将Stamina/Speed键切换到Speed端,重启系统后就能获得更佳的3D性能。

双显卡在VAIO SZ系列笔记本电脑上的应用,开创了笔记本电脑新时代,让用户可以在两个显卡之间自由切换,同时兼顾游戏性能和电池工作时间。当然,该技术并非十全十美,最大的缺撼是该功能属于“冷切换”,更换显卡必须重新启动系统,比较繁琐。

进入2008年后,在GPU厂商的帮助下,众多笔记本电脑厂商看到了该功能巨大的商机,纷纷开始引入毋须重启系统就能实现切换的“热切换”双显卡技术。如明基Joybook S42笔记本电脑同时内置9600M GT独立显卡(高性能)和GMA X4500集成显卡(低功耗),只需通过改变电源管理模式可以做到双显卡随时无缝切换,来适应用户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需求,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按需选择高性能的独立显卡和长电池续航时间的集成显卡。联想Idea Pad V350也是这样的产品,Intel GM45芯片组板载X4500MHD集成显示核心,并内置一块ATI Mobility Radeon HD3450独立显卡,通过系统选项可以进行自由切换――鼠标右击任务栏电池图标选择“可切换显卡”选项,选择“省电模式”是使用X4500集成显卡,选择“提高性能”是使用独立显卡。

随着热切换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类似的双显卡热切换技术已被索尼、惠普、联想、戴尔、明基、宏,华硕、苹果等笔记本厂商广泛关注与应用,成为市场上注重能效比的笔记本电脑主流解决方案。当然,从应用角度来看,这样的热切换技术还是不够便利,因为它不能实现“智能自动切换,无需人工干预”,也不能实现异构SLI以有效提升笔记本电脑性能,以及在选择独立显卡时仍难以做到能耗和性能兼顾。

“智”“勇”双全,NVIDIA Optimus自由切换技术

谈到双显卡技术就不得不提双显卡及多显卡技术的另一分支,以NVIDIA SLI、Hybrid SLI技术及AMD的Cross Fire、Hybrid CrossFireX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这类技术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实际的市场反应来看却并不成功。SLI和CrossFire技术可为高端桌面平台提供更出色的性能解决方案,但曲高和寡。要想将这类技术现阶段用于主流笔记本电脑平台并不现实。

为此很多用户都将目光放在了Hybrid SLI技术、Hybrid CrossFireX技术上。这种混合显卡技术如能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应用,能让笔记本电脑可获得更高的性能。例如由ATI Mobility Radeon HD3470独显和Mobility Radeon HD3200集显组成的混合交火系统,在3DMark 06测试中,HD3200得分为1400分,HD3470得分为1900分,而混合交火后的得分可达2400分。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混合显卡只支持入门级独立显卡,并且在笔记本电脑平台上的功耗控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而高端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平台从功耗控制设计考虑又更情愿一步到位采用中高端独显,让其可应用范畴变窄。事实上两种Hybrid技术无论是NVIDIA的还是AMD的都很好,关键在于Intel只用自己的GPU,迫使NVIDIA和AMD不得不另寻他路,以避开Intel授权和限制,单独和品牌机厂商签署授权。

于是在CES 2010之前,NVIDIA披露了凌驾于Hybrid SLI之上的笔记本显卡技术“OptimHs”,让用户看到了混合显卡技术应用的新曙光。按照NVIDIA的说法:“Optimus技术适用于搭载NVIDIA GPU的笔记本,它对用户是无缝和透明的。它的目的是优化移动体验,让用户获得笔记本独立显卡的高性能,同时仍保持出色的电池续航时间。”“考虑到Intel即将正式32nm Arrandale移动处理器,而EL突破性地自带了图形核心,因此Optimus极有可能是NVIDIA对此的一种优化技术,能让笔记本用户同时利用处理器集成显卡和NVIDIA独立显卡,从而维持自己在移动领域的市场地位。”

Optimus自由切换技术有何特质呢?NvIDIA是这样描绘它的:Optimus技术可自动优化计算体验以保持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原理如同混合动力汽车自动将对车体对汽油能源的消耗无缝衔接转化至对电力能源的消耗。它能够智能地优化用户的笔记本PC,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出色图形性能,其无需手动调节设置即可享受超长电池续航时间和华丽的视觉体验。无论是欣赏高清影片、网络冲浪或是激战于3D游戏中,这项技术都可智能地提供超持久电池续航时间或出色的性能。

相比仍需手动切换的“热切换”,采用Optimus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可实现双显卡的智能化切换,也就是自动切换毋须人工干预。其原理和英特尔的多核处理器类似,从其拓扑结构分析,Optimus技术将集成显卡当作了一个“显示器控制器”和“路由器(显示器驱动插入器)”,在包含轻负载的任何状况下,集显这个“显示控制器”或附加在其上的“路由器”都是开启着的,这让整个系统能够实现没有黑屏 的无缝转换。

在进行Office、Web等任务时,独立显卡的GPU将完全关闭,集成显卡负责处理一切事物,并输出到显示器上。当系统开始运行大型3D游戏、高清视频、Flash视频、支持GPU加速和CUDA的软件时,Optimus驱动会查询自己的软件档案列表,一旦发现是高要求应用程序,Optimus的智能路由功能便会立刻启用NVIDIA独显,让其负责需求较高的图形渲染工作,并可将渲染工作内容通过异步拷贝引擎(异步拷贝引擎可将显存中的数据复制到内存中,由于其所占带宽较小,不会影响3D引擎的渲染过程而造成暂时的性能下降)回馈给集显,由集显继续完成需担当的常规显示任务。在独显运行游戏,播放高清以及GPU计算应用程序时,集显并不会关闭,分工协作只负责2D显示。并且,通过NVIDIA会提供的NVGPU State Vicwer软件,用户可在屏幕上直观的看到目前究竟是独显还是集显在运行。使用Optimus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续航时间可比原本的独立显卡本提升一倍。这样NVIDIA Optimus技术就能够智能地优化用户的笔记本电脑,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出色图形性能。由于该功能只在运行大型3D程序或全高清影音程序时启用,使得运用该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可获得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怎样才能确保Optimus智能切换时不会误开启独立GPU,而造成功耗剧增续航时间缩短呢?正常情况下,通过智能识别指定的类,Optimus的路由层可以帮助确定何时使用独立显卡来提高渲染性能。其默认使用开启独立GPU的程序包含:

①DX Calls(DX调用),任何的3D游戏引擎或DirectX的应用程序都将触发该功能。

②DXVA Calls,当在播放支持DXVA功能的视频时,Optimus会自动启动独立显卡。这是因为MPEG2格式视频需要很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来将其数据流解码成原始的、未压缩的视频流。即使是现在的最快的CPU在解码全尺寸的HDTV时也会出现能力不足,而微软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MPEG2解码所使用的规范DXVA(DirectX Video Acceleation,包含DXVA 1.0和DXVA 2.0版本,DXVA 1.0规范里定义了MPEG2和WMV硬件解码能力,DXVA 2.0里增加了H.264和VC-1硬件解码能力)给显卡芯片得制造商,以更好的让显卡进行视频数据的解码运算,及各种后期处理运算,比如图像缩放、色彩空间转换、反交错等的处理。对于CPU及集成GPU较弱的笔记本系统来说,让独立显卡来完成解码是最佳选择,而Optimus正可适应这种趋势。并且,根据优先权限理解,DXVA这种规范及相关解码器在集成显卡能完整支持该格式的高清信号播放时,会选择能胜任这种解码的集成显卡完成任务。而当认为集显性能不具备这个能力时(如支持不够稳定或者性能低下、容易导致系统崩溃或错误),Optimus会自动启用独显完成任务。

③CUDA Calls,当系统采用CUDA应用程序时将自动触发该功能。CUDA是一种由NVIDIA推出的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该架构使GPU能够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它包含了CUDA指令集架构(ISA)以及GPU内部的并行计算引擎。开发人员现在可以使用C语言来为CUDA架构编写程序,所编写出的程序于是就可以在支持CUDA的平台上以超高性能运行。并且,从NVIDIA的专家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NVIDIA开放的态度:“NVIDIA将积极支持Direct Compute、Open CL等行业标准。同时,我们也支持那些允许NVIDIA像推出CUDA C和PhysX一样及时创新的标准。我们希望卓越的功能能够尽快进入到游戏和计算中。无论是Direct Compute、0penCL、BuIlet,还是PhysX,无所谓,我们都很高兴,我们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当然,在无标准可循时,我们可以使用PhysX和CUDA。”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方便性。

除此而外,值得关注的是,Optimus也支持Adobe Flash 10.1(特别是高清和高品质的内容),全新的Mercury播放引擎已成为Adobe播放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页内含这种添加了附加效果及多层或超高清内容。在流畅并实时的剪辑体验程序时,Optimus将自动识别Adobe Flash 10.1内容,并使用独立显卡,以获得对应的播放效果,而不再把时间浪费在等待解码和输出进度条缓慢蠕动上。

那么,怎样的配置才支持Optimus技术呢?据NvIDIA介绍,处理器方面,Intel最新的酷睿i处理器(酷睿i3/i5/i7)和Atom N4XX系列均可支持,老款Penryn核心GM45/GS45/PM45芯片组的酷睿2处理器也可以使用,Merom核心的处理器则不可以。NVIDIA显卡方面,GeForce 300M、GeForce 200M以及下一代翼扬皆支持Optimus技术,由于涉及到硬件,因此其它姓卡无法通过软件升级实现Optimus自动切换技术。

软件方面,用户笔记本电脑需预装WindOWS 7或Vista操作系统,并正确安装NVIDIA独立显卡驱动与Intel集显驱动。最关键的一点是,Optimus之所以能自动识别系统负载,在于其内置了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记录了大量的常川软件及游戏资料,当其中某个软件启动时,Optimus无需侦测负载即可知道该用哪个显卡。而当用户连接到互联网时,这个数据库还可在后台自动更新。

超越平台,图形之外的功能成关键所在

2010年1月8日,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CES2010大展上,英特尔CEO欧德宁向全世界了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其中,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集成图形芯片技术的产品――“Arrandale”处理器最为引人注目。该芯片中集成两个处理器内核和一个图形芯片,实现了把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融合于一体。欧德宁热情洋溢地表示,这样的封装将有助于改善图形性能并减少功耗,未来将会在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和智能手机等设备中广泛使用。

这无疑于是对其它笔记本电脑芯片组、GPU、CPU厂商的新一轮折磨。在全球处理器、芯片组市场上,Intel一枝独秀。如何应对处理器在集成GPU后,Intel更为庞大的产业版图,成为其它厂商需要从技术上审慎考虑的问题。

凭借CPU集成GPU,Intel信心爆棚。在2008年4月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基辛格曾宣称独立显卡将在两三年内消失,这被NVIDIA的CEO黄仁勋视为一个笑话,黄认为“即使英特尔能够在2010年将图形计算能力提高10倍,仍然无法与目前英伟达的产品相匹敌。”而Intel高级副总裁Dadi Perlmutter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我认为谁的图形性能更好并不会带来明显差别,超越图形之外的功能才是关键所 在。”他认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高性能的显卡,集显将成主流,在主流图形处理器中集成更多功能、延长电池续航时间才更重要。虽然为数众多的DIYer难以认同英特尔高管的“强词夺理”,但也很难对这种说法加以辩驳。

而随着NVIDIA“Optimus”的横空出世,业界看到了具备Intel高管终极梦想的兼具图形(性能)和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的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将不仅用于主流笔记本电脑平台,还将被应用到上网本平台。在2010年3月,NVIDIA了面向上网本和入门级台式机的新一代翼扬图形解决方案,从上一代的集成显卡芯片组变成了一颗独立的GPU。由于不需要再顾及芯片组功能,只需要专心做好GPU工作,新翼扬对内核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使用了40nm工艺制造(第一代翼扬为55nm),支持DirectX 10.1,支持最大512MB DDR3独立显存,芯片封装尺英寸从35mm×35mmT降到23mm×23mm。针对12英寸上网本和桌面系统的型号提供16个流处理器(CUDA核心),针对10英寸上网本的型号则为8个,8SP已能提供全高清蓝光解码能力,16SP版本则可轻松支持包括《魔兽世界》、《孢子》等在内的主流3D游戏。支持NVIDIA的Optimus显卡自动切换技术,由Intel集成显卡核心负责画面输出,普通办公应用时翼扬将被完全关闭节能,进行视频解码、游戏等图形应用时则自动开启翼扬工作。由于optimus技术的加人,续航时间保持在同一水准,续航能力将达到和Intel集显平台同样的10小时。

此外,由于Optimus所使用独立显示芯片以及内建的显示芯片都是走相同的路径传送到显示器,因此不论是内建或是外接显示芯片处理过的数据,经过IGP后就通通视为相同的东西,而不会有内接外接的差别,所以其对Intel今年主推的WiDi(无线显示技术)同样有良好的兼容性。NVIDIA预计,到今年夏天将有超过50款笔记本应用Optimus技术。

总结:Optimus的未来之路

整体来看,Optimus技术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应用前景较广的创新性技术,它可完全自动地发挥作用,无需手动更改设置值,用户即可体验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以及流畅的视觉效果。Optimus能够在后台运行,对用户运行的程序没有任何干扰,可无缝地计算出最大限度优化笔记本计算体验的方式。实现性能提升的同时,让用户能够无间断、无忧地畅享应用程序与游戏所带来的快乐。目前已有多家笔记本电脑厂商宣布推出支持Optimus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该技术成为新一代双显卡解决方案似乎已成大势所趋。

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及上网本―直是便携用户、商务人士、时尚用户的首选,通过双显卡技术的应用,让选择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毋须再考虑是否另配一台性能强悍的电脑来玩游戏和看高清。并且,随着以Optimus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双显卡技术的出现,不仅让用户使用更方便,也可让日渐流行的上网本告别低性能时代,在拥有超长续航时间的同时,兼具接近主流笔记本电脑的3D性能。此外,由于笔记本电脑商无需在主板上为显卡切换增加硬件切换器,也可让该技术的市场吸引力大增。当然,也不排除其它厂商可能随之推出相关技术。

第5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转化学习理论;虚拟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学习发生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01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芳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杨镜(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Mezirow所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其本质就是成人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深入认识深度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1]。而从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来看,转化学习就是人们通过理谈即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对话引发对其自身已有的意义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完全改变原有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新的、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区辨性的意义结构,并以此来指导个人的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转化学习本质上就是深度学习,用转化学习理论来指导深度学习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共同体成员学习现状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由于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网络学习课堂环境中没有传统学校教育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相较于传统课堂更难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加之,许多虚拟学习共同体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忘记了对学习者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激励措施[2],由此导致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被动接受知识,他们

单向性接受信息。如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教材,学习成为简单的阅读,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被牢牢锁定在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教材上,很明显,这种缺乏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衷。

1.2 研究的可行性

由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提出是针对成人学习的,因而国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趋势是其对于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的提出。中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面授与远程指导自学两种形式,其中成人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社会的成人群体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满足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深度学习是成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如何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让成人学会深度学习,转化学习理论无疑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线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参与,而这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转化学习理论中所阐释的转化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深度学习过程,因而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非常高;另外,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点对深度学习过程的维持非常有利;最后,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为动力,因而成员间的理性对话和交流更能够促进成人进行批判性反思。事实证明,虚拟学习共同体运用转化理论,在引发、促进、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相对于其它在线学习方式而言,有其先天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构建了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就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学习者上升到深度学习层次进而改变、完善、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虚拟学习共同体自身有要求,即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设计引导。

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是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源泉,但目前的问题是,共同体也仅仅成为来源,共同体中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习者还是助学者都更加难以意识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知识观念扭曲,这些观念会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观念或是自身对某些概念的天真解释都需要设计一种学习机制来暴露这些问题,最终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2.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意义的重构方式

深度学习最终要求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构,所以首先要了解共同体中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重构。参照Mezirow的观点,意义重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主观重构与客观重构。Mezirow认为:客观重构是对于他人在完成任务或者某个事件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假设(他人已经形成的想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个体作用于他人,引发他人意义结构的变化,而自身并未发生转变;主观重构是对于个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是将对他人所遭遇的事件情境中的反思运用到自身经历、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上,个体的意义已发生重构。两种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批判性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作用于自身。

(1)客观重构。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单向处理。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具体体现为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回复他人的帖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仅仅帮别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而未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所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即他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解构或者重构。

(2)主观重构。主观重构方式下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一种表现为自我反思流,是显我与隐我的沟通,是个体接受信息并内化的过程;另一种则是由于他人的作用而引发个体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最终融入自身的过程。

总的来讲,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信息传递一般呈现双向性,所以理想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解构和重构,甚至是转变个人意义观点或思维习惯。转化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触发事件,这一事件会引起学习者的迷惘。

2.2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在了解引发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本研究应当思考的是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的发生应当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来支持。下面就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进行探讨。

2.2.1 必须考虑的几个难题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以下几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发生所必经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遭遇迷惘困境;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的思维方式等;制定解决这个困境的行动计划;确定完成这一计划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尝试用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维;整合,在此基础上继续参与学习。在这样一个深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难题必须加以考虑:

(1)迷惘困境的出现。转化学习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几率并不大。转化学习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个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或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引发对以前形成的天真想法的质疑。在共同体中,不能静等转化学习自己发生,迷惘困境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导火索,因而主动寻找有建构意义的主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习者参与公开质疑和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观点。Mezirow认为转化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理谈,即在人的交流学习中,要质疑已经断言的东西的可信性,或他人陈述的可信性。 他认为,所有行为和陈述都要公开质疑和讨论,这是转化学习的假设条件之一[4]。转化学习的发生并没有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转化过程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让人们感到极为不舒适。作为个体的人会习惯于维持现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使遭到质疑也会尽力维护原有观点,不会轻易作出改变。因而,即使个体产生困惑,并尝试作出探索,也会因过程中的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中途放弃。因此,个体需要共同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支持人们对自己的质疑,支撑人们经历完整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转化学习。

(3)维持整个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原有意义结构改变了,转变才是最终结果,没有转变就不可以说转化学习发生了。正如麦基罗所说:“这些挑战是痛苦的,它们经常质疑个人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并威胁我们的真实自我感觉。”这样一个对学习者来说饱受危机痛苦的学习过程很难完整地经历过来,这就要求研究如何维持共同体中整个深度学习过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反思性对话模型来维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逐步深入学习而不会中途放弃。

2.2.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如图1所示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并提出支持深度学习的几个条件,即真实的社会存在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并行的领导力、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些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支持“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反思,引发个人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新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然而当前虚拟学习共同体环境下,许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本文以美国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一个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设计,由于缺乏实践验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2] 郝立兴,赵想飞,李雪梅,等.基于前景理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3):1921.

第6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建立较晚,在如何正确解读WTO规则的有关规定、明确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标准、确定管辖法院、改革裁判文书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明确、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从上述几方面谈谈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为切实履行WTO反倾销协议的义务,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和中国加入议定书的要求,对997年3月25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作了相应的修改,增加了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规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关于反倾销的规定同时废止。新的《反倾销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由于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笔者在此就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正确解读WTO规则对反倾销司法审查的相关规定

WTO规则中有关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主要有两处规定:一是wID反倾销协议13条规定:“国内立法包含反倾销措施的各成员,应当维持司法的、仲裁的或者行政的裁决机构或者程序,以特别用于迅速审查属于第11条范围的与最终决定和决定的复审相关的行政行为。此裁决机构或者程序应当独立于作出该决定或者复审的主管机关”;另一个是GATT第10条第3款(乙)项规定:“为了迅速检查与纠正有关海关事项的管理行为,各缔约国应维持或者尽快设立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法庭或程序。这些法庭或者程序应独立于负责管理执行的部门”。WTO规则上述规定对各成员方应建立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提出了下列要求:首先,WTO规则规定的是各成员方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最低义务标准;其次,司法审查的机构可以是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裁决机构或者仅仅是一个程序,即WTO尊重成员方的现行宪法结构和法律制,并不要求成员方都建立统一的司法审查制度;再次,上述裁决机构尽管可以是司法的,也可以是仲裁的或者行政的,但必须是“独立的”。这里的“独立”是要求司法审查的裁决机构必须独立于作出被审查的反倾销行为的机关。只要符WTO规则的上述几点要求,各成员方可结合本国的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建立各自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因此,正确解读WTO规则有关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规定对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至关重要。

二、明确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范围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第53条规定,对依照本条例第25条作出的仲裁不服的,对依照本条例第四章作出的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对新出口经营者征税不服的,或者对依照本条例第五章作出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53条列举式的规定是否穷尽了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范围呢?笔者认为不尽然。例如对反倾销主管机关不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就值得研究。尽管对不履行反倾销法定职责的行为是否应纳人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范围,WTO反倾销协议并没有明确,我国《反倾销条例》没有规定也就不会违背WTO规则义务,但国内相关产业基于反倾销法律的合法权益会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我们也应将包括不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在内的所有不履行反倾销法定职责的行为,列为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也与欧、美的作法相一致。美国1999年修订的《美国关税法》第1516A节规定,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管理的裁定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不发起程序的裁定(包括行政主管当局不启动调查的决定),另一类是已记录的最终裁定。从欧盟的判例看,对欧共体委员会关于不启动程序的决定,可以向欧洲初审法院提起诉讼。2002年12月3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i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对下列反倾销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终裁决定;有关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新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有关保留、修改或者取消的倾销税以及价格承诺的复审决定等”,这一规定比《反倾销条例》53条多了一个“等”字,我们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受理对不履行反倾销法定职责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的依据。

三、确定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标准

司法审查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司法审查的标准则是司法机关对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给予什么样的法律关注,即通常所说的是事实审还是法律审的问题。美国的法院对反倾销案件具有广泛的司法审查权,既要对反倾销案件进行法律(包括程序问题)审,也要进行事实审;欧盟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只注重法律(主要是程序)审,对于实体问题,由于涉及复杂的经济问题,欧洲法院倾向于接受欧共体委员会的结论,因为这是专家的意见。在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至颁布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应当限于法律审,对事实问题不进行审查。在《反倾销条例》的起草过程中,司法审查的标准再次引发争论,草稿中也一度出现“诉讼仅限于法律适用和程序问题”的字样,但最终在正式颁布的《反倾销条例》中对司法审查的标准没有加以任何规定。这样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标准问题自然应以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为依据。该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对象主要有四个:(1)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2)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4)是否超越职权”。据此,笔者认为,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应包括事实审查和法律审查两个部分。在此问题上,《规定》第6条也规定“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反倾销的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至此,反倾销的司法审查标准问题似乎己经解决,但事实审查和法律审查的范围在实践中还应注意把握下列两点:

1.事实审查的行政记录原则

《规定》要求:人民法院依据被告的案卷记录审查反倾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即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原则上应依据行政机关(被告)在作出被诉反倾销行政行为时记录在案的事实材料,法院不应脱离行政机关先前认定的案件事实而自行调查、决定案件事实。行政记录原则一方面可以敦促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裁决前充分调查取证;另一方面也可以制约行政相对人,使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充分陈述意见和论据,如果他们不按规定应诉或在调查中不积极主张权利或提供不实资料,那么在司法审查中他们将无法得到救济,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最后,反倾销行政机关的工作也才不会变得被动。 2.法律审查的“合理”标准

前文《规定》第6条指出,人民法院在对反倾销行为进行法律审时应参照国务院部门规章。我国现行的反倾销法律文件中,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反倾销条例》外,其余都是部门规章,而且主要是反倾销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这些规章在不与上层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中应当参照适。那么,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如何把握参照的度呢?笔者认为应借鉴W’TO反倾销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中对法律问题的审查标准。WTO反倾销协定第17条第6款(II)项规定:“专家组应依照关于解释国际公约的习惯规则,解释本协定的有关规定。在专家组认为本协定的有关规定可以作为一种以上允许的解释时,如主管机关的措施符合其中一种允许的解释,则专家组应认定该措施符合本协定”。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专家组虽有审查权,但实际上已放松了对法律问题的审查标准,解释法律的权利部分地转移给主管机关行使,尽可能地尊重行政主管当局的意见,只要他的解释是“合理”的。我国人民法院对反倾销案件进行司法审查时,也应增加灵活性,充分尊重反倾销主管机关的意见。这样做,原因有:1.这些部门比法院的法官更了解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定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更能准确把握立法的宗旨和含义,能较准确地解释一些弹性条款和模糊术语;2.有利于保持行政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因为法官只是偶然碰到这类案件,很难了解行政主管机关的一贯做法和长期的政策,而行政机关有长时间的反倾销的工作积累和经验;3.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做法相一致,外国出口商易于接受。

四、确定管辖法院

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能否由普通法院承担,国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历经十几年的行政审判实践,已日趋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官。在反倾销司法审查过程中,完全可以采取通过向专家、学者咨询意见,由普通法院审理案件的做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考虑到外贸法制的特殊性,应设立国际贸易法庭或独立的国际贸易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反倾销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体系已经立的现状看,近期设立专门法院或独立的国际贸易法院不太可能,况且,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被告主要是国务院下属的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关税税则委员,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一般都是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初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二审,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初审,可以说这三个法院基本上是反倾销案件司法审查的专门法,案件的审理是相对集中的,审判资源也就不会被浪费,没有设立专门法庭或独立的国际贸易法院的必要。尽管美国有国际贸易法院,加拿大有国际贸易法庭(准司法性质),但WTO规则对此没有强行规定(见前文)。欧盟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也只是由欧洲初审法院负责初审,欧洲法院负责终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司法审查机构。

第7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摘要: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跳高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关联顺序,找出影响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并在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跳高;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灰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706-03

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运动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作为竞技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由此可见,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要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跳高是一项以自身能力征服高度障碍的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跳高成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并随着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目前研究跳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例如:张天华等人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于跳高运动项目因素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李佳谙等人在浙江体育科学上发表的“我国跳高运动成绩因素的主要成分分析”等。关联度是指对于两个系统或系统中两个因素之间随时间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比较与描述。

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与数理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是不同的。首先,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关联分析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过程,而回归分析基于概率论的随机过程;其次,分析方法不同,关联分析是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相对变化的计算和比较,而回归分析基于因素间各对数组值之间的计算;第三,数据量要求不同,关联分析不要求太多数据,而回归分析必须有足够多的数据;第四,关联度分析主要研究系统的动态过程,而回归分析则以静态研究为主。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5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运动成绩(表1)”’关联度的灰色计算,排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大小的顺序,并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跳高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学者黄坚毅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数据资料为原始材料,见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田径》2001年4月刊第14页文章“解读自己――男子跳高”。取该文数据资料前15名世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其相对其成绩所应具有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

1.2.2 关联分析法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进行计算,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程度进行关联排序,找出影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

1.2.3 综合分析法 采用图表进行分析,找出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指导的成功之处,为我国确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2 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指标和其运动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把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工程,通过对关联度的分析,把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在其成绩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提示,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其运动成绩,建立母子序列函数,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为子序列。

2)均值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统一量纲),对各组数据求其平均值。用所求均值去除各个原始数据得均值化数列(表2)。

3)计算各子序列(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母序列(比赛成绩)在同一时刻的绝对差值,并列出对应数列表(表3)。

5)求关联度。利用表4中的关联系数的数据,分别将各个序列每个时刻的关联系数相加并平均,即得各身体素质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表5)。

3 讨论与结果

3.1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比赛成绩的灰关联度顺序排列为 r3>r5>r4>r7>r6>r2>r9>r8>rl即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抓举,后抛,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30m行进间跑。

3.2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及综合评定结果证明 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与比赛成绩关系很大,抓举、后抛铅球、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其次,30m行进间跑最小。为此,我们认为: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是决定跳高成绩的关键身体素质指标。因此在进行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弹跳和爆发力的训练。

由于跳高项目中各身体素质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较大,特别是反映同一类素质的各身体素质指标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均属于反映弹跳和爆发力的素质,由于它们是取得较好跳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而这些身体素质无疑对他们各自的掌握与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要重视这些同一类群体的各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渗透性、迁移性、转移性,摸索它们之间的相互规律,使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弹跳和爆发力在跳高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我们应树立以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的训练概念,致使跳高成绩有长足的提高。但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仅仅强调以它们为中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建议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应突出重点,注重全面,力求突破,从实战出发“重质量”、“讲效果”。

4 建议

1)跳高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树立“以发展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技术结构”的训练指导思想。单一身体素质再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好或跟不上,无法提高运动成绩;个别身体素质过分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协调,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2)素质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只有具备良好、全面的身体素质,才能在训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要只顾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基础性的身体素质训练。

3)每个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后,应采取相应的效果评定手段,及时发现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例如:身体素质比原来好了,但成绩却上不去。教练员应当分析是某方面的身体素质没上去而直接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还是没有注重技术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8-21.

第8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95-02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是指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成效的综合体现,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各项审计的高质量、高标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

1.审计准备工作不充分,不重视审计方案的制定。一些审计项目缺乏审前调查,导致审计方案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审计实施和审计方案脱节。有的项目是在发出审计通知书后才制定审计方案,个别的甚至是项目实施后,为了归档而补做审计方案。由于忽视审计方案的重要性,导致审计项目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不高。

2.审计过程中的质量难于控制,出现审计实施不够彻底,审计定性不够准确的问题。如审计中或因为只注重查问题,而忽视审计的全面性;或囿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而对一些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随意性比较大。

3.审计项目复核制度不健全,复核意见不明确。一些审计机构由于人少等原因,未能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个别审计项目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均无复核意见,一些单位的复核人员只写已复核、已核,无明确的复核意见。

二、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它是控制学和系统工程学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其重要意义就在于:

1.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围绕提高审计质量这个目标建立起来的,把各个有关部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统一起来,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按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进度,实施改善审计质量的各项目标和技术组织措施。因此,如果没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就难以实现审计质量目标。

2.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在于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思想上、人员素质上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活动达到上下联接,横向协调,不但可以较快发现审计质量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到综合治理。

3.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因此,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建立一个与其要求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是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4.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质量管理活动。要在整体审计质量上见效果,只有在“质量第一”原则的指导下,把环节间或部门间行动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5.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树立审计形象的内在要求。衡量和评价审计各个方面的工作,尽管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但归根结底是要看其审计质量是否符合审计规范和审计准则,是否达到审计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审计作用。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管理层和使用者对其工作的认可程度,无论是重视、支持,还是信任、肯定,审计的作用和效果是最基本的支点;而只有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才有作用和效果,失去了这一点,审计形象也就无从谈起。

三、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

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既包括每个审计人员,也包括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因而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全面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1.重视五个“环节”控制。审计计划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统帅作用。审计计划编制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基础上精心规划设计。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重点是在充分开展审前调查、广泛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合理编制审计方案,作到责任明确、有的放矢。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三个环节。这一环节体现的是现场质量控制,主要是以书面方式记录审计过程中的相关事项,搜集审计报告所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要加强复核,做到及时全面的审查,早发现问题早纠正。

审计报告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四个环节。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的集中反映,是向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的文件。审计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审计报告必须是审计证据充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清晰,存在问题定性准确,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审计意见准确可行,审计建议切合实际。

审计档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五个环节。审计档案是审计项目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的目标是审计资料归档及时,项目资料齐备,档案程序合乎规范要求。

2.把好四个“关口”控制。一是深查精查关。通过查“死账”与当前情况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掌握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不能遗漏重大违法违规线索。二是实事求是关。审计业务部门及审计组要如实报告审计情况,它既是审计人员最起码的职业准则要求,更是审计机构能否作出正确结论的关键。审计组要将“深查精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报告,不能隐瞒实情,更不能少报、不报和慌报。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要进行定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及意见。三是客观公正关。对查出的问题定性处理时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要按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在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四是利用成果关,这也是提高审计工作层次的重要方式。审计机构要利用审计成果来衡量、分析宏观和全局问题,提出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意见、建议,使审计成果“审有所用,审有所为”。这也是处理好审计“位”与“为”关系的关键所在。

3.落实好三项控制措施。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审计人员明白“干什么”和“怎么干”,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最基础的环节,主要是对审计范围和人力资源、审计成本等的控制,而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结构,业务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合理、科学地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组组长和主审的专业经验、核心业务能力、团结协调能力等也是审计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抓好人力资源的控制,要挑选合格的审计组长、主审和审计人员,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打好基础。二是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实施阶段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定性的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标准控制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对审计项目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控制,审计人员应运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等方法,取得充分的能够说明审计事项的证据,为审计结论提供有效、合理的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证据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形成审计评价。审计证据选题既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又关系到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审计证据的可支持性、证据资料的繁简性、审计证据的齐备性,区分好取证与非取证、详查与略查的界限,既可缩短审计时间又可规避风险。三是终结阶段质量控制。终结阶段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复核、审计报告的最终审定、审计档案归档的控制。它是审计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审计人员工作成果的结晶,其关键性控制环节是审计报告的最终审定。因此,应重点审查审计报告结构的完整性,审计报告所揭示的各种情况与审计工作底稿的一致性,审计报告格式、方法的规范性,审计报告建议及意见的可行性,以及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性。

第9篇:审计制度体系范文

(一)审计的二要素

审计二要素指的是在审计基础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了审计的实践,根据审计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可以将审计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这两点理论。审计的基础理论有审计的目标、原则、假设等等一些最基本的定义的内容。审计的应用理论主要是为审计的基础理论达成实践。对于两者的关系和审计的组成,不同人的想法不同。

(二)审计的三要素

审计的三要素是在审计二要素的基础上,对审计理论体系的演变有着更为深层的进一步的研究,把审计的应用理论和审计的基础理论更进一步的分析。冯均科的《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研究课题中指出,审计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和管理理论。

(三)审计理论的多要素

出于对审计理论的体系进行更详细的划分,王汉民认为我国的审计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系统结构理论和控制理论、方法理论构成的一系列理论。根据上文的不同的理论体系观点可知,审计的理论体系是根据审计的行为和实践进行划分的,具体划分却不一样。具体的说,划分体现出了主观的判断,这也显示出了审计理论体系中的采用的方法大不相同。廖宏认为这些划分方法可以一起运用,而且并不矛盾,并且他认为根据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划分,审计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划分,按照研究理论分,按照审计主体分,则又有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强调审计实践,还要总结其经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推进审计体系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审计体系。

(四)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我国政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分析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可见政府的审计理论要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职能出发。在西方的政治思想中关于我国的起源有两种著名的理论,一是契约理论和二是掠夺理论。理论认为国家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和全体成员分离的在人类社会中单一出来的管理机构。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构成的。列宁曾经指出,当从事管理机构的人员需要一个强迫全部的人服从指挥的组织出现时,也就出现了国家。从个人的权利到公众的权利,马克思理论中主张使用暴力。一些西方的学说中对于国家力量的理解都是公众的权利和公众权利对于个人权利的干涉问题。就如恩格斯所说,为何建立国家,就是因为要破坏氏族的相连系,方法就是把氏族每一个成员都变成特权。

二、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审计理论体系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体系是我国《宪法》职责的体现,是对中外审计、审计发展经验的总结,说对政府审计理论的运行的状况的大体概括。自从1983年我国审计制度创立以来,我国每一部审计制度的颁布都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2012颁布实施的《我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制度准则》里不仅仅包含了我国国情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在其基础上包括了曾经法律的优越制度,更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更加的符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新的审计体系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变化,同时进行变化的还要有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知识,这样才能与审计法保持一致,这是新审计体系中指出的一定要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理论的体现。并且当今形式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审计体系也要随着国情变化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其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要能时刻跟上国情,要符合我国特色。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