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四大美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四大美人
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时,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扇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美称。
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人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杨玉环出生地是荒凉而又贫瘠的黄土高原,王昭君出生在长江三峡西陵峡的一个山村,而貂蝉传说是路边捡拾而来,西施出生在杭州诸暨浦阳江边的一个农家。
穷山沟里出天下惊艳,这是一种现实逻辑,从古延续至今。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好山好水能养人,如果跑进山沟里去瞧瞧,那里的少女也是一副清新自然的模样,可以把城里的那些衣着光鲜,打扮入时的女孩比下去。
美女与经济发展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地区发达,并不会孕育出美女。在世界选美史上,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达国家美女少,而发展中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的美女多多。
譬如玻利维亚、印度、拉脱维亚等国。几乎每年的世界选美,这些国家的姑娘都会独领。“穷乡”、“穷国”出美女,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在作家的笔下,也是如此。很多美女大都出自市井之中,帝王将相之女,鲜见有文人描绘其美丽。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伊豆之美已到极致,可她却是位身世沧桑之人。
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的人回来说,符拉迪沃斯托克真的满大街都是美女。特别是在小商品市场,守摊的全是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让男人心动的美丽女子,但她们却在嘈杂糟糕的市场里,卖些中国义乌贩卖过来的小商品,为赚几个卢布苦守着顾客的光临。
看来“美女”大抵就像是一个地方的“特产”,如果一个地方盛产美女,往往与其特定的遗传、特定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与一个地区发不发达没有逻辑关系。
车上的导游小姐一开始就煽风点火了,说什么“男人不吃醋,社会不进步;女人不吃醋,家庭不牢固!”把那吃醋说得描龙绣风似的,让人心里不觉酸溜溜的,口水直想流。如果说谣言咱们就可以不听,可好话还是得信一点,中国人吃醋,确实是吃出了经典!
这老醋啊,还真是个宝,先说药用:它有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有祛风除湿之妙用;常吃醋还可以防治流感;不小心烫伤,蘸点老醋贴在患处,可以保湿,还可以防止伤处化脓;而且常吃醋,还能开胃口增食欲。所以永春老醋和久熟地、久六味,被当地民间视为居家三宝!再说那食用方面吧:老醋可以去腥除味,软化鱼骨酥脆肉质;可以杀菌和溶解食物中的钙铁,帮助人体吸收;还可以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B、C免被破坏,看看,多么好的醋啊!
所以这吃醋对人来说,当然是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总之在家里,我就爱吃点醋,而且我爱人也爱吃点醋,我们家的儿子、女儿也开始学会了吃醋,说白了,会吃醋那就说明人长大了!
我正想着,一股酸劲袭来,我知道我们到了醋厂了,这是一个制造老醋的地方,真不能不让人心酸死。这让我想起中国老祖宗的伟大联想功能,你想想看,把感情纠葛这东西比成吃醋,看来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有这样的智慧。闻到这股醋味,总有让你翻江倒海的感觉,那酸溜溜的劲,让你真的不知道是爱上了谁还是被谁给甩了。当然,别人是什么感觉,我不好想,反正,我来醋厂就是有这感觉。
进了车间,那既说也爱吃醋的导游小姐介绍说:这醋啊,是糯米蒸熟之后,加上红酒曲搅拌的,经过发酵后,先酿成红酒,然后再加上醋酸菌,让醋酸菌吃掉红酒中的酒精,再发酸之后才能变成醋的。而醋在恒温恒湿里窖藏,时间久了,就成为老醋了。而且越放越久就越香越沉。永春老醋发酵过程还要加些炒熟的芝麻,以增加香味。后来宋志坚老师做出了这样的总结:“这酒,就要做坏了做酸了才能变成醋,这醋,就要放久了放陈了才成老陈醋!”
所以所谓的老陈醋就是这样来的,那些装老陈醋的醋坛子,自然也算是老醋坛子了。可醋越老就越有味,姜越老是越辣,但不知道这人是不是也越老就越爱吃醋呢?关于这方面,在下不敢断言,只是觉得有点醋意,略微提醒一下,朋友们有时间不妨做下考证,说不定能得个什么发现奖。
又说中国之前有一个联语故事,说的是一个酒厂老板请一个秀才为他写一副对联,讲好了价钱之后,秀才觉得这财主品行不是很好,怕不兑现,有意要防他一手,写完之后念给他听,断句是这样的:“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贴上去之后,这财主还真没有兑现,秀才气极了,半夜里过来给他的对联加上标点,最后变成:“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诸君莫笑,中国小财主们确实是小气酸腐,可是中国文人也多半是酸溜溜的,你不喜欢人家就不要与人为伍,何必为了那几两银子,做个文学游戏整人,真是酸溜透了!所以我想这中国书生之酸,大概也是和吃醋这类事相关了。
后来导游小姐又说了,这做醋的人,就一定会做酒;而这做酒的人,却不一定会做醋。所以中国的醋功夫看来比酒功夫还要好些,更有一层深度。永春老醋的传统工艺,更是和其他三大名醋不一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导游小姐带我们到窖藏仓库,让我们参观那一排又一排的醋缸子、醋坛子。这里面有五年藏的,有十年藏的,还有二十年藏的,三十年藏的……可这醋真的有藏三十年吗?后来人家导游小姐解释说了,原来啊,这醋不是一缸一放就是三十年不动的,而是每一缸里,都有三十年中的分子。每年都从缸中取出一部分销售,比如取出三分之一,然后再放入新醋溶合,存上1年,又从中取出一部分,再放入新醋,依此类推。这类似于那口三百多年的老汤,在反反复复的取放之中,这醋越来越老,醋劲越来越大,口感也越来越奇了。
后来想起了,中国既然有“四大名醋”,还有“四大美女”呢!那么,这美女和名醋会有什么渊源呢?所以高山现在就开始溯起渊源,想把一个古代美女,配上一坛现代名醋。结果考证来考证去,发现永春老醋的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而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个美女杨贵妃女士,却早在唐朝就有了,所以后来我真没辙了。但若要按地区来论,杨女士的家在广西,靠福建近点,当然只能吃到“永春老醋”了;而貂蝉是山西人,所以她吃的是“山西陈醋”的。王昭君女士是湖北人,湖北靠四川近点,所以王昭君可能是吃“四川保宁醋”长大的。现在就剩下西施一个人了,她老人家是浙江人,浙江靠近江苏,那就是说她老人家是吃“镇江香醋”长大的。
朋友们自然不要听我关公战秦琼式的乱讲,但我却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出名醋的地方,就会出美女,而且会吃醋的女人,大部分是美人!因为,食醋确实可以美容,所以女士朋友们千万要多吃吃醋,保持你的青春亮丽!而王昭君和貂蝉的北边醋跟西施和杨贵妃的南方醋,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感觉,朋友若是不信,当然也可以考究一番,在下限于篇幅,就不深谈了。
既然昭君貂蝉、西施贵妃的醋劲不同,那么其做工工艺也肯定不同了。据说永春老醋厂从1953年手工制作作坊开始,到后来老华侨尤扬祖回国定居后,投资兴办永春酿造厂,开始了规模化的生产。直到1983年“桃溪牌”永春老醋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醋”,历经三十年创业,直到2001年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到现在,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工艺制造。到目前为止,还有窖藏1953年的老醋,足见其酸劲够大!所以,如果把中国历代的醋酸女人加在一起,看来也比不上一坛永春的陈年老醋了。
后来导游小姐请我们去吃醋,她亲自为我们调制出几种水果醋,让大家品尝。有醋橙汁,醋苹果汁,还有不知名儿的醋饮料……反正我是都喝了,那味道感觉就是很好,但却说不清也写不出来。所以你要知道人间有多少醋意,恐怕也是很难的;而想知道别人吃醋会有什么反映,那也是很难的。
因此我觉得老醋吃多了,还会明白一些事理,觉得常吃老醋是件很快乐的事!当那酸溜溜的劲从嘴巴(或者眼睛)流入心口,脸总是要深深地一皱,心总要慢慢地一沉,但那酸楚过后的,却极是微妙的。因此,一般象我们这样吃过四十多年醋的人,就开始能悟到一点点人性的心酸了。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于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她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可以说是倾国倾城,仅次于中国四大美女。在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一事非常恼火,把她强行嫁与恶棍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一个麻脸富人,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父母的保守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他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二、音乐分析
(一)《兰花花》的音乐元素
《兰花花》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与信天游,是流传在西北广大地区的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状,例如《兰花花》这首乐曲一共有八段唱词,在前两段的唱词中,第一段的第一句用的是“兴”,第二段的第一句用的是“比”。以五谷中的高粱最高比喻兰花花最美,以青线、蓝线颜色的光彩夺目来衬托兰花花的动人风采,使用了“兴”的手法。《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关系平衡,清晰。《信天游》各句唱词字数没有平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秤,押韵。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二)板式和拍子
《兰花花》的板式――中板――慢板――快板――摇板――行板,拍子也由刚开始的4/2拍变为4/4拍――4/2拍――散拍子――4/4拍。演唱的速度是:开始的是由“中速、稍自由,激昂到缓慢”,到“缓慢、悲伤、渐快、慢而弱”――“突快、愤怒、反抗地、紧打慢唱、急迫地”――“开阔、无限激情、慢而弱的”这样的过程。
三、歌唱的技巧与情感特征
(一)歌唱的位置
位置是歌唱者经常要提到的一个词。通常对于位置的解释是“声音的高位置”“打哈欠”“哭着唱”。歌唱的高位置要求歌唱者必须有较深的呼吸,喉咙一定要打开,喉头保持稳定,解决换声区,用软起音不要用硬起音等。训练高位置声音,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形成高位置声音,主要是口咽腔和鼻咽腔,而鼻咽腔在声音的高位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鼻咽腔声音不是鼻音而是在气息的支持下,通过口腔后部的齿音,坐住喉结而产生的。鼻咽腔在歌唱中用于起音,用鼻咽腔起音叫软起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柔和、自然,而且较明亮,具有高位置的特点。低位置声音听上去大部分是开放着唱的,声音是扁平的、横的,没有垂直和竖立的感觉,也没有很大的音量,声音越往上越窄,越挤,到换声区以上有喊叫的感觉,而且音色变化很小,也不能唱出渐强渐弱的声音,声音是紧迫的,传不远,更谈不上有穿透力。因此就不能完整地演唱好一首歌曲。
这段歌词旋律慢了一倍,以诉说为主,唱歌时张嘴与吸气同时进行,此时当唱第一句时,“正月里那个说媒”软腭要抬起来,要感觉到累,气吸要随着歌曲的节奏从后背吐出去,软腭要始终吸着。每句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要带点哭腔的味道,这样能够体现出主人公兰花花的无助与痛苦。最后有一句“你要死来你早早死,你早早的死”,这句话中的“死”字,要有种爆发的感觉,像火山一样喷出去,表达了兰花花此时心中的恨。
(二)唱歌的情感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用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来传达情意。在歌唱中必须做到声音与语言的高度统一,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时语言处理的非常得当,咬字吐字自然亲切,与音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提示: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语态,既要有清晰地咬字吐字又要有声音的完美统一。
歌曲中“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莹莹地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句体现了陕北民歌独有的味道,“生下”按陕北这一带的方言要唱平舌音,读为(sengha)、“爱”要唱“ng-ai”,字头要唱“ng”,归韵要唱“ai”,“实实”读为(sisi)、哥哥读为(guoguo),“人”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en”而是唱后鼻音“reng”,还有“线”“子”这些字要唱成儿化音“线儿”“子儿”,“蓝线线”和“田苗子儿”都是四度甩腔,此外第二段结束时那个“兰花花好”再唱第二个“花’字时应加一个下滑音,这样唱才会感到亲切有味,极大的增添了歌曲的魅力。
一、野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利表现
(一)补充教材丰富课堂内容
历史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几千年的历史浓缩成薄薄的几本书。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一些野史细节,使空洞的历史课变得丰富丰满、有理有据而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授欧洲二战史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陈述的:“战争后期,希特勒垂死挣扎,将未成年的德国少年组成少年师送上前线,狂热地为法西斯政权卖命,居然将美国正规军打得溃逃30英里。”讲完用幻灯片投射了这样的一张历史照片:拍摄的是美军士兵收降德军孩子兵,照片中那些穿着肥大军服的少年们,有的仍射出仇恨的目光,有的却流露出讨好的表情,那种讨好的表情有几分嬉皮笑脸。此教学环节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这段历史最多会提到“纳粹虐犹的种族灭绝暴行和煽动德国民众的民族复仇情绪”。应该说对更多的细节或更多的视角,教科书已是“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认为奇闻轶事是对历史的一种补充,而且增强了历史的灵性。丰富丰满了历史的事实,对历史教学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二)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课堂趣味性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特别是考试压力之下,历史学科也难免与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应试的工具。确实,我们现在的历史经常不能脱离开教科书和考试大纲这些框框,使得原来有趣的历史故成了照本宣科的内容。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尝试适当插入野史,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我们在讲授“同是汉朝,元帝时为了保全国家却需采用和亲的方式而汉武帝时无须和亲”这个问题时,我们的老师往往会直接讲明其原因:即“从西汉后期后宫混乱窥其朝纲不稳,朝纲不稳必是国势衰弱,从而得出“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如果我们讲这个内容时加入一段野史:昭君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有沉鱼落雁之貌,但进宫之后因无财无权被为她画画的画师陷害,在画上,她的脸被点上一颗痣,结果汉元帝看画觉得她丑没有选她做妃子,而把她远嫁给匈奴。在她出嫁的那一天,汉元帝看到昭君的真正容貌,后悔不已。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得出一些历史结论,我认为效果更好。
二、野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不利表现
(一)喧宾夺主背离教学大纲
我们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找一些未经证实的野史给学生看。比如说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提到这么一段野史:在介绍和戴季陶时说,蒋经国不是的亲生儿子而是戴季陶与一个日本护士的私生子。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所以在这节课最后的讨论环节,很多学生说一些不健康的骂戴季陶的言语,搞得这位老师很尴尬。很明显这段所谓的野史把本堂课老师所设计的“讨论环节”给搅黄了。因此,我认为对野史的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切忌为了所谓的提高兴趣而使用一些远离教学大纲的材料,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看似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了的“邪史”,其实对学生来说一无所获。
(二)哗众取宠背离正确史观
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片面强调趣味性,描述史实时夸大其词,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史实,特别是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讲述拿破仑帝国覆亡这段历史时,插入了这样一个故事,扣子改变了历史:当年拿破仑和他的士兵的大衣与皮靴的扣子都是锡制的,而这种金属在极度低温下会慢慢成为粉末,由此得出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了扣子的大衣和靴子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北亚大地的寒冷!”这样的历史是很有趣的,并且是有道理的,学生愿意听,但如果片面强调“一粒扣子”的作用,就会把学生导向错误的历史观。
(三)华而不实背离教学目标
[关键词]悲剧精神;崇高美;情调悲;伦理
这也许是东西方悲剧中最著名的两对情侣:洪N(1645-1704)笔下李隆基和杨玉环、莎士比亚(1564-1616)笔下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长生殿》上,李杨爱情有着盛唐的繁华,“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繁华落尽,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埃及女王和罗马巨头在相互猜忌和怀疑中分分合合,甚而以死亡来考验对方的真情,最终弄假成真,却赢得了世间的无限同情。
这两对悲剧情侣之所以有名,看上去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显赫地位重要。李隆基是盛唐君主,杨玉环名列中国四大美女,安东尼是古罗马三巨头之一,而克莉奥佩特拉则是赫赫有名的埃及艳后。这一点,正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的那样: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和悔恨的痛苦,在一个农夫和在一个帝王都是一样地动人。人物的地位越高,随之而来的沉沦也更惨,结果就更加悲剧性。一位显赫的亲王突然遭到灾祸,常常会连带使国家人民遭殃,这是描写一个普通人的痛苦的故事无法比拟的。
然而,位高权重的爱情以凄惨落幕的,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为什么得到世人肯定的程度不一样呢?比方说,中国人一提到“烽火戏诸侯”时,首先想到的是红颜祸水,而不是伟大的爱情,难道,周幽王不正是像李隆基和安东尼一样,为了心爱的女人可以置家国于不顾吗?为什么后人会对杨玉环怀着贬褒杂陈的评价,而对褒姒却是从头到脚泼上一盆亡国的脏水呢?为什么看客对李隆基的原谅大于痛恨,难道不正是他一手造成了杨玉环的马嵬坡之死? 为什么克莉奥佩特拉的种种小诡计导致了一个伟大英雄的末路,这两个男女主角却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情侣?
这些问题,恐怕要从中西文化精神的角度去理解,从东西方迥异的悲剧精神层面去阐释,才会得出一个可行的解释。
毫无疑问,《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作品。主人公的行动不再受制于不可预知的命运,而是取决于自己的性格,他们在困境中仍表现出高贵的尊严,勇于接受厄运,并战斗到最后一息。即使是罪恶的,他们也坚守自己的信念,高贵地死去。人物的精神、人物的个性、人物心灵的隐秘、思想和灵魂的巨大冲突成了人物轨迹的书写者,主人公为了一个信念、感情、目标,勇于自觉选择死亡。
在这样一种原则的指引下,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虽然贵为国王,但是却保持了他们各自温暖的人性,在自身性格的作用下,还原了一对恋爱中的情侣所具有的缺点和优点、幸福和懊恼,他们是高贵者,更是普通人。这相当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的发现:他们聪明而有尊严,能审时度势,即便有满目疮痍的缺点,也是生动活泼的个人,从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到一个最卑贱的仆人,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基于性格的合情合理的缺陷丝毫无碍他们的高大。
所以,我们看到的埃及女王是一个普通而奇特的恋爱中的女人,她美丽,然而年龄不能使她衰老,习惯也腐蚀不了她的变化无穷的伎俩,别的女人使人日久生厌,她却越是给人满足,越是使人饥渴,因为最丑恶的事物一到了她的身上,也会变成美好,即使她在卖弄风情的时候,神圣的祭司也不得不为她祝福。她懂得卖弄风情,使生活充满乐趣,比如在海战的时候带头逃跑、装死,还藏起自己的财富。当然,她也非常狡猾,当恺撒派人来时,她就见人下菜说“我的荣誉并不是自己甘心屈服,全然是被人征服的”。她以恋爱为职业,虽然有过许多爱情,但是几乎都是真诚的,虽然贪生怕死,但是对安东尼是专一的。作为女王,她有自己的威严和手腕,但是当生命和荣誉不能两全时,则选择慷慨赴死。可以说,除了她女王的身份,她就是一个异常美艳的普通女人,对爱情有极其高的天赋和专业精神,最终因为这份爱情而抛弃了整个国家。
而安东尼呢?这个曾经玩弄半个世界在手掌之上、操纵着无数人生杀予夺的大权的男人完全被爱情支配,为克莉奥佩特拉舍弃一切,颠三倒四。他执著、犹豫、暴躁,对于爱情,爱之欲其生,“你知道你已经多么彻头彻尾地征服了我,我的剑是绝对服从我的爱情的指挥的”,恨之欲其死,“这的埃及人葬送了我!三翻四覆的!是你把我出卖给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我的心现在只跟你一个人作战。”他是一个一直反抗命运的英雄,豪言“命运越是给我们打击,我们越是瞧不起她”,明白大局已定时,他劝告自己的朋友们:不要用你们的悲哀使冷酷的命运在暗中窃笑,我们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报复命运加于我们的。安东尼死了,克莉奥佩特拉叹息着:这寂寞的世上没有了你,就像个猪圈一样,叫我怎么活下去呢?啊!杰出的英雄已经不在人间,月光照射之下,再也没有值得注目的人物了l可以说,安东尼是天下的王者,一个崇高的悲剧英雄,担当得起莱必多斯的评价:他的一二缺陷,决不能掩盖住他的全部优点;他的过失就像天空中的星点一般,因为夜间的黑暗而格外显著;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有意获得的;他这是连自己也无能为力,决不是存心如此。
克莉奥佩特拉自认为“有所有女人的可耻的缺点”,而同为三巨头之一的恺撒则如此评价安东尼:凡是众人所最容易犯的过失,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这种普通人的特质,覆盖在出众的地位、权势和外貌上,使他们反复无常的爱情呈现出一种爱恨交加波诡云谲的特色,惟其如此,方显示了这爱情的伟大:它可以藐视死亡,也可以放弃国家、更可以让两个缺点累累的人得到永生。在这里,人性的弱点、爱情的缺点被莎士比亚竭力突出,真心之爱与政治因素相遇时,莎士比亚极其强烈地写出了这爱情是如何误国的。这样写,却写出了人物的伟大、爱情的伟大。为什么?因为莎士比亚的最终目标是写爱情中的人性美。伟大的爱情能够蔑视死亡,可以倾国倾城,爱情误国恰恰就是表达爱情伟大的好题材,这正是莎士比亚的思路。是的,莎士比亚说过,比起永生来,死亡算不了什么。中国的老子也有句话: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东西方的智慧和思考,在这一对情侣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回到长生殿上,我们蓦然发现,在西方那一对情侣的映衬下,李杨爱情的光芒霎时黯淡了很多。同样是伟大人物的爱情题材,而且同样是爱情误国,但是东西方的处理是如此不同:主人公不再具有惊心动魄的人性力量,甚至连性格特征也模糊起来,矛盾冲突明显淡化了,人物的主动性大大减弱了。和充满性格力度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一样的是,《长生殿》的男女主人公在“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的假设中,当真心之爱 遭遇政治因素时,爱情的误国成了爱情的罪恶,在政治因素面前,七夕密誓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谎言。上天入地,男主人公只能祈求用非现实世界的相遇来弥补现世爱情的缺憾。在莎士比亚的对照下,洪N提供的只是一种不自觉的悲剧,倾诉一腔怨恨,怨的背后并没有崇高的精神或令人感慨的情怀,是工具而非精神楷模。
在这样一腔怨恨背后,主人公虽为天下之尊,却何其柔弱!杨玉环之美色、之精通歌舞,都是天下无双,自然也是唐玄宗的心头最好。女主人公在包括自家姐妹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面前,也就是犯点醋意,耍点小性子。因得宠而引起的政治变局,在洪N笔下并无过多的渲染,所谓的安杨之争,以后引起盛唐之变的祸根,与这场爱情似乎遥远得很,更加不是不早朝的李隆基的直接过错。长生乞巧,永订盟誓,刚愿生生世世永不相离,惊变就接踵而至。李隆基被众军逼得心惊肉跳,勉强说句“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舍弃于你!”接下来,就顺水推舟:“罢!罢!妃子既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就此,一代红颜为君尽,就连神仙(织女)也看不下去:“以天下之主,不能庇一妇人,长生殿中之誓安在?李三郎好薄情也!”这里的唐明皇,极其缺乏主人公的魅力,懦弱屈从,没有力量,离英雄的形象相去甚远。从尼采的生命哲学来看,悲剧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悲剧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悲剧人物可以是一个坏人,但他身上总要有一点英雄的宏伟气派。所以,按尼采的观点,李隆基甚至连一个悲剧主人公的资格都够不上。
在这场爱情面前,洪N陷入了两难:既要写爱情,又要维护国家,但两者又是冲突的,如何统一?洪N虽然比莎士比亚晚出生,但是康熙朝的盛世比起伊丽莎白时代的开放还是相去甚远。女王能够混入莎士比亚的舞台扮演一个小角色,洪N却因在皇后丧葬期间召集伶人演《长生殿》触犯禁忌而下狱,断送功名到白头。更何况,作为一个传统文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会如影随形般左右着他,注定了洪异不能把误国的主人公写得很坏。事实上,在《长生殿》中,除了不得不提的安杨关系,其他的误国关系都被掩饰了。爱情与误国的矛盾,只能够用“后悔”来统一。情而能悔,虽然发出悔声的是杨玉环而不是李隆基,“在生所为,哪一桩不是罪案。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是由我。如何忏悔得尽。”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爱情还是美好的,忠于国家也被肯定了。
洪N对于两难的处理,也引出了后人对于该剧主题的论争,即“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之争。在洪N心目中,情,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生死之情,还包括忠臣孝子身上所秉赋的忠义挚情。他要用李杨爱情的悲剧为表征,表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也就是借“钗盒情缘”,写出社会政治的兴亡之感。洪N一方面赞扬这种生死至情,一方面又描绘了这样带来的政治危机,帝妃爱情发展到极端给江山社稷带来了严重后果,“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由于政治形势的逆转,爱情悲剧无法避免。这样就把个人爱情和政治兴亡的因果关系,揭示得十分深刻。这样的用意,是为了“垂戒来世,意即寓焉”。可见,不管是何种主题,洪舁注重的是完满的伦理观念,他是把矛盾冲突往圆满里拉,是在竭力磨平冲突,这和莎士比亚利用爱情与误国的矛盾来突出人性的强烈、产生壮丽的感觉完全不同。李杨之爱只有缠绵之美,缺乏惊心动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