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经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建设性支出;公共服务性支出;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7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167-03
一、引言
自第一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的政府调控理论为人们迅速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随着一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们越来越能密切感受到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被认为能够有效促进一国经济发展,而作为财政政策重要构成部分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一国国民经济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是多少这一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Barro(1990)提出,经济增长率与政府生产型支出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关系,而与非生产型支出是反向关系。Muthi Samudnam(2009)、Mahendhiran Nair(2009)、Santha Vaithrlingam(2009)以1970-2004年的马来西亚的数据为例,用ARDL模型和BOUND检验结果表明,在1998年结构突变下,在行政管理和健康方面的支出与GNP在长期呈现出互为因果关系,其他支出项与GNP的长期因果关系是遵循瓦格纳法则的。此后,YaLiu Pan(2013)通过自回归模型对政府收支结构和GDP增长的关系分析得出政府财政支出对私人资本形成有积极作用,而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证明对长期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同样,近几年国内学者在此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此问题的结论也不尽一致。孙长清、赵桂芝等人(2004)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PSS回归分析表明基本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关系,生产财政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齐福全(2007)以北京的数据为例,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得出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的加大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抑制经济的增长,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尽管在短期内能推动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还会导致经济增长水平的降低。而王春元(2009)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表明,在生产性支出中,只有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他项目如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仲君燕(2011)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认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最明显的是经济建设支出和其他补贴支出,而其他支出,如财政总支出、财政核心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等对经济增长的Granger 影响不明显。
综上所述,纵使现有文献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问题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各文献结论差异很大,一是在研究角度上大都存在相同的不足之处,如将政府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而随着经济建设型政府不断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此种分类方法不足以全面的体现政府的职能。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结论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三是由于选取年份的不一致导致最终的结论不一致。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另外一种角度,即将财政支出划分经济建设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选取2011年全国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二、概念和假设
(一)财政支出的量度。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测度量表的设计需要从它的内涵入手。财政支出结构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不仅如此,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基于对财政支出结构概念的上述理解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在此主要选取经济建设性支出与公共服务性支出的比重及关系作为测度量表。当然,按此分类还包括军事和国防支出等其他支出,但由于这些支出是一国的基本支出,比较稳定,因此,我们在此抓住与我们民生息息相关的以及占比重较大的公共服务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性支出来分析。
其中,经济建设性支出一般指政府用生产性投资和基本建设方面的开支包括环境保护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商业服务业支出、金融监管支出、灾后重建支出、国债付息支出及粮油物资储备管理支出等;公共服务类支出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社区服务等支出。
(二)基本假设,根据已有研究,结合现实实践,我们假设:
1.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的增长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2.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3.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很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我们主要收集了GDP、经济建设性支出、公共服务性支出以及包括在公共服务性支出中的教育、科技、文化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城乡社区事务等9个待分析对象。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变量的确定与检验。首先通过对经济建设性支出和公共服务性支出与GDP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根据每个变量的t检验值和其方差膨胀因子VIF,发现经济建设性支出没有通过检验标准(具体数据参见表2)。因此,最终确定的回归分析变量只有X2:公共服务性支出。所以回归模型就确定为单变量回归模型:
Y=?茁0+?茁2X+?滋(1)
然后用得到的单变量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测度和检验。
显著性检验:由检验可以观察出公共性支出服务t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该变量对Y有显著影响。
多重共线性检验:VIF(X2)=8.409,该变量的膨胀因子不大于10,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自相关检验:在检验结果中,DW=2.261,在Durbin-Watson给定的区间内,因此不存在自相关性。
基于上述模型(1)式以及相关检验,可以最终确定回归方程为:
Y=-6834.320+1.120X2(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出,从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影响GDP的因素到建立起经济模型到最终通过检验得到的经济模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GDP的支出结构中本应包括经济建设性支出和公共服务性支出两大类,但从最终确定的回归方程(2)来看,经济建设性支出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公共服务性支出对GDP的贡献比较大,说明我国应该将财政支出重心继续放在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性支出中,同时也顺应了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三)公共服务性支出与GDP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公共服务性支出的各项构成因素与GDP的相关分析可以观察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与GDP均为正相关关系,即增加这几方面的支出会拉动GDP的增长。其中,教育支出与GDP相关系数为0.957,其次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科技、城乡社区事务和社会保障及就业。虽然现阶段政府的公共服务性支出对GDP的增长起了很大作用,但我国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若想要拉动GDP增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加大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财政支出结构与GDP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看到,Spearman的相关系数为-0.713,说明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建设性支出/公共服务性支出)与GDP是负相关关系,恰好验证了我们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即经济建设性支出在现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会抑制经济的增长;而公共服务性支出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造成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领域中,各地基建部门过高估计预算或超出预算,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过犹不及,投入与产出不能成正比,规模效益差,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经济建设性支出并没有如我们平常设想的那样会对经济的增长有推动作用,反而与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而公共服务性支出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这一结论恰好应证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即人力资本在积累过程中,会发挥正的外部效应,使平均人力资本水平递增,并通过学习效应从单个人扩散到社会,最终对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生正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
因此,政府应更加注重对公共服务性支出,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好社会保障的支出,继续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虽然这些方面的支出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它们对经济的增长还是有正面效应的。
同时,政府应该协调好经济建设性支出与公共服务性支出的比重关系,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把有效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杜绝资金浪费,适当增加对公共服务类的支出,这样才能切实的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Barro,R. J. 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 5) : S103-S125.
[2] Muthi Samudram, Mahendhiran Nair, Santha Vaithilingam . “Keynes and Wagner on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se of a developing economy”Empirical Economics , June 2009, Volume 36, Issue 3, pp 697-712.
[3] YaLiu Pan ,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GDP growth” ,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I , 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Volume 209, 2013, pp 303-311.
[4] 孙长清、赵桂芝、陈菁泉、于文涛.长期经济增长与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12).
[5] 齐福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7,(03).
2009年1月,中国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全面进入3G时代。3G技术推动移动电信和有线互联网产业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打开了互联网公司进入电信市场的大门。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对手已不限于电信行业,更面临着世界级互联网公司的挑战,给中国电信运营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部门壁垒,流程冗长成为传统国有运营商必须改善的管理缺陷。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要求中国电信提高市场响应速度,避免作业流程效率低下。
同时,作为3G应用的终端载体,CDMA终端成为中国电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而目前CDMA价值链不够繁荣,供应链信息不够透明,导致中国电信终端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风险严重。
本文以CDMA移动终端采购流程为例,尝试采用作业成本法分析流程周转效率,找出流程中的时间陷阱,并提出流程改进建议。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美国会计学家科特勒教授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并推广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在ABC基础之上的以作业成本确认和计量为手段的流程管理思想――作业成本管理(简称ABCM)可以帮助企业利用作业成本分析的成果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在具体的流程和作业分析中,ABCM应用的是一种根据作业增值属性分类的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即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和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即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精确成本信息改进作业,消除无增值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依据对作业的评价结果改进企业;剖析作业的完成及其耗费的资源情况,同时考虑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动态中改变作业方式,并重新对资源进行配置;对价值链和作业链分析中进行动态改进,结合企业微观视野和行业宏观视野,向理想作业流程靠拢。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时间陷阱分析能够把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量化,使结果更准确。时间分析法就是寻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时间陷阱,找出在流程中浪费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是《精益6西格玛》一书中提出的。分析步骤如下(参见图1)
二、安徽电信CDMA终端采购流程时间陷阱分析
本文分析安徽电信各市分公司CDMA终端采购流程,该流程采购方为安徽电信各市分公司,销售方为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以下简称天翼安徽终端公司)。流程的起点是市分公司向天翼安徽终端公司提交采购需求,流程终点是安徽电信省公司统一向天翼安徽终端公司进行资金结算。为便于分析,将流程分解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见图5)。流程具体步骤说明如下:
作业1,市政企部提交本部门需求:向市分公司个人部提出需求,部门写申请盖章;
作业2,市个客部汇总市分各部门需求:汇总各部门需求,报备领导签字;
作业3,省天翼终端公司汇总全省需求,在ERP系统上报:根据分公司和经销商的订货需求,当天或次日在ERP系统里提交需求;
作业4,天翼终端公司总部发货:一般在收到订货单据的次日发货;
作业5,省天翼终端公司收到总部物资,清点物资:省库验收货物,扫码、进行ERP和终端串号管理系统的操作;
作业6,省天翼终端公司在ERP系统中录入分发信息,办理二次物流:根据分公司和经销商的订货需求,录入分发单据,交物流发货指令;
作业7,市个客部在ERP系统中确认终端销售:核对到货数量时候相符,在ERP系统中确认销售出库;
作业8,市物资部在物资系统中录入采购入库:根据物资系统核对收料单与供货单价格和数量是否相符;
作业9,市财务部在财务系统中录入采购信息:在M8系统录入终端入库分录;
作业10,省财务部组织全省三系统采购数据对帐,纠正购销数据差异:组织17个市分公司3个系统四类数据的核对;包括:组织提取三系统数据,编制系统数据差异表格,下发对帐通知,催促市分上报,整理汇总市分报表,分析对帐差异原因;
作业11,市财务部核对本市三系统采购数据:根据省公司要求核对三系统采购数据;
作业12,省天翼终端公司签定合同,发起付款申请:根据系统数据和分公司到货签收单,签订结算合同,发起付款申请;
作业13,省财务部审核付款单据,要求市分确认“应付帐款”:5-6个市分公司的付款确认;
作业14,市财务部向省分反馈确认可以支付:核对M8系统应付账款应付中安徽天翼终端公司的金额,经确认后发送确认函;
作业15,省财务部集中付款:5-6个市分公司的付款,包括制作付款凭证、主任审核、出纳付款,银行支付;
作业16,省财务部下发列帐通知:一个月的集中采购列帐通知,包括编制表格,起草公文,主任审核、公文发送。
观察移动终端采购流程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我们可以发现,实体的物流和资金流都比较简单,但是信息流冗长,一个简单的购销活动由于涉及两家公司,3个系统,7个部门,各系统和部门间的信息流转不畅,导致移动终端销售资金周转缓慢,系统数据存在差异,因此终端采购流程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流存在时间陷阱,库存积压造成经营风险。以下我们进行时间陷阱分析。
步骤一.找出每个活动环节花费的时间
设计移动终端采购流程调查表,以信息流程为线索,按照流程前后步骤,询问每个步骤执行人的一般工作量、执行时间(最长、一般、最短)、执行工具及流程优化建议。向流程涉及岗位发放调查表,统计各执行步骤花费的时间。
步骤二.运用ABC法区分每个流程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流程作业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产品增值或产生顾客价值。根据ABC作业增值属性分类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②该作业能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价值;③ 该作业在企业的整个作业链中不能去掉、合并或被替代。如果有一个条件不符合,该作业就不是增值作业。在省电信公司向天翼终端公司采购移动终端这一流程中,只有天翼终端公司总部向电信公司发货这一作业为最终的消费者提供了价值,属于增值业务。
非增值作业: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又可以区分为:非增值必要作业,指不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产品开发、补充订货或者生产系统还需要,因而不能取消的活动,如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检验活动;非增值不必要作业:指不能创造用户所需要的价值并且应该取消的活动。通过价值分析,企业可以有效地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为消除浪费,进行更有效的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步骤四.计算流程周期效率〗
计算出增值活动时间Ta=40小时和流程总提前期T=195.17小时,计算得出流程周期效率=Ta/T=20%。〗
步骤五.分析时间陷阱产生原因〗
与世界一流的事务性流程周期效率50%相比,安徽电信移动终端采购流程周期效率与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分析时间陷阱产生的原因。
(一)采购流程中的时间陷阱原因
分析移动终端采购流程,发现时间陷阱主要由两类作业引起:
第一类,是非增值非必要作业。移动终端采购作业是市分自主采购项目,但是目前的流程中由于市分数据录入质量不高,省公司增加的检查、稽核、确认的作业,由于涉及省公司对17家市分公司的监察,这部分作业时间比较长,但是属于既不能为消费者增值,又不是公司必要的工作。
该类作业包括B10-组织全省三系统采购数据对帐,纠正购销数据差异30.67小时、B13-要求市分确认应付帐款18.67小时;t6-省天翼终端二次物流所消耗的12小时;合计流程可能节约时间61.34小时。
第二类,是非增值必要作业,但是在执行工具上可以优化。主要是省公司及市分公司未采用系统操作,仍然用手工方式汇总的下级需求,目前这类工作通过下级签字盖章,再发纸质传真的方式完成,这类作业建议改由市分在OA系统中提交需求,省去手工审批汇总传真的方式,流程优化的空间22小时。
该类作业包括:t2-市分汇总各部门需求信息6小时;t5-省天翼终端汇总各市分公司需求信息16小时,
如果能将这两类工作简化,则流程总提前期T=111.83小时,优化后的流程周转效率=40/111.83=36%;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采购信息流程中时间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手工操作和市分数据存在质量不高,导致省公司增加检查、稽核、确认等工作环节。
(二)终端库存的时间陷阱原因
库存是一种浪费,移动终端库存已成为价值链中生产厂商、商、运营商共同的难题。过量的库存掩盖CDMA价值链中深层次的需求预测和信息传递问题。
就安徽电信公司来说,截止2009年8月底,各市分公司的手机终端库存可以支撑33天的手机销售出库需求(终端库存支撑天数=月末库存金额*30天/月均销售出库金额),在采购流程的分析调查中,我们了解,按现行的流程速度,从市分公司一线营业部门发起需求到市分仓库收货,总计需要96小时,大约12天(=96/8),也就是说移动终端采购的提前期应该是12天,再安排7天的安全库存量,原则上各市分公司移动终端库存支撑天数保持在19天(8天在途时间+7天安全库存)的使用量,可以在现行流程效率下,满足终端营销的需求。
那么实际上各市分公司的库存支撑天数平均为33天,比安全天数多了14天,究其原因,还是市分公司过量报送了14天的采购需求,而这些库存终端很大一部分已经超过三个月库龄,产生了跌价损失,甚至可能还需要支付滞销机的促销费用。
三、CDMA终端采购流程优化建议
针对采购流程及库存管理中存在的时间缺陷,提出以下流程优化建议:
(一)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市分公司负责掌握一线市场的各类终端销售数据,省公司负责指导市分公司根据科学的预测方法报送终端需求,天翼终端公司总部建立供应链信息透明传递的机制,中国电信公司市分、省分、总部;电信公司与终端生产商、终端商之间构成一个面向最终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对彼此的终端库存与销售信息透明,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避免因信息不畅、需求扩大产生的库存浪费,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终端需求预测模型。关注CDMA终端销售的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出现过量库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需求预测不准,对消费者市场不够了解,进行需求预测没有科学模型。
(三)简化采购流程。英国历史学家斯科特•帕金森,说:“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采购本身是一件清晰简单的业务,如果市分公司从天翼终端公司采购终端像到商场采购东西一样流程简单,就可以省略很多核对、检查的非增值非必要作业。
本文基于作业成本管理,对安徽电信移动终端采购进行了流程的时间陷阱分析,主要分析了终端采购信息流冗长和库存冗余的问题,提出实行供应链管理,关注CDMA终端销售信息,建立终端需求预测模型,对非增值作业进行优化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财政支出为主要载体的社会经济建设活动,带来了我国前所未有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8—2007年期间,国家财政支出从1122.09亿元增加到49781.35亿元;GDP总量从3645.2亿元增加到249529.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GDP由381元增加到18934元,增加了近50倍[1]。但是,截至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也扩大到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为代表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见,在财政支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职能中,收入分配职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和体现。那么,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问题上,财政支出应怎样安排呢?这不但是发达国家财务管理论文,也是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常争论不休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借助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地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2]的动态影响机制。
一、文献述评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述评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研究都强调经济效率,而不太注意收入分配差距。只要经济增长符合帕累托效率,就没有坏处,哈耶克认为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核心期刊。受其影响,西方学者们大多重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加之二战后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把经济增长列为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使得这种研究趋势更是盛极一时,而对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则明显滞后。
对于国内研究而言,目前已有的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学者们大多侧重于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或者是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鲜有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与财政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标准上大家还未达成共识,再加上对社会公平系数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最终导致实证分析结论存在差异。寇铁军、金双华(2002)以基尼系数为社会公平指标,将财政支出划分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福利支出,利用简单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问题重视不够的结论。孙文祥、张志超(2004)以城镇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额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作为社会不公平指数,构造了六个模型方程分别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央财政支出可以明显改善社会公平程度,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的结论。王莉、冉光和(2007)利用基尼数据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负效应的结论。刘成奎、王朝才(2008)以城乡居民收入差为社会公平指标,分析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冉光和、潘辉(2009)对全国居民、城乡居民以及东中西居民三个样本进行公共支出与收入分配关系的VAR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公共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起到了负面影响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论文,国内外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或者是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进行单一静态研究。然而,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是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只考虑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或者离开经济增长而单一的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有失偏颇。这是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影响不可或缺的研究思路。基于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动态分析方法系统考查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动态影响。
(二)理论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按照经济性质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分为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三种。三种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直接反映了财政支出职能的调整。一般而言,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地说,从需求方面讲,投资性和消费性支出与私人支出无异,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从供给方面讲,投资性支出会影响生产函数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如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会形成社会物质资本,从而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科学、教育以及卫生等领域支出会形成人力资本,从而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改善社会生产技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核心期刊。相反,转移性支出具有两面性,它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也能熨平收入分配不均。具体地说,从需求方面讲,转移性支出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同时财务管理论文,当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时,转移性支出能够缩小甚至弥补收入分配不均的缺口,稳定社会公平秩序。从供给方面讲,转移性支出也是一种典型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
因此,在财政支出结构上,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二、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1978—2006年社会公平指标、经济增长指标以及财政支出结构指标共同构建VEC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各变量均为年度变量,并用GDP平减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GDP平减指数,这里借鉴司春林(2002)的做法,用公式进行换算,GDPiindex表示第i年的GDP指数,GDP1978index表示1978年GDP指数(1978年=100),GDPi表示第i年的名义GDP值,GDP1978表示1978年名义GDP值。需要指出,我国预算外支出结构不具有明显特征,波动性较大,所以我们暂不考虑财政预算外支出,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以及国研网教育版宏观经济年度统计数据库。
(1)社会公平指标上我们选取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衡量。首先,选择上梯形面积法计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M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组家庭累计百分比,Q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组收入数累计百分比。其次,按照R.Msunarum公式计算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G1G2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财务管理论文,P1P2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u1u2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u表示全体居民的人均收入,G表示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2)经济增长指标上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衡量。根据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00)/100公式计算而得,其中以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00。
(3)财政支出结构指标上我们分别选取财政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以及转移性支出各自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依据官方统计数据,财政投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等;财政消费性支出包括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国防支出以及行政管理费等;财政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表1 变量定义表
变量名
变量解释
变量名
变量解释
Gini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GDP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GIV
财政投资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GCS
财政消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GTR
财政转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二)研究方法
为了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首先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非平稳变量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变量是单整的,借鉴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以确定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步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经济理论的长期均衡过程,更加全面认识变量之间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的短期关系;构造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确定不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动态影响程度核心期刊。根据研究需要,构造出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计量模型1和模型2。同时,为了避免模型回归分析中可能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其中,i是滞后阶数,n是样本个数,是扰动向量。
模型1:
模型2: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利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考虑残差项序列相关的ADF单位根检验法,滞后长度根据SIC法则自动选择,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性的变量进行差分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表2的ADF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仅有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财务管理论文,但是它们的一次差分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即这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I(1)。
表2 ADF检验结果
变量名
检验类型(c,t,k)
ADF检验值
伴随概率p值
结论
lnGini
(c,t,0)
-2.0240*
0.0430
平稳
lnGDP
(c,t,3)
-3.9201*
0.0263
平稳
lnGIV
(c,t,0)
-3.2130
0.1023
非平稳
D(lnGIV)
(0,0,0)
-4.7690**
0.0000
平稳
lnGCS
(c,0,2)
-3.4119*
0.0198
平稳
lnGTR
(c,0,3)
-2.3022
0.1790
非平稳
D(lnGTR)
(0,0,2)
-3.2291**
0.0024
平稳
注:(1)检验类型(c,t,k)表示ADF方程中的截距、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2)*、**分别表示在5%、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3)D表示对变量进行一次差分。
由于上述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序列,其它变量都是水平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Johansen检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它们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则表示虽然在短期内它们具有各自的变动规律,但在长期内却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趋势。根据AIC、SC信息准则以及似然比LR统计量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值为2。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
特征根
Trace 统计量
Max-Eigen 统计量
None
0.8595
131.22**
51.02**
At most 1
0.7939
80.20**
41.06**
At most 2
0.6003
39.13
23.84*
注:**表示在1%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趋势假设:时间序列有均值和线性趋势项,协积方程只有截距项。
(二)VEC模型估计
表3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存在冲突财务管理论文,前者认为有2个协整关系存在,后者认为有3个协整关系存在。对于这样的情况,检验估计得到的协整向量,并将选择建立在协整关系的解释能力上。同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得到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方程(见表4)。
表4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方程
协整方程
模型1
LnGini=-1.70LnGIV+9.37LnGCS-0.19LnGTR+12.98
(5.40**) (-1.73) (2.63*)
模型2
LnGDP=2.47LnGIV-26.81LnGCS+1.38LnGTR-25.01
(-6.25**) (2.91*) (-3.58*)
误差修正方程
模型1
DLnGinit=-0.30ecmt-1+0.10ecmt-2+0.34DLnGinit-1+0.24DLnGinit-2-1.45DLnGDPt-1+0.46DLnGDPt-2
(-2.75*) (1.74) (1.05) (0.73) (-2.55*) (0.71)
+0.26DLnGIVt-1+0.35DLnGIVt-2+0.27DLnGCSt-1-0.44DLnGCSt-2-0.19DLnGTRt-1+0.11DLnGTRt-2+0.11
(2.74*) (0.76) (2.91*) (-1.36) (-1.07) (2.56*)
模型2
DLnGDPt=-0.02ecmt-1-0.003ecmt-2+0.07DLnGinit-1-0.16DLnGinit-2+0.39DLnGDPt-1-0.41DLnGDPt-2
(1.27) (-3.13*) (0.59) (-2.38*) (2.15*) (-2.71*)
+0.17DLnGIVt-1+0.05DLnGIVt-2-0.08DLnGCSt-1-0.08DLnGCSt-2-0.05DLnGTRt-1-0.03DLnGTRt-2+0.10
(2.30*) (0.32) (-2.78*) (-0.65) (-2.82*) (-1.04)
注:**、*表示在1%、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需要指出,括号内数字为T检验值,基尼系数取对数为负数,所以模型1协整方程表明长期中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与社会公平成正相关,且投资性支出贡献度相对较大;财政消费性支出与社会公平无显著关系。误差修正方程表明社会公平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其负反馈修正机制产生效果,但修正速度很慢。经济增长率、财政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的一期滞后差分值和转移性支出的二期滞后差分值对短期社会公平调整都有显著影响。模型2协整方程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消费性支出贡献度相对较大。误差修正方程表明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其负反馈修正机制产生效果,但修正速度更慢核心期刊。社会公平、财政支出以及前期经济增长都对本期经济增长的变动有显著影响。
(三)因果检验
Granger(1988)指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也一定存在某种形式的Granger因果关系,或单向的,或双向的。协整分析得出的经验方程只能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或至少一个方向的因果关系,要想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5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结论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72906
0.0291
拒绝原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1.85800
0.1710
接受原假设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2.77932
0.0692
拒绝原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3.96284
0.0238
拒绝原假设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0.07063
0.9749
接受原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CS
0.70548
0.5605
接受原假设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05082
0.0537
拒绝原假设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2.39282
0.1004
接受原假设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96578
0.0581
拒绝原假设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0.37126
0.7746
接受原假设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0.54046
0.6604
接受原假设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CS
0.96788
0.4283
接受原假设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33310
0.0815
拒绝原假设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0.23638
0.8699
接受原假设
表5检验结果与ECM模型基本一致,在Granger因果关系上,我们取10%置信度水平可得到如下结论:(1)社会公平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社会公平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我国社会公平问题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导致收入分配不均可能不是社会公平的决定性原因,可能还有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原因。(2)财政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这符合凯恩斯乘数-加速原理。(3)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既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务管理论文,又是社会公平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除了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财政投资性支出为私人创造了平等的受教育和医疗保健等起点公平条件,转移性支出为私人脱贫致富的最终实现创造了结果公平条件。
(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机制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仅能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或短期关系,而我们更关心系统冲击对各个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和各个变量对冲击响应的方向、时滞效应以及稳定过程。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脉冲响应比较各种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和方式,通过方差分解来进步评价不同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表6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Root
Modulus
Root
Modulus
0.996398
0.996398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864283
0.864283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70197
0.670197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00645
0.600645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0.155832
0.155832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如果被估计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倒数小于1,则其是稳定的。若模型不稳定,此时模型并不具有可逆性,脉冲响应函数的标准误差是无效的。在考察变量响应之前,先检验VAR过程的稳定性,如表6所有根的模均小于1,可以肯定VAR过程是平稳的、可逆的。
图1 基尼系数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图2 经济增长率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1)由图1可以看出,财政投资性支出标准差扰动对基尼系数前十期产生正向影响,第六期达到最大值0.018494,从第十一期起转为负向影响,之后逐渐收敛,表明财政投资性支出对我国社会公平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影响;财政转移性支出标准差扰动对基尼系数产生负向影响,之后逐渐减弱,虽然其后过程有细微波动,但在整个冲击响应阶段保持微弱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长期社会公平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财政消费性支出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不稳定,波动较大,后期逐渐收敛。
(2)由图2可以看出,财政投资性支出标准差扰动对经济增长率交替产生正负影响,最终维持在-0.001410影响水平上,这表明财政投资性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先表现出引致效应,随后产生挤出效应;财政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差扰动对经济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财务管理论文,其后过程虽有波动,但在整个冲击响应阶段对经济增长率保持正向影响,这表明财政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引致效应,不存在挤出效应。
图3 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图4 经济增长率方差分解
(3)由图3可以看出,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经济增长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很小,基尼系数预测方差主要受其自身、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影响,整个期间自身影响逐渐减弱最终锁定43%,不同的是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影响都是逐渐增加,最终分别稳定在33%和13%。
(4)由图4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受其自身影响最大,除此之外基尼系数对其影响逐渐减弱至12.5%,财政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对其影响迅速增加至9%和13%,而整个期间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其影响基本稳定在3%。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日益冲突的背景下,本文从财政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三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中社会公平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不显著核心期刊。但是,短期中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具有显著影响。
(2)财政支出分别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在发展变化中都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反向误差修正速度很慢,都需要不同财政支出的变动进行调整。
(3)在财政支出结构上,财政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财政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公平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投资性支出具有两面性,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科教文卫等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创造了条件。
因此,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根据不同时期既定政策目标和社会环境,政府应该适时调整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具体而言财务管理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在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财政消费性支出的同时,增加财政投资性支出。短期内,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和公路等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性支出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长期内,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等民生领域投资性支出可以缓解社会不公平压力,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在财政支出以缓解社会不公平程度为首要目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度提高财政转移性支出比重的同时,适当增加民生领域财政投资性支出。不过,应特别注意不能简单指望调整这类开支比重就能够自动地实现改善社会公平的目标。因为,在我国社会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单单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制度结构与变迁所带来的不公平更是关键之所在。
第三,财政支出不能片面地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对立起来,而应有所重点有所兼顾。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平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进而维持社会整体公平以及高质量的公平。
参考文献
[1]Aschauer D., 1989,Is Government SpendingProductive?[J],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es,23:177-200.
[2]Holtz-Eakin D.,1994,Public-Sector Capital and theProductivity Puzzl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6:12-21.
[3lGrler K., Tulloek G.,1987,An EmpiricalAnalysis of Cross—NationalEconomic Growth,1951—1980[J],Journal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259-276.
[4]Musgrave R.A.,Fiscal Systems[M].UnitedState: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5]Barro R.J.,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103-125.
[6]Summers R.,Heston A.,1988,A New Set of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Real Product and Price Levels:Estimates for 130 Countries[J],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34:1-25.
[7]Philip J.Grossman,1987,The Optimal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Choice,53:131-147.
[8]Oscar Altimir,1996,Economic Developmentand Social Equity:a Latin American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38:47-71.
[9]Irma Adelman,Cynthia Taft Morris, Economic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0]Allan H.Meltzer,Scott F.,Richard,1983,Tests of arational theory of the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41:403-418.
[11]Robert J.Barro,Xavier Sala-I-Martin,1992,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Th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645-661.
[12]Barro R.J.,1991,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407-443.
[13]Bajo Rubio O.,2000,A futher Generalization of theSolow Growth Model:the Role of the Public Sector[J],Economic Letters,68:79-84.
[14]冉光和,潘辉.政府公共支出的输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从财务分析上看,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80%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成为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建立采购审批流程
厨师长或厨房部的主管每天晚上根据服务区的经营收支、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主管并呈报主任批准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在财务室内设立兼职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货比三家,对采购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并完善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验收人员对在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报价,进行严格地验收把关。验收人员要坚持做到“四个不收”:“无订货手续不收”,“送货凭证不清不收”,“规格数量不符不收”,“物资明显异样不收”。对于不必要的超量进货、次劣商品、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数量与采购单不一致的应及时纠正;验货后由仓管员填制验收凭证,验收合格的货物,按采购部提供单价做好记录。
四、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原材料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主管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主任。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五、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根据不同服务区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控制储存成本。因为库存不仅占用空间、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侵蚀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
六、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饮企业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导入“五常”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员工的自律性
“五常法”是香港何广明教授借鉴日本“5S”管理法,结合经营实际创设的现代餐饮优质管理方法。其要义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随着一批洋快餐的进入,一种新的餐饮经营模式――连锁经营,逐步受到广大从业者的关注。连锁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国内连锁餐饮业在这种情况下蓬勃发展起来。
一、连锁餐饮业的概念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正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如世界驰名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且扩张势头迅猛。通过对国际餐饮连锁店的学习,近几年来我国餐饮市场连锁经营尤其是特许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Franchisor)授予加盟商(Franchisee)特定许可,加盟商销售特许商的产品或服务,并得到特许商的经营指导和帮助的商务体系。特许经营迎合了市场的创业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特许经营,加盟商可以借助成熟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迅速打开市场;而特许商则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而不受的资金限制,同时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许经营的迅速发展,推动我国餐饮业跃上一个新的连锁经营的平台。
二、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特点
(一)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餐饮产品成本控制是餐饮市场激烈竞争和有效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餐饮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餐饮成本是指餐饮企业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的总和。它包括采购、保管、加工和出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餐饮成本控制是指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所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搞好餐饮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二)餐饮业成本的特点
餐饮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餐饮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餐饮成本的特点一是变动成本是餐饮产品价格结构的基础。餐饮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即都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是餐饮管理人员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它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都是餐饮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多少与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成本和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大。二是人工成本在餐饮产品价格结构中所占比率大。由于餐饮产品不能大批量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大部产品不能够储藏,须由服务员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定价时人工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成本泄漏点多,餐饮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受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大。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某个环节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
三、加强连锁餐饮业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制定标准成本,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控制应以标准成本的制定为起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就意味着为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才有可能控制成本,甚至降低成本。制定出标准成本后,就需要根据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
从餐厅本身来讲,为了控制餐饮成本的支出,可以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控制法对食品(菜肴、饮料) 的成本支出实行定额管理, 为此, 可以通过标准份量和标准菜谱来控制成本。标准分量, 即将制作的食品菜肴出售给顾客时每一份的份量应是标准化的, 是标准菜谱(即标准投料) 。这是制作食品菜肴的标准配方, 上面标明每一种食品菜肴所需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制作成本、烹饪方法、售价等, 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标准菜谱的制定, 有助于确定标准食品成本、合理确定售价、保证制作高质量食品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食品菜肴用料的准确性, 在不少厨房都设有专职配菜员,其任务是按照菜单配上主料和辅料, 然后由厨师进行制作;如果没有配菜员, 则由厨师自己配菜。无论哪种情况, 都必须按定额数量配备。确定了标准成本后, 将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 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在餐饮业财务管理过程中, 各项实际成本每天都发生变化, 其成本消耗不可能和标准成本完全一致。这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 分析成本差额。通过分析, 管理人员即可发现餐饮成本管理的效果, 对成本控制作出业绩评价。成本差额分析对成本控制业绩作出了评价, 但对造成成本差额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二)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食品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企业经营的起点。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控制,是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餐饮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食品原料采购。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首先应该统一公司的采购权,由成本核算部门把相关原料单价列表,并对全年单价变化情况逐一列出来,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竞价招标。中标的原则是,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等价格下,选择质量最好的。其次确定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酒、饮料、蛋禽、蔬菜、海鲜、物料等各类品种。在竞标的同时,在内部要制定统一进货管理办法,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设立成本核算部门和厨师长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审核进货渠道和原料的质量及价格。厨师长每天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食品原料的耗用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 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 提出采购申请, 并填制申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制订采购计划, 报送财务部门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 或交给采购人员具体购买。对食品原料采购价格的控制, 将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 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建立询价、定价小组, 小组由总经理、财务经理、厨师长、库管、采购组成, 每半个月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调查, 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 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
原材料的接收和验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程序。首先,是由厨师长负责,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原料需要的质量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风味差异对部分原料的要求不同,所以厨师长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由库房检验员检查原料份量的准确程度,核对准确后才能入库;最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核算货款,进行货款交割。验收人员需要具体核对价格、检查数量并验收质量,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 实行重点管理;对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 对不同类型的原料和物料规定不同的采购数量,建立一个合理批量标准,既能保证企业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避免占用资金、增加管理费。
(三)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成品的供应和配送流程, 这样分店的要货计划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店要货一般不超过一天的用量,每天交换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保证质量,而厨房中心必须建立各单据的核算流程,从定货、投料到产量严加控制。验收盘存制度、报溢、报损制度必须建立。分店成本核算员根据实际销售和供应情况每日盘点, 分析每日的生产领用与消耗、结存, 并和销售进行配比、计算, 达到当日成本、毛利当日清楚,并作出合理的计划量,然后再向生产部门填制领料计划单。各部门厨师长应严格把关, 经理总监督, 责任到人,这是保证菜品质量、卫生安全、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要重点管理。
(四)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餐饮业的服务是联系顾客和企业的纽带,它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它涉及服务的及时性与主动性。控制食品服务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 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在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 推销顾客满意的菜品, 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餐饮企业中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 不论哪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对餐厅造成成本的增加,使餐厅受到损失。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使用现金收银机和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 规范点菜、计单、收银的各个过程, 规范优惠券发放、抵用和回收的程序,明确各职位的打折优惠权限, 同时规避个别顾客和员工的欺骗行为,避免销售不力出现成本漏洞。
这就牵涉到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特许连锁经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中式餐饮业连锁更是一种新型的连锁形式。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较差,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连锁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连锁经营人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扩大规模,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关键词:队伍配备;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一、首先建立健全一支高校餐饮经理带头人
策略的筹划及执行者,是为管理部门提供增值服务的,管理者要有了解高校餐饮相关各方面环节内容,对餐饮场所功能性的设计、炊事机械的安全操作使用、原材料招标程序的采购、原材料初加工、切配烹饪、窗口售饭的服务、职工文化教育的提高、员工身体健康的关心,工作态度的要求等环节。经理对食堂工作特性是否具有全方位辽解,所用员工技能高低以及对餐饮品质的要求标准的辽解是衡量食堂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二、有一个集体原材料采购和保管核算员验收的队伍
首先建立采购规章制度,从程序手续上建立完美,配备思想素质觉悟高,综合技术集一身的同志,通过上网、微信定时辽解周边高校采购行情,货比三家,采购价谦物美的原材料,实行学校招标采购制度,把好第一关、保管核算员按验收制度验收和领用原材料、把好第二关,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按合法手续做帐报帐保证学生、教职工利益得到保证,把好第三关。
三、高校食堂成本核算内容
我校从2013年启用了采购核算系统,从食堂的订货、领用原材料、水电汽、人员工资、管理费提取等发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费用,都能在采购核算软件电脑中全面反映。核算部门将对各部门食堂每天、每月营业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出食堂经营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营业收入等各项业绩指标。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核算是指直接食品原材料(荤菜、蔬菜、米、面、油、调料、豆类、干货、饮品等),是指食堂生产加工成品菜所需的鸡、鱼、鸭、肉、各种蔬菜、米、面、油、调料、干货等相关费用,是食堂最原始的直接成本支出的组成。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核算是指(水电汽、低置易耗品、人员工资、绩效工资、保险、办公用品等)间接成本是指食堂经营生产加工相关联所必须支出的各项费用。3.毛利率指标。毛利率指标是指高校食堂的制定的经营直按成本按规定性质下达不同的毛利率指标,本学校规定集体食堂经营直接成本60%,外包食堂直接成本55%,上下浮动2%,作为测算食堂每月经营效益的依据。
四、高等学校食堂成本核算的类型
1.从核算性质来分:集体食堂主要分析营业收入的提高,人均营业额的%比,直接成本、调料领用%的控制,间接成本的使用情况,比如水电汽、人员工资、绩效工资都是对集体食堂进行考核的依据。也是为食品的定价核算和食堂经营目标控制核算提供依据。单菜的定价是指根据单个菜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毛利率的各项规定,根据菜品的质量和原材料采购价格、各种费用的摊销来测算,科学合理制定菜品的销售价格。根据食堂经营性质,在下达经营利润目标基础上,将食堂当日(月)实际发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营业收入做成经营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食堂销售的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控制情况进行核算,最终分析食堂经营盈亏。外包食堂本学校只控制经营直接成本内容,所有原材料由本学校集体采购和验收,间接成本由外包食堂经理自己核算控制。
2.从核算日期性质来分:主要分为每天成本核算、每月成本核算。每天成本核算是指每天将食堂所发生的各种原材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人员工资、绩效、水电汽、办公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与相同核算日期时间内的餐费收入进行比对分析经营情况。每月成本核算是指每月将食堂实际发生各项原材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人员工资、绩效、水电汽、办公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与同期月度餐费收入进行比对分析经营情况,考核测算食堂每日、每月实现经营产值和盈亏情况,同时能够分析出食堂在经营服务销售过程中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
五、高校食堂成本核算层次
高校食堂成本核算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涉及食堂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储存管理、必须建立一整套成本核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ISO9001指导书规范操作工作流程,食堂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必须配备懂财务管理,有责任感和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担当,这是使用食堂成本核算管理员上岗的最基本要求。
1.高等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与食堂烹饪、验收、仓库保管、窗口销售必须区分管理,这也是提高食堂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本校饮服中心设立中心采购部,专门从事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大型物资由学校招标办公室负责对外招标,中标单位全面实行了网上订货配送机制,原材料实行多人员自助采购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增加原材料采购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
2.学校食堂原材料验收与领用的管理,是防止学校食堂物资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的重要措施,各项米、面、油、荤、蔬菜等物资验收,监督是指学校食堂在采购原材料验收时,后勤保障处饮服中心采购人员、食堂经理、校区保管核算员共同参加对购买的食堂原料质量、数量、价格的验证过程。保障处、饮服中心督察部门通过市场、微信、网上的调研,价格的对比调研,对采购部门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作出测评,是否采购的物品货比三家,价格是否合理,原材料是否质好、价廉,大种物资是否按学校有关规定,定期上网招标,学校采购招标部门参与招标程序,做好大种物资中标工作,也是把好学校食堂成本核算和食品安全的一个防范措施。
3.科学合理地确定伙食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结构比例,是提高学校食堂成本核算、引导学生合理的消费的指导方向舵,本校集体食堂伙食成本规定直接成本占60%(含原料成本53%和调料成本7%),外包班级55%。间接成本占35—40%(水电占气费用占7%,人工成本占25%,其它占8%。)食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菜肴高中低档比例(2比6比2),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食堂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结构比例。
4.保障处饮服中心核算部门的监督是加强各食堂成本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核算部门的监督是中心核算部门对食堂所有原材料、帐务的全方位监控,由于校区保管核算员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成本核算操作准确性、帐物管理、资料归档、存放保管等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以我校ISO9001规范标准来检验校区保管核算员各项工作,只有不定期开展核算部门、监督部门的检查,及时纠正存在问题,才能提高校区保管核算员成本核算规范化操作水平,其中心核算部监督具体做法是:对校区保管核算员进行财务知识、仓库管理知识和食堂成本核算规范化操作培训;不定期开展各校区库存帐物的核对;校区仓库原材料的盘点;各校区食堂原材料计划申请单、收支领用单的查验。
5.我校保障处饮服中心采购核算软件应用是提高各校区食堂成本核算效率和效益的管理方法,我校采购核算系统软件应用,是指校我食堂各项原材料采购的订购、验收、领用、营业收入的核算记录。通过我校2013年引进采购核算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操作,随时核算各食堂经营状况,为中心领导作出决策提供相关数据。
六、高校餐饮食堂成本核算分为的内容
高校餐饮食堂成本核算主要包括食堂每品种菜核算、日成本、月成本核算三种核算方法:
1.单菜核算。每种菜肴定价核算是在生产加工基础上准确计量单一菜品份量标准,按照单个菜品原材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摊比例,计算出单个菜品所支出费用,最后算出单一食品的销售价格。
2.每天成本核算。食堂每天实际使用的生产加工成品菜所需的直接成本费用,是指鸡、鱼、鸭、肉、各种蔬菜、米、面、油、调料、干货等相关,间接成本费用是指包括人员工资、绩效、水电汽、办公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等费用进行汇总核算,并根据食堂每天营业收入与实际每天成本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测算出食堂每日经营控制状况,是否在控制经营盈亏范围内。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正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如世界驰名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且扩张势头迅猛。通过对国际餐饮连锁店的学习,近几年来我国餐饮市场连锁经营尤其是特许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Franchisor)授予加盟商(Franchisee)特定许可,加盟商销售特许商的产品或服务,并得到特许商的经营指导和帮助的商务体系。特许经营迎合了市场的创业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特许经营,加盟商可以借助成熟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迅速打开市场;而特许商则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而不受的资金限制,同时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许经营的迅速发展,推动我国餐饮业跃上一个新的连锁经营的平台。
二、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特点
(一)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餐饮产品成本控制是餐饮市场激烈竞争和有效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餐饮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餐饮成本是指餐饮企业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的总和。它包括采购、保管、加工和出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餐饮成本控制是指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所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搞好餐饮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二)餐饮业成本的特点
餐饮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餐饮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餐饮成本的特点一是变动成本是餐饮产品价格结构的基础。餐饮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即都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是餐饮管理人员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它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都是餐饮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多少与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成本和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大。二是人工成本在餐饮产品价格结构中所占比率大。由于餐饮产品不能大批量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大部产品不能够储藏,须由服务员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定价时人工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成本泄漏点多,餐饮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受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大。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某个环节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
三、加强连锁餐饮业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制定标准成本,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控制应以标准成本的制定为起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就意味着为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才有可能控制成本,甚至降低成本。制定出标准成本后,就需要根据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
从餐厅本身来讲,为了控制餐饮成本的支出,可以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控制法对食品(菜肴、饮料)的成本支出实行定额管理,为此,可以通过标准份量和标准菜谱来控制成本。标准分量,即将制作的食品菜肴出售给顾客时每一份的份量应是标准化的,是标准菜谱(即标准投料)。这是制作食品菜肴的标准配方,上面标明每一种食品菜肴所需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制作成本、烹饪方法、售价等,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标准菜谱的制定,有助于确定标准食品成本、合理确定售价、保证制作高质量食品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食品菜肴用料的准确性,在不少厨房都设有专职配菜员,其任务是按照菜单配上主料和辅料,然后由厨师进行制作;如果没有配菜员,则由厨师自己配菜。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按定额数量配备。确定了标准成本后,将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在餐饮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实际成本每天都发生变化,其成本消耗不可能和标准成本完全一致。这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额。通过分析,管理人员即可发现餐饮成本管理的效果,对成本控制作出业绩评价。成本差额分析对成本控制业绩作出了评价,但对造成成本差额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二)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食品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企业经营的起点。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控制,是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餐饮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食品原料采购。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首先应该统一公司的采购权,由成本核算部门把相关原料单价列表,并对全年单价变化情况逐一列出来,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竞价招标。中标的原则是,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等价格下,选择质量最好的。其次确定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酒、饮料、蛋禽、蔬菜、海鲜、物料等各类品种。在竞标的同时,在内部要制定统一进货管理办法,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设立成本核算部门和厨师长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审核进货渠道和原料的质量及价格。厨师长每天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食品原料的耗用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制申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制订采购计划,报送财务部门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或交给采购人员具体购买。对食品原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将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建立询价、定价小组,小组由总经理、财务经理、厨师长、库管、采购组成,每半个月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调查,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原材料的接收和验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程序。首先,是由厨师长负责,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原料需要的质量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风味差异对部分原料的要求不同,所以厨师长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由库房检验员检查原料份量的准确程度,核对准确后才能入库;最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核算货款,进行货款交割。验收人员需要具体核对价格、检查数量并验收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实行重点管理;对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对不同类型的原料和物料规定不同的采购数量,建立一个合理批量标准,既能保证企业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避免占用资金、增加管理费。
(三)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成品的供应和配送流程,这样分店的要货计划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店要货一般不超过一天的用量,每天交换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保证质量,而厨房中心必须建立各单据的核算流程,从定货、投料到产量严加控制。验收盘存制度、报溢、报损制度必须建立。分店成本核算员根据实际销售和供应情况每日盘点,分析每日的生产领用与消耗、结存,并和销售进行配比、计算,达到当日成本、毛利当日清楚,并作出合理的计划量,然后再向生产部门填制领料计划单。各部门厨师长应严格把关,经理总监督,责任到人,这是保证菜品质量、卫生安全、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要重点管理。
(四)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餐饮业的服务是联系顾客和企业的纽带,它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它涉及服务的及时性与主动性。控制食品服务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在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推销顾客满意的菜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餐饮企业中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不论哪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对餐厅造成成本的增加,使餐厅受到损失。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使用现金收银机和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规范点菜、计单、收银的各个过程,规范优惠券发放、抵用和回收的程序,明确各职位的打折优惠权限,同时规避个别顾客和员工的欺骗行为,避免销售不力出现成本漏洞。
这就牵涉到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管理。特许连锁经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中式餐饮业连锁更是一种新型的连锁形式。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较差,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连锁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连锁经营人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扩大规模,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关键词】ERP;会计实训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基本在校内进行。各院校大多采用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练习形式,学生通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练习,来提高专业技能。这种“验证式”实训手段单一,内容单调。与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环境要求有很大差距。学生既没有摆脱长期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无法让学生联系会计职业背景知识学会会计职业技能。因此,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一、ERP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手段
ERP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在各高校逐步得到推广。ERP(Enterp-
rise ERP(Enterprise Resour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提出。它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内部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计划,达到资源最优组合,取得最优效益。广义的ERP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有用友、金碟等商业公司开发的软件。ERP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将一个“真实企业”展示在学生面前,可有效解决因“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从而导致就业后针对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01]”的问题。
ERP课程有的既有电子模式也有物理模式,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共同完成经营任务。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6至12组,每组由4-5人组成,分别担任一个企业的总裁、财务总监等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工协作模拟运作一个企业。ERP课程有的只有电子模式,如供应链管理,学生可以在电脑前一个人完成各项操作。ERP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
(一)形象直观
ERP课程可以把企业日常与会计有关的业务通过具体表格、程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的学生。学生对所学的会计知识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深刻。
(二)参与性强
ERP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做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体会深奥会计理论与思想。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参与者还可以交流各自掌握的会计知识、商业规则,相互学习,增强沟通能力,学会团队工作方式。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
ERP课程一般只有企业业务处理程序或规则,具体怎样做由课程学习者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按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方案有不同的运作结果。如果ERP课程采取团体对抗方式进行演练,参与者在结束时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对抗方案是否比别人的更合理。如果ERP课程采取个人操作方式进行练习,通过操作可以熟悉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程序与内容。分析操作程序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ERP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学习是经验在某人的知识或行为上带来一种稳定变化时发生的[02]。而经验是个体与他所处环境的互动,学习的变化也就一定会出现。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行为是个体在既定环境中的所作所为,一个行为必然引起一个特定的后果,该后果又会成为另一个行为的前因。前因与后果对行为都有特定的影响作用。ERP在会计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ERP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专业认知手段
在会计专业学生刚入学时候,开设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采用电子模拟沙盘软件讲授。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动模式,学生在老师讲解示范后,按规则操作软件,通过按键来完成企业全部经营过程。屏幕上及时显现的操作结果会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持续时间。通过操作ERP软件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感知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1.ERP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会计专业抽象概念与知识
ERP电子模拟沙盘软件界面上有模拟企业运营流程表,表中列示了企业一个营业周期(如季度)要做的各项业务。如支付税金,订购材料等。在进行上述各项业务操作时,学生需要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经营活动,有利于他们理解会计主体假设。随着各项模拟经营活动的发生,电脑桌面上不断变化的资金可以形象地揭示企业资金如何周转运动,也直观地诠释了会计对象、经济业务。下材料订单,投料生产操作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年终结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损益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还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的内涵。企业经营管理电子沙盘软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让学生扮演企业经营中员工角色,在模拟经营中熟悉他们一无所知的企业,理解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完全说明白的会计概念和会计术语。
2.ERP可以让学生在感性经营中感知自身的知识缺陷
在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比赛过程中,初学者完全凭感觉来操作。经常会出现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经营开始不久就出现现金断流或者企业因亏损而破产。究其原因,有的是计算方法不熟悉导致现金不够支付到期债务;有的是不知道计算内容,如计算成本少计了人工费用或材料费用等。失败让学生明白企业经营不是只凭一股冲劲就可以取胜,需要有知识积累。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艰难维持,进行模拟操作的学生通常很懊恼,弄不清问题出在哪里?他们会不断询问指导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成绩。这两种情况都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的提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知识的缺乏,需要通过专业学习才会明白成败的奥秘。作为实训操作课程,ERP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学习入门引导作用。
3.ERP可以让学生在挫折或胜利的感觉中激发起会计知识学习热情
就新生而言,他们对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活动形成的会计资料一无所知,不会仔细分析资料规划未来,严密组织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在了解模拟的基本规则后,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杀入对抗比赛。这种完全感性的经营让胜者胜得一知半解,输者败得稀里糊涂。就人的心理而言,失败者必然反思自己在模拟经营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变革来缓解失败的挫折感;取胜方也会想弄清楚胜利的诀窍,通过不断完善来复制或者放大获胜的喜悦感觉。模拟经营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心理感受,无论是积极的心理压力还是消极的心理压力都可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激发起学习热情。随后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就会有很强针对性,他们自己会逐步解决模拟经营中遗留的困惑。
(二)ERP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会计业务处理原理
学习理论认为:有些行为会导致积极结果,而有些行为会导致消极结果,这就是前因。暗示可以提供一个先于特定行为的前因刺激,在特定的情境下会强化相应行为。ERP课程中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介绍企业采购与销售运作情况。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如果对企业经营活动运作情况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就可以(上接第286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些陌生感,也不会觉得会计专业知识时生涩难懂,从而理解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ERP可以提高学生填制采购与销售单据技能,还可以为他们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采购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采购与应付款处理原理。金蝶K3供应链系统中的采购管理子系统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结算、订单管理等内容。企业采购运作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采购管理流程
学生通过上机操作采购管理软件熟悉企业采购业务内部处理环节与内容。掌握采购单据开具知识与方法,了解采购业务单据衔接方式及其所显示采购业务进展情况,使学生明白财务会计采购与应付款业务各种账务处理原因。物料需求计划与采购价格管理等模块操作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学课程中的存货管理。生产部门基于实际消耗需要提出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门综合考虑采购成本、生产加工节奏、资金安排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购渠道。通过电脑操作让学生知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应保持的逻辑思维方式,养成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工作习惯。完整采购管理操作练习所留下资料既是企业存货采购与应付款会计记录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审计学实务课程中的采购与付款审计内容时审计资料。采购管理流程实质上就是审计查账的顺查或逆查路径。
2.销售管理系统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与应收款处理原理。金蝶K3供应链系统中的销售管理子系统包含客户管理、价格管理、发票管理、销售计划、销售分析等内容。企业销售运作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销售管理流程
学生通过电脑操作练习可以熟悉企业销售运作基本情况,发现凭证不同衔接搭配方式分别代表不同业务的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对他们理解商品销售与应收款的账务处理大有裨益。销售订单、销售报价、客户管理等模块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订单签订需要考虑因素,如报价制定策略、客户信用控制、客户选择等,为他们学习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相关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对销售管理整个程序的操作练习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审计学中的销售与收款审计的审计程序。知道查销售可与查应收款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合法销售手续知道需要经过哪些管理环节处理,如何进一步追查相关的会计资料,搜集审计证据,完成受托审计任务。
(三)ERP可以帮助学生融合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学生学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审计等课程知识后,并不等于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特别是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使他们能把分散的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学习理论认为这种额外的帮助是提示,它是附加在第一次暗示后的暗示,可对前因暗示作出适当的回应。开设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进行会计综合实训实际上就起到了提示作用,ERP沙盘模拟采用物理沙盘模式,以小组对抗方式进行比赛。在对抗比赛中学生需要用到会计专业各方面知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会团队工作方式,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胜任会计工作做好铺垫。
1.拟定企业发展战略。小组同学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环境情况,准确把握环境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处于该环境中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评价企业各种发展战略和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扬长避短,确定最优的企业发展战略。战略制定后,小组成员要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去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执行结果科学地评价战略制定及实施情况。
2.制定企业产品营销方案。小组成员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资源与企业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外部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会,通过比较竞争者及行业竞争情况,明确竞争者对环境变化及企业营销活动将要作出的反应。按照小组对市场细化情况合理定位企业产品,选择恰当的目标市场。确定企业营销方案,使之能如实反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者情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随市场需求与竞争状况变化及时调整。
3.编制财务预算。小组同学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产品营销策略,计算需要多少广告费。估计可能取得的销售订单量、交货时间,合理安排生产线安装节奏与原材料采购时间,考虑人工费用、日常维护及管理费用等正常开支需要。根据这些项目资金需要量预估出企业年度资金总需要量与年度内企业内部可以积累资金量,扣除企业现有资金就可以估计出企业年度资金缺口。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借款来弥补资金缺口。综合上述情况小组的财务总监就可以编出年度财务预算,预算要有灵活性,在经营过程中遇特殊情况能够及时调整,不至于发生现金断流情况。预算还要为下一年度留有余地,保证企业经营能持续运行。
4.进行会计核算。小组成员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次业务开展都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从年初开始纳税到年终结账可以把企业经营全过程完整记录下来,最后编出会计报表。
5.分析企业模拟运营情况。小组模拟运营结束后,可以进行财务分析。将小组运营结果与财务预算进行比较,看小组是否完成了计划。将几年的运营情况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的经验、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可采取的反危机经营措施。思考如何改进或保持。还可以将不同小组经营结果互相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彼此间的差距,对照各自采取的经营措施,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失误症结,以期今后工作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6.小组进行实结与答辩。模拟结束后,各小组要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小组成员在总结会议上自由发言,分析模拟经营过程中有哪些值得高兴的地方,还有哪些应该反省的问题。每个成员都要就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由小组指定的成员进行记录,整理形成书面报告。小组成员全体参加答辩,由小组中一名成员做报告陈述,在规定的时间内概述小组情况,包括小组模拟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等。小组成员就各自负责工作作概括性补充发言。主持答辩的老师针对小组不同成员负责的经营工作提出1-2个问题,要求相关小组成员主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通过这个环节来训练学生交流沟通方式与技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程序 物资采购成本
一、物资采购概述
所谓物资采购,就是企业的中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进行原材料和有关物资采购的行为。
1.物资采购的地位和作用。物资采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物资采购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的原材料的提供,还因为其采购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控制的角度来看,物资采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原材料的采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最大,所以物资采购还关系着成本的控制和企业的资金的流通。
2.物资采购的要求和原则。上文中我们提高了物资采购的重要性,所以有关部门要重视物资采购活动,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物资采购部门要将采购活动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动结合起来,其次,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的制定要建立在认真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再次,物资采购部门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部门的管理和工作水平。最后,物资采购部门在采购活动中还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1.购买决策阶段。所谓购买决策阶段,就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企业的生产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所要进行采购的物资的种类和总量的计划的制定阶段,下文中将从决策购买、编制采购任务书、讨论如何购买、编制采购员任务实施方案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1)决策购买。所谓决策购买,就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计划的研究,决定对企业的原材料以及相关物资进行采买。在决策的过程中,还要对此次购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2)编制采购任务书。在采购决策制定后,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的采买的需求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具体的采购的任务书,也就是要将此次购买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材料的种类、数量、单价进行统计,并同供应商进行初步联系。
(3)讨论如何购买。在讨论如何进行物资购买的阶段,有关工作人员的主要的任务在于确定具体的每一次采买的批次和数量,以及各种材料的运输途径和渠道。
(4)编制采购任务实施方案。在上述步骤完成后,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的供应商的情况以及此次采买的基本的任务,制定一个详细的可行的任务实施方案,也就是说要将每一个具体的采买活动,按照根何时、何地、由何人去实施何种物资采购行为的方式列举出来,明确分工,避免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分配不明导致的购买效率低下。
2.购买阶段
(1)物色供应企业。物色供应企业不仅是物资采购业务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选挥、确定供应企业的基础。这个环节由以下三项工作构成:调查和收集信息;征求建议;编制可能的供冲企业的相关情况表。
(2)精选供应企业。精选供应企业同样不等于供应企业的最后确定,它只是为即将开始的采购活动提供接洽对象。精选供应企业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和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关键是进行供应企业选择决策。另外,有关采购人员还要编制供应企业精选说明书,对被精选的供应企业的有关情况产以说明,为物资采购执行情况的核变提供依据。
(3)确定供应企业。确定供应企业对物资采购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与供应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方式讨论、洽谈具体内容、以及签订相关协议。
(4)协议的履行。物资采购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即要履行物资采购协议。通常情况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办理运输业务、入库验收、支付货款,以及检查合同履行情况等。
3.购后反思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经济效益的评价等两项基础性工作。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思想——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物资采购活动结束后,还应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三、控制物资采购成本
物资采购的关键因素在于质量和成本,在保证物资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的基础上,如何控制物资采购的成本将是工作人员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实现最低成本的合理采购。
1.把物资的价值作为衡量物资优劣的标准。评价物资的好坏,应该从功能和费用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选择功能高,费用低的物资。降低物资的成本,且能收获最大的价值。物资产品的选择首先,应根据供应企业生产经营选择产量大的主导产品、成本低而利润高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产品,其次,应选择存在问题较少、提高价值的可能性较大的物资。
2.以所需物资的必要功能为首选条件。生成产品所需要的功能就是必要功能,其不需要的功能就是不必要的功能。在各种物资的供应中,大多数物资往往存在着不必要的功能,实现这些不必要的功能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因此.企业在物资购买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以物资的必要功能为首选条件。
四、结束语
物资的费用可分为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生产费用是指为制造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对物资购买者来讲,物资的价格就是生产费用。使用费用就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支出的费用,加能源消耗、维修等费用,对于物资购买者来说,不仅要考虑物资的生产费用,同时也要考虑物资的使用费用,更加追求这两者之和——总费用最低。
参考文献:
[1]周瑜玫.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的监督与控制研究[J].中国商贸,2009,21
[2]王艳.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中的会计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