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群运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背景
转型创新。证券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兴业证券积极探索财富管理转型与业务创新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对组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1)原先简单交易业务下的“单兵作战”模式需向财富管理与创新发展下的“1+N”协作模式转型;(2)各新设网点急需“Team Leader”开拓业务。 “MiniMBA”旨在培养符合公司发展新需要的管理人才。
需求分析。先要对典型用户进行画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三个基本维度。(1)一般背景:学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各单位的一线经理人,一般带领3-12人的团队。(2)管理提升: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取得成功。(3)专业提升:结合新的业务发展需要,有意愿提升各类新的业务知识技能。
此外,潜在学员大部分是85后,爱好广泛,是移动时代的跟随者,对于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度高,同时又易放弃,对于认可的团队,投入度比较高,有黏性。85%的社交沉浸于微信,微信对于时间的占有率非常高,社群学习、在线学习无疑是可探索的重要学习渠道。
设计运营
为确保培训真正提升学员管理能力、提升团队绩效,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运营非常关键。特此,项目组在训前积极开展多维度的能力“测评调研”、品质课程挑选,并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翻转课堂、行动学习、案例教学、拓展体验、社群学习、游戏化竞赛等等,积极营造乐学、分享的学习氛围,倡导学以致用,不断实战提升。
测评调研。为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训前开展测评调研。围绕拉姆・查兰领导力体系,从“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带领团队”等几个维度,调查学员对自己管理能力的评价、培训期望,同时调研主管对学员能力的评价与培训需要,分析两者需求的平衡点。调研分析发现,大家对“影响他人”、“发展他人”、“团队建设”、“绩效导向”等能力维度的提升需要相对都比较迫切。
课程安排。结合各类调研需求,量身配置线上管理+线下专业双通道课程。
线上开设权威在线管理课程:《发展他人》、《影响他人》、《团队建设》、《招聘》、《绩效导向》、《管理你的团队》、《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共8个模块、26门课程;其中《发展他人》、《影响他人》、《团队建设》三大模块下的11门课程为必修课,其余为选修课,另与中国证券业协会、纽约金融学院合作引入各类创新转型类专业课程。
线下安排《证券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营业部绩效管理与业务发展》、《团队管理c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分公司机构业务之“新三板”干货》、《理财如水》、《客户培育与销售心得》、《客户维护与产品销售》、《财务报告分析:价值发掘和风险识别》等专业课程,以及《情境领导Ⅱ》、《了解自我―性格类型》等课程。
学员选拔
公司根据培养的目标、学习的要求,分别从“学员的资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意愿”等多方面,开展“网申”、“笔试”、“在线竞赛”等多项活动选拔“MiniMBA”学员。
团队组建。在“MiniMBA”学员的选拔中,选取“影响力中心”的学员担当模拟公司“执行长”为整体的学习过程起监督和效果保证作用,“合规官”记录养分和资本金等变化情况,协助执行长及时公布排行榜,同时创新设置不同的职位,发挥学员的特长和积极主动性。小组长即每个模拟公司的CEO,负责本组学习情况监督,由组长自主制定表格,督促组员学习,当资本金落后时,制定策略逆袭,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生态循环。
学习激励。“MiniMBA”项目对于线上课程的运营,将所有课程设定成任务,每周。设置两条外部激励线:
1.公司资本金力促团队上市: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运作,目标是上市;公司可以经营由执委会制定的常规任务,也可经营创新业务,为自己赚取资本金,教务组的课程任务需要资本金购买,完成课程任务也有资本金的奖励。特别的任务有额外的资本金可以赚取,每周公布各公司的资本金排行榜。每个公司的目标是在结训时拥有良好的资产进行“上市”。最终,脱颖而出的三个团队,在毕业典礼上模拟IPO路演展示他们的成果,角逐最佳上市,他们在结业典礼上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比如CEO宣讲、模拟财经访谈节目等,极大地感染了现场其他学员。
2.个人养分成就“梦想树”:针对个人的“梦想树”,在开始学习之初,为每个人种下梦想的种子,学员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行为的考核均记录在“养分”中,记笔记、晒笔记都可以获取养分,养分用以浇灌“梦想树”,达到一定养分值“梦想树”就可以长大,直至长成大树,开花结果。最终养分还可以在“梦想图书馆”中兑换图书,支持持续学习。
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符合年轻人学习的新趋势。“MiniMBA”学员分布于全国各地,在线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面授学习的时长,降低培训成本,并使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课程的选择上,内容符合大家的需要,并优先考虑高品质的在线课程。引入中欧商业在线、中证协、纽约金融学院等知名在线课程,给学员提供丰富的管理+金融双通道的课程。
为鼓励大家更好地参与在线学习,学习运营进行了充分的游戏化学习设计,用积分、徽章、排行榜这些外部激励迅速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建立目标感,不断地为了目标完成课程的学习。鼓励学员写在线学习笔记,组织微信群内“晒笔记”、“晒学习心得”,同时辅以新的挑战,竞争与合作并存,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面授集训。对于学员的“校园情结”的营造,项目与武汉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授课,组织大家面授重回校园,邀请学长、学姐和学员分享,和中欧商业在线联合颁发结业证书,通过细节充分地营造“MiniMBA”的仪式感,让学员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践行“学以致用”,将在线的《发展他人》4门课程与版权课程《情境领导II》互相浸润,翻转运营:
集训前:学习4门《发展他人》在线课程,学员可以根据所学的工具,结合实际工作问题,提交一个mini案例。最后共收到37篇案例,教务组从中选出10篇优秀案例,制作成微信文章,由学员们投票评选出“最佳案例奖”。
集训中:参加面授课程《情境领导II》。有了前期的学习,很多知识点可以直接匹配,全面导入、融合。由于中欧商业在线的每门课程均配有情景案例,面授时可以直接用案例中的故事作为研究点――在线课程里的某主角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他的上司用了什么样的辅导方式?为何采用这种方式?学员用“情境领导”的方法论去一一梳理、诊断。
集训后:重新回顾之前提交的优秀案例,审视真实的工作问题;有了中期解决模拟问题的经验后,学员们更有自信了,能用新的视角与工具,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有效性,融会贯通地学以致用。
中后期的线下翻转也促使很多学员去温习线上课程,把第一次学习时可能忽略的知识点学到位,产生了线上线下互相促进的良好循环。训后发现,学员不仅将管理课程应用到工作中,指导下属提高胜任力、辅导新员工的营销技巧,还应用到生活中指导亲人写论文等,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都发生了改变。
社群学习。社群是“MiniMBA”培训在线学习的载体之一,在社群中,学习者可以分为四类:成就者、探险家、社交家、围观者,每个类型的学习者需求不同,“成就者”更看重在游戏中战胜他人,争夺第一,积分和徽章的外部激励对其有正向的作用;“探险家”更喜欢新的刺激和体验,喜欢在游戏化和社群中发现新鲜的事物;“社交家”对社群的依赖性比较高,期待在社群中和朋友一起完成任务;“围观者”在社群中相对沉默,但是时刻关注社群产出的干货,希望能时刻享受到社群的“社群福利”。社群的运营要满足这些不同类型的学员的需求。
社群中学员不断成长,因此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同;新手阶段,刚进入社群并且对游虻墓嬖蛄私獠欢啵此时学员需要的是社群内部的社交,通过社交建立对社群的认同感和依赖感,如损友益友大挑战等,使学员更好地融入群体。当学员对规则和课程的学习进入常态后,需要持续的新任务和新的课程,保持学习的频率和稳定的新刺激。当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成熟后,需要的是“专家”身份的认可和更高的挑战。对于成熟的“专家型”学员,号召担任业务知识的答疑专家,给予养分的奖励,将认知盈余和群内的分享精神发挥到底,并且形成社群分享的习惯,每周日晚上8点进行微信群答疑,由其他组的成员支持并整理产出干货内容。
学习成效
“MiniMBA培养计划”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培养250余名学员。在线课程完成率95%以上,名列业内前茅。训后反馈,学员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团队绩效明显提高,并陆续晋升到更加重要的管理岗位。
学习反馈:项目训后评估的综合得分均在98分以上,满意度100%。每个学习班一般培训3个月, 96个学时的课程,其中在线学习48个学时,在线课程完成率98%以上,名列合作伙伴在线学习榜单前茅。学员还自主提交了学习笔记、Mini案例、 学习心得等数千篇。通过紧张快乐的O2O学习,大家产生了深厚感情,向各自单位同事重复推荐,再报名数量不断增加。
能力提升:项目持续近100天,能力自评、上级评估,前后测评数据显示,学员各项能力均有提升,特别是“影响他人”、“激励员工”等方面尤为明显。在训后调研中了解到,学员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一些学员还在竞聘面试中表现突出,管理意识、素养显著提高。
绩效提升:学员管理结业案例不断反映,在近百天的学习中,大家学以致用,辅导、发展团队成员,提升状态、改善业绩,团队绩效提升显著。有的引领团队,开拓业务,名列前茅;有的辅导新人,突破业绩,顺利转正。在一些班级学习过程中,正逢公司金融产品营销竞赛,“MiniMBA”学员表现优异,所在团队的销售业绩明显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关键词】旅游广播 生态文明 场景化 精准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旅游广播作为广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旅游广播,指一切以旅游为内容的频率或节目。狭义上的旅游广播则指以旅游冠名的广播频率或者是单独的旅游频率,或者是涉旅游内容的综合性的专业频率。旅游节目已较长时间广泛存在于各种广播频率中,整体表现不温不火。专业化的旅游频率大多数诞生在2000年后,由于诞生时间较晚、市场表现不够出众,旅游频率和新闻、交通、音乐等规模较大的频率相比,较为弱势。
党的十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到201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人数超过44亿人次。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则超过10.26%。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在此背景下,旅游广播这一目前较为弱势的节目形态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奋力而上,有所作为。
一、当前旅游广播的存在形式
目前,我国旅游广播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方式。
一是独立的旅游频率。这类广播频率一般都以传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资讯为己任,目的是打造地区旅游专业媒体。我们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查询到,截至2016年9月30日,以“旅游”作为关键字命名的广播频率有50个。其中,省级频率12个,市级频率38个。12个设省级旅游频率的地区中,10个属于南方省份,北方仅有河北省、吉林省;38个设立旅游类频率的市级电台中,有24个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有14个。在这些频率中,有专门的旅游频率,如吉林旅游广播(FM103.3)、三亚旅游广播(FM103.8)等;还有旅游与交通、文艺、文化、经济、音乐、体育、生活等交叉频率,如海口旅游交通广播(FM95.4)、河北旅游文化广播(FM100.3)、昆明文艺旅游广播(FM102.8)等。2017年3月19日,宁夏都市广播・旅游(FM103.7)开播,省级旅游广播频率增至13个。
表1: 省级专业旅游频率
二是在其他广播频率中开办旅游节目。由于类型化的旅游频率目前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广播旅游节目都存在于各类频率中,其节目类型有资讯类、服务类、文化类、娱乐类等多种。如北京文艺广播的专业广播旅游节目《环球旅行家》开播已10年,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服务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旅游人群。2016年12月16日,全新升级的山东广播文艺频道时尚调频推出一档广播旅游节目《I LOVE 游》以“最新鲜的旅游资讯、最火爆的旅游活动、最省钱的旅游路线、最文艺的旅游体验”为节目宗旨,每天上午9点至12点直播播出,时长达3个小时,已经成为该频率早间的核心节目。同样开播10年的黑龙江台《龙游天下》节目以其精准定位、精准营销、精准活动闯出一条整合资源新路,年创收1600万元。
三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一批存在于互联网广播平台中的旅游节目。如2014年喜马拉雅FM上线的广播旅游节目《随口说美国》,主播借助自己的移民优势,为听众讲述在美国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坐拥10万粉丝,播放量近千万。这类基于音频客户端的旅游节目具有个性化、强互动和产品化特征,虽然不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但可供广播电台制作旅游节目时的借鉴和参考。
二、当前旅游广播存在的问题
以“传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服务、引导旅游消费”为宗旨,广播电台的旅游节目在节目设置上以旅游文化、旅游信息、旅游服务、旅游推广为节目专业特色,把旅游服务信息和生活休闲娱乐有机的结合起来。节目类型主要是旅游资讯类、旅游服务类、旅游文化类、综艺娱乐类等,其中主要以服务类节目为主打,突出服务功能和实用性。当前各台播出的旅游节目多数与当地旅游局或旅行社合作,逐步实现了对当地景区及附近邻省区主要景点和客源地的有效覆盖,提供优质的旅游休闲资讯服务,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有些地方台成立的旅游广播俱乐部或者驴友会等多是由热爱旅游、崇尚自然的听众组成,已经成为旅游节目之外强大的延伸平台,为旅游广播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另一方面,当前的旅游广播节目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节目内容同质化
当前,各电台的旅游节目基本采用“互动话题+资讯”“互动话题+音乐”的结构,虽然互动话题的选取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通过对某市级专业化旅游电台的节目设置进行分析后发现,该频率每天播出19个小时节目,其中五档节目均是介绍当地旅游资源,内容极其接近。广播旅游节目同质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受众需求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旅游领域的垂直细分还不够,当然还存在着某一档节目火了,大家纷纷效仿的情况。不同需求的听众收听到的都是同质化的节目,长此以往,用户黏性会不断降低。
2.缺乏场景化收听
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J.Meymwitz)把媒介场景定x拓展为信息系统。他认为,地点和媒介同为人们构筑了交往模式和社会信息传播模式。场景化收听是广播在移动互联环境中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声音媒介场景交叠的可能是广播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但通过我们的观察,当前旅游广播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就某个旅游话题和相关的嘉宾进行探讨;另一种是把简单的录音报道作为旅游节目的内容和素材。前者很容易做成普通的访谈节目,后者则容易在不断的场景切换中使听众产生听觉疲劳。再加上一些主持人知识水平自身的局限,都无法在旅游节目中引导听众进行场景化收听。
3.新媒体互动手段单一
当前旅游节目的新媒体使用总体比较单一。很多新节目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新媒体平台,多借助频率统一的微信或者微博进行传播,且新媒体互动只是停留在互动话题的层面。很多老牌的旅游类广播节目,虽然其官方微博拥有不少粉丝,但是缺乏运营,粉丝活跃度整体偏低。尽管一些节目尝试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加强互动,探索广播可视化的新模式,但是这种直播的内容往往就是把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直播给听众,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听众的猎奇心理,但并不能形成长效的互动,不具有持久性。
4.线上线下活动断层
这里所说的断层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开展的线下活动与线上节目关联不大,线下活动的有效终点应该是通过活动把听众凝聚在线上节目的周围,使得线下活动成为节目内容的有效输入,而不是把听众引向下一个活动。活动本身应该反哺节目,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二是重活动轻节目,节目组因为线下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从而在短期内持续性地举办各类活动,反而降低了节目本身的制作水准,这与组织线下活动的初衷是相悖的。三是组织的活动商业性过重,广播旅游节目一直都有着传播文化、引领价值取向的职责,过重的商业气息不仅影响了听众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广播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我们认为线下活动的意义是形成听众社群、培养听众忠诚度、引导听众积极生活。
三、旅游广播的创新思路
如前所述,在“五位一体”的战略指导下,以旅游业、旅行者为主要服务范围和对象的旅游广播应积极调整定位,以全域旅游的视野、融媒体的形式,推出有影响力的节目。旅游广播要实现创新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突出广播特色,放大声音元素
旅游需要用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等多重感官来体验。基于声音传播的广播节目看似少了视觉的直观性,但通过主持人在进行旅游信息介绍时播放地方特色的音乐和歌曲、邀请旅游爱好者和旅行家到直播间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等,可以在保持神秘感的同时刺激听众的想象力,为听众留下可以品味的空间和认同感。
除了在节目中放大声音优势外,还可以利用声音优势进行服务性拓展。如佛山电台推出的“自助声导游”就将电台的声音优势与景区导览结合在一起,根据景区的需求,面向不同景区及周边商户提供高质量的、由知名主持人用粤语、普通话、英文讲解的音频内容等,在常规导览内容外,还结合景点更新、特色活动、游客互动等进行动态的导游内容更新与维护,既帮助景区宣传自身特色又提升了游客的旅行体验,还增大了电台的影响力,可谓一举三得。
2.打破直播间约束,回归旅游本质
广播旅游节目有三个要素:一是旅途中的音响,这是广播要素之一,也是旅行节目的优势,旅途中的各种音响,如雨声或风声甚至是旅途中的交谈声,都是旅游广播节目的最好素材;二是音响营造出来的想象力,可以让听众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画面,这个画面不一定真实,但足够美好;三是过程性,旅游广播节目抓住旅游本身就是一个享受过程的特点,发掘过程中的故事,展现过程中的细节。以上这三点要求广播旅游节目要突破直播间的约束,回归旅游本质。
如果将广播旅游节目视作旅游有关话题的主持人互聊或嘉宾访谈,都是对广播旅游节目的狭隘化。旅游广播节目需要不断走出直播间,走到旅途中,走到旅行的人当中去,把值得推广的旅游资源和有特色的人、事、物展现给听众。当前不少旅游广播频率和节目组织听众到本地或外域乃至国外旅游,并将旅行中的故事制作成节目,就是很好的形式。
3.立足本土资源,深耕文化内涵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是一种本土化色彩较强的媒介,广播旅游节目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考虑从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和受众的心理期待出发,立足本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旅游节目。如近年来河北旅游文化广播不断在深掘地域文化、立体推介旅游资源上下功夫。其播出的百集系列节目《邯郸成语故事》,以妇孺皆知的成语故事作为主线,讲述先秦以来的邯郸历史,切入邯郸周边的旅游景点,打造“邯郸成语”旅游专线。
4.打造“旅游+周边”,实现节目产品化
很多旅游节目已经在频率中存在多年,经过多年的积累,节目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要善于利用这些数据库,开发节目以外的新产品,多渠道传播。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料出版有声读物、图书,也可以开发新媒体产品,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途径实现“旅游+周边”。这就涉及到把内容转化为产品的问题,特别是在转化为新媒体产品时,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技术基础、个性价值、性能表现、价格策略、用户黏性、文化基因以及盈利模式都是新媒体产品在设计和运营中需要关注的关键要素。要实现“旅游+周边”,一方面需要扎扎实实做好节目,不断深挖节目资源,增加节目自身厚度;另一方面,要求节目运营者要跳出传统广播的桎梏,用互联网思维思考节目的发展空间。
5.丰富线下活动,建立听众社群
在新媒体环境中,广播“听众”开始逐渐向使用内容、使用产品、使用服务的“用户”转变。对于旅游广播节目来说,办好线下活动是打造节目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线上节目与线下活动的密切配合,形成广播听众与活动人群的双向转化。线下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旅游广播要与合作单位密切沟通,做好策划、找准市场、开发活动产品。同时,听众社群的维护也是重中之重。众社群一方面为线上节目不断吸引听众,同时也是线下活动潜在的参与者。社群规则、社群氛围、社群成员关系、社群活动频率等都是影响成员活跃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如江西旅游广播等许多地方广播竞相采用的自驾游活动,将车友活动与旅游活动结合在一起,带领听友们“线上听风景,线下游美景”,既促进了都市人群周末短途游习惯的养成,也迎合了市场需求,一举多得。除组织境内游之外,一些广播频率还组织听众境外游。
6.细分垂直领域,精准服务听众
目前广播旅游节目的主题设置稍显杂乱,未来要想在全域旅游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广播旅游节目需要对旅游系统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旅游人群制定不同的旅游节目。在常规节目之外,广播旅游节目可以借鉴电视节目季播的模式,每一季打造一行业细分。如将本地游、出境游、亲子游、老年游、徒步游等分别做成每一季的主题。每一季中各期节目再进行细分领域下的话题探讨,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季播模式的推行,可以做到针对不同兴趣群体听众的精准收听,同时便于投放新媒体平台,进行个性化收听。
7.丰富媒体手段,实现立体传播
旅游类广播节目要不断尝试各种新媒体手段。在自身新媒体平台搭建不成熟的情况下,要敢于借力发展。节目不必拘泥于频率的宣传平台,可以单独开设公众平台,通过内容运营,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资讯、旅游攻略、旅游项目为一体的信息搜索平台,通过该平台,还可以实现听众社群的建立,实现信息的“工”型流动。旅游本身具有的可视化性质与网络直播的属性相一致,因此可以突破广播音频节目的束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旅游巧妙结合,通过直播内容的设置实现流量转化。在将节目进行新媒体投放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根据投放终端的不同,对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实现碎片化、差异化、精准化和专业化。
8.实现出行服务场景化、精准化
广播媒体一向以传递信息迅速快捷见长,所以广播旅游节目更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及时报道出行信息。实用性是广播旅游节目生命力得以持久的根本所在。外出旅行的人都希望通过广播得到对自己切实有效的信息,因此,一方面对节目听众进行分析,明确听众在出行前、出行时、出行后的各种需求,只有全面了解听众所需,才能够做到全方位服务听众。另一方面,革新信息获取方式,要与当地旅游局、景区管理部门、旅行社产生合作,争取拿到第一手资料,避免直接在互联网上搜集无信源的信息。同时广播旅游节目不能仅仅是旅游资讯的输出,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要把节目建设成一个调度平台,把适合出行的地点的接待能力、路况信息、突况等及时,从而指导人们有序出行。
四、结语
有人认为,旅游就是一个人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旅游广播,就是要让听众发现自己呆腻的地方的新乐趣、获得别人呆腻的地方的新信息,让听众产生身未动、心已远的行走期待,由耳朵的旅行变成心灵的旅行,进而成为实实在在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广播之间的协作互补,旅游广播与当地和其他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景区和旅行社等都需要一定的磨合,建立一套良性互动机制,共同做大旅游业的“蛋糕”,实现广播的双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震茅《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内涵及发展趋向》,《中国广播》,2009年第3期。
2.邱翔《广播媒介的“场景重构”》,《中国广播》,2015年第3期。
3.彭兰《“内容”转型为“产品”的三条线索》,《编辑之友》,2015年第4期。
4.李伟峰《论旅游广播的发展策略――以厦门旅游广播为例》,《东南传播》,2012年第2期。
这份名为《社交经济:通过社交科技释放商业价值与生产力》的报告中称,在上述行业中,社交科技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其中约3450亿美元的潜在价值来自产品开发和运营;5000亿美元来自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活动;2300亿美元来自业务支持活动的改善。其中沟通、协调和协作改善所创造的价值占商业机构使用社交技术所创造的潜在价值的2/3。
7年之前,大部分消费者上网不外乎是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络搜索,以及在网上买点东西。7年之前,企业官网主要用于内部信息交流、产品宣传和客户服务,或者为电子商务服务。那时也没有多少人注册网络社区,社交网站主要是大学生的天地。而那时候首席营销官们也从来不用操心有多少网络粉丝喜欢公司的产品。
短短7年,一切都变了。社交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现象。亿万网民通过使用社交网络形成新的行为方式。而企业也看到了社交网络带来的商机,比如大众汽车2011年5月在中国推出“大众自造”活动,“众包”新车灵感。截至2012年4月,注册用户达到126000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从2010年的16.8%,提高到2011年的18.5%;奔驰Smart于2010年9月在淘宝网[微博]首次举办团购,6分钟共卖出55辆车,在该活动推出前,奔驰平均一天仅卖出一台Smart车。
据此,业界分析称将从社交科技中受益最大的行业或公司,主要是那些以知识型劳动者为主,高度依赖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知,需要维持强大的信誉以建立可信度和消费者信心,以数字方式分销产品,或提供体验式、鼓舞式的产品或服务。
如今,全球超过15亿人成为社交网站的用户,几乎1/5的上网时间花在了社交网络。在中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1亿多人,增长到了2012的3.6亿多人。在一二三线城市,有91%的网络使用者活跃于社交网站。
与内地用户熟悉的在线旅游平台不同,客路更多是面向整个亚太市场,而非中国内地。2016年,有来自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用户在客路上预订了超过500万次的产品。“客路就是旅游目的地服务的Airbnb。”客路创始人林照围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林照围在花旗银行投资银行部工作多年,他和同样在投资领域工作的朋友王志豪都喜欢到处游历,而且属于资深的体验型玩家。但在香港工作的他们找不到一个快捷全面的平台,可以满足自己“稀奇”的游玩需求。2014年两个人去尼泊尔徒步时,想要预订跳伞项目,却遇到了不少麻烦。回国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创业机会,没有太多犹豫,两个人o职离开工作几年的银行,拉上另外一个创始人熊小康三个人凑了几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客路。
创业初期,林照围曾经想过先从内地打开市场。通过微信平台,客路在内地推广过一款尼泊尔高空滑翔伞的项目,但最终只有几百人下订单。这让林照围意识到,携程、去哪儿和飞猪积淀多年,早已瓜分了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初创公司要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几乎没有可能性。
所以,客路将重点瞄准了亚太其他地区而非内地市场。这些地区的游客会在TripAdvisor上看攻略,接着寻找详细信息,找官网订票,再选择Agoda或订酒店,落地后坐地铁或直接用Uber打车,在他们的概念中,并不存在携程那样的一站式预订平台。
现在看来,客路避开大平台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内地的市场如果要推广,金额必须得达到亿元级别才会有效果。我们做的所有事都会被用来和成熟的平台比较,成本大幅度提升,但在海外市场,没有人会问我们和携程有什么区别。”林照围说。
林照围和王志豪有一个明确的优势:他们更懂海外市场。林照围形容两个人的经历是“四不像”,正是这样的跨文化背景让他们对于海外市场没有任何陌生感。林照围在中国台湾和福建长大,在美国接受了教育后,到香港工作,精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而王志豪出生在非洲东部岛国毛里求斯,在美国读书后进入华尔街工作,最终到了香港。王志豪的母语是法语和粤语,第二外语是日语,当然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我们的概念里,没有中国人、东南亚人、欧洲人或者美国人的区别,他们都是客路的用户。我们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在韩国,就和在北京、上海一样熟悉。”林照围说。
2014年,林照围和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开发了客路网站,同步使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3种文字。采用多种语言的原因很简单,同为合伙人的王志豪不能阅读中文。
开发网站的同时,林照围和王志豪开始拓展香港市场。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砸补贴和做地推,林照围打开市场的方式也采用了更“轻巧”的战术而非大开大合的广撒密网:他只关注有明显需求的用户群落及已经入境的在地用户。客路会针对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在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的场景中推广产品。
这一推广策略后来发展成为客路营销的三大路径:社群、渠道、数字化营销。他们首先在政府网站搜索旅游报告,分析入港游客的来源,包括内地、印度、新加坡、韩国等,再根据这些地区目标用户不同的活跃社群投放广告。如在中国台湾地区,林照围选择自由行用户最常用的论坛背包客栈投放,在印度则是TripAdvisor。
最初的数字化营销主攻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优化,因为Google是海外用户出行前做攻略时使用最频繁的搜索工具,但它的排名需要长期积累,林照围和技术团队能做的只有研究SEO(搜索引擎优化),调整内部的架构,包括建立外链和优化关键词。但要在Google排名靠前,最重要的还是时间和用户积累。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搜索“香港迪士尼乐园门票”的英文关键词时,客路终于能够出现在Google首页。
在游客出发前通过精准渠道对其推送后,在途中,客路选择交通工具作为广告投放地。林照围通过朋友找到香港国泰航空负责人,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乘客可以在航空杂志上看到客路App和优惠券的广告,落地即可使用。下机后,香港机场快线是外国游客接驳市区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无论如何必须拿下”。在几个月的谈判后,客路成为机场快线的合作方,直接接入了香港机场快线的后台系统,用户通过客路预订车票后,能够直接扫描二维码电子票出站。
这种谨慎的做法来自于林照围和王志豪的工作经历。他们在投资银行部工作多年,无论是市场推广还是商务拓展,他们习惯于先分析既往数据,在市场成型后再开始对应的活动,用林照围的说法,“我们是数据驱动型的,以数据分析做市场。”
因此,客路的目的地产品开发必须先建立产品数字模型,比如迪士尼、海洋公园每年游客数量,流量和用户量的匹配,游客来源地分布及权重等。而对于人流量最大的项目如香港地区的迪士尼乐园、日本大阪的环球影城这类项目,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得拿下合作。与日本环球影城的艰难谈判让林照围记忆犹新,日本企业相对保守,喜欢和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合作,对于客路这类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天生持怀疑态度。林照围一个月飞几次日本,反复商谈,花了3个多月才拿下环球影城门票的权。又经过日方半年多考察,客路才最终成为合作方,让logo出现在环球影城网站的首页,还与环球影城共享用户数据,这也为后来在日本铺设供应链打开了突破口。
“日本是整个亚洲供应链最难铺的,日本人很怕和外界直接互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一旦有了环球影城作为案例,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林照围 说。
虽然先后在京都、大阪、东京铺设产品线,但林照围没有发展日本用户市场的计划。这同样是客路以数字驱动管理用户市场的结果。
对于一处热点目的地,即使产品整合完成,客路也不一定会同步拓展用户市场,只有在当地出游人数达到一定的量级,用户分析及画像符合客路的要求后,客路才会启动地推。在分析了日本旅游局的报告后,林照围发现日本出境游用户主要为中老年人。他的结论是:日本海外出境游的用户数量不足以形成值得操作的市场,日本只作为游客输入地,而不作为输出地运营。 >> 客路创始人林照围想改变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产品现有的服务模式。
在经纬中国的张颖看来,这种做法体现了团队“出色的市场判断与执行力”。2015年10月,客路获得由经纬创投领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3月2日,客路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经纬创投、微光资本、华创资本跟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
林照围认为中国公司在海外市场多为工具型的产品,少有旅游服务这类重运营的“软性”产品,内部没有形成同一平台下的多语言平行架构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于一个业务跨越多国的公司,尤其如此。客路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一年的时间,“资源和时间投入很大,我们试了很多错。”林照围说。当时每个市场,每条业务线都不断地变化,几乎每个月都涉及前端和后端的调整,比如一张图片是需要分享还是和Facebook同步,泰国负责人要改变网站头条宣传位的内容等,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整个速度都拖慢了”。
2016年平行架构完善后,林照围觉得客路才真正具备了“一个国际化公司从内到外的感觉”。比如泰文网站可以依靠一个英语的架构平台在前端同步编辑网站内容,完全不会影响其他的比如韩语团的运营。
客路的地推,林照围既参考了Uber的“三人模式”,也来自他们“创业三人组”在香港开拓市场的实践。在香港创业时,林照围自己负责产品市场拓展和融资,王志豪负责市场运营推广,并担任主要管理者的角色,负责人事和财务,另一位合伙人则负责用户运营,包括社区的维护和线下活动组织。三个人之间相识多年,加之分工明确,很快就在香港市场打开了局面,这也让林照围确定了客路团队的基本组织模式。
香港市场形成规模后,2016年6月,客路开设了新加坡的办公室,这是客路第一个位于非中文母语国家的市场拓展部。客路“三人小组”运营模式开始向外复制,除了社群、渠道及数字化营销的用户推广方式,还规范了市场拓展与运营推广一体化决策的产品开发基本流程,即市场拓展人员谈妥新产品合作,必须与运营和推广负责人充分沟通,如果不被认可,可以否决上 线。
这一点,客路在开拓香港市场时有深刻的“教训”。当时林照围本人对于尖沙咀半岛酒店直升机环游香港的项目很感兴趣,带着团队谈妥了合作,上线了产品,但王志豪事前并不了解这件事,几乎没有跟进推广活动,用户的反馈也没有即时处理,这个林照围“很喜好”的项目效果远不如人意。
林照围将客路定义为“国际化公司”,“三人小组”也尽量启用当地人,而且林照围尤其强调负责人跨文化的背景。希望他们必须能够透彻理解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用户的生活方式及出游需求的异同。
新加坡的核心负责人来自于林照围的朋友圈,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在香港投资银行工作。在新加坡本地用户形成规模后,他回到当地,花了3个多月时间,寻找到市场运营和营销人员,组成三人小组。
其中负责新加坡市场推广的Marcus Yong此前在当地一家航空公司负责数字营销。Marcus Yong在这一团队中,充分发挥了他“熟悉国情”的优势。新加坡的年轻人对路演不感兴趣,习惯直接刷Twitter或者Instagram。Marcus Yong除了使用传统的优化搜索关键词等方式,还邀请在Instagram上有13万粉丝的bellywellyjelly到不丹拍摄了一则宣传视频,最终在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十多万的点击量。
而同样是京都“穿上和服一日游”的项目,Marcus Yong不会向新加坡人推荐,因为对于生活在炎热地区,平时习惯穿单衣的新加坡人来说,和服项目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目前,客路已经在马尼拉、曼谷等8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我们每个地方找对人就能做。我们韩国市场从决定做到人员配备、运营、推广只用了一个月。”林照围说,显然他对客路的扩张模式很有信心,“我们复制很快,即使要做中东市场,两个月就能搞 定。”
2016年,客路的月活跃用户超过300万(含网站用户),产品种类从2015年的1000种拓展到了万余种,积累了30多万条用户评论。客路App下载超过200万次,并且在当年登上了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年度最佳应用榜单。
想想微信挺悲催,初长成的风华绝代太过漂亮,不仅被“邻家少女”支付宝作为化妆描摹的对象,还被自家姐姐作为"整容"范本,导致现在QQ和微信几乎是一样的模样。
2013年手机QQ 4.0版,通过取消在线状态借鉴微信全天候在线模式的“假象”致敬微信;
4.1版本默认后台运行,学习微信强调24小时实时在线;
4.6版本,新增了语音通话功,紧接着4.6.2支持QQ钱包;
现在,推出微信首创的公众号连接模式。
无论从产品界面、产品功能,还是社交和连接的定位,手机QQ和微信都高度重叠,特别是在了QQ公众号后,手机QQ仿佛是一个翻版的微信。高度同质化的双产品同时运营,每个产品都举足轻重,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任何任何互联网公司都不多见,在拥有上亿用户群的产品里更是独一份。
QQ效仿微信推出公众号,是和微信左右互博吗?
在刘成敏的MIG时代,手机QQ和微信的确是左右手互博,微信发展处处受制,连后期引爆的语音功能也被限制推出,微信发展初期通过QQ关系链发展完全就是互博的节奏。而在微信发展壮大之后,手机QQ和超级QQ时代的SNG,二者尽管有重合,但已经不是左右互博,反而是互补。
1、用户群互补
微信占据成熟用户和大城市用户,QQ占据青少年用户和低端城市用户。微信的用户60%以上是25岁以上的人群,而QQ用户90及00后超过五成。
QQ曾经是低端的代表,所以很多大城市的白领宁愿使用难用的MSN,没有微信时代使用同样难用的LINE等。从一线城市起步、服务于手机端用户的微信抓住了大城市用户、白领和年龄较成熟的用户,在数量上已经是全球第一。无论是LINE、陌陌、易信都远远不是对手。更值得一提的是,微信也是腾讯国际化战略的承载,海外市场用户去年已突破1亿。欧美、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市场也陆续为微信打开大门,更进入了美国市场。
而QQ仍然是最大的社交软件,继续服务于低线城市用户,随着成熟用户向微信转移,QQ用户更加年轻,主要服务90后甚至00后10后用户。在腾讯QQ与易观合作的《2014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QQ的用户年龄结构中,90后最为活跃,占到39%,80后占到32.9%,居于其次,00后的活跃用户达到了11.3%,90后及00后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在QQ群中,90后活跃群主占比达52.3%,00后活跃群主为22.7%,90后及00后占比为76%,活跃度可见一斑。
2、盈利互补
QQ盈利模式已成型且收益高,微信仍在探索并持续亏损。
QQ作为十余年的IM,盈利模式早就成熟,QQ衍生的增值业务如会员、黄钻、绿钻、QQ秀等是腾讯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腾讯是凭借着QQ增值服务和游戏养活并孵化着自己的未来。
根据Q2数据,成立仅四年的微信用户已突破6亿,并以每个季度5000万的速度增长,月活已和QQ相当(而成立十余年的QQ已陷入停滞),但微信的盈利仍旧遥遥无期,除了游戏外罕有建树,而张小龙对苛刻用户体验的纠结也让微信盈利探索发展迟缓。如果没有QQ的持续供血,微信恐怕也难有成长空间。
3、关系链互补
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交产品,QQ实际上表现出对社交场景更广泛的覆盖,QQ的本质就是一个IM,就是一个关系及沟通工具,而这个沟通不仅包括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群体社交(QQ群),更包括兴趣社交(兴趣部落)等,可以说QQ把你能想到的所有关系都连接了起来。
而微信则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人与人之间都是强关系连接的。并且微信也在不断强化熟人社交的概念,限制粉丝数,“个人好友+关注的公众账号+所在的群”数量不能超过五千人就是例证。
可以说,微信和QQ打造了整个用户关系连接。
4、商业可能性的互补
有用户就有商业的价值,微信在一二线城市不可战胜,QQ在低线城市是绝对王者,如果引入O2O、物联网等,QQ和微信几乎可以覆盖全国用户和线上线下。
QQ公众号对QQ的价值是什么?
对比微信我们可以发现,QQ推出公众号的价值和意义。
曾经有人问张小龙为什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他的答复是:
“我特别希望,微信能帮助到个人,让个人能发光。一个人只要有一点点想法,就可以有100个读者。哪怕一个盲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比如按摩,也能通过微信找到他的100个顾客而生存下去。那么这个盲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粉丝群,自己的客户。”
这是微信团队做公众平台的初衷,这是一个理想的产品经理基于产品的初衷,但实际上产品更是盈利模式的承载,也是企业战略的体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进入企业市场的一颗重要的棋子,是链接人和企业、人和资讯、人和商品最重要的布局,也是腾讯商业化的考量。
现在公众平台成了微信的核心,包括微信推出的自媒体计划、原创计划都在加速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增加微信的价值。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注册的公众号的总数已达1000万个(超过五万个已在微信投放广告),平均每人关注15个公众号,微信内80%的资讯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的。
因此,QQ推出公众平台的原因不言而喻,采用微信深度验证过的业务模式,整合QQ群、兴趣部落等用户关系,打造人与企业、人与资讯、人与服务、人与人的连接,同时借由连接打造自己的商业新生命。
QQ公众平台价值很高,但你可能玩不转
我比较看好QQ公众平台的发展,但QQ公众平台可能并不像微信那么容易玩,微信公众号的模式可能也并不适合QQ公众号。
1、QQ公众平台用户活跃度将高于微信公众平台
在QQ群中,90后及00后占比为76%;兴趣部落中,90后更加突出,占比58.2%,在绝大多数的部落里,有60%的帖子是由90后发起。所以QQ用户社群是一个高度活跃的社群。
2、QQ公众平台可借鉴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经验
QQ和微信产品有天然的相似性,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同样也有借鉴意义,微信在公众平台的经验将有助于QQ公众平台的发展。
3、获腾讯管理层重视,资源倾斜度高
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曾在首届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上宣布,三季度QQ将推出公众号服务将推出,公司会有重要资源倾斜,据腾讯手机QQ团队讲,马化腾曾在SNG会议上表示无条件支持手Q的无线化尝试。
4、QQ已经尝试过平台,效果显著
QQ已经推出类似公众号的服务,即QQ群构成的兴趣部落。兴趣部落相当于微论坛+订阅号+服务号的自定义菜单。手机QQ兴趣部在2014年6月份正式上线,9月用户和日访问量双双破亿。百万级粉丝的部落已超过40个,其中天天酷跑部落粉丝高达1300万,tfboys部落粉丝超2000万,而90后和自拍也已突破千万。这些热门部落每日的签到人数均达到10万以上,据说粉丝部落将在未来整合进QQ公众平台,数据肯定有所保证,只要有用户,企业就会入驻。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低线城市是一个特别的市场,很多高大上的互联网产品都无法生根发芽,而很多接地气的产品却又无法获得一二线城市的认可(比如秀场模式的9158,比如针对农民工的电商模式,比如O2O的家居美乐乐等)。与运营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大号不同的是,QQ公众号也有其平台属性,同样的内容并不能激发所有用户的积极反馈,在天涯转豆瓣,豆瓣转微博,微博转微信过程中一大波的大号沉寂下去了。
关键词:受众需求;节目制作;传播互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一、电视节目制作的漏洞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在筹划、准备、制作、播出的整个过程都会遭遇潜在的威胁,这其中与受众需求相背驰在各个阶段都会为最后展出结果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以《我是歌手》为例,也存在收视率低于预期直线下滑的情况。
(一)歌手选取不当 受众鲜有共鸣
在凤凰娱乐一份对《我是歌手》第一季、第二季喜爱程度的调查报告中,将近1400人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支持第一季的有将近50%,而第二季只有不到23%。除在实力上的不足外,制作组在对受众“感兴趣”的歌手把握不足。在新媒体运营上即使设置了相关后补歌手投票,但事实上参与节目录制的歌手与受众网络支持投票的结果并不能做到一致。
(二)模式未有创新 受众审美疲劳
《我是歌手》源引自韩国MBC电视台。模式、赛制、制作等部分均有迹可循。在第一季时反响热烈,成功抓住受众观众点。但在第二季的制作中,并未跟进受众的心理需求,是否一年过去,受众仍对固有模式具有兴趣点。例如,同一位歌手在同样的舞台上依循同样的赛制规则进行选曲、演唱,即使舞美及编曲上有创新改变,但模式的单一及未根据受众需求做出更新改变,成为受众审美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电视节目传播方式的改良
对于一档已具知名度的品牌节目,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传播、反馈方式的多元化和迅速更新下,如何将自己已制作好的节目内容与受众群体建立联系、如何结合自身节目内容选择推广方式,以达到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从而带来有效反馈及“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最终服务电视节目,增强节目知名度和受众好感度。将成为电视节目制作方从制作伊始就应加入考虑筹划的焦点问题。
(一)通过广告赞助商加大宣传广度力度
广告与电视制作的结合不仅在于广告主投资赞助,节目通过暴露广告产品作为回报这一单一合作形式。在某种程度,电视节目制作方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的成功推行为电视节目自身增加品牌认知度及好感度。正如《我是歌手》官方微信平台与真果粒合作开展的“全民摇果粒”为支持歌手投票等活动,成功造成话题度并收获高点击量,并形成因微信公众平台为中心的固定可以专一型交流服务的受众群体。据数据显示,仅凭该活动获取的点击量为:12,275,225次。
(二)针对受众热点设计推广活动
通过利用新媒体时代下“摇一摇”对受众的普及度和吸引度,节目制作前、中、后都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APP等与受众进行直接性的“对话”,了解受众的舆论偏向,调查受众的喜好评价,都成为后续节目制作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推出受众为支持歌手投票、选举网络歌王、吐槽《我是歌手》矛盾点等与节目密切相关有利于提高节目认知度的活动。建立并高效运营“我是歌手”线上平台,通过扫取二维码及其他线上活动操作方式,做到了引导受众与节目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并对节目另一端的制作产生影响。
三、深层次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任建立
在《我是歌手》节目对外推广进行营销的过程之中,必然站在传播者角度上首先进行了主动性“搭建信任”的行为。在营造出大环境信任的情况下,针对受众需求,尽可能地逐个击破受众与节目间可能产生的壁垒,从而为达成受众与受众间信任、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信任创造条件。进而使节目形成有效传播、受众间口耳传播促使节目各层次受众阶段增长、传播方与受众形成有效互动使节目播出推广效果得到反馈及利益最大化。
(一)环境信任中的个体信任
首先,从受众角度出发。与其说信任是“向承诺的飞跃”,不如说它是对某种类型的环境的默认。在《我是歌手》第一季形成的大成功环境下,受众已经对《我是歌手》的节目模式、明星套路、选歌方向等有了一定的主观印象及形成受众思维。同时,以上既有固定性思维的形成也正是《我是歌手》节目组作为传播方所构造的,为了延续形成季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宏观上的节目惯性制作与营销手段。例如,第一季与第二季在赛制规则、明星选择、场内场外即线上线下互动上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点,可以构成冲破受众固有思维,即打破受众依赖于环境信任下形成的个体信任,从而制造相关热门话题,形成兴趣点与关注点。相反,第一季与第二季之间出现的相似性,如收视率的持续走高、广告赞助商的积极活动及组织策划等方面,也正顺应了受众的个体信任,某种程度来讲,是将向受众“承诺”的部分予以兑现,使受众保持对环境信任的一种默认的状态,稳定受众群。
基于上文提到,个体信任与环境信任在某个时间节点下是处于对抗状态的。而驱使这种状态的影响因素归根结底正是利益,辅之以情感、习惯。以《我是歌手》为例,在传播者处理第二季与第一季的创新内容时,在将不符合受众个体信任的信息内内容传向受众的过程,即有可能成为权力行使者与普通民众间因权力原因易形成的摩擦与不理解。受众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权益并没有得到重视与保护,由此而产生出的疑虑与不信任将直接反映给信息传播的发起者,从而为营销推广的终端进行带来不畅。在《我是歌手》节目进行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受众因不满赛制更替、剧透严重等因素所直接带来的收视率下滑,更深一步使媒体认为第二季收视已到达疲软期,形成加深负面传播的趋势。
(二)关系运作的设立
依据中国受众的文化特点出发,中国式信任普遍建立在私人关系之上。从古时候的血缘、地域性划分,到新时代下社群、组织等为标准的划分。即在将节目推广过程中,便要立足中国受众“熟人传播”特性,传播者有意提前划分出各个社群,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因为在同一社群内,受众与受众间的个体信任将达到最大值,而利用熟人传播特性,加之微信、微博等朋友圈、好友圈的广泛兴起,可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而就此,传播者需要考量的,就是这“中间人”的选择。怎样处理好裙带中间关系,怎样从受众需求出发利用这种关系达到节目制作营销传播过程的己方目的,是处于现时传播者应考虑衡量的重要因素。
《我是歌手》在中间关系的选择上,即在制作推广阶段,便优化利用了广告赞助商的营销能力及作用。蒙牛真果粒运用“摇一摇”的方式首先确定受众的家庭关系、广用app和组织官方微信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稳定了受众个人的社群群组关系。利用广告赞助商进行节目的推广,不只可使广告活动依托节目本身有充实内容,加深受众对于节目本身如赛制、歌手晋级等环节的了解,又可使节目及传播者意图达到进一步的有效传播,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度从另一方面体现收视兴趣点及侧重点。反馈给传播者,形成一个传播过程的具有闭合完整性的循环上升。
信任产生源自对原有内容的信任和对过程的信任。以传播中间者为例,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信任”互动时形成在传者稳定的信息来源,即节目制作方由始至终地生产节目内容。这一点是基础也是保障,所有的推广环节都要依托于节目内容本身组织相应活动。同时,对信息推送的及时维护可加强传播过程的信任度,即节目官方微博或节目广告赞助商来操作的官方微信平台及app,在节目进行过程中,都要及时更新内容或推出线下活动如“摇一摇”,来保障过程中的受众信任及关系信任不流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节目制作内容与营销推广环节对受众需求及信任构建的正确把握密切相关。科技发展带动线上线下互动方式的更新,在形式上、内容上、策划执行上、与节目内容的高度相关等方面了解受众需求、吸引受众关注、维护信任关系,是节目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凤凰娱乐网《详解我是歌手N宗病:外遇强敌 内里疲软》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旅游企业 营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渐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旅游企业原有的竞争环境,打破了固有的平衡。旅游企业必然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能力与发展方向,判断出本企业创造出竞争新优势的可能性。电子商务作为旅游企业创造面向旅客需求的新型营销渠道,它是一种服务的过程,也是旅游服务在旅游活动中的延伸,具有维系顾客与营销的功能,也成了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电子商务的主要含义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一直在电子信息网络中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在商户中进行网上交易与在线电子支付等各项活动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应当从20余年之前的EDI,即电子数据交换,采用电子方式开展数据、表格等各类信息的交换时算起,主要包括了所有利用企业内部网或者专用网、外联网及其他各类广域网、局域网以解决交易间题、切实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商业价值,并积极创造新商机的所有类型的商务活动。当前,人们所普遍认可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电子目录、电子广告、电子交易系统、电子合同、电子商品编码、电子订票、电子订房、电子报关、船运货舱预定、货物自动跟踪、产品网络销售、网络谈判及电子结算等等。根据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域,通常可以把电子商务分成B2C的电子商务,也就是商家对个人的电子商务;B2B的电子商务,也就是商家对商家的电子商务;C2C的电子商务,也就是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已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特征。
二、 旅游企业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定位
在目前Web2.0的环境下,网络旅游消费者往往会通过搜索引擎来发现最具价值的旅游服务网站,并通过标签、RSS等快速地浏览最新旅游服务资讯。此外,网络旅游消费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在网上搜集商家信息、产品信息与服务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通过博客、播客和社区等各类网络平台去了解其他旅游者的计划或者体验,以便于从中发现更为可靠的信息。
三、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电子商务营销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形成了政府旅游网站、专业旅游网站、搜索引擎与企业自建网站等多样化的旅游网络信息结构。这些网络主要执行的是信息宣传、企业介绍、电子商务等职能,其中旅游电子商务涉及到了B2B、B2C等业务,并以B2C业务为主导。而专业旅游网站则是旅游电子商务的主体,比如携程网和e龙网等。一部分企业还自建了网站,而旅游网站实行的是网上预订和网下交易的运营方式。即使携程网已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开始挂牌交易,但是,我国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总体上仍然处于滞后状态,网络营销十分落后,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四点:
1.旅游产品线的范围较为狭窄,且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目的地旅游电子商务均局限于酒店与机票预订,产品线十分单一,大部分旅游企业采用的都是选择性渠道策略,用以提升旅游产品的网络分销率,这就使得不同的旅游网络商之间和与旅游企业的自建网站之间形成极为激烈的竞争关系。
2.网络营销沟通形式过于单一,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
众多的旅游网站都以本企业信息与特色产品介绍为最主要的沟通手段,即使有网络广告,采取的也是粗放式投放,并且针对的是全体网民,因而传播效果极差,还很难加以评估。这些旅游网络信息基本上都被旅游企业所垄断、所控制,并经过精心的编辑。对于旅游者来说,网络传媒只是旅游企业一种新的自控媒体罢了,完全缺乏可信性。
3.旅游信息不对称,旅游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牢牢地控制着相关网络旅游信息的,旅游者由于精力上与财力上的限制,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类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显然加大了旅游企业的不诚信现象的出现频率,导致旅游者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在依赖于旅游者主动寻找产品的网络世界里,企业的知名度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4.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功能偏弱
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象集中于具有时尚意识的新一代散客旅游者,他们追求的是“新、奇、特”的个性化新型旅游产品,但是,大量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只是把企业线下的经营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线上,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创新,难以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四、现代旅游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发展策略
1. 宽深策略
要实施宽深策略这一营销策略的前提是,这一旅游企业网站的资源一定要十分充足。一般来说,实施这一种战略的旅游网站所针对的目标市场都十分大。当前,我国国内实施这一营销策略的网站主要有携程、华夏和同程等旅游网站,这些网站的突出特点是:上网者进入网站的渠道非常广阔,网站的内容极为丰富,服务项目齐全完善,而且还拥有网站自己的大型数据库与网上预订系统。这种大型网站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的实用性旅游资讯、景点介绍等旅游信息。但是,目前实施宽深营销战略的旅游网站基本上均存在对网上出现的消费者细分度还不够精细的缺陷,在许多市场的划分还不够到位。
2. 宽浅策略
实施宽浅策略这一营销策略的网站主要是旅游类门户网站,比如同程网等。这一类网站主要提供的是旅游类的服务资讯,其本身并不具备在网站上进行直接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功能,这一类旅游网站的最主要作用还是为下游的部分旅游平台提供可供进入的渠道,从而提供网络社区服务,而这一营销策略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下游旅游网站所支付的广告费用。
3. 窄深策略
实施窄深策略这一类策略的网站一般自己并不直接做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广告,也不会花费太多的费用用于进入渠道的宽度之上,也就是上网访问者进入这类网站平台的渠道并不是很多,这类网站主要还是通过和一些大型知名门户网站的旅游类栏目结成联盟等方式以寻求客源,也就是说这类网站自身并没有设立品牌,他缺乏独立生存的条件,只能是为大型的门户网站旅游类栏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4. 窄浅策略
窄浅策略是早期旅游网站所采取的一种网络营销策略,实施这一种策略的网站不仅难以承担起旅游门户网站的职能,而且又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网络中的旅游服务,纯粹之是一种早期旅游企业为了上网而采取的一种尝试性营销策略,这一种策略是多种网络营销策略中最没有实际效用的形式,目前已基本被其他及种营销策略所完全取代。
5. 精准策略
一是旅游比价搜索引擎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旅游者从网络中获取的旅游信息主要还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根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Jupiter Research最近所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在线旅游市场中最大的受益者是GOOGLE和YAHOO这两大搜索引擎,而并非是美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预订网站Expedia。搜索引擎将依据上网旅游者所输入的关键词,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世界里进行检索,并将最为符合要求的信息展现给客户,这样一来,不仅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使信息的传递更为精准。
二是网络社群提供天然的分众市场与旅游者信息。Web 2.0网站的最大特色就是客户的积极参与与集体智慧。Web 2.0网站中的信息完全由网民所贡献,网民是旅游信息的发源地与传播者。网民在博客、论坛与社区发表个人言论,并讨论与评价旅游产品及服务,同时利用相关群体的影响力来引导其他旅游者作出选择。Web 2.0网站可充分利用分类、Tags等技术,依据旅游者的不同喜好划分出不同的社群,这些社群其实就是一个个天然形成的分众市场。旅游企业可以将和本企业产品定位相同的社群作为目标市场,实施精准营销。进行一对一的定制服务。从而快速调整本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定位。
三是运用窄告方式以实现旅游产品广告的精确匹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网络广告投放往往是广而告之,这样一来的后果是大部分的营销费用被浪费,而且绝大部分属于强行要求客户参与体验的干扰式广告,导致网络消费者不胜其烦,而所谓窄告就是窄而告之,也就是通过运用高端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业界所独有的窄告系统,让广告客户提供的广告内容和网络媒体中采用的文章内容、浏览者偏好、利用习性及访问历史等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并最终到和其相匹配的文章周边。因而广告的精准投放就提高了被点击到的概率,而且窄告是按照点击进行收费的,就能使旅游企业更好地体验到广告的效果。
四是实施网络主动营销,提高旅游网站的客户转化率。旅游者应主动搜集旅游信息,访问多个同类旅游网站。传统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确切知道旅游者是何人及其旅游偏好,更不可能与上网者进行实时互动沟通,导致大量的客户资源在不知不觉之中流失。为提高客户的转化率,旅游企业好可运用Web 2.0 技术对用户电脑中的cookie文件开展跟踪分析,从而了解到上网者的个性化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目的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潜在客户了解并访问这一平台,并通过平台获得相关产品与服务信息,从而为最终形成消费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吸引客户的时候,旅游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自身的资源状况,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使企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彭环宇:有效实施网络营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湖南大学,2001
[2]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谢彦君 李福学:饭店营销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杜文才: 旅游电子商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姚国章: 新编电子商务案例(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平台微商将井喷
针对多层次拉人头的传统微商,一个观点认为,微商出路在于专业服务模式,实现社会化众包的微商平台。这时候,专业服务可能会以一种优选服务平台的模式出现,而不是产品销售尤其是代销的模式出现。而整个价值链重构后,没有多层次的微分销,其链条是“消费者—平台—专业服务用户”,让消费者可通过一级就直接接触到品牌,并且把中间层的利润最大程度地压缩。同时,平台是微店对接研发制造、供应链物流等后台,实现高效清洁地经营网络。如今随着微商各大分销平台逐步发展,微商尤其是朋友圈微商开始逐渐走向理性,平台式微商也将迎来更多发展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平台化?什么是平台微商?从狭义来讲,微商平台可以指所有的社交软件,只要可以发表产品图片、分享以及跟好友互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都可以成为做微商很好的平台。而从更纵深意义来讲,所谓微商平台是指在一条产业链里,实现上中下游的打通和联系的一个平台。因为大量微商的涌入必然会带动产品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就需要用平台化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从用户购买、商家发货、物流查询、收货评价到商家交易系统的对接等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闭环。在这方面微信只是开了一扇窗,实现上中下游的互通才是核心,不过这还需开发运营者第三方来做,第三方就是要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来重新构建B端和C端的连接和关系。
以酒管家平台为例,现在酒管家平台免费入驻(为酒品保真,需缴1000元保证金),它可让线下店铺的微店直接移植到酒管家移动端的APP和酒管家微信公众号上同时展现,方便消费者发现并购买。而且酒管家后台设计有世界各地的酒庄和酒水公司展示的平台,给微店提供了一体化的供应链,甚至酒管家还整合代驾、品鉴等免费流量入口,为各个微店免费带来更多酒水消费客户。
再如微盟,在2014年已推出社会化分销平台,打通上中下游、线上线下的联系,为传统零售企业布局微商分销体系提供技术平台保障。据称,目前已有数十万家商户使用微盟产品。还有淘金子。淘金子号称是国内一家领先的“三省合一”创业社交电商平台,为店主、消费者及供货商三个向度提供高品质“省心、省钱、省力”服务的创业社交电商平台,从选品、采购、开店、上架、策划、运营、供应链到发货等环节均由平台一站式搞定,店主只需按照淘金子开店向导,3分钟即可一键开店成功,节省产品推广运营成本。淘金子还与供货商建立保证产品品质的信誉体系,淘金子为每款产品品质背书。如此,做微商看起来并不困难了。
可以说,如何将线下和线上的渠道贯通,实现上中下游的互通,是平台微商赢得未来的关键。微商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去中心化(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实现线上线下O2O一体化;其次是向着平台化方向迈进,实现社会化众包,建立一站式移动营销平台。
总之,媒体的热炒,资本的火热,商家们的翘首以盼,微商将迎来大整合期,平台微商将脱颖而出迅速崛起。而平台微商的崛起使得暴力刷屏、加粉及售假等个体微商行为被大范围清洗,同时大微商平台将凭借自身的规模实力,在货源、信用体系以及消费者保障方面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与品牌商、个人商家形成高黏性,通过诸如平台规则、假货遏制、信用、监管体系等整个生态平台圈住广大商家,在短时间内大量积累用户规模,做大做强微商,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未来很有可能产生一个亿万级别的微商平台,它或已不再以流量和销量为中心,而是一个完全以人、体验和场景为出发点的移动购物新时代。
平台微商突破之路在哪儿
不过,许多微商平台在入驻了众多个体微商之后,面临流量过于分散、发展重心不明确、特色个性不足的情况。因此未来平台微商后续如何发展,探索出一条与微商属性相符合相支撑的道路,仍需要平台管理层深度的深思布局。
微商的崛起,需要更多系统化与规范化的规则和平台,以成就微商未来的持续发展。品牌微商、个人微商以及社群微商逐渐向平台微商转移,表明微商正从一个丛林时代走向制度时代,未来微商平台应充分运用平台的模式特色、信任机制、系统、大数据等进行革新、突破。
突破之一:抛弃过去“压货、倒货”的模式
微商行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是模式需要变革,然后才是要解决产品的问题、行业心态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彻底抛弃过去“压货、倒货”的做法,以产品销售和服务为主要利润来源,不再以“拉人头”作为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真正聚焦在产品的零售动销上面。模式的变革,本质就是让微商回归到“卖货”,也就意味着微商从业者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拉人头上,而是聚焦在真正带来效益和流通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上。这就需要重新构筑平台。这一举措,也可以让产品利润率回归合理,不再需要因为要给多层级商保证利润而使得产品零售价格虚高,更主要是不要让国家擎起监管利剑。
突破之二:建立强有力、能背书的微商平台
正如上文所说,未来,微商如果想要获得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来背书,将生于草莽的微商带入正规化的发展之路。朋友圈微商向平台微商的迁移成为大势所趋,在平台管控之下微商将可以借助平台的资源,有效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营销体系,优秀的商家将可以在平台的监管下健康发展,信用缺失的不良商家将被市场淘汰。
预测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品牌加入微商,将改变原来的微商格局,微商将由原来的“平民化”转向大平台、专业化,从自由竞争转向有计划的发展竞争,从渠道微商转向平台微商。
为了构筑千万、数亿级别的电商平台,未来必须完善微商平台商品的安全体系,加大对上游供货商资质审核,并推出消费者保障计划(如“假一赔十”机制),以及建立
一套完整的商品信用和评价体系,推动平台微商日益走向成熟强大。
突破之三:由图文化转向视频化,推动微商渠道多维化
现在大部分微商都是微小个体,今后,以协同方式,整合优势力量才能更好地发展。微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社群化,彼此间线上互动、线下见面沟通,进而形成社群团体、平台微商,形成合力。而娱乐化、亲民化、互动化的网络平台模式,才能更容易吸引粉丝。原始的过于频繁的刷屏营销,效果将越来越差。今后,微商平台产品推广模式上应由图文化转向视频化,3至6分钟、剖析粉丝需求、精准定位、有故事性和有创意的精美的短视频更易被微友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和更好的流量。
对于微商们来说,流量入口的需求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虽然微信坐拥移动社交流量第一入口,可从最终的转化率来看并不理想。因此推动建立微商传播的多维化渠道,是未来平台微商的一大使命。能将各种社交入口的流量汇聚到一个平台上,如QQ空间、陌陌、易信、来往、微博、博客等,将“力大无穷”,因此将这些分散的流量整合到一起输送给商家、微友,虽然这是一个浩大艰巨的工程,但是对平台微商们来说意义非凡。未来哪个平台微商能把分散的流量整合得最好最得体,它将最能吸引商家及微友入驻,将脱颖而出屹立不倒。
突破之四:微商+C2B,私人定制将成为平台微商的主流
以消费为导向的微商社交渠道更能快速聚集适合社交渠道的“小而美”的产品。微商+C2B,将会成为未来“去中心化”的平台微商的一个潮流。未来一个成功的平台微商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可以先设计产品或把正在生产或即将生产的产品放到平台上,然后寻求网民的意见和想法,为品牌注入个性化、定制化和多元化特性。
关键词:小米;家装;互联网;方法论
1 前言
去年年底,号称“小米家装”的爱空间一经推出,便以699元/m2、20天完工、主材引起大家的关注。“小米家装”的噱头、雷军的名人效应,使“小米家装”爱空间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界、泛家居领域,甚至是陶瓷行业,都引发了各种讨论。爱空间本身就解决了很多互联网的新思维和新玩法,其实很多互联网新思维的方法论可以为我们陶瓷行业的营销和研发所使用。本文是笔者亲自去北京爱空间进行实地探访,并与其创始人陈炜先生进行了交流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2 爱空间的九大卖点
(1) 699元/m2,包设计、包主材、包施工、包全套卫浴。
(2) 毛坯到精装房,20天完工。标准化工艺,全程施工质量检查,业主全程参与,阶段验收,自称“史上最快互联网家装”。
(3) 一线品牌,成本价直供。科勒的卫浴,西门子的开关、插座,雷士照明的灯具,科宝・博洛尼的整体橱柜、油烟机,大自然的地板,马可波罗的瓷砖,友邦的集成吊顶,多乐士的涂料。
(4) 零增项。合同签订后,绝无任何增项收费。施工细节在合同签订前全部和业主确认,保证全程装修无增项。
(5) 五不限。瓷砖、地板、内门、橱柜长度、地面找平面积不限。
(6) 所见即所得,样板间交付。样板间展示的品牌就是未来家庭中使用的,样板间展示的材料就是家里装修用的。
(7) 过程全透明,手机看进度。每个客户单独微信群,时时在线互动,每天照片上传,边工作边监控。
(8) 80道标准工艺,100%自有工人,绝不分包。拥有自主培训基地,工人统一食宿,科学的管理及派工,避免工期浪费。
(9) 标准产品仓储管理,产品提前入库,品质有保障。
3 爱空间的增值之道
3.1 抓痛点,做极致产品,打爆款
传统装修存在诸多痛点:例如过程复杂、报价繁多不透明、时间拖延、耗费精力、合同存在圈套等。针对这些痛点,小米家装实现标准化报价699元/m2,毛坯到精装房20天完工的快速装修。
3.2 通过零毛利率实现降维打击
传统家装毛利率是40%,爱空间最早定价899元/m2,毛利率为25%。而雷军以小米电视一代3400元成本2999元销售为例,阐述企业以低毛率走量实现盈利才是王道,建议陈炜用现在的成本来定价,用未来的规模来赚钱,永远保持10%毛利。陈炜被雷军触动,剔除传统渠道和营销费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成本结构,将爱空间装修定价降到699元/m2。
传统交易获得的利润等于单数乘以平均每单的利润值,再次链接的后续服务意味着维修成本。而互联网通过成本价销售,通过零广告费、零库存费、零渠道费、零毛利率、零产品周期,获得大量订单,以及消费者的口碑与忠诚。
3.3 通过互联网进行零成本传播
首先,尖叫的爆款产品本身就是广告;其次,借力小米家装进行病毒营销;再次,通过网站+论坛+纸媒+微信公众账号+大V,实现多渠道媒体传播;最后,通过用户介绍用户的口碑营销。
3.4 通过基于海量客户的平台、实现增值服务
在报价699元/m2的基础上,小米家装还推出了个性化的收费包:浴缸安装包、拆除墙体包、壁纸包、背景墙、吊顶等等增值服务,在这些增值服务中,有的利润极高。其次,爱空间提供多个样板房,每个样板房采用的软装、家具的品牌都不一样,比如用宜家家居、博洛尼家居、华润万家家居的整体方案。而在后期,随便开放一个软装、家具的增值接口,就能获得大量的利润。此外,每个样板房里面都有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电视、路由器、智能盒子、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监控摄像头等等,未来也可能是一个高利润率的接口。
陈炜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爱空间应该靠平台赚钱,爱空间当前目标是做到100万用户,产生1000亿元的市场产值,实现口碑效应最大化,下一步则考虑如何把用户群从100万延伸到500万。
3.5 通过风险投资快速做大
2014年6月,41岁的陈炜从一家家居公司离职创业“爱空间”,两个月后,陈炜和雷军谈话一个半小时,在2014年8月拿到了顺为资本领投,总共超过6000万元的A轮投资。此后几个月时间,爱空间便做到了每月接单上千,消化500单的规模。以699元/m2的装修成本和每户面积平均面积100m2计算,每月产值就有3500万元,一年可达到4.2亿元。如果增加软装、家具等增值服务,规模还可能成倍增长。
3.6 运营粉丝社群,持续改进产品
互联网时代必须专注“产品+社群”,产品只起龙头作用,必须不断改善才能更好服务用户,而用户参与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企业必须完成从体验经济到参与经济的升级。以前爱空间自以为经验丰富能做出牛逼产品,后来被用户吐槽产品漏洞百出,所以现在爱空间建立了多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平均300人,陈炜充当首席客服,微信群内每天产生上千条信息,针对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出问题。而爱空间正是通过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流程。
4 爱空间的管理之道
4.1 定价标准化
以前的装修报告给用户呈现一张长清单,总共有300多项收费项目,看似标准实际增加了用户选择成本,而且其中暗含诸多收费陷阱。而爱空间免去所有的繁杂内容,以博洛尼、大自然等品牌作为支撑,将产品价格定为699元/m2,除了让用户感到超值外,更重要的是坚决不做增项。同时,在个性化配置上也实行标准化定价,比如:吊顶包括龙骨、石膏、材料、布管、布线、灯等,定价统一为110元/m2。
4.2 工程管理标准化
爱空间在工序管理上也做出改进,爱空间把所有装修工序分解成了四百多步,将每道工序用时一一记录下来,再将所有工序以时间节点形式串联起来,构成整个施工工序的标准化。
4.3 管理过程标准化
爱空间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包括礼仪培训、微信操作管理、了解公司规范,检测报告等流程。小到每道工序,大到一天工作,爱空间都通过微信群聊实现信息透明化,用户每时每刻都知道装修进度和检测标准,同时可以浏览工人姓名、工种、工作年限等服务信息,管理过程完全可视化。
4.4 自养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是确保装修质量的前提,而工人的痛点是没有长期稳定订单,可能造成收入的不平衡。而爱空间通过规模化发展方式,拥有足够多订单,可以为产业工人提供稳定的工作量和工资,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当订单达到一定规模后,工人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4.5 通过合伙人制进行全国开拓
异地扩张方面,爱空间采取自营而非加盟的策略。在进军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时,爱空间了解到,招聘总经理、副总和下属团队时,单纯给高薪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爱空间在全国成立分公司,由总部控股,从其他装修公司挖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说服他们从职业经理人投身企业家,成为爱空间的城市合伙人。
5 对陶瓷行业的影响和借鉴
5.1 整体家装会影响瓷砖消费行为和心理
首先,爱空间的发展会占据一部分中低端的装修市场,对传统装修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其次,通过社会化的传播,爱空间的模式会影响80后、90后的消费观念,原来自己购买砖的会考虑找整体家装,原来找装修公司的会要求价格透明以及跟爱空间比较,这些消费者对于装修的要求更加严格,而装饰材料、软装的整体利润则会被倒逼下降。
5.2 提升服务质量,靠拢标准化
陶瓷企业可以借鉴爱空间,做好服务和标准化。比如在免费上门量房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好的免费设计方案、更高质量的施工图、更优化空间方案;而针对上门量房服务本身,也可以采用标准的着装及体系化的服务;针对导购,也可以把导购流程标准化、讲解内容模块化、产品展示智能化;在采购过程和送货过程中,也可以想办法提高沟通效率、加速送货速度,并进行一些体系化的服务;针对常见沟通问题,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话术或想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5.3 整合资源,尝试整体家居
现在终端市场上各种渠道分流很多,传统建材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的人流量开始下降,而很多通过设计师渠道、工程渠道的经销商因为掌握了引流的主动权,销量反倒有所增加。当终端开始进行明星签售、降价促销、时,陶瓷行业已经开始陷入无促不销的困境。
而爱空间让我们看到,消费者整体采购和产品的整体配套设计的趋势。很多陶瓷经销商已经开始整合资源,有的整合不同平台的不同类型产品做瓷砖的整体解决方案,有的与卖场的木地板、橱柜、水暖、卫浴、软装等经销商进行整合,也有的经销商已经自己开始做整体家居。
5.4 终端展厅可引入新设计新概念
陶瓷企业的终端展厅,大多设计得不够生活化,在终端不容易带来销量。在未来,企业可以借鉴小米家装更生活化的设计理念,通过更合适的软装,进行效果展示,甚至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引入新概念,如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定制化收纳解决方案、变形家具、软装方案、色彩搭配方案、智能家居放置方案等,用更人性化的设计,打动消费者。而当终端展厅同质化的时候,智能家居无疑将成为一个吸引点。
5.5 尝试做好粉丝营销
最近很多大牌企业瓷砖质量问题的曝光,更多的处理方法只是任由事态发展,结果被微信朋友圈传遍了大江南北。其实这些问题,通过粉丝消费社群的建立和社会化的口碑宣传,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处理方法。比如建立VIP客户服务体系,或是针对全抛釉、微晶石产品,提供每年一次的打磨保养服务等。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持续与消费者形成连接,通过口口相传,形成口碑营销,这也值得陶瓷行业向爱空间借鉴。
5.6 融入整体家装,成为供应商
“小米家装”爱空间的最大影响并不在于它一家公司的影响,而是可能带动一大批家装公司“小米家装化”。传统的瓷砖终端渠道在5年内会受到巨大冲击,瓷砖行业的整合会快速加剧。如果瓷砖品牌能够针对互联网整体家装的特点,推出针对性的配套解决方案,可能借助这个风口,快速成长。
5.7 差异化的经营策略
陈炜介绍,爱空间装修最难之处在于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权衡,如果取舍不到位,用户不会选择爱空间,进而无法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最终爱空间确定大部分装修标准化,少部分个性化。对于瓷砖来讲,目前爱空间等整体家装的方案比较单一,而陶瓷企业,可以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特色品牌,可能结合个性化设计、渠道整合,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和产品专业化经营。比如现在主题酒店、主题餐厅越来越多,对于差异化的瓷砖产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6 互联网新思维对研发的借鉴意义
大家经常谈到互联网思维,会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专注、极致、口碑快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很多时候,大家只是觉得这个是一个概念,与自己没有关系,与自己的工作又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来讲,互联网行业是技术迭代最快、人才竞争最激烈、资本运作最快速的行业,里面很多方法论对我们陶瓷行业的研发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6.1 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董事长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解读,流行最为广泛,即:专注、极致、口碑、快!什么解读呢?专注一个痛点刚需,做出一些极致的爆款产品,通过巨大的口碑效应,零广告费用的巨大传播,把产品销量快速提升,同时把公司规模快速做大做强!
我们陶瓷行业的研发,更多是模仿!看到意大利、西班牙的好设计好图稿,就开始模仿,做到70%的相似度,就开始推向市场。产品不但不极致,而且一推就是多个系列,上百个款式规格,然后通过低价提升销量。最终,又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而不能自拔!
6.2 痛点思维
痛点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转化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过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实现的愿望。
我们行业大部分技术研发人员,绝大部分是在工厂、实验室,很少下到终端、很少跟消费者沟通,甚至很多公司怕技术人员跳槽去做销售,刻意避免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的沟通。那我们很多产品更多是品牌老总根据以往的经验开开发,或者是拿一些国外的样板来给技术人员来仿制。技术人员仅仅是把这个当成工作,要么直接就说做不出来,要不就是导致最终产品效果打折!
6.3 参与感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参与感》这一本书里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观点:“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和用户做朋友就是和用户一起玩,不是做形式化的用户调查或高大上的。和用户如朋友般一起玩、讨论产品,通过论坛、米聊或微博等沟通就是需求收集,就是产品传播。”
什么是好产品呢?不是你开发出来,自己说好,而是消费者说好。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将新产品放在年会上、年中战略会上给经销商来看,听取意见、填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整个产品开发反馈很不全面,往往导致辛辛苦苦开发一年的产品,一上市已经落后了。反倒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微信群,将一些经销商组建成为一个群,购买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也组建一个群,有什么新产品可以先在微信群里面讨论,听取多方意见,持续改进!
6.4 社群与粉丝经济
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五月份微信朋友圈都在传一条流言“XXXX瓷砖拿在手里都会碎”,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瓷砖搬运过程中的破损,可能是经销商搬运过程中的问题,也可能是消费者自己在家使用过程中的磕碰。本质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售后服务没有做好的问题。如果陶瓷企业把所有买过自己瓷砖的消费者当成会员,定期提供一些瓷砖清洁、保养的服务,任何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产品改进的建议都可以向公司提出,凡是被采纳都有重奖!于是,就把消费者当成自己的研发人员了,而且这些反馈真实有效,直接就是痛点!
6.5 精益创业与精英小团队
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软件行业的敏捷开发管理。例如“最小可用品”与“原型建模”非常相似,都追求快速的版本迭代,以及时刻保持与客户的接触并获得反馈等等,精益创业可以理解为敏捷开发模式的一种延续。我们很多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很长,当产品推出之后才知道好不好卖,如果销量不行,意味着大量的库存!反倒是可以利用精益创业的方式,先推出几个样板,拿到经销商、消费者、工程客户、外贸客户那边去听取意见,甚至直接去争取订单,根据反馈进行研发调整、订单生产、营销模式设计等等。
Uber进入任何一个城市以后都招聘三个人的小团队,包括城市经理,试运营数据良好,说服总部可以放手去做。招募了三个人跟一个新的创业团队一样在本地可以做任何的决定。事实上所有的核心数据、运营东西也在总部,不需要对后台进行管理,更多的就是在运营,营销等等。反观很多陶瓷企业和高校的研发中心非常官僚化和部门庞大化,管理方式是至上而下的命令式,效率低下,研发人员更多是为了混口饭吃积极性不高。如果能够将研发人员采取3人一组的阿米巴模式,进行内部PK+精益创业,将有助于提升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市场痛点的发掘!
6.6 从0到1 和幂次定律
从历史潮流来看,未来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有两种观点:一、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即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知道了它是什么样;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