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管理责任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教育部今天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刚才,教育部和省上有关领导对今年招生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现在,我就全市贯彻国家和省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做好今年招生工作,讲四方面的意见。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今年招生工作
招生作为最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工作,历来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今年的招生工作,在秉承往年招生政策、招生规定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部分招生政策有一定调整和变化,这将直接关系到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二是全市高考考生人数增加幅度较大,今年全市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9000多人,比去年增加4300多人,增幅达到29.2,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工作量,也给考风考纪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加速并且不易控制,发生的个别问题极易迅速扩散成影响全局的问题;四是招生工作“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给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对招生工作的关注度与期望值有了新的提高。为此,各县(区)招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正确把握今年招生工作形势,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以对人民群众负责、对每一位考生及家长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严明纪律,优化服务,确保今年全市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二、靠实责任,严格实行招生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招生工作的管理力度,先后颁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规定》等专项管理制度,同时要求所有考生要在考前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根据国家规定,省上也出台了《考试分级管理责任制》、《招生过程督查制》、《违纪舞弊通报制》等管理制度,其目的都是为进一步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推进依法治招工作进程。今年招生工作中,我们要在发扬以往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严格推行分级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招生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大责任考核和追究力度。各县(区)招委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靠实责任。无论是高考报名、考生体检、试题试卷安全保密,还是考纪考风、考务管理、考生填报志愿等工作,都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把招生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哪一级工作出问题,就追查哪一级的责任,坚决实行高考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严抓细管,全力做好今年高考工作
高考是事关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风气好转的大事,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中最敏感、最严格的一项考试,是教育部门重中之重的一项具体工作,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做好今年的高考工作,根据国家和省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这里再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强化政府行为。
各县(区)招委会,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公安、宣传、卫生、通讯、环保、保密、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细致地抓好考试安全保密、考点设置、试卷保管、考试组织、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有关领导要亲临现场督促检查,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形式,千方百计确保今年高考工作每一个环节绝对安全和万无一失。
2、强化责任,严格落实高考责任追究制。
今年全市高考工作,要严格执行去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高考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区的考试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招生考试工作领导作为直接主管责任人,要承担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管的责任;招生部门负责人要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职责”,对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或工作出现较大失误问题者,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3、严格管理,切实优化监考教师队伍。
今年高考时,县际之间仍实行全员对调监考。各县(区)招委会,要把监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制定《监考人员选聘及管理办法》,切实加大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努力建立起公正廉洁,认真负责,熟悉业务,不徇私情的监考人员队伍,切实将监考情况与评优选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这里再次强调,考试中凡因监考人员工作不力造成的问题,一律追究派出县(区)的责任。
4、关爱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要树立“以人为本,关爱考生”的工作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既严格坚持规定,积极应对,又要严格防止渲染紧张惶恐气氛。各县(区)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并注意做好考生违纪防范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考生调整心态,加强营养和休息,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沉着应考。各有关职能部门, 既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又要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办考生之所需,尽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关爱考生,在考生乘车、食宿、就医、安全等各个方面为考生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坚决制止高考期间噪音干扰等问题发生,努力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同时,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高考前不对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作任何渲染和不实报道,以免给考生增加压力,不围绕任何考生进行个人宣传,不进行高考录取分数线地区差异和考生因经济困难不能上学等方面的炒作报道。
四、强化素质,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一、医疗废物范围
医疗废物范围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执行。
二、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的基本要求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总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分工协作。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器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处置方式按照本过渡性处置方案执行。
(三)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和能力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自行处置,并保证处置无害化,不得污染环境和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医疗卫生机构内直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危险废物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三、医疗废物收集与运送
(一)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环境保洁监控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操作与管理,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在实处。
(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一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三)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医疗废物必须由专人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隔离,按传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要建立封闭式的垃圾处理场所,保证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且须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按要求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五)生活垃圾处理要做到日产日清,不得积存污物;生活垃圾中不得混杂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清理后,要做好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与消毒。运载途中不得随意扔撒、倾倒、堆放,应当遵守环保和城市环卫部门的规定放置,防止污染环境。
四、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法
(一)传染性或感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处置: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再用双层黑色垃圾袋装载,集中放置到暂时贮存场所,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置。
(二)感染性(非锐器)医疗废物处置:废物产生地应当用规定专用垃圾袋盛装,垃圾袋外备有“焚烧”标志,集中焚化处置。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废物处置:此类废弃物须经初步消毒、毁形处理,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扎送焚化处置,也可妥善贮存于防渗透的容器内,待集中回收处置。
(四)锐器废物:要求在废物产生地配置适合的毁形装置并立即毁形处理,然后焚化。
(五)药理性和化学性废物等:此类废物可交还原生产单位销毁,也可焚烧或深埋。
五、医疗卫生机构的污水处理和排放监测
(一)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医疗污水不成为环境污染源。凡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20张病床以上门诊部、保健站),现已具备医疗废水处理能力的要确保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外排废水污染物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对没有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或废水处理效果与处理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体诊所,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尽可能实现达标排放,在目前条件下,医疗污水必须采取加氯、加过氧乙酸等临时消毒杀菌措施。
(二)医疗废水的监督性监测必测项目为:PH、余氯、COD、BOD、悬浮物、挥发酚、油类、总磷、汞、砷、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监督性监测频次为:每半年1次。医疗机构自我监测的项目为PH、余氯、COD。可按废水处理的周期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每班次至少1次。
(三)为加强对医院废水排放的监测工作,医院废水排放应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医院排放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安装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
六、医疗废物处置的院内监管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领导,制定和建立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等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和污染防治制度,要对每批医疗废物处置的环境保护和卫生学效果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存入医疗废物临时处置档案,每半年向县环保局和县卫生局报告一次。
七、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县卫生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卫生监督所在卫生局的领导下,对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县疾病控制中心要根据检测计划,每半年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
县环保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要定期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严禁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废物进行排放。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认真落实过渡处置方案,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和环境保护职责。进一步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防治和环保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按规定及时安全处置废物,严禁未经处理、处置和肆意排放医疗废物的行为,严防因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或医院感染。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进度;成本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严格执行项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现场管理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完成产值的作业场所,加强现场管理足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现场管理内容十分复杂多样,它包涵了场容、安全、用电、材料、环保、环境卫生、消防保卫等专业。规划布局合理、施工秩序井然、文明安全良好的施工现场, 能展示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反映出企业的素质和实力。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实践表明,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信誉, 保证施工企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工作认真、纪律严明、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因而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建筑工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在现场管理中过于追求施工进度, 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这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键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 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三) 工程质量隐患多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 但往往为了抢工期, 较多的单位在 “重进度、 轻质量”的意识和不良倾向, 并且在质量检查验收过程中走过场, 有的施工完成后根本没有经过自检、 专检、 交叉检的过程, 上报给监理工程师, 让监理人员成为了施工单位的专职检查员, 更为严重的是当监理人员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时, 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时, 施工单位相关人员
意见很大, 认为监理人员在人为的发难; 还有的表现在施工单位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 违规作业等, 导致众多的工程质量隐患, 影响工程的使用质量与寿命。
(四)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严重
1、 围挡墙没有进行亮化或美化,甚至破损、不清洁,还存在着围挡墙旁边堆放垃圾、物料的现象。
2、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落后,噪音污染比较严重,施工材料产生的挥发性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施工现场合灰机、搅拌机等机器未进行防护封闭,造成施工现场环境恶劣。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 切实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 “四大要点”。“四大要点” 即质量、 安全、进度、成本控制,在任何一项工程中,这都是工程施工管理必抓的重点。
1、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 靠市场增效益。
第一,加强对进场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试验检测,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材料是工程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必须严把材料关。材料采购时要优选供货厂家,通过对多个生产厂家材料的取样检测, 选择出质量、信誉和资质最好的供货商。在材料的日常使用上要避免浪费,并且加强材料的仓库保管工作。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第二,要致力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良好的施工水平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运用科学的质检手段,对工程定期质检,要确保每一施工工艺和每一道施工工序都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接受各部门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其次要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使他们熟悉技术规范和施工图纸,要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每一分项工程进行规划,确保在目前环境条件下每一分项工程都在受控范围内。
最后对施工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新工艺、新技术, 熟悉新材料, 规范施工, 正确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
2、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无小事”,建筑工程由于其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各种安全隐患多,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因此,要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始终,落实于工程的每一个细节。
第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这要求对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责、权、 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 加强对施工中细节的安全意识。这些细节包括:
(1) 高空作业
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应事先体检, 严禁高血压、 心脏病、 贫血、 癫痫等患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从事高空作业。
(2) 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高空坠落半径范围内的砂浆搅拌机、 搅拌站等要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启动装置、 离合器、 保险链、 防护罩必须齐全完好,安全可靠。
(3)施工的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如何在保证工程各项合理开支的情况下, 优化施工管理, 降低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应着力去做的事情。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 明确责任成本, 建立奖惩制度
为了控制工程造价, 应当明确责任和相应的责任成本, 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如果出现人为原因导致成本超过责任成本,则视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如果成本损耗低于成本预测计划, 则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进行奖励。
(2) 严格控制材料成本
在材料的采购环节, 应做好基础性工作, 在不同的供应厂商之间进行对比, 求得更好的性价比; 在材料的使用环节, 应详细做好材料的使用记录, 定期检查, 杜绝材料浪费现象。
(3) 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安排具体的用工计划, 严格控制工人数和相关费用支出, 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二)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 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
(三) 重视对人的因素的管理
1、 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
2、 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工 程 管 理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national standards, norm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act smoothl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oject safety, economy, smooth finish,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建筑市场,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相当广阔。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异军突起?怎样才能勇立潮头而激流勇进?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应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采用科学的技术管理模式,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安全、环保、优质、低耗的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1、技术管理的重视
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4.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4)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4.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4.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①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②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③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④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5. 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归档、保管与使用,保证反映工程质量活动的技术资料完整、全面、有效。
5.1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和存放
工程技术资料分为设计文件、施工管理文件、施工验收资料、设备图纸及资料、施工材料资料、质量监督记录等。其中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设计联系单;施工管理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文件、标准、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项目开工报告、重要会议记录、技术会议记要、图纸会审纪要、施工方案会审记录等。
收集后的技术资料由单位资料室统一整理、分类保管,并有明确标识。资料室应做好资料台帐,留存的、供借阅的、供发放的技术资料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办理领取或借阅手续。资料存放点应采取防火、防强光、防潮、防盗、防蛀、防有害气体的措施。
5、2管理职责
设立各级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责任制,对资料进行接收、确认、登记、标识、借阅、发放、回收及归档管理。各领用部门、专业工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保管相关资料。
6、结束语;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技术要点;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10-01
引言: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工作,有助于正常发挥机电设备的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的施工人员、技术、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降低了安装的水平和质量,导致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行,也降低了施工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安装的水平和质量,维护安装过程的规范化,加强对安装管理技术要点的分析。
一、安装机电设备项目的特征
(一)安装周期长、涉及面广泛
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环保、消防、动力工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需要供电、通讯、照明等设施来协助施工,由于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采购、调试、验收等多个流程,工期会比较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比较多[1]。
(二)技术要求高
在安装机电设备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建筑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也有利于提高安装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安装的过程中也逐渐涉及到吊装、装配、检测等方面的技术。
(三)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管理
由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涉及面很广,这在安装的过程中就需要与各个部门及时的做好沟通,加强各种技术之间的连接和有序衔接,施工的进度安排要合理、科学,各方面的工作要相互协调,有序的开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是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安装进程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二、对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要点实施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安装过程的规范化进行
目前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安装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对相关的安装制度选择性忽视,没有按照应有的操作程序来进行安装,这就会直接导致安装的效率和质量不合格,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通过较强对机电设备安装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规范安装过程,确保安装进程的顺利开展,有效发挥出机电设备的用。
(二)有利于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机电安装的过程中,通过管理能够实现安装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机电设备安装流程,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机电设备正常的运行。
(三)有利于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规范化,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隐患,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以防出现安全事故,在节省安装施工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这可以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三、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准备工作
在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工程验收的工作,为了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应该,让专业的验收人员来进行安装的验收工作,验收人员需要仔细的核对机电设备的数量和型号,并做好设备后期的保管工作。在安装施工之前,需要详细的了解整个项目的资料,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好相关的解决措施,将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效果图和标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
(二)质量管理
为了做好质量管理,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明确安装的内容、质量检验标准以及检验规范,确保质量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程序化,检验构建和材料的性能,确保设备的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需要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检验,采用员工检验、专职检验、重点检验、日常检验等形式的结合,全面保障设备的质量问题;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体系,对机电设备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要求[4]。
(三)安全管理
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安装的各个环节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安装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安全工作。另外,施工企业或者是单位要在项目的管理中纳入安全管理,全面的开展和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四)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之后,安装施工单位需要解决好所有的问题与需求,也需要解决安装人员的生理需求,比如提供就餐、休息等场所,工程安装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安全保卫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都要提前确定好,并进行技术交流。对整个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进行合理的预算,实施成本控制,进行安装施工评估,确保施工工程的效率和质量[5]。
(五)组织管理
合理、科学的调配技术人员、安装人员以及安装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施工人员要认真负责的实施安装工作,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施工技能,增加自己的安装施工的经验,做好质量控制。注重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负责,加强施工管理,为顺利的开展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六)其他技术要点
在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中,还包括其他的技术要点,比如进度管理、财务管理、考核激励制度、通报制度、管理责任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这都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提高安装施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防止机电设备出现安全事故,促进更好地建设机电设备安装项目。
结语:总的来说,提高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据哟普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把握相关的技术要点,提高安装流程的规范化、系统化,保障安装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益风.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2,06:95-97.
[2] 崔亚林.选煤厂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技术要点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6:56-57.
[3] 陈炳如.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今日科苑,2015,08:90-91.
【关键词】乡镇 环境保护 措施
【分类号】:X832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的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渊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致使环境污染的趋势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息息相关。如何科学地处理乡镇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探讨了乡镇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一、我国乡镇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业“白色污染”大量增多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增多
我国乡镇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农村工业企业(乡镇工业)的粗放式经营和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联苯胺等产业,以及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行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直接危害职工健康。
3、乡镇基础设施滞后
这方面突出体现在城市气化率低、热化率低、绿化率低、烟尘控制区发展水平较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力度、治理资金投入较低。目前,大多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同时由于集中供暖建设滞后,居民取暖、做饭及餐饮业的耗煤多为直接燃烧,低空排放,大量的由煤炭消耗产生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状况。
4、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产品在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经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这些垃圾还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二、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措施
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观念淡薄。一方面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只管经济发展、企业扩张,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不管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另一方面,乡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环境受害者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所以要加强环保教育,尤其要通过一定方式的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可以说,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有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于乡镇工业而言,由于它们分布在农村,有的企业甚至很偏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控制。因此,需要形成一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的机制,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来影响乡镇工业治理污染的行为。这一措施的前提是加强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所谓环境意识,它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然而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产生,主要应靠教育和公众的实际行动。提高乡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单纯是认识问题,它同乡镇工业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应在乡镇工业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基础上,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农业污水污染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尽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对触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但内容过于简单、笼统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细化相关内容,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应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性因素,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固体废物转移事前知情同意程序等相关制度扩及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必须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工作计划,从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和宣传教育多个层面确保相关立法顺利实施。
3、创新思路,切实做到管理到位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在还处于相对贫困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法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广泛宣讲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乡镇要组建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县、乡、村三级环保管理网络,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农村环境保护具有分散、面广、量小的特点,必须加强管理,积极服务于农村环境保护。农民建房选址定点、畜禽圈舍的布局、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更好地控制农村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加大地方政府的参与度,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农村环保是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应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将目标转化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环保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首先,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努力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法律又适应农村特点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其次,科技领先,切实做到技术到位。农村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源分散不集中,治理难度大,对治理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坚持科技领先的原则,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先进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运城推广的农村沼气利用技术具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大力发展沼气、风能、太阳能、秸秆气化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第三,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参与到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积极参与,才能有更大的整体性的收效。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做到力度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乡镇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按照生态学思想,合理利用空间,建立科学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新农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国平.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8)
关键词:水运工程;质量;成本;进度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he quality, cost, schedule, safety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marine traffic engineering.
Key words: marine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cost; schedule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运工程施工项目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和成果, 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对象, 任务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界定的。可以是一个综合的建设项目, 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 对施工项目全权负责, 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二是施工项目的运作具有时间控制性( 从工程投标至竣工验收阶段) ; 三是在施工合同实施的有序过程中, 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 施工项目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 四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1 :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
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项目的管理功能, 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2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2.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已确定的质量目标 ,经理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企业质量验收标准应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自检、互检、专检等质量验收制度及质量奖惩措施 ,并编写质量手册和用于指导实际施工操作的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质量方针 ;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2人员、材料、船机设备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 ,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增加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项目经理部要严格落实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 ,尤其是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使其养成深入工地现场的良好习惯,认真、严格、及时履行岗位职责 ,及时记录各种质量原始数据 ,整理质量资料 ,并认真保存、总结提高 ,做到眼勤、脑勤、手勤 ,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同时 ,提高项目部的整体综合水平 并坚决杜绝各种包办、代办的不良风气。项目经理部要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 ,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2)材料是构成水运工程产品的主体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项目经理部要严把材料质量关。甲、乙双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检测制度和材料验收制度 ,同时要认真做好材料的存放保管工作。
(3)施工船机设备是施工工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水运工程项目施工应选择满足使用要求且性能良好的船机设备 ,并加强日常的检修、维护管理工作。
2.3施工环境控制在水运工程项目施工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 ,有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 ;劳动环境 ,如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尤其是施工现场 ,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 道路畅通 ,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2.4施工工序控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要严格遵守执行工艺流程 ;二是控制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 ,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 ,尤其是关键部位的施工控制点 ,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 ,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5加强工程细部质量管理和成品保护水运工程中的细部部位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难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大部分没有具体规定。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 ,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 ,做好了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工程细部主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抓好细部处理 ,一是要抓好预防预控 ,即把问题想在前 ,矛盾解决在前 ;二是要统一标准、统一工具、统一做法 ,即在一个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相同的做法要一致 ,三是要精工细做或精雕细凿 ,必须选派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工人精心操作 ;四是要把重点放在不同分项、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相交处和最后的工序上 ,最后的交活工序既要保证 本工序质量 ,又要弥补前面工序的不足或缺陷 ,起到 “收口 ”的作用。
3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是指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主材、辅材、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 ,施工船机设备的台班费或租赁费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水运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3.1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
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 ,不同于工作责任 ,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强调质量 ,忽视了成本 ,单方做到供货及时 ,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 ,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 ,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 ,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 ,做到精打细算。
3.2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 ,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 ,也是项目管理人员 ,特别是项目部经理的责任 ,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别 强化责任心 ,分工负责 ,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堤防管理单位落实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了管理任务分解、划片包干和管理绩效逐月考核并与职工收入相挂钩的管理制度,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有力推动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堤防管理水平。《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总体方向要将本省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外省的先进成果,进一步总结和提升,融入标准之中,体现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把现有的科技手段应用到管理之中突现标准的先进性,并注重标准的细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规范、指导堤防工程管理工作。为此,在本标准编写过程中,立足安徽堤防工程管理实际,突出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促进工程管理,使工程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以精细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使标准具有前瞻性。
2主要内容
本标准内容共分十一章,另有堤防工程检查记录和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记录两部分规范性附表。标准除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按文本固定格式外,考虑到本标准中术语前后对照使用方便,对常用的术语进行定义,其他章节根据堤防工程技术管理特点和要求进行编写。标准中重点将检查观测、养护修理、生物隐患防治、生物防护工程及管护设施维护作为主要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还将安全管理和技术档案管理作为两章,分别对工程保护、安全生产、防汛和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及利用做了相应规定。
3重点解析
3.1总则部分
明确技术管理内容,确立科学研究及技术更新方向,规定穿跨堤建物管理职责。总则部分对技术人员配备及管理职责、堤防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总则第二部分,根据我省堤防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了堤防管理单位十项技术管理职责。从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全面掌握工程状况、注重日常养护修理、资料积累等方面。在突出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堤防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堤防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技术管理职责。总则第四部分对堤防管理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更新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明确。由于我省堤防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建议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改进检查观测手段、提高控制运用和养护修理水平,逐步建立、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堤防管理现代化。总则第六部分对穿、跨堤建物管理责任给予明确。由于堤防穿、跨堤建物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堤防在汛期高水位下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它涉及部门和单位比较多,专业性较强,所以,应由建设单位管理,堤防管理单位对其涉及防汛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以保障堤防工程安全度汛。
3.2检查观测部分
树立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确定检查观测周期、内容和要求。堤防管理工作,面广线长,跨越农村、集镇、城市,违章建设、随意堆放、乱丢垃圾、盗伐林木、人为破坏工程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大。标准要求堤防管理单位要随时常握工程总体情况、及时发现违章并进行清除、制止破坏工程等违法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在切实做好日巡查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月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以达到规范管理的要求。为准确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堤防工程开展必要的观测工作。本标准对堤身断面、堤身沉降、水位、堤身浸润线观测等根据不同情况将测次、范围及要求均作了具体规定。同时,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行需要,可增设近岸河床冲淤变化、堤身裂缝、减压排渗工程的渗控效果观测等专门观测项目,以全面了解工程状况。
3.3养护修理部分
以保持工程完整、度汛安全为目标,明确堤防养护修理内容和标准。安徽省堤防管理单位,按照部颁标准开展堤防日常养护修理工作,对堤身形成的浪坎、浪窝、雨淋沟、凹陷等缺失现象及时进行修补,对堤身裂缝、洞穴等隐患进行处理,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坡面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在不同时期对堤防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管理目标与要求,这对保障工程完整、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标准在总结多年来管理经验,要求堤防管理工作要按照“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修并重”的原则做好日常养护修理工作,并使修理后的标准不低于原工程标准。标准对土质堤身裂缝修理建意采用开挖回填、横墙隔断、灌堵缝口和灌浆堵缝等方法进行修理,并提出具体要求,以使标准具有操作性。标准对堤顶、堤坡、铺盖、盖重、防渗排水设施、防洪墙、防汛道、穿跨堤建筑物等养护修理均作了规定。为使堤防管理范围规范、标准、整齐,本标准将护堤养护修理也作了明确规定。标准将工程抢险列入养护修理一章中,目的是增强管理职工防汛抢险常识,了解防汛抢险的原则和一般险情的处理方法,以指导防汛抢险工作。
3.4生物维护部分
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减少污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及治理污染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生物工程在对堤防产生防护作用的同时,发挥生物防护工程的整体效益,也是堤防工程管理单位一项新的任务。本标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生物防护工程维护专列一章作了相应规定。标准强调用于防护工程的生物,应选择适应性、抗性强的品种,这就要求保护堤防工程的生物一定要针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质水量等环境,选择适合生长的品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或凋零、生长不旺、枯死等情况,不利于对堤防的保护。同时重点强调在生物病虫害防治使用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要求,注重保护环境,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5隐患防治部分
加强堤防隐患普查与调查力度,综合治理,消除隐患。土质堤防,较适应于獾、狐、鼠、蛇及白蚁等动物居住,有的是属于浅表型的窝洞,有的则形成贯穿堤防的洞穴,对堤防安全带来较为严重的隐患。特别是白蚁,使堤防中土质松散,形成的蜂窝状的洞穴也较大,并不易发现。植物中常见树木根系穿入堤防中,当树木更新后,其根系易腐败而形成空洞,对堤防有一定的危害。这些隐患轻者使堤防凹陷、水土流失,重者使堤防溃堤,后果严重。标准强调了要定期开展检查、普查工作,并要求在清除堤身树丛、高杆杂草、旧房台等便于生存及活动的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理工作,以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
3.6管护设施部分
转变重建轻管理观念,完善管护设施,美化管理环境。堤防工程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因受重建轻管的思想束缚,过去仅限于主体工程的形成,管护设施不配套也不完善,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标准一方面强调了管护设施的完整与维护,发现损坏、丢失、故障、失灵、老化等情况,要及时修复、补设、排除和更新,保障设施发挥原有作用。另一方面对办公区及生活区要做到安全、环保、卫生、环境美化与整洁,为职工提供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增大幸褔指数,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3.7安全管理部分
突出安全管理,明确工程保护、安全生产与防汛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和人身安全,是管理单位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为做好堤防安全管理工作,本标准就“工程保护”、“安全生产”和“防汛”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标准强调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的水事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工程保护”一节中,在相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还规定了护堤地管理范围内不应设置堆场、防汛道路应有限行设施以及限行设施应有安全警示等安全措施和标识。“安全生产”一节中,在强调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要编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并针对生产作业、用电等方面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防汛”一节中,对堤防管理单位防汛组织、队伍、职责、制度、预案、物资准备等进行了相应规定,并要求汛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巡堤查险,配合地方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3.8技术档案管理部分
关键词:成本控制;施工技术;合同管理(经管);技术与合同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并正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为项目业主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管理内容。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与合同管理脱节,造成无谓的成本增加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共识,而搞好工程项目管理则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机细胞。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涉及经济、人工、环境等诸多因素,而施工技术管理与合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在项目合同单价固定的条件下,项目管理应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
对此,分别从施工技术管理和合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其各自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相应的管理制度,然后提出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分析所产生的效益,探讨其可行性、实现方式和经济效益。
2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保证的有力支持,也是工程项目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持,能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施工技术管理基本任务
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技术、安全、质量、环保政策;执行施工合同约定的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贯彻建设单位的技术管理、质量方针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保持建设单位质量体系在项目工程上的持续、有效运行;熟悉、研究和掌握施工合同,优化施工方案和措施,提高技术对项目工程经营成果的贡献率等。
2.2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结合建设单位在建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在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促进和提高建设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积蓄具有竞争力的施工技术资源,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效益,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2.3项目施工技术归口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部作为项目施工技术归口管理部门,对工程的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交底、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分项工程预检和竣工验收等进行系统的过程控制管理,对工程中的技术纠纷、争议进行协调和解决,以保证工程的全面履行。
2.4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制度
制订质量计划、安全管理目标;审定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奖罚细则;参与工程重大的施工技术、质量事故和安全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促使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文件所有制定程序、方法科学有序地进行。
2.5、施工技术资料归档制度
自施工准备阶段起始,就应建立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和质检部门主办,其他有关部门配合的施工技术文件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工程上应设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员,建立施工技术资料档案。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计划、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等企业自颁文件和与形成产品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顾客提供的图纸、图样等)。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编号,列入“清单”,由技术负责人签认,文件和资料管理员负责进行控制,移送建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保存。
2.6施工技术人员要求
(1)要熟悉工程施工技术、懂得各项专业知识;要了解合同文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能够负责工程建设、施工的日常工作。
(2)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监督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照设计图纸拿出施工方案、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探讨可行方案并监督改正。要有一定处事能力,能够处理好现场施工队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外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关系;要有一定应变能力,思想敏捷,条理清楚,能随机处理问题,维护施工企业的利益。
(3)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外提供的各类技术上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措施,要简明扼要,文理通顺,论理切中;对施工内外的工程计量文件,要认真审核避免与施工合同内容有所冲突。
施工技术的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施工中对原施工方案的优化重组、对现场工作中的施工计量技巧的有效运用、对设计图纸或变更图纸的认真研讨定案,从而使得合同成本的有效降低,达到控制成本的宗旨。
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从项目合同签订后,至项目完工验收止。根据合同责任制及相关的合同管理规程对合同风险进行预测,并对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对比、纠偏,进行合同变更、索赔管理,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
3.1合同管理基本任务
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施工分包单价,使施工技术合理性与施工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财、机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尽量少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以最优化的施工方案来完成控制建筑施工成本的最终目标。
3.2合同管理的制度
合同责任制是根据职位、岗位的不同,将合同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不同部门和个人,做到人人有责可负。
(1)项目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经营管理部(合同管理部)作为项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实施、变更、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纠纷、争议进行协调和解决,以保证合同全面履行。
(2)合同变更管理制度
合同变更导致的承包方损失,由发包方承担,且承包方有权对延误的工期进行索赔。
承包商提出的合同变更程序如下图所示:
(3)合同台帐统计、资料归档制度
建立合同台帐,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工程合同份数、设计金额、履约率、违约原因、纠纷次数、变更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利用合同进行生产经营的能力。已签订的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业务往来传真、信函、索赔报告、对帐单、合同台帐等资料应由合同管理部门专人保管,分类登记成册;对于合同履行和竣工结算已完成的工程,应将竣工报告连同合同、决算书以及一切往来文书、经济签证、变更记录、竣工验收证书等装订成册,移送建筑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保存。
3.3对合同管理人员要求
(1)、要熟悉工程,懂施工技术、懂各项业务管理;要熟悉合同文件,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并不断调研、总结、学习其他系统的经验和方法。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管控能力以及具备团队精神。
(2)、要有一定公关能力,能够处理好内外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外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以及地方施工环境等关系;要有一定应变能力,思想敏捷,条理清楚,在对外联系、商讨和谈判中,能灵活处理问题,维护企业的利益。
(3)、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对外提供的各类函件、报告,要简明扼要,文理通顺,论理切中,能够反映出本单位的水平,提高企业声誉。
合同管理工作要与工程进度、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及工地实验、材料供应、财务结算等工作密切结合,了解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情况,促使全面有效地履行合同,并利用合同有关条款,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4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
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营风险预测与预控、合同收入分析、成本测算和分析、资金优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的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相结合是控制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对现场的施工项目来说,经济就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技术就是施工技术管理部门的职责,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的领域中,技术与经济即合同管理于技术管理是相分离的。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项目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成本管理意识仍停留在口头与会议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技术人员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与己无关的,认为那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合同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识,也较少了解施工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从单纯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上去审核项目的费用开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难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了解合同,对分包出去的项目单价所包含的施工工作内容不全面理解,而给出了重复单价内容的计量,从而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无畏增加;而合同管理部门也因为不了解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环境、条件,而理论的按照定额盲目的选择定价,造成了施工项目单价过低,而引起了施工成本的亏损。因而在施工现场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单只是本专业的知识,其他部门的知识也应该去了解,管理人员应该多交流沟通,多互相监督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水电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突出体现在造价竞争上。施工企业如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以企业的高效、科学、有序、受控、管理创新的理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从工程的合同管理与施工技术管理上进行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定,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
参考文献
[1]夏清东、刘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2]苟伯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