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统筹规划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筹规划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筹规划的原则

第1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民俗表现是形态美的人文构成。民俗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内容与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出来的,并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一种对人们的心理、语言和行为都具有持久、稳定约束力的规范体系。例如,湘西的乡风民俗就深深烙印在这一区域的民居建筑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外化为一系列建筑和景观符号,表征着这一区域独特的人文特征。由于地域、民族的差别,风俗内容各有特色。这些来源于乡土生活环境的民俗习惯也是形成各种风格迥异的乡居景观的根本原因。在美丽乡村形态美的营造过程中,我们应当十分注重民俗表现。

营造形态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的原则是指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统筹各类社会资源,统一规划布局,举全社会之力而为之,避免各自为之,自行其是。如安徽省编制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对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作出了整体安排,并具体落实到县(市、区)。依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对中心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房建设等进行了统一安排。同时编制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按照“美”在硬件、“好”在软件的要求,明确了中心村相关建设内容和指标。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是指形态美营造应当与经济条件相适应,与自然氛围相融合,与民俗风情相协调,与区位环境相呼应等等。如安徽省按照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等不同区域,以及城郊型、乡村型不同类型,分区分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因地制宜原则的具体运用。

3.尊重意愿的原则

尊重意愿的原则是指形态美营造应当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表达农民诉求和愿望,符合农民的审美情趣和民俗习惯。两院院士吴良镛认为:如何组织好居民的力量,是解决“千村一面”的关键。实际上,规划设计者与农民对乡村环境的感知及审美标准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规划师或设计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只有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尊重其意愿,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民需求,营造更加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形态美。

4.优势优先的原则

优势优先的原则是指形态美营造在经济及物质生活条件好的乡村应当优先,区位优势(近城、近路、景区等等)明显的乡村应当优先,其他优势明显的可以优先。例如,与安徽黟县宏村相邻的卢村,就充分利用其毗连古村落景区的独特优势,对已有建筑、设施和自然人文环境,就地进行整治和整修,不仅保护了濒临破坏的古民居,还拓展了当地文化旅游业,形成了古村落群的景观优势。不失为美丽乡村形态美的典型个案。

5.功能多样的原则

功能多样的原则是指建设商、居、旅兼容型多功能美丽乡村。功能多样是社会进步、时展和人际交流对乡村形态美营造提出的的必然要求。营造形态美,应当坚持功能多样的原则,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商、宜赏的多功能文明载体。

结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主体构成,应当十分注重其形态美。营造能够永久传承且又宜居宜赏的美丽乡村形态,不仅仅是规划、建筑和环境设计学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更是一项功昭当代、利泽千秋的宏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的探讨仅在于抛砖引玉,藉此期待在此领域有更多的学术和实践成果问世。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第2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固体矿产 地质勘查 找矿方法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56-1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大量培养,也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寻找新的勘查思路,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措施与技术,是每个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安全、高效、发展、创新”是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的核心内容,应当始终贯穿于矿产勘查的全过程,保证勘查质量,在激烈竞争的矿产资源市场中,使矿产企业能很好地生存、发展。

1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1.1统筹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商业性质和公益性质的地质勘查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调查矿区地质和矿产勘查。对地方地质勘查工作和中央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对国内地质勘查和对外开放的地质勘查领域进行统筹规划,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和规划,至少需要提前10年来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地质勘查基础工作的先行作用给充分的发挥出来。

1.2拓宽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有着更为广泛的矿产需求,并且要求越来越高的矿物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应用和服务领域进行积极的开拓,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还需要结合我国康婵资源的具体情况,将重点矿区的勘查工作以及重点矿种的勘查工作给作为所有工作的重点。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实现地质勘查广度和深度提高的目的。

1.3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和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和成矿理论,建设和完善地质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地质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科研技术和勘查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的勘查能力。对体制进行完善,扩大合作:要对地方和中央政府关于地质勘查管理方面的政策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创新地质勘查机制,实现多渠道发展的目的。

1.4立足国际。扩大合作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就要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并且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接轨。

2主要地质找矿方法

2.1地质填图法。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构成了地质填图法。

2.2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形成了矿床的有效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2.3重砂找矿方法。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3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薄弱。近年来我国的矿产储量的年增长率日趋缓慢,多数金属矿产增长甚微,危机矿山越来越多,目前地质矿产勘查的技术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国家对地质矿产勘查资金的投入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形势的需要。

3.2管理分散。地质矿产勘查单位之间由于各自的隶属关系的不同而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各自掌握着分散的地质矿产勘查资料,资源整合难度很大,不利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与服务的力度不够。

3.3体制乏力。我国现有的勘探单位大部分是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立的,当时地质勘查的出资人和受益人均是国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政府开始退位到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大部分投资的主体和受益主体在市场,而原有单个地质矿产勘查单位无论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投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与合格市场主体的要求相距甚远。

3.4创新不够。具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成果很不突出,地质行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在国际地质学术领域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提高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的措施

4.1政府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充分维护探矿者的权益。首先完善有关勘察矿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体系,降低探矿者的风险、提高探矿者的利益。其次解决“探矿权”和“采矿权”两权分割的问题,确保“探矿权”可以顺利向“采矿权”过渡,且要落到实处,以便吸引更多资本注入到矿产勘查项目中,并且要给予新伙伴必要关照和支持。

4.2综合应用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找矿方法有了巨大的进步。将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研究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去寻找从地表到深部的状况和成矿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各种糖密仪器的使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从而获得可靠的数据,为技术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了保证找矿的质量,提前将地质勘查的规划部署工作完成,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做好相关部门的人员和勘查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4.3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区的地质条件。矿层的稳定性、构造、矿床水文地质、矿山工程地质等地质要素都要弄清楚。弄清楚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后,紧接着则要分析各种地质要素在矿山开发中所占据的重要程度,及勘查时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项目任务确定此工程的布置原则,确保工程的每个环节顺利实施。

5结束语

矿产地质勘查的工作是一项精密的、精确地、不容有误的工作,矿产勘查工作也同样是矿产行业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场将会越来越快,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对勘查力度适当加大,建议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综合多种勘查方法加以查证,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明辉.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指标体系的构建[J].青年科学.2010年04期.

[2]陈廷愚,耿树方等.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2010(04).

第3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集中供暖;沼气;生物质气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relat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heat supply, gas programming id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heat supply, gas supply mode, air source heat source,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energy and solution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entral heating; Biogas; Biomass ga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对于协调城乡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城乡规划法有两点重大意义,第一,将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的全部城乡规划,统一纳入一个法律管理,使乡镇、村庄的规划提高到与城市规划相同的地位;第二,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理念,核心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公共财政城乡统筹安排、公共管理城乡全面覆盖等。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设施的完善和一体化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供热、供气作为市政公用设施中的能耗大户,在城乡规划中必须注重“节能、环保、高效”,做到覆盖城乡、因地制宜、科学、经济合理。

2 现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由最初的“自由发展”阶段过度到“规划先行”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阶段,城市规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现阶段的规划存在以下不足:

(1)城市规划中整体性、系统性、区域协调性不强,对规划方案的实施难度、近远期建设协调关系等分析不够。

(2)规划思想过于僵硬,缺乏灵活、特色、创新的规划理念,盲目攀比,出现批量生产的现象,无法展现城市的自然文化、历史遗存和地方特色[1]。

(3)规划方案内容比较空洞,理论性强,内容细化、深度不够,过多地追求新潮、眩目的概念,忽视城市重要的功能,忽视人们生活空间的营造,可操作性差、实施难度大。

(4)规划中为确保用地规模、用地指标,一味的扩大人口规模,造成公共、基础等配套设施规模太大,无法布局,指导性不强,实施浪费太大,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不够。

(5)现有的乡镇、村庄规划普及率低,规划本身无法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区差异,可操作性差,加上政府执行、监管力度不够,规划只是停留在书面上[2]。

(6)市政配套设施规划重视不够,规划方案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市政设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必须以“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做到“资源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环保节能”。本文主要针对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供气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3 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工程规划

冬季采暖作为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三北”地区城市集中供暖发展迅速,但广大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问题成为城乡统筹规划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空间布局、功能的不同,供热设施的规划也存在差异。在供热工程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分层次、分区域、多种能源和供暖方式相结合。

按照城市居住集中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供热规划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作为城市中心区及城市边缘集中区域,必须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取代污染大、热效率低的小锅炉房,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率。在大中城市发展大型的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城市的主力热源,以现有或扩建大中型区域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供热系统充分利用热电厂不同能级梯度的蒸汽,利用低压蒸汽(≤1.6MPa)作为电厂周边10km范围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热,以机组乏汽(0.5Mpa左右)作为城市居民供暖换热首站的汽源,发展高温热水间接连接的供热方式。对于电厂周边5km范围内的集中居住区,充分挖掘电厂余热资源,利用电厂冷却水余热进行供暖。小城市应发展以大中型区域锅炉房为主的集中供热模式,积极鼓励其他形式的采暖方式如地源热泵、电采暖等。对于有小型电厂的城市,应大力进行机组技术改造,发展低温循环水集中供暖。城市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的同时,应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等条件,积极鼓励利用其他新能源、清洁能源的采暖方式。例如在寒冬地区的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区,可发展海水源热泵等采暖方式。

第二层次,距离城市较远的镇(乡)驻地,作为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结合当地的经济、工业状况,发展以区域热水或蒸汽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模式,供热介质根据当地热用户类型的采用高温热水或蒸汽。对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工业企业的生产余热、生物质等方式进行集中供热。供热规划中对热源建设时间和规模,根据驻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管网规划近远期相结合。

第三层次,作为乡村由于居民居住相对的分散,实现集中供暖的难度很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济水平、资源优势的分散的供暖方式。可采用的供暖方式有太阳能供暖、生物秸秆气化炉供暖、山区和丘陵地区积极推广炕、壁炉,同时要求对农村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包括围护结构保温改造、木质、单层门窗替换成气密性好的双玻中空窗等、屋顶保温改造等,以及要求新建住宅按照农村节能建筑标准实施。对于农村冬季供暖必须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在政策、财政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补贴。

除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外,还应要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规划的重视和落实,使供暖这项惠民、蓝天工程真正的造福于城乡居民。

在供热工程规划中做到全面覆盖城乡,结合各自特点,以节能为主线,发展高效、环保的供热热源,充分挖掘利用余热、废热资源,供热管网以直埋敷设为主,水泵采用蒸汽循环泵或变频技术等,推广热分户计量技术、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等。

4 城乡统筹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

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等世纪工程的实施,优质、洁净、环保的天然气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天然气的气化率。城市天然气作为一种稀缺能源,必须做到节约、高效的利用。在燃气工程规划中始终把握天然气利用这一主线,多气源相结合,乡村以发展利用清洁新型能源为主。

对于大中城市必须积极推进天然气引入工程。在燃气规划中作为城市中心区及城市边缘集中居住区域,大力发展天然气工程,提高城市居民气化率。供气的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气、公共福利用气,适当发展工业企业生产用气,积极推进燃气空调、天然气汽车等新兴燃气用户。天然气门站、储配站规模应兼顾城乡用气量,近远结合,大中城市输配系统采用次高―中―低三级系统,小城市采用中压―低压两级供气。

距离城区较远的镇(乡)驻地,如有上游天然气管线经过时,考虑引入天然气供气工程。对于没有上述条件的地区,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规划发展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大中型集中沼气供气站、液化气站、企业生产废气站等不同气源形式的集中供气模式。设置气化站,敷设供气管网,输送、分配到居民用户,解决居民炊事和取暖所用的气体燃料。气源形式的选择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统一规划设施用地和建设规模,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分散的农村地区,规划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的户用沼气工程、生物秸秆气化炉等单户供气方式,也可根据居民的集中程度发展多户型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口8~10m3户用沼气池,可解决3~4口人家庭的生活用气。每公斤秸秆气化可产可燃气约2m3,一户4口家每天约需燃气5~6m3。

图1 “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示意图

图2 户用秸秆气化炉

5 结论

供热、供气工程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城市、乡村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然经济条件,选择合理的规划方案,同时要求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运用和推广,真正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杰,吕杰. 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 城市设计. 2003,27(9)

第4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农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经济社会因素依然存在。为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实现效率型增长创造条件。

一、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1.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

首先,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承包土地规模较小,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总体上不利于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限制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难以支撑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难以共享城镇能源、交通、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便利,也不能共享技术、信息、市场的优势,存在资本占用多,资金流速慢,交易成本高,能源消耗大。再次,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多,公共基础设施差且维护成本高,公共服务设施少且投资成本高,制约了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村市场的发展。

2.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

首先,就业结构转换滞后。截至2001年底,除港澳台外,农民人口达9.35亿,占总人口的73%;农业就业比重占6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占13.6%和16.8%,知识产业就业人数则不足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边际效益为零乃至为负数,形成了低效率的要素替代,阻碍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其次,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的数量一般占农产品总量的80%,而我国只占2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还不到1/3;收获1元钱的农产品,通过储藏、保鲜、加工处理,美国可再创造3.72元的产值,日本能获得2.20元的收益,我国却只能获利0.38元。

我国农业的弱质地位和比较效益差,难以满足小康社会百姓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再次,社会结构转换滞后。我国的城镇化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尽管200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37.66%,但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14个百分点。这种状况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固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限制了农村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

1.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路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是经济整体功能得以强化和优化的方法,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三个来源,即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正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重视科学技术,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吸引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流向农村,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则,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支柱产业,提高农村综合经济素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改善土地产出率,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土地资源;改善专业化生产水平,更好地挖掘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能,为加快城镇化提供支撑。

2.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型的过程,结构生产力是推动一国经济类型步入现代化的重要动因。只有改变传统的城乡社会分工格局、资源配置格局,才能解决全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因而必须从城乡关系、城乡结构等角度来突破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框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发展。

三、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1.制度安排是保障

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它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它影响利益分配格局。要通过有效率的农业发展制度安排,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为非农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农产品剩余和劳动力剩余;通过有效率的发展非农产业的制度安排,促进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和非农化,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率的发展城镇的制度安排,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产品需求。

2.统筹规划是重点

统筹规划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开发社会成员的潜在能力,推动社会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引水工程、电网、信息网、水利设施等的投入,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科技文化体系的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实施以产业集群化为主的布局调整,突出优势,错位互补,形成若干特色突出、承接性好、配套性强的加工工业基地,统筹规划城乡用地空间和产业结构体系,等等。

3.科技创新是关键

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变的过程中,创新是打破旧的经济均衡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尽快提高产业化水平;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缓解需求约束压力。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高素质人才的创造热情和企业在生产中运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快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石正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和政策思考[J].当代财经,1989.11.

[2]孙良媛.广东省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迁[J].中国农村观察,1996.05.

[3]谢晓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参考,1997.34.

第5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审计视角;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种多样,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经济政策下健康合理的成长,经济管理政策与经济迅速提高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税收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税收政策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以逐步趋于完善和标准。传统的税收政策为单纯的缴纳、上交、记录、分发步骤,如今的税收和财务管理设计方方面面,针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制度了不同的管理政策。

纳税会计的兴起和实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如今在不断的进行推广和普及。纳税会计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事实证明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合理政策。纳税会计具有法律效益,任何违反纳税会计的单位和个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纳税会计如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审计视角下的纳税会计更是具有巨大的讨论价值,如何提高它的应用和操作水平成为了经济管理人员争相讨论的话题。

一、审计与纳税会计的基础理论介绍

纳税会计是一门涉及到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它包括广泛的税法理论和会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它的内容将更加和完善和丰富。接下来将着重介绍和审计理论和纳税会计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一,审计理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审计的内容和行为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审计其实就是审计法,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是审计机关部门,行为对象包括各种各种政府和企业的财政部门,行为内容有检查财务行为规范、会计部门的行为标准审核、财政收支状况、资产和资金和来源和开销等等。审计还分为一般审计和税务审计,一般审计是指上面所介绍的传统的普通审计行为,而税务审计与一般审计有所不同。税务审计则是细分出来的专门针对税务的审计行为,在审计机关有专门设置税务审计的审计部门,他们进行日常的税务审计,包括对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税务审计具有国家强制性,因为税收情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税务审计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纳税会计。纳税会计是近几年来新兴发展的会计学科,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我国税务管理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结合了财务管理的知识和税务会计的理论知识。纳税会计的基础理论为法律制度,它的强制力和执行力也体现在法律制度上,法律制度与纳税会计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纳税会计运用税务学和会计学的理论知识行为进行它的日常行为,它的日常行为体现在纳税人所有的纳税行为,纳税会计在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标准则是以当地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统一货币。财务会计是纳税会计有相似之处的基础,纳税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纳税会计的很多理论和行为是从财务会计中演变而来。目前的纳税会计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它的业务不仅仅是对相关部门税务的监督和管理,它还涉及到对相关税务的统筹规划上。统筹规划包括对以往税务监督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规划安排,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纳税会计学科越来越完善,促进我国纳税会计的发展。

二、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几点原则

纳税会计是一门具有法律效益的学科,因此,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需要一定的实施和执行准则的。纳税会计除了具备会计业务的基本准则外,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的准则,以保证自身的工作严谨性和效率性。通过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纳税会计的理论特点和执行规则,下面本文将通过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基本对比来说明纳税会计的几点原则。

第一,法定性原则。会计强调客观真实性原则,讲究的事情处理的合理性,相比与会计的客观性,纳税会计更具法定性,讲究用法律来说话。审计是纳税会计的使用工具,它的出现很好地配合了纳税会计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纳税义务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财务会计是在真实事情发生之后所进行的行为,客观性比较强,例如只有当在规定时间内企业内完了收入和支出,并且实现了财政记录,企业的财务行为才能通过这些事件加以体现,而去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纳税会计是在企业单位和个人要在打算去进行收入和支出时,就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纳税行为,这就是纳税会计的强制性所在。纳税会计之所以具有强制性是它的服务对象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纳税会计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会计,它的法定性原则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相关性性原则。纳税会计发展到现在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有了相当的不同。它们在含义、属性类别和作用的对象都有所不同。纳税会计的相关性含义表现在子执行过程中辅助于纳税政策的关系。此时的相关性更多的表现的是纳税会计的意义所在。纳税制度的相关性则更多的由经济上的各种行为来体现,完成收入支出、业绩核算、成本预算等等,纳税制度都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从而体现相关性。在属性类别上,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财务会计的属性是通过千克等重量单位作为计算标准,而纳税会计则通过相关性作为计量属性,更多地体现在执行要求和准则上。在财务会计上的作用t是只在说明意义的重要与否,而纳税会计上的相关性在于事情的原由,是什么行为造成了如此的现象。

第三,可比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上还存在了可比性和相似性的原则。虽说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会计学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似性。在执行体系和执行内容以及被控制的对象也有所区别。在执行体系上首先执行之前所依据的政策和制度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执行的标准也有所区别。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是有区分的,财务会计为了计算规定时间内企业政府所实现的收支状况以及账单合算、盈亏状况、成本预算等等。而税务会计则是为了进行日常的税务审计,包括对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在影响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的条件有所区别。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效由自身决定,自身的工作效率决定着工作业绩,简单来说就是工作速度越快,工作效率越高。而纳税会计不同,纳税会计是有纳税主体是否配合纳税工作者的工作决定的,纳税个人或单位及时缴纳税额那么纳税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就高。

三、提高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操作水平的几点策略

第一,提高纳税会计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越来越高,会计的管理越来越多样化,会计工作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会计理论知识设计经济、管理、法学等方方面面。在传统会计方面,凡是入门者必须具备会计的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根据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分为不同级别的会计证。对于具有强烈法制性的纳税会计来说,纳税会计的理论知识更加繁多和精细,这些知识理论中除了基本会计学科的知识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法学知识。因此,必须提高对纳税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考核,增加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对已经上岗就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水平考核,对于水平高低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给予升职奖励,对于水平低高职位的工作人员应给予降职处分。由于纳税会计的职务类型众多,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给对工作人员进行如下的几种分类:分验型人员、理论型人员、实践型人员,对于不用类型的员工应给给予其最擅长的岗位,各尽所长,才能充分提高纳税会计的工作效率。

第二,提高纳税会计的法律水平和政策能力。纳税会计的是以法律水平作为杠杆和基础的,它的权威性和执行性的关键在于法律是他的武器。因此,从事纳税会计的工作人员应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去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由于纳税会计工作种类也越来越多,复杂程度高低不一,因此,有职能水平不同的职称考试。因此,只有真正全面的掌握了法律知识和税务学科理论。才能真正的提高纳税会计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促进我国纳税会计事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纳税会计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有的企业、政府甚至高效都设有专门纳税会计的部门,这体现者广泛的单位和个人都在重视着纳税会计,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对纳税会计人员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与法律相关的培训。税务管理人员也在不管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的管理决策,通过制定不同的制度和决策来为税务部门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纳税会计部门,从业人员的法律水平和纳税会计的管理人员制定政策的水平决定着纳税会计的未来发展。

第三,提高纳税会计职能的多样化和创新工作方法。随着纳税会计的不断发展,纳税会计的工作业务范围已不再单单的局限于收支计算、账单报表、成本预算等等普通的财务业务,它还包括新兴实施的统筹规划业务。现如今纳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如果要实现纳税会计新的发展,必须提高纳税会计职能的多样化和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例如纳税会计中的统筹规划,它的工作职能包括对整个纳税会计业务体系的掌握和控制,对之前的工作业绩进行总结归纳,提取优点,吸取教训,从而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规划安排,从而保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使发生过往错误的概率大大减少,从而大幅度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使工作趋于完善。因此,我们所说的关于纳税会计的统筹规划是宏观方面的,是从总体来看的,而且这种全面的统筹规划特别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整个纳税会计的审查和监督,在这一点与审计工作不谋而合,大大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统筹规划的方法广泛涉及到高等数学方法,在预测中只有最先进的数学预测模型才能真正对统计的数据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利用新的数据进行规划安排。此外,在审计下的纳税会计工作中,不能被固有的法律知识所禁锢,应给根据多变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工作水平。

四、结论

纳税会计虽属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但是它却比财务会计更加灵活、复杂、多变,尤其子现如今审计视角下的纳税会计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更加严格和标准。借鉴审计理论和审计思想的纳税会计,对纳税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重视职业技能水平的掌握和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黑龙江史志,2009(2(1):4-9.?

[2]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要求与程序研究[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2):7-11.

[3]试析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程序、内容与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0(8):9-21.

第6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得到巨大变革,特别是在资源及能源的应用方面,已经逐步从资源消耗性转变成资源节约型的应用方式,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资源及能源的重要性予以足够的认识,而地址找矿勘察技术也逐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原则入手,重点对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找矿技术和方法,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地质;找矿;勘察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矿藏数量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做好地质找矿勘察工作,不仅能够全面推进我国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为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同时依据找矿原则有效提升我国找矿勘察效率和勘察技术水平。

1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

1.1统筹规划,着眼全局

在找矿勘察工作时,考虑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忘记保护环境这一点,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事先调查好当地的环境地质状况,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在找矿勘察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好统筹规划,统筹规划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统筹规划一般提前十几年开展,做好统筹规划有利用找矿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我国地勘领域的发展与进步[2],因此在开展找矿勘察工作时做好统筹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2依据规律进行科学布局

在进行地质勘察的时候,要分析我国地质条件,结合资源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工作。此外,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还应结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说地质勘察工作开展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要考虑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城镇化发展状况。

1.3拓宽领域,同时突出重点

开展找矿勘察工作必须着眼于我国地质、资源、环境状态,要有重点的开展找矿勘察工作,主次分明,努力开展工作以取得显著成效,加深地质工作的深度,拓宽地质勘察工作地位广度,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精度,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

1.4不断发展科技,提高勘探能力

要以“科技兴地”的理念为指导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能使工作和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开展实践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的发展,要积极展开探讨,促进理论的发展,这有利于找矿勘察技术的提高和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1.5着眼于国内,加强合作

在开展找矿勘察工作的时候,必须考虑和结合国内、国外的市场和资源,着眼于国内资源同时,积极对外开放,考虑和使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引入外资,共同开发,为找矿勘察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企业还有积极向外发展,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4]。

1.6完善各种体制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中央与地方两个政府分工合作,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及勘察机制,调动各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运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利用社会资金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2地质找矿勘察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科技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要想提高生产力,必须结合并运用好科技。矿物市场也不例外,矿物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旧的找矿勘察技术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5],因此,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来提高勘察技术,这适应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和我国矿能开发的需求。唯有如此,找矿勘察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3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及方法

3.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是通过图纸进行各种技术性的分析过程,有效地融合了传统形式,并合理的运用了地质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分析和改进。通过找出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包括地质构成和地质特征与形态等,通过实际的区域性地理形成因素及工作经验,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和有效办法。

3.2三者的约束

地质找矿勘查是将地理性质、场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约束和结合,尤其在一些老矿区的深部和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更需要将这区域的三种异常约束技术和异常形态进行结合和对比,找到很好的勘察方案。然而,当采用此种方式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时,常见的几种情况包括[6,7]:1、采用化学检查方式能够对地质条件检查表现出显著的效果;2、线圈划分时,线圈的不精准导致勘察技术难度增加;3、由于我国相关技术较落后,难以勘察地域广泛分布的矿产。因此,使用该项技术时,由于对地下矿产的分布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进度,降低矿产勘察的有效性。

3.3X射线技术

X射线通过X射线的波动,对地下矿产资源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通过此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保障地质矿查工作顺利进行,实施方便,准确度较高,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喜爱。然而,在应用X射线技术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设备进行接收,检测人员可以获得矿产的结构、数量和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今的X射线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矿物质的位置确定中,还能应用于铝、锌、铜金属的勘察中,一方面有利于显示开矿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能很好的检测物质的实际情况,保证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

3.4低频电磁的检测方法

低频电磁的检测方法是旨在找出数据与寻矿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物质的滤波数据与检测数据,对矿物质进行检测。低频电磁检测方法是一种浅层物质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地定位到矿产的详细位置,有利于空地下浅层矿产的应用和开发有很高的价值。这样就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矿区的部位,为进一步勘查矿产资源提供更好的依据,由于该种检查方式十分的简单、便捷,并且易于操作,所以,是众多矿产检测技术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深层地质情况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勘察技术。

3.5GPS感应技术

GPS感应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尤其是最近几年,GPS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定位精度大幅度提高,利用GPS感应技术进行地质矿产勘查是一种高科技先进手段,这种高科技手段就是利用卫星、无线电对特定的物质进行导航定位,然后发送精确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GPS遥感技术可以准确查明矿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得到的结果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虽然位于地表深处具有较多的矿产,但是这些矿产都比较稳定,不同的矿产混合物,虽然组成成分差别较大,但是不同矿产却具有极其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在进行地质勘查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波谱仪对矿产进行光谱分析,得出特定的光谱曲线,从而进一步确定矿产混合物的组成元素。

3.6现代技术的综合性应用

现代技术大多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在地下矿物质的寻找技术中,其大部分的勘察方法都具有较为复杂的应用原理和简便的操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是以多种学科技术为基础的进行操作,在传统的地质找矿方式中,主要是表及深的进行矿质的查询,而现代技术的应用让分析地质内部的实际规律成为了主要方式。此外,因为多种仪器的准确数据,让技术人员能够以图表的形式来展现所得打的结论,这样同样能够让地质找矿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和方便。

4结语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比较迅速,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找矿勘察工作也合理地使用了这些,大大改善了找矿勘察工作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找矿勘察领域应及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脚步,合理运用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海明.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与方法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6):34-35.

[2]孙英智.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27):58-59.

[3]孙英智.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22):29-30.

[4]罗泽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34(6):54-55.

[5]付建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12):146-148.

[6]白劲松,汪欢,陈志广,等.短波近红外光谱蚀变填图在黑龙江某岩金矿床找矿勘查中的应用[J].黄金,2015,22(12):9-14.

第7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首先,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坚持结合的原则。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应该遵循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们全面的创业意识及其能力;其次,坚持培养能力为主的原则。按照创业教育制定的目标,根据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的基本、专业和职业等能力的不同将创业基地分为功能不同的区域以便开展有针对性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最后,坚持生产、学习和研发结合的原则。创业基地必须营造企业真实的现场氛围,引进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思想理念和文化,项目策划必须从实际出发。。

二、经费情况

为了培养合格的创业人才,切实突出高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确保创业基地能够正常运行,高校在投入创业活动经费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还成了专门的创业工作室。学院每年除了拨付专项经费之外,还按照一定比例从各类奖学金中抽取部分资金支持基地建设,这样就可以保障建设基地的经费来源稳定。初次之外,基地建设的经费还包括各类企业提供的赞助。

三、师资力量

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除了依靠高校已有的师资队伍之外,还需要政府以及各类企业单位师资队伍的帮助和支持。

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在运作时应该与各级其实也单位之间开展积极的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高校创业人才质量的提高。此外,这也是进行校企合作其他模式的实践探索之一。

五、实施基地建设的步骤

第8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一、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均得到一次以上技能培训,掌握至少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二、做好统筹规划

(一)编制培训规划。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培训规模和重点,确定培训机构的类型、数量和布局,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强化行业、企业培训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依托企业开展的农民工培训进行协调和指导,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监督检查。各行业组织要做好行业人力资源预测,为企业提供培训信息等中介服务。各类企业要把农民工培训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培训待遇,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要按照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岗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鼓励行业、企业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扶持农民工参加学习与培训。对用人单位吸纳农民工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按照规定对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摸清新增农民工培训需求,建立培训资源库。依托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等资源,推广农民工网络培训、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育。

(四)招标认定定点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对定点培训机构下达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及时向社会全市定点培训机构和其承担的培训项目、工种。

(五)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指导定点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每年年终对定点培训机构中标项目进行评估,根据其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以及培训后就业率等综合考评情况给予评估,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有违法违规行为、将承担的培训任务委托转包其它单位等情形的,直接撤销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不得进入下一年度招投标范围。

三、注重培训质量

(一)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各

类培训的组织工作,多渠道宣传有关政策,广泛动员农民工

参加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定点培训机构、农技推广站、村(居)委会以及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培训项目、培训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

(二)多形式、多方式开展培训,增强针对性。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规范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点开展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农民工培训。要采取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职业技能培训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实际操作培训时间不少于总培训时间的2/3;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服务。

(三)实施分类培训。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分类实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主要针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专项能力或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和法律知识教育;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针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针对农村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进行提升创业能力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主要针对进城从事家庭服务等产业的农民工开展基本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重点围绕镇、村中小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

(四)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工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到基层农民工培训机构服务,打造一批重点专业,培训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根据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抓好培训教材规划编写和审定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培训学员信息库;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将农民工培训信息管理纳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农民工培训信息,提高农民工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统计工作,准确统计参加培训项目实际人数,并按季度报送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强化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严格培训结业考核和发证制度,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规范培训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统筹使用培训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民工培训资金统筹使用。

(二)制定培训补贴基础标准。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使农民工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能。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三)严格培训资金管理。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管理,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行为。明确资金申领程序,严格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和内外部监管。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培训监管

(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依照职责指导和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农民工技能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人社部门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筹集、管理与监督;建设部门负责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负责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安监部门负责对农民工实行岗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科技部门负责农业科技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和工作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加强责任目标考核。各镇(街区)要把农民工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对本区域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第9篇:统筹规划的原则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的重要精神,深刻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下大力气抓好老旧小区安全生产工作,以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实际成效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工作目标

对全县列入省住建厅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消防设施现状、消防能力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消防安全短板做好前期设计规划,并切实解决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提升消防安全防控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全力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按照“一区一案”的原则,住建、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拆除消防车通道上的违法建筑及障碍物,保障生命通道畅通。

(二)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统筹规划消防安全设计。

针对老旧小区建筑消防设施缺失、不完善等问题,与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及年度计划设计工作同步进行统筹规划,并将消防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后成立的封闭小区实施方案中,合理调整道路系统和出入口、按标准施划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标线标志,全面改善提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条件。

(三)建立消防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将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引入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消防隐患上报信息渠道,能及时将居民反映的消防问题及时反馈,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四、改造任务

(一)按标准施划小区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标线标志,全面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保证消防车道与净高均大于4米,车道转变半径满足消防车转弯要求,消防车道建筑物之间没有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消防车道的路面能够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二)具备条件的小区设置消防供水干管和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和消防取水口。

(三)不具备条件的小区要保证在市政消防水鹤辐射500米半径内;不在消防水鹤辐射500米半径内的小区要增设消防栓,保证设计流量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四)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设置移动灭火器材点。

五、方法步骤

(一)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对拟改造的老旧小区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消防设施损坏缺失、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登记。对市政配套的消防设施进行登记。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与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单位进行消防设计交底。

2、将初步完成的老旧小区消防设计方案报消防设计监管部门审核。

3、根据消防设计监管部门审核方案,制定老旧小区施工设计图。

4、按施工图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三)第三阶段:备案验收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联合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消防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

成立县老旧小区改造消防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建局局长兼任。住建部门负责老旧小区改造中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实施,消防部门负责跟踪和验收。

(二)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

老旧小区改造消防设施建设要建立起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的改造资金保障措施,相关部门和企业按消防要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