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财务会计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朝向多元化与信息化的方向所发展,如果仍然一味的采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很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了。基于此,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行业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对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将会计工作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一、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科学完善且合理高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现代企业打下夯实的发展基础,而且还能够让企业的内部结构变得井井有条,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放到提高经济效益上,避免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因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资产匮乏或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除此之外,通过对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还十分有利于净化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从而为现代企业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生存氛围。
二、当前阶段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
如今,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较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然而,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财务会计却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看,我国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会照搬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并不具备特色化的自有管理方法。
(二)缺少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
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高水平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虽然从事此行业的会计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但由于他们的专业水平与随机应变的能力没有达到应有要求,并且整体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在会计管理工作当中无法较好的履行工作任务。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管理者会采用“白条管理”的方式,这就为那些品行不端的会计人员提供了违纪机会,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环境,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力度都明显不足,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来构建出内外监督体系。其中,内部监督大多都是完全依照管理者的意图来执行,没有发挥出会计法规的应用作用,而监督力度的不足则在企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力量,营私舞弊与假账错账情况屡见不鲜。
(四)电算化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伴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被深入应用到了我国的各个行业之中,为了能够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现代企业也纷纷开始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操作,这也就意味着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财务会计管理任务。然而,由于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很多年龄稍大一些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都并不能够较好的运用计算机设备,即使掌握了基本的系统操作方法,但在出现稍有难度的问题时还是会表现的手足无措,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程度仍然偏低,需要展开更进一步的调整。
三、解决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为财务会计的稳定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毋庸置疑的是,所有事物的发展创新均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而财务会计也不会例外。基于此,为了促进财务会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做到的即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改进原有的经济体制,同时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相信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一定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而为企业、社会、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促进力量。
(二)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训力度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的水平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企业都会发生由会计人员所造成的违纪乱纪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基于此,在日后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必须要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到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上,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针对那些出现做假账行为的会计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通过此种方式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在聘请财务会计人员时,首先考虑的应当是对方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并且要对财务会计人员展开系统化的岗前与岗中培训,确保他们可以熟练的掌握先进的会计职能技术,并且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管理水平,以此来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诸多变化,大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管力度
首先,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人员各项经济业务的职责权限,其中包括记账、事项审批以及业务事项等,通过此种方式来净化财务会计管理氛围;其次,适当加大对诸如资产处置、资金调度以及投资决策等重大经济业务的监管力度,完善制约程序;最后,规划好财产清查的组织程序与组织范围,并让所有财务会计人员都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协助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在信息时代中,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并且拥有更多能够与其他竞争者相抗衡的核心实力,就必须要积极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协助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为财务会计管理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l件,另一方面还要对内部的会计人员展开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在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完成实时共享,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这些问题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不容小觑的安全隐患。基于此,现代企业需要构建出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时还要对现有的经营指标展开全方位的检查与分析,将存在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危机风险深入的挖掘出来。通过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化评价,不仅可以为未来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而且还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中,以此来达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经济收益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中,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如果想要更好的规避掉其中的潜在风险,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措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玲,王艳芳.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8(11):56-57.
[2]刘云,张乃伟.浅谈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2-13.
[3]郭俊铭.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4):12-13.
一、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根据对全国36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的调查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均受到了学院或所在系的高度重视,一般都会选派本专业的优秀教师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从课程时间和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给予保证,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但由于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课内实验等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不同,在各独立学院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对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内容划分上,各独立学院之间则各种不同划分。
二、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本身并没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只是出于教学的安排,将财务会计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来进行教学,而对财务会计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这就导致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各独立学院都将会计学原理作为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但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划分,除了将六大会计要素统一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没有差异外,其他教学内容是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还是作为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
(二)课程教学安排顺序差异很大。从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安排顺序来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均安排在会计学原理之后,但有的独立学院是在会计学原理上完之后就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有的独立学院则是在会计学原理之后将税法课程教学完后开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教学课时区别很大。由于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很大,导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区别也很大。有的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只有64个课时,而有的独立学院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课时达到128个,有的独立学院是在一个学期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而有的独立学院则是分两个学期讲授中级财务会计。
(四)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从各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的内容来看,有的独立学院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内容后,会进行课内实验,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有的独立学院则只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安排课内实验。
三、改进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并考虑到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来确定。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15年10月21日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独立学院今后将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培养的会计学毕业生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人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基于此,同时考虑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定,建议以现行中级会计师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内容为基础,来确定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毕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也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会计学原理的内容为基础的,但同时与税法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往往涉及到很多有关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内容。因此,建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可以紧安排在会计学原理之后,同时安排税法的课程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交叉进行,以及时为学生补充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所需的税法知识,以便更好的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在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应考虑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在不安排课内实验的情况下,如果以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作为教学内容,可安排120个课时左右,分上、下两学期讲授,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一般来说,是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安排课内实验,应根据会计学专业整个实验课程体系来确定,而中级财务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则是建立在会计学原理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账务处理程序已经熟悉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各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建议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不安排课内实验,而是可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完后的下一个学期,安排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在成本会计学讲授的学期末安排会计综合实验,这样就可以使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和成本会计学的课验结合起来,以避免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五)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多,且讲解例题一般来说会涉及到二到三年的经济业务,因此,用传统的板书来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诸多不便,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讲授中级财务会计,以方便给学生讲解经济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杂,难以理解,因此,建议在讲授理论知识和例题的同时,应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内容训练,并安排一定的课后作业,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结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不断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教学模式;学科特点;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有企业资产的计算方法、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工作需要遵守的原则和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由于会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容易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发生规则、方法上的改动,会计教学的模式也要随之调整,防止会计专业的教学落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为了推动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应用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当中。善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财务会计教学人员的主要任务。
一、中级财务会计的学科特点
1.内容复杂
我国目前的会计学当中,一共有三十八条需要遵循的会计行业准则。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包含了其中大多数内容,只有一些性质特殊、难度较大的业务内容没有在中级财务会计当中提及。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学之后,对会计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接受中级财务会计的大量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太过复杂,信息量巨大,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接受困难。而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庞大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当严峻的考验。
2.难度较高
中级财务会计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中还存在大量的重难点,比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有负债等等。这些难点有些是概念上难以理解,有些是流程复杂。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金融知识背景,就很难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更难以落实到具体应用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会计专业数据的确定、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都是长期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深刻理解是每一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更新速度快
会计学科比其他专业的内容更新速度更快。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变化与会计准则、税法、会计法的变化都有关系。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要随之进行更新。这种极快的更新速度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级财务教学包含了大量的财务会计知识,包括一些基本经济业务的内容流程、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和含义、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等。通过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对财务会计工作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完成一些财务报表的独立编制,更快地融入财务会计的工作实践当中。
2.能力目标
除了财务会计知识的传授,中级财务会计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快,课堂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补充。职业判断能力就是学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应该采取怎样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作出判断,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
会计专业素质,体现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思考方式和具体行为当中。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会计,热爱会计行业,养成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时时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三、多元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就是将教学知识整理成支架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分清知识的主次来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够缓解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之间的冲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包含的要素时,可以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的构架来分别进行讲解。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学的本质进行深入认识,按照各个环节展开讲解,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一些难度大、综合性强、需要结合工作实践的知识点,单纯的讲授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些内容大多数是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比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于这些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就非常适用。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报表的编制,并且总结心得,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知识难点,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3.案例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具体事例来讲解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一些案例的加入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角色的代入,考虑自己在该情景时要采取怎样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锻炼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
总之,中级财务教学是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践能力的促进,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针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含量大、难度高、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支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手段,对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永忠.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9-161.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13-02
1 独立学院教学的特点
独立学院多为民办大学,即通常所说的“三本”大学。所以相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独立学院由于学费较高,学生家境好,兴趣较多,接受能力较强。但是自学能力不够,学些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毅力较低。而且要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独立学院在财务会计教学上,应当注重知识教学的易理解和循序渐进,注重跟实际相结合,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对实际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及问题思考
2.1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是采取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为教学顺序和主体。各独立学院虽然在财务会计理论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但在财务实践教学方面却并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教育的特色,忽视了理念与实际工作的相结合。
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教育一直还处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所学的理解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操作相脱离,缺乏岗位实践操作能力。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的整体模式,财务教学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财务会计课程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探究适合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模式势在必行。
2.2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问题思考
2.2.1 教学重点不明显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倾向于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偏向于对理论的学习,其教学重点并不明显,忽视了学生专业性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缺乏专业性课程特点。
2.2.2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在多数的独立学院院校中,会计专业和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课程。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不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不相同。因此,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应与学生专业及目标等而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财务会计课程都由会计专业老师进行教学,而多数的会计专业老师为了节省备课时间,通常给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都用相同的思路和教学方式。这样,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时很难接受和吸收财务会计课程的真谛,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3 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不清晰
财务会计包括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个课程分高,而这三个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相互深入和交叉。比如,课程中的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理论内容都分别在三个课程中有提及到,而且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也差异不大,教学课程的体系结构划分尚不清晰。
2.2.4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分类进行设置。但在实际工作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章节中重复出现同一笔经济业务,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课程量的虚增和教学内容发生混乱。此外,某些内容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描述,从结构上来看属于一个整体,但在实际的独立学院教材中却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拆分,使得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的不合理。
2.2.5 理论与实际缺乏整合性
在独立学院的财务会计教学中,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置存在倾向性。初级的财务会计教材对原理、概念介绍较多,而相对于财务会计实务的操作内容显得较为简单且内容较少;而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其内容和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和运用;与此同时,在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本应是专业理论与实务实现统一,但实际却是初级、中级财务会计材料中对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根本。另外,财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际财务工作操作缺乏整合性,学生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
3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3.1 明确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会计专业教学应倾向于实践学习,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独立学院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作到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强化对会计信息方面的理解、分析与灵活运用,使学生明确会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借助会计信息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企业决策。
3.2 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进行体系结构重组
初级财务会计,顾名思义就是财务会计的最初学习,与会计基础和会计原理课程相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其实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同时也是,大多数独立学院和其他学校关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就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才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中,应当适当的加入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由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的管理更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更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会计责任。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业务的核算内容,还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常规延伸,因此,应当学习的内容包括:租赁、或有事项、外币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方面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当结合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企业案例,来让学生们切实认识并领悟到高级财务会计在企业重大资本运作与纳税筹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3 提高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校外单位建立良好关系,成立校外实习单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践。课程内容学习应与学生的定期实习相结合,既要加强财务会计业务核算方面的学习,还要全面的配合定点实习单位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将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工作环节操作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联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
3.4 提高学生兴趣,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老师应当摒弃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直观的教学,利用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学习,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3.5 加强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师综合教学水平
财务工作是随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财务会计老师也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转化教学。这就要求财务会计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了解国家最新经济形势和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的最新改革内容。学校应当适时的开展学习培训,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和教研部门,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整个教研室的最大的作用,进行相互交流、沟通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提高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小云.关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探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69.
「关键词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结构模式群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依据企业经济活动特点和财务会计目标所确立的财务会计要素,总是互为存在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财务会计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联系方式和依存关系,就是“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就是资产要素与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之间具有的基本“结构模式”。
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可以通过会计中通常所称的“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来体现。但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仅仅只是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表现形式,其与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实质上意味着财务会计要素的依存关系及其体系的“结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且,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进而去把握财务会计要素关系的实质,才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一、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影响因素
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存在以财务会计要素为前提,其通过展示财务会计要素变化的内在联系,来揭示财务会计所反映客观对象的变化规律。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同样与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我国计划产品经济时期,企业“国有国营”。由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完成,而不是由市场来引导和调节,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并不存在。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附属物”,企业并不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其主要目标只是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计划任务。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均需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几乎没有选择余地。这样,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企业执行和完成国家计划情况的资料。其会计报告则重在揭示企业是否按既定要求使用各项资金,而因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与投资主体单一,“产权关系”的揭示就成为次要的问题。在重要的财务状况表中,企业依据“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建立起“三段式”的“资金平衡表”,以确定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是否做到了“对号入座”。
以财产私有制为特征的西方国家,人们在其意识中均十分强调财物的产权归属问题。作为市场真正主体的企业更是如此。面对多姿多彩的资本市场,企业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在成本与效益原则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确定融资规模与方式。正由于企业面临众多出资人,因而明晰地揭示其产权关系,至关重要。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企业总是从产权关系出发来描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比如,“所有权理论(Proprietary Theory)”站在产权所有者角度,将资产理解为所有者拥有的权利,而负债是所有者承担的义务,权利减去负债后的净额即为所有者权益。因而,在这种理论下,是以“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结构模式为基础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主体理论(Entity Theory)”则把企业视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主体,要求明确区分企业自身的经济业务与产权所有者的经济业务,企业是所有者利益的实现者,其承担着相应的“会计责任(Accountability)”。因此,这种理论以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为主体,以“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结构模式为基础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无论所有权理论还是企业主体理论,它们都强调明确揭示企业产权关系情况的重要性。
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要求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因而,在会计上,以产权关系为基础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成为财务会计的直接目标。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影响到财务会计要素的划分结果和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表达形式。比如,企业不再仅仅只关心其“资金占用”情况,而更注重财产物资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即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对于企业的“资金来源”,必须进一步明确资金的归属即产权所有者,清晰披露企业的产权关系情况。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结构模式,成为财务报表等会计方法的应用基础。
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表述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财务会计对象的内在规律性,以便为更好地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奠定理论基础。依据我们所建立的财务会计要素体系结构,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的存在也是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本文认为,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包括“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和不同级次要素结构模式两大部分。
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
(一)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分析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用来描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既是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基本构件”,也是整个财务会计要素体系的“框架”,其目的在于通过它来描述、归纳企业经营活动及相关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揭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之间关系的模式是最基本的要素结构模式。
然而,国内、外有关论着或教材,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界定和理解尚存在不小差别,有的甚至是误解。例如,美、英国等国的大学会计教材中,均以“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作为“会计方程式(The Accounting Equation)”。而我国则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都作为“会计方程式”。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由于收入是取得利润的基础,是利润的增加因素;费用(成本)是利润的减少因素,利润又是企业资金来源增加的一种渠道。因此,资产=负债+权益会计方程式与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方程式,可以综合为下列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权益+收入”。
美、英等国均以“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结构模式为基础,来阐述财务会计程序中各种方法的建立与运用,但却未将“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作为“会计方程式”。经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以“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为依据阐述复式记账等方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可以得出合理而完整的解释,加入其它“会计方程式”也许会“多此一举”。②“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结构模式只能说明收益(利润)与收入、费用等的量化关系,而并不能揭示其在经济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在如何完整揭示财务会计对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方面,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成就明显地超过了西方学者。这不仅与我国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有关,也与我国学者的价值观念相关。但遗憾的是,我国会计学者却未能全面揭示两个“会计方程式”之间的固有关系,也无法提供“综合会计方程式”成立的充分理由。不少学者将“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理解为“期末资产+费用=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确立
归结起来,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确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于对“收益(利润)”要素的认识不同,人们往往只注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结构模式的理解与运用,而忽略了“收入”和“费用”要素及其关系。比如,国际会计准则不单独认可“利润”要素,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不仅单独设立了“全面收益”要素,而且细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等要素。②无法解释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等要素与收入和费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理解几乎是一致的,但对于动态与静态内容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却相去甚远(因而多数着作干脆避而不谈)。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在于:①财务会计要素建立在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基础上,从这个基础入手建立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才能逻辑性地得出关于财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正确观点。而现行做法,却是将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加以归并而“确立”所需的“财务报表要素”。②财务会计要素是按照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对财务会计对象内容进行的合理划分,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体现着财务会计对象内在的规律性,体现着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固有特征。认识和把握财务会计要素,不能割裂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必然联系。而现行的观点,却未能作到这点。③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所具有的“系统”、“环境”、“等级秩序”、“结构”等特征,决定了不同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必然性及其“有序性”。而现行的观点,却忽略了这点。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直接作为账户、复式记账等会计特有方法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结构模式。
确立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应该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经济业务本身的固有规律入手。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的进入(如吸收投资和借款等筹资)与退出(如分派和偿债等)和内部营运使用。资(本)金进入与退出企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要素发生变化,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营运使用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投入资金(发生费用)和不断收回新资金(取得收入)的过程,因而其在会计上表现为费用和收入的变化。费用发生与收入取得过程,同时也是消耗旧资产、产生新资产的过程,而且,费用的发生与收入的形成,始于资产又归于资产,因此,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损益)仅仅表明资产的增减量。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对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表达,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的经济活动始于会计期初已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期内收入与费用发生前(即会计期初)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为:
1.面临形势强度大、压力大。
随着这两年国内形势的日新月异,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空前且日益加大,预算公开、决算公开、项目细化、三公经费公开、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严控,规范津贴补贴、公车改革、压缩公用支出;国库集中支付,提高支付比例;使用公务卡结算;资产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系统;会计制度改革、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政策性、技术性要求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洗脑,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快速接受消化,然后快速贯彻落实。面临突如其来的专项检查、专项审计,诸如地方债务审计、公务卡使用检查、、三公经费审计等,时间紧、任务重、唯有加班加点、熬夜奔波,不敢有半点懈怠,工作强度和压力只有在检查、审计结束;报表审核通过后,自己的四肢乏力,长舒气息后感受的真真切切;正所谓工作时在拼命向前跑,再回首身后已留下长长的足迹。
2.沟通不可能如愿,理解万岁是梦想。
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世界观,对待规则的意识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追求金钱、待遇、获利想法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因长年与数字报表打交道,一是一、二是二在心中根深蒂固,说好听是一丝不苟,说不好听是较真。领导从单位全局考虑问题,大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从财务角度合法合规考虑问题,必然造成矛盾;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想出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底线思维必须牢不可破,“球”的做法依然是要经得起时间和政策的考验。比如,有些名目的补助去年发了,今年就不能发,因为政策在变化在完善,时代不同了,必须换思想了,因为不换思想就要换人的。在其位,谋其政;干啥吆喝啥;财务人员站在财务角度,本着沟通无限的想法,却往往是沟通受限受挫;渴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但是理解万岁只是口号,难以实现。
3.行业的变化,心理压力重重。
财务会计行业是个更新飞快的行业,处于财务会计的大行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少数一方;处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是弱势群体。这世界,千变万化,财务理论、会计制度、软件升级等等,层出不穷,与财务会计人员息息相关,年年干年年变,年年变年年干。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越干越精通,自然对企业会计、商业会计、上市公司财务越来越一窍不通。试想,国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如果某一天,原有的单位被整合,财务会计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型从事其他岗位;或者已经工作近20年,重新寻找工作,如何才能找到新工作呢?这些都不是骇人听闻,杞人忧天;更不是庸人自扰,没事找事,赶上变革的时代,谁能在工作上从一而终呢?除了财务和会计,还能干什么,还有什么竞争力,还能如何养家糊口,赖以生存呢?相信每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脑海里都会时不时的闪出这些忧虑。
4.职业病缠身,身心俱疲。
财务会计人员因为工作的性质,长期与电脑约会,长期与数字死磕,久坐、熬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颈椎病、腰椎病、肘腕综合症、眼睛干涩近视、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等等,不分年龄,早早的开始与财务会计人员朝夕相伴,身体的不适,造成心情的低落,心理压力和身体的亚健康状况相互作用,久而久之,身心俱疲。尤其,每到岁末年初,各项报表铺天盖地,财务会计人员已成为年末国人公认压力最大的人群。种种压力之下,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一旦在财务会计岗位干的时间久了,一般都成为了一颗看似重要却总被忽视的螺丝钉,若遇晋升机会,领导首先会考虑是否有合适人选来接任他。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若要晋升,就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同时,着力培养同事。可是,财务人员短缺:财务工作准入门槛日益提高,必须拥有会计证才能从事;财务工作涵盖内容日益扩大细化,甚至无人愿意来从事此类工作;最要命的是,财务会计工作已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因为她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对自己高度自律、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结果力求完美的自苛行业;一种对别人监督审核,照章办事,以合法合规为准则的放大镜、探照灯行业;一种时效性强,准确度高的技术型行业。
二、化解压力的最佳途径还是自我减压。
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压力巨大,作为财务会计人员,早已接受监督别人,同时受审计或检查监督的制度模式,所以,都能洁身自好。但是,置身单位,仅是一员,诸如编制批不下来,领导不重视,同事不理解等等,只能从调整自身,自我减压做起,唯有做到尽职尽责才能问心无愧,唯有内心强大才能来日方长。面对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要把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发挥到位。一个单位所有的管理状况,通过财务的窗口,可以看到全貌。就是说,管理的好坏,最终都会反映在会计资料上。因此,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单单是财务,更多的是了解单位的各项,尤其是主要业务,以发散的眼光辐射到单位的各个层面,就是在业务工作上,要把自己的立足点放的高一些。财务会计是一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因此,按照时间管理的原则,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花在重要又紧迫、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上,就是重要的事情多干赶紧干。一句话,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重视再重视,花多大精力都值得,这是个有付出必有回报的环节,通过证、账、表,细微之处看得到财务会计人员的辛苦,工作态度,耐心和细心,就是在业务工作上,要让自己的时间倾斜一些、基础打得牢固一些、会计资料精致讲究一些。还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做法,写出来,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为自己指一个方向。
1.与领导沟通,解铃还需系铃人,借力于领导,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合法合规的底线思维,以为单位服务的大局意识,达成共识;与同事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方式,学会说话,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好言好语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提交给领导解决。
2.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工协作,尽可能工作时间解决问题,不把工作带回家中;需要加班,就从心理上安慰自己早干完早省心,尽心尽力就好了。
3.寻求良师益友,上级、同行、财务、审计岗位的,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在同行中培养知心朋友、大家都处在水深火热中,相互鼓励,从心理上求得平衡。
4.在一些会计论坛吐槽,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发现大家都一样,甚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转变精力,倾注于家庭和孩子的教育,认识到家庭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孩子教育的成功能带来想象不到的喜悦和幸福。
6.重视饮食健康、营养搭配、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生活平衡。
7.培养业余爱好。
摘要:我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邻居,历史上两国也曾有包括贸易、文化等的往来。在财务会计方面,日本的财务会计发展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本国特点总结和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规范,这对于我国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进一步规范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日本和我国在财务会计中账务处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我国的账务处理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 财务会计 异同
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邻居,历史上两国也曾有包括贸易、文化等的往来。在财务会计方面,由于日本财务会计的发展借鉴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本国特点总结和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规范,这对于我国财务会计处理的进一步规范具有一定借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财务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本文分析了我国和日本具体的账务处理,找出两国财务会计中账务处理的异同,从而对我国目前的相关账务处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中日账务处理的比较
(一)中日账务处理的相同点
1.中日的会计四大假设大致相同。日本财务会计中的四大假设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四大假设大致相同的,都是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放眼全球,不只是我国和日本采用这四大假设,世界上大部分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国家都是这四大假设。
在这四大假设相同的前提下,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才具有可比性,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也能与世界上任何一家处于相同行业的企业对比。
2.中日企业在期末都需编制报表。财务会计四大假设中有持续经营和会计期间假设。根据这两个假设企业在期末时就需要编制会计报表。正如日本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如同自然人的健康诊断书(健康\断)一样,可以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情况和资金流动,可以供报表使用者和管理层进行决策。
我国与日本的企业也不例外,在期末都需要编制财务报表,其中日本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利益”和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相同。而利润表除表现形式外其他大致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
3.中日的账务处理流程相同。我国的账务处理流程首先是取得原始凭证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之后是填制记账凭证以及审核,之后是登记明细账并审核,再者根据试算平衡表登记总账、审核总账,最后是编制会计报表。日本与我国的账务处理流程大致相同,都是以取得原始凭证为起点,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终点。具体的账务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
(二)中日账务处理的不同点
1.对于借贷方的理解不同。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传统理念中,会计分录中的借方更多的理解为费用、成本、资产的增加,收入、负债的减少;贷方理解为所有者权益、负债、利润的增加,费用、成本、资产的减少。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将借方更多地理解为业务发生的理由,贷方理解为业务发生的结果。从进行账务处理的做法上看,我国的财务会计对于借贷方的理解为“一减一增”,更容易将业务发生导致各科目的减少和增加理解的更为直观和清楚。日本的财务会计对借贷方的理解更多地是放到整个经济业务中去,用借贷方来表示整个经济业务的前因后果。
2.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管是我国还是日本,都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来设置,即“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原则。但是由于中日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不同,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从现金类会计科目上看,日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分为“F金”科目、“普通A金”科目和“当座A金”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类似于我国财务会计中的“库存现金”科目、“银行存款”科目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再如从库存商品类会计科目上看,因为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在期末统一计算所售商品的成本,所以在购买商品和计算期末剩余产品的情况下,分别设置“仕入”科目和“R越商品”科目。当售出商品时,会贷记“仕入”科目,期末时将“仕入”科目的借方金额转入到“R越商品”科目的借方,“R越商品”科目的借方金额用来表示企业的商品期末结存。这与我国的财务会计稍有不同。
又如从固定资产类会计科目上看,日本的会计科目设置中并没有和我国相同的“固定资产”科目,而是所购入的固定资产计入具体的会计科目中,比如“建物(建筑物)”科目、“土地”科目、“I\搬具(车辆)”科目、“工鱿耗品(低值易耗品)”科目、“商亍笨颇康染咛宓幕峒瓶颇浚这些科目都是一级科目。
3.出售商品时成本确认方法不同。从企业确认出售商品的成本来看,我国和日本的账务处理稍有不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商品销售型企业统一采用“三分法”确认出售商品的成本。当企业销售商品时会以协议价或公允价计入收入,而产品的成本在期末时利用已出售商品的总数乘以企业内部单位标准成本价格,以此来计算总成本。因为需要“仕入”“由稀薄袄R越商品”三个会计科目,所以称为“三分法”。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成本的账务处理必须根据配比原则,在确认收入的时要同时确认成本,很直观地表达了买和卖时的成本和收入。
4.累计折旧或摊销计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不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关于“p却累~(累计折旧)”科目金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率法,另一种是定额法。定率法的计算和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加速折旧法类似,但是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定率法在日本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已明确规定了定率法只能适用于除了房屋、建筑物之外的有形的固定资产,比如汽车、机器设备等。定额法的计算和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直线法计提折旧类似,但是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在日本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定额法只能适用于如建筑物、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除了定率法的适用范围之外的资产。我国的财务会计虽然也只有加速计提和直线法,但是并没有规定具体的使用范围,使得会计估计的范围加大。
5.关于递延的账务处理不同。在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只要是超过一年的费用全部需要在Q算日(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本期费用的计提并且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确认“前B费用”(预提费用)。对于收入而言,如收入的收益期超过一年也必须在Q算日(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前受收益”(递延收益)。如确认2年期的保险金时:
购买保险时做出以下分录:
借:支B保料
贷:普通A金
在决算日计提费用时做出以下分录:
借:前B保料
贷:支B保料
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递延的处理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也仅仅在收入和租赁中体现。
二、对于我国账务处理的改进建议
(一)资产类报表项目应该更具体
我国的财务会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只是具体到了大的类别,比如“固定资产”科目、“无形资产”科目等,这些科目中再设置二级科目,比如“固定资产――XX设备”科目。这样的科目设置虽然便于管理和核算,但是反映在报表中却是大类别的报表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报表项目,一级科目下面的二级科目还需要在报表附注里另外加以说明,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报表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能很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把一些在企业中比较重要的报表项目更加具体化,比如把“固定资产”项目具体到“建筑物”“机器设备”“厂房”等,这样报表使用者在使用报表时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些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进一步地做出决策。
(二)累计折旧或摊销计算方法选择的规定应该更具体
对于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累计折旧或摊销的规定来说,只是规定了可以使用直线法和加速计提折旧法来计提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由于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会计入到成本费用当中,这会影响到营业利润进而影响到净利润,在实际账务处理中财务人员可能会根据一些特殊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额来控制利润,比如当企业需缴纳的税额超过企业预期时,可以通过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交所得税,从而达到规避所得税的效果;当企业需要上市但达不到盈利条件时,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润,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反观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对于计提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的规定,已经具体到各科目上,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有效降低了会计估计可“调整”的空间,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利。
三、收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和收入应考虑递延
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费用和收入的递延问题讨论的十分有限,实际处理中也只是在租赁和收入的一部分内容中考虑费用和收入的递延。其中对于收入的递延使用的最多的是收到政府补助时收入的递延处理。但是只考虑到这些部分的费用和收入的递延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财务会计中的有关递延的规定:凡是收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和收入都应该考虑递延,在每期末分别进行分摊,这样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结论
通过对中日两国账务处理的对比可以发现,我们在一些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比如会计科目;在计提折旧或摊销和递延的问题上也有可以改进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切实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也派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比如环境会计、生物会计等,需要我们今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益云.会计科目体系中有悖逻辑性分析及改进思路[J].财会研究,2015,(3):31-34.
[2]樊其国.递延收入的特殊税务处理解析[J].注册税务师,2014,(8).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
目前无论是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还是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其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主要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企盼性基础之上,单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讨论财务会计目标或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以外,还应从会计信息系统职能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财务会计目标的认定既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
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无可替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
第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却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其要素、结构没有改变,则其功能一般也不会改变,而功能没有改变,则该系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也不会改变。当然系统的要素、结构是可以改变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尚未发生变化之前,不能仅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在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以外,还要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力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讨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影响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我国,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四、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奠定会计理论基础,提高其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从高级财务会计培养目标来看,定位不仅应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还应将其作为学生已有会计知识的进一步的升华课和应用课。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难以取得成效。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国外MBA教育实践之中,是在学生学习和把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较高的综合性、高度的启发性、模拟的实战性和有效的互动性等特点。一方面,这些特点恰好能满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样、可研究等要求。比如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问题,要求学生至少应同时具备会计和税收两个学科的知识,既掌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准确计算出会计利润及递延所得税,又要掌握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从而最终准确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另外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就业需求使该课程案例教学实施具备条件。高级财务会计一般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后开设的,学生已具备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必要的知识储备,如财务管理中的年金、现值等知识就为学习租赁会计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并进行案例分析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的相关基础课程后,需要对已有的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没有涉及的一些特殊领域、特殊业务和特殊阶段的会计核算有所涉猎,这样为接下来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时大多数学生又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适时采用既生动活泼又能收获新老知识感悟的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下学生的诉求。
二、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具体的教学模式
1.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几种类型
(1)导入式案例。即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每一章的开头都安排一个导入式的案例,以便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关注和兴趣,理解其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如在讲述外币会计之前,可以导入一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或人民币升值的背景案例,使学生对外汇和汇率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为接下来讲述外币交易的账务处理打下基础。
(2)核算型案例。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因此论述特殊业务、特定阶段和特定领域的会计业务核算是其主要内容。核算型案例在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核算型案例掌握了账务处理,才能为分析、讨论打下基础。如在讲述股份支付内容时,只有通过举例分别把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弄懂,才能比较分析出二者的区别联系,从而进一步讨论其适用性。
(3)综合分析型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是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快速提升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的理论不仅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可能还来自于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的前期已学的相关课程。如讲述完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后,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财务思考”这一综合分析案例,不但可以加深对企业合并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分析讨论如何计算企业价值这一命题。
2.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具体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中心目标是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研究的重点。
(1)对于导入式案例,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设计,一般要求选择来源于现实的、经典的、耳熟能详的案例,既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或者是有争议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新内容的学习兴趣。编写时讲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适当辅之以视频或音频加深印象。导入过程中最好能边分析边设问,使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2)对于核算型案例,还是应该以书本的虚拟企业的核算例题为主体,辅之以课外的实体企业的案例。在选择书本的虚拟企业核算例题时教师除了常规的理论讲解外,重点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步骤账务处理的原因及相似例题账务处理的区别和联系,这种例题讨论分析的空间不大;对于课外的实体企业核算的案例,教师要有意识的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背景较复杂的开放型核算案例,当然这种类型的案例不宜过多,否则会混淆学生已有的确定性的账务处理过程,毕竟大多数会计核算还是属于确定性的问题。
(3)对于综合分析型案例,是高级财务会计三种教学案例中最适合做案例式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一般也在导入式案例和核算型案例之后,整个过程需以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主体,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集中讨论——总结评价”四个主要环节:案例教学的准备环节:对教师而言,要对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包括对案例材料本身的熟悉和对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还要以合适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如电子邮件或复印资料。特别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能还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了解相关的财务与会计理论,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及讨论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并由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先要充分阅读案例,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便于下阶段讨论和发言。
小组讨论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事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之后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如果案例的难度较小或学生己经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班级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予以控制,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这一阶段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教师待各个小组充分讨论交流后可以还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提高了分析讨论的效率。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班级集中讨论的这一环节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否则,班级讨论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意义。总结评价阶段: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教师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的参与案例讨论。
三、案例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协调案例教学与课时限制的突出矛盾
由于高级财务会计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本身有限,因此案例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的矛盾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可以考虑将案例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精品课程和网络资源为平台开展课外交流,使案例教学时间在课堂与课外有机分配,如案例学习方法指导、习题讲解、课外阅读文献介绍等,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利用QQ群和飞信等通讯形式在课外组织答疑、指导和讨论交流。
2.加强案例库的建立与更新
在案例教学中,设计和编写教学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高级财务会计也不例外。建立案例库是进行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长久之计。案例资料最初可以由担任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待形成了各自的案例库后,可以与其他老师交换案例资源,集中讨论案例教学实施的心得和体会,并修改案例资料,建立校内共享的高级财务会计案例库。还可以与其他兄弟院校建立校际间的高级财务会计案例平台。同时,由于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及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案例库中的案例有必要做定期的更新,在教学选择时尽量使用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