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新生 入学教育 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93-01
高职院校班主任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学院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的,入学初期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的关键期,良好的入学教育将对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涯起到积极作用,也将有利于后期的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首先,在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和部门进行专业介绍,班级学生相互有所了解,对校园环境有所熟悉后,班主任即针对开学典礼中领导和教师代表的发言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趁热打铁的教育。比如,开学典礼中教师发言代表提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班主任提出个人看法:它主要是指人格的平等,并且要求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遇事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人际关系就是一面镜子,她折射出的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我们微笑,镜子里的人才会也微笑。客观现实由于经济,社会地位,长相的不同,造成人跟人的不平等。比如说在座的同学们最无法改变的就是父母所给的长相了,但是性格是人的第二张脸,同学们虽然不能每个人都成为大美女,大帅哥,但要努力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变虽然也不容易,但是对于一个年青人,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要去创造这样的可能性,并使其变为现实,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确定入学班会的主题:做人,做事,做学问!同学们来这里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也就是做学问。可是把做人,做事仍然放在做学问的前面,不是说上了大学,学习不重要了,而是同学们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于做学问了,在做好学问基础上,要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做事的技巧,把小事做好,“细节决定成败”。失败的人(请正确理解这里所说的失败,这个失败相对于的成功,不是单纯的指有钱有势)往往是懒惰或有性格缺陷的人。所以同学们要努力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性格缺陷。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必要的时候,班级也会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同学们务必严格执行,自觉遵守,而不要把它们看做是负担,因为它们是帮助同学们克服惰性的最好的参照标准。由我院党委书记柯晓阳创建的心育中心所做的工作,能帮助大家解决心灵的困惑,帮助同学们积聚更多正面的心理能量,从而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于高职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的失败者,在入学初期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举例说明:上周班主任亲自参加的心育中心的一个活动,中心特邀了叶博士带领大家做《进化论》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同学们的班主任――我,做到最后,结果是仅有的两只蛋中的一个,博士问了我做蛋的感想,我对他说:这个只是游戏,只要开心就好,享受的是其中的过程。博士对此引导大家展开了一翻讨论……其实,我还有句话想对自己,同时今天也想对在座的各位的同学说,就算今天是蛋,那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蛋开始的,因为我们还年青,游戏还没有结束,只要我们总结前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就有赢的机会!
做学问方面,告诉同学们要注重学习效率,听课的过程中,要学会抓重点,理解老师处理知识的方法,也就是如何获得和提取知识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方法,也就意味着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机电专业的知识内容是广泛的,更新是相当快的,在班主任自身上大学的时候,移动通信的老师还带领着大家展望3G来着,可是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同学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应对万变的社会发展。
赏识给他力量!严格让他知道分寸!分数让他知道什么是标准!抗压力让他有毅力!口才让他大发展!自我觅食让他学会自立!竞争能力让他学会适应!
做如下解释:
同学们,我是赏识你们的,因为你们是我系最优秀的新生。我会对你们严格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所以请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那一定是为你们好,你们和我在这三年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在你们做学生的阶段,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同学们的标准,我们高职院校大力倡导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大学学习的特点:转变初高中“要我学“的模式,到”我要学“。所以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要学会自我加压,并且让它养成一种习惯,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口才让他大发展――交流,沟通很重要。
我们的同学快20岁了,是成年人,人格基本独立。但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将来你们还必须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是学会自己“觅食”,才是一个完完全全独立的成年人。大学生恋爱早已是普遍现象,但用父母的钱去交女友的同时又荒废了学业的话是不应该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即使谈恋爱也要以思想感情的交流为主,物质的交流为辅助,互帮互助,相互促进。
鼓励同学们友好相处的同时,在学业上也要形成良性的竞争,并且不管最终在班级中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名次或地位,只要坚持一直做到最好的自己足以。
最后对军训工作进行动员,希望大家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其中,不怕苦,不怕累,听从教官安排,圆满的完成军训期间的学习任务。同时,协调好宿舍管理员做好内务工作。这两项都将作为军训期间重要的考核标准,在军训期间,学工处将多次组织定时不定时的内务检查,所以要求大家仔细按照已发的内务要求表做好每项工作。
再次要求大家以班级的利益为重,做有“诚信”的人,不说恶意的、违背道德规范的谎言,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可行性 认同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法日益受到关注,己经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我国对此方法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 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依据
“任务教学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给学生“在干中学”的机会和锻炼,从中培养综合素质。美国应用语言学家Nunan从交际的角度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做这样的活动时,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的形式。夏纪梅认为“通过任务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人是如何用语言做事或处理矛盾的。”在他们设法用所学语言去解决问题进展过程中,学生不但发展了学习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人际交往的情感商。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应当重视已有的语言知识的输出应用。这输出是学习者的了解自我的必须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他们才会“再有目的地输入自己所需要的、缺乏的、有待发展的东西”。Pica认为,从当前外语教学的前景来看,任务(特别是交际任务)的运用,是帮助课堂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改变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高分低能”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施过程
本研究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二册,学生是中山大学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在参考新生高考成绩及入学后的分级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将2005级新生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起点, 本实验随机选取的是属于二级起点的三个班,共计118人。具体做法:(1)导学课,老师向学生介绍任务教学法,展示以前学生所做的任务成果,通过点评成果的亮点来显示评价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2)组队,学生自由组合每3人为一组。(3)认领主题,依据教材提供的单元主题,各组选题策划,分工合作,寻找材料,设计课件,准备演讲和主持活动等。(4)上场,介绍小组成员,展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依据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与同学之间互动, 应对老师的插问,全过程30分钟全部使用英语。(5)点评,围绕选材和用材方面的设计和组织,演讲方面的清晰和逻辑,活动方面的互动和交际,英语语言的流畅和准确,师生即场共同点评。(6)评分,这种综合评价将成为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7)反馈, 设计调查问卷,从态度、行动、收获、感受几个方面收集反馈,同时要求用书面写下具体的感想评价和建议。(8)总结,总结学生填写任务教学法实践调查问卷。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及分析。在接受一学期任务教学法教育之后,118名大学一年级新生完成了以下的调查问卷。
问项1.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你对“任务教学法”的接受程度?a完全能够接受(27%)、b比较能够接受(52 %)、c困难较大仍能接受(19%)、d不能够接受(2%)。这些结果表明:98%的受试认为可以接受这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方法。其中,超过79%的学生是比较能够接受任务教学的。
问项2.你执行“任务”的态度是:a迫于无奈,应付了事(17%)、b积极尝试,热情投入(83%)、 c畏难放弃0%)、d 坚决反对,拒绝完成(0%)。结果分析:83%的学生执行任务的态度积极尝试,热情投入,没有一个人放弃。这一事实反映群体合作效应, 面对挑战,不示弱,不服输,敢于尝试,乐于表现。
问项3.你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感受到“任务”:a提供机会让学生调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89%)、b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做事的能力(81%)、c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55%)、d能使学生真正参与语言活动并做出贡献(65%)、e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进步感(65%)、f能唤起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过程的意识(65%)、g能使学生学以致用(58%)、h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69%)、i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66%)。结果分析:该题每一项都超过50%,证明学生对于“任务”所起的积极作用普遍认同,尤其选a和b两项的学生分别达到89%和81%。
问项4.你认为“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在于:a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杜绝高分低能(77%)、b能够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68%)、c有效地把社会引入课堂和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75%)、d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61%)、e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不是仅凭考试卷面成绩(83%)。结果分析:该题每一项都超过50%,证明学生对于“任务教学法”的意义一致认同,最值得注意的是,选率最高的是e,充分说明了学生最关心的是成绩评定依据应该全面,这是符合新的教育要求提倡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的。
问项5.你对自己组完成的任务:a非常满意(14%)、b比较满意(54%)、c不大满意(22%)、d很不满意(8%)、e 无所谓满意不满意(1%)。结果分析:有68%的学生对自己组完成的任务评价感到满意。这说明了团队合作的成功并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满意的学生占了30%, 这种不满并不是坏事,体现了不少学生渴望成功,期待着倘若有机会争取做到满意,这种情感体验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问项6.你觉得你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或发挥的作用:a比别人多(24%)、b 和别人差不多(64%)、c比别人少(11%)。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和别人差不多,体现了学生团队分工的合理性和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
问项7.认为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a选题策划(32%)、b组队分工(18%)、c寻找材料(40%)、d设计课件(23%)、e发挥创意(47%)、f主持活动(21%)、g英语应用(36%)、h应对老师的插问(16%)。结果分析: 学生认为最难的是e发挥创意 g英语应用。这说明长期以来的灌输讲授型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问项8.选择的材料来自:a课本(28%)、b网络(96%)、c刊物(14%)、d音像出版物(18%)、e身边的真实案例(34%)。结果分析: 96%的学生选择的材料来自网络。说明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并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这是现代人才必备素质之一。
问项9.你们组设计的课件采用:a)PowerPoint(98%)、b)flash(31%)、c)VCD(14%)、d)website(18%)、e)author ware(3%)、f)photo(28%)、g)ads(11%)、h)cartoon(27%)、I) scanning materials(4%)。结果分析:本教学实验要求学生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事实证明现代学生能够做到。
问项10.你们组设计的活动形式有:a游戏(19%)、b对话(53%)、c角色扮演(19%)、d辩论(7%)、e讨论(56%)、f提问(85%)、g抢答(5%)、h竞猜(8%)、i填空(8%)、j翻译(6%)、k案例分析(23%)、l难题处理(1%)、m原则/策略应用(20%)。从选择结果可知:大多数的学生设计的活动集中在对话,讨论和提问这三种。能够保持交流活动的形式。不少能应用角色扮演,而且演出很生动。
问项11.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分享其他组的任务成果所学到的东西是否比传统教学收获大? 69%的学生选择“是”,31%的学生选择“否”。这选择结果证明:多数学生认为任务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学到的东西多。
问项12.你在完成任务后:a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47%),b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学习目标更明确(76%)、c体会了其中的苦涩,以后再也不想做了(3%)、d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对未来充满恐惧(11%)、e后悔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得更好(38%)、f有机会还想再做(57%)。结果分析:令人欣慰的是76%的学生通过任务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欠缺,致使学习目标更明确。57%的学生表明有机会还想再做,体现出做然后知不足。
问项13.你对其他组的任务成果反应是?a感到压力,深怕自己不行(6%)、b吸取经验教训,争取做得比他们好(77%)、c受到刺激,跃跃欲试,比试高低(33%)、d感到压力,但尽力而为(31%)。从这些选项结果证明大多数学生善于取长补短,有很强的上进心。33%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好胜心。30 % 的学生在压力面前,不愿放弃,努力完成,说明心理素质比较好。
问项14.你对教师(包括助教)课前的指导、课内的提问或插话、课后的点评和评价感到:a合理适当(66% )、b 理解其意(37%)、c 不明其意(6%)、d很有必要(66%)。从这些结果证明:大部分的学生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任务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
2.书面感想和建议。在一学期的实践后,118名学生同时以书面形式从态度、行动、收获、感受几个方面写下具体的感想评价和建议。学生肯定了任务教学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发挥的平台和表现自我的舞台。通过学习行动,在执行任务,应用英语的同时,加深了对自己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其他能力的了解。体验了这种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普遍觉得很有收获,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人际交往中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发展。对信息的搜寻、加工的技术和创造力得到提高。同时,学习也存在担忧和焦虑:对知识的来源,总觉得来自老师和书本的知识量不够多;一旦出现考试成绩下滑的个案,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自信,怕落后,掉队。
因此,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适当保留传统讲授;适时指导应试方法;演讲内容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评分标准的细化分布;互相拷贝,建立公共平台深入学习;及时交流任务经验和心得等。
四、结论
本次实验证明, 在中学英语基础扎实,语言知识有相当储备的大学新生的英语课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法基于认知、动机和功能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将知识转为技能,在应用中查漏补缺,做然后知不足,形成自觉自愿的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同。同时,学生对传统教学法还有依赖惯性,对任务教学法存在“高能不高分”的顾虑,需要给予足够的指导。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利于培养大学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乃至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Ellis. Rod, 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 [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月13日,美术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原创网站: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原创网站: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原创网站: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关键词】德育模式 三年一体 主题推进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及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莆田一中的生源呈现多元化,一个年段有6种生源(统招生、择校生、定向生、特长生、中美班学生、新疆班学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找准学生各个时期不同关键点。这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深入挖掘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一套"三年一体·主题推进"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角色定位,勤勉自律。
背景:进入高中,面对新环境,新的学习要求和青春期发育,高一新生大多感到不适应,呈现新的心理特点,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特别是进入重点中学的新生,他们曾是初中校精心呵护的佼佼者,老师关注,同学仰慕,然而在新的环境面临重新洗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这是其一。其二,高一新生来自全市各个初中校,行为习惯参差不齐,让他们尽快认识高中、适应高中、完成初高中衔接,迫在眉睫。
应对策略:可制定以"角色定位,勤勉自律"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抗挫能力,通过不懈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角色的完美转型。
一是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开学前,先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训练,安排讲座,内容可涵盖即将在一中展开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史、行为规范要求、学习常规、文明礼仪等等。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良好的素质和优异的成绩需要严明的纪律、制度来打造,强化"一中人"角色意识,促使他们调整自我,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了配合入学训练,我们编写了《梦绕莆田一中》、《走进莆田一中系列丛书之行为规范篇》等校本培训教材。组织往届学生举办毕业周年晚会暨高一迎新晚会,学长们通过自编自排的小品、音乐剧等形式向高一新生展现他们在一中就学时的生活场景,让高一新生对一中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感情上更快融入一中。二是强化过渡期辅导。编写校本培训教材《走进莆田一中系列丛书之心理导航篇》,针对学生进入我校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安排心理老师给学生做"初高中过渡心理"辅导,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健康中心。依托入学训练,举办"高中三年规划"专题讲座,同时,我校运用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系统软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我,制订高中三年计划。邀请应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做生活及学习指导。邀请高一各学科备课组组长给学生做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多管齐下引导,让学生对高一生活有充分的认知,以期实现平稳过渡。三是塑造吃苦耐劳品质。举行军事夏令营,通过刻苦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品格,提高适应能力。开辟校内劳动基地,学生自己动手在班级的自留地中种植蔬菜、玉米等作物,劳动结束后学生需完成劳动过程记录及活动感想。学年结束时,以照片或实物形式举办劳动成果展。施行校内劳动卡制度,即由专人根据校内每日需要服务的劳动对象的劳动量,安排每班学生的劳动时间、地点、人数,并验收劳动效果。布置寒暑假德育作业,要求学生学会某项生活技能,开学初在班上交流,学校适时举行"厨艺大比拼"等活动,展示实践成果。
二、文明守信,修身明礼。
背景:高二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学年,学生褪去了高一的憧憬和天真,存在逆反心理。加之文理分班后面对新组建的班级,学生多持先入为主的观念及怀旧情绪,潜意识里比较新旧班级,不愿融入甚至排斥新集体,由此也引发诸多不文明现象。
应对策略:制定以"文明守信,修身明礼"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新风,弘扬先进文化,抵制不良风气,慎己、慎微、慎独。一是强化爱校责任意识。举行"爱校·荣校--我与学校共成长"系列主题活动。邀请退休教师作"爱校·荣校"专题讲座,介绍一辈又一辈的教师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勤业敬业精神。邀请杰出校友回校讲座,分享他们高中的美好时光,突显一中人的自豪感与光荣感。同时,各班召开"爱校·荣校--我与学校共成长"主题班会,强化爱校责任意识,勉励、引导同学把"爱校·荣校"转化为切实行动,为学校争光。举行教室、宿舍"美室"活动,进行班旗、班徽的设计比赛,让学生运用智慧一起动手,共同打造新集体、新家园,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归宿感。二是强化家庭责任意识。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和父母疏远,甚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学校创设机会让父母和孩子加强交流,融合感情。每年母亲节、父亲节期间举办"家长开放日":其一,进行"厨艺大比拼"活动,由家长担任评委来检验孩子的社会实践成果;其二,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的"感恩亲情·拥抱父母"主题班会,在互动活动中感受融融亲情。举行"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感恩励志演讲会,鼓励学生把爱勇敢说出来,在互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学生经过一年的历练,退去了高一的拘束和腼腆,成为学生会、团委会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引领学校的社团工作、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为中心内容的志愿者活动,如开展清理霞林、汽车站、步行街等街路残土、墙体污物;前往各社区居民楼、"SOS"儿童村、老年大学、敬老院、福利院、革命烈士陵园等地进行义务劳动;前往湄洲岛、凤凰山、钟潭等景区进行环保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和热爱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感。
三、励志成才,感恩回馈。
背景:高三的学生要经历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要承受学校、家庭等对其成才的深切期待。所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坚韧的品质,激励他们成人成才,成为德育工作的重心。同时,在他们收获成功之际,及时引导他们懂得感恩,体会感悟回馈的幸福。
应对策略:制定以"励志成才,感恩回馈"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志存高远,励志成才。通过年段宣传栏开辟"追寻成功人士的足迹"的励志主题栏目,分阶段介绍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探寻他们的成长轨迹,掌握他们成功规律,学习刻苦奋斗精神,激发人生潜能,励志走向成功。鼓励各班积极营造氛围,立志高远,奋发拼搏。向学生征集班级、年段标语与口号。设立"心愿墙",鼓励学生敢于立志,喊出青春的最强音,为自我喝彩。二是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可通过年段宣传栏的"名校风采"栏目,介绍国内各大名校的特点、优势,引领学生找准位置,明确方向,树立目标。由各班收集"名校裁影录",展示高校美好的校园风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考取理想大学。邀请杰出校友回校讲座,用他们的奋斗事迹激励高三学子勇于追梦,努力圆梦。邀请国内优秀的心理专家团队,来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引领学生走出复习阶段的心理"高原区",化压力为动力,以平和的心态,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占领知识的"高地"。三是传递真情,感恩回馈。引导学生在最后学年里,正确把握和处理同学关系,互敬互爱、互勉互励、共迎挑战,为高中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重视毕业教育,要求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高三年段纪律、卫生等方面评比都应严格要求,严格执行。倡导文明离校,展现优秀毕业生的文明形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尽己所能,给校园增添自己的最后一抹色彩。号召高三学子整理好笔记,把笔记和有价值的参考书传给下一届学生。动员他们高考结束后撰写总结与经验,给学弟学妹们作励志讲座,鼓动士气,传授经验。举行毕业典礼,教育学生始终铭记母校所传授给他们的治学之理、修身之道,在追求个人志向的同时更努力地回馈社会。
"三年一体·主题推进"德育模式既考虑到阶段的侧重点,又注意到教育的整体性。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需求之上,将无形的教育主题具体、贴切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效果更为显著。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德育工作不断呈现新特点,为此,要进一步立足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德育科研意识,深化德育课题研究,积极构建德育新模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为生命打好底色。
【参考文献】
[1]张忠仁,怎样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吉林教育·学校文化专辑[J]
[2]张革,王秀彦,高春娣,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思想教育研究[J]
学习语言,最好从小开始。从小就学,当然要靠学校教育。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学习语言文字跟学文化简直就是一码事,所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天然地归属于学校。儿童少年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学,是普及普通话的最重要基地。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语文课其实就是语言课,其中所学的文字、文章都是为语言的记录、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服务的。
学习什么语言?当然首先要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学习本民族的方言吗?当然不是,一定要学习本民族的共同语。教授本民族的共同语,是任何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
语文课向来讲究“听、说、读、写”4项基本功。但遗憾的是,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一直没有解决好克服重“读、写”轻“听、说”倾向的问题。
在旧的意识中,大凡形容能说会道的词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满嘴跑火车、三寸不烂之舌——大多是贬义的,而“讷于言”则成为君子的行为准则。可如今不同了,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现代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时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看重的。眼下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有很多笔试成绩突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只因“讷于言”而被无情地淘汰下来。如今,口语表达在社会交际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外事、投资、商贸、旅游、公关、公共服务中,口语表达水平常常决定着事业的成败盈亏。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难道不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吗?
朗读和朗诵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朗诵艺术家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听众在大饱耳福的同时,其文学修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
伦理观则是指是人们对这些道理和准则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应具备的正确伦理观是指大学生在处理与社会集体关系、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中以及处理与自身精神追求关系时应当秉持的态度和追求的方向。第一,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个人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5]。它要求大学生除了对自身负责,还应对他所处的社会及集体负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第二,“仁爱”意识。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就是关心爱护他人、推己及人[6]。大学生应持有的仁爱思想包括孝敬父母、尊重教师与树立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的“博爱大众”的情怀,进而营造友善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以及为建构仁爱、友善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第三,诚实守信意识。诚实守信意识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为人处事中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它要求大学生在学业、求职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光明磊落、开诚布公、讲信用、不弄虚作假。第四,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处理与自身精神追求时坚持勤奋努力、保持生活欲望的简朴、节省以及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刻苦勤勉、不畏艰辛;在生活方面强调节制、不讲排场;在婚姻恋爱方面强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抛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婚恋观。
高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力量,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形成的重要载体。高校精神文化一般通过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优良的校风、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来营造伦理氛围以及组织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与洗礼。他们所营造的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浓厚的服务与奉献社会的氛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环境、注重学术与科学的良好风气、勇于改革与批判的创新精神氛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以及举办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各类典礼和活动具有感化、启迪大学生的作用。置身其中,使大学生在这些氛围和活动的熏陶、引导、激励与软约束的作用下养成关心社会与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仁爱”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以及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等正确的伦理观。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有赖于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伦理观,所以大学生正确伦理观一旦养成,又可以反过来巩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成果。
2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归因
2.1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伦理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状况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伦理观存在问题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国内学者相关论点的学习以及各种资料的搜集发现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目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生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把个人利己主义作为人生价值取向,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能积极融入班集体活动中,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从集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第二,仁爱思想匮乏。当代大学生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习惯于接纳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社会和他人。部分大学生不知感恩、不懂得关心、理解父母,了解他们的想法、需要等;一些大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交流,更缺乏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其人格和劳动成果;对待社会上的其他人,部分大学生不能做到以诚待人、团结互助与关爱他人。第三,诚信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严重以及信用意识缺乏。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求职履历造假以及在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干部等问题上投机取巧、以假乱真;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以及随意违反协议约定等。第四,缺乏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伴随着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席卷校园,相当一部分自制能力弱的大学生未能幸免地传染上了这一精神病毒。一方面,他们盲目攀比、挥霍浪费、追求享乐、不愿刻苦学习、去偏远地区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持有扭曲的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婚恋观,在面对恋爱及婚姻的选择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经济地位等外部条件,而不是其人品或有无上进心等内在品格。
2.2伦理观问题的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归因
大学生伦理观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高校伦理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的显性课程“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第一,缺乏主体性。我国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价值定位偏重于社会和集体本位,一味以社会和学校的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标尺。因而高校举办的诸如“艺术节”、“科技节”等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大部分弃置、无视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导致了其在活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认为此类活动只是学校的事,与自己利益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学校的工作。因此这些活动也就失去了开展的意义,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第二,缺乏系统性。当前,一些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养成所开展的活动大部分是零散杂乱的,很少有高校将其列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中,没有确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活动形式单一以及活动后没有及时总结强化效果,不能做到针对性强、有计划、系统性地推进实施。长期以往,这种缺乏系统性建设的行为不能保证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实效性,也必然会削弱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作用。第三,行动滞后性。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全面深入,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伦理观产生了新的影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肆虐校园,使大学生不免面临伦理选择的冲突和困惑。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及时预防与引导大学生分辨汹涌而来的思潮。另外,伴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师生规模的日益剧增,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精神文化对伦理观养成的作用出现了认识偏差,如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认为无作用,还有的只看到了坏作用和不良影响,以偏概全地否认其积极作用,但又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来消除认识偏差,而当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出现伦理问题时也没有马上行动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来纠正。上述种种行动滞后均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
3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策略
3.1加强引导,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主体性
高校精神文化内容繁多,它的构建主体和塑造对象不仅仅包括大学生,但是大学生是高校精神文化中的特殊主体,因为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文化的构建要服务于他们正确伦理观的养成。因此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要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主体性,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逐渐使大学生成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而培养其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能动性与自主性。
第一,唤醒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借助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教师辛勤育人与学生勤学向上风气的感染和熏陶下,引导大学生在伦理观养成过程中掌握“我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教学生“你应该如何做”,使大学生在师生双向沟通交流中从心理上认同并主动接受正确伦理观的养成不仅仅是作为社会成员必须要做的,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唤醒其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能动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引导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成立伦理促进协会,逐渐由教师幕后指导活动过渡到完全放手让大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积极获取与伦理观养成的相关的信息,思考、设计、组织与管理协会的各项事宜并主动参与协会组织的促进伦理观养成的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
第三,激发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主性。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宣扬一种自主选择参与活动和自主创新活动形式的理念来激发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独立地养成正确的伦理观;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向协会组织者提议他们对伦理观养成的内容、场所、形式等创造性想法,并通过投票决定采纳何种伦理观养成措施。
3.2重视规划,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系统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伦理观,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应将大学生伦理观养成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并逐渐形成高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重视规划,确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探索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以及重视伦理观养成的总结评价环节以增强实效性,以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系统性。
第一,树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大学新生可以在开学典礼、参观校史馆等入学教育中了解学校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带给大学新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勤奋学习。而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借机引导大学新生树立重责任、讲奉献、守信用,始终保持勤俭自强的精神和作风的目标来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伦理观。
第二,探寻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日常生活中,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一般有常规主题活动式和环境陶冶式。常规主题活动式即每年组织一次且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伦理主题,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养成正确伦理观。根据当前大学生伦理观的突出问题,如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题,可以在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来临之日,组织大学生参加讲演会、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等形式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提高大学生“仁爱”意识为主题,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以及三月份学雷锋月来临之际,组织节日联欢、郊游活动、社区服务工作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仁爱”意识。环境陶冶式就是通过创设优良的伦理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陶冶教育。这种伦理环境可以通过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的校风、友善的人际关系等人文环境的熏陶和软约束中养成正确的伦理观。如伦理活动组织者可以鼓励大学生创办当今社会倡导的“诚信驿站”即一个全凭学生自觉付费的店铺来营造校园的伦理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唤起与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三,重视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总结环节。为了保证各种类型的活动不流于形式,具有实效性,大学生应坚持在活动过后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沟通感想,而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应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评价大学生伦理观养成情况,坚持自我评价和群体评价相结合,每年评出若干伦理观养成标兵,毕业时评出三名年度伦理观养成标兵,并建立大学生伦理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伦理观养成状况,方便用人单位择伦理观优者录用,同时也鞭策大学生积极主动养成正确的伦理观与争做伦理先锋。
3.3及时行动,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时效性
为了确保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时效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及时预防与引导大学生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对其伦理观养成的影响,及时纠正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就学校在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作用的认识偏差,当大学生伦理观出现问题时,立即开展针对其伦理观问题的专题清除活动。
第一,增强伦理辨别能力。面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消极影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以其严谨治学的风范引导大学生积累伦理知识,具备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分析国际和国内纷繁复杂的伦理局势,增强大学生在伦理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通过伦理促进协会及时更新伦理观念与活动,积极传播与实践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有利的社会思潮,认识并预防妨碍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社会思潮,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纠正认识偏差。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和谐师生交往氛围中与大学生就学校在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偏差进行交流辩论,使教师和大学生认识到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伦理观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坚持全面的观点看待其不良影响,肯定其积极作用,同心协力致力于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
一、校园宣传工作的特征
1. 校园宣传工作思想定位明确。校园宣传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定位,它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开展,坚持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2007年湖南省高校宣传工作会议中,就强调高校宣传工作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坚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社科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课堂、报刊、网络等舆论阵地的管理,推动大学生德育网站建设,加强对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个人学习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建设工作。
2. 校园宣传工作内容范围广、任务重。高校宣传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好人好事、树立校园新风;宣传法规、法令,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及时报道时事新闻,进行形势教育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思想观念接踵而来,高校宣传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培养师生开拓进取品格的责任,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广,任务也相当重。
3. 校园宣传工作节奏快,具备时效性。因为高校宣传工作要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并为其服务,因此不同阶段的校园宣传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又因为宣传工作要起到营造气氛并调动人积极性的作用,必须先行一步,再加之宣传工作要及时地反映师生员工们的动态,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各种动态。总而言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及时和快节奏,具备时效性。
目前,每个高校都面临宣传工作人员编制缺少而宣传任务却异常繁重的现象,再加之校园宣传工作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让他们成为校园新闻宣传的能手便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意义
高校宣传工作对于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也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高校宣传工作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却面临着专职教工资源紧张、新闻宣传工作繁重等客观问题,因此必须培养校园记者队伍。
1.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是党新闻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宣传工作本身就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高校宣传部门的方向性的指与导。现代的学生记者们出生于网络时代,其思想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党性修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和事件上还需要提高。学生记者的培养不仅仅只限于对学生们在新闻采编能力上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思想理论修养上的锻炼与提升。因为这些大学生记者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质与能力有所提升,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师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传播给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这样对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创造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做好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现阶段高校的社会公共智囊作用越来越突显了,大学和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繁重和复杂,现有的专职新闻宣传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大学生记者队伍势必是高校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补充。做好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必然条件,是扩大高校传媒力量的必然选择。
3.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不管是从国家强制规定的高职学院的顶岗实习还是本、专科学院的毕业实习,加大实践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也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迫切需要。对于文秘类或者新闻传播专业以及那些对新闻采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们来说,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他们学习业务知识、进行新闻实战的实践基地。校园新闻宣传的工作性质与党领导的其他媒体一样有着严格的管理体制,而且更能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三、如何培养学生记者队伍
1.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校园宣传工作中的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他们是在学校党委宣传部门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新闻采集、编写并排版、美化、传播等工作的学生群体。而校园宣传工作无时无刻不担当着的重任,这种政治性强、时效性高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队伍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校园宣传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2. 要指导好新闻活动开展的发展方向。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不同版面不同栏目的学生记者自己策划、组稿,并对相关的学校以及学生的活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与采集,并开设相对应的校园新闻、文化、评论、心灵随想等专栏,对社会上和校园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或广泛关注的现象,开展评论,发表感想。例如,我院2010届毕业生谭莎同学舍己救人的事迹经众多媒体争相报导并被誉为“最美导游”后,对此事的感想;帮助学生进行湖南精神征文等等活动,使他们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逐步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3. 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新闻业务能力。学生记者队伍虽然从事着新闻报道的工作,但他们大多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他们参加这个工作也大多处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兴趣,即使是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在碰到实际的新闻报导、编排、新闻摄影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不断地指导与学习以提升他们的新闻业务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新闻写作与技巧》、《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摄影与技巧》、《新闻编排》、《新闻图片后期处理以及优秀新闻图片赏析》等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4. 必须掌握好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得平衡。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队伍,他们承担着校园宣传的部分工作,当然也离不开宣传部教师的指导,但是其组织与内部管理仍然应当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资质管理,只是在业务以及发展方向上必须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因此,在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时候,必须很好地掌握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校园宣传工作需要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培养学生记者队伍不仅符合党的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而且也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要培养好的学生记者队伍,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和业务活动上有明确且正确的指导方向,还必须在掌握好学生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学生记者队伍,从而推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新时期应强化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J].文学教育,2011,7.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教与学;改进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课堂讲授时数,过去在工科类专业单独开设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逐渐被《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代替,原因是这两门化学课程之间有大量的重复内容。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间的矛盾突出。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误差和数据处理)、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内容较多。但为了强调化学课程的实践性,近几年对理论课的课时进行压缩,使得理论课时大大减少[1]。此外,鉴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学与大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尚未转变学习模式,失去了中学学习的依赖,感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难以掌握,由此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绪,补考、重修的比率逐年上升[2]。但目前,由于专业科研创新的深入和研究热点的涌现,对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所以教好和学好这门课程对新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培养至关重要[3]。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在总结归纳相关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及观摩学习所得,分别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就该课程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1教师的“教”
1.1课前做充分准备,精炼教学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更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各章节的具体要求,以教学层次清晰,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为宗旨。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涉及知识面较广,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部分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多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参考书,不断扩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经常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技信息,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科学研究感想,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此外,随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课时的压缩,有限的教学时数和日益严格的教学要求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凝练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精髓,把精髓部分给学生讲透彻、明白,然后再讲相关内容的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结构基础中,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是后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是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这部分知识要讲解清晰、透彻,让学生接受。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等内容则可以略讲,以节省课时。
1.2上好绪论课
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鉴于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对所学专业的专业前景及学习目标都不清楚,而绪论是整个课程的第一节课,教师应该抓住该堂课的时机,为学生讲解相关专业前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上课时需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的学习打好基础。此外,教师可结合实例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可以举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医药卫生(如药物成分分析与监控)、食品安全(如毒奶粉的检测)、化工生产中较熟悉的实例,通过这些生活实例,使之认识到这门课程不仅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关,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1.3不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较少,长时间如此,使得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疲劳情绪,不利于课堂的进行。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教师教授为主,各种新教学方式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如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注意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种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5]。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从而高效、愉悦地汲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教师提前设置好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为讨论课做好准备。此外,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PPT的制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每学期可开展1-2次翻转课堂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制作PPT、参与讲课。教师选好要讲的内容,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上课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也可对讲课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授课教师最终进行点评。由于现在实行大班上课,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选择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任务,督促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组织同学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任务的完成。
1.4重视实验课
伽利略曾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由此可见实验的重要性。作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宗旨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为上好实验课,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每一次实验课,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对实验现象、实验条件、实验关键、操作要点和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实验。其次,为达到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提前让学生做预习,按实验原理、操作流程书写预习报告,熟悉实验内容,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独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并将实验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录在预习本上,不得弄虚作假。对于失败的实验,学生需自己分析失败原因。教师应要求学生实验中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及实验结果,并指出不足,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有所启发。课下,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册,教师批改后,于下节实验课时,单独纠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
1.5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上课时,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多与其互动,活跃上课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通过讲解现实中的一些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多多的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要做到课下多交流。课下,教师可定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哪些改进。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组建学习群,学生可以在群内进行关于本课程的任何提问与发言。
2学生的“学”
对于刚摆脱了高中“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模式的大一新生而言,大学课堂往往是内容繁多、教学进度快、自主学习性更强。面对陡然转变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长此以往,常常会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其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2.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除在课上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或利用网络多接触最新科技成果等,让学生开阔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2.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鉴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基础差,且课堂进展较快,为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可提前让学生预习上课内容,并标记好对哪些内容不太理解。为了督促学生预习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可在上课前抽出2-3分钟,提问2-3名学生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教师汇总后,在上课时,可对学生比较困惑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2.3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做好习题与总结
上课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并多与教师互动。课后,为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精心选择、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习题。从不同的侧面培养、训练学生理解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批改所有学生全部作业,及时发现薄弱之处并加以辅导强化,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除每节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对每章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任学生自行决定,可以采用做笔记的方式,详细总结每章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手动绘图或软件绘图的方式,梳理每章知识点。
3结论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科目,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两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施教对象大一新生的学习对于培养大学阶段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运瑞.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9):97-98.
[2]封学军.《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8(2):71-78.
[3]张华山,郭小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49-51.
[4]海力茜,陶尔大洪,张慧.无机化学在医药学专业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7:81-82.
关键词: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当前,要求校园要以精神、行为、学科以及制度等多种文化以建设新的校园风貌,并结合超学科教育理念来实现创新、教育以及研究等多层面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新的教学思路以及空间。在新课程改革下,呈现出我国校园文化与精神,是未来希望发展之地。下面文章中针对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超学科概念
1.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
高中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超学科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学科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高中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由于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可以加强对高中生思想文明的建设,同时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超学科的基本理论
所谓“超学科”,就是以普通公理和新兴的认识论范式为基础,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对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一种研究、创新和教育间多层次的系统化合作。
3.超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超学科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新路子,所研究的问题不受特定学科的制约,所涉及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因而不需要学科的界限。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使语文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使语文教学中所含有的道德品行教育不会过于死板、单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此外,为加强高中学校课堂建设,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善。例如,“微”元素可以提升教师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利用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观看历史视频的过程中提高对古文文意、时代背景和古人思想的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利的渠道,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在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特别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高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其中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1.优化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打造精神校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是促进学校校风以及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则需要从高中新生入学、了解学校、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所有过程做好树立校风的榜样。例如,在开学期间,高中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以介绍校园文化、特色与思想为主的活动,而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各个特色区域角进行参观,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参观后的感想。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校园形象产生一种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学习精神文化知识主要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并加上各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题材设计过程时可以把校园文化历史以及功绩加入其中,不仅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历史与功绩的敬仰,为学生建立“要做到更好”的表现决心,同时可以利用语文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德育、品行等各方面的素养,充分利用超学科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各项能力,为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风貌。
2.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优化校风学风
由于部分高中生受到自身条件及性格问题等影响,所体现的个人风貌也不尽相同,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性格较为强烈,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识,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论语》中的针对人生态度、经历等方面的选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以提高学生对自我了解以及重拾自我的能力,进而对学校的制度能够自觉遵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总之,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语文课堂作为主阵地,并且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者:赵喜锐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