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相关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是股权转让的有关法定手续。我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股权转让有关法定手续的规定是:公司股权转让开股东会进行决议;当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其他人(包括法人、自然人)转让股份时,必须取得过半数的股东同意;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应获得政府审批机关同意;国有控股公司股权转让应经其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国资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股权转让时,股东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就股权转让的价格、购股款的支付及交割时间、转让前的公司未分配利润的享受以及债权债务的责任等四个方面主要事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转让方、受让方其中一方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投资部门的,转让协议应经其政府主管部门、财政、国资部门的批准。
二是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在以上股东会决议及股权转让协议中,难点也是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股份转让价格。实际工作中许多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只以原始投资价值来确定转让股份的价值。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按实收资本账面价值(即原始投资价值)来确定;按公司所有者权益来确定;按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来确定(评估报告一般应经公司董事会或主管财政、国资部门确认);转让、受让双方通过谈判来确定协议价。上述四种方法中,第三种方法提供了社会公允的股权转让价格,最为可取。并且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也有明确规定,当转让方或受让方其中一方为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时必须通过法定评估机构对公司净资产进行评估,且评估报告应由主管财政、国资部门确认。
三是股权转让的交割。实务工作中,股权转让成立日(即股权交割日)的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购买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如果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购买企业和被购买企业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购买企业已支付购买价款(指以现金和银行存款支付购股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购买企业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以上第三条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股权交割标志。另外,按实际转让股款支付是否通过公司分为受让方先支付股款给公司,再由公司支付出让方;受让方直接将股款支付给出让方。以上方式中,第一种支付方式更规范、更可取,它既反映了股权受让方对公司的实际出资,又反映了出让方股份退出公司,收回原出资股份价值的整个过程,因此,股权转让是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进行的;同时,这一支付方式有利于主管税务机关对出让方因转让股权而应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监管。
关键词:公司财务 投资者法律保护 法与财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也慢慢得以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所提高,并且逐渐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在这众多的工作领域中,公司财务与投资者法律保护有着不断接轨乃至交叉的趋势,行业术语简称为“Law and Finance”。宏观来说,这个词包含的是法律和财务之间互利共惠的关系。从微观意义上进行分析研究,它是一种依靠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和控制下的动态变化过程,涉及的是一个具体公司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一个投资者所处于的法律保护范畴的具体行为。接下来本文将对公司财务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地总结和评述,包括二者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需要面临的问题和投资者法律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一、二者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
对于公司财务而言,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是一个公司本身的权益资本成本。通常情况下,法律上认可的权益资本成本指的是一个公司有可能获利或者能够得到利益的基本启动金额。它的最低要求是能达到一个公司投资项目所获利润的下限,它主要是金融家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而来。而一个公司所进行的项目投资都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然后再进行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和规划。
近年来随着各个公司项目的不断加大,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也需要通过更多的影响因素来进行评估与计算,毫无疑问,当下公司财务部门有关人员的研究重点大都放在了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上。而一般而言,公司财务上的资金问题很少涉及法律上的约束行为,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公司财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投资者的风险也是与日俱增,这样一来关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话题也逐渐进入公司财务的领域。相关的法律在公司管理结构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早在20世纪,有关金融人士就意识到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作用,而将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相关政策融入到公司财务的内容中,正是对这一观念认可的有效举措。
二、二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法律是一个国家形式的明文规定,而公司财务往往是企业家个人的财政状况,中间是投资者这个枢纽联系在一起,关于二者需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亟待解决,其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点:第一,因果关系问题。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财务造成了影响还是反之?第二,如果公司财务的好坏与投资者法律保护有直接关系,那么法律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因素的问题值得商榷。
(一)第一个问题
据相关资料表明,观点并不完全一致。部分观点认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作为前因才有了公司财务变化的后果。投资者法律保护愈加完善,那么对于公司财务的相关经济内容,如股权、股利、现金持有量等都会有很大益处。但是,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他们认为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出现,是公司财务变更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产物。例如股东与管理层出现了利益纠纷,此时投资者法律保护便应运而生,为人们解决相应的纠纷问题。
(二)第二个问题
这是一个建立在一种假设条件上的问题。首先众多公司财务的金融问题都必须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但是有关人士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一种观点,投资者法律保护只是一种随条件变化而以多样形式出现的变量保护。也就是说法律通过一系列间接因素,如政治、文化等,进行约束。而持有相反态度的人认为,投资者法律正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直接改变和影响着公司财务。
总之,二者之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分析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员和金融人士,结合更多的材料,科学地进行分析与总结,才能有更具说服力的结果。
三、投资者法律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一)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
当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财务进行保护干涉时,公司在财政上将更多利润以非工资形式作为福利给予投资者。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越健全,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更高,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二)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资本成本
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好的国家,公司资本能稳定的存在,不至于受到金融风暴或者其他方面的威胁,公司反而能在健全的法律体系下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成本。据相关研究结果来看,法律不管是在公司财务还是后期资金保护上,其作用都无可替代。
(三)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持有
若投资者法律保护相对较差,那么将会导致管理层的现金持有出现断层或者流通不利的局面。这样一来,大量现金并没有进入到公司财务的实际投资环节中,显然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经营,公司财务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总体上看,法律已经成为一个公司财务上的不可分割的存在,同时财务还受到法律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约束。投资者法律先是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用到公司财务的管理研究中,同时在一定限制范围内,给予大量财务问题的理论解释,这不仅有利于公司财务的清晰化整顿,也是对其管理上的一种拓展,不管是对投资者还是公司,乃至国家法律的健全,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松,赵峰.法律、投资者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关键词: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08年,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衰退,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外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该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政府推动下,中小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发展与完善,特别在外部风险不断增加背景下,中小企业必然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以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2010年以来,各级部门先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提供了借鉴。证券行业具有风险较高、回报率较高的特征,在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的背景下,证券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都相对较高,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就成为必然。财务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本文以J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对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运用COSO框架构建相应的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二、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一)J证券公司简介
证券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上海市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6亿元。J证券公司以国际投资银行现金管理经营及国内投资银行本土化优势为基础,建立了相对严谨规范的组织管理结构与专业团队,在国内市场上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优势。截至2013年底,J证券公司有员工169人,其中金融专业36人,经济专业42人,财务专业28人,管理专业18人,建立了相对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其中财务专业员工占比为16.57%,为J证券公司完善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推动J证券公司发展过程中,J证券公司不断完善组织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项目委员会、发行委员会及内核小组及相关部门,下设财务管理部、法律合规部、营运管理部及市场部等部门(如图1),为J证券公司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奠定组织基础。
(二)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本文运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探讨,主要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及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1)控制环境现状。J证券公司已《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结合证券公司法律法规要求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织管理结构。同时建立了本公司经营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程序,对公司运营进行全面管理。但是,当前J证券公司控制环境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J证券公司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当前J证券公司各个部门以业绩为核心,各个部门都以实现业务指标为根本。同时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相对复杂,影响各个部门经营活动,部分员工或负责人为了实现业绩指标,而忽视经营过程中的控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财务盈余管理压力。二是J证券公司财务部岗位设置不合理,权责也不明确,各个财务管理流程衔接不畅的问题也相对突出,当前J证券公司有财务人员8人,其中总账会计、财务报表编制岗位由一人完成,同时还承担统计、报税等工作,各个岗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导致资金收付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三是J证券公司财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虽然当前J证券公司财务人员大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是数量相对有限,而且财务人员年龄相对较小,大多集中于20~35岁之间,实践经验不足,也直接影响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效率。(2)控制活动及风险评估。目前,J证券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断提升,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并逐渐将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形成应对策略,但控制活动以组织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为主,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较弱,还难以发挥其作用。具体来讲,J证券公司会计流程、控制措施还没有把握财务系统的关键风险点,对各个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识别也存在一定缺陷,应对风险措施系统性不足,数据遗漏的问题相对突出,如固定资产处置手续不齐全,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J证券公司大多数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监管政策的变化把握不到位,难以对税收法律法规、会计政策进行深入把握,容易引起政策运用失误的风险。此外,J证券公司重大会计事项信息处理随意性较大,处理效率也相对较低,导致金融资产分类、资产增减值处理都滞后的问题。(3)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证券公司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换,充分把握内部控制风险关键点,构建完善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J证券公司合同管理包括经济合同、劳动合同两个方面的内容,各个业务部门以经济合同为主,各个合同原件由行政部统一归档管理,各个市场业务部需要运用经济合同,必须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个证券营业部经济合同原件的备案工作相对困难,导致个别经济合同归档时间相对较长,在该过程中可能引起经济合同原件丢失的问题,引起内部控制缺陷。与此同时,当前J证券公司还缺乏相应的内外部信息传递机制,导致财务数据真实性受到影响,财务数据统计或内涵都存在一定差异。除此之外,财务人员对各个业务部市场经营业务的信息收集也相对滞后,可能引起重大财务信息漏洞,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对会计准则理解与运用存在较大差异,也影响J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质量。(4)监督体系。监督体系是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关键,对规避中小型证券公司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中小型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证券公司设立法律合规部对公司各项证券业务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审计方式包括专项审计、常规审计与离任审计,各个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J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人员相对较少,仅有3人,导致监督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J证券公司并未建立相应的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措施,虽然结合实际需要制定部分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程序与措施,但是各项程序与措施的执行较差,并未发挥控制活动的作用。除此之外,J证券公司审计工作以总体审计为主,缺乏对各个职能部门的审计,没有对财务管理部的审计活动,导致审计过程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范围确定、审计标准、审计充分性等方面都缺乏实质性价值。
(三)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
(1)中小型证券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大多数中小型证券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采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完善度不高,管理层次较多,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非常突出,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对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协调、间接利益与直接利益协调不足,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信息沟通不畅,直接影响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效率。(2)中小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作用并未发挥。从J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来看,设立法律合规性部门,内部审计职责由该部门承担,其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问题值得商榷,J证券公司审计职能难以实现。与此同时,内部控制要求权责的对等性,但是当前中小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构行使监督职能,同时以获取市场效益为经营目标,双向服务机制导致权责不明的问题,内部控制目标也就难以实现。(3)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度完善度相对较低。当前,J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会计岗位设立及财务人员安排不当,业务工作交叉,会计人员之间权责不明,会计流程建设滞后。大多数中小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都没有针对部门的审计,导致财务工作开展缺乏内部监督,企业财务管理措施执行不力问题也相对突出。(4)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J证券公司虽然招聘了大量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其中财务专业人员28人,但是从事财务岗位工作的仅为8人,而且从事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流程产生误解,导致财务系统内部控制难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以领导意愿为导向,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部分中小型证券公司为了获取更多市场利益,甚至要求财务人员做假账。除此之外,中小型证券公司管理方式直接引起内部控制监督薄弱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发挥作用,也不利于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一)营造良好的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环境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控制环境是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财务人员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从组织结构角度来看,当前大多数中小型证券公司都还没有建立良好的财务系统控制体系,组织结构层次较多,但是并没有针对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结构,设立总会计师,要求总会计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从财务人员管理角度来看,当前J证券公司还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证券公司内部各级员工考核缺乏基础,财务人员薪酬与职级调整的依据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因此,中小型证券公司需要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下完善激励制度,一方面结合各个岗位设计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一方面完善内部考核流程,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中小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企业财务人员职业行为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税务法律及信息技术等知识;职业技能包括合理运用专业财务知识、良好职业道德观、高素质信息沟通技能。与此同时,中小型证券公司应该结合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为实现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科学的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风险评估体系
中小型证券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的问题,但是当前中小型证券公司风险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现状,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中小型证券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为导向,识别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潜在风险,通过对J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现状分析,运用德尔菲法对J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健全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是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为了保证风险应对策略执行,该过程主要包括授权、复核、审批等方面的内容,中小型证券公司可以根据服务目标将其划分为策略相关控制活动及与报告相关控制活动等,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管理流程控制活动进行规范,对各个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提出要求,对财务系统中的分账、总账、业务分类等负责。一方面重视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岗位分离,对会计、审计等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的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要求,结合当前实际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各个财务管理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另一方面完善岗位权责分离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各个岗位权责,在总体控制内部流程基础上,各个财务岗位员工自主进行业务活动的控制。
(四)优化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是中小型证券公司及时准确采集传递相关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的渠道,通过信息沟通,为管理者、员工及时获取开展财务工作各类信息,对于提升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J证券公司财务系统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运用信息集成技术实现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入现代ERP系统,提升J证券公司各类财务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中小型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全部业务交易记录及识别、充分详尽地描述各类财务报表相关交易、正确以货币价值计量、计入恰当会计期间、合理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与披露等功能。与此同时,中小型证券公司完善沟通渠道,以证券公司规章制度、网站、会议等沟通渠道为基础,将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信息在内部各个层级传递,使员工参与到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中来。
(五)建立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系统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各类财务系统信息相互印证监督机制。预算管理与执行差异是审核相关财务信息的重要方法,中小型证券公司可以根据编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表,检查与预期相差较大的交易事项,从证券价格、交易量、交易产品结构及市场份额等财务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行检查,异常信息相互印证的信息监督体系。其次,加强财务系统日常工作监督检查。中小型证券公司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以此防范财务系统会计风险,证券公司建立财务工作检查辅导机制,由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岗专员负责相关检查或辅导工作,以专项检查辅导为主,强化财务系统的工作开展机制。最后,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强化财务系统监督。中小型证券公司通过岗位优化建立审计稽核岗位,在宏观组织管理下,明确审计岗位职责、内容及方法,加大财务系统审计力度,及时对中小型证券公司财务工作开展检查与纠察工作。
作者:薛佳 单位: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婧、王美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界定》,《财经界(学术)》2012年第12期。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
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真实性与质量较差这一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其不仅是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延伸,更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当下上市公司中常常出现的财务舞弊问题,所以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上文中提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在下文中将就其目标进行具体论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公司在特定时点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为实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以下几点保证目标的实现。
(一)证据获取
想要较好的进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就必须掌握并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与执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在具体的相关证据获取中,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询问、检查、观察、执行替代程序等手段进行相关证据的获取,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依据[2]。
(二)财务报表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是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的一种合理保证,其同时包括着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进行的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还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允列报相关的内部控制,因此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不仅关系着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更关系着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对其予以格外重视。
(三)审计思路
在具体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为了保证相关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清晰地审计思路,并切实的按照“财务报表初步了解-识别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相关账户、列表认定-了解错报来源-执行拟测试控制”这一思路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以此保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策略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与目标,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一)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环境
想要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优化相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环境是一种较为不错的方法。在我国当下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不完善与公司治理制度的效率缺乏是其主要面对的问题,而通过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系统环境,就能有效的对其予以解决。在具体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环境的优化中,相关上市公司应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具体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以此保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3]。
(二)明确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想要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明确相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规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在2008年我国财政部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这一规范的提出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依据。虽然这一规范自身还存在着一定不完善之处,但这一规范的出现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相关发展仍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评价规范执行中,相关注册会计师需要依照该规范中提供的相关标准,结合具体审计工作实际,进行具体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操作与执行。除了相关规范外,我国财政部还颁布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内容的相关条例,这些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来说,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
(三)优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优化工作。一方面,需要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具体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需要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相关效率。
[关键词]财务分层管理 问题研究
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不相同的,无法借鉴别国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只有发展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才能解决在我国这一特殊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
一、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必要性
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既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建立,也要包括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代替了两权合一的企业制度,公司制成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理论所产生的背景、适用的环境和其所关注的范围注定了传统的财务理论已经不足以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内外部复杂的财务关系,如果不引入新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传统财务理论不但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辅助,而且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财务分层管理引入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委托问题导致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决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前面己经分析过,传统财务理论是适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这些企业属于国家,同时也由国家进行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国家,不存在委托的问题,传统财务理论也就没有涉及到对企业财务关系的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决定了两权分离的不可避免,也就决定了经理人在公司经营中的不可或缺,就必然产生委托问题。(2)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财务进行分层管理(3)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财务体系应实行分层次管理。(4)财务分层理论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内部不同财权主体之间利益冲突。
二、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建立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梅慎实博士后认为:公司治理机构是所有者、经营决策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关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根据我国2006年最新公司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财务监督、制衡机制。我们通过我国新《公司法》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的相关规定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从公司法对企业股东会和监事会的有关规定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既不同于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于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和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而是在股东决定相对主导下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将股东视为利益者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都是所有公司必须竞争得到的,而股东作为资金的所有者理所当然成为了优先考虑的对象;其次,从长远看,只有管理者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公司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受益。在强调股东利益的同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刺激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消费,也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力。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为股东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兼顾了顾客的满意度,并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各方都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2.两主体、五层次管理模式中动态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通过前面对我国现阶段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国家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同时也意识到了员工参与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不能够成为公司财务治理秩序赖以维持的外部约束因素,因此在现阶段要加强对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由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向高级经理人员分权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为了使高级经理人员自觉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激发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现阶段股权集中,但是监督的动力不足,因此股东集团还需要加强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和约束机制。
对于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除了要考虑对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博弈状况,还要考虑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要做到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动态性原则,才能连续不断的发现和修复公司治理中的缺陷,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保证了各个财务层次之间互不侵犯,同时责任到位,但是仅仅通过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相对应,使得各财务层次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各财务层次的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财务层次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又要对各财务层次进行有效约束,防止侵犯其他财务层次的利益。在公司的财务治理中,还要遵循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将各财务层次应该享有的财务权力、相关责任和获得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财务层次有效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在财务责任的约束下,使各财务层次的财务权利配置更为协调。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1.
[2]姜鲁翔.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分权分层管理[J].财会研究,2005.2.
【关键字】上市公司 财务信息披露 信息使用者
作为信息高度集中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投资者决策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的制定。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
根据2010年度的统计数据,
深交所共查处信息披露违规26起,占当年违规总数的44%,其中不正当披露23起,占信息披露违规总数的88.5%。2008年以来的最近三年里,信息披露违规是最主要的违规类型,占全部违规行为的45.8%,其中不正当披露占信息披露违规总数的86.7%。
因此,研究目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分析如何规范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对保证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净化证券市场环境、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低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具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在于:
1.更改交易事项确定的时点。通过提前(推迟)确认营业收入或推迟(提前)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或降低当期利润,即通过改变交易时间来操纵上市公司利润。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由于大部分信息使用者很难针对不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哪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使用是恰当的,致使公司常常通过变更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以及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来对其盈利情况进行粉饰。
3.虚构资产和交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根据自身需要虚构交易或资产(如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达到美化当期利润的目的。
4.利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虚构交易、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信息使用者及监管部门,操纵股价,造成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二)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够及时
及时性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一,日益受到投资者、债权人、相关政府部门、客户等内外部管理者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是解决上市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其信息质量、及时性自然成为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会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披露的时间。
现今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强制性信息披露阶段,公司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把财务信息披露当作一种应履行的义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又易受到其各种利益的驱动,使得管理层选择不及时披露本公司财务信息,损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误导性陈述
误导性陈述是指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根据的情况下,在信息披露中就未来事实所作的、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而作出错误判断进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虚假陈述。即可归结为一是上市公司进行了信息披露;二是上市公司公开信息表述的语言存在误解的可能;三是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可能只是针对部分信息的披露,使得一般信息使用者了解不到信息的全部。
(四)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元化、复杂化造成相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使得财务信息数据在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这也为粉饰利润、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提供了可能。
(五)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对称
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传递渠道。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主要以公开的信息交流为主,而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互联网、手机、报纸与电视等媒介,两者之间缺乏直接交流,导致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了解过于片面、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公司一般都会对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后才呈现在信息使用者面前,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也易造成信息使用者的误解。
二、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化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促进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
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必须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绝大部分社会公众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财务信息的合理披露,真实、客观、及时的披露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的长久发展。
(二)有利于加速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吸引外资企业的进入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推进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进程,必然会在使国外企业对我国上市公司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合作与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上市公司之间可比性,有利于公平竞争
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化财务信息披露将会增强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可比性,使上市公司更了解同行其他企业的各种情况,从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作出更明智的决策,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及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
(四)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信息使用者负责的表现
中小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途径有限,可能由于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各种问题而造成其作出了错误的决策,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因此,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化信息披露是对信息使用者负责的表现,也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体现。
三、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财务信息披露完善的法律体系
从根本上看来,首先监管机构要根据我国国情、以会计准则为基准制定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监管机构还应针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的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还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于有意虚假财务信息的误导投资者的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并明确责任,进行严厉打击。
最后要强调的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不应仅仅包括制定与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应包括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根据目前财务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我国应大力推进以证监会为核心的、针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抽查、复核等再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保证证券市场环境的透明与规范。这样以来,才能使得监管机构从形式、时间、内容等各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工作进行规范性的要求和约束,确保信息使用者获取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不仅应该强调政府监管的首要地位,而且还应该重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理应强调政府监管的首要地位。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进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监管与企业内部控制必须紧密结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合理披露,从而保障信息使用者的权利、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
(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内部控制制度
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来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大体可以概括如下:
1.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本质上说,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信息可靠和经营效率提高而采用的各种管理程序和方法。通过明确上市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与监督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公司内部的舞弊行为,减少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有利于公司的治理和发展。
2.强化独立董事的地位、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独立董事具备的基本特性,即不受公司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约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够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治理的发表独立意见的董事会特殊成员。可以通过建立独立董事业绩考核制度及奖励基金来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和经营管理层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维护信息使用者利益。
3.强化上市公司监事会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应该扩大监事会规模,调整其人员构成。监事会成员不仅应包括中小股东及员工,还应包括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这样才能削弱大股东和经营管理层对公司治理的绝对控制地位,减少损害股东利益事项的发生。其次上市公司还应赋予监事会更多的权利。从职能上对独立董事及监事会进行合理的分工,健全公司内部监管体制,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作用。
(四)提高信息使用者的素质
一方面,信息使用者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信息、正确进行决策。另一方面,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的形成还要依靠信息使用者的监督行为,因此必须提升信息使用者的权利意识,使其可以及时发现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证券市场环境得到净化。
(五)加大惩罚、自律监管的力度
在监管部门健全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下,还应针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大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遏制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产生。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强化自律监管意识,兼顾公平,严格执法,杜绝监管不力导致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六)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
要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违规行为作出的处罚规定要密切监督其实施。其次,监管部门还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道德水平,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论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冲突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6(12)。
[2]吴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母子公司;财务管控;集团绩效
尽管我国母子公司已经十分着力通过财务管控去实现内部统筹管理,促进集团发展,但其中不乏问题的存在,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情况,还限制了集团整体规模优势的展现。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就要联系实际情况做好分析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一、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的相关概念
所谓的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是建立在集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这对控制力的大小、控制程度的深浅提出了高要求,其目的是保证母子公司间财务管理分配清晰化、合理化。通过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能进一步优化集团资源的使用效率。通常情况下,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的实施主体为母公司,并控制与管理子公司财务权,这也是集团做好财务管控的有效方式。在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中,常用的管控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集权型、分权型以及集权分权结合型,无论哪种管控模式都各有其优缺点,如在集权型管控模式中,有利于资源调配,强化资源利用率,但却会降低子公司积极性,如果不能与子公司及时沟通与联系,企业将难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分权型管控能够激发子公司积极性,集团总部压力也会随之减轻,但子公司各自为战,无法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资源整体优势,形成合力,降低企业经济效益;而集权分权型管控模式则综合了集权与分权优势,然而难以确定哪种领域应该集权,哪一领域应该分权,无形间提高了管控难度。
二、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对集团绩效的关联与影响
(一)目标管控的影响
母子公司的发展都需要有目标的指引,而目标的提出和细化需要足够的依据。集团目标是建立在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的,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需要经过全盘考虑的明确目标做基础,而通常情况下,企业集团想要制定战略目标需要经过多个层级上收信息,制定完成后还要逐级向下传达,监督执行。由于集团业务较多,内部组织相对复杂,使得战略目标在设定和传达上经常出现问题,为促进集团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母子公司的目标管控自然是题中之意,目标的数值化,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匹配化都是必要的,财务正是诠释目标、明晰目标的重要视角。之所以提出强化目标管控的需求,还因为目标是母子公司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发展中的经济管理相关理论早已告诉我们,工作不能盲目的进行而是有计划的推进,而要做好母子公司的目标管控,应从全面预算管控以及绩效考核管控两方面入手,如果目标管控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与限制企业经济发展,这就是目标管控给集团绩效所带来的影响。
(二)资金集中管控的影响
企业要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金的融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需要更多发展资金。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发展研究可以发现,资金集中管控已经成为重点,全球500强企业超过80%已经实行资金集中管控,可见多数大型企业都将资金集中管控作为重点。随着资金集中管控的实现,子公司的闲置资金将被充分利用,如果子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母公司也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补充资金,所以,在资金集中管控的影响下,企业资金流的运转效率可以得到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
(三)财务人员管控的影响
加强人员管控是企业集团需要重视的部分,人员控制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正常运转。由于母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掌握在母公司手中,而执行主体则为财务人员,所以,只要保证集团财务管控正常运行,才能做好财务人员控制。现阶段,多数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由母公司直接任命,为防止财务管控中出现问题,财务人员并不是由一人承担,而是实行岗位轮换制,这样不仅有效增强了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还强化了母子公司的沟通,进而实现集团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当前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中存在不少问题,要了解这些问题所在,就要从目标管控、资金管控以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入手,首先,从目标管控上讲,多数母公司会通过预算的方式调整与分配企业资源,但由于这些公司缺乏全面预算管控,预算管控过程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影响了预算编制,还弱化了预算考核效果,预算并未真正在管理中发挥作用。同时,由于缺乏对子公司绩效考核的监督,对子公司财务管控力度不足,进而影响到企业发展。其次,在自资金管控上,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在我国很多母公司都没有完善的资金管控机制,不仅影响了资金内部资金调配,还影响了资金利用率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了资金运作成本,限制了集团企业发展。最后,在财务人员管理上,缺乏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尽管子公司的财务人员由母公司直接任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母公司重视财务人员管控,真正实行岗位轮换制的子公司也很少,这样就影响了财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再加上部分财务人员素质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财务管控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对集团绩效的影响对策
(一)目标管控
要加强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对集团绩效的影响,首先应全面实现预算管控,编制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在编制的过程中注意与母子公司及各个部门实际情况的联系,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草案。其次,做好预算执行,无论是子公司还是母公司都要将预算编制落到实处,并做好监督与管理,防止出现不落实的情况。再者,构建完善的子公司绩效考核机制,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两方面考核,具体来讲就是重视子公司财务效益,掌握子公司运营素质等,加大对子公司的全面关注,并提高对子公司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集团绩效。
(二)资金管控
要做好资金管控,应从制度与实施措施两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落实保障机制,做好全面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加强对子公司资金的关注,注意与集团发展特点的联系,构建与集团发展相匹配的信用机制,加强与评估机构的联系,做好投资项目分析。如果发现子公司资金使用出现违规行为,就要立即纠正。第二,应用合适的财务软件,优化集团资金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做好资金调度与信用授权,控制好资金流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人员管控
要做好母子公司财务人员管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委派机制,明确财务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其定期向母公司回报子公司财务状况,所有子公司严格实行轮换制。第二,做好监督与管理。母公司管理人员应经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子公司实际发展状况,如果发现子公司财务存在问题,就要立即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5]。第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人员招聘阶段提高要求,并定期为财务人员做培训,深化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理解,且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人员管控,促进集团绩效增长。五、结束语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目标管控、资金管控以及财务人员管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集团绩效增长,本文分析了母子公司财务管控相关概念,研究了存在于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作者:孙楚然 王楚黎 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太庆,钟美瑞.省属企业集团管控影响因素与价值创造关系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4,10:98-104.
[2]肖太庆,钟美瑞.企业集团管控影响因素与管控满意度关系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59-62.
[3]宋效中,冯丽.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对集团绩效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5,30:62-64.
关键词: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配置资本结构激励约束
一.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人败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体现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财务治理主体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人员①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②选举董事③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④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①具体财务战略②合理的组织③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④动态协调⑤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②具体日常财务决策③财务分析与报告④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03,(4)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5]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一、加强财务管理,提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地位
1.财务管理是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重要手段。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
2.公司财务管理是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三个层次,即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专业财务;它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出资者财务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为依据,以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为目的,对其出资及运用状况进行管理,是一种间接约束机制;经营者财务以法人所有权为依据,在出资者的监控下,以直接控制的方式对企业的资金运行进行管理,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专业财务以现金流转为管理对象,保证经营者财务决策的顺利执行和预期效益的实现。三者的辨证统一是实现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
3.公司财务管理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公司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内容分析
1.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一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思想。
3.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4.要维护出资者合法权益。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司经营者的约束是通过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以保证出资者的根本利益。其中,财务约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以确保出资者的资本安全和增值为目标,凡是经营者行为可能损害、减少资本权益时,都应得到必要的约束;反之,则应得到激励。如确定资本保全和增值的财务责任和相关的考评办法:一方面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对其实现激励,通常采用股票选购权、绩效股份等形式。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各方面相关指标,来约束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出资者利益的行为;建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立代表所有者的监督式审计制度;其二是建立代表法人所有权的企业审计部审计制度,对企业所属分公司和职能部门进行财务监督{其三是代表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民间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公证审计。出资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既不能干预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权,又必须维护出资者的资本权益。
5.做好财务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流转,具体的目标是现金性收益最大。它一般涉及到现金管理、筹资、信用管理、利润分配、财务预测、计划等工作,是公司治理中基本物流和价值流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保证其他财务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