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新媒体运营职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职能

第1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6月4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3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传播学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工作以来公共交通领域进行了品牌推广的实践学习,实现理论对于工作的深度指导。个人性格开朗、为人慷慨大方、人缘佳。学习能力强,在团队中敢于担当,善于与团队合作进取,对于个人与事业的综合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工作经验

2014/4 — 2015/7:XX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

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1.研究探索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求的线上营销策略及方式、方法,制定完整的在线营销计划和预算、并执行。

2.建立有效的线上营销推广渠道,合理组合各种在线营销手段、SEO以及搜索引擎优化、自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3.对线上营销流量、引流、名单获取等关键性运营指标负责,进行文案策划、杂志编辑与公关危机处理等。

2013/5 — 2014/2: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运营部

网络运营推广经理

1.负责公司官网风格、架构、功能、栏目设计,并负责基于公司官网的营销运营。

2.负责公司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营销活动、事件策划及运营,有效领导线上营销推广工作团队,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水平。

3.统计、分析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跨部门协作进行官网、微博、微信的维护、更新及升级。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2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会议最后,中国移动决定成立一家新媒体控股公司,这个公司将包含音乐、阅读、视频、游戏、动漫五大内容基地。奚国华语调平静地总结,五大基地的商业计划基本通过,但广东互联网基地所提方案仍需“再商议”。

互联网基地总经理杭国强一脸落寞。在广东互联网基地基础上成立互联网公司这一计划,很有可能胎死腹中。

更令杭国强揪心的是,半个月后,新媒体公司筹备组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将移动MM应用商城转给新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只负责RCS(新一代通信与IT融合的业务)全网协同业务。移动MM应用商城是广东互联网基地的主营业务,亦是中国移动视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战略级业务,如同苹果的APPstore。

中国移动已无暇顾及单个业务基地的得失。令其决策层焦虑的是,如何再造一个中国移动,如何通过内容和应用业务的发展,激活整个数据业务?

中国移动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数据业务收入1219.13亿元,占总收入的37%,2013年为31%。流量数据业务在中国移动营收的占比正在越来越大。但这还不足以成为支撑中国移动利润增长的动力。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利润577亿元,同比下降8.5%,这已是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帮助中国移动重回利润增长轨道,唯有让内容和应用业务起死回生。中国移动拥有六大内容基地、四大能力基地,分别承载其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上的不同分支,十个棋子怎么布,关乎未来成败。 基地前世今生

基地模式发轫于2006年,承担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运营和维护,被认为是其互联网战略的托举手。但多年来,受运营商体制的制约,基地业务很难做大做强,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九大基地包括:上海手机视频基地、辽宁位置服务基地、湖南电子商务基地、广东互联网基地、杭州手机阅读基地、南京手机游戏基地、厦门手机动漫基地、重庆物联网基地、成都音乐基地。

基地虽打着互联网业务试验田的旗号,却习惯性地依赖属地省公司和当地政府,这使其开发的产品更像是电信产品,无法在互联网市场形成竞争力。

2012年,在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被带走调查之前,中国移动就已经萌发了对基地进行公司化改造的想法。

当时,一个较为成熟的想法是将九大业务基地全部打包,以广东互联网基地为核心,成立一个互联网公司。当时中国移动想以移动MM应用商城为平台和入口,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移动MM应用商城的开发、运营和维护者正是广东互联网基地。

时任广东移动总经理、广东互联网公司筹备组组长徐龙曾信心满满,他想把整个九大基地联合打造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一呼百应的产业链霸主。当时,广东移动高踞金字塔尖,不仅连续多年独占广东电信市场超过60%的市场份额,也为中国移动贡献超过30%的年收入。

每年,中国移动都要在广东举行规模宏大的开发者大会,九大基地同台亮相。有人回忆,虽然运营商是否合适自己做互联网业务备受质疑,但人们当时笃信,如果只有一家公司可以成功,那一定是中国移动。

徐龙入狱后,这一计划便不了了之。此后两年,中国移动总部举全集团之力大建4G TD-LTE网,也无暇顾及基地公司化事务。期间,在省公司和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四川物联网基地和湖南电子商务基地先后完成公司化改造。

此次基地改革方案的提出,承接了基地公司化、集中化运营的思路。最开始的想法是,把音乐、视频、阅读、动漫、游戏五大内容基地组建成一家新媒体公司,定位内容运营;另外,在广东互联网基地上单独成立一家公司,既运营原有的MM、飞信、139邮箱业务,也承担年初中国移动提出的RCS业务开发、运营支撑任务;在此基础之上,再着手对最后一个基地――位置服务基地,进行公司化改造。

围绕这一想法,中移动成立了新媒体公司筹备组。但此后,有人提出将移动MM应用商城并入新媒体公司,理由是:MM商城上80%的APP下载源来自游戏基地,而且作为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并入新媒体,有利于协同发展。

有人还提出将数据部并入新媒体公司。数据部统筹集团数据业务,包括九大基地。但此项提议争议颇大。

一方意见认为,数据部应该保留,“一个一个新业务公司成立以后,总部总算还有一个协调的职能部门”;另一方则认为,数据部和基地公司渊源深厚,新媒体公司成立后,两方职能重叠较多,不如并入,专业公司需要和总部协调,交给市场部就好。

耐人寻味的是,新媒体公司筹备组组长是中国移动数据部部长刘昕。

中国移动的一位处长解读,如果新媒体公司包入数据部和MM商城,新媒体公司将成为中国移动事实上的互联网公司。而失去MM业务的广东互联网基地实则被掏空。“就算成立了专业公司,政策松了绑,但仅凭不成气候的飞信、139邮箱业务和不被看好的RCS,广东互联网基地也成不了事。” 新媒体棋盘

在新媒体公司筹备组组长刘昕的案头,五大基地呈报上来的商业计划书已经被翻阅无数次。新媒体怎么干?刘昕并没有想得太清楚。

刘昕要做的其实是两件事,一是把基地平滑地从省公司剥离成立公司,基地未来将继续在属地运营,但与省公司分手后,基地如何生存?二是把五个新公司组建成一个集团公司,但合体后的新媒体公司如何整合资源做好互联网业务?

8月中旬,在第一次碰头会后,筹备组迅速拿出了一套粗略的新媒体公司商业计划书。在这个方案中,新媒体公司有三大定位:一是战略管控,二是资本运作管理,三是协调五大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发展。

有筹备组人士认为,战略管控和业务协调职能,直接取决于数据部是否并入,如果并入,则有可能被做实;反之,“小总部大公司”的治理架构,恐怕难以成为战略和业务的实质操盘手。

上述人士称,新媒体公司是中国移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桥头堡,所以,资本运作管理职能恐怕是新媒体控股公司一开始最可干的事情。

在实际运营之前,新媒体公司还需要理清五大基地公司化之后的机制重建问题。这也是基地和总部交锋最多的焦点。

中国移动决策层认为,新公司的机制和体制都要符合互联网业务特点:扁平化、短流程、权责一致。但中国移动长流程、低效率已经成为通病,如何给新媒体公司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为其转变管理方式,成为急需思考的问题。

奚国华把新媒体公司比作一个帽子,为五大基地的体制和机制改革营造了一个小环境,以示区隔。“我没办法改变大环境,做一个小环境还是可以的。”他说。

有参会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基地对于这个政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那个会议上,要政策资源的时候都强调要市场化,要松绑;在考核上,却都喊着要补贴,要扶上马送一程。

多数基地在提出股权多元化、考核机制变更等方案之余,花费巨大篇幅强调了下一阶段业务发展所需的集团资源支持和补贴,具体如:短彩信通道、网络设备、网内带宽使用、IDC机房、终端预装等内部资源使用应免于结算,专业公司在扶持期内依旧享有省内15%的虚拟结算收入等。

有省领导当场针锋相对:“既然都完全市场化了,基地还有什么资格享受大网补贴?资源市场化了,考核也要市场化。”

奚国华当场认可了这一观点。他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我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完全市场化,我可以不考核你的利润,但集团资源不能不计回报,按正常市场结算方式走,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模式行不行,也算是一种试错。”

这样的试错,对于中国移动很难,对基地更难。

五大基地目前在业务能力上,都无法与外部公司直接抗衡。中国移动音乐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音乐基地虽然拥有超过4.3亿用户,但74%的收入来自彩铃收入,这并不能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音乐基地的未来努力方向是降低彩铃业务占比,建立会员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来赚钱。

他担心,“如果集团资源突然断档,彩铃业务收入一下子没了,会员服务平台又没办法马上建好盈利,音乐基地肯定就死了。”

音乐基地是中移动九大基地中发展最好的基地,其他基地如果断奶,窘境可想而知。

多数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电信业人士认为,在新公司成立初期,移动确实需要将资源和能力适当倾斜,但无论是接入还是结算,都应按市场化规则进行,该折算成股份的折算,该交换资源的交换。

以混合所有制改造为契机,新媒体公司还需要再造一个全新体制。股权多元化改造、人才和薪酬市场化、引入外资,是体制改造的三条主线。

前述音乐基地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这次讨论会上,多家基地公司提出了投资管理、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模式改造、市场化考核分配以及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想法。

股权多元化改造,改革力度更小,受益者更明确,在运营商内部也更受欢迎。

多年来,中国移动对基地的管理采用双封顶制,即人力编制封顶、平均人工成本封顶。由于基地业务发展并不太好,这也直接导致基地公司人员动荡,青黄不接。“中国移动不是互联网专业,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人才很匮乏。没有持股,拿死工资,还要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KPI,外面的人才谁愿意来呢?”有内部人士如此评价。

但对于规划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各基地想法又不一样。

有人提出,引入外资要慎之又慎。至少在2015年之前,建议还是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为出资主体。但也有该基地高层人士表示,如果在一开始就引入当地政府的资本参股,可获得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

“没有人说要完全市场化,也没有人说不要市场化,都想要一个过渡期。”前述参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所有人坐在一起谈论改革的时候,运营商的弱点完全暴露,“缺少互联网创业公司成了就成了,死了就死了的决绝勇气。” 成败关键

“中国移动太贪大,其实前期能赶上美图秀秀、爱奇艺、QQ音乐就可以了。”一位电信观察者认为,运营商总希望把控产业链,这个思路不切实际。

从业务目标来看,平台化运营是五大基地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例如,游戏基地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个集运营、发行、研发一体化游戏专业服务平台;而动漫基地规划,依托动漫版权经营业务、行业客户动漫广告服务、互联网动漫内容发行、数字衍生品业务和实体衍生品授权五大业务,打造一个动漫运营平台;音乐基地则希望,在五年内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正版数字音乐曲库和发行平台,中国最大的音乐会员规模和互动平台。

当五种内容放在一起经营,且每个品类都往纵深方向拓展,这也意味着新媒体公司需要处理更复杂的关系。但更多人认为,除了多年积累下来的版权,新媒体公司其实没有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很多业务都是在画饼。

目前移动各个基地的版权是分散的,新媒体可以化零为整。随着中国版权环境越来越好,将来做版权许可和内容分发,也许是一条道路。

如果定位仅停留于此,那么新媒体公司充其量就是一个版权分发渠道,不具备成为一个大公司的潜质,也不可能帮助中国移动走出管道化困境。

游戏基地的一位中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说,外人很难想象,基地一直在回避外部竞争。因为背靠中国移动超过9亿用户存量和交叉补贴(定制服务免费赠送业务),足以拉升基地业务发展。

比如,集团和各省公司帮忙群发一条带有游戏下载链接的推广短信给9亿移动手机用户, 100个人里有1个人下载,一夜之间就可为该游戏带来900万的用户数。

如果新媒体公司继续如此依赖主业,躺在9亿用户上睡大觉,似乎没有任何动力去关注用户体验,快速迭代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一位曾经就职于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业人士说,在互联网公司眼中,运营商的资源大得可怕,但这样的珍贵资源反而常常形成反作用力,令互联网业务子公司止步不前,安于现状。

新媒体公司应该充分利用母公司资源,让其用户群与中国移动用户群既相互覆盖又相互区隔,互相引流。上述人士给出的建议是:“比如,可以借助中国移动全国现有的数万个营业网点资源,做好O2O营销。”

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公司还需要理顺与总部、省公司及其他能力基地如位置服务、电子商务和支付公司的协同关系,而这取决于中国移动对整个战略的部署和节奏把控。

新媒体公司可以挖掘中移动总部在基础设施(CDN、WEB Cache、云计算等)、大数据、通用能力(位置、支付、认证、互联网资源协作、线下渠道和客服支持)等方面资源。一方面帮助中国移动将未开发的资源变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3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一、移动3G的基本情况

(一)移动3G的技术特点

移动3G相对移动2G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移动3G在核心网上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无线接入网上进行了全面技术改进,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动态分组调度、多速率支持等各个方面。

移动3G可以使用更宽的频谱。中国为3G划分的无线频谱总带宽为335MHZ,2G的无线频谱带宽为140MHZ。3G的应用使移动的频谱总带宽增加了2.4倍,移动通信的频谱空间大幅扩展,频谱对移动业务的制约大大缓解。

(二)移动3G大幅提升移动业务的能力和容量

大幅提高语音服务容量。3G技术在语音业务上的频谱效率是2G的1.5~3倍,再加上3G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承载的语音业务的容量相应大幅增长。理论上3G的语音容量是2G的3~7倍。另外,3G的话音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大幅提高数据业务能力。3G技术在数据业务上的频谱利用率比2G提高3倍以上,再加上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的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2G只能满足一些中低速多媒体业务,3G可以承载中高速多媒体业务。极限情况下,3G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G的200倍。

表12G与3G的业务承载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移动3G的标准

全球制造商和运营商共同制定通信标准有利于通信业的发展,因为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成本,有利于运营商互联互通,有利于用户漫游。技术标准往往也同时限定了技术的实现途径,从而为控制实现标准的专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全球主要的电信制造商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标准的制定,以在知识产权上谋求利益。

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3G实施标准包括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完整的移动标准体系包括4类接口规范:网络与网络接口、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之间的接口。CDMA2000和WCDMA是完整的标准体系,TD-SCDMA标准主要包含无线接口中的第一层协议(即物理层协议,无线接口共有三层协议)的规范。

三种3G标准与相应的2G标准存在显著的演进路径依赖关系,即不同的2G标准选择对应的3G标准可以实现平滑过渡。当前2G标准的市场结构因此基本反映了未来相应3G的市场结构。运营商选择3G标准时,除考虑平滑演进因素外,还要考虑技术的开放性、厂商数量、网络规模等因素,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并防止被制造商锁定而付出额外投资成本。

表23G标准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四)全球3G的应用已启动,但进展不顺利

在2000年和2001年,发达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发放3G的运营牌照。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放了119张3G运营牌照,其中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看,全球3G的应用步伐比预计有所放缓。部分原计划在2002年大规模推出3G商业应用的欧洲运营商,基本上都推迟到2003年。到2002年底只有日本和韩国正式启动3G商业运营。预计2003年开始,欧洲的3G应用会逐步升温。

日本NTTDocomo公司在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于2001年第三季度启动了3G业务,到2002年秋季用户数达到16万。3G业务的资费在语音上与2G相当,在数据业务上比2G低。该公司用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与公司战略安排有关;二是网络发展初期覆盖面较小;三是终端品种少,价格高,电池使用时间短;四是特色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吸引力不强。该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在2003年可以显著改善。

二、3G应用决策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同

乐观者认为,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3G的应用将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最近短信和彩信的爆炸性增长就是一个例子。另外,3G也是开发中国巨大的潜在语音市场的合适技术;悲观者认为,3G业务的发展可能受制于成本、商业模式、内容、需求等多种因素,制造商过于乐观。世界上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例子。客观地看,3G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但是市场的开发确实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二)制造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制造商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选择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内资制造商在3G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上投入了巨资且进展较快,已经具备了提供全套设备的能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对该类公司有利,它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有望赶上国际市场的3G应用浪潮。许多外资国内公司也希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以缓解不景气的全球电信市场带来的压力。尽早启动3G可能会对TD-SCDMA阵营不利。该阵营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由于该阵营整体实力较弱,进展相对滞后。现在启动3G应用,会使该阵营失去部分市场机会,还可能会动摇该阵营的投资信心。如果该阵营进展缓慢,应用时机决策可能会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三)运营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移动业务具有潜在竞争特性,应该引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已经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3G的应用决策将会同时解决市场进入和市场结构问题。因此3G应用时机对在位运营商和潜在运营商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利益。移动业务是国内电信业务中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潜在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由于主要经营传统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背负普遍服务的沉重包袱,希望尽早获得3G牌照,以进入移动市场。潜在运营商的进入必然会冲击在位运营商的市场地位。

(四)对采用何种标准看法不同

标准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三大阵营的制造商都希望采用己方的标准。有些制造商同时投资多个标准,但也有所侧重。标准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的标准TD-SCDMA。有人认为TD-SCDMA是国内标准,政府应指定国内运营商或部分运营商以它为主建立网络;也有人认为TD-SCDMA技术应定位于细分市场,补充WCDMA网络的不足,因为运营商选择它会承担较高的风险,作为三大标准中唯一的时分技术,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利用另外两种标准无法利用的时分频率资源。

(五)知识产权谈判影响应用进程

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三大标准所涉及的专利往往被众多的制造商交叉持有,其中的基本专利一般被少数制造商交叉持有。一套完整的3G标准实现方案涉及到上千项专利,其中基本专利达到数百项(基本专利指未经所有人授权制造商只要采用相关标准必然会造成侵权的专利)。国内制造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较少,即使在中国所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实现体系中(指包含无线接口在内的完整实现体系),绝大部分基本专利也归国外公司拥有。国内制造商必须在3G应用启动之前与专利拥有者逐一进行谈判。

三、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政府在3G应用决策中的职能

移动3G的应用是在新的无线频段上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体系。3G的应用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运营商采用3G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二是运营商使用电信规制部门划分的3G频段开展业务。

3G应用是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本身属企业内部决策,但是3G应用需要使用新的无线频段,无线频谱是稀缺资源,电信规制部门在划分和指派无线频段的同时也决定了移动运营商的数量和经营许可,由此涉及到电信竞争政策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在3G应用中都要发挥作用。

移动3G指新一代移动通信即第三代移动通信。它是当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技术的全面升级。移动3G的应用仅国内市场就可能带来上万亿元的设备需求,而且还会在移动通信服务中创造出丰富的应用业务。政府在移动3G应用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移动3G的基本情况

(一)移动3G的技术特点

移动3G相对移动2G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移动3G在核心网上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无线接入网上进行了全面技术改进,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动态分组调度、多速率支持等各个方面。

移动3G可以使用更宽的频谱。中国为3G划分的无线频谱总带宽为335MHZ,2G的无线频谱带宽为140MHZ。3G的应用使移动的频谱总带宽增加了2.4倍,移动通信的频谱空间大幅扩展,频谱对移动业务的制约大大缓解。

(二)移动3G大幅提升移动业务的能力和容量

大幅提高语音服务容量。3G技术在语音业务上的频谱效率是2G的1.5~3倍,再加上3G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承载的语音业务的容量相应大幅增长。理论上3G的语音容量是2G的3~7倍。另外,3G的话音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大幅提高数据业务能力。3G技术在数据业务上的频谱利用率比2G提高3倍以上,再加上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的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2G只能满足一些中低速多媒体业务,3G可以承载中高速多媒体业务。极限情况下,3G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G的200倍。

表12G与3G的业务承载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移动3G的标准

全球制造商和运营商共同制定通信标准有利于通信业的发展,因为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成本,有利于运营商互联互通,有利于用户漫游。技术标准往往也同时限定了技术的实现途径,从而为控制实现标准的专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全球主要的电信制造商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标准的制定,以在知识产权上谋求利益。

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3G实施标准包括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完整的移动标准体系包括4类接口规范:网络与网络接口、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之间的接口。CDMA2000和WCDMA是完整的标准体系,TD-SCDMA标准主要包含无线接口中的第一层协议(即物理层协议,无线接口共有三层协议)的规范。

三种3G标准与相应的2G标准存在显著的演进路径依赖关系,即不同的2G标准选择对应的3G标准可以实现平滑过渡。当前2G标准的市场结构因此基本反映了未来相应3G的市场结构。运营商选择3G标准时,除考虑平滑演进因素外,还要考虑技术的开放性、厂商数量、网络规模等因素,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并防止被制造商锁定而付出额外投资成本。

表23G标准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四)全球3G的应用已启动,但进展不顺利

在2000年和2001年,发达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发放3G的运营牌照。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放了119张3G运营牌照,其中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看,全球3G的应用步伐比预计有所放缓。部分原计划在2002年大规模推出3G商业应用的欧洲运营商,基本上都推迟到2003年。到2002年底只有日本和韩国正式启动3G商业运营。预计2003年开始,欧洲的3G应用会逐步升温。

日本NTTDocomo公司在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于2001年第三季度启动了3G业务,到2002年秋季用户数达到16万。3G业务的资费在语音上与2G相当,在数据业务上比2G低。该公司用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与公司战略安排有关;二是网络发展初期覆盖面较小;三是终端品种少,价格高,电池使用时间短;四是特色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吸引力不强。该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在2003年可以显著改善。

二、3G应用决策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同

乐观者认为,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3G的应用将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最近短信和彩信的爆炸性增长就是一个例子。另外,3G也是开发中国巨大的潜在语音市场的合适技术;悲观者认为,3G业务的发展可能受制于成本、商业模式、内容、需求等多种因素,制造商过于乐观。世界上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例子。客观地看,3G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但是市场的开发确实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二)制造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制造商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选择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内资制造商在3G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上投入了巨资且进展较快,已经具备了提供全套设备的能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对该类公司有利,它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有望赶上国际市场的3G应用浪潮。许多外资国内公司也希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以缓解不景气的全球电信市场带来的压力。尽早启动3G可能会对TD-SCDMA阵营不利。该阵营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由于该阵营整体实力较弱,进展相对滞后。现在启动3G应用,会使该阵营失去部分市场机会,还可能会动摇该阵营的投资信心。如果该阵营进展缓慢,应用时机决策可能会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三)运营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移动业务具有潜在竞争特性,应该引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已经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3G的应用决策将会同时解决市场进入和市场结构问题。因此3G应用时机对在位运营商和潜在运营商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利益。移动业务是国内电信业务中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潜在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由于主要经营传统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背负普遍服务的沉重包袱,希望尽早获得3G牌照,以进入移动市场。潜在运营商的进入必然会冲击在位运营商的市场地位。

(四)对采用何种标准看法不同

标准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三大阵营的制造商都希望采用己方的标准。有些制造商同时投资多个标准,但也有所侧重。标准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的标准TD-SCDMA。有人认为TD-SCDMA是国内标准,政府应指定国内运营商或部分运营商以它为主建立网络;也有人认为TD-SCDMA技术应定位于细分市场,补充WCDMA网络的不足,因为运营商选择它会承担较高的风险,作为三大标准中唯一的时分技术,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利用另外两种标准无法利用的时分频率资源。

(五)知识产权谈判影响应用进程

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三大标准所涉及的专利往往被众多的制造商交叉持有,其中的基本专利一般被少数制造商交叉持有。一套完整的3G标准实现方案涉及到上千项专利,其中基本专利达到数百项(基本专利指未经所有人授权制造商只要采用相关标准必然会造成侵权的专利)。国内制造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较少,即使在中国所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实现体系中(指包含无线接口在内的完整实现体系),绝大部分基本专利也归国外公司拥有。国内制造商必须在3G应用启动之前与专利拥有者逐一进行谈判。

三、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政府在3G应用决策中的职能

移动3G的应用是在新的无线频段上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体系。3G的应用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运营商采用3G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二是运营商使用电信规制部门划分的3G频段开展业务。

3G应用是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本身属企业内部决策,但是3G应用需要使用新的无线频段,无线频谱是稀缺资源,电信规制部门在划分和指派无线频段的同时也决定了移动运营商的数量和经营许可,由此涉及到电信竞争政策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在3G应用中都要发挥作用。

中国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职能:

电信规制的职能。电信规制者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具体职能包括无线频率资源和号码资源的管理分配、经营许可管理、电信资费管理、竞争行为管理等。该职能由信息产业部行使。

产业促进的职能。新一代移动技术的应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国内电信制造业、电信运营业、内容服务业提高竞争力。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主要的职能部门。

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中国政府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独资股东或绝对控股股东,政府作为股东要参与运营企业的投资决策。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由多个部门行使,不久会集中到新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作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不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建立合理的决策机制

3G的应用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难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合理发挥作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1.正确划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在3G的应用决策上,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能是为3G的应用创造条件,而不是直接替企业决策。例如,在3G的应用时机和技术选择上,运营企业应该是直接决定者,因为它具有合理决策所需要的内外部信息和机制条件。政府部门既不具备经营性决策的能力,又不真正承担经营性决策责任。当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公共政策的需要,制定必要的政策和进行协调,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或社会目标。

2.规制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规制部门的职责是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公众利益。新一代移动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为公众带来更丰富的服务项目。规制部门宜尽量扩大运营商对技术的选择范围,技术的限制会扭曲运营商的投资行为。

规制部门的合理规制是移动3G应用的前提。首先,规制部门要合理分配和管理频率资源。信息产业部已经公布了中国3G业务的频谱范围。第二,颁发移动牌照。规制部门的目标是促进移动通信业形成合理竞争的局面,至于市场和技术是否成熟以及合适的应用时机应该由企业作最终决策。第三,制定技术标准并通过试验进行检验。技术标准是保证市场竞争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组织开展3G的技术测试。第四,规范竞争行为。设备互联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特性,设备制造商都有开放接口的义务。知识产权不能成为市场垄断的借口,因为它违反了“公众利益”这一基本准则。另外,还要防止已经占据2G市场的供应商在系统演进过程中滥用市场力量,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

3.产业促进部门应采用市场化的产业政策工具。移动3G为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政府的产业促进部门和国内企业已经为此作了长期的准备,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制造业错过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机遇,在3G上基本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尽管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产业促进部门应该在运营部门和制造部门间发挥协调作用。目标之一是为国内运营商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利用国内的制造优势,为运营商提供廉价的设备和服务,降低投资风险。目标之二是为国内制造商创造发展空间。当国内制造业与运营业发展不协调时,采取适当方式为国内制造业创造机会。

政府产业部门应该尽量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减少政策工具的负面作用。在推动3G制造业发展方面,政府已经对国内制造商给予了资金、技术、信息和频率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内制造业提高竞争力并实施鼓励性的应用政策,使其成为运营企业主动的选择。但是政府产业部门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运营企业对3G的产品和技术的选择。政府对运营商的直接干预可能会对运营商和制造商同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政府对运营商的直接干预会提高运营商的投资成本,降低制造商的竞争压力,形成低效率的利益集团。

政府产业部门还可以利用产业协调能力帮助国内制造商完成知识产权谈判。由于发展环境的变化,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中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制造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内制造商在知识产权谈判上居于不利的地位,政府的协调有助于加快谈判的进程。

4.运营企业应积极发挥决策作用。运营企业如何选择3G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技术和标准的成熟度、市场前景、企业战略、企业的能力、谈判进展状况等等。只有企业自身才具备这些必要的决策信息,因此企业必须主动发挥决策作用。国有或国有控股运营企业不能坐等政府的指令。另外,规制部门应该给予运营企业较大的灵活性,如允许运营企业在申请牌照后灵活安排覆盖范围和进度,以控制投资风险。

第4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关键词] 媒体 资本运营 SWOT 对策

一、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不管从媒体自身的特点考虑,还是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或者从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角度看,媒体进行资本运营势在必行。因为,进行资本运营可提高传媒产业资本的利用率,拓展盈利模式,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壮大自身规模和开发新路子,另一方面可充分运营现有资本,提高使用效益,增加创收。此外,进行资本运营,还能够促进改革。比如媒体上市,不得不面对股东及社会的监督,以及资本市场不断竞争的压力,从而能促使媒体必须完全遵循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完善包括监督机制,以及财务机制在内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

二、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的SWOT综合分析

对我国传媒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环境和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诊断分析,能够使国内传媒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战略。

1.优势。国内传媒已经充分认识到进行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传媒集团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本运营,越来越多的传媒与资本的结合。媒体资本运营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既有国家级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也有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强势媒体进一步加快与国外传媒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几家传媒公司均不约而同地公告,进行一系列资产、业务重组,显示出在新形势下国内强势媒体开始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资本运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从目前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来看,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这也为我国媒体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劣势。目前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第一,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频道资源等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产权不够明细,行业定位不明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使得多数媒体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在机制上,由于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人缺位,管理层缺乏长期薪酬激励,因此,传媒经营缺乏足够的的盈利冲动,同时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腐败。第三,资产的授权问题,还有待完善。第四,传媒资本市场存在缺陷。在体制上,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权力嫁接”而不是“资本联姻”,传媒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也不完善,使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3.机会。目前,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公共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3.威胁。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加入WTO后,境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正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渗透。据统计,获准在境内落地的国外电视频道已达30多个,经营规模前十位的杂志大部分有外资的进入,多家国际传媒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中外传媒的直接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国内的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仍局限在单一媒体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不高,在技术、实力、人才等方面均处于很大的劣势,竞争力低下。面对外来媒体的入侵,国内媒体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对策分析

第5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当前,“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新媒体建设的重要阵地,这既是汇聚民智、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政府工作阳光化、智慧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区共有62家政务微博、30家政务微信、42家政务号和11家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微信号。新浪微博由于运营成效突出,2016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最佳新媒体传播奖”,2017年被区委宣传部评为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同时被授予网络文化协会“会员”,多次被区委宣传部通报表扬。

虽然我区新媒体平台较多,活跃度高,但全区各新媒体建设运营质效层次不齐,差距很大,且绝大部分仅仅是进行文章信息的推送,没有实现大数据交换,和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少之又少。他们中,有的将同一信息简单复制,缺乏新媒体内容应有的多样性;有的相隔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才一次信息,更新的频率非常缓慢;有的对于网民的线上咨询不管不问,宣传阵地形同虚设。

二、公安新媒体运营瓶颈和不足

近两年,公安新媒体出现爆炸式增长,但功能的重复与分散不仅让用户无从选择,更有可能是办一件事就需要下载一种客户端,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作为“随身携带、随时在线、随心服务”的便民平台,公安新媒体在找准目标定位、把握群众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是新时代条件下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与此同时,部分单位对新媒体的重视紧紧停留在思想层面,缺乏建设所需的经费、装备和专业人员,满足不了工作的兼容和即时性需求,主要体现在总体策划、设计包装、资金保障、人才梯队、推广宣传、常态机制等方面较为薄弱,而且部分运营人员缺少和一线实战的零距离接触,在文字表达、语气火候的把握上不到位、不精准,很难打造出区域内具有自身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新媒体阵地。

三、新媒体建设运营想法

(一)找准定位,把握宣传导向。社会新形势下,新媒体是为人民提供服务以及促进警民沟通的新渠道、新平台,也是公安机关在网络中的前沿阵地、瞭望台、观察哨。因此,各部门、各警种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明确职能定位,突出服务特色、地域特色、警种特色以及专业特色,禁止媚众取宠以及一哄而起。例如基层派出所在开展新媒体建设中,要突出社区及管辖区域的特点,明确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向的定位;基层交管部门要突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解读,用辖区典型交通事故警示和教育市民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增强践行文明交通的行动自觉。

(二)因势利导,拓宽市场广度。新媒体互动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下的宠儿。公安机关在处理一些敏感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抢占先机、敢于发声,从而稳定民心、引导舆论。一方面,通过加强议程设置和选题策划,在同一主题下同策划同部署同实施,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另一方面,加强和各地大V的积极互动,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向外延伸,实现“裂变式”传播和无缝衔接。例如今年11月11日发生在我区桠溪的奔驰车逼停公交车事件,由于分局快速处置、权威发声,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多个大V转发,阅读量超过200万,成为新媒体舆情引导的成功案例。

(三)善于走心,抢占舆论高点。公安新媒体要坚持自身风格,讲好公安故事,通过聚焦重要时间节点,超前选题谋划,关注社会热点,抓住新闻要点,做到不作秀,有看点。特别是公安新媒体矩阵成立以来,更是不断创新宣传报道的内容和方法,坚持“内容为王”、“渠道为要”,打造出多元化、分众化的“引关圈粉”,催生了一批“爆款”精品,有力传递了公安声音,树立了崭新形象。例如作为第一代“警界网红”,常州市公安局民警汤彦杰以“不走寻常路”的表演方式,通过系列短视频颠覆以往防范典型诈骗宣传的刻板形式,成为大家口中的“阿汤哥”。

第6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对于近年来迅速勃兴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机构改革带来重大利好。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不是简单的业务合并或部门精减,更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权力向社会和市场的下放。政府与市场及相关产业的权界关系将更加明晰,政府的服务职能将得到加强,审批项目将会减少。

局署合并带来的制度红利,或许很快就会在传统媒体领域掀起热闹的重组大潮。但热闹背后,有一个寂寥的身影不应被忽视,那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增值服务、软件服务等,也都属于文化产业,但它们并没有在局署合并中受益多少。

作为站在传统媒体肩膀上崛起的新媒体文化产业,其实是被跨行业监管最多的一个产业,它的上级监管机关包括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以及国信办和工信部,尤以前三者为主。一个业务较全面的内容网站,需要从三个部门获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以及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方能正常运营。

由于监管部门众多,部门之间权责争议之事常有发生,以致给相关新媒体产业发展造成困扰。一个著名的例子是3年前的“魔兽世界”审批之争。起因就是文化部、广电、版署三个部门在执行中对有关动漫、网络游戏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等条文出现了不同的理解,最后不得不由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文件加以厘清。另外,工信部和广电在管理上的部门分割,也是三网融合迟迟不能推进的主要原因。

在机构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关于文化部、版署和广电总局三合一为“大文化部”的消息曾被互联网业视为利好,将有助于明晰权责,精减审批,促进产业发展。但局署合并的现实显然使这一愿望部分落空,互联网业从中实际获益有限。

在两会记者会上,中编委副主任王峰称,合并新闻出版总署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走向“大文化部”的关键一步,但“至于能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先走走看”。这实际意味着在机构改革中,政府承认存在设立大文化部的目标构想,但这一构想在短时间内却无法达成。

事实上,在地方一级,“文广新”三合一几乎已经是既成事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全国共有210多家地级单位已经完成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等部门的整合,新部门多数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外挂牌。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市、省会等城市也都已完成部门整合。

自下而上的“文广新”合并使人们对国家级的“大文化部”充满期待,而大文化部“在路上”终究仍是事实,但这个事实不应成为阻碍中国新媒体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路石。很多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由于部门分割导致的矛盾,并非只有通过机构改革才能解决。

第7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论文摘要:日本加入WTO后,电信产业规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积累了成功经验。当前,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研究和借鉴日本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的经验,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信产业规制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尽快出台电信法,建立新型独立的电信产业规制机构,引入信息产业基金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适当地运用不对称规制和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等多重手段加强互联互通的监管。

在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日本的电信产业发展迅猛,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信市场和世界电信业排名第一的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电信产业是发展最好的,这与其电信规制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密不可分。日本电信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强化了其国内竞争态势、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而且保护了日本消费者利益。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其日本电信产业规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当前,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研究和借鉴日本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的经验,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信产业规制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电信业规制主要特征

纵观日本电信规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政府垄断和严格管制阶段、民营化和开放市场阶段、重组NTT和放松市场管制阶段以及现代的日本电信规制阶段。日本电信规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伴随着法律的改进而进行的,日本政府始终本着壮大民族电信企业、增强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引入新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建立电信争端解决委员会、发展批发电信服务、确保普遍服务的提供等一系列的规制改革措施,奠定了日本作为世界电信强国之一的规制基础。日本电信产业规制的主要特征有:

(一)分类管制

日本在电信管制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电信运营商根据其是否拥有通信设施进行分类管制,自己建有通信设施提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为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其他的运营商是第二类电信运营商。

在电信运营商市场准入管制政策上,日本政府对第一类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许可制度,而对第二类电信运营商则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登记和通报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非效率的市场进入。同时,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和电信与计算机、CATV技术的融合,以往的电信业务分类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分类越来越难以建立。这种分类规制的优点是避免了按电信业务进行分类管制所带来的矛盾,比美国按基本业务、高级业务对运营商进行分类管制更具有前瞻性。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等均采取了日本的管制模式。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日本管制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这种分类管制排除了第一类电信运营商通过租用其他第一类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经营业务的可能,对新进入者不能不说是一种拓展市场的障碍;(2)无论新老运营商,只要属于第一类的运营商,在市场进入、退出和资费上都采用相同的管制,不利于竞争者的成长。但遗憾的是日本政府虽然在法律上避免了按电信业务分类带来的缺陷,但在事实上仍执行了按电信业务分类开放市场的政策,使改革应有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建立以NTT为主导和多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

日本电信规制最终是以防止竞争非效率为宗旨的。日本电信业在引入竞争后,NTT作为特殊的公司在《NTT法》的约束下运行,但政府通过规制制度的设计从侧面来保护NTT的主导运营商的地位和利益,使NTT开展有效率的经营。这种制度的设计直到1997年日本签订WTO基础电信协议承诺开放市场之后才被打破。正因为日本的这种制度设计才造就了世界上最强的电信企业NTT。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日本政府也通过不对称规制和相关的资费管制,寻求新老运营商间利益的平衡,使新的电信运营商也得到快速发展,日本电信运营商从1995年到2001年间就净增了1170家。这种以NTT为主导和多家运营商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关系可以轻易的避免日本电信业出现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

(三)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MYLINE”)

在没有引入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之前,电信用户要想选用NTT以外的电信运营商的话,必须先拨打运营商进入识别码才能接受该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这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也不利于促进运营商间的公平竞争。到2001年5月,正式引入了电信运营商预选系统。只要你在该系统中注册了你所选择的电话公司,就能自动地去选择你已注册的运营商。即使你注册了A运营商,你仍然可以通过先拨打你想选择的其它运营商的接入识别码以选择该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并且如果你的电话装有一个特殊功能装置(LCR)①的话,你的电话将会自动的选择费用最低的电话公司,即使你注册了另一家运营商。该措施的优点表现在:(1)有利于运营商间公平、良性的竞争;(2)实现消费者福利的最大化;(3)降低了政府对互联互通管制的难度,管制成本在长期来看是下降的。

(四)资费规制

日本电信资费规制的法律是《电信事业法》,对不同类型的运营商施行不同的管制政策。1998年以前,第一类运营商的资费设定必须得到邮政省的许可才能实施。1998年5月修改电信事业法之后,对电信资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第一类运营商引入了新的资费体系:(1)改许可制为通报制。当制定或修正电信服务用户资费时,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变更其资费之前应事先通报邮电省,且应在新资费生效前一星期让消费大众知道。运营商通报邮电省的项目包括:新资费计划、实施日期、资费变更的理由以及应用范围及期限(若有限制时)。(2)保留邮政省命令改变资费的权利。当遇到以下情况时,邮政省有权命令运营商改变资费:如资费的计算方法不适当也不清楚;资费设定对某些特别群体有不公平的优待或歧视的现象;现行的资费设定可能引起运营商间不正当的竞争并且被认为是极为不合理、损害用户利益的。(3)引入收集意见和建议的机制。终端用户和竞争供应商可以就服务收费、服务条件或其他的事项向邮政省提出意见和建议。(4)引入价格上限管制。为了保证消费者利益,促进电信服务供应商在本地市场上就电话、IS-DN和出租指定线路及通信设施规定标准的收费指数,实行价格上限管制,引入了“资费指数”的管制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资费改革,日本电信资费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五)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

随着电信规制的放松和竞争的加剧,电信运营商间互联互通的争端在不断增加,便出现了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争端的强烈需要,最终在2001年6月,通过了建立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的法案。2001年11月30日,日本电信事业争端解决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总务省(掌管许可和批准权)的部门,由5位委员组成,委员们由总务省任命并经参众两院同意,秘书处对委员会负责并协助委员会实施行动。该委员会的运作包括:(1)协调和仲裁。(2)咨询和报告。总务省在作出管理决定时,该委员提供咨询并阐述事态向总务省呈送报告。(3)建议。该委员会根据解决争端而获得的信息可向总务省提出建立新的竞争规则的建议。该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缓解政府、运营商和消费者三者两两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竞争秩序;更有利于电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电信风险事业基金

1998年5月,日本建立了电信风险事业基金,基金来自公共和私人两个部门,主要目的是为新进入者提供资金帮助、提升公共服务、并充分利用私人资金资源。为了向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当时日本的电信改进组织(TelecommunicationAdvancement Organization in Japan即TAO)向该基金投资了10亿日圆,帮助该基金为进行领先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风险资金,为通信广播事业的高度化提供财力支撑。但是获得该基金资助的企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之一:(1)企业必须是新建立的;(2)从建立到现在5年内拥有10亿日圆左右的资本(第一类电信运营商则必须拥有15亿日圆左右的资本)。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新的企业才能获得来自这项资金的投资,且每个企业的投资的上限是2亿日圆或不超过总资本的30%。通过该基金的实施,日本迅速地培养了较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七)普遍服务规制

早在1994年日本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多媒体时代普遍服务的费率问题,并于1996年提出了终期报告。报告提出了在多媒体时代用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支撑普遍服务。终期报告将普遍服务分为两大类:多媒体接入服务和多媒体服务。前者涵盖了宽带网业务和网络功能服务。接入业务由电话运营商提供,其它普遍服务和多媒体业务分类包括多项应用服务,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许多地区已将这些列入地区信息计划中。传统的做法是:政府的各个部门提出他们的信息计划与其它部门竞争,他们向地方政府展示他们的总体计划。地方政府如果获得成功,中央政府会肯定其做法,并减低税收,给予低息贷款以建设电信基础设施。在2002年3月,总务省(MPHPT)向电信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引入普遍服务基金的内阁法案,适用该项法案的电信服务范围包括固定电话、公用电话和紧急消息。通过对不经济的业务的交叉补贴来实施,通过获利领域来补偿不获利的领域,以保证亏损的部分能够获得补贴。该基金机制在2002年6月有效实施。

二、对我国电信规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电信产业正在下大力进行规制改革,上述日本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的情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下面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电信产业规制改革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

(一)电信法须尽快谨慎出台

如上所述,日本每一步电信改革都是依据法律进行,并根据时展、技术进步和WTO的规则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先后对其法律作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为电信成功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相比之下,我国的电信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在一些所谓的“条例”、“规定”、“办法”等指导和约束下进行,缺乏法律的有效性,目前已日渐暴露其缺陷。例如,中国联通在发展初期,其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是一种叫做“中中外”的融资方式,即联通的一个分公司和一个国外的投资方(一般也是电信公司)组建一个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主要是外方)建网和购买设备,然后再租给联通公司。这种“中中外”是中国联通赖以跟中国电信竞争的主要融资策略。然而,在1998年下半年,信息产业部却命令,禁止中国联通同国外投资者继续签订“中中外”模式的建设合同,原因是违反“外国公司不能直接投资中国电信业”的政策。虽然以后信息产业部采取了一些补偿措施,但是,却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法律的思考。诸多学者认为在当今情势下,应尽快出台一部电信法。笔者也认为,电信法的出台刻不容缓,但鉴于我国刚刚加入WTO,对WTO的法制观念还不太适应;加之国际风云变幻,技术日新月异,“三网融合”迫在眉睫以及机构改革必须齐头并进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致使我国的立法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又必须认真地研究中国国情,充分地借鉴国际上其它国家法律的经验与教训,谨慎地、具有前瞻性地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信法。否则,仓促出台电信法也将影响我国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

(二)建立新型、独立的电信产业规制机构,并将规制制度的设计与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

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电话通信网的融合,使建立新的管制机构和设立其新的管制职能成为必要。融合后的新机构要将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及计算机业务统一纳入监管范围,实行统一监管。日本的总务省就将有线电视网、固定电话网和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统一纳入其管制之下,对号码资源和频谱资源等实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也有必要建立起新型、独立的电信产业规制机构,如同某些学者所建议的,可以把它叫做信息通信监管委员会,并通过法律予以授权,保证其足够的权威性。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将规制制度的设计与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正如乔治·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的俘获理论所说明的那样,规制职能与行业监管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消除企业对管制机构的俘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在完成私有化(或民营化)后,也相应地对规制制度的设计和行业监管职能进行分离,以加强他们对电信行业的监管。从而一方面使规制制度的设计者能够超脱于监管机构和运营企业的利益,从国家利益和公众福利的角度来制订电信政策,保证公平和有效竞争;另一方面使规制机构能专心制订合适的规制来贯彻电信产业政策,提供自由化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网络安全,合理分配与管理通信资源,保证普遍服务等。此外,还应当建立起对信息通信监管委员会进行监督的机制,即必须将其置于人大及社会的监督之下,接受司法部门的独立审查。对非常事件、重大决策要举行公开的特别听证会,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运作,并且要将这些监督、审查行为制度化、定期化和公开化。 转贴于

(三)引入信息产业基金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按照正在讨论中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的定义,产业投资基金是指直接投资于产业,特别是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目前我国正在筹备的产业基金有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支持筹备发起的内地最大的房地产业基金,这一基金预计今年完成。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在电信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加入WTO后)引入信息产业基金,有利于改善我国电信产业过于单一和集中的融资结构,弥补我国电信产业投资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引入新的电信运营商,促进竞争,增强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在1998年就引入了电信风险事业基金以募集资金支持其电信产业的发展。但是,电信产业基金只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比较适用于发达地区电信产业的发展,而当我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电信服务时,便应设立普遍服务基金,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解决其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发展电信产业困难的有效方式。一方面,WTO透明度原则要求必须将企业内部交叉补贴的“暗补”转变为企业外部的“明补”;另一方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竞争程度的加剧,“零利润”或者“负利润”的投资就会出现市场的“盲区”,出现电信服务的真空地带。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建立通过向电信企业征收税收和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普遍服务基金,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包括日本在内,都是采用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并且认为对普遍服务提供者给予适当的补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其可操作性也相对较强。在我国当前电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有利于我国电信产业普遍服务的提供。

(四)适当地运用不对称规制

不对称规制政策是一项旨在保护新进入的弱小竞争者的有效政策,许多率先进行电信改革的国家广泛采用了这一政策(包括日本)。我国电信业改革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包括分拆主导运营商的市场、限制其经营范围、强制其无条件或有条件地与新运营商互联互通,给予新进入者资费优惠等等。但因缺乏整体、系统的设计和法律效力,效果很不理想,出现了诸如价格战、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加之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其一家独大的情况已一去不返,而且随着我国WTO基础电信协议的逐步兑现,新的市场进入者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不对称规制的模式不利于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废除不对称规制、建立对称规制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鉴于我国目前电信产业的现状,适当的不对称规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尽管不对称规制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效应,但在中国电信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过程中,它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尽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在全国各地有燃起之势,但是价格战的根源并不是“不对称规制”。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中国联通能够凭借资费上的优势吸引大量的新用户,但是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依然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要主动燃起价格战,其损失要高于中国联通,这恰恰是不对称规制给中国联通带来的好处,否则,中国联通将很难在价格战中生存下去。再次,在固定通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各自的地盘上仍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双方融入对方区域竞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信规制从“不对称规制”转向“对称规制”将是一个有序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后,虽然不对称规制仅仅是电信市场改革初期的一项政策,但是只有在市场已经开放、竞争局面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它才能被对称规制所取代。总而言之,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完全开放、竞争还不充分、各种机制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适当地运用不对称规制,是有利于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的。

(五)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强互联互通监管

前几年,因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存在的互补性,互联互通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但是,随着中国电信的南北分拆、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互通逐渐成为我国“监管心中永远的痛”,砍断电缆、联而不通、通而不畅之类的怪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消费者利益。其中首要的问题是网间资费结算的标准过低,损害了电信运营商主动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从而采取“小灵通”甚至比“小灵通”还要“灵通”的招数;其次,法律的苍白无力甚至缺位,导致了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极大的“随意性”和对肇事者过分的纵容;再次,缺乏对互联互通设置人为阻碍进行监控的技术手段。因此,要改变我国目前互联互通现状,必须将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全面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在这方面,一是要从法律的高度明确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所应尽的义务以及违法的严重后果,并建立有效的处罚机制,加大对肇事者的处罚力度;二是要以经济杠杆调节为主,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公正、合理、公平的互联互通结算体系,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理顺结算关系,变互联互通的“被动”为“主动”;三是要建设网间通信质量监控系统、加强网间质量的监测,增强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能力。

参考文献:

[1]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Policy in Japan[Z]. AnnualReport 2002, Ministry of Public Management, Home Affairs,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 Japan[Z]. Annual Report2001, Ministry of Public Management, Home Affairs,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

[3]White Paper[Z]. Communications in Japan 1999, Ministry of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Japan.

[4]Manual for Market Entry into Japanese TelecommunicationsBusiness[Z]. Ministry of Public Management, Home Affairs,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Japan,March 2002.

[5]黄海波.电信管制:从监督垄断到鼓励竞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王红梅.电信全球竞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7]顾建清.日本电信服务业的改革及对我国启示[J].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1):04.

第8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行业; 资本运营; 制约因素; 发展方向

一、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情况概述

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才被各方所认同和施行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运营是指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将其拥有的一些可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运作,以便使其所掌握资源能够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可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多项产业,而资本运作方式主要有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几种。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通过对广播电视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广播电视媒体凭借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体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广播电视行业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严重影响,在资本运营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资本运营障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找到未来资本运营的发展方向,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健康、跨越发展。

二、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存在着产业行政、行政干预多和自身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其资本运营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一)难以充分发挥产业性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媒介凭借本身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利用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广告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进行营利性经营。但是由于行业特殊性,使其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高利润的产业性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要求其为国家和政府进行宣传,而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电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并集中表现为几类常见的情况:第一,有关部门对于何种广播电视媒体资源能够进行资本化运作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难以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运用。第二,为了满足社会属性,广播电视媒体往往需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一些主旋律作品。如针对建军建党纪念日等主题创作的一些电视媒体作品,根据相关规定,这类作品绝不能带有任何广告和其他营利色彩的内容,盈利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作为事业单位,这部分节目必须制作和安排播出。

(二)外部资本很难进入广播电视行业

对于我国广电行业来讲,其资本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广电行业的融资需求和外部行业的投资需求均得不到满足。由于国家有关方面对于广电行业的资本运作监管较为严格,限制较多,使广播电视行业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很难及时有效的引入外部资本,而大量外部资金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行业,却受政策限制难以快速进入。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要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更无法拥有传媒品牌。这些严苛的限制使得广电行业在资金方面严重缺乏灵活性,其资本也就很难实现有效运作。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政策性法规已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而外部资本在资本运营中很难获得合理的地位,并且双方在合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外部投资方就将处于不利地位,其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往往面临巨大风险,稍不留神就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以上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很多热衷于投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投资商心存观望,难以果断将资本注入。

(三)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缺乏资本运营条件

1.缺乏明晰的权利分割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都没有真正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导致广电行业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政治宣传属性,而忽略了对资本的运作,导致其经济效益长期不理想,甚至陷入亏损境地。此外,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没有进行明晰的分割,使得广电媒体很难进行融资活动,从而缺乏足够的资金,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2.缺乏多元化盈利模式

由于政策、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广播电视媒体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运作,很多广播电视媒体其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广告收入来获得经济效益,很多媒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整个行业长期以来盈利状况不理想。

3.缺乏专业的资本运营人才

资本经营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其运作不仅需要在一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条件下进行,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资本运营人才来完成。进行广电行业资本运营,由于其涉及的相关要素和部门往往更为复杂,因此不仅要求资本运营需要具备从事资本运作所需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才,还客观上要求资本运营人员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具有深刻的了解。这样的人才能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指定和施行系统的资本运作方案,为广电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但是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来看,具备上述各项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

三、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方向研究

(一)加快产业化运营,进行跨行业运作

当前,广播电视媒体的资本运营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产业化调整。要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强化媒体的经营属性进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尽快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的产权,以便将其宣传职能和经营职能有机的进行分拆组合,如对于一些严肃性较高的新闻栏目由媒体直接运作,严格控制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而对于一些生活类和娱乐类的栏目则可以进行适当的制作和播放相分离,终审权在广播电视部门,而将其广告经营权、节目交易权等进行产业化运作,适当的引入民营和外资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手段,进入股市融资,这样能够显著解决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如电广传媒(000917),就是湖南广电系统的上市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湖南台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俨然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广播电视是一个公众服务体系,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面越广,其节目制作成本就相对越低,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传媒集团来提高媒体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打破区域性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发展。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演出等方面全面纳入经营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如某电视台承办一知名歌星的大型演唱会,在承办活动之外,电视台可以配合活动做一些电视、广播、报纸方面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源评估体系,积极进行外部融资

首先,应建立起广播电视传媒资源评估体系。一方面,要对广播电视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指定具体的行业标准来有效进行运作,以便科学准确的评价媒体资源的价值,使媒体和资本具有一个客观的评定标准,从而避免盲目合作产生的一系列潜在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广播电视传媒的资源整合步伐,使广播电视资源品质更优,配置更合理,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强。通过强化优势产业,振兴弱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资本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平台。要加快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改革进程,逐步实现品牌化;要扩大电视节目的经营开发和节目销售,降低节目生产成本,提高广电节目的创效能力;要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在其建立之初就应实行企业化运作,直接与资本、技术合作开发。

其次,要不断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外部融资。广播电视高产出、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其每年的投入很大,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政策划拨和广告收入难以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广播电视资本运作应大力引进外部资金,即通过增加广播电视传媒的负债获得发胀所需资金。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上海、湖南等地的广播电视传媒通过上市后都获得较大的成功,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都不失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上市融资更是广播电视传媒进入资本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传媒产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到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特别是大众媒介,更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局限较大,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其上市更为复杂、困难。但是,可以尝试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或是通过投资、收购相关资产转入来达到目的,以便为快速筹集到大量资金。

(三)进行相关制度改革

第一,进行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媒体内部人事制度看似与资本运作无关,其实理顺了传媒内部的关系,往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广电传媒资本运作的观念,为资本的进入以及进入后运作的效果和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改革过去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任免制度,特别是对于经营性岗位,要严格执行聘用制,通过定期考核来决定人员的任免和淘汰,以便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如对于广告业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在内部适当设立竞争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工作,进而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在薪酬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拉大收入差距建立起按劳分配的新型绩效机制,鼓励内部员工通过个人能力的发挥来获得丰厚收入。此外,应建立其人力成本理念,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第二,加快广播电视传媒法制化进程。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备的广播电视法律政策系统,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相关规范,打破垄断、制止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要降低广播电视进入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和非经营性成本,国家可以适当鼓励行业外资本投资广电行业,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指定相关的保护正常,以提高行业外资金进入的积极性。此外,要逐步建立起政府诚信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明确媒体和投资者之间权利和责任关系,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国勇,申其辉.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J].理论月刊,2004(1).

[2] 万茵.探索广播电视资本运营途径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4(7).

[3] 胡韶林.广播电视传煤资本运作之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6).

第9篇:新媒体运营职能范文

【关键词】纸媒 全媒体 问题 出路

一、“全媒体”是什么

通过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全媒体之路的实践来看,“全媒体”主要是由纸媒推动并发展的,其存在和利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客户终端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其传播手段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等。对于纸媒来说,广义上的“全媒体”被作为经营手段,另外还包括户外广告、DM、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可承载广告的渠道;狭义上的“全媒体”则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真正的全媒体应该不仅仅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集中用视频和图片等来展示传播的一种形态,更应该是相对较新的传播形式和规律所应该有的新的运营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打破媒体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内容渠道的融合,找到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是关键。

纸媒全媒体的建设,必须要放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打破用运营纸媒的思路来运营全媒体的传统思维定式。目前就全国多家纸媒运行的全媒体来看,纸媒仍然在全媒体的内容、资源、效益中占据90%以上的规模,但放眼长远和广告客户投放心理变化,纸媒的影响力正在走低,网络的力量已经崛起。

除却对全媒体的感性期盼,纸媒全媒体发展既有着太多的机遇,同时又面对着非常高的成长门槛,建一个网站、开发一个移动APP应用是容易的,但是如何管理、如何维护、如何升级、如何定位、如何运营,等等,都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运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对一些思维误区进行纠正。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纠正的是:“全媒体”不是纸媒时代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纸媒与全媒体的关系,不是全媒体建设融入纸媒运营,而应是纸媒内容、资源、经营充分融入到全媒体建设中;全媒体是纸媒的突围,而不是纸媒的附属。

总的来说,纸媒全媒体不是象征,而是实体,其目的一方面是要为新闻人的事业和追求打造一个新舞台,更是要在网络这块巨型蛋糕中分享属于自己的一块。对于全媒体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在实际的全媒体建设中形成主次、确定重点。

二、全媒体之路的生存环境

简单地说,全媒体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在一片广袤的大草原上前有猛虎后有群狼,既有丰美的水草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猛虎是各个全国性的门户网站以及人人、天涯等全国性的大型互动网站,还包括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专业类生活服务网站。群狼则是本地商业网站,它们起步相对较早,机制灵活,免费地使用着纸媒的新闻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1、纸媒全媒体化的优势

首先,纸媒全媒体是纸媒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开拓的战场,纸媒负责人普遍重视全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并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次,纸媒全媒体有着商业网站无可比拟的资源,拥有着常年奔波于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

第三,纸媒经过多年积累,不仅在新闻内容制作领域具有了丰富经验,培养和积淀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样在广告经营、商业企划、活动组织、服务客户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尤其在客户资源方面,纸媒已经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广告客户,通过有效方式可以将这些纸媒客户转化成全媒体的客户。

第四,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纸媒全媒体与商业网站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相对而言甚至更有品牌优势。与商业网站、移动网络公司相比,纸媒全媒体进军移动网络领域并不晚。

2、纸媒全媒体化面临的困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纸媒全媒体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下的网络新闻世界,习惯于免费的拿来主义,对于包括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直接无偿使用,并且已经让中国网民养成了免费阅读新闻的习惯。门户网站不仅截走了本属于报纸的读者,而且提高了纸媒向网络转型的门槛。

其次,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网站,对本地纸媒新闻进行无偿占用,并利用无偿使用的新闻资源快速聚集人气,让纸媒的全媒体之路变得内外交困。近几年,四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涉足区域争夺,开设地方专业频道,如房产、汽车等地方频道,有的甚至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开设地方门户网站。这些地方频道和网站,通过IP辨识在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加以突出,进行pv流量引导,更是让纸媒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在现行的体制上,纸媒全媒体既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的商业竞争,与纸媒的运营操作手法和盈利模式的天壤之别,又必须在体制内完成自我改造。

第四,网络运营人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制约纸媒全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纸媒更加注重编采人员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而网络则更要依赖技术人员的想象力。

第五,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纸媒全媒体要真正承担起报网互动职能,将报纸读者转换成全媒体的用户,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全媒体之路应遵循的规律

遵守网络运营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纸媒传播和经营的规律,是全媒体事业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

1、用户与受众的区别

报纸的读者、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受众”。而网络的阅读者和使用者,在业内被称为“用户”。受众是被动地接受,是单向的,缺少反馈;而用户则更强调感受和体验,不仅强调阅读更强调使用,强调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获取到了什么,并且还能够快速进行反馈。转换思维、树立用户观念,是纸媒全媒体在观念上首先需要变革的。

2、运营与经营的区别

纸媒的广告经营工作虽然难度大、压力重,但目标相对单一,主要就是将报纸版面通过广告的形式卖出去。而网络的运营,则要繁琐和复杂得多,看上去也是为了创收,但是广告经营只是一部分,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维护、活动策划、团购链接、与电商合作分成,等等。这些都是很多纸媒工作者闻所未闻的,但在网络世界却是非常平常的。

网络运营还要解决一个“精准打击”的问题。淘宝曾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如“哪里的女人购物最谨慎”、“哪里的女人出手最阔绰”,“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喜欢购买狗粮”,等等。这些结论的背后,是经过强大数据库分析后细分了的消费者和用户。无论是网站自身,还是服务广告主,由此展开的直接面对特定用户的营销,要比过去那种撒网式的营销要有针对性。

3、内容与新闻的区别

以报纸内容为核心建网,在中国已经被证实很难生存。网络受众的阅读方式已经按门户网站的套路养成且很难改变,纸媒全媒体很难做到新闻内容的一网打尽,而一张报纸的新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网络的内容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新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用于吸引网络用户的基础。对于纸媒全媒体来说,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网站就需要提供各种能够满足用户的内容,这种内容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纸媒全媒体“操盘手”,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按照网络的规律走上网络之路。

4、服务与资讯的区别

纸媒对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资讯提供、热线互动、服务类会展等方面,而且受制于版面规模。而网络则不同,网络提供的资讯服务,大到各种大型会展活动,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容量无限,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致。与纸媒不同,网站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团购、电子商务、阅读下载、网络游戏、兴趣交友、话题互动,等等。

四、纸媒全媒体化的出路

面对着商业网站统治下的网络世界,以及与读者完全不同的用户阅读模式,纸媒全媒体之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纸媒能否尊重网络传播和运营的规律,走出一条全媒体之路。

首先,全媒体的操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切忌直接套用办报模式办全媒体。相反,全媒体需要借鉴甚至借用商业网站的经验和模式,按照商业网站的套路出牌。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挑战我们传统观念的问题:1、全媒体就是办一份网络版的报纸吗?2、做全媒体的理念能否套用办报的思维?3、承载全媒体的网站必须是区域门户网站吗?4、全媒体的核心人才是编辑记者吗?5、新闻内容是纸媒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其次,突出本地化、区域特色,强调近身服务,打造有特色、有重点的全媒体网站。

第三,突出全媒体网站的功能化,打造和强化竞争对手不易复制的项目。当新闻已经成为能够不断复制的产品时,这就需要全媒体不仅要吸引眼球、留住眼球,还要为用户提供眼球需求之外的心理需求和行动需求。

第四,技术为魂。将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追求用户的体验效果,将网络技术人才看作全媒体的核心人才,并在运作过程中进行储备。这也是纸媒全媒体需要重点转变的观念之一。

第五,整合营销。纸媒全媒体的优势是多种媒介并存,面对市场应该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客户,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组成立体化服务方阵,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一揽子立体化的优质服务。

第六,进军移动互联网。纸媒全媒体拥有内容制作的优势,而且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此时介入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主编:《全媒体破局》,《南方传媒研究》,2010

②张志勇,《全媒体战略中资源融合的路径》,《新闻战线》,2012(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