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

第1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今年是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开局之年,为做好新两纲的实施工作,进一步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区组织实施“儿童友好家园工程”项目方案》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方庙街道实施“儿童友好家园工程”项目方案。

二、具体内容

以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载体,为广大辖区儿童提供课外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心理辅导等社区服务的综合性场所。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每年六一前期联系辖区医院专家及学校心理辅导员深入到社区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指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教育活动,让儿童在参与与奉献中健康成长,快乐成才,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六一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期间组织学校、幼儿园、社区留守儿童开展文艺演出及文体娱乐活动。

(三)开展困难儿童帮扶活动。借助区、街“爱心助学”活动,并呼吁辖区驻地企业、单位关心帮助困难儿童,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争取每年六一节、春节期间开展对困难儿童进行救助帮扶。

(四)促进儿童工作社会化发展,探索建立为基层儿童保护和发展服务的模式。组织辖区热心儿童工作者建立专兼职工作队伍,结合各社区四点半课堂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

三、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8月中旬)。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制度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8月下旬—2012年8月中旬)。

按照本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下旬)。全面总结项目实施情况。

四、要求

第2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X省教育扶贫规划(X—X年)》等文件精神,以“一提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为总揽,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以落实“两个X%”为主线,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优化师资,强力控辍、精准资助,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一、改薄强师,乡村学校一所不差。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学生、贫困学生及控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留守儿童关爱监护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关爱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跟踪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切实加强了对问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关爱活动,捐款捐物,扶志扶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第3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关键词】常德周边;大学生志愿者;留守儿童;影响

常德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据调查,如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达121万,留守儿童突破30万人,广大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堪忧,教育环境亟待改善。日前,常德市政协委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政协大会上大声疾呼:“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这一面大旗离不开广大学生群体的响应和配合。作为常德在读的大学生,我们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希望自身能够发挥所长,反哺社会,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同时,通过交流探讨,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的现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推动教育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之前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曾数次下乡进行短期支教,也曾多次走进贫困点村,如我们曾策划参与的“爱心团队,走进古丈”――彩虹人生支教团、“绽放花蕾”夏令营、“青春作伴,牵手竹山”“梦想之旅――走进安乡下码头小学”等关爱和守护留守儿童的系列活动。

经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短期实践后,我们确立了湖南文理学院“爱满朗州―常德周边留守儿童守护计划”的实践项目,在依托实体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了广泛地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常德周边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几乎完全丧失青年劳动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占据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因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较之从前也有所改善,但由于部分地区的长期贫困,医疗机构的严重缺失,学校教育难以为继等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受教育权无法保障

以常德市桃源县沙坪镇竹山村为例。竹山村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南部,总人口为1638人,其中,10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共计490人。村中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人口空心化、低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竹山村村内未开设学校,80%以上的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不读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当地学生必须到几公里之外的沙坪镇就读。该种情况常常使得当地很多留守儿童在10岁以下时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因无力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而选择辍学,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里“大打折扣”。

(二)心理问题频现

留守儿童缺乏学校、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情商智商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由于长期缺乏情感疏导与正确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抑郁、暴力倾向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父母陪伴

竹山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且成增长趋势。他们大多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从小便失去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是非的辨别,对于生理心理的认识都严重滞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心智成长。导致心理上经常产生自卑情绪,性格内向孤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怕见生人,缺乏安全感,总爱把自己封闭起来,再长大一点还可能出现逆反心理。

2.农村学校教育较为落后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师只是单纯枯燥的讲课,不注重发展,也没有条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待学生的公平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行为[1]。

3.监护人思想文化水平较低

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为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较为封闭保守,不懂得教育重要性的老人。老一代人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接触到新的事物,往往会形成死板、教条的生活观念;同时,由于老人溺爱与骄纵的特性,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对错,是非价值观模糊不清,得过且过;另外,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在留守儿童患病时,不能及时进行医治,意外伤害事件屡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成员。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怀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这些都为其帮扶留守儿童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志愿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1.招募志愿者,成立服务队伍。

以一人之力难以科学有效的进行帮扶。为此,大学生志愿者常常通过群体的形式,组成相关团队,利用假期以及课余时间赴相关地区,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作业辅导、心理陪护,开展习惯养成和青少年自我保护讲座等,策划组织户外游戏活动。

2.组织爱心活动,募集物资进行捐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帮扶过程中,不能忽视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的贫乏的短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经济水平较低,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十分有限,所有通常通过组织相关爱心活动,号召大家进行募捐。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由于长期留守农村,缺少成年人的陪伴与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尚未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父母有所不解,对自身丧失信心,对外界缺少认识。针对此种现状,大学生志愿者定点定项发挥自身的长处。

1.改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志愿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认真学习或涉猎过教育学、心理学,查阅过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式,了解过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心理学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苦闷,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

2.利用先进技术

大学生志愿者对现代化教学工具较为熟练。他们的思维是创新的,这其中包括对新的教育工具产品的使用。在帮扶过程中,志愿者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机,电视等留守儿童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向他们全方位展现外面的世界与科技的进步,逐步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3.追求自我价值

大学生支教、参与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可以借此将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也能帮助自身扩展视野,增加才干,了解国际民情,树立正确的信念与价值观,增加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志愿活动可以认识不同的人,通过参与活动,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自身社交圈,亦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活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起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帮助的形式较为单一,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较小,组织性不够强,很难形成长期结对帮扶等诸多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够

在调查中,35%的人认为组织机构不完善,15%的人认为组织管理不到位,3%的人认为团队合作有待提高[2]。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组织较为松散,无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管理能力较低。

(二)时间分散导致人员变动较大

大学生志愿者大多都是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而每个专业在大一、大二所设定的课程相对而言会比较多,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时间有限,一般集中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其中寒暑假里许多来自外地的志愿者会选择回家或外出旅游,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比较分散,志愿者活动的队伍成员变动也会比较大。

(三)服务能力有限

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经费多数以自己筹集为主,最终筹集到的活动经费不够理想,只能够帮助到留守儿童群体里很微小的一方面。同时,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化对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压力也在逐渐增长。

(四)形式浮于表面

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力需要靠媒体的宣传,主流媒体的正能量传播会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过分追求轰动效应,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也使得自身将志愿服务本末倒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群体过分追求社会效应和个人荣誉,将志愿服务单纯看做丰富自己人生经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工具,形式流于表面。

(五)缺乏专业知识和指导

留守儿童所属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所组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专业性知识了解甚少,单凭一腔热血,而没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延续。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志愿者们的心。如何更好的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服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与社会上的爱心组织合作,共同进行志愿者爱心服务

与有经验的爱心组织合作,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专业的服务,志愿者队伍里的成员进行筛选,筛选过后要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让每一个来自这个志愿者队伍的人都能够有较强的能力去进行志愿者服务。

(二)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寻求社会上一些企业的资助

名声较大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都会设有专门的爱心公益部门,利用一些公益活动的方式来扩大知名度。他们提供资助的方式一般分为现金资助和商品赞助,借助这样的方式将大大促进活动的效率,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不少。

(三)建立留守儿童记录档案,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定期回访,熟悉了解每一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真记录下这些细节状况的反馈。根据不同的数据建立出一个有效的服务方案,针对留守儿童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制定出他们每一个人独立的个性化方案,有效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加强相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虽然学校本身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古板陈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电影、邀请志愿服务的先进个体讲座等形式多彩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详尽事迹,具体感知志愿服务精神,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3]。另外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跟城市的对口学校联系,加强对外交流的机会,派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外地参加各类知识、才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4]。

(五)增强媒体宣传力度,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主流媒体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志愿者活动的进展,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同时进行大力宣传,引发社会上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试析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年02期.

[2]任朋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第4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关键词:留守及困境儿童;支教;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2-02

儿童是新生命的象征,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但同时他们又是脆弱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一旦脱离家庭和父母的保护将无法生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儿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同一片天空下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及困境儿童,相对于福利院的孤儿,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在政策上的尴尬处境更令人担忧。他们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最基本的温饱有时都是奢望。

据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总数为57万(不包括父母双重残儿童)。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0-18岁儿童总数约为3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2.5%,其中半数以上儿童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前几年的联合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生活在低保线的18岁以下儿童有700多万人。

尽管近年来这些儿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他们在营养健康、疾病防控、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儿童的差距仍在扩大。儿童的命运既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四千万贫困儿童的生活成长和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但由于目前仍缺乏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现有的儿童救助保护机构严重匮乏。留守及困境儿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关注和了解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留守及困境儿童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文献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来分析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二是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逐渐被运用进去,可以全面有力地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三是社会工作开始介入,有利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问题得到科学解决。但是对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的研究也有些不足之处:一是尽管已经有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和研究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但力度和准确性值得商榷;二是案例方面的研究介入太少甚至没有,使得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及支教问题,虽得到关注却迟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村有一个民间发起的社会困境儿童助养机构,太阳村。新乡太阳村建于2004年7月,太阳村的负责人是丁巧荣,太阳村的孩子们都称她为丁奶奶。11年前由丁奶奶创建了太阳村,并一直照顾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这些儿童或是由于父母服刑而失去生活的依靠;或是在社会上到处流浪、沿街乞讨;或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孩子。11年来,太阳村一共收养过80个这样家庭的孩子。困境儿童被送到太阳村后,在丁奶奶的细心呵护、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照顾下,他们逐渐走出心灵的压抑,茁壮成长。太阳村目前收养了30多个孩子,年龄大小不等。平时孩子们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等学校学习,晚上和节假日就回到这个大家庭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困境儿童基本的生活虽可以得到保障,但他们在学习上却存在着问题,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更是很少有人对他们加以指导。这让我们看到了对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和支教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以太阳村儿童为例,研究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通过深入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实际,运用个案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深入了解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通过学习方面的具体指导,提升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改善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学习状况。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2)根据一系列调查及分析寻找出可行的解决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案;(3)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走出校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

(二)研究意义

(1)初步了解当地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2)紧迫性。在农村中,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3)实践性与现实性。本研究将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研究在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可行性策略。

四、研究过程

(1)坚持周末到太阳村支教,了解太阳村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尽己所能募集善款,捐献物资;(2)社会实践以太阳村为基地,与当地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在一起,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并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指导。(3)邀请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扩大积极影响,号召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帮扶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社会活动;(4)深入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生活困难。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他们大多收入微薄,甚至大多靠政府机构救济,缺乏固定收入,只能满足日常温饱所需,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更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家庭困难,多数儿童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大大减少了他们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其次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很大部分留守及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思想健康也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分儿童还未形成一种价值取向。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及困境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很多教师不堪重负。留守及困境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捣乱行为。

5.安全监管不力,导致留守及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大多数留守及困境儿童监护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同时受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留守及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的分类区别

根据对太阳村儿童的长期了解与研究,可将留守及困境儿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身心健康的留守及困境儿童。身心健康的留守儿童不用教师过多地操心,他们比享受着家庭温暖的孩子更能照顾好自己,学习态度积极。对于他们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加强引导,鼓励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使他们正视自己的家庭身世,正视社会大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另一类是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欺负同学、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对于这些问题儿童的教育不是几次说教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感化或硬性教育能解决的,而是要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他们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跟踪矫治。

(三)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合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太阳村这一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教育及支教问题的解决应举全社会之力。

第一,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要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监护人缺失的特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主动承担起对这部分儿童的监护职责。

第二,学校方面。学校作为承担教育工作的主要社会机构,应加强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对于个别监护人缺失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学校可让部分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临时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三,政府方面。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注重教育公平,着力改善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看护中心以及寄宿制学校,解决不同收入阶层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需求。加强研究,不断改进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关爱、教育、管理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方法。

(四)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建议

针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大学生支教活动,首先应对支教人员的自身素质加以考量,以确保他们能够为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支教过程中,应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和专业学习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支教活动应致力于拓宽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技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力。

六、反思总结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项目组收获颇多。对留守儿童教育及支教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项目组成员能力有限,在研究深度及广度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太阳村有一句温暖人心的标语“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阳光”,意在提醒更多的人,自身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些留守及困境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刘志月.儿童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逾58万 周洪宇代表呼吁立法破解儿童福利分散管理问题[N].法制日报,2014-

03-12.

第5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教育扶贫2017年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目标

把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全覆盖的教育扶贫多元扶持机制,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升学,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完善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工作体系,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普及成果,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二、工作任务

(一)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1.继续大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民生工程,201X年完成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目标任务,加强对民族乡(镇)、贫困村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的指导。

2.继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优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连续三年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追踪和目标检测。

3.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县长、乡(镇)长、局长、校长、家长等“五长责任制”。根据本地城镇化进程,科学把握人口流动规律,建立健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生流动趋势和管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乡(镇)政府要建立儿童、少年花名册,做到人头清、数据准。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进一步落实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成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做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4.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综合预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鼓励各类高中办出特色和水平。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4·20”职业教育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按期完成,加快推进合格、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争取与优质中职学校结对共建,切实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对接扶贫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建设,着力提高中职学校为贫困地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增强贫困山区人口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服务民族乡村扶贫工作。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优质培训机构到贫困地区建立培训基地,依托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6.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力“宽带中国”战略与“光网四川工程”加快推进本地教育信息化进程,201X年建成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201X年学校宽带接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同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201X年90%的教学班拥有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备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全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201X年完成教师80%和初中以上学生60%的实名注册工作,并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

(二)强推重大教育扶贫项目。

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201X年,争取投入200万元,支持片区乡中心校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义务教育“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

(三)健全扶贫济弱资助体系。

1.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保教费。从201X年春季学期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全部纳入面上的保教费减免范围,并据实免除保教费。其中: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按照实际收费标准据实免除;对在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费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其收费标准高于财政补助标准的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

2.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实行“三免一补”。“三免”: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作业本费。“一补”: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期625元。

3.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的学费。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期1000元(每学年2000元)。

4.在中职助学金基础上,再给予贫困家庭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从201X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在发放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期500元(每学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

5.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助。从201X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费补助2000元)。

(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争取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实施,增加招聘数量。

2.对乡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符合乡村教师工作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和标准条件,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在聘用管理上对乡村教师予以倾斜。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3.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研究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多种途径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201X年全面启动试点工作。

4.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国培计划”、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开展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县级201X年组织不少于50人的集中培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扶贫工作责任。

成立县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研究、部署、协调全县教育扶贫工作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监督、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效落实,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由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股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推进。切实强化责任落实,逐层细化教育扶贫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逐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扎实稳步推进。

(二)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教育扶贫协调推进。

健全教育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与扶贫移民、财政、发改经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明晰部门工作责任,共同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健全教育扶贫工作跟踪机制,定期分析、研究、安排、跟踪和落实;健全教育扶贫工作议事机制,适时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高效开展。

(三)突出舆论宣传,营造教育扶贫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及时、有效地宣传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要求、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关爱贫困家庭学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扶贫工作的知晓度,努力营造教育扶贫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导检查,促进教育扶贫有效落实。

将教育扶贫工作纳入对局机关各股室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组织专门力量从教育扶贫工作的目标要求、节点任务、措施落实及效果反馈等方面定期督导检查各类教育项目实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等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适时和通报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的动态和成果。

教育扶贫2017年工作计划二:

一、工作目标

(一)学前教育。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需求,做好幼儿园基本情况资料信息统计。201X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

(二)义务教育。做好贫困村小学(教学点)信息统计。201X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

(三)高中阶段教育。201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达州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X年)》,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1所,校舍11.36万平方米。改扩建薄弱高中学校4所,校舍2.51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严格控制在校学生流失。三是继续推进学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普及型体育艺术活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举行一次运动会和艺术节,努力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专长,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0%以上。四是做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工作。继续抓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网络多媒体教室”项目,解决教育主管部门对口帮扶联系点学校宽带覆盖和接入问题。

第6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这次全县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十年我县妇女儿童规划落实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妇女儿童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一批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殷县长代表县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儿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城乡妇女儿童发展还很不平衡;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尚未根除;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比较突出等。只有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才能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是建设幸福的重要内容。我县有妇女人口10.9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一半,18岁以下儿童5.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两类加起来、人口众多、群体庞大。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关心儿童、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其次,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妇女承担着孕育生命、携幼扶老、勤俭持家的重大责任,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力量,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力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突破发展。

第三,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全县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的长远发展。只有大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广大妇女儿童的综合素质,才能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明确新时期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新要求

2012年7月,县政府颁布了《县妇女发展规划》和《县儿童发展规划》,这是今后10年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规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促进妇女事业全面发展。妇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建设幸福的进程中,要积极为广大妇女施展才干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要大力促进和保障妇女就业创业。人社、扶贫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妇女职业培训和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各镇及妇联组织要关心外出务工妇女,努力为她们解除后顾之忧。要全面落实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加强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着力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使妇女能够平等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二要积极推动妇女参政议政。重视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完善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相关制度,不断拓宽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推动基层妇女广泛参与民主管理。三要注重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逐步增加妇幼保健经费在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重,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等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覆盖面,建立妇女常见病检查长效机制。四要注重提升妇女的综合素质。倡导和鼓励妇女学习文化、钻研技术,加强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五要丰富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积极开展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

(二)更加关心儿童健康成长。认真贯彻儿童事业优先原则,尽最大努力为儿童提供最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安全的社会环境。一要切实保障女婴的生存权。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坚决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二要重视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认真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大免费婚检工作力度,努力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优化膳食结构,强化营养补充,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三要大力普及儿童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抓紧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四要切实保护儿童人身安全。强化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卫生管理,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交通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五要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禁止在校园外200米内开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社区、家庭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要落实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将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纳入普法规划,确保妇女在教育、社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分配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二要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争取实施一批与妇女儿童健康、医疗、社会保障等息息相关的重点投资项目,倾斜财政资金投入,不断提高面向妇女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要加大针对妇女儿童违法犯罪的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胁迫儿童乞讨、家庭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妇女儿童的犯罪发生。四要依法监督和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指导企业保护女工的特殊权益,严禁非法雇佣童工,加强对妇女儿童生活用品和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安全。

(四)更加关注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流浪儿童、贫困残疾妇女儿童、老年妇女等是妇女儿童中的特殊困难群体,确保她们平等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积极为广大妇女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有条件的进城务工妇女在城镇安家落户,尽量减少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数量。二要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帮扶机制。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互助合作、法律服务等活动,提供多种帮助,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建立儿童成长家园、幸福家园,开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心理辅导课等,帮助留守儿童弥补亲情缺失,促进身心健康。三要解决好进城务工落户的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要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确保农民工子女在城镇享受义务教育和保健服务的权利。四要充分发挥民生项目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孤残、贫困等困难妇女儿童全力提供救助,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三、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均衡健康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尽职履责、主动作为,共同为妇女儿童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要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增长同步增加。各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妇女儿童发展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要夯实工作责任。县妇儿工委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健全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发展服务。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社会各界要切实关心并积极参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全县妇女儿童工作顺利推进。

第7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为切实做好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期末和寒假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寒假时间

寒假时间为2017年1月21日至2月11日,2月12日报到,2月13日正式上课。

二、认真完成期末各项工作

放假前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根据办学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岗位责任要求,认真总结本学期和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学期和年度考核;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安排好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

三、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组织教学活动,开齐开足各项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时值寒冬,昼短夜长,天气寒冷,各校要严格执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息时间要求,不得使学生早晨过早上学、下午过迟离校。初高中寄宿生晚自习必须按规定时间执行。

严格遵守“六条禁令”。各中小学校在假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教育部《严禁中小学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xx〕5号)提出的“六条禁令”和《天长市教育系统规范办学行为“回头看”专项实施方案》(天教体〔20xx〕3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拒绝有偿补课的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我市“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严禁利用寒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上新课或以各种名目举办补习班,不得租借校舍用于举办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补习班,不得与校外机构合作举办补习班或提高班,不得组织、要求或暗示学生到校外机构进行补课、培训等。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办课外辅导班或在课外辅导班授课的违规行为,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同时,学校要合理布置学生寒假作业,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不得高于平时作业数量要求,切实控制各科作业累加后的寒假作业总量。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学籍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规范管理。学籍信息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各校要做好学期学籍信息核实完善工作,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准确完整,实现“人籍一致”。期末是学生变动的高峰期,各级学籍管理员要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做好核办工作,同时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学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确保学籍信息安全。

四、筑牢安全防线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各校在学生集中离校返校前后,通过安全教育课、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消防安全演练、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书信等途径普遍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市区中小学校(园)要加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教育,巩固“限放”教育成果。

加强重点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各校在期末和开学前要集中力量对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餐厅、教室、礼堂、图书馆、实验室、实验用品仓库、配电室、校园施工现场、学校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排查。针对冬季火灾易发多发,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严防发生煤气中毒,严防因燃放烟花爆竹、违章用电等引发火灾。认真排查节令食品安全隐患,落实自查制度,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大雾、降雪及雪后路面结冰,及时提示校车驾驶人员谨慎安全行车,不违章不超载,保证师生安全。

加强安全管控,打造平安校园。各校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配齐配足设施,加强对安保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要制定假期校园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狠抓工作落实,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发生事故要及时处理并报告。组织门卫和保安员加强门卫管理,确保校门口24小时有人值守,其他出入口开启时有人值守,做好车辆、人员进出登记,严防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滋生事端,严防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对学校重点部位及周边巡查每日不少于5 次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积极关爱特殊群体

要关心教师生活,对客籍教师、老弱病残教师的春节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对离退休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慰问活动。

要积极做好本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利用假期组织开展帮扶慰问工作,积极组织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救助,给予特殊群体学生人文关怀和生活帮助,有效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生活困难。要高度重视并及早釆取有效措施,预防学生辍学,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返乡学生要认真做好接收、安置工作,对符合规定的,可先安排进班就读再办理相关手续。

第8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1.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一是基本办学条件悬殊。处于“一圈两翼”中的“一圈”的城区学校,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基本办学条件按照省市主城区要求,校园校舍建设高标准,设施设备高质量,功能齐全配套,学校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两翼”上的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园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二是师资素质差异明显。城区学校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学科教师不配套。三是生源质量区别太大。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读书。全区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达到40%以上,生源质量较差。

2.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是城区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在嘉陵城区,近15万人口布局中小学8所,配备教师635人,光彩实验小学、火花三小、行知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在这里荟萃,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而嘉陵一中、嘉陵二中、火花五小、十八中等学校师资老化严重,办学举步维艰。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办学条件较差,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3.校际差距两极化。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嘉陵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像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因操场未硬化,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计算机老化不能用……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着力解决贫困县区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贫困县区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的问题。

一、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保障机制

1.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区委办、政府办的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布局调整、学区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的规划》等十多个文件规定;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出台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教师综合技能比赛的通知》等;在提升内涵方面,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

2.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利用、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学校公用经费按照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的标准,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及时、足额拨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争取各级财政的投入,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先后争取到上级拨款近5亿元,项目建设工程覆盖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合理安排、科学配置教育经费。我们在根据在校学生数,按生均标准划拨足额划拨公用经费的同时,根据个别学校规模小,生源少,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在公用经费按生均划拨的前提下,对低于基本保障标准学校的公用经费按基本保障标准拨付,确保了规模较小学校的正常运转。三是强化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推行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建立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规范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引导学校合理、规范使用预算外资金。四是建立教育经费跟踪管理考核评估制度。会同区财监局加强对各校的教育经费的跟踪管理考核,与区审计局一道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引导各校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最大限度地规避教育经费的使用风险。

3.搭建协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一是落实区政府统筹规划义务教育的责任。依法增加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优化布局,加快改造,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和师资保障;全面加强管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统筹全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按照均衡发展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区乡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区、乡(镇、街)两级的责任;统筹确定全区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两免一补”、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教育经费管理四个机制;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编制、工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和学校建设四个标准;建立义务教育实施包括教育管理、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普及程度和素质教育六项内容的督导评估制度。二是落实区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包括改革招生制度,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公平配置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队伍均衡,优先交流骨干教师;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创新教育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五项职责。三是充分调动乡镇、村的办学积极性。在强调“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的同时,我们以2005年农村教育费附加为基数,作为可用教育经费下拨给各乡镇、村使用,在专款专用的基础上能增加教育投入的乡镇给予激励。同时开展义务教育示范乡镇的评比、教育发展目标年度考核、学习型乡镇考核等活动,把农村教育优质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各乡镇,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做好规范办学与总结提炼工作。

4.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和选拔任用机制。一是修订和完善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如,对12个班以下的农村学校增加3%~5%的附加编制,保证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开课需要;对音、体、美、信息技术及其他活动类课程,以乡镇为单位增加5%的编制,在乡镇范围内调剂使用。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依法实施教师岗位准入制度和教师聘任制;采取过渡措施,解决历史造成的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对连续五年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每五年给予1~2月脱产学习机会。四是建立完善城乡校长、教师“校对校”交流制度,通过输血增强农村教师队伍造血功能。建立每年新增教师必须最低在农村偏远学校服务3年、每年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不低于农村3年的任教经历等补偿机制;开展学校对口帮扶活动;将教学资源相对较好、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与山区学校、边远学校实行“捆绑式”交流。

5.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区政府对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考核。建立考核制度,将《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作为评定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年确定三到四项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对区级各部门违反《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考核结果与干部政绩考核和任免挂钩。二是完善人大对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监督机制。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作为人大对政府财政、审计工作监督重要方面,进行专门审议。加强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监督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的执法监督。

二、构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优化工程

1.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偏远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一是积极稳妥地撤并农村薄弱学校。以单程1小时路程为就学半径确定小学教学点,明确了小学高段向完小集中,初中向原区公所所在地中心镇集中的调整原则,撤并了一批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较差的薄弱学校。二是统筹整合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产生的闲置资源,停招初中转办小学、小学转办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园步伐,逐步将学前班从小学中分离出来,建成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23个。三是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标准规划新城区校点,协调配合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优先规划学校校点,重点改建、扩建火花三小、行知小学等学校,在城区规划新建一所单设初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两所单设小学。

2.抓好学校内涵发展工程。一是加大校长培训力度。采取专题培训、开设校长论坛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形式,加大了对校长的培训力度。二是实施校际对口帮扶制度。由4所城区示范学校对口帮扶10所农村薄弱学校,并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学年对等交换1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不少于2名优秀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传、帮、带”作用。三是实施优质人力资源共享工程。选拔了15名优秀干部,招聘了85名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城郊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中去,优化城郊学校师资队伍,使城郊与城区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趋于均衡。四是开展百名教师教学互助活动。采取同年级、同学科、同教学进度,一对一的互助形式,结对教师共同备课、相互观摩、共同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渠道,实现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五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为培训原则,以新课题、新教材、新教师为培训重点,着重在提高教师内在素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3.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一是建立校长定期交流和教师柔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8年,原则上进行异地交流;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年龄在40岁以下的,原则上进行柔流。二是改革学校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采取结对帮扶、一校多区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共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间的办学差距,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讲师团,每学期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四是大力实施“两通一用”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项目,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是全面优化学校布局。按照每2万人左右办一所小学,每4万人左右办一所初中,科学规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二是加大薄弱学校改造。6年时间里,完成了70%的薄弱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重点对5所城郊学校的生活设施、21所中小学的教学用房、11所学校的厕所进行改造,全区所有农村学校的校园风貌打造,切实缩小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三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保障水平。加大寄宿制学校改造力度,做到“十有、八配套”。完成15所寄宿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加大后勤保障设施的升格改造。四是推进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完成41所中小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完成49所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图书、综合实践室等功能教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是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在69所农村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做到校校建、功能全。六是为偏远地区教师建设周转房。6年时间里,在相对偏远的乡镇学校完成了736套教师周转房建设,为干部教师划片交流、支教走教活动提供生活保障。

三、构建家庭、社区等外部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大支持平台

1.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业。一是实行学校后勤产业化。采取政府贴息、向银行贷款融资,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学校建设项目通过代建方式和BT模式,采取政府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减免有关建设费用等措施,多途径筹措教育经费,降低学校建设成本。二是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积极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促进办学主体和学校多元化,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三是多渠道争取港、澳、台及区内外捐资助学资金。从2006年至2012年,全区通过“希望工程”,广泛发动企业、港澳台同胞捐资等募集资金近五千万元,用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鼓励家庭与学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建立对家长的培训制度。二是建立家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三是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四是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

3.促进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资源共享。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时间向社区开放体育场、图书馆、运动设施、餐饮设施和网络媒体中心等作为社区的活动场所;同时社区内的历史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学校课外活动以及德育场所。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教师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内居民的文化水平。二是活动共开展。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野外旅行;周期性地组织家长到校开会,与教师共同讨论学校的工作,并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并在互动中形成良流状态。三是社会实践互动。以社区为中介与社区的相关企业或商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实践互动关系,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如到工厂、社区、商业区、大自然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获得经验与体验。

四、制定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大扶持政策

1.对边远学校的资金扶持政策。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特别注重对薄弱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做到教育费附加全区统筹部分和学校预算经费统筹部分主要用于薄弱学校。

2.对弱势群体学生入学的补偿政策。一是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本着“不让经济贫困家庭成为教育贫困家庭”的工作目标,积极构筑弱势群体子女就学的帮困体系,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开辟一条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二是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属地管理、一视同仁,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在每年秋季招生前,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各公办学校下达招收农民工子女的计划任务,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不得拒收,不得歧视。三是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学校顺应“零距离教育”“全纳性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残疾学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教育。学校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凡是健康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条件,残疾孩子同样能够享受。

五、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监测与预警系统

第9篇: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

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总结2016年

9月9日至9月12日,教育局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县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开学工作检查。重点围绕各校贯彻落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暑期教师集训情况;师生到校情况;学校收费情况;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了检查,同时重点对初中学校防流控辍工作、各校的校容校貌、课程开设及作息时间安排、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等进行详细了解和督查。从检查情况看,所查学校基本做到了按规定时间开学上课、按规定标准收费、按课程标准开课、按安全制度管理,我县各校秋季开学工作开局良好,秩序正常。

一、开学工作准备早、行动快、落实好

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县教育局于8月24日召开的全县校长工作会议精神,大部分学校教师能提前到校,分别召开了各类层次的会议,认真研究学校各项工作,全面部署学校开学工作。学校的老师们能主动打扫校园卫生、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购买相关物品、搬运教材杂件、制定工作计划,在学生到校之前,大多数校园里干干净净,无卫生死角,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确保了9月1日的正式上课。通过假期整修,改善学习环境。今年秋季开学工作令人非常欣慰,所到中小学校基本无脏、乱、差现象,各校强化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根据学校实际,落实具体行动。充分利用暑假改善办学条件,铁炉中学投资上万元,维修学生宿舍楼,xx小学维修了幼儿园,扩大了幼儿在园规模,太平小学暑期投入10万元整修校舍,实验小学投入40万元购置课桌凳。xx中学等学校投资配套建起了班班通,秋季开学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缩短了城乡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新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快速步入正轨

开学前,各校分别召开了职代会、校委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工作会、全教会,抓集中学习,总结上学期工作,安排部署新学期各项工作。9月1日起所有中小学均按新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正式开学上课,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步入正轨。

教师集训一丝不苟。各学校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关于暑期教师集训学习要求,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各乡镇均于8月26日报到,教师报到情况很好,除个别教师请假以外,均提前或者按时到校,8月27至29日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组织学习优秀教师汪金泉的典型事迹。总结上学期工作,表彰先进,安排布置新学期工作,除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教师们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结合自身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县实验中学、太平乡和下坪乡的全体教师和五里小学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班班通教学认知培训,教师们学习兴趣浓厚,热情很高。

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新学期新气象,新学期伊始,我县很多学校的在校门口挂上了欢迎新老学生入校学习的特色横幅,如实验小学、容美镇中心学校、县一中、县职校,校园内是新标语、新横幅,显示了新气象、新面貌。xx中心学校的班级黑板报内容新颖、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xx小学等学校本期狠抓宿舍管理,为学生营造了舒适、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xx中心学校内部管理做到了精细化,校园内一尘不染。

入学教育健康有序。大部分学校对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同时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卫生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均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评估。9月1日,所有学校都组织师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利用校会、教师会、班会对师生培训,力求做到入脑、入心。县一中、县职校、县二中、县实验中学、八峰学校等学校,在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对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效果很好,容美镇七泉小学还印发了《xx小学欢迎你》的入学宣传单,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学生发出庄严承诺。大多数学校重视留守少年儿童的关爱工作,建立完善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亲情网络视屏对话等,如县实验中学为了转化和教育留守学生,建立了心里咨询室,开通了亲情电话;建立了网络qq平台让留守孩子和远在异乡的家长进行视频对话;分班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还专门安排三名教师集体负责此项工作。五里中学对离校几十公里外的不能每个周末都回家的学生安排专人负责,负责管理、负责生活,让他们在校有家的温暖。还有xx小学等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校还在教师节期间对学生举行感恩教育,召开退休老教师座谈会,让老同志有回家的感觉,通过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学生、教师进行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互动,学生向教师表达感恩之心,教师给学生传达殷切期望。通过以上教育活动,使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教风和学风、班风与校风进一步好转。

教学常规有条不紊。截止9月9日,全县大部分学校工作计划、行事历、总课表、分课表、作息时间表全部编排到位;教师的教案、计划、上课、作业布置与批阅按部就班;学校的日常管理常抓不懈。中小学开学工作部署早,教师爱岗敬业,工作热情高,备课上课、批阅作业等教学常规落实好。太平乡所有学校实行教师签到坐班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教学工作快速步入正轨。

教学中心地位彰显。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确立了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地位,从新学期伊始即狠抓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一是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进入学校常规管理。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抓常新。新学年,各中小学注重教学细致管理,抓教学检查落实到位,很多学校在开学上课第一周校领导即入班随堂听课,督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检查常规教学工作。

三是学校开学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师生精神面貌好,干劲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规范化轨道。如xx中心学校在新学期开展了争创百名优秀教师活动;专门出台了创先争优工作方案,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奖励措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防流控辍常抓不懈。各学校仍然坚持防流控辍工作实行双包责任制,实行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开学期间各学校针对开学学生报到情况,安排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家访,组织学生入学。由于家长外出打工,许多边远学校生源外流,为办好边远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出动,深入各家各户进一步做学生入学巩固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入学。各初中学校把防止学生流失,促进巩固率达标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使防流控辍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此项工作,如邬阳中心学校全体教师齐动员,及时家访做学生入学工作,收回在外就读学生40余人。全县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异动情况详细记载,详细分析,安排教师做过细的家访工作,力争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许多学校教师继续开展捐资助学,确保学生不辍学,如铁炉中心学校开展百名教师结对帮扶百名困难学生活动,有力的控制了学生的流失。XX年秋季学期小学应入学xx人,实际到校人数xx人,入学率达101%,小学无流失,巩固率达100%;初中应入学xx人,实际到校7856人,暂时还有108人未入学(注:小学和初中实际入学人数大于应入学人数的原因:新生人数大于毕业生人数,加之外县、外省回来就读的学生增多);普通高中应入学2599人,实际到校xx人,还有xx人未入学(注:高一新生数大于毕业生人数);职业高中应到校xx人,实际到校xx人,还有97人未入学。我县应到校学生数xx人,实际到校xx人,暂还有289人未入学。

安全卫生警钟长鸣。全县各校在今年暑假期间,对教学设备、公共设施、电器消防、教室及办公室、门窗桌椅、电灯吊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在开学初无任何安全隐患。太平乡党委政府极其重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组织专班对全乡所有学校进行安全检查。开学后,全县各校上了安全卫生教育课,组织对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安全逃生演练,为了狠抓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落实,各学校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实行晨、午检。

收费工作严谨规范。全县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县物价、财政、教育联合下发的收费文件精神执行,均设立收费公示牌,按标准收费,收费严谨规范,无乱收费现象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x小学的教室已经垮塌,给学生上课造成了麻烦;xx小学的学生宿舍、食堂属d级危房。xx小学的围墙有一段已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各学校安全防范设施资金困难,很难到位。

2、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部分初中学校还存在少量流失生。

3、由于生源的变化,少数学校出现了老师和学生倒挂的现象,如xx镇的xx小学,仅有两个学生却有五个老师。

4、校长、教师们反映:全县教育系统人事调整频繁和滞后,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5、部分学校还存在卫生死角,精细化管理还达不到要求。

总之,我县XX年秋季开学工作从上至下抓得主动,重点突出了一个实字,落实了一个干字,各校都做到了认真策划开学工作,部署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常规工作到位,重点工作突出,教育教学工作迅速步入了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为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总结2016年

XX年秋季学期,根据上级文件江北中学合并到xx中学,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500人猛增到2500人。为确保九月一日能按时开学上课,全体领导和教师一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筹备开学工作。开学以来,各项工作一切顺利,教育教学井然有序。现特作如下总结:

一、工作安排,早作准备。

两校合并后,面临着教室、宿舍不足,为了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使学生能按时返校,学校能按时上课,学校立即成立以卜兴福校长为组长的开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学校开学工作,拟好工作日程,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由领导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各司其责,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现决定将初二级十二个班安排在分校区上课,并分派一名副校长分管。主校区安排七年级和九年级共25个教学班。八月二十九日,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在这次大会上,校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了XX年的工作计划,阐明了本期的工作思路,分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并对开学工作作了周密的布署。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xx中学教职工管理制度》和《教职工的奖惩条例》。八月三十、三十一日,学生报名情况良好。九月一日,正式按课程表上课。

二、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上学期结束之后,校长便决定将旧教学楼上的使用年时已久的旧电线和门窗全部拆下,全部安装上全新的铝合金的窗和铁门,并做好安全铁网。教室电线布置得规范整齐划一。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并在综合楼后面的空地上做了一个灯光水泥球场,开学之后,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三、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1、开学之初,积极营造迎新气氛,在校门口张挂欢迎横幅,张贴标语,处处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2、积极做好收费工作的宣传

3、做了开学工作宣传栏,从报名程序到学生分班,从收费到入学须知,学生都一目了然。

四、收费工作,认真规范。

8月29日,学校专门组织收费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指出以往收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格按照收费通告收取各种费用,没有乱收费现象。

五、后勤供应,保障有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学之前,学校的许多课桌已得到维修。老师的教学用书,备课资料,办公用品也早已到位。学生的教科书也已全部到位(由于七年级学生回校比预计的多,少部分学生的教科书正在追加)。食堂的各项工作均已准备就绪。

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1、开学伊始,校行政领导便召集食堂工作人员开会,再次重申食堂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并派专人负责督查,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2、9月3日,学校领导对学校商店进行了检查,对商店卫生提出严(公务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16)格要求,严禁出售三无产品及腐烂变质产品。

3、对校园各种设施进行认真检查,清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七、常规管理工作

1、学校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教师都在9月5日前完成了各自的工作计划。

2、教职工全部按时到校,无一人缺席。

3、教师努力按新课程标准上课。

4、制定了专门的学校艺体卫工作计划,并责成教科室组织实施

5、各种日常工作已正常开展,教工到位情况良好。

6、加强周边环境、关系的协调,为学校工作开展扫平道路。

八、加强入学教育,做好留生工作。

1、本期我校学生报到正常,上期学生总人数为人,本期招收初一新生人,共分个班。学生总人数为人。

2、开学后,我校便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连续几次召集新生开会,教育新生争当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由德育处牵头,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县xx中学班级目标管理细则》、《xx中学学生操行评估办法》、《xx中学违纪处分条例》旨在培养新生的爱校观念和守纪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开学第一周,学校便组织班主任搞好留生劝学工作,保证了没有一例学生流失。

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受打工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已外出打,劝学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