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灵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10-01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我们以心理课改为契机,以转变观念为核心,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实施绿色管理,将“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展”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外显为我们陆小人的教育行为方式,让课题研究成为学校的一个新亮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底下从六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课题引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推器”
“让教育研究成为一门学问,让心理渗透如同春风化雨,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行动者、思考者。”自97年以来,学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课堂教学中,以个别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协作组,针对当前教育中的客观现实――即“学习者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责任缺乏这一现状,确立“小学生自立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学校紧紧围绕课题目标,自加压力,不断寻求课题目标与课程改革的更多磨合点,不断完善和修正课题研究的方案,着力从学生自立心理的培养机制、小学生自立心理辅导的模式研究、小学生自立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估这三块进行研究。
二、真情解读――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
为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孩子们是否快乐地学习着?学生有没有过重的负担,知心老师把“聚焦课堂,减负增效”首要任务定格在了解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各班的学生进行心理小调查,摸清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针对当前办学趋势、生源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关注好四类孩子的学习状况。外地学生、性格孤僻者、学习能力薄弱群体、缺少约束力的品德不良群体这些学生学习状态如何? 对于已经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如何来改变学习方式?我们思考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聚焦课堂,聚焦学生,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措施:A建立单亲孩子心理成长小档案,走进学生心灵,B、建立了起始年级学生起始档案。C、关注校园弱势群体的帮扶。开展“爱生三走进”交流会、组织实施“个十百帮困工程”D、建立特殊学生学习档案。E、强化职业素养的铸造,锤炼德育队伍的工作技能:开展心育沙龙:”“新时期,班主任如何亮剑”,进行班主任专业设计能力大比拼。
三、心德兼容――实践德育(心育)大融合教育活动模式
活动是心育的发端,心育的生命,也是心育的载体及基本形式。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寻找结合点,在良好的心态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措施为:
(一)主题教育显活力。在实践中,把心理健康的实践融入班队课及德育活动中。少先队大队部给全校各中队辅导员提出活动目标,一月一次的班队活动改为尝试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做大幸福的蛋糕》《扬起自信的风帆》作为全校的观摩活动提供心理活动的范例。
(二)入学教育显风采。学校每个班级常规管理、文化管理、危机管理都不松懈,共同营造儒雅的班级文化。我们设计共同的目标,必须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能看懂,易操作,且能体现年段特点。
入学起步教育有特色:一年级新开学,德育管理引领学生成长分三步走:“我是一个小学生”, “我入队了” “我是快乐的陆小人”。 通过校长给一年级家长一封公开信,给新队员的一封贺信等举措进行行为规范达标:对学生的行走乘车活动习惯、听课习惯、书写习惯、表达习惯等进行过关验收。班级创编有个性的童规童谣。比如:有个性的行规口诀: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语流畅;讲文明,树新风,礼仪规范记心中。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心理上独立的阳光学子
(三)特色活动彰品牌。六年一个循环的“摘星行动计划”,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穷人吃饱,富人吃好。”不难为任何一个,也不放纵任何一个。帮助每一个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走向预约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不断享受成功。
四、自我提升,关注心灵港湾的营造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其心理状态及教育方法不但直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把学生看成移动的精神花园,让其精神之树自由生长。
五、学科渗透――让人性的光辉润泽心灵
(一)关注心理环境的改善。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上。设立陆桥实验小学有效课堂新标准:课堂期待着富有诗意和充满活力;期待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我们期待教师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规律调控课堂时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过程。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1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独特的队伍,他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与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有针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并且在各大高校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其中从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观的比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成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室。在体育院校中有各种专业型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拥有很强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储备与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进而反映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进一步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或者波动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此之前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其它同学的反映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他们进行沟通和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家长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理解和相互之间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抵触的减少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二者虽然注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必须长久的进行下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是必需要进行的,二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应当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正确的反应,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二者同步协调进行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机制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愈发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提高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学校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能预防部分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引导他们去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学生查找案例并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知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差异,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想要准确无误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方便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其中反馈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4)辅导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消除学生错误的认识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学生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只有大学生本人最为了解自己,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前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和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积极的参加各种户外和团体活动,开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发展。(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大学生之间讨论个人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当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能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降低自己发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4结语
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帮助体育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响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使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网络环境对于我国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专门的研究,然而目前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内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我国的网络环境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时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如果仅仅研究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针对我国的网络和大学生特殊性开展教育,因此不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二)忽视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在高校中进行生活和学习,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责任,然而网络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共同进行。然而,目前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很多家庭的父母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无法更好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无法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教育认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高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却忽视了社会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着积极的方面也有着消极的方面。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无法在网络环境下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应对网络环境的重要挑战,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培养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由传统的教学向着引导学生的方向转变,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第二,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应该与老师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丰富网络教育内容
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所以,需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积极的教学内容,屏蔽网络中不良内容的影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网络法律法规来对上网人员的言论和行为进行约束,不断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要积极引导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健康的言论,为大学生上网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能够在上网过程中时刻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受网络消极内容的影响。
(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活动,从而协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大学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相关的咨询,使得大学生能够有平等的环境去倾诉自己的困难,能够通过专业的咨询人员,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障碍;第二,可以开展多样的心理咨询方式,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影响,大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开展。
(四)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群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都是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因素,其中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黄金时期,较初中而言能克服情感上的波动,外形上已基本褪去了稚嫩的气息,但心理上却没有成年人的成熟[1]。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高考、升学、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导致心理发展极其易发生改变[2]。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大多数管理者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渗透,而在平时班集体的各个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却很少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因此,如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渗透到班级日常的环节、教育中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言论的作用。
1高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1.1心理焦虑问题
何为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主要有紧张、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错组织而成的复杂的心理情绪反应。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是高中生心理焦虑问题的主要来源,高中生的自信心是由其压力下的学业成败的舆论导向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见了失败与挫折,且考试前后有着极大负担以及高期望时,学生的焦虑现象就会大大提升。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迫切想要用成绩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所以焦虑的程度更易表现出来,如急躁、爱发脾气,更甚者还会有逃学、斗殴等现象出现。
1.2自卑抑郁问题
在高中阶段,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自卑是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而抑郁则是情绪上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对自我认知上没有完全正确的自我评价,且易与出现评价偏差的情况出现,这会导致同学间的沟通不善,悲观、消极地应对事物,心理的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低。高中生若出现抑郁症状,会导致学习困难,精神涣散,记忆力下降,厌学,逃学等情况。高中生自卑抑郁心理普遍出现,自我调节好就会慢慢走向正轨,反之,则会深陷其中,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且在某些条件下会造成离家出走、自杀等后果,甚至还有走向犯罪的道路。
2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要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往正确方向发展,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4]。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辅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身上,从而帮助他们做到自我塑造。
2.1全方位了解学生
班主任若要做好班级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因此,班主任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生沟通,去了解他们内心以及思想十分重要。
2.2不同心理问题用不同方式解决
教师在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实施个别同学的单独心理辅导,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会有身心发展。当有学生有焦虑问题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做到按时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平日利用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减轻自身压力;且同学生多多交流。而对于自卑抑郁的学生,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勇气,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3多家访,了解学生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的方式[5-6]。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在学校的表现,还需要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教师经常同家长沟通,交流情况,共同去商讨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去解决其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2.4作学生的倾听者
班级管理者在对于学生的咨询过程中,要专注、接纳、倾听学生的诉求,在其咨询结束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建议,让学生感觉到被需要,被接纳,从而慢慢地帮助其战胜心理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共青团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就业自主化及后勤管理服务的社会化,使得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如何避免或消除因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使大学生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共青团参与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心理咨询工作尚未走向正轨,大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较薄弱,心理咨询人员大都兼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遍缺乏,往往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日益迫切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许多高校都感到心理指导教师人数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受教育面过小。
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各个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学校中一直对广大青年团员在思想教育、开展学习和组织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高校政治辅导员相比,共青团组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心理咨询机构因为从业人员较少,使得服务的对象往往只能局限于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高校政治辅导员虽然能关注大多数学生,但由于时间和精力上的原因,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无法保证。而共青团组织在整合资源、开展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等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号召力,利用好团组织的优势,把团组织特有的服务育人功能和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有利于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共青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心理学知识的简单传授,也不是某一门具体学科知识的应用,它需要遵循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因此共青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从现实出发、客观认识对象,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施教,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2.全体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使全体学生接受教育和锻炼,促进全面发展。共青团在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3.活动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化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心理教育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有很大局限性,而共青团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擅于以青年学生易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因此要立足于此,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各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4.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心理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适应性和与人沟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则以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就业压力等问题。所以,共青团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抓住不同时期学生要解决的主要人生课题和矛盾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长期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的目标明确而持续的教育活动。它需要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满足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见到明显的效果。所以共青团在工作中应长抓不懈、系统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共青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配合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共青团组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均有其自身优势,两者相互结合,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共青团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学习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材料,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宣传展板、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等综合心理健康素质。
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协会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由学生自愿加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众性团体。它本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宗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心理素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协会自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可以使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会员密切接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共青团组织应鼓励心理健康协会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协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使其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中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现在许多高校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的心理剧场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中颇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3.加大对“三困生”的帮助和学生成长导航工作的力度。
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较多地发生于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之中,加大对这三类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共青团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勤工助学、学习互助、交心谈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达到既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共青团应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成长发展导航行动”,通过聘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担任大学生成长导师,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促其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4.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内化为信念、觉悟和习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共青团应该花大力气抓好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利用好素质拓展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在团队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高校共青团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为主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广大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Z].2005.
[2]赵冰洁,徐建平.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108-110.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角色,班主任良好的角色意识能够调节教育教学中纷乱复杂的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小学班主任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复杂,而且低龄儿童和班主任自身的认知差距较大,容易产生沟通不畅、教育的单方性等问题,积极构建班主任丰富的角色意识,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管理角色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形成抵抗外在干扰的心理能力
学校对班主任的定位首先在于对班级的管理,所以班主任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管理角色。班主任自身对管理角色的认同影响了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处理问题的理念和能力。分析班主任的管理角色意识,首先能看到班主任的角色认同感对自己的心理控制作用,高度的角色认同感能够让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采取措施时能够高屋建瓴,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班主任高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为小学生提供行为模范,学生在处理自己的行为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自我约束。
其次,班主任的角色意识能够让班主任更积极的投身到班级管理之中,能够见微知著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多的被班主任所关注,能够及时的疏导和教育,提高小学生对外在干扰的抵抗力,形成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思考能力。我承担班主任工作多年,最深的感触是要想做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是班主任,是一个吃喝拉撒睡都要管的管理者。小学生自我管理较弱,因此常常会出现问题,我在三年级接班的时候注重通过制度、亲身示范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如小明十分内向,很少和别人交流,而小华活泼开朗,就是管不住自己,我通过一对一的谈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并结成对子,让他们两人优势互补,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能够在很多时候自己约束自己,而且对外在干扰的抵抗能力明显提升。
二、班主任的家长角色能让学生学会接纳别人、尊重别人,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小学生的向师性非常强,而且很多时候班主任的话比家长的话管用,这给班主任赋予了和家长一样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感染形成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最终接纳别人的良好心理状态,班主任的家长角色不仅能延伸家庭教育,而且有机的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班主任的家长意识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从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和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和博大,不仅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理解,而且能够顺其自然的接纳别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时,班主任的家长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约束和评价,并且愿意向老师倾诉、沟通,为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切入点,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班主任犹如家长一样的关怀和教育,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个性得到了张扬,人际关系也更加融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我班上有一个小男孩总是郁郁寡欢,我找机会和他边玩边聊天,得知他在学校里没有非常好的朋友,他的好朋友在另外一个学校,他没办法和自己的同学建立起朋友关系,这其实是交际障碍的一种隐性表现,他总是沉溺于既有的安全的人际关系之中,不愿意去尝试和别人交往。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和他谈心,并且引导其他学生主动的和他一起游戏、学习,他逐渐感受到了家庭般安全的交际环境,逐步走出了内心的阴影,融入到了集体当中。
三、班主任的朋友角色能够让学生理解平等、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活动 小学生
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要紧紧地以活动为中心,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又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活动。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一些经验,笔者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方法和外部条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1.1 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2 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1.3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
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泉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当采取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2.1 角色扮演训练法
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2.2 游戏法
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3 情境创设法
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4 求知法
认知法即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活动目标,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3.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外部条件
3.1 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时间
既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保证开课时间。一般每周安排1课时,或者每两周安排1课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排进课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课时在地方课程时间中安排。
3.2 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4.开展各种活动训练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在:任性、焦虑、厌学、冷漠、早恋成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健康等方面。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初中与小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二是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三是初中生源比较广、杂,差异很大;四是当前人们的价值需求、就业压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依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做为班主任与学生最接近。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二是班主任与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一般都比较了解,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三是班主任容易与各科教师协调,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使班级工作更加有效。四是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五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体的核心,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使班级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从面上让学生感知心理健康。有位班主任他是这样设计主题班会的。先出示一张“人”字卡片,这张卡片上的“人”字,班主任事先書写时有意识将“人”右边的一捺写的又短又细,左边的一撇写的又粗又长。他这样设置问题的:问:这个字念作什么?问:大家发现这个字有什么问题吗?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发展,从而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就像这两个字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主题班会开的生动活泼,别开生面,效果显著。原因是这位班主任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确定了主题,结合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新的关注点而进行,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班主任积极引导,并随时给予启发、肯定,让学生感悟,成效显著。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如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带语文课,他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通过讨论别理科夫这个人物形象,让同学们从性格方面来分析这个人物。同学们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的人;是一个缺少同情、关心、关怀的可怜人;是一个恐惧、孤僻、抑郁,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的人。通过讨论,班主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缺陷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在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强化注重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源广、成分杂、层次不齐、基础不均衡、难管理。强化、注重学生的日常教育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从理论上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是什么?不健康会造成什么危害?让他们矫正观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二是利用每个班装有电子白板的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看心理讲座、案例分析等,更多地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三是举办多种活动,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善、学会协作、学会转移情绪、学会宣泄等。
(四)积极营造温情浓厚的班级氛围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宣言、班训、班级目标等,利用无声的语言时刻提醒学生要懂得付出。其次,班主任在教室里张贴各种标语,布置了如“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标兵”等栏目让人耳目一新,设计班级墙体宣传栏,将学生们的书法、作文等粘贴上去,让学生们都感到很有成就感。第三,让学生选择一些励志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才会赢?等,在课间让学生唱,用歌声促进彼此的感情。第四,制定班级激励机制,要求每个学生都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第五,班级的管理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班委会团队。
(五)强化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常用的方法有:(1)避实就虚。(2)冷处理。(3)肯定优点。(4)以静制动,以冷制热。(5)学会反驳自己,不匆忙定论。(6)控制第一反应,不说学生“又是你!”多问自己“为什么?”(7)态度温和,不说气话。(8)先作分析,延迟判断。
(六)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很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但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氛围,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一门爱的艺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学问;同时,它也是一种令人开心、使人年轻的艺术。心理辅导会给班主任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你会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那些不能进行很好的心理调适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双重影响。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失当,如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放任不管等,这些都容易使子女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品质。三是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的环境较中学阶段复杂,人际关系以及经济困难、学习压力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二、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1、无条件接纳学生。
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要利用军训、进宿舍、巡课的机会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见面的时候,主动的叫一下他的名字,就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被注意,那么他就会不自觉的改正自身的问题,有意识地努力表现自己。另外,经常向班委了解学生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需要注意的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不要急于说教学生,而是需要倾听理解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
2、重点关注三类学生。
辅导员除了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外,还需要将关重点放在在三类学生上,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表达,朋友较少,但是,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优势,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家庭贫困学生,我系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有的甚至来自贫穷落后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其他同学存在很大的冲突,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较强,与同学相处时敏感而自卑,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找到自己的方向。三是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压力的减少,再加上目标不明确,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往往沉迷网络,不可自拔,面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应该接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首先,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操场或宿舍,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其次,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有些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微信、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有利于学生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4、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一部分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关,有一部分是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问题造成的心理问题。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所以,辅导员必须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将学生学生情况反映给家长,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
5、建立班级心理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