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财政内控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内控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内控制度建设

第1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财政属于我国财政体系当中的基层组织,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规范财政资金运用以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等相关方面具备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则属于对乡镇财政予以管理的主要方式,涉及控制与协调乡镇各类财政经济活动等,以此来确保乡镇经济能够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由于乡镇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乡镇财政活动存在的风险逐渐升高,所以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增强对乡镇财政的内部控制,促进乡镇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乡镇财政内部控制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政府向地方上的乡镇级单位加大了财政投入,针对三农问题这方面的专项拨款也在进一步加大,而针对财政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一部分乡镇财政所虽然说要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但是大多只是将制度内容悬于墙上,没有真正执行之一制度,将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乡镇财政的内部控制在其施行过程中没有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得该制度的实际执行力大打折扣,内部控制因为不能被彻底执行而对资金的使用以及产生的效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1.2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改善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有效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推进的核心便是相关的财政管理人员。但由于乡镇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薪资待遇等方面也相对较低,也造成了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象。年龄结构严重老化、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事权明显增加,这也间接进一步造成了人员配置的不合理。

1.3乡镇财政所的财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面对电算化的信息时代,不断更新的法规制度,乡镇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站所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没有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会计科目使用不当,资金分类不清,专项资金监管不力,凭证审核不严,账表不符、档案管理不规范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

2加强乡镇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2.1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能够让乡镇财政有效的实现科学管理,需增强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并将重点放在对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上。资金属于乡镇财政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更是促进乡镇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乡镇政府在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建设的过程中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完善和财政内部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以此来明确乡镇财政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增强监督力度的方式来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其二,增强基层预算审理力度。财政部门需掌握好乡镇预算的具体状况,并对预算申请予以严格的审批,严格监督预算在执行方面的实际情况,促进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其三,乡镇财政部门需和其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增强内部控制在执行方面的有效性。如采取对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的方式,解决内部控制涉及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财政管理能力与资金运转效率的增强。

2.2科学配置职能岗位

就财政内部控制而言,需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财政工作中,合理的对岗位进行设置,并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胜任这一岗位。因此,在对岗位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做到分工合理,让职员分管好自身的相关业务范围,并和其他人相互牵制,实现人账分离,防止一人包办的情况出现,增强制度建设将看风使舵的情况扼杀在摇篮里。针对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中的人员配置不合理,部分工作强度大的部门工作人员较少,以及一人多岗的问题,需向当地人事管理局进行申报,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来让财政人员实现跨乡镇流动,并对财政进行合并,让资源能够得到共享。

2.3加强财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财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在执行方面的效果紧密相关。因此,具有高素质与高技术的财政管理队伍可以保证乡镇财政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并促进内部控制科学性的提升,所以财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就内部控制而言,极其重要。乡镇财政部门在录用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需秉承德才兼备以及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对人才进行筛选。其次,增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强度,确保其专业能力可以紧跟时展的潮流。重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增强奖惩力度的方式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2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平稳的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政治相对稳定,所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国情,充分明确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属性,多多借鉴外部经验,丰富和完善自我,尽快做到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完善。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制度健全性不足

我国目前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以政府职能也在随着经济转型而发生转变,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建立,这些也被视为是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最初形态。如此的现状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还不存在严格的机制规范性与专门针对性,还未能为事业单位建立基于单位特点的相应内控准则。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上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亟待改善。

(二)内控意识薄弱

在思想方面,现在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都存在过度重视政绩与事业发展,却忽略了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建设,这种做法就是缺乏对内控机制建设最基本认识的思想表现,根本无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层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而不是生产,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环节,所以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这说明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还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上,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对事业单位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因此这样的思想偏差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相关业务控制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各环节控制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

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缺乏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与滞后。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相当严重的问题。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利而导致信息系统滞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把握时机发出重要决策。例如某事业单位就因为其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信息交流相对滞后造成了某些部门违反规定私自篡改专项资金用途的恶劣行为,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在实施3个月后才被单位发现,造成了单位各方面的严重损失。所以说,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利而带来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程,也增加了管理及决策的错误率,让国家资产不断流失,无法被正常控制。

(四)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性差

首先,国内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审监督机制,但是从本质来看许多单位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而且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事业单位不需要安排内审监督”的偏见。其次,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而且实际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国内事业单位目前所实行的一般多为“双重领导”内审监督体制,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内审监督机构通常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多部门领导下运行,实际缺乏相对独立性地位,尤其是在内审监督过程中过度考虑高层领导的利益,无法贯彻执行相关内审业务。最后所导致的内审监督结果就是难以达成共识,权威性不足[1]。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讨论,发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方面建设的缺陷,所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就必须马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为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借鉴国际公共部门的内控准则以及国内社会上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依据国际惯例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与相关主管机构合理构建概念逻辑框架,实现事业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也应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以适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共通性,实现有章可循和严谨的内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强化法律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严谨性。

(二)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的强化要从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做起,首先要营造单位内部的内控良好氛围,例如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做到表率作用,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让内控制度建设真正受到重视,做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在制定内控制度相关规定时,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政绩与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挂钩,强化管理层的履责意识,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各自的效能,做到全员团结主动维护改善单位的内控环境,从而达到主动建设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的目的。

(三)建立于基于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内部报告制度

所谓内部报告制度就是以正式书面形式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来反映单位目前的各个项目状况。以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利用情况、资金的运营管理状况都是内部报告制度需要负责的部分。内部报告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作出与单位本身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的关键决策,它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而且在建立该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效果明显有所改善[2]。

(四)建设以确保内审监督质量为主的审计制度

内审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也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内审监督不但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也能有效协调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应该担当的职责,真正达到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监督目的。首先,要确保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人员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比如为事业单位设立具有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预算委员会,内部监督机构不受审计单位的控制,从而真正实施全面审计,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状况。其次,要做到对内审监督制度的技术创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挑战。所以事业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限制中走出来,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方向发展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革新,顺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潮流[3]。

三、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的,比如对组织框架构建的不合理、控制约束力与意识的薄弱、信息沟通的不通畅等等。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在基于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从外部借鉴经验到内部自我调整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行业特殊属性与实际国情,做到对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建设的相对完善,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帆.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56-58.

[2]张学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6):39-39.

第3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研究

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保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都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深度性的变革。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中正在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发展需求。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财政拨付模式,自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经济活动方式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既涵盖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也增设了多种不同的经济活动。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建设环节,以往事I单位都在普遍使用退休金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国家积极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具体意义为:

首先,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公平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是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并且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可以使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制定科学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收入分配与养老待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体现出一定的平衡性,进而成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建设环节。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控制度的不合理性比较明显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政府职能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框架的制定,这些被视为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初始形态。基于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严重缺少制度的约束性,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更加全面完善的内控准则,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内部管理的弊端和问题越来越恶化。

(二)缺乏高度的内控观念

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在思想上都普遍缺少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严重忽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误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点管理职能[1],再加上缺少成本核算建设,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做法。

由此可以说明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内控制度的认知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误区,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中,进而使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与业务控制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性,无法展现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优势。

(三)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着较多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内审监督机构设置并不合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内审监督机制,但是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仍然处于较为封闭式的自我监督模式之中,而且一些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内审监督机制无关紧要。

2.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的独立性严重缺乏,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呈现出一种表面化、流水化的趋势。我国事业单位大都实行“双重领导”的内审监督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内审监督机构大都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的领导参与,独立性得不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导致了内审监督结果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共识。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而且还需要配套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可以大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中全面性、重要性以及适应性等内控的五要素原则来贯彻实施,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标准都进趋统一和完善。

以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其带来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增强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共通性[2],有效促进内控责任追究制度的形成,发挥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作用。

(二)形成高度的内部控制观念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要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出发,要求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快创建事业单位健康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的管理者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树立起榜样带头作用。不断强化管理者的内控观念,提升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从而将内控制度建设的落实力度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此外,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加强责任风险、内控制度以及内审监督建设的相互关联性,使之成为有机协调地统一整体。深化单位管理者都能够严格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并且使事业全体职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工作潜

能,进而实现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目标。

(三)加快建设以内审监督水平为重心的审计体制

在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建设水平中,内审监督机制是建设的重点,内审监督可以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现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的权责意识,不断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监督功能。

1.强化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全体人员要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成立相关的内部审计监督的预算委员会,避免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受其审计单位的限制和约束,要全面发挥出全面审计的功能,增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真实性。

2.为内审监督制度注入一定的创新因素。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变革,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向,事业单位在内部监督制度方面必须要做好积极抓住机遇、并且勇敢地迎接挑战,加快转变以往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模式,不断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趋势发展[3],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四)形成以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的报告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机制可以利用书面形式充分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各个项目的发展状况,为单位领导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营管理情况等方面都是内部报告机制的重要执行内容,内部报告机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者做出与自身战略目标相契合的重要决策。同r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根基。此外,以内控制度建设换个内审监督报告机制的建立,对于改善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水平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可以为事业单位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带来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解决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和内审监督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的同步、协调运转;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外部力量来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进而实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科.内部控制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05):152-154.

[2]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2015 (06):132-133.

第4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2012年11月,财政部制定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规范》,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些普遍内问题,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制度实施环境差,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实施内控制度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形势下,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含义及实施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和改进内控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0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经营管理资金安全,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日益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都十分重视。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定是否得当,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1 内控制度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管理的需要和控制制度深化而发展起来的,大概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和管理控制、控制要素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出了要求。而对我国来说,内控制度比较侧重于企业,并且与会计报表一样要由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内控制度进行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企业相比较,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会计核算和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资金基本来源于财政,所以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施行还不够深入,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内控制度能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一套设计科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财政部在2012年11月29日,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旨在让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学习,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详细要求,以内控制度严格要求单位的各项经济流程,发挥内控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够,内控制度制定不够完善,很多单位没有制定专门、详细的内控制度,只是在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中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求,这样就不能提高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2.2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缺乏内控意识

内部控制环境是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范围,反映了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都不太了解和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甚至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的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并使用便可。还有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平时有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单位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其他部门及人员没有必要实行内部控制,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被很多部门及人员忽视,造成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内部控制实行缺乏力度,发挥不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2.3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制度不完善,重视不够,造成很多单位存在帐外资产,有帐无实,资产管理混乱。单位内部资产的转移、变更、处置缺少相应的手续,资产盘点清查制度也不能有效执行等问题造成了家底不清,单位到底有多少国有资产不明确,对国有资产实施内部控制迫在眉睫。

2.4 涉及内部控制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也在逐渐与国际接轨,这无疑是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机构负责人除要取得会计从业证外要具有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3年以上会计工作经历。然而,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并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没有达到会计法的规定,他们的财务知识不完善,对于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监督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更是知之甚少。如此一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其内控制度也不能很好的执行,取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

单位内部应当严格按照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项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准确、合法、完整,使得各事项经办人员间形成相互牵制机制,经办、审核、监督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单位财务核算的主要部门,对各项支出合规性和合理性的审核,对单位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安全,合理进行审核,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重大经济事项的开展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严格执行稽核制度。

3.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人管理国有资产,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登记,按照单项资产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详细要求。各个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维修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各单位还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处置也日益重视,各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学习资产处置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对处置过程进行监督,尤其关注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定价,及时将处置收入上缴国库收缴专户,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3.3 加强项目管理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详细工作流程,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权限,做到可研编制与做出决策,编制概预算与审核、项目实施与工程款支付、项目竣工决算编制与项目资金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基本建设项目监控,确保基本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应当组织项目规划,工程施工、财务人员以及监审部门参与到可研报告论证与评审中来,做出决策的过程应当有专人进行书面记录。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都应当参与项目决策,不得由领导单独决策或者改变集体的意见。

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当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并提交上一级部门审核、验收。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编制交付使用财产清单,及时办理交付使用的各项手续。最后还要收集、整理、完善基本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对建设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投资效益进行考核,以此作为各个单位年终绩效考核和日后责任追究的依据。

3.4 加强资金安全使用内部控制

应该清理年代久远或者不适应当前具体情况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修改制定新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预算执行督导会议,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加强国有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规范各项资金的收支条件、使用程序和审批权限。对取得的经营收入应该及时入账,杜绝“小金库“的产生。办理资金收入业务时,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多人办理货币资金的全过程业务,将办理资金业务的印章和票据分别保管。

4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内控制度的意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并严抓内控制度在各个流程、各个部门的实行,定期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实施内控制度普遍提升部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9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3.3

第5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过程;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重要角色。为规范行政事业内部控制,2012年11月,财政部从2012年开始颁布了若干规范。旨在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内控制度问责机制。因此,完善内控制度成为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越来越需要关注的问题,2010年年末,财政部在其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如何改变我国事业单位相对较弱的内控制度建设也成为财政部乃至国务院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受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单位领导理论学习不够、单位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限制,没有得到好的建立。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过程

对风险的识别和研判是单位内控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内控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但从目前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往往是上级考核推动,很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时往往是起手就干,而对内控制度建设之前的风险评估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缺乏指导思想,不能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二)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

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全责划分不够明确,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中,没有给财会人员足够的话语权。很大数量的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账务处理,忽略了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分析职能。造成财务部门编制有限,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兼职的局面。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一人身兼多职可能造成的道德风险,造成无法避免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应将部分岗位执行和授权进行分离,增加复合流程,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降至最低。但很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流程设定并不合理,经常会出现全责不清,一人多岗的情况,如很多单位并没有将经办、记录、执行授权职能分开,甚至出现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的情况。

2、授权审批控制。按照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相关规定,单位应该在内控制度设定时明确事项的审批流程,一般事项应由执行人员经相关授权人员审批授权执行,特殊事项应建立多层审批流程,重大事项须经过单位党委上会决定。然而,部分单位并未建立层层审批的流程,不能根据具体事项的特殊性设置差异化的审批流程。多数事业单位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审批流程,但流程往往流于形式,或者未建立审批者的问责机制,审批人虽然经过了审批但未履行相应的审批义务。

3、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本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及具体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员工薪酬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制,才能有效支撑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督促内控流程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使内控流程有效的发挥作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沿袭了机关作风,在薪酬确定时差异化不够,在职级晋升时论资排辈,客观上造成了内控制度的混乱。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内控制度活动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直接表现,事业单位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己确定的风险应对策略而设计和执行的各种控制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活动具体执行时,应当找到主要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

1、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工作岗位,明确权利义务,严格分割不可相容的职位设置,形成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权利模式,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具体来讲,事业单位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执行者分离,业务执行和业务留痕人员分离,业务执行与事后检查的分离。

2、建立授权审批控制。事业单位在完善岗位设置后,应明确所有岗位授权审批权限,所有业务都在已完成的岗位及岗位权限下执行,各项经营管理业务活动都应纳入授权批准的范围,并建立授权审批的责任追究机制,绝不让签字流于形式。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进行审计活动评估单位人员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强化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会计人员适应新时期对财会人员的更高要求;约束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建立会计人员的定期轮岗机制,避免出现“一本帐记十年的现象”。

4、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资产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根本资源,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的有效保护事关国有资产保护。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限制经办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在建立了资产登记、保全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出入库制度,严格限制除库管人员外对资产的过多接触。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减、出库入库应该实行严格的制度,并加强实物与会计的账实相符,实行财会人员和库管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形成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的相互制约。

(二)强化和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

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公正、客观、严格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在做好内部审计的同时,可聘请外部单位对事业单位的制度执行、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内部审计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贯穿于单位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角落,能够让单位人员在执行制度时形成有效的警示机制,并能够在外部监督时与外部监督机构密切沟通,使外部监督更加有效。因此,事业单位应建立类似于企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发挥单位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制,将党对单位的监督发挥出来。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使其得以有效执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充分确保内部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提高内部监督的专业性;加强本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外部监管部门的作用,首先提高主动性,提高认识,做到对外部监督高度配合,其次是建立问责机制,对外部监督提出的问题限时整改,在整改时决不能敷衍了事。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者和实施者,更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对象,所以单位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内控制度的成败。因此,工作人员不但应该建立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还应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党员还要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发挥模范带头最用。特别是财务人员必须要配备政治素养坚定,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任。事业单位首先属于国家,受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作用,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21号.2012年11月

第6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铁路运输企业正处于市场化经营改革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有内容健全、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但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制约条件和存在问题较多,内控制度建设不如人意。进一步消除不利条件,解决存在问题,加快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铁路运输企业及其财会工作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

一是从产品来看,作为运输企业的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运输企业一样,其产品都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没有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的销售过程,在会计期末,没有“在产品”的结存,也没有“产成品”的库存,运输过程的完成也就是销售的实现。二是从资产配置看,企业生产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他运输企业大都是以运送工具为生产能力的主体而形成独立企业,例如,汽车运输企业,以汽车为主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其固定资产可不包括道路等设施,航空公司以飞机为主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成立独立的企业,也不一定要求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专用机场。而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的铁路运输企业则不同,它是以线路、通讯信号设施、车站(包括直接为运输服务的各生产站段)机车车辆互相配套形成输送能力,它们构成铁路运输企业特定的专用固定资产,全部由铁路运输企业统一管理。三是从企业管理看,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组织具有“高、大、半”的特点,即:运输调度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生产协作大联动;管理半军事化。这三个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内部工作的安排,不仅以通知、通告等形式下发,一些重要工作更是以命令形式下达,体现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正是在这种模式下,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作不多,长期以来自成一体,相对封闭。这种状况自2013年原铁道部政企分开后,这种局面被打破。

(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的特点

一是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收入会计和支出会计分开核算。收入方面,实行发站核算制,取得的运输进款(客运及行包收入、货运收入及其他杂项收入),逐级汇总上交铁路总公司,这一过程作为收入会计核算的内容。支出方面,以支出预算作为控制手段,根据各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工作量,按照核定的内部结算单价进行清算,作为运输支出的补偿,也作为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其实际支出配比计算经营结果。二是由于上下级之间频繁的业务往来,在核算资金流动上设置“内部往来”科目,兼有债权和债务性质,以报告期轧差结果确定,核算时上下级同时记账,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三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分为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运输站段三个级次。作为会计主体,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是企业法人,运输站段是非法人单位。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目标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原铁道部于同年8月下发《关于转发财政部等部门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将广铁(集团)公司等5家单位作为全国铁路系统试点单位,要求于2009年7月1日期全面实施。2012年11月份,原铁道部在5家下属单位试点的基础上,抽调部分铁路局及部机关有关部门开展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专题研究,随后形成了《关于国家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各下属单位反馈的意见,之后又组织了两次集中研讨,中间遇铁道部撤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工作至目前暂时搁置。该意见稿从十方面对国家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规划和要求,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开的原则,分类分步推进,从2013年起,力争用3-5年时间,在国家铁路系统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2013年,全面启动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的,应当按本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抓好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工作,尚未建立的,抓紧制定分类分步推进方案,经局长办公会批准后,于2013年6月30日前报铁路总公司备案。2013年下半年,铁路局在车务、机务、工务、车辆系统各选取至少一个单位进行试点建设。2014年,试点单位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铁路局全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内部控制建设成果报铁路总公司备案。2015年,铁路局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向铁道总公司报送评价报告。2016年,铁路总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2017年,国家铁路系统其他大中型企业全面建成并实施内部控制体系。

三、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行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基本规范后,虽然原铁道部也及时下发了通知和指导意见,并选取了部分单位进行试点,但在遇到原铁道部改制后,这项工作就基本陷于停滞,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推进,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并没有按照基本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建立成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样。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不尽人意

一是内部环境方面,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存在认识误区,大多数单位的领导着将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等同看待,安排财务部门牵头这项工作,容易造成制度制定的偏差。另外,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的半军事化管理,使得权力过于集中,在内部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包括单位领导和其他权力部门态度暧昧,工作只推不前,形成了暗流抵制或消极应付现象。二是风险评估方面,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相对地封闭运行,形成了铁路运输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薄弱,除了安全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经营风险管理方面意识淡薄,与铁路企业落实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市场化运作改革极不适应,风险管理基本单一和跑偏。三是控制活动方面,由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施的控制活动,虽然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施,如岗位分离管理、授权管理、资产的日常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但由于没有统一、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各种控制活动基本上是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有机联系和协调,实施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另外,铁路企业内部虽然也十分重视应急处理机制建设,但大多数存在与生产环节,在经营管理方面,几乎没有涉及,现有的控制制度也存在缺陷。四是信息与沟通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早,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沟通和获取,但还存在生产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特别是与现有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受限,部分生产指标不能即时取得的问题,对财务预测等前瞻性工作形成了制约。五是内部监督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散布与多个职能部门,单位内设有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与收支两条线相一致而设立的收入稽查、财务监察,以及为应对社会反响而设立的路风监察等。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依据各自的制度办法独立行使职权,没有形成统一、相互衔接的内部监督体系,个别部门的监督活动不持续,不能完全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现有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开展定期评估,缺乏内控制度缺陷认定标准,造成部分内控制度过时,与生产经营环境和活动不适应。

四、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

一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是一整套管理制度,它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整体规范和受控,因此,它是需要全员参与的,而不是企业内部的某个职能部门。二是随着市场化运作,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注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力和义务,并注意结合部的衔接。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内控制度建设,加快推进速度。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内控制度建设中,必须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并重的意识,更加重视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并将风险的研判、分析、控制制度化和常态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三)统筹考虑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协调性

制度不在于多,也不在于篇幅长,关键是要全面、协调、可操作。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首先,要重新审视铁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去掉重叠的职能,补充缺失的职能,使制度跟着职能走,可有效解决结合部执行错位和管理缺位问题,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其次,制度设计时也要注意激励考核问题,将内控制度的执行与执行者的薪酬挂钩,与个人的升迁挂钩,促进制度的执行力。再则,企业领导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克服命令式管理,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

(四)整合优化信息系统,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共享

以解决生产信息向经营管理需要即时传输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优化各个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分析、决策需要。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管理、维护等控制,保证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

(五)强化内控制度缺陷认定,加强内部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和相关指引,建立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构建自我诊断和评价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统筹协调企业内部所有监督力量,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主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新华出版社,ISBN978-7-5011-8368-5。

第7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真实、合法、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的产生是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贯穿了各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控意识相对淡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大都不太了解也不够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至于出现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2)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简单地以财政部门预算替代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或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做事,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执行,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3)资产不实,家底不清。资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单位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地落实,造成行政单位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变更缺失相应的手续,财产盘点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等问题造成资产家底不清。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1)切实增强内控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会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2)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3)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在实行既有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绩效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按类、款、项、目进行细化,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单独编制,并要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同时,对经费性支出实行定员定额制度。对于专项经费,要根据单位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适当分配。在预算的执行环节,应严格按制度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预算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控制集体舞弊行为的发生。特别要强调的是,部门预算一旦经过财政部门审批,即具有法律效力。(4)健全内控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目前,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由于没有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行政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5)加大内控考核力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的好坏,除了制度要具科学性、合规性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制度是否被认真执行,这与单位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有关。

总之,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第8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按照财政部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部署要求,我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内控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培训,内控制度贯彻执行初见成效。下面将我所2016年以来内部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关要求,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内控规范的实施到位。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程序管理和具体内容,营造了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良好氛围。

狠抓制度建设。在坚持内控制度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所内部控制制度,使之成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一套内控制度,大大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如:实行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定期盘点,账实相符;实行合同归口管理,规范了合同签订与监督履行;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告;对单位的支出严格按照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强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单位的经济活动与内控流程的信息化等等。

从严规范管理。结合我所实际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将“三公经费”政府采购、 固定资产、建设项目、预算决算和财务收支等各项需内控的项目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点高的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的重点岗位制定严格的风险防控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具体细化到责任人,确保内控工作有岗有责有人抓。

强化协调联动。建立了向上与区财政等部门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各种管理服务活动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条件的联动协调工作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信息与沟通的需求。并定期召开协调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内控工作部署。同时,节开支陪财源。严控“三公经费”和没有必要的开支,对园林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二、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9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一、2021年1季度主要工作概述

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做的工作有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做决算及审计、企业年检审计、投标做标书等工作。

二、项目收支情况

2021年1季度开展业务及收入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协议金额

是否开票

到账情况

28000

已到账

预计20000

预计30000

35000

已到账

30000

已到账

1300

已到账

2000

已到账

1800

已到账

2000

150,100

费用上年度已收29800

已收6000

费用上年度已收16000元

小计

51800

三、业务具体开展情况介绍

(一)***决算及审计

***在年前给咱们付了6000元,剩余2000元在审计完成后付款。前面也说了由于单位财务人员想让别人知道她做决算请别人帮忙,所以每次都是让咱们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加班给做。期间也是反复修改了七八次才通过,后期就是等决算数据不再变化后,把审计报告给一出。

(二)省政务中心项目

***项目主要是协助单位做2020年全年的账务及年终决算,项目与2021年2月19日正式去单位对接,一直到2021年3月30日,基本算是完成了80%。中间不断的反复给调账、调报表七八次,多次周末加班晚上加班,主要是由于财政决算的口径不停的变,我们就要不停的调整,再还有单位的将零余额账户的资金转到自己实有资金账户,但是没有使用完,形成结余,财政的要求就是基本支出不能有结余,但是单位实际情况就是有结余。最后只能将账表一致的报表再进行调整,将结余都列为支出,先把报表报出,但是与实际的账不符,现在留的20%的任务就是完了再去给调整账务。

(三)***的项目。

***的项目主要是给做企业、事业两套账的年终决算;企业账的年报审计;财政云的建账。

截止3月底完成了决算和审计工作,建账将在后期进行,***今年决算相对能顺利一些就是由于去年决算也是咱们做的,咱们对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上下年的数据斜街也比较容易,去年第一次做也是问题特别多,周末和晚上加了好多次班把单位的数据都捋顺了,所以今年相对就能顺利一些。

(四)***资产年报

根据***的工作需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将***2020年新购固定资产录入系统、计提折旧,然后给做单位本级及汇总的资产年报工作,***资产年报的费用在2020年已经收入财务公司。

(五)***内控

为了做好内控制度建设,应单位的要求我们组织专业的老师对***的相关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了内控培训。通过前期多次去消防救援支队的沟通和联系,与单位的业务领导及财务部门进行沟通搜集内控建设相关资料。

内控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周期比较长,截止三月底已经给单位出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及整个内控的框架体系。本来这个我们是想着自己做的,但是感觉我们的水平还是达不到,为了能服务好客户,做出有高质量的内控制度,我们还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我们一起做内控。在这期间我们部门人员也是配合业务老师整理内控框架,不断给提供素材,协助做一些基础工作,同时复核老师做的制度,确保交出去的资料准确无误。

(六)企业审计

在同事们的介绍下承接了一些企业的招投标及年检审计,这些审计共同特点就是费用很低,要求还特别多,要的还特别急,所以为了达到客户的满意,我们努力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好客户,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

四、日常工作

(一)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拓展业务,对接集团同事们介绍的审计及检查项目。

(二)记录好外聘人员及集团公司人员参与项目的考勤,项目结束后做好参与项目人员的劳务费。

(三)做标书,第一季度做了**资产清查的标书、**入围的标书,虽然这两个标都没有中,但是让我们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很多,提高了我们做标书的质量和效率。

(四)每天关注政府采购网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

五、二季度工作计划

第一、完成***的调账、审计。

第二、完成***的内审。

第三、完成****的绩效评价。

第四、完成***预算网上公开检查项目(简述项目变化情况)。

第五、完成茶业商会的审计及年检。

第六、完成***的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项目。

第七、完成***的内控制度建设项目。

第八、争取跟***加强联系,能承接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项目。

第九、拜访客户,拓展业务,努力做承接一些审计及检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