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62-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间,作者对山东聊城市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查出各专业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共300名。于是,作者给这300名单亲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问卷共收回280份,问卷回收率93.3%。同时,作者对其中的50名单亲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涉及学业态度、家庭满意度、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社会情感等诸多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过度敏感、疑心重、朋友少。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失父爱或母爱造成的情感伤害和心理压力是挥之不去的,直到大学依然如此,而这种伤害和压力在人际交往中的直接表现是过度敏感、疑心重,进一步导致朋友少。
2.缺乏自信,自卑忧郁。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起来,单亲大学生经济困难,家庭结构不完整,更谈不上生活幸福,因此他们往往感觉矮人一截,自卑忧郁。
3.孤僻冷漠,行为偏激。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因为家庭破碎,引起对家庭、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甚至把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迁怒于老师和同学,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孤僻冷漠,缺少同情心,在为人处事上行为偏激,让人难以理解。
4.焦虑恐惧,叛逆行为较多。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都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他们害怕生活中未知灾难再次发生,因此往往焦虑恐惧,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导致他们的叛逆行为较多。
三、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影响。研究表明,生活在温馨和睦家庭中的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在缺少温暖和关爱的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出现人格心理的不健全。我国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长期两地分居、未婚生子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单亲家庭,对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有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患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双亲大学生,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2.社会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有研究显示,在单亲家庭中,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为单亲大学生的比例最高,虽然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离婚的容忍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离婚始终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单亲大学生受到这些社会思想风气的影响,心理的波动起伏肯定在所难免。
3.学校因素影响。当前,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以后,面对太多的自由时间,往往感到迷惘郁闷。加上有的老师不负责任,教育方法太过简单,滥用批评或惩罚,也伤害了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自尊,使得他们更加敏感、孤僻。
4.个人原因。在生活中,一些单亲大学生自认为和普通大学生相比是特殊群体,普通大学生家庭完整,父母会经常打电话问候,甚至到学校探望,这些都致使单亲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归根结底,单亲大学生的种种消极行为源于他们对单亲家庭的错误认识导致的自卑敏感、自惭形秽、自我否认等消极心理。
四、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一)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的家长一方面要自立自强,勇敢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积极地迎接新生活。在教育孩子方面,单亲家长不要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而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们亲自去体验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风险。另一方面,单亲家长要当好孩子的辅导员和检查员,多抽时间陪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把爱心献给孩子。
(二)学校教育
1.全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每所高校都应高度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多学时、高学分的必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高校应建立针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心理咨询室,并备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特别是单亲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定期调查掌握他们的学业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再次,高校应针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理论指导实践,更顺利地解决问题。
2.鼓励同学多交流互助。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老师,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有些事情学生不愿意告诉家长和老师,他们更愿意向要好的同学倾诉,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中培养老师的好帮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建议每个寝室都要有寝室长,每个班级都要有心理委员,这些职位选有爱心、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寝室长和心理委员要定期和同学进行谈心交流,特别是单亲大学生更要多沟通、多帮助,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随时了解单亲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学校反映,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单亲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3.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要使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家长抱有同样的教育目的,都希望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所以作为单亲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领路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多沟通探讨,确定共同的教育立场和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相互理解。
(三)社会帮扶
1.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一定要通过报道,给单亲大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多报道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坚强拼搏而最终成功成才的单亲大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另外,大众媒介要通过积极引导使单亲大学生对父母的婚姻或者家庭突然遭遇的变故有清醒正确的认识,父母有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权利,天灾人祸有时也逃脱不了,面对这些,抱怨、自卑、怨恨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开拓新的未来。
2.社会支持和帮助。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残缺的同时,往往还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社会救助,以补偿单亲家庭子女的不平衡心理。例如:政府可以考虑使单亲家长在就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开办“单亲家长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单亲大学生扶助基金”等。
(四)自我调节
首先,单亲家庭大学生要懂得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生活,做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时,单亲大学生要认识到单亲家庭也是正常家庭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其次,单亲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多沟通交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增强自信,建立和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再次,单亲大学生要尽早自立自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地向高层次目标迈进。最后,单亲大学生要善于运用自我欣赏、自我安慰等方法进行调节,以自我减压,减轻焦虑。
参考文献:
[1]雎密太,张建新,云炜恒,等.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的理论建构[J].心理科学,2005,28(6):1463-1467.
[2]李纯丽,张秋红.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9-71.
关键词:特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特殊学生是指“特殊家庭”的学生: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来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家庭的学生。
我校作为一所独立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亲由于生活所逼,不得不外出务工,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统计,以留守儿童为主的特殊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家庭的学生。
一、特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一是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以及学习困难等;二是交往问题:问题表现为,不能正确地与异性、父母、和老师进行交往;三是情绪问题:问题表现为,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四是自我方面的问题:问题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自卑或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等;五是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厌学、多动、早恋、撒谎,打架、逃学、违反纪律、网络成瘾等。
怎样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革除这些不良行为,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地方向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关于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保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乃是促进他们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实质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并由此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校课题组采取的帮扶措施
(一)走进创伤的心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走进这群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让孩子们体验爱、感受爱带来的温暖。一是建立学生群体档案,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生存环境,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家庭与人生。三是精神激励,使他们逆境奋起,自尊自强。四是真诚的理解、正确的评价学生,悉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五是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爱,弥合他们缺失的亲情。用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二)春风化雨,让爱生根。老师处处作示范,学生耳濡目染来模仿。奖励点滴进步,树立身边榜样,品尝成功之味……调动其积极性。
(三)花香弥漫,爱在传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办板报、贴橱窗、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这些学生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达到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经过一期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些学生已经慢慢的融入了班级的正常学习生活。表现好了,能和同学合作完成很多的任务,学习态度大有好转,虽然偶尔还有轻微违纪行为,但是,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知道的也愿意去请教老师和同学,虽然学习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最起码已经达到了正常的学生应该达到的一般标准。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养成了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是探索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功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能够认真书写(姿势正确、本子整洁、书写规范);三是养成了随手查阅字典、词典释疑的习惯。四是养成了课堂上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五是养成了说的良好习惯――学会即席发言。六是从作业本不打卷、有错漏即改补的习惯,从点滴做起,循规蹈矩,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志力及稳定性。七是熟读背诵(默写)、讲普通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己、为亲人,一切为了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互动的情感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从这儿开始的。”
1.1对大学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
1.1.1高中和大学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大学主要靠自学,除了课堂时间外,与任课老师接触的时间甚少。学生要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总结,及时消化新知识。而高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老师督促学生学习。因学生习惯了高中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养成学习懈怠、自我要求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等种种不良习惯。
1.1.2有部分学生读大学的目的不明确。他们认为辍学在家,或去打工,没有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的话,一些亲戚朋友会对他们另眼相看,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没有大学可读,以致于给家长丢脸。所以有部分学生就有了去大学随便混个文凭的想法。
1.2辅导员工作繁琐化,导致定位发生变化
辅导员既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日常生活管理者。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辅导员按1:200左右的学生数进行配备。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就比较繁琐,辅导员还得肩负起评优评先、勤工俭学、资助、就业、征兵、班团活动等多项工作,致使辅导员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导致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少,关系疏远。在学生眼里,他们认为辅导员只是负责他们日常生活的管理者,有的甚至认为辅导员就是他们的“保姆”,对他们的思想、学习没有太大的引导作用,导致辅导员的定位发生了错位,使辅导员工作不能深入人心,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1.3学生的家庭情况越来越复杂
随着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致,生源的覆盖面变广。特殊群体的比例也在升高,如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家庭问题使这部分学生承受着很大的思想包袱,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二、改进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对策
2.1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把学生的学习作为工作重心。如何在大学这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1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做好学习规划,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学年初,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写优秀学生自荐书,参评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自荐书里写明自己的目标,采取的措施,预期的效果。在学年末,进行成果展示,回顾自己这一年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树立目标,在班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2.1.2建立“学习预警”机制“。学习预警”机制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不良现象的学生,比如上课积极性差、时间观念不强等,要找他们谈心教育。如果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3建立听课制度,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并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辅导员要不定时的去听课,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课堂质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让学习好的同学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实现双赢。
2.2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2.2.1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一切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采用激励、引导、感化、暗示的方式,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理解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做往往会事半功倍。
2.2.2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采用量化与柔性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对于能够量化的方面采用量化的管理,比如学生上课情况,参加活动的次数等,这对强化组织纪律性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柔性管理是指对于无法量化的方面,如学生的思想道德责任、学习生活习惯、团队进取精神等方面,采用听取同学、班主任的意见。将量化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的评定、入党和学生干部竞选等的重要指标,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3充分发挥班委、团支部在班级里的作用
2.3.1辅导员的工作极其琐碎,工作量大,无法凡事都亲力亲为,所以在班级里要组建一支能够辅助辅导员的工作的队伍——班委。班委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班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辅导员平时要合理安排、监督班委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指导和鼓励,不断完善他们的管理方法及处事态度,创建一支高效实干的班委队伍。
2.3.2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班级团支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要多鼓励班级团支部对学雷锋活动进行立项。学年初进行项目申报,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级团支部申报的学雷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发挥各班级团支部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的广泛性和自觉性。
2.4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
特殊学生包括贫困生,单亲家庭等。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同学们看不起他们,所以会选择远离群体。对于这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找他们聊天,讲述一些励志的故事,让他们鼓足勇气走出阴影,并在贫困补助上优先考虑。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家里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和他们进行谈心,多给予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美好的生活。
三、小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的稳定性,积极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帮扶对象
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行就业帮扶:
1、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市级以上劳模、企业干部、夫妻双下岗、单亲家庭、公安民警家属、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4050人员。
2、“零就业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具有城镇常住户口、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无一人就业的困难家庭。
三、工作目标
到**7年底,全市要解决330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其中迎江区390人,大观区340人,枞阳县、太湖县各300人,桐城市、怀宁县、望江县、潜山县、宿松县、岳西县各280人,宜秀区140人,开发区150人;大力实施零就业家庭脱零计划,年内实现在全市城镇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确保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工作内容
1、组织摸底调查。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对零就业家庭进行调查摸底,确保调查摸底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全面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分级建立起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基础台账或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服务。
2、开展政策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图片、制作宣传栏、设置咨询点等多种形式讲明、讲透政策内容,说明享受政策的具体办法,使每一位援助对象得到一份再就业政策宣传单,了解适合自身的政策内容和办理途径。
3、制定帮扶计划。对有就业愿望和急需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制定一份就业服务档案,根据其自身素质、家庭情况、求职意愿、培训要求等不同需求制定一份援助计划,叠加使用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签订一份服务承诺,确保1个月内为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提供比较合适的就业岗位。
4、实施岗位援助。各县(市)区要通过清腾、购买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支持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途径,开发并掌握一批适合困难群体就业的岗位。鼓励社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积极提供更多的岗位吸纳困难人员。通过在社区组织招聘会、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有效形式,使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了解岗位信息。
5、落实社保补贴。对已经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鼓励其参加或接续社会保险,帮助申报就业,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上新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6、健全帮扶制度。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将消除零就业家庭作为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下达。把消除零就业家庭的任务,分解落实到社区所辖相关单位、企业,实行承包负责制。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为加强对社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的协调力度,决定将24个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城区24个社区进行结对帮扶,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机制,促进帮扶工作的落实。
五、有关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当前困难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实施,要讲求实效,防止走过场,做到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实际效果“三落实”。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将帮扶工作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帮扶工作的跟踪指导,制定针对性强的帮扶方案,详细记录就业援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
我市辖11个县(市、区),全市总人口540万。我市的困境儿童共有115328名,主要包括单亲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患大病儿童以及因父母残疾、家庭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父母患大病等原因导致的特困儿童等6个群体类型。这些儿童在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多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62.8%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生活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需求。
二、困境儿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困境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市妇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
1、广泛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作为加强困境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每一个困境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一是广泛推行“家长”制度,形成了四支关爱工作队伍(即“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五老”关爱队伍、家长关爱队伍、家教指导服务关爱队伍);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形成了四种关爱工作模式(即结对帮扶式、学校托管式、站所服务式、项目运作式);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 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关爱救助。妇联利用妇联组织机构健全、联系领域宽泛的优势,充分发挥“红凤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行动、托幼园所补助等各类项目资源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们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帮扶救助贫困儿童。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市范围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__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困境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教育工作,仍将是__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困境儿童生存提供制度性保障。
3、加大对困境儿童的教育救助力度,为他们自强自立奠定基础。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体,以社会捐助为补充,惠及所有贫困学生的助学保障体系。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切实保障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并资助其高中阶段教育。对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困难学生实施帮困助学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暧慰问活动,公司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对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进行布置,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慰问活动: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夕对困难员工,特困员工由工会进行一次困难补助;二是拨出春节慰问专款,对全公司公亡(烈士)家属,二期以上矽肺病人员、离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退养人员共计339人进行春节慰问,其中发放春节慰问款115540元,并按照要求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把温暖送给每个员工;三是对在档的13户特困户公司领导及工会干部亲自逐一登门走访,分别送上800-1200元的慰问款;四是对伤、病住院员工派专人进行看望、慰问;五是向上述人员发出慰问信;六是个别路途遥远不能走访的,进行电话、信函表示慰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推动了元旦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公司工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摆上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困难员工的生活保障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慰问工作,公司工会首先对公司所有人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并克服了人员居住分散,居住在外地离退休老人多,分散面广、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特别是对居住在偏远山区,山高路远平时难以联系的离退老人,逐一进行了事前专访或专门联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了困难人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元旦前集中一段时间做好特困员工人员家庭的核实摸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特困员工档案,摸清了底数,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实施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将生活一般相对困难和特别有灾有难大病等的区别开来,如特困、大病致贫员工、特困单亲家庭等,进行一一有重点的排认,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困补等措施和办法,切切实实的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抓住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真正有困难的员工得到了及时的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在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日常帮扶工作与集中送温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员工解决困难,当好工会抚贫帮困第一责任人,拓展送温暖领域;进一步把各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把帮扶救助工作做细做实。1月5日,公司工会根据困难员工的申请,经工会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并在公开栏公布了121名困难员工名单,补助金额达57900元;并坚持公开的原则,实行公示制度,加强了群众监督。做到送温暖资金专款专用,使送温暖资金真正发放到了确实有困难的员工手中,给困难的员工带去了温暖,把党的关怀送到广大员工的心坎上。1月6日又拨出特困职工慰问款13000元,9日公司领导、工会主席及工会专管干部赴丽水、松阳,走访慰问了先期的部分特困户,给他们每户送去春节慰问款,以便使他们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勉励他们要自强自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送去了党和组织上的关怀和温暖。1月13日,我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和工会主席到遂昌等地亲自走访慰问,并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对离退休员工及老干部进行了慰问和走访,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感谢党和组织送来的深情厚意,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对公司特困员工、伤病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等进行送温暖活动,在对困难员工进行帮扶的同时,公司领导、工会还注意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进一步摸清了员工的具体困难和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认真、区别对待,予以尽力解决。
地处皖南山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全县共11个乡镇,275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儿童6万多人。调查显示:全县2011年底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20178户、58154人,低保户8302户、16702人,贫困儿童有2180人,其中孤儿17人,因病、因残、单亲家庭或其他原因导致贫困的儿童共计2000余人;全县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5700余人。这些困境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小,常常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温饱和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妇联牢牢把握作为全国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急党政所急、想儿童所想、尽妇联所能,把关爱儿童和儿童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胆创新,不断拓宽关爱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妇儿工委、妇联多次获省政府、省妇儿工委表彰的“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获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的“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王直老人。
1、积极争取,营造关爱儿童的社会大格局
一是健全完善各类关爱组织。及时调整县乡妇儿工委、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110家暴报警中心”和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完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少年法庭和人民陪审员工作,发挥各类志愿者、“爱心妈妈”、关工小组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组织网络。二是县委县政府“五个纳入”,重视儿童工作。将《儿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家庭教育规划、儿童教育卫生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三是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关爱儿童的大格局。县委县政府经常听取儿童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儿纲》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积极努力给予解决。县人大、政协加强对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实施《儿童纲要》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视察、检查。县教育、卫生、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把儿童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县上下形成了“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2、立足民生,推进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资金救助。通过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栋梁工程”、“两免一补”、残疾救助、大病救助、低保救助、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双女户独女户结对帮扶等形式,对生活贫困的家庭和儿童直接给予资金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和解决必要的生活物品,使贫困的儿童得以完成学业。二是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工程开展对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就业技能,达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儿童数量;通过实施连环脱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三是亲情关爱。对心理缺失的儿童的关爱工作,一直是我县儿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近10%,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家教缺失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我县儿童工作的一大品牌。自2006年县妇联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来,通过调研走访,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留守儿童学业上有人辅导、生活中有人指导、心理上有人疏导。我县稼祥中学的“留守儿童”托教中心和王直老人创办“留守儿童助教中心”获得国家、省、市领导的赞扬肯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3、着力难点,不断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县通过调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关心,先后被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NPA、CRC社会动员项目县,是全国“母亲安全”活动项目县、“降消”项目县、儿纲后续培训项目县,在全省带头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婚前医学免费检查”项目、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创办“希望小学”、“春蕾小学”和“春蕾女童班”,关爱关注了数万名儿童,对于帮助困境中的儿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三、几点思考
困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困境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给予特别的关爱。作为妇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履职尽责,不断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落实《儿童发展纲要》的基础;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公益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扶贫观念向现代帮扶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劳动、农业、扶贫和群团等部门实施的各类培训、救助等活动,积极发挥公检法司的维权作用,保障和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对贫困生各类助学政策的实行,要将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农村贫困儿童调整向城乡特困家庭儿童,特别是孤、残、大病儿童拓展,同时向高中、大学教育阶段延伸,引导和鼓励困境儿童提升受教育层次,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开展大龄儿童实用技术、职能技术、家政知识培训,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能力和造血功能。
一、工作目标
通过“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使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受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指导模式有效建立;计划生育家庭风险支持社会网络逐步健全;街、居两级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思路牢固树立。
二、试点项目
联合社会组织“华益助弱服务中心”在汲桥新村社区开展“天使之家”项目试点,为辖区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心理援助和生活上的服务。通过亲子阅读、家庭活动、小组游戏、亲子外出、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为计生家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指导,有效提升父母自身素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提高儿童对社区、城市的融入感、参与度,树立其公民意识,帮助其认可自我角色及社会地位。通过试点项目的扎实实施,不断探索工作模式、积累经验,为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取得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围绕试点项目,按照塑造新家庭、新观念、新风尚和提高家庭综合发展能力的要求,街道集中人口、卫生、社会事务、教育、公安等部门的便民服务优势,积极拓展和细化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整合政策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为依托、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新家庭和多样化服务品牌,切实加强“七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优生优育优教能力。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深入家庭、贴近群众的网络优势,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孕产妇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0-6岁儿童健康发展指导、免费孕环情监测、病残儿鉴定、6-12岁儿童假日学习、托管等服务。
(二)创业致富能力。依托街道社会事务办、劳动事务保障所、经济发展办、劳务公司,立足汲桥新村社区实际,开展各种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联系辖区企业根据社区实际提供创业、就业信息,为辖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为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现代城市生活能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基本要求,依托街道、社区的公共教育设施、城市生活e站,开展生活讲坛、家庭公益活动,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做到社会教育与家庭、个人教育相结合,使家庭美德教育与行为文明培养形成风尚。
(四)风险预防及抵御能力。开展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的系列服务,做好计生家庭的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及生活护理上的保障措施,完善社会救助、家庭发展政策,提高生育家庭抗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生殖健康与保健服务能力。突出以人为本,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和生殖健康系列宣教活动。倡导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知情选择,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模式,把家庭健康服务扩大到全体家庭成员,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健康幸福指数。
(六)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能力。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为目标,坚持公平普惠、服务均等原则,不断提高家庭养老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强化社区老龄服务功能。街道对辖区计生奖特扶对象在区级标准上提标500元,利用社区的居家养老活动室满足老龄人口的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
(七)特殊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做好不孕不育家庭、单亲家庭、残疾家庭、老年空巢家庭、低收入家庭等特殊计生家庭的政策扶持和社会救助,开展家庭关怀关爱、空巢家庭助老助残、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参与特殊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3年6月—9月)
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居民需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适时举办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启动仪式,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二)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根据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扎实抓好汲桥新村试点项目,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实施方案,开展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指导扶助活动。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3月—6月)。
及时梳理、总结工程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形成下一步工作思路,以有效建立健全“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为第一组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计生办,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各项工作的协调、安排和落实。
要求乡直机关各部门、站所、村委会、各中小学继续开展创建星级部门、站所、村委会、学校活动。把经济、党建管理、安全、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等各项内容用星级来考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
为夯实创建组织基础,我乡成立了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并出台了《阳城乡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及办事机构,强化考评,努力提高文明办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目标责任书要求,进一步完善"明星单位"创评和管理机制,继续抓好"标兵文明单位"的创评、管理工作。
要求乡直机关各部门、站所、村委会、各中小学继续开展创建星级部门、站所、村委会、学校活动。把经济、党建管理、安全、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等各项内容用星级来考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黄金周、传统节庆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乡文化阵地建设,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
五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乡内劳动力进行建卡登记,及时提供多方的就业信息今年组织培训劳动力373人(次),输出转移301人。
总的来说,我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见到了成绩,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长抓不懈,不断努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建设,推动全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乡形成弘扬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黄金周、传统节庆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乡文化阵地建设,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