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入学对学校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结合中药学院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工作实践,介绍了中药学院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对学校新生适应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生;适应教育;实践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是整个大学乃至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由于新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所致。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使新生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开端,顺利地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所谓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指大学根据大学新生、大学与社会的变化,对大学新生在自身、社会和他人等方面进行的维持性、动态性、改造性和前瞻性适应与超越的教育[1],这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我校一直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侧重于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校风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教育、生活指导为主。而对于新生中突出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专业困境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在时间上限于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只有2-3天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新生还不能够全面认识和了解新环境,缺乏对大学生活的感性认识,结果使新生对入学教育不能产生共鸣。此外,形式多以课堂讲授的模式为主,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一、中药学院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药学院结合我校在开展新生适应教育中存在的局限,结合新生的特点,开展了有特色的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不足。主要做法如下:
(一)新生适应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中药学院开展的新生适应教育,在时间上从新生入学起,贯穿整个学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学期开展,主要结合新生刚入学的特点,开展指引性的入学教育,引导新生认识和了解学习、生活环境。第二部分在第二学期开展,主要在新生在第一学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践的基础开展深入、细致的适应教育。
在第一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专业教育”、“德行教育”、“理想与追求”、“学习—终身受益的追求”、“青春与生命”、“平安无价”等主题的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涵括了校规校纪教育、党团知识、学习方法介绍、大学新生心理调适、安全教育等。在第二学期,则在第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新生继续教育”,在学习方法、成才规划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适应教育。
(二)中药学院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
1.注重新生适应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药学院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开展新生适应教育。“针对性”,是指在对新生适应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地引导新生探讨适应大学新环境的几个关键问题。“实用性”,是指多教给新生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让新生通过适应教育,具备独立解决不适应问题的能力。
以中药学院在2006级新生中开展的“新生继续教育”的系列新生适应教育活动为例,此活动以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成才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展开教育。共设计了10期的适应教育活动。如第一期的主题为“确定目标,走出迷茫”,探讨了大学生如何确立成才目标;第二期的主题为“热爱专业,立志成才”,在于引导新生热爱专业,掌握学习方法,摆脱“专业困境”。
中药学院的“新生继续教育”系列活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延伸,弥补了入学教育时间短、不够深入的局限,且活动的主题鲜明,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新生的好评。
2.尊重新生在适应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新生是适应教育工作的对象,调动新生参与适应教育的主动性,能够使适应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校在开展适应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尊重新生在适应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在适应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如何发挥学生在适应教育中的自主性、能动性,体现在适应教育的全过程中。如在适应教育开展前,我们将所有的教育活动按主题编排了日程表,由学生按需选择,在参与教育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适应教育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互动环节,给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的体会,发表意见,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在适应教育开展的形式上,我们也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并会选取某个主题,让学生策划和组织,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3.编写《新生入学指南》,辅助新生适应教育
结合学校的性质和新生的特点,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大学生活指导读物,能够对新生适应教育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中药学院于2005年,编写了我校第一本《新生入学指南》,并将《新生入学指南》作为中药学院新生适应教育的辅助教材。《新生入学指南》按“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确立成才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为主线,本着“实用,指导性强”的原则,设计编写了九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二、三部分主要介绍学校、二级学院发展的概况、专业方向、就业方向的介绍;第三、四、五部分介绍新生应如何实现角色转化,如何成功设计大学生涯,如何提高全面素质;第七、八、九部分是对我校校园生活环境的介绍,以及安全教育。
通过学习《新生入学指南》,使新生对适应教育有了理性的认识,对适应教育的目的、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4.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新生适应教育的模式[2]
为了避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单调和枯燥,中药学院注重对新生适应教育形式的设计和研究,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新生适应教育,除了课堂讲授外,综合运用了讲座、讨论、参观、主题班会、电影、体育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一方面,通过将适应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来增强适应教育对学生的渗透力,使适应教育的内容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如我们开展的“新生继续教育”就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此外,针对新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克服困难,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选择了《风雨哈佛路》这部影片给学生观看,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国贫民家庭的女孩,如何克服困难,坚定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最终考入哈佛大学的感人故事。学生在观后感悟很深,活动的效果很好。
通过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新生适应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教育客体的主体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从而实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新生适应教育的效果。
二、对我校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建议
中药学院在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当今素质教育备受重视、大学生质量备受关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愈来愈高、大学生心理愈来愈复杂在现状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也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对学校的新生适应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就结合新生适应教育的需要,推行或开设相应的新生适应教育课程,系统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工作。新生适应教育的内容有其自成一脉的科学体系。因此,学校通过在新生中开设适应教育课程,系统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教育。才能符合新生适应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让全体的大学新生学会全面适应大学生生活。
(二)学校可根据自身性质和特点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大学生活读物,有机地做好新生适应教育工作。一本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大学生活读物,如《入学指南》,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广东药学院作为全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有鲜明的特点,学校可结合对医药类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的校情校况等,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有特色的大学生活读物,对新生适应教育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三)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在第一学期从心理、思想、行为、管理等不同方面和角度持续深入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
(四)学校应加强对新生适应教育模式、载体的研究,多种方式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是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教育过程典型化的范式[3]。如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示范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因此,探索和构建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既有助于学校理解和应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理论,又有助于学校对新生适应教育实践的观察和思考,为学校在新生适应教育工作的研究工作上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段志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
一、入学评估形成分类培养目标
入学评估是指学校组建新生入学专业评估团队对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运动能力、作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诊断,并提出新生入学安置建议的评估方法。
1.入学评估的目的与作用
学校根据《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6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所在区残疾儿童的发现、诊断与安置工作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入学评估,负责本校学生入学安置工作。
2.入学评估的流程
每年5月底至6 月上旬,申请入学的学生由家长陪同到校,学校安排评估团队成员采用特教专家指导下教师自编的能力检核表对学生现场进行五大领域的入学评估,初步了解智障学生在五个领域的能力水平,了解其优势潜能与主要障碍,并由医生或特教专家就是否需要进行此领域的个别化训练给出建议。学校组织长宁区特殊学生入学专业评估团队,团队由特殊教育管理者、特殊教育专家、医生等组成。
(1)填写登记,收集信息。让家长填写《长宁初职新生报名信息表》,内容涉及学生个人信息、主要障碍表现等方面,这些资料的采集也将直接输入电脑成为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材料。让学生填写《入学评估手册》中的信息栏,以便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对学生书写、认知能力的一个初步考察。其中,有一栏“专业选择”的填写,更是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
(2)现场评估,全面评价。学生凭《入学评估手册》进入各评估室接受评估,专业评估团队从语言沟通、认知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现场评估。以2015年的入学评估为例,参加入学评估的学生共52名,其中有两名由于能力较弱,无法完成各项评估内容而终止评估,最终只有50名学生完成了五项能力的评估。具体得分情况见表1。
学校参加评估的智障学生各领域得分平均数越高,说明智障学生在该领域的能力越好;个训需求是由专家建议得出的需要个训人数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说明需要此项领域个别化训练的学生人数越多,需求越高(见图1)。
评估结果显示,在此次入学的初职智障学生中,能力最好的是感知运动能力,其次为作业能力;能力最弱的依次是语言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学生个别化训练需求上来看,专家认为需求最高的是认知,其次为作业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而能力相对较弱的语言沟通、感知运动领域的个训需求相对较少。
(3)集体讨论,形成决议。评估组成员经过多方面讨论后,对参加评估的学生作出最后决议,提出适合学生的安置建议,并在《新生入学综合能力测评信息表》上签名。学校将根据评估结果和家长、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意愿,确定学校支持式职业教育课程中专业技术课程的选择,对于评估中有个别化需求的学生,设立了“支持教师”岗位,并提供一对一、一对二的“支持教师”课堂介入,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4)现场咨询,解疑答惑。在评估组成员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给出建议后,家长可以对孩子的现状提出各类要求,或者就孩子教育教学或安置方面的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将根据学生情况给予个别化教育建议。现场的咨询和答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家长对孩子教育需求的指导,使家长更加认同学校为孩子提供的安置方式,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尽可能地与学校达成共识。
3.入学评估结果的运用
学校通过入学评估,根据指定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以及特殊儿童在校、在家的实际表现,对特殊儿童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各领域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估,填写《入学评估手册》中的五类评估表,并汇总评估结果摘要;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安置建议。运用入学评估结果,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为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初步确立就业培养目标;为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初步确立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为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初步确定潜能开发、融入社会的培养目标。入学评估为新生入校的分班、分专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单元设计制订分层教学目标
单元设计是根据学习对象的差异性,以专业学科的教学单元为核心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有效学习学案。
1.单元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单元设计围绕校本专业课程的框架设计,把单元教学内容从易到难或难易交错地整合排列,组织教学,试图让学生在技能认知与强化操作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反馈,进一步促进、提高本专业的体验及实际操作的效率。通过“学习设计”这一载体,促使教师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订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准确性的分层教学目标。单元设计实现了为学生的学而教,追求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有效教学。
2.单元设计的内容
(1)渗透理念,拓宽视野。 单元设计理念的提出,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让教师“跳出”了课堂微观,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关注教材编写的合理性,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关注单元与课程方案的衔接。同时,让教师更好地“掌控”学科知识,获得操控教学时空资源的自由度,优化了教学方法。
(2)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教师课前必须关注学情分析,只有把学情分析得仔细、透彻了,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了解后,设计的教学内容才能遵循“以学定教”原则。学校要求教师围绕教材,制订分层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评价。
(3)设计内容,形成规范。学校初步确定了单元设计的六大内容:从学科校本教材整体解读;本单元整体设计解读,其中包含整体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整体解析;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解析;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总体构想,其中包括教学流程设计、设计意图说明;支架式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特点和达成目标的解读,以此达到分层的教学目的。
3.单元设计学案的运用
基于智障儿童的学习特征,单元整体设计方案帮助教师从整体把握局部,从面到点切入,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预设;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C合有效地使用,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有利于同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的形成。结合支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把握单元的情况下,通过制订单元分层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各环节给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三、工作分析落实个别学习目标
工作分析表是教师在单元设计的基础之上,把每一个教学内容细分为若干个工作分析步骤而形成的量化评价的表格,并在课堂中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每一步技能掌握情况的打分,以此确定学生当堂课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技能的学习设定学习目标。与其他两个评估方式相比,它是一个课堂微观的评估。
1.工作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学校的学本丛书把每一个学习技能都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分析步骤,如在专业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工作分析法”遵循“小步教学”原则,将教学目标分解转化为系统的教学小步骤,并依次串联。通过“工作分析表”的落实,教师在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技能情况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研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分解动作,降低难度,帮助每个学生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二是量化的打分对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2.工作分析表的内容
(1)呈现具体学习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复杂的教学目标精简为系统的教学小步骤,并依次将其串联起来。这是针对学生直观具体的思维,以及概括水平低的特点设计的。根据学生现存的一些原因,把操作设计成一个个小步骤,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对重难点的标注,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2)呈现分层辅导标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表格下方的提示符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用符号进行表示,如“+”表示独立正确的反应、“-”表示不正确反应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如“P1”大量协助、“P2”少量协助等。
(3)呈现学生进步状态。教师就一个内容把每节课的练习记录下来,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工作分析表的运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新生 适应问题 对策建议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制一贯制或五年制大专,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办学模式为前二年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后三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将初中起点的学生培养成为高职大学生的“2+3”人才培养模式,兼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它既丰富了办学模式,又解决了部分升不了高中却想圆大学梦的学生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及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等,出现了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对该群体的入学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入学适应的好坏,既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又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更有针对性的为高职新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参考。
一 五年制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与中学明显不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中学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教师指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中学生活瞬间走向完全陌生的高职院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生活习惯等都还处于不适应阶段,更不懂得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因此,五年制高职新生对大学学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焦虑现象。
2.自我心理方面
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普通高校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高职院校等于是高等教育考试的落榜生,是没出息的一种表现,更别说是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基本就是想上就能上一点都不费劲。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学生的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的情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容易导致他们对自身角色的不客观定位。
3.人际交往方面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14-16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还未定型,人格发展不完善,人生观、价值观淡漠。平时的家庭生活自我为中心,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因此在集体生活初期很难融入,更谈不上与人沟通了,人际交往能力很欠缺。这部分学生其中一部分来自农村,心理自卑、不敢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往返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无所适从。
4.成长发展方面
每年新生入校,我们将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入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慢;有的学生因为对学校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而产生失望、厌学等情绪;有的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对周边事或人缺乏信任感,缺乏对追求美好事物应有的积极态度,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 对策和建议
1.学校方面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五年制高职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信。我们学校目前主要做法如下:定期对五年制高职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等,在教学任务中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我们有一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适应性途径,引导学生积极调解心理不适,增进心理健康。
2.家庭及社会方面
我们招收来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据调查30%以上都有家庭及社会问题,他们很少有家庭的支持。而往往这部分学生对家庭的渴望非常迫切,他不会用言语表达,但他会用自己过激的行为表现,引起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家庭的支持对于五年制高职生适应入学后的生活尤为重要。家人应对五年制高职生嘘寒问暖,在心理上、精神上多鼓励、安慰、多给予他们爱与关怀,帮助他们渡过关键的人格形成时期。有了家人及社会的支持,可以使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有压力的环境中,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正确地处理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社会成员如亲戚、朋友、邻居或专业机构等应转变传统观念,客观地认识五年制高职这一特殊办学模式,了解五年制高职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只要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之下,五年制高职新生也能健康成长、成才和成功。
总之,我们会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的支持,共同努力,使五年制高职新生能尽快克服困难、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肝炎表面抗原;乙型;结果分析;学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之一。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约有3亿多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我国HBsAg携带者约有1.2亿,携带率约为10%[1]。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了解HBV流行趋势和特点,以便掌握在校学生HBV感染状况,寻找防治对策,笔者对河南某市卫生学校5届新生HbsAg携带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市卫生学校2003-2007年5届入学新生6221人,男2410人,女3811人;其中来自城镇的新生2820人,来自农村的新生3401人。
1.2 方法 空腹采取肘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HbsAg,酶标仪为美国产BIO-RAD450型,质控血清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ELISA试剂盒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
1.3 资料分析 新生资料分不同年份组、城乡组和男女组进行比较,应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HbsAg阳性率变化趋势 2003-2007年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至2007年下降至6.91%(χ2=19.31,P>0.05),HbsAg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2 城乡新生HbsAg阳性率 2003-2007年来自城市和农村的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0%(234/2820)和8.67%(295/3401),城乡新生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见表2)。
2.3 男女新生HbsAg阳性率 2003-2007年男女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54(254/2410)和7.22(275/3811),性别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5,P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某卫生学校2003-2007年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8.50%,低于我国普通人群阳性率(10%)[2]水平。这与近年来初、高中学生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扩大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面。检测结果还显示HbsAg携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和卫生条件普遍改善和提高等有关。城乡新生HbsAg阳性检出率,可能与目前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过渡,城乡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有关。HbsAg阳性率男生显著>女生,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与男生社交面广,喜欢户外活动,又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有关。
由于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多年,并可通过体液、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给健康人群,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4]。学校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且集体聚集生活,易造成人群中相互传染。因此,建议学校:①开展乙肝预防教育保健知识课程,宣传乙肝防治知识;②加强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③对HbsAg携带者而无肝炎症状及体征的学生,加强观察和随访;④对有肝炎症状及体征的学生,必须隔离治疗。学校通过以上几点,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乙肝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0.
[2] 朱伯相,吴桃林.某中专学校Hbs感染与发病情况追踪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59.
主要工作成绩及奖惩情况
1.着手迎新工作,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筹划2009级新生迎新工作计划及工作流程,采取召开新生见面会、师生见面会、主题班会、邮件、老新生见面会、一对一面谈等多种方式,着手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2.顺利接转322名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及新生档案,组织筹建2009级新生团干、班干,构建新生学生干部队伍,顺利开展新生新学期各项工作。
3.本着自愿申请,年级公平、公正选拔的原则,推荐本年级92名新生参加四川外语学院第49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习。
3.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班风、学风建设,建立完善2009级学生考勤制度,确立每日上报的工作原则,严格考评学生的出勤情况。
4.深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协助学生处完成新生心理普查,针对普查结果,逐一了解学生多方面情况,进行事前心理干预。
5.负责我院2009级新生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奖学金、翠云奖学金等资困助学工作,我院2009级新生目前共有72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积极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项目,经与重庆市妇女儿童基金会联系,我院共五名学生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计XX0元。
6.建立2009级新生防控甲流零报告工作流程,确保09级新生防控甲流工作顺利有序。
7.积极推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我院2009级新生参加全校广播操比赛、健美操比赛、排球赛、乒乓球赛、体育舞蹈等各项体育赛事,鼓励我院2009级新生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对研究课题提供建议,给出修正意见。
8.贯彻、宣传、组织、筹备,顺利完成2009年全年级250名学生参保大学生合作医疗保险工作。
9.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工作,完成学校及学院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所取得工作成绩:
1.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所带连队十三连荣获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军训团队列会操第一名、文艺汇演第一名,被评为“优秀连队”。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院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编号:2012YTD03),院级旅游管理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编号:2012YJSX03),院级《客源国概论》精品课程立项项目(编号:KC201104),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编号:2012YJJY05),院级《安徽旅游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项目(编号:2014YGXK16)。
新生刚到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各个方面处于陌生状态,如果能抓住有利时机加以正面教育和引导,将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第一步,也是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日渐得到高职院校和系部的高度重视。
1 旅游管理系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做法
入学教育即是运用连贯性、阶段性、层次性的教育原则,根据新生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1]。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涵盖各个方面,让学生更多更快地了解大学、逐步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教育。
以2014级新生为例,旅游管理系自新生入学报到开始,即有效组织开展了新生专业特色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以帮助新生提高对专业课程的进一步理解,明确学习目标,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通过对新生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加深了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增强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热情,有效地帮助新生坚定了专业学习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也为同学们留下了一个美好而充实的大学“初回忆”。
2 新生入学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助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新生来说,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与自身就读的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其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落差和失落感。围绕心理状态的变化,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新生入学教育,将有助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大学新生活,从而提升自己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自信心。
2.2 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感知和专业认知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教育,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促使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较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感知以及专业的认知。如此次专业教育中一改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师讲述方式,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参与专业教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新生同学更加明晰地感知专业,感知自己未来可能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 有力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院系各项规章制度学习、老生经验交流、典型风采展示等活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风范,促使学生从入学就要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并逐步改正,以有力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3 建议和对策
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从基本形式上来说,主要在学生入学的前一个月,包括为期近两周的新生军训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为以后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入学教育形式、入学教育主体以及入学教育系统等方面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1 入学教育形式进一步多样化
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院系的领导、老师们体现出良好的风采展示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也做出种种教导,在形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变化,但是还不够。能够进一步尝试家庭育人作用的体现,将新生的家庭也纳入入学教育的范围,可通过召开家长见面会、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的联络机制,促进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好学生家庭的作用。
3.2 入学教育主体进一步全员化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中,基本由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总支书记牵头组织开展相应工作,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及新生辅导员负责具体实施,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度较低,尤其是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因此,我们的入学教育主体需要进一步全员化,将系部所有的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调动,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各个层面加强对新生的渗透教育。
3.3 入学教育系统进一步优化
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基本就在新生报到初期开展,辅导员陆续在新生军训期间会开展相应的各项活动,没有学前和后续教育,在时间上未能达到系统化。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入学教育系统,就应该重视和做好学前教育和后续教育。
学前教育要抓好,而且要注重时机的选择,可以尝试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新生QQ群等对新生进行学前教育,今年学院的学生圈APP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这些新媒体相关信息,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择校的迷茫,也能较好地进行学前教育,使学生提前进入状态,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后续教育也不可或缺,应将入学教育作为一种延续性较长的教育来看待,并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必须面临的问题,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涉及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较好地吸收和发展,但是就业创业的问题却不是一下就能说明白的,所以需要在后续的教育中不断地推进和渗透,从而指导学生找到更加合适的就业单位或者创业项目。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需要有效筹划、设计、组织和开展,越为周到和细致越好,越能够体现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越能在后续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香.入学教育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J].科教创新导报,2013(16)
[2]胡珊.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新一代,2014(4)
[3]孔倩.试论新时期下高职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4]骆宾城.对高职院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
[5]张红.高职学生的管理从入学教育开始[J].华章,2013(30)
[6]王美清.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3)
新生入学家长不放心
8月24日,在西安高新区某小学门前,都是护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何女士告诉记者,早上7时多,她就和老公、公婆一起出门,送儿子上学。“今天是孩子正式以小学生的身份进入学校,一家人都很想去见证这个时刻,于是一个娃娃后面跟了四个大人。”像何女士这样全家出动的新生家庭不在少数,记者看到,家长们也都没闲着,有拿相机的、摄像机的,校门口乱成一团。由于不能送进校内,爷爷奶奶们只能在校门口帮孙子孙女整理衣服,然后把一直背在肩膀上的书包给孙子孙女背上。张女士担心地说:“不知道孩子今天上课究竟怎么样,能不能适应,总有些不放心。”
培养独立性家长要放手“进入小学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小雁塔小学赵校长表示,培养独立性其实可以从一些细节处着手,“比如不要替孩子背书包,要让孩子自己来。今年的新生这方面做得好很多,但一些老人还会不自觉地帮孩子代劳。”
雁塔路小学董也建议,新生家长心态适当放松,多让孩子自己干。要教会孩子每天按课程表自
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生活自理家长不可越俎代庖
一、美国高校入学教育专业化的原因
(一)各大学对入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专业化进程与各大学的实践探索是分不开的。从1888年,波士顿大学开设“入学指导日”开始,各大学就纷纷实践、不断进行着入学教育专业化的探索。哈佛大学进行了“入学指导周”的尝试。“1911年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开设了“大学生活”的学分课程。这些课程由25个单元组成一个系列,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学习、如何参与校园活动、如何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等。这些做法很快就在全国获得认可。1915-1916年间,有六所大学采用了相同的做法,在之后的10年间,82所大学普遍采纳了这一做法。”[1]20世纪3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在威廉姆森校长的领导下,把入学教育工作纳入学生事务专业人员专业领域,为学生开设了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定位、公民的社会责任等内容的入学指导课程。20世纪50年代,哈佛开展了“新生研习课”丰富和扩展了入学指导的内容。新生研习课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校史和建校理念,这部分课程通常由校长亲自讲述;二是学校各行政单位的介绍和说明;三是全校各科、系研究所学术单位的介绍说明;四是学习方法、读书技巧以及图书馆的利用等学习方面的研习;五是人际关系与沟通、个人情绪与行为以及学校社团概况介绍等生活方面的知识研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创设的新生讲座(Freshman Seminar)新生讲座实行小班化,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术能力的发展。可以说美国大学对入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是入学教育专业化的主要原因。
(二)专家对入学教育的科学研究
在美国,伴随着入学教育的产生,对其质疑和讨论就一直进行着,正是这些不断的质疑、研究才使美国的入学教育走到了专业化的今天。20世纪20年代,就开展了一场关于入学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的辩论,使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943年,美国人事指导协会(the Council of Guidance and Personnel Association)就召集专家讨论入学教育的内容、工作目标及理论基础。1943年,美国人事指导协会就参与到入学教育中来,对入学指导作了建议。1948年,24为入学指导专家汇聚在俄亥俄州(Ohio)的哥伦布(Columbus)召开了第 一次年会,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全国入学指导管理委员者协会,1974年通过协会的功能和宗旨。196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又对入学指导重新定义。1986年全国入学指导管理者协会和标准促进会重新定义入学教育。
二、美国高校入学教育专业化的特点
(一)丰富的理论基础
120多年的美国大学入学教育的历史,也是入学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和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目前,对众多的理论学派以及以不同的学科领域为背景的众多观点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学生离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者认为,进入大学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传统适龄大学生的经历反映这段时间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学生参与理论家认为,是学者参与、教师参与和学生同辈团体参与这些形式的携手合作增加了学生接触和学生满意度和巩固率;学生离境理论则认为,如果学生都没有成功“纳入”高校环境,学生离境更可能发生;社会支持理论认为,过渡中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经验,更可能寻找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完成他们的新学年学业。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美国新生头年计划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各高校也以此为指导,不断加大对新生头年计划的重视,从而促进了新生顺利地实现过渡。[2]成熟的入学教育理论标志着美国入学教育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
(二)科学严谨的指导目标
美国最早的新生入学指导源于1888年的波士顿大学,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对如何学习特定的学科和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很少,1911年的里德学院的入学指导目标增加了如何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等学校资源。20世纪30年代,入学指导又有了拓展,包括个人生计、家庭生活、职业指导和社会公民指导。20世纪50年代学业问题取代了社会和个人问题成为了入学指导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入学指导的模式再次发生了变化,重心由学业问题转向了职业准备。美国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在一步步的丰富着,在1986年出版的《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指导纲要》一书中详尽的列举了入学指导的18个具体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2: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使命;3、帮助学生明确入学的目的,建立与大学教师、职工、同伴和其他人的关系;4、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对他们的期望;5、提供自我评估的信息和机会;6、明确上大学的成本,包括经费和个人努力程度;7、提高新生的巩固率;8、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作出理智的选择;9、提供有关学业政策、程序、要求和课程的信息;10、促进学生形成把握课外机会的意识;11、由合格的顾问和咨询人提供服务;12、解释课程设置和登记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13、营造家庭般环境;14、说明大学能够提供的所有服务;15、为学生的住宿和交通提供便利;16、营造减少焦虑、有利于增进积极态度和提高学习兴奋度的氛围;17、为学生的个人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18、让新生有机会讨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三)专门的机构设置
刚开始的入学教育由于入学教育实施时间短,内容简单、形式统一,入学教育人员大都由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兼任,伴随着入学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美国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研究和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生入学指导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处下设的新生及家长项目办公室(Office of New Student Carolina Parent Programs)负责,其使命是为本科新生提供大学的信息与活动,帮助新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并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持续不断的联系,从而支持学生达到学业上的成功。[3]伯克利分校的入学辅导工作由学生发展中心来负责,美国耶鲁大学在院长办公室下亦设有新生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与新生相关的事情,相关网页上提供了校历、新生手册,写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资源、项目及注意事项。
(四)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运行模式
美国高校设计了完整的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新生入校前各高校就积极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和宣传高校。北卡大学教堂分校的学生事务处为新生及家长设立了专题网站,一年级学生、转学生、家长可及时查询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伯克利分校为新生开设了NSS(New Student Service)专题网站,涵盖入学适应辅导,夏日桥学业辅导,在线学生手册和迎新周四个专题网站。美国各高校为大一新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适应项目,比如暑期适应项目包括新生测试和适应项目研习班、转学新生适应项目,暑期阅读项目,新生集会项目,迎新周项目,服务学习倡导项目,夏令营项目,预适应项目,野外探险项,目家长会项目等几十种教育形式。美国美国高校重视对入学教育进行评价,并且充分利用院校研究的数据和项目评价的结果。院校研究的数据包括班级注册率、留生率、住宿信息等,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项目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与组织以及项目的哲学观等。评价反馈的效果有利于项目的改进,有利于项目的完善,关系到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很少注重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不重视入学教育效果的研究,因此在评价方面有待提高。[4]指导课程化、交流网络化、教育形式多样化、评价体系化形成了美国入学教育专业的运行模式。
三、对我国入学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研究,完善高校入学教育理论
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起步于80年代后期,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者大多是各高校党团书记、辅导员,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理论研究粗浅。目前从检索资料来看,内容主要涉及中美入学教育模式的比较、入学教育内容的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如马桂兰的《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罗俊艳《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张京、谷赵、姜茉然的《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学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理论对自身情况进行探究。想要找到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国情的入学教育理论,需要研究者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民族特点、教育传统等特点,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转变工作思想、完善入学教育模式
美国的入学教育形式丰富、有入学前、入学中、入学后三种模式,大多持续一年以上。我国的入学教育往往在入校后三两天。美国的入学教育的对象除了学生本人,还包括学生家长,我国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比较单一。美国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丰富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而我国的入学教育大多以会议和讲座为主,个性化服务不多。目前中国高校在入学教育模式上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比如人民大学的“精彩第一年”,已经延长了入学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模式,但大多数学校还沿袭着以前的传统。所以我国的入学教育应该扩大入学教育对象、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根据学生特点、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入学课程体系,完善入学教育的模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9
乙型肝炎是我国现阶段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报告全世界HBV携带着近3亿5千万人,我国为HBV流行区,HBV携带或感染者有1亿以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人类的危害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大学生中乙型肝炎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学校学生的卫生保健提出可供参考的可靠数据和合理化建议,笔者对2005~2007年新生体检中的HBsAg和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校2005~2007年入学新生4093人,其中女生2787人,男生1306人。平均年龄为18岁(17~20岁)。
方法:新生入学体检时,由宁德市疾控中心检验室采集新生静脉血3~5ml,使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试剂(乳胶法)检测HBsAg,用敕氏法检测ALT。操作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式剂要求进行。
结 果
2005~2007年我校新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2005年为14.12%,2007年为12.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
2005~2007年我校入学新生BsAg阳性率男生与女生比较:我校新生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04,P
讨 论
检测结果显示,2005~2007年师范专科学校新生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我国普通人群阳性率(10.09%)[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得到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和层次越来越高,具体体现为一次性注射针具的使用,国家立法禁止卖血等方面,特别是乙肝疫苗的应用,使大多数接受乙肝疫苗免疫者对乙肝病毒产生保护性抗体,免受感染。
在不同性别组中比较,发现男女生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外报道一致。这与男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多于女生,暴露于危险因子的概率也高于女生有关,同时与男生的卫生习惯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大学生群居的生活接触不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也为病毒传染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因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目前对乙肝病毒携带着无确切治疗,保护人体健康免受其感染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中的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以阻断疾病的传播。同时校医院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广播、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加大乙肝知识宣传,使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乙肝病因、传播途径、治疗状况等特性。
对于HBsAg阳性的学生,社会、学校乃至每个人都不能对他们产生歧视。应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随诊,视情况予以复查、治疗。针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对待疾病,战胜疾病信心和勇气,创造轻松的学习生活氛围[3]。
参考文献
1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