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入学教育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学教育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入学教育体会

第1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新的打算,新的计划,新的目标,让我们涣然一新。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学校哪些制度,并且还要去逐项的遵守,不得违反,其次,规章制度就是为我们学生设定的,我们学生就应该当做到,每天不得迟到、早退,要做到早到,晚退,关心整个班级体。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师在上面讲课,而你却津津有味地在看小说书,或者干其他的事,这样对待自己不负责任的,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那就应该怎样去珍惜时间了吧。最后,如果要使同学们进一步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话,那就必须团结互助了,看见有人违反的,就立刻上前去制止,并且说服,让他觉得心服口服。要做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就应该处处起带头作用,尽自己的一切,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如何使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呢?这个问题就靠自己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如果同学有什么事找我帮忙,我会二话不说,立即答应。同学也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朋友的事也就是我的事。当然,同学犯错误的话,我也会去指责他并教导他,只要我有能力,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我应当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负,立志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会自觉遵守上面所说的。以实际行动以身作则。

大一新生在熟悉大学环境后,应确立在大学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前提。在学习上,要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学习规律,把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会学习的要害。不断增强自学的意识,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正如华罗庚所说: 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 钱三强说, 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只有通过自学,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即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口述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文字功底能力等。此外,大学新生还要学习有关行为、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识,学会做人,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大一新生学习心得体会 面向太阳就会是希望,勇敢成长就是种锋芒,我相信梦想是我们最好的信仰,拥有梦想的人会一直向前而不彷徨。拥有梦想就有可能,行动激荡无限能量。让我们一起欣赏大一新生入学之后的心得体会与对大学生活美丽的梦想,一同见证我们如何是用汗水雕刻我们的梦想。 大学是一种美丽 入学有感 校园里的故事是一种怀恋,他可以常青于岁月之藤。岁月的风也无法将其摧败。

夏末秋至,无限清凉。我们踏上了这生疏 的大门。有些兴奋又有一丝无奈。兴奋的是自己开始了新的生活,即将迎来无数挑战和机遇;无奈的是离乡背井,举目无亲,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自己亲身经历。大学是一种美丽,她让我们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也许这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大学是一种美丽,她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为脚下之路进行铺垫。大学是一种美丽,她让我们遇到了学识渊博的老师,教给我们教与学的精神。大学是一种美丽,她给了我们心里莫名而有浪漫的畅想。都说人生是一本展开的书卷,那么大学生活当是其中的绚烂篇章;若将人生比作漫漫旅途,那么大学生活便是让人怀恋的青春之旅。青春不解未来事,未赏朝花总夕拾。

第2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在这丹桂飘香,丰收的金秋九月,每一位在假期里尽情玩乐的学子都仿佛倦鸟归巢般纷纷返回了阔别两月之久的校园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切还会有如从前,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月,将是他们告别从前,走进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还不知大学生活为何物时,它已翩然而至,为此,父亲抛开了工作,在万忙中还是抽空特地从贵阳赶回了邵东,于是,告别了亲爱的外婆和调皮的弟弟妹妹,熟悉的家,高中的母校,顶着炎炎烈日,我和父亲踏上了通往长沙的汽车,经过长途的累劳,终于当我立于涉外这所为我选择,并且即将开始要生活三年之久的学校大门前时,我突然想朝着里面大声呼喊:“我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在热心的朋友和父亲的帮助下,我迷糊而又顺利的在学校报了到,交了学费,入住了学校的寝室。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长沙,在安顿好一切后,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也代表着马上就要跟父亲分别了,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去送父亲,因为,我怕我会舍不得,于是,只是呆呆地坐在寝室的床上,也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有如大水决堤般涌出...

本以为,跟亲人分开,我会悲伤一段时间,可是,面对着寝室里的新同学兼室友热情的对待,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使我那无助的心灵找到了一片栖歇地。是啊,为什么同为新生的我这么的伤感,而她们却能像大姐一样的照顾我呢,我开始思索着。难道我就这样开始我的新一站吗?简宁说过:“人总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我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高中生了,而是大学生了。我开始渐悔着.....我似乎成熟了许多。

正如理查德·柯所说的:"蓦然回首,发觉昨日时光早已随风远扬--我已变成另一个人。"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涉外经济学院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是的,大学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体味,我不羡慕别人的轻松与快活,也不去羡慕别人的风花与潇洒。我只知道,既然我选择了英语这个专业,多苦多累,我亦无悔。明白之后,我心儿宽,眼儿亮,我用诚挚的双眼看世界,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风风雨雨。

第3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入馆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39-02

高校图书馆对新生进行的入馆教育是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学生们认知社会的方法有很多,图书馆丰富的文化信息也将逐渐被认识,且越来越普遍起来。在校新生的入馆教育不仅为新生入校后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奠定基础,从而加快促进同学们自主学习,自立自强,自己亲自发现知识认识知识,自主创新。而且入馆教育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优化高校图书馆开架书库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是发挥图书馆育对新生教育的一个必要体现,在高中是学生们接受大都是规格化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好坏完全依据学生的成绩来评比,使得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减少,一味地追求课堂带来的收益,使大学生在入学前对图书馆的了解是微乎及微,在现阶段我国各大学的入学新生中很少有学生能自己根据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功能来借阅各种文献,甚至一些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学生涯中都没有去借阅过一本图书,只能在阅览室自己翻越阅读,他们对大学图书馆的认识只是局限于坐落在大学关键地位的一个关键地标,对图书馆没有系统的了解,对图书馆教育更是肤浅,至于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怎样借阅图书,怎样检索关键信息更是不懂,以至于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被浪费。因此加强大学新生人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的个领导部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要做到大力宣传图书馆的作用,鼓励新生入关接受教育,要深刻认识到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对新生未来的大学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图书馆的利用率,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去图书馆看一些和所学课程有关的书,遇到课上不是很明白,又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及时的解答,那就去自己找,这样一方面培养自己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有很多意外又是顺理成章的收获。再读专业课以后更应该这样。我不认为图书馆泡多了,就一定的好,凡是把握一个度,也看有没有必要,合理利用的图书馆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能人家说读了大学,而图书馆去很少就很失败。如果你也这样认为是不是有点跟风啊?如果你都能按校园里说的大学生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生活,那你不是神仙也应该有分身之术。其实,大学生就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之后拓展下视野,不能本末倒置。

(三)图书馆理念创新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目标确定和机构设置。要提升大学图书馆自身服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在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的图书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统图书馆片面强调“大而全”“少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浓重。同学们迈步登上这神圣的知识殿堂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感到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那样的深邃神奇、那样的富有魅力。它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二课堂,成材的基地,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与同学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在德国柏林图书馆的大门上,镌刻着这样的警句:“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了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利用图书馆的一些知识。

二、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一)大学馆最主要的职能是教育职能,这首先表现在图书馆是大学生构建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地。大学馆是知识的宝库,它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蕴藏其中。它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搜集、整理和保存了最为齐全和系统的文献资料资源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校领导应当给入学新生编写图书馆新生入馆指南,价格图书馆的图书藏量,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先进的信息检索技术方法以手册的方式编写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图书馆新生指南》,这指南将对图书馆的概况,馆藏资源,图书管理员的优质服务,自动化借阅环境以及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进行全面的介绍,同时手册中还应该有开馆时间、馆舍平面图、联系方式等信息,切实满足学生对图书馆的大体了解,对来校新生每人派发新生入馆手册,并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领新生一起学习,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各项事宜,做到对图书馆的全面了解。

(三)管理人员和校领导应当制作如何利用图书,如何借用图书,如何归还图书等一系列规章的媒体课件,帮助新生尽快学会使用图书馆。这个多媒体课件内容大体是图书馆馆史的简介,自动化书库管理的应用,联机目录系统的使用、对图书馆中各种外国文献的初步了解认识,如何在书库中找书、借还书,怎样续借预约和查阅个人记录、文明读者要求、怎样获得帮助等。通过媒体课件的方式,充分的去调动广大新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新生的阅读素质,保障了图书馆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给广大同学,使图书馆管理者更加轻松有效的完成新生的入馆培训,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讲解,较少人员压力大大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收集作用,从而也提高了大学的教学效果。

(四)管理者和校领导应充分利用学校官网中新生专栏的有效宣传,将各种利用图书馆的指南性资料集中推送到新读者的“桌面”。“新生专栏”的内容除了馆长致词、《图书馆新生指南》、多媒体课件外,还包括新生常见的问题解答、图书的具置,怎样搜索外文文献,新生常见问题解答”,是根据以往新生比较关心而又经常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新生自我评价则是用多媒体软件变成的生新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系统会自动判卷并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大大减轻了图书馆人力的投入;“问卷调查”则为图书馆了解培训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图书馆开辟“新生专栏”使新生在时间和地域上方便了具体培训,降低了图书馆人员的投放,减轻了学校的财政压力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使得读者可以随时地学习,它的开辟还使新生图书馆教育从一种短时间的突击性的教育转变为持续性的教育,而且教育对象也从新生扩展为任何需要学习图书馆入门知识的读者。

三、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对新生的重要作用

(一)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入馆教育现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经的一个入学流程,是世界教育飞速发展的一种必然体现,通过入馆教育有助于新生在最短时间内多方位地认知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各种应用信息,减少利用图书馆的盲目性,大大地提高了大一新生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培养了热爱读书的热情,高校新生入馆教育不仅能够增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还能丰富新生读者的内心情感,通过阅读交友,通过阅读一起学习,随着现在互联网在图书馆系统的普及,图书馆已不再是单纯的藏书和借书的地方,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图书馆还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更快地了解图书馆的概况、图书馆使用的基本常识等,还能使他们尽可能地了解和使用数字资源,进而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第4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发挥 主体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滞留于以往的备课

为学校检查而备课,为这一任务而备课,为备课而备课。所写的教案只是再现以前的、过去的教案而已。写的教案越来越薄,更有甚者把使用过的教案改头换面而已。有的教师复制或网上下载应付了事,还加上集体备课,共享资源的头衔。课堂上讲述可想而知,按照教案宣科,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分析学情,或圈养,或放养,课堂教学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课后就别想反思自己了。

(二)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有的教师曲解了:以为以学生为主就是把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放羊式”的教学到处都是。例如:如课堂上多媒体演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结合问题,交流互动,尖子生发言,全班总结,大屏显示答案。一节课教师的工作就是演示问题及答案,像一个演员一样。有的教师误以为讲的越少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就是满堂灌,就是填鸭式教学,违反新课标精神。一些所谓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尤为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登台,个个登台,活动自由,教师不讲或讲得很少。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不给于任何指导,课堂上学生自由自在,乱哄哄的,几个人在一起,畅所欲言,展开自己的思维翅膀,任由飞翔。教学实践课,在教室的一角,教师自己伫立着,有的看着外面的蓝天。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抛在脑后,根本没有必要的指导、点拨,没有及时评价反馈,一节课教师“导”的作用抛到九霄云外,感觉这才真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

(三)热热闹闹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上学生乱成一F,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异常活跃。教师质疑的问题,你答我答,争先恐后,你举手,我大喊,争论激烈。你说这样的结论,我说那样的结果,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好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仔细品味不然,学生进行的一切,按照教师实现设计的程序,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处于教师的“引导”包围而已,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依旧是 “配角”,只不过有几个参与教学的“尖子”唱独角戏罢了,多数学生看热闹,被动接受,难道这样的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了吗?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了吗?一节课犹如 “一潭死水”。几个“尖子”生频频表演,多数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没动脑,没动手,东边看看,西边瞧瞧,这样的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吗?

(四)合作、互动流于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教师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几分钟过后收场,让几个“尖子”生回答结论。试想:大多数学生有力问题之外,如此的教学能算合作学习吗?如何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呢?有的教师则认为:只要小组在一起讨论交流探讨,不管问题的提出有没有必要,不管问题的提出有没有价值,不管问题的提出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只要合作就行了,只要互动就可以了,都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等等不一而足。

二、几点对策措施

(一)树立新理念,变换角色

以学生为主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师教学必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必须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是否有助于学习为出发点,以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为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巧妙解决突发性事件,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有责任感,彻底抛弃“师道尊严”束缚,做到:和蔼可亲、笑口常开、幽默善导,告别:神情严肃、心胸狭隘、宽容赏识,苛刻责备、讽刺挖苦,树立新理念,变换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巧妙营造教学情境,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激发学习动机,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积极的研究、探索。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探讨有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感悟获取新知识。主动学习是保证,进行有效训练,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自学的习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激发兴趣,巧妙质疑

注重培养主动读书、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习惯。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多问 “为什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正面引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营造创新条件,多读书、用心探索,学生的创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是一定的。

(四)多向互动,发展学生个性

新课标提倡多向互动,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是交互的,对一个问题认识不清,讲解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畅所欲言,合作探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不断撞击,面红耳赤的争论,轻声细语的解答,最后、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

[3]李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学生主体性[J].学子(理论版),2016,(07).

第5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师示范;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在现代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影响其教学成效的各方面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教师的示范,在整个体育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的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和技巧,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自身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发现体育的益处,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非常有效。

一、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中的温馨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年龄偏小,集中在13到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其心理敏感性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更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爱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活动,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就忽视了这一点,批评学生不选择合适的场合、恰当的批评教育方式、用词过于严厉、语气不当等,以致学生难以接受,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中的温馨,让学生压抑的心灵在体育教学中得以释放。

此外,体育教师一定要避免“势利眼”以有色眼光看待学生,由于身体素质、领悟水平以及运动协调性的差异,使得学生体育教学成绩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对于学习能力不足、成绩偏差的学生,要格外关爱,要用温和的语气,耐心的教导指出学生错误、遗漏的地方,不能急躁甚至发脾气、辱骂学生。

二、遵守体育教学要求,做到为人师表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基本上都是在户外进行讲授,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我国教育部对一体育教学的着装和场地有着严格要求,如不能穿高跟鞋、紧身裤,要穿宽松合体的运动装、运动鞋等。要求学生去做的,体育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己先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去做,而不是空谈。

可是由于目前我国个层次的升学考试中,体育都不占据主要地位,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致实际教学中忽视体育的教学要求,皮鞋、高跟鞋等五花八门,不仅不利于体育动作的示范,还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为人师表,正确认识体育学科,严格遵守体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三、标准、到位的体育动作示范和讲解,为学生做好体育示范

体育教学从来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它需要大量的实际练习,而体育教师标准、到位的体育动作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完成标准、到位的体育动作。是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必不可少关键环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初中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动作,一定要详细研究,把握其动作要领,掌握其动作技巧,通过完美的动作示范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动作,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技巧。此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学习一些表达技巧,以便准确无误的传达自己对体育动作要领、技巧的认识,让学生迅速明白自己的遗漏和不足。

四、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个性化示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出于心理转变期,其内心世界思想活动及其丰富,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而来自教师的关怀有时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弱小的内心世界,对于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在户外的体育活动中,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局限与体育的学习,可以在生活上、情感上等进行交流,制定个性化的体育示范教学,利用体育动作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体悟生活的美好,不仅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成效,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与学生一致,同甘共苦

要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就需要大量的动作实践,有时训练环境很艰苦,比如引体向上、五千米长跑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要求都很高,训练过程也很是艰苦。例如,在进行广播体操训练时,有些体育教师站在学生最前面,迎对着火辣的阳光,与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把烈日的炙烤带给自己,让学生在阴凉处观看自己的示范,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老师的体贴,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积极的相应老师的号召,对于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一些需要耐力的高体力体育项目教学中,比如五千米长跑,经常有一些学生缺乏坚强意志中途下场,此时体育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自身的长跑示范讲授要领、技巧,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学生一道战胜意志力的考验。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育并不只是体育动作、体育技能的学习,它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意志、情感等的培养和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丰富的体育动作、体育技巧经验,还要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初中生经常出现的各种烦恼问题加以学习,通过自身的完美示范,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成效,实现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振敏.当前初中体育课教学形式下的一些思考[J].体育时空,2011(12)

[2]黄瑾崖.提高动作示范内涵,推进初中体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33)

[3]郑水友.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2(7)

第6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激发兴趣;思维

关于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本人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1.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2. 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2.1 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2.2 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7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一、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众所周知,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苦、嫌累,导致一些学生总是在逃避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机能较差的学生。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意识到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帮助学生突破自己,克服困难,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例如:在教学“1000米/800米跑”时,由于该项目需要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学生常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为了展现体育学科的价值,也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该体育项目的学习中,我选择“以身示范”的教学法,主要就是陪同即将放弃的学生,鼓励他们,同时调整呼吸,帮助学生跑向终点,逐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随着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不懂得与人交流、缺少一定的合作意识成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之一。但是,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样的人才是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体育教学中团体竞赛项目的教学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互相学习、优劣互补的过程中感受合作意识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篮球”“足球”等项目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意识到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逐渐改变自己,逐渐融入团队当中,真正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合作意识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体育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8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2.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3.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第9篇:入学教育体会范文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各学科教育无不把德育渗透其中,体育也不例外。如何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呢?这就要根据体育课是一门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这一特点来实施。体育课虽然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但绝大部分时间是实践教学,其实践特点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身体力行的特点使学生在运动中各自的态度、性情、能力乃至气质、性格、个性得以充分彰显,因此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运动中的慌张或沉着、勇敢或胆怯、认真或马虎、顾全大局或过分自私等这些对症下药。实时进行德育渗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体育课多数时间是让学生在室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传授、示范和实践,这种长时间的室外教学必然会促使学生去适应阴晴冷暖、去面对风吹日晒、去适应寒暑变化。这种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逐步强化,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还能在一定条件下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果在寒冷的冬季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学生懒得伸手,不是出于身体条件差,更多的是意志力不强。面对这种情形,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这无疑是学生意志力锻炼的一个良机。

体育课的许多教育内容也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长跑是对耐力的考验,更能培养学生的毅力;跨栏跳则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弹跳力、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往直前的气概、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一些团体项目(如接力赛、篮球、足球、排球等)在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意识和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其他许多项目也都能在进行体能、技术训练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另外,体育教育对完美学生人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上体育课,被要求完成一个新的动作,由事先对动作的感知到动作的完成,不仅是一个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实践一个新的动作之前,心里都会有波澜,或紧张,或自信,或默念些什么,以保持心理平衡。学生要完成一个新的动作,首先要对这个动作有所认识,树立这个动作的完美理想,产生想做一做的心理需求和动机,进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认识,树立信心,然后以认真的态度、足够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为什么身体条件相同的学生却不能用同样的完成难度和强度一样的指标,久而久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运动能力?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就是个性心理和思维意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可忽视学生在完成一个新动作时的心理过程,其实要求他们完成相同动作的心理过程,也就意味着对某个学生进行了一次品德实践教育,无形中对完善学生人格起到了作用。

体育学科的教学,表面是动作和技巧的教育,其实它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所以教师们在通过体育学科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或竞技水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德育的渗透,以使学生在具备各种运动能力的同时矫正自己的品质、发展自己的身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完美地成长。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指导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施型转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锻炼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赶时髦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