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会计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

第1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摘 要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还原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规范了财务管理的六大要素及其内容,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成、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实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企业筹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起基本财务框架概念作用的《基本准则》(以财政部令形式)和37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1项首次采用新准则时与原准则进行实务衔接的 办法组成。新准则的数量达到39项,在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是一个在数量以及质量上均与国际会计准则看齐的准则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这套体系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 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 立,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 用的发挥,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 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 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 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 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新会计准则对于债务重组方面的影响。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进入利润表。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于是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2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煤炭企业;财务会计;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l-0139-02一、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影响

1.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此规定显示了我国财务报告有两个目标:一是反映受托经营企业的管理当局的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二是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尚属国有及国有控股,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及业绩,为其实现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奖惩及人事调动提供依据,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将逐步改造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资本市场将成为煤炭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为投资人提供翔实、相关的决策信息必将成为煤炭企业财务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2.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第八条特别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55%。固定资产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井下,磨损、锈蚀等严重,加之煤矿机械更新换代周期较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必须的。由于煤矿固定资产台件多,摆放场所经常发生变化,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和折旧的计提工作复杂而繁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必将杜绝部分煤炭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煤矿企业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快捷、方便、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企业会计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超过8万km2,并以280km2/a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5万公顷,因此,地区土地塌陷赔偿和矿山环境污染支出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其实际支出时间大多出现在矿井的衰退期或资源枯竭期。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单纯按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摊销方法应当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关联,为煤矿单位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按工作量法摊销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摊销采矿权的一种方法。实务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服务年限普遍短于矿井设计年限,无形资产改按工作量法摊销后,缩短了摊销年限,加快了无形资产资金周转,减少了煤矿单位的当期盈利。

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下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中任选其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煤炭企业纳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会计政策,煤炭企业在纳税时,应当考虑这些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机制。首先要完善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煤炭地勘单位的实际出发,针对实体多、规模小及管理松散等现状,重整资源,培育在行业内相对有竞争力的法人实体。其次要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再次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监控型转变。第四是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加强经济活动分析,规范内部报告体系,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

2.科学高效配置财务会计资源。煤炭企业财会人员既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和企业制度,又要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会计工作十分复杂,核算、分析、管理、监督的工作量很大,必须合理分工,科学配置人员。建议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可按企业要求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和综合组,实行科目责任制,分别承担货币资金核算工作、材料核算工作、资产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等,这些岗位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工作如何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3.不断革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管理制度。按照新时期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煤炭企业要以会计法为基础依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与《煤炭工业成本管理办法》等,对煤炭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创新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关系,履行会计各岗位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加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

4.强化企业财务监督职能。财务监督是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监督条例应当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财务总监、实行财务委派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等都是有益、有效的措施。其中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有利于对单位的财务实行垂直领导,可以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受制于本单位领导,从而减少财务违纪违规的现象。因此可以考虑将目前的财务委派制结合岗位轮换办法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

5.注重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做好新老会计准则对接后,必须对会计人员全方位培训。一是要广泛开展会计人员学习交流工作。不同的单位之间组织财务互查,取长补短,发现差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搭建其成长的平台,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遵章守纪的意识。三是实行在职财务会计业务人员轮换制,这样既可以防止有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也可以使每名会计丁作者得到全面锻炼,培养后备财务主管人员。

第3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差异 比较 财务管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将促成会计信息的重大变革,基于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财务管理在实务层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契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实务中财务管理较少利用会计信息的局面将会改观,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更紧密,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决策更有价值。因此,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实务界乃当务之急。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1.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方面较以一前做出很多改进,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将成为利润调节工具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非货币(即实物)交易为例,在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2)运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的,其仅仅对己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会计信息内,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得其不能够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这样,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还要长期的共存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3)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现行会计对“资产”、“负债”等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是针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进行定义的。而公允价值将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列入了企业资产中,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产生了冲击,因此传统意义的“资产”概念必须改变。

(4)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两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将即将发生的价值也计入到会计信息中,这样对于会计信息将产生很大的变化。

2.新准则对存货的管理办法的影响

原准则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本期销售发出成本是按后购入存货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这样的数据接近于市价,比较符合配比原则,由此得到的利润也接近实际,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现行获利水平,便于恰当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后进存货的成本先结转,期末存货的计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会使存货成本出现低估现象,而且也为人为地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传统会计模式下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后进先出法成本流与实务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在物价上升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先进先出法会调低当期销货成本,调高利润和资产,从而调低存货周转率,调高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若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3.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以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的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热衷的秘密游戏。常见操作手法有两种:其一,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今年大幅亏损),下年冲回,从而做出下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以避免退市;其二,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其三,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隐藏利润,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跌价准备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即体现收益。这样,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4.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影响

在同等经营状况下,财务会计报告上列示的经营成果必将和实施前的产生明显差异。过去的《借款费用》准则将资本化的范围限定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把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扩大到“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企业如果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现在按新准则的要求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就会大幅度调高借款当年的利润和资产、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因此,例如房地产企业在实行新准则后,它的各项财务指标都会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

5.新准则对所得税的影响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我国以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表债务法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上。前者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后者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应付税款法处理就要全部计入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导致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而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二、新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新准则之所以做出以上变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营成果信息,尽量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帮助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新准则的采用会改变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报出标准,进而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作为报告使用者,应分析新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正确理解报告中所含的信息。

1.要关注上市公司采用新准则体系后带来的利润波动

要进行纵向比较,深入分析变动原因,判断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动是否是由于采用新准则造成的。如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利润大幅增加是否是由于债务豁免产生的大额营业外收入造成的,高科技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很可能是将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导致的,借款金额较大的公司利润提升很可能是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引起的。然后还要注意横向的比较,如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因地制宜地深入分析财务比率变动的原因,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财务比率的环境因素,才能为决策提供更具体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2.新准则存在对报表编制者有利而对报表使用者不利的影响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恢复使用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的客观性较弱,为报表编制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制造虚假利润的机会。其次,债务重组恢复了“重组收益”进入利润表的资格,又给利润表带来“虚假繁荣”的机会。再次,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变化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

3.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新会计准则强调可比性,而旧会计准则强调真实性,完整性。广义上说,就是新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而旧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笔者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是互为基础,缺一不可的。失去可靠性的相关性信息,只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没有相关性的可靠性信息,对投资者而言也只是无用的信息,因此,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当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兼顾时,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偏重于哪一方。

4.要特别重视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要分析企业采用的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的情况。同时关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以分析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准则新增的一个利润表列报项目,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而在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不予以确认。笔者认为,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改善财务报表的收益信息质量,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透明度。其次,为财务报表各部分协调一致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再次,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提出。

6.加强对报表附注的阅读

建议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者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具体可以包括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种类、金额、各自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以及上期同比情况。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即使部分企业能够保持盈利,投资者也能够察觉出这些企业主要依靠非经营性业务来保持盈利或者企业各期经营业务不正常的频繁变化,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峥: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金融论坛, 2007/2

[2]裘宗舜: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列报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财会月刊(理论), 2006/3

[3]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周钰芳:新旧存货准则评价方法变动及其影响.商场现代化, 2006/7

第4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摘 要 新的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出新的要求,怎样应对新的会计制度,如何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必要的事情。本文探讨从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提出如何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公允价值的计量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确认、报告行为和计量,增加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企业的管理层、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各方面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需求,新的会计准则特别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的会计准则强调了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和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有关,帮助使用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对企业未来、现在和过去的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正式确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了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的净值、重置成本以及历史成本。对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之时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如公允价值出现变动,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进行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时,要将资产的公允值和其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的损益。套期业务要确认浮动的盈亏,然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和套期合约有关的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行确定的时候比较全面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与国际准则相比进行了严谨的改进。例如,对于投资性的房地产减少使用有较多假设存在的估值技术,只有当存在可靠性真实性的时候才可以允许进一步的使用。

2.计提办法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之后的冲回是许多上市公司非常热衷的游戏。普遍通过操作手法完成:在当年的大额计提中作减值准备,目的是使本年度有大幅的亏损,在下年进行冲回,做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的报表,避免出现退市的情况;选择在某年进行超大额计提,以后的几年进行缓慢的冲回,从而制造出业绩稳定的进行小幅攀升的报表,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在赢利大的年度大幅度计提资产净值,达到隐藏利润的目的,这样做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如果下一年的盈利出现下降,运用转回的手段增加利润。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在计提跌价准备后,不能进行冲回,只可以在处置有关的资产之后再进行处理,这项规定大大增加了企业运用计提来调节利润的难度。

3.存货的管理

新的会计准则针对存货管理做出了规定,必须通过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记账,杜绝出现后进先出的情况。这一规定对于采用后进先出的公司及生产周期长的一些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公司由于存货量较大,周转率低,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会大幅增加成本,毛利率迅速下降,当期的利润下降。新会计准则中的存货记账规定了在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中,可以把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这一规定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毛利率和利润。总的来说,当市场环境处于通货膨胀时,后进先出的方法能够降低税收,所以先进先出的方法对企业是不利的。

4.债务重组的方法

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方法进行了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方面。新的准则把原规则之中因为债权人让步而导致的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变为将新的债务重组的收益计算到营业外的收入中,即当作利润入账,对于使用实物进行抵债的,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总体来说,债务重组所带来的损益计入当期的损益,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利润。新会计准则对可以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进行了四种规定:

(1)使用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要将重组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所支付现金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2)使用非现金的资产清偿账务。债务人要将重组的账面价值和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3)使用债务转为资本清偿账务。重组的债务账面价值和股份的公允价值的总额之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4)通过修改债务条件清偿债务。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5.合并报表会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面临至少两方面的改变:

(1)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比较,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依据的合并理论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侧重母公司转为侧重实体。进行的确定更加关注实质性的控制,母公司对于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需要纳入合并的范围之内,不必考虑股权的比例。这一变革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合并报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合并多为同一控制之下的合并,并不完全是被合并方与合并方完全自愿的行为,合并的对价不是双方进行谈判商议的结果,无法代表公允价值,因而使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避免操作利润。企业在合并(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可以经过谈判商议,需要是双方企业自愿进行交易的结果,因此拥有双方都认可的公允价值,可确认商誉。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应有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群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和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要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深化。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总资产中知识资产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知识不断的扩散、更新、增加以及应用加速,都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渐向着更高的层次演化。而以前盲目追求企业自身财富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已经转为知识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根本的原因是:知识的最大化目标能够减少非企业股东的当事人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抵触,防范企业出现忽略广大职工、债权人、经营者的利益,盲目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2.为财务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和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都是一场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企业财务状况要得到真实的反应,不能知识简单的关注企业目前的损益状况;强调了企业资产和盈利模式运营的效率,不仅仅是关注运营的效果;更加关注企业能够在未来获得的发展,注重资产的质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我国的企业要好好利用新会计准则,对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或是对于会计核算不合理的规定,要做出补充规定,作为细化贯彻核算制度的手段,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同时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中有较多的根据会计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了会计工作者一定的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认真的学习、领会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职业的判断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权。

3.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财务管理尚不能在大局上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做到提高资金的效率、防范风险,就必须提升管理的层次。

(1)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进行拓展。除了传统的管理,要朝着保险管理、税金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知识资本管理等方面拓展。

(2)更新财务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尽量多使用量化管理,如不确定决策、风险决策、滚动预算、定量预测等。除此之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方法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3)改良财务管理的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财务充分融入企业的资源规划系统之中。

4.强化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

为了配合新会计准则实施,应当使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有效、科学的监测控制制度,主要工作有以下三点:

(1)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使资金运用能够产生最佳效果,保证资金的来源、使用都能得到有效地配合。

(2)加强财产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全的财产物质管理控制制度,在物资的样品管理、销售、领用、采购等环节中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记录和管理财产必须分开,形成有效地牵制,不定期对财产进行检查,使记录人员和管理人员保持警戒。

(3)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近些年,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正是因为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没有做到有效地管理,因此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和资金拥有最佳的结构。

5.加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企业风险,以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要关注企业可能受到的外汇风险。财务风险是根据企业到期应支付的利息所决定的,这使得企业的每股收益不断变动,给股东带来的收益不稳定。经营风险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给企业的税前利润带来不确定性,企业无法改变外界的环境,所以必须不断对内部进行调整,适应外部的风险。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已经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差不大,只有全方面的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孙红利.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时代经贸.2008.2:144-145.

[2]陆静.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信息的影响.经济师.2007.4:161.

[3]贺志东.新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下的财务分析操作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01:257-311.

[4]马永义.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问题解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78-82.

[5]关新红.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29-152.

第5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

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经营风险等优点,促使企业集团化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母公司必须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合并报表。因此,合并报表的编制及披露已成为会计行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直接影响着合并报表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因而对约束这种会计行为的规范就有了较高的质量要求。为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称新准则),该新准则已经在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第33号准则全面推行后,取代了以《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为主体构成的合并财务报表规范。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其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称国际准则)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企业集团视为单一企业编制的集团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应该包括由母公司控制的所有企业。我国新准则中的表述为: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新准则强调控制,并且是被母公司控制的全部子公司,这与国际准则的表述基本趋同。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的对象是通常由若干个法人(包括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或者编制主体是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

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情况的发生。

二、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对象,主要明确哪些成员企业应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范围之内,哪些成员企业应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范围之外。正确界定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而要界定合并范围,必须首先明确界定合并范围的标准,才能合理地规范企业的合并范围,有效地防止母公司通过任意变更合并范围来操纵利润的行为,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企业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已经注意到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动对于报表信息的影响,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添增、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

新准则明确指出应以控制为标准来界定合并范围,因此在具体实施新会计准则时应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

三、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复杂持股合并的问题。新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由于新会计准则没有就如何计算间接拥有比例的方法做出明确规定,选用的方法既可以依据加法原则也可以依据乘法原则,因而容易造成对于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业务会因不同会计人员的不同理解而做出不同的合并处理,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最后提供的合并财务信息不一致。

实际上,由乘法原则得出的实际持股比例体现的是拥有子公司净资产的比例,比加法原则的结果更为科学、合理,所以建议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但是,由于加法原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实质性控制。因此,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建议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资本数。

(二)关于暂时性控制的问题。财政部1995年2月9日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并未将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内。而新会计准则强调以控制为标准界定合并范围,但对暂时控制并未明确说明。由于有关时间规定比较含糊,操作性不强,使得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有理由以暂时控制而非实质控制为借口不将某些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这样便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因此,建议明确“暂时控制”的含义,可将其界定为短期投资,使之与企业会计准则概念一致,即通常是易于变现、持有时间短、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的投资,在期限上可规定为“一年内”。

(三) 明确实质控制存在与否的判断标准。新会计准则只是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并且列举了母公司虽然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半数以下的表决权,却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从而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四种情况。但是,新会计准则并未给出在会计实务中应如何判断实质控制是否存在的标准。因此,建议完善准则中关于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有关合并范围的实务操作。

(四)完善“控制”的定义。新会计准则将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为了更深刻地认识“控制”的内涵,建议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控制”的有关规定,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即“控制”不仅可以获得利益,而且还可以限制自身的损失。“主要受益方”原则是对“控制”概念的补充。主要受益方可能为向可变权益实体转移资产的一方,也可能为设立可变权益实体的一方(即发起人),或者是根据法律文件能够替可变权益实体做出投资决策的一方等。如果主要受益方承担了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风险或者损失,或者有权收取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那么就应该要求主要受益方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

第6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2006年12月15日,财政部同时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两大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按财政部的部署,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由于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企业财务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新会计准则将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产生的影响,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

(一)会计稳健与财务稳健的关系

会计稳健有助于财务稳健,比如1989年前后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严重,会计不能使成本得到充分补偿,结果造成财务危机。但财务稳健并不仅仅取决于会计稳健,比如在会计稳健既定时,公司分红率越高,留在企业的资本越少,财务就越不稳健。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其内容变化对企业财务稳健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例如:根据新会计准则,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如果说公司的股价上升,公司要反映损失,减少利润,并相应增加负债,使公司的财务更加稳健;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绝大多数资产项目一旦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之后,不可以再任意转回,从而不能借任意计提或转回手段虚增利润,也有利于财务稳健。

当然,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可能存在有对企业财务稳健不利的方面。例如:由于担心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故意选择后进先出法(LIFO),低估企业当期收益,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允许使用LIFO。假如遇到通货膨胀情况,如果不允许使用LIFO,则企业成本补偿不足,会计就不稳健,从而导致财务不稳健。

严格企业的会计目标,就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相对于企业利润只是反映本期经营情况而言,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更加有用。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从利润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真正反映存货的价值,未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损失都要加以确认。若股市连续牛市,则企业报表中就会反映许多未实现收益,未实现收益属于企业净利润的一部分,按照《公司法》规定可以对其进行分配,这就可能导致收益实质的超分配。

在物价总体趋涨情况下,如果资产反映其公允价值,对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来说,在其他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其账面资产价值增加,账面显示的资产负债率及其代表的负债风险会下降,但实际上则未必。

按照规定,H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以按照香港和大陆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孰低计量,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但同样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大陆的H股上市公司不能和其他上市企业一样分红的规定是不合理的。有的公司半年报实现盈利,企业管理当局据以进行利润分配,但是公司却在下半年出现亏损,年终决算报表利润反映为负数,由于《公司法》中并没有禁止中期分红的规定,这种做法并没有违反《公司法》有关规定,但是它违背了企业财务政策的初衷,是一种不利于财务稳健的做法。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稳健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几点有利于公司利益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债权人的应对策略

作为债权人应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特定公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杠杆系数等财务指标可能带来的影响,重新审视、对照、比较和调整既有的标准值。当发现公司的利润反映不够稳健时,可通过提前收回债权或补充签订借贷协议条件限制公司分红水平;债权人在审核项目贷款时,对有关财务预测值进行必要的调整,防止高估项目财务绩效。

(二)股票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作为股票投资者应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不稳健因素,避免高估股价;同时也要发现公司存在的会计过度稳健因素,避免低估股价。由于新会计准则将企业未实现收益归入“经常性损益”,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新会计准则下“经营性损益”和“非经常损益”的区别和归类方式,避免对未来“经常性损益”的错误预测。

第7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财务分析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发显得重要。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理解并掌握新旧准则差异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新具体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财务分析 企业

一、引言

近期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起到驾驭作用的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二、主要会计具体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新存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因而存货成本对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影响大;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不计入存货成本,直接计入损益”的规定,因而对商业企业影响大。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总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的权益将增加。利润表中期间费用减少,营业成本增长,但营业成本增长的幅度小于期间费用减少的幅度。短期内企业收益将增加,长期看企业总收益不变。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下降,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由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应改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对原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影响较大。在物价上涨期间,对财务分析的影响:(1)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权益将增加。(2)短期内利润表中企业盈利增加,长期看收益总额不变。(3)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提高,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二)新投资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从单个报表看,如果子公司盈利,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减少;如果子公司亏损,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子公司的盈亏。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将大大减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润总额,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结构。

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和可供出售证券均按公允价值反映。因此,交易性证券的价格上涨会影响到损益,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新准则不仅要求可供出售证券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将价格变动的金额直接计入权益。因此,这一计量方式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期末利润。

新准则将原长期债权投资改为持有至到期日投资,保持了原有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准则要求长期投资期末采用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计入损益。新准则要求持有至到期日投资期末按摊余价值计量,并要求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与直线法比较,实际利率法应更科学。商誉只作减值测试,平时不摊销。原准则在长期投资未发生减值情况下,也需要进行摊销。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将会增加由于不摊销商誉部分的利润。

(三)新固定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之间的吻合程度。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应朝着优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第二,在企业折旧政策多样化的条件下,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并不代表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贬值程度。因此,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之间的对比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更不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原准则固定资产定义有“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标准,新固定资产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定义的价值标准,因而会改变企业资产结构及今后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计量结果增大,同时预计净残值强调现值,结果会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导致各期的费用增加,最终使企业的收益水平及所有者权益金额降低,同时增加负债。新准则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的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

(四)新无形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特定企业内部的利用价值和对外投资或转让的价值上,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无形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结合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潜力;第二,企业无形资产被转让或出售的增值潜力;第三,企业无形资产在用于对外投资时的增值潜力。

新准则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条规定取消后,企业就可以按照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从而造成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权益比率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同时新准则增加有关不确定有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此类无形资产不再采用摊销的办法,而是采用减值测试。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由按照直线法摊销,改变为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不摊销的方法,并规定按照相关资产组或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可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损益,从而造成权益变化,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五)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后,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但是,我国的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定价能力与成熟市场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决定公允价值两个关键变量(贴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职业判断,主观性极强。而资产公允价值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如果公允价值运用得当,会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反之,公允价值又为企业提供了利润操纵的途径。

新准则中,商业实质有两个判断条件:(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实际运用中,商业实质的这两个判断条件也带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判断特点和灵活性,判断的结果同样影响企业当期的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等,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六)新借款费用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变革,使得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按准则进行调整则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样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借款当年的利润、资产和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

对于目前证券市场上广受关注的先进制造业是有利的。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借款金额巨大,因此实施新会计准则将会提高此类企业的业绩。这种会计政策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上升,关键在于改善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提高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除了先进制造业以外,当前广受投资人关注的军工企业同样如此。

三、结论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新准则的实施涉及大量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错综复杂,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利弊。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有利于我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李淑敏.对新会计准则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

第8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制药企业;财务管理

自2007年以来,新会计准则已经实施了将近十余载。新会计准则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会计行业不断需要改革和规范的背景下制定的。它与国家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南和方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相比于原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企业资产负债表。相比于过去只重视企业利润表,注重负债表对企业经营、决策更为科学。其次,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涉及到各行各业,我国的会计行业也要与国际接轨。新会计准则就突出了国际化的会计趋势,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最后,会计准则在资产损失、成本核算上有所改变。更符合市场的情况,更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1、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变化

1.1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的改变。新会计准则在存货管理中,提出“先进先出”的记账方法,改变以往那种“后进先出”的方法。这种方式对企业自主调节利润具有一定的影响,它更加科学、合理。以往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当存货价格上涨时候,当期利润就会降低。而存货价格降低时候,当期利润就会提高。而“先进先出”,则在当货价格上涨时,当期利润则会增加。当货价格下降时,当期利润就会减少。这样企业自主调节利润的机制就被限制了,对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一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这种方式能够使存货借款资本化,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会计的利润和毛利率,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1.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双方都知晓情况,而且彼此熟悉,并且按照双方自愿的交易方式进行资产交易或者债务清偿金额。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公允价值计量能够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使得制药企业能够更加规范的管理。因为公允价值公开、透明,也就是会计信息共享、真实,能够满易双方的利益。其次,公允价值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现阶段的全面深化市场经济的目标,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同时优化市场经济的环境。最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企业预测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会计能够更好地报告企业各个阶段的情况,对企业进行正确的预测、评估提供合理的数据信息。

1.3改变债务重组方法。新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方法中具有一定的改变。新的会计准则将原债务重组准则改为债券重组收益方式,并将其排除在营业外收入,不需要再纳入资本公积[2]。原债务重组准则,债权人的让步可能产生债务人的负债,并将其纳入资本公积。这对企业造成了更大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新债务重组,则要求债务重组以一种非经常性的损益形式,计入当期损益当中。这就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负担,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可以对损益的债务重组进行重新详细规定。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以现金偿还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三是以债务转化为资本偿还债务。四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偿还债务。在这一方面,企业的债务重组则更为科学,且符合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新会计债务重组方法有利于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给企业偿还债务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新会计准则对制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影响制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新会计准则许多条例都是与制药企业现在实施的管理政策有冲突的地方。特别是制药企业涉及的金额较大,财务管理难度也较为复杂。而新会计准则涉及到很多细节,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新会计准则在资金划分上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它给企业足够的权限,并通过资产减值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的灵活性。而灵活性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活力和创造力,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管理漏洞。因此,制药企业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2.2对企业财务决策方向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影响制药企业财务决策方向。制药企业的财务决策必须与市场情况、经济现状相结合,才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例如:新会计准则转变以往只注重利润表方法,提高企业资产负债位置。并且呈现出企业风险,企业能够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制定财务管理目标。这对企业来说,能够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决定。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在资本成本管理方面也能够给企业提供方向。企业能够根据新会计准则,有效地降低制药报表以及基本会计信息等方面的错误,增加制药企业会计计算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因此,新会计准则对制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作用。

2.3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制药企业的流动资金有相当大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准则能够影响制药企业流动资金的利用方式。流动资金是制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流动资金一般使用在重要的经营活动上,制药企业主要花费在材料购买、工人工资等环节。所以,制药企业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妥善的安排资金,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的配置,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

3、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原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的市场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出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新会计准则,它有利于规范我国会计行业,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添加了许多新的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行业,制药企业更需要以身试则。在新会计准则下,制药企业要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满足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使制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30-01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2006年2月15号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且在次年首先在上市公司进行试验运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基于对国际会计准则整体发展趋势的角度,又结合了我国国情。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必须要相应的强化。企业所得税方面一直都是我国会计管理领域发展比较落后的部分,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所得税领域的发展,但是实际运行起来许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继续创新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体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多,在资金往来和会税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问题,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这样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之间更好融合。

(二)强调了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者更加实际

修改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了财务部门为企业决策者、管理层所提供的信息更实际,同时财务报表的内容更贴近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和评估。

(三)在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不是照抄照搬

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回转、政府补贴等业务会计处理原则,这样更适合我国国情。体系内的会计准则相互一致,不会发生任何冲突。

(四)在业务上有新突破

在新准则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和保险合同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三、基于新会计准则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协调税会之间的差异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对旧的准则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资产计价、资本化、收入确认等方面具有较大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涉及到上述差异时,确定新、旧准则的差异之处,并严格按照新制定的税收规定进行纳税,以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进行计算,确认资产计税和负债计税的计算基础。严格的对梯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进行核算,一边能够为企业制定经营措施提供真实的基础。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对税会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这就对企业的税收核算的基础工作,以及所得税会计的观念转变与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新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同相关的税法条例之间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时工作量很大,因此,需要企业增派人员对所得税的核算工作进行专人负责、进一步对财务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细。同时,应当促进专项的所得税会计报表的设立,从根本上解决税会之间的差异,减少所得税核算时的工作量。

(二)及时转变观念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不再侧重于企业的收入费用观,而是变为企业的资产负债观,新准则对企业资产真实性有了清晰的反应。但是收入费用观已经在企业管理者、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人员等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应当及时的转变观念,在制定对企业资产的评价指标时,加强企业资产负债指标所占的比例,降低传统的利润指标所占的比例。

(三)强化会计人员能力培训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在会计中的普及程度,以及会计对新的会计准则的理解、执行的程度,对财务表的制定是否能够复合新的会计准则的各项标准,具有十分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和判断能力,为会计报表的质量保驾护航。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对原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行新的会计准则的普及,大力推进会计人员的继续在教育;针对新入行的会计人员,要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制度,从根本上对会计人员进行质量上的把关,同时提升会计行业从业者的学历水平。通过上述措施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对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弘扬,树立从业者的学习榜样,营造求真求实、造假可耻的氛围。

(四)转换目标,丰富监督内容

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监督制度,保障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确保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发挥应有的效用。相对其他的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中,实施和核算的难度系数都比较大,应当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保驾护航。严格遵循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所得税业务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对会计领域进行监督时,侧重向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监督方向倾斜,只有通过大力的监督,才能为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除了企业自身监管之外,企业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财务报表,应当经由财政、审计和税务等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对财务造假情况的曝光,充分发挥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确保信息市场的透明、净化,提供反应真实情况的财务信息,让造假现象无处可藏,身败名裂。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力的促进了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为转型期的国内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样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中华人们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