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1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桓公讳疾忌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反映扁鹊为人机警的语句是:___________。

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伟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要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15.《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李煜《相见欢》中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们常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

30.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小儿活泼可爱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使至塞上》中曾被《红楼梦》中香菱点评过并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望》中写诗人所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论诗》中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反对泥古不化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正面描写三峡山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8.《三峡》中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作者赏潭的独特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过零丁洋》中表明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浣溪沙・山下蓝芽短浸溪》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旷达胸襟。

42.秋天总给人悲伤凄凉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却表达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43.《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魏学的《核舟记》一文中整体介绍核舟体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雕刻者技艺之精湛、手艺之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核舟技艺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正言直谏的勇气、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0.《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商隐《无题》诗中描写自己无尽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山坡羊・潼山怀古》中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8.《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写作者在西山宴饮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达作者喜爱西山景色而不愿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朝暮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表现了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6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直抒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写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一意孤行,宣布终止“”与“”的运作,遭到台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69.《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虽怀才不遇但仍有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观刈麦》中具体描写农民割麦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同样是感叹人生,辛弃疾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将自己头发斑白渐近衰老的现实抛在脑后。

7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大义表现其“舍生取义”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75.王维《汉江临眺》中描绘汉江周围广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6.《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作者临危授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深受后人赞赏也是作者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曹刿论战》中的“取信于民”具体指的是鲁庄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引用的孟子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君子于役》第一节中勾画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82.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8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84.建国50年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正如在《沁园春雪》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86.在比喻人民教师细致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

87.虽然社会还存在贫富差距,但是很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妻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为社会努力工作着。

88.人们往往借草的顽强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9.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石壕吏》中的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诗句是:_________;体现诗人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两句所表现的矛盾心理,正是卖炭翁生活陷入绝境的反映。

93.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

9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6.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寡人无疾;已逃秦矣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2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2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5.莲,花之君子者也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3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身寒骨,悄怆幽邃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3.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技亦灵怪矣哉

4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8.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59.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不欲归

6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2.鬓微霜,又何妨

7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76.亲贤臣,远小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7.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1.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82.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8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8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0.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出入无完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1.好读书,不求甚解

9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9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5.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第2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细雨洒落在长安的大街上,这轻柔细润如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当你放眼向郊外远望的时候,到处是一片片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要好好观赏一番时,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了,但毕竟还太小、太嫩呢。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皇都晚春!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诗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这首小诗,诗人只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诗作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寂静、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了万里晴空。

解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因王叔文案被贬朗州后所作。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阔明丽的景象,反映出了诗人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于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家词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作了铺垫。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胜春朝”,一个“春”字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反映出诗人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振翅冲破云霄,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自己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之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飞上了云霄,展示了诗人“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一个“排”字,使诗人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第3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2、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喜欢写描绘风景的律体,因为偶对整密、诗律纯熟,和讲究严谨的杜甫极为相似,所有后人将他与杜甫一起评价为“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

3、许浑是武则天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后代,唐文宗时期考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因为喜欢写山水风光,所以有“许浑千首湿”的称呼。

4、许浑追求旷远闲适,远离社会现实的生活,所以他的诗里多咏史诗和山水诗,他会感叹过去和现在,情绪偏于消沉,文风有灰暗的感觉,喜欢描写清冷寂寥的风景。

5、《咸阳城东楼》就是在他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一次秋天傍晚去登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日薄西山,乌云滚来而来,伴随着凉风侵袭,就有感而发,创作了“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

6、在日落时分,突然天地景象异变,乌云压城,寒风骤起,眼看就要有暴雨将至,诗人抓住这个变化过程,将其概括为“山雨欲来风满楼”七个字,十分精妙,即是写了自然景象,也是写了诗人面对景色变迁,自己心情的转变,不知道自己应该在这种情势逼人的境遇下,是选择继续观望,还是迎头而上。

第4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审题指南针:

当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当你经过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怎样才能用生动的语言清楚地描写乡村景色呢?

1.抓住主要景物特点。同学们,走进田园风光,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田野、竹林、菜园、小河等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其形态特征,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写出乡村景物的特点。

2.言之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按一定顺序来写,既可以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又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或是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对比来写。只有条理清晰,才能让读者全方面地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

3.真情实感,赞美乡村。在字里行间要自然地流露自己赞美乡村美景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你对田园风光及乡村生活的热爱。 (刘圣兰)

佳作展示台:

在我妈妈曾经住过的房屋后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那里一年四季总是生机勃勃。

春天,小河从冬天的寒冷里苏醒过来。藏了一整个冬天的鱼儿都从河水深处游上来,享受着这久违的温暖。农民伯伯也忙碌起来,在田里插秧。当他们累了的时候,就把脚放在水里,让欢快的河水把污泥和疲倦一起带走。

夏天,河水被烈日染得绿中带蓝,蓝中有红。那野花在河水里留下倒影,一阵风吹过,就轻轻摆动,像在说:“我漂亮吗?”河里的动物也多了起来,有螃蟹、乌龟,连附近人家的鸭子也来凑热闹。它们把这条河变成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一座无比纯洁的天堂。

秋天,河水不再是天蓝色的了,而是被秋姑娘染成了亮黄色。水稻成熟了,它们像一个个跳动的字符,替农民伯伯送给秋天一首首美好的诗句。夜幕悄悄降临,青蛙大哥用雄厚的男高音唱了起来,看样子,它是要与农民伯伯同乐呢!其他的动物也加入到青蛙大哥的演唱中来。鸭子“嘎嘎嘎”,青蛙“呱呱呱”,鱼儿吐着泡。它们组成了一支激情的乐队,为秋天谱写出一首首金黄的赞歌。

冬天,小河的激情又被寒冷所冰封。鱼儿们藏在水下,希望冬天赶紧过去。青蛙大哥藏在洞里,蜷缩着身子,想睡一个好觉。万物仿佛都沉睡了,只有我们这些小孩子依然快乐,在河边的雪地里玩耍,滚出一个个雪球,笑着抛向自己的好朋友。

乡村的河流,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处让你流连忘返的乐园。

彩笔头点睛: 文章条理清晰,写出了一年四季小河独特的美。小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小河特点时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让人感受到小河的生命力,流露出对小河的热爱之情。

希望结尾能将感情再高涨些,不仅仅停留在“一处流连忘返的乐园”,可以改为直抒胸臆式的表达:“你装点着美丽的家乡,我爱你――小河”。 (刘圣兰)

第5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自主探究 朗读感悟 意境

古诗语句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而且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都是历代诗歌中的名篇,可谓字字珠玑。它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与其他体裁的教学内容相比,篇幅短小,一首古诗只有短短数十字,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要么被认为太难而不知如何教,要么不受重视而没被当成一堂课来上。往往都是先由老师讲解,然后学生识记,最后熟读背诵。这样的教学,也能教给学生一些知识,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因而理解肤浅,所得有限,且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因而失去了“发现”的快乐,从而使古诗教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利用古诗文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下面以《望洞庭》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理解和看法。

一、创景激趣,借机导入

古诗文中充满着诗情画意,因而在教学中也应避免刻板,上出情趣来。如在导入《望洞庭》一文时,老师可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洞庭湖的资料,使学生对洞庭湖有初步的了解,再出示教学挂图或录像,让学生对洞庭湖有进一步的主观了解,然后要求学生对着图画(录像),用以学过的词语来形容洞庭湖,说出自己对洞庭湖的理解(皓月当空、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水天一色、朦朦胧胧、宁静和谐……),最后揭题,看看大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洞庭的。如此导入,学生不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自主参与,自主探索,既领略了洞庭湖的美,又对诗人所描绘的洞庭湖美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二、朗读诗文,自主感悟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且语言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理解古诗,首先要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文节奏,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诗文大意。如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到《望洞庭》所写的是秋天月夜洞庭湖景色,作者是从远处观赏洞庭湖的等。

三、自主理解,探究诗意

在读通诗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探究诗句的意思。如通过对“相、和、湖光、潭面、未”等字词的理解,探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句意;通过对“遥望、青螺、白银盘”等词语的理解,探究对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理解。在理解诗句意思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感情朗读,品评诗美

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结束,而需要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情感和事理,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在理解了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 ,如教师范读,讲读,学生领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教学中,可运用配乐、挂图、影像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对诗文的感悟理解。

五、说说写写,体验创新

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同时,还要抓好说话训练。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如在教学完《望洞庭》进行小结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诗人看到洞庭湖秋夜美丽景色,便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歌,同学们也根据这美丽的景色说上几句话吧。”

第6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一、读出诗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词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学习古诗词时的重要性。读,是学生理解诗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体会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品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老师需要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读古诗词,以达到“读通读顺读出味,意境情理上心头”的效果。在读的时候,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字音、多音字的教学把握应到位。很多古诗押韵,在上课时就可以突出这些字,通过范读,通过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此外,还要适时介绍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助于读出古诗词的情味。

二、品出诗韵

古诗词教学要有个性。既要重视对字、词、句的理解,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方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抓关键,明了诗意

现代文有中心句、点睛之笔,古诗词也有。教师要培养学生筛选关键词、重点句的能力,如此,对古诗词的教学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春望》时,抓住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关键句解读全诗,提纲挈领,就能很快读懂其它三联的含义。此法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品诗眼,把握诗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果能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效。如在教授辛弃疾的《村居》的过程中,可用“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字为诗眼进行教学。翁媪“醉”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读词品味出:老夫妇陶醉于这乡村美好的景色,陶醉于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陶醉于小儿子的调皮可爱,陶醉于这清静悠闲的生活。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向往这样的生活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爱国情感。通过品诗眼,引导学生走进诗中。

3.设情境,体验诗意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具体的情境中去,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如在教学《乡村四月》时,可用课件展示农村三四月的景色,让布谷鸟的叫声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春天。

三、悟出诗情

古诗词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相通,它们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一首诗词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词的内容去勾勒,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蕴,是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首先写霜雾满天的深秋之夜,传来几声乌鸦归巢的啼叫,增添了几分夜深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后两句写江面上传来寒山寺沉闷的钟声,声声入耳,一方面烘托出夜深人静,另一方面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这首诗主要以所见所闻描写枫桥夜景,声色并见,中间用一“愁”字点染,诗人那愁思满腹的形象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在教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实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那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

四、厚积薄发

第7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在学这首诗时,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第8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禅摄影 平淡 冲淡 平淡美

禅摄影是运用禅思维捕捉到禅机,从而创作出蕴含着禅意的照片,其关键是用心感物、用心摄影,其核心是禅思维的借鉴和运用,自始至终禅意绵绵。平淡美是禅摄影意境美的主要特征之一。

一、淡而有味的平淡美

平淡美是在质朴无华真率自然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平淡自然,真实生动,意味深远,情、景、理三者浑然融为一体,做到平中有奇、淡中有情、淡中有理。

(一)平淡。平淡的含义一是说人的品性浑厚淡泊;二是平常,没有曲折;三是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平淡是诗词等文学作品创作的风格之一,意指是少用辞藻、务求清真的风格形态。平淡的作品,其特点是单纯通俗,质朴冲淡,给人平淡而悠远的感受。平淡在唐代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谓之“冲淡”。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二品,原文如下:“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这段话的意思说,艺术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司空图的话道出了冲淡的本质,冲淡强调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达的是一种人生观。只有经过沉静的思考,在内心达到真正冲淡的境界,才能创作出冲淡的作品。

在我国传统的审美里,平淡是一种更高级的美学形态,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北宋诗人梅尧臣说:“做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他们都以平淡为最高的审美境界,那些激烈的表达方式因为用力过猛而常被归于下品。我国古代艺术家中最早崇尚平淡的诗人,当推东晋末期的陶渊明,其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他以恬淡的心情顺应自然规律,反映在诗中,也就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平淡的美。因为魏晋时期的文人濯足清流,不屈服于封建权贵,对安静美好的理想境界十分憧憬,这是形成他作品平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平淡美。平淡美不是单调平庸,不是浮泛浅显,相反的,而是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思想修养同时成熟后,才能具有的一种气敛神藏、内蕴外朴的艺术特色。平淡美的平,是平中有奇的;平淡美的淡,是淡中见浓的,这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达到的极致的美,是一种炉火纯青的美、返朴归真的美。平淡美如一株脱尽浮艳的花,它不装腔作势,不弄姿色,不争奇斗艳,而以其天然资质之色和素朴纯净之美为人称道。元代诗人房论诗绝句云:“吐语操辞不用奇,风行水上茧做丝。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这首诗论本身就颇具平淡美。

禅宗思想追求的是一种体验之美、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这审美趣味是禅宗主体或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各种美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爱好。禅宗把平淡作为一种特有的美学价值。平淡美恰恰是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景象,来传达和表现与日常生活感受相对立的具有佛理禅意的存在感受。在禅宗平淡美学的影响下,许多艺术家也把平淡美作为重要的审美范畴,追求淡中有味、平中蕴奇的创作理念。

北宋画家、理论家郭熙的《山水训》中说:“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季山峦景色。春天的山是浅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象睡着了没精神。春山鸟语花香、妖艳妩媚,夏山葱葱郁郁、苍苍翠翠,两者可归于华丽美。秋山气韵幽幽、空灵明净,冬山旷达邈然、沉静健稳,两者可归于平淡美。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的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拿西湖来比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苏轼说西施平淡的装束也美,浓丽的粉黛也美,把西施的美写绝了,同时也把西湖的美写绝了。

二、 平淡美的表现形式

为了体现平淡美,在摄影选择景物时,一方面选景尚古尚自然,那些充满现代风格的景物距离平淡美的境界很远,钢筋水泥和灯红酒绿营造的只能是一派喧哗和躁动;另一方面,要舍大求小,并非所有自然景物都具备平淡味,大山大河多数呈现的是恢弘和壮美。只有小桥流水、斜风细雨才是平淡境界最钟情的景物。那些平常不引人注意的小景色、小物件,经过创造者的点化,会散发着耐人寻味的平淡美。平淡美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平中见奇。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有才能的艺术家会独具慧眼,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事物,能够通过平凡的事物提炼出和表现出不平凡的或神奇的东西来。

在平中见奇的创作中,艺术家们往往善于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刻的不寻常的社会内容,而又以貌似平淡无奇的情节把它表现出来,这样的作品既没有重大的事件和巨大的场面,也不追求紧张曲折的故事或奇特引人的情节,其中充满了妙趣组合的细节描绘,朴实的象生活本身一样,一点也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但作品却具有一股内在的神奇的动人的力量。如摄影家华仲明的作品《白鹭》。画面背景是一片紫红色,主体是暮归的白鹭和淡黄颜色的夕阳重叠在一起。对摄影家来说,拍摄白鹭暮归是很普通很常见的题材和事情,但当看似平淡的白鹭和夕阳重叠在一起,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正在飞翔的漂亮的白鹭象被罩上一个美丽的光环,加上色彩变幻的背景的衬托,作品如诗如幻,让人浮想联翩。如唐代钱选写白鹭的诗句,“忽背夕阳飞,乘兴清风远”;元代吴师道写白鹭的诗句,“白鹭秋日至,青映暮天飞”;就是颇具浪漫色彩的诗仙李白的“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的名句,也没有想象到如照片《白鹭》那样具有平淡美和神秘美的构思。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被蜜蜂螫痛过以至于每见蜜蜂总不怎么舒服来下笔,写到作者到广东从化温泉吃了鲜荔枝蜜,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因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当游历了蜜蜂王国,仔细观察了蜜蜂整日忙碌的生活情景,详尽地探询了蜜蜂的生活习性,从讨厌蜜蜂变成喜欢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文章从寻常事情开头接着平淡的叙述,却写出了奇妙的结尾。

在诗歌的海洋中,有一种呈现着平中见奇风格的蓄势诗。它在行文上有鲜明的特色:诗的前一部分语言平白如话,甚至不像是诗歌的语言;而后一部分却在前一部分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异峰突起,化腐朽为神奇,卒章显志,给人以极强的审美享受。宋代司马光的《登山》即可作为这类诗的典范,全诗如下:“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归一望。”这首绝句的前两句只是写了自己低着头十分吃力地爬山的情态,应该说是极平常的诗句,但是到后两句突然一转,境界顿然开阔,显得极有气魄,乾坤尽在手掌当中,五湖四海只在我这一望当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前两句笨拙之至,而后两句使全诗升华,读来平中出奇,跌宕起伏,意境恢弘。此类诗正因为有了前面的平,才能够衬托出后面的奇,平中转奇,使后面的奇显得更奇,使极为平常的诗句焕发出耀人的光彩,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

新闻摄影记者史家民在回答日常新闻摄影报道平中见奇的关键是什么时,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另外,从摄影的纯技术角度来讲,要经常变换一些更适合表现形象的镜头或者采用一个新的角度,想方设法避免拍摄一些老套照片,尽可能的给你和你的读者带回一张从前从没有见到过的照片。”

(二)淡中有情。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蕴含在平淡的景物或朴素的语言里,是富有情味的,所以具有平淡美的艺术品是淡而有情淡而有味的。如顺天人的作品《通向春天的路》,画面是夕阳西下,只有几片似火的晚霞;村头的大树下,暮归的老农和牛。劳作了一天,牛累了,人也累了,何况又是一个老农。但他舍不得再劳累自己心爱的牛了,自己挎着播种的种子,肩扛着很重的耕地的犁,脚步沉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的心里很轻松,他盘算的是秋天的收获。牛一点也没有负重,轻松的走在前面,而且缰绳也缠绕在牛的脖子,看来是老牛识途,看来这样的暮归已习以为常了。老农与牛在图片上所占篇幅很小,但老农对牛的情感却非常浓厚。作品看似平淡,细品则情意深长。

有人邀请明代才子祝枝山为自己珍藏的一幅古画题诗。他看那古画:萧索的古渡,参差的垂杨柳,待发的解缆商船,还有一位忧伤的送客少女……一幅离愁别绪相送图。祝枝山的题诗为:“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树!树!树!树!系不得郎舟住。”诗歌表达了少女对心爱的人将要分离时的心情。前四句指物辨向,极其平淡。后两句语意陡转,别开生面,情真意切,写出了少女依依惜别的情感。她留不住将要乘舟离去的心爱的人,只得把希望寄托给眼前的拴船的大树了。诗歌非常平淡,但其中的情很深、爱很浓。

记得有一首山西民歌:“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刮起个东风水流西,看见人家想起你。”民歌说的是一种任性的、没商量的爱情。纵然山在水在人家都在,可是你不在,当你不在,这所有的“在”都失去了意义,偌大的这个世界,只有孤孤单单的自己和默默的对他的思念。民歌平白质朴,又情深意浓。

当代诗人艾青追求诗的平淡朴素,追求语言的口语化。他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作流畅浅易,语言质朴平淡,但这浅易、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撼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艺术作品中要体现出淡中有情,必须是作者要有情,是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寄托到平淡的景物上,使情与景物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当代摄影家梅生在题为《摄影的情感表达》的讲座中说:“摄影不仅是技术和器材的载体,也是摄影家的文化和情感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基于个人拍摄的一种感悟,一个摄影家对于中国历史,对于人文文化,对于个人情感,对于精神升华上的一种表现的形式。”他说:“一个摄影家你心里有了情了,你的情才能在你的眼睛所看到这些题材。就是我们经常讲,美学上讲的叫做客观物象,就是它跟你相互分离的,在自然界当中单独存在的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本来跟你、跟摄影家,本身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为什么你的眼睛就看到它了,因为此时此刻,你心有所感,情动于衷,眼睛自然而然就注意到某一类的题材,而这时候你再去表现这样的题材,这个已经不是你要用相机去把它很好地描述下来了,而是你借这个题材来说摄影家自己的心里话,你的心里话有了倾诉的地方,有了倾诉的寄托,那么这个作品它能不感动人吗?所以这是我要说的,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摄影家,首先他自己要有情,你自己没有情那么你的作品肯定就没有情,你自己都不感动,你怎么去感动别人。”

(三)淡中有理。平淡的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我国古代的诗歌,讲究诗言志,讲究寄托,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寄寓自己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精神理想的追求,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事、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在东晋陶渊明平淡的田园诗中,有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们庭院荒芜重返旧草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等都是寻常的事物。但他以诗人的情怀和睿智,善于能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到这些寻常平淡的景物中,让平实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紧密结合起来,将情、景、事、理浑融一起,发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如他的诗《乙酉岁九月九日》中的后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前四句直接阐述万物变化连续不断,人生不可能逃避辛劳,从古到今有生必有死;而后四句是诗人的情怀,对万物变化、人生苦短看得淡定超然,乐在酒中,管他千年以后将会怎样,且自唱怀,歌唱今朝,虽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却也洒脱依然。诗人在讲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中,也渗透着生命的哲理:人应该顺应自然,一切委之自然。在陶渊明诸多哲理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索其中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充满着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第9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范文

“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胡应麟《诗薮》),“意象俱足,始为难得”(李东阳《怀麓堂诗画》)。文论中首次提到意象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过“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情态与形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

一、意象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意象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所谓继承性就是指意象有着相对固定的内涵,例如古人临别总是“折柳”相送,表达内心的不舍;或是描写传书“鸿雁”表现对远方离人的牵挂与思念。“诗的意象是概括的,不是特指。是没有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定的”,意象在诗歌中,也就具有了符号的性质。因此,读诗歌首先应该了解古诗歌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内涵,例如:

“酒”意象――一友情、借酒消愁、狂放

“渡口”意象――一羁旅之愁、漂泊之苦、依依惜别

“莲”意象――一出淤泥而不染

“竹”意象――一风骨

“兰”意象――一清雅

“梅”意象――一傲骨

“菊”意象――一高洁

意象内涵相对固定,而主体情感却充满着独特性。诗人总是在寻求着突破――对意象内涵的突破。这便使得意象有具有了创新性。例如李白的《牢牢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别地点在“劳亭”。“五里短亭,十里长亭”,长亭短亭皆送别。“亭”这个意象表现送别时那份留恋与不舍,这是古诗词中固定的内涵。但这首诗高超的艺术效果在后一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日送别,理当折柳相送,表现那份不舍之情,同时暗示来年柳绿之时,又会再度归来重逢。这是古人送别习俗,也是一份情思寄托。而诗人却道春风也似多情起来,知晓离别之苦,故意不让柳条发青,柳条不青,便不能折柳相送,可免去离别之苦,更不必经受此去经年的相思之苦。真是别翻新意,另辟诗境。《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在诗人假定性的想象中,情更是别具一格。因此,读诗不仅要读意象固定的内涵,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推敲的却是诗人对意象的创新,诗人独特的诗情。

意象的创造性使其内涵逐渐发展演变,使得意象具有了多义性。相同的意象能表现截然不同的情感。例如“落花”意象: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张先的《天仙子》)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葬花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张先的《天仙子》中的落花表现的是惜春与伤春之情。林黛玉《葬花吟》更是将花的命运与美人命运紧紧相连,她不单单是在伤春,更是感慨自身易碎的生命,花落之时,便是人亡之际,怎能不让人震撼。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更是独具一格,用落花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性格,虽英雄无用武之地,却依然豪情万丈。

古典诗词中一个常用的意象,经过漫长的演变,其内涵逐渐丰富,从原来较为固定的本义到后来的多义,古典诗词意象的多义性与语言的模糊造就了古典诗词深邃的人文内涵与清新的审美体验。读诗不能读表层之意,更要读深层之情,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然而,“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二、字斟句酌,细读意象

古人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今人读诗,也必得字斟句酌,玩味推敲,方能体味个中滋味。

首先,可以关注意象中的形容词。形容词,描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眼中景物所呈现的特点正暗示着词人内心的情感。例如“秋思鼻祖”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前三句连用九个意象,却构成了一幅层次鲜明的秋景图。一、三两句描写意象的形容词传神地表现诗人心境。首句中的“藤”是枯的,毫无生命力,“树”已是垂垂老矣,令人联想到的是绿叶落尽,只剩枯枝败叶,毫无生气的枯木、“鸦”都是秋天常见的景物,而这里确实昏昏沉沉的,偶尔几声凄厉的叫声回荡于天地之间,似乎是晚秋里唯一的活物,让人感受到一个肃杀、衰败的秋天。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的马是瘦马,可见人马皆受旅途之苦多时,吹来风是萧瑟的西风,一人一马在猎猎西风中颓然行走在古旧的小道上,三个意象表现出诗人凄凉的现实生活,旅人孤寂、漂泊之感顿感强烈。读者通过对修饰词的解读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一个失意文人的悲苦、迷茫。

三、将心比心,还原心境

著名学者孙绍振老师提倡细读文本时应使用还原法。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放大变形,在读诗歌时,我们用现实世界里的正常逻辑去揣摩艺术世界的逻辑便会有矛盾之处。孙绍振老师认为这种矛盾之处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将艺术世界还原,便能发现意象背后诗人的独特心境。如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皇城下了一场小雨之后青草生长。诗人写到“草色遥看近却无”。依据人们的经验远看不清楚,而近却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诗歌中会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朦胧之美。而这句诗句却不是,远能看见,走近了却看不见了,这就很值得斟酌。若是一般人便会觉得远远看去绿油油,近看没了也就罢了,不放在心上,而韩愈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小草是春日最美好的景色,胜过皇都一切繁盛烟柳。这就是诗人内心的诗意,见到早春生长的那份欣喜与心动。

四、感受意境,整体把握

“意境”和“意象”一样也是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心雕龙》一书描述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意境”的本质意义就是“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美学境界”。

“意象的外延大于意境,不是一切审美意象都有意境,只有取之象外才能创造出意境。”苦吟派诗人专注于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孙绍振却认为苦吟派诗人专注于炼字功夫,不善于营造整体意境。不管是写诗还是读诗,我们不仅要关注意象,也应关注诗歌所营造的整体意境。

读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