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范文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

第1篇: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特殊性: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性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它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权利的实现,由国家机关创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创办的,承担国家某一方面的公共事物和事业,向社会提供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其固定资产、国有资产和活动经费都属于国有资产,资产的来源都是国家的调拨,主体资金都是相对固定的

2、公益性: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天然的公益性,业务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远不及对企业严格,事业单位的运营动力也不及企业,加之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和考核的过关上,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

3、服务性: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事业单位的财务的确特性是耗费,社会特性是以自己的技术和人力为公众服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预算执行质量,决定政府贯策招待财政意图能否实现。

4、预算的重要性;重视部门预算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部门预算编制在有关科室的配合下,应着重对事业单位收费、房屋租赁等非税收入、单位专项工作支出等进行详尽,细化的预算。编制年度预算方案,提交单位领导同意后,作为资金管理的依据。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财政支出预算体现公共财政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要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资金的供给范围,确保事业单位法定支出,加大建设性支出比重,集中财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坚持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原则,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金额使用,不得随意进行调剂使用,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确保前后一致,并保持连续和稳定。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①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预算设计与预算落实相脱离想象很严重,导致财政支出跑、冒、滴、漏想象及为严重,并伴有大量的资金浪费,财务帐目在审计部门的印象也不尽完善。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想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先天的体制不完善造成的

②独立而不成体系的基建核算。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并没有对事业多元化投资的会计进行明确规定。目前,事业单位的基建核算大多是独立于事业经费核算的,这种两张皮式的核算及管理方式,无法全面系统、完善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既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又不利于财政等上级部门对基建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跟踪与监管,这与企业的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企业的基建预算和核算都是整个财务管理的重大项目和主题工程,绝不能独立设立和执行。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①财务管理观念落后,一些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有些财务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的理论了解的不深,致使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不统一。

②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素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高层次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缺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践工作的需要。在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队伍中,掌握市场经济、现代财会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会计人员不多,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更缺乏理论研究。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有待提高。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

①有些单位未能充分理解预算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最后由于编制时间仓促,预算难以做到自下而上。

②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事业单位往往忽视资金时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为此各事业单位往往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支出,对消耗性支出不研究其支出的必要性。

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

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无法在成本中体现,人为降低了成本支出,虚增了使用期内各个会计期间的结余,使得单位的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转让手续,随意调转,一些单位转让、拍卖国有资产不按规定的手续审批,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②对收入类的核算不统一处理,事业单位的各种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对事业单位实行收支扁平化统管。具体来讲就是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取得的属于预算外资金性质的收入要首先上缴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从主管部门拨回来的预算外资金要纳入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其他不属于预算外资金性子的事业和经营收入等,直接纳入单位预算。这很明显看到,规定中说事业单位收入包括其中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不相符,极易造成操作、认定和监督上的混肴和推诿。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 明析财务管理职能。采取措施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相互重合,改变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职能都转移结算中心的认识偏差。要加强宣传,进一步明确无论是否纳入会计集中结算,会计主体不变,财务管理的责任仍由单位自己承担的制度规定。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事业单位应改变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为此,各事业单位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开支。对消耗性支出,应认真分析研究其开支的必要性,规定最高消耗限额和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使费用预算能够确实有效地执行。同时,采取措施,逐步向企业编制生产费用和成本预算一样,制定各项费用的消耗定额,彻底改变“寅吃卯粮’’的状况。

3、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核算与监督方法,控制费用支出、平衡各部门经费支出,制定单位用款计划,核算系统实行会计和部门预算两维核算,彻底改变单位传统统收统支的习惯,建立“有指标才能使用资金,按照指标使用资金’’的观念;强化单位内部相互监督的职能,制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实行资金统一管理,贯彻资金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单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财务和审计部门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反财务制度及有关法规的行为严格处理。

4、做好财务印鉴、会计资料的保存和归档工作。财务印鉴和会计资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使单位的各种会计资料保存整齐完备,以备查询和调阅。银行预留印鉴是重要的财务凭证,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防止财务风险,印鉴一定要由不同的财会人员分开保管,印鉴和银行支票不能放在一起保管。财会人员要对财务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或电子版档案等会计资料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或立卷后送档案室存档,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书面形式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档案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章。会计人员工作变动或会计机构改变,会计档案转变时需办理交接手续,并由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签字或盖章。

参考文献:

第2篇: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则范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工程项目 跟踪审计

近年来,随着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成倍地增长,各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新校区建设成为学校发展重点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势必成为高校近年来资金预算的重点项目,也是资金预算限额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投资控制成为加强经济监督,提高投资效益,降低费用开支的重点。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部门更多关注的是项目的功能,围绕功能实现的技术参数及相应的主要设备。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投资控制则往往被弱化,这是学校建设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作为学校的审计部门,如何弥补学校建设工程管理部门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有效配合项目建设,实施费用控制,实现学校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 跟踪审计优点

全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确认和监督活动。审计监督、咨询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如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材料价格确认等影响造价主要因素,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项目各方的管理,有效预防经济风险,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

1.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

(1)介入时间早,审计活动贯穿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是全过程的造价控制;(2)以书面资料为基础,注重现场审查;(3)注重服务,在服务中寓监督;(4)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5)促进管理制度创新。

2.增强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加强了部门之间质量监控和造价控制合作、协调

当前项目管理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程度不同的设计不到位,施工变更多,隐蔽项目监理不力,以及甲方现场管理缺失时有发生的现象。通过跟踪审计,可及时、及早发现问题,促进各方加强管理 ,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3.加强了廉政建设

由于跟踪审计是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的机制,通过制度和程序,预防工程中违规行为,为保护干部少犯错误提供组织保证。

4.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预防资金风险

高校新区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多,项目类别多。控制投资规模、预防投资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稍不谨慎,就使学校资金控制管理处于被动,进而严重影响学校社会声誉。实行跟踪审计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加强监督和管理,为学校的建设资金和项目质量严格把关,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预防了资金风险。

5.全程跟踪审计的显著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节约投资,获得经济效益;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效益;扩大声誉,赢得社会效益。

二、跟踪审计主要环节和重点

实施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实际上是在履行项目的经济监督管理职责。项目管理经济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概算、前期费用、工程量清单与造价审核、工程招标及施工合同审核、施工过程设计变更审核、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认质认价,以及项目正负零以下隐蔽工程现场核查等各阶段。对项目设计、项目招标、合同、工程概预算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以免陷入合同纠正,引发经济损失。

1.项目设计、概预算、前期费用等阶段跟踪审计关键环节

实施项目设计、概算、前期费用、工程量清单与造价审核监督管理是项目跟踪全程审计监督的重点,是控制项目建造成本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大家忽视。造成这中局面的原因,一是项目业务部门管理缺乏造价控制意识;二是监督部门缺少项目技术管理专业知识;三是单位管理机制和模式不能适应实践要求,管理理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部门职能分工负责制,缺少职能部门之间履行职责的统一性和有效协调。

根据建设创新型项目管理机制的要求,努力实现项目“降低工程造价、合理造价”的目标,依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有关精神,结合项目设计和工程前期管理特点,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单位确定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流程行使职权,项目前期阶段控制和管理主要内容是项目立项、设计环节,在此阶段的造价控制实行造价限额控制。跟踪审计依据上述业务流程规范和概预算限额控制原则,实施以下环节审核,配合前期阶段目标控制。

(1)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标准选用、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项目标准、建设规模的确定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估算,批复的估算作为项目建设费用的控制总目标。

(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批复的项目估算进行设计并编制工程概算。工程概算必须控制在该地区项目类别投资估算范围内,正、负幅度不能超过10%,同时批复概算作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

(3)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对初步设计方案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工程规模、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不能超过批复概算。

估算、概算、预算三者的关系是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要保证三者的关系,从工程造价控制角度来说,首先初步设计的可行性报告编制要达到要求的深度;二是采用标准和方案要具有合理性及工程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准确性。工程估算的确定要通过咨询机构评审确定、学校论证审批。该阶段的限额控制主要是应控制第一部分费用(建安工程费)、第二部分费用(设备、工、器具及办公家具购置费)和第三部分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土地补偿、安置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比例。一般项目预算主要由第一、二部分费用组成,第三部分费用预算额度相对较少。

初步设计概算的限额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这三部分费用的构成,三部分费用不能串用,均应控制在批复估算范围内(正负不超10%估算)。

施工图预算将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最高限额,应按分项工程进行额度指标分解,在分项工程范围内进行优化,通过采取各专业的限额手段,达到不突破概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项目工程量清单、预算造价审核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清单招标是市场经济深化的结果。学校提交项目招标的清单量准确与否,非常重要,清单子目有无漏项或子目计量误差较大等缺陷,是项目工程量清单复审的重点,也是合理确定项目招标造价控制的基础。清单量和预算控制造价直接关系到招标成功与否,是选择施工企业重要因素。项目招标清单量中存在的细目漏项或计算量缺少是造成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的直接原因,若发生施工索赔,即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学校管理不良影响。因此,预防施工索赔是清单审核的重要任务;而有效预防企业索赔,也成为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3.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

(1)合同审核。合同审核,要从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合同的约定是否明确,主要条款、价款是否符合招标约定以及违约的具体责任等方面重点内容进行审核。付款约定、条件及结算审计是审核合同的要点。

(2)材料、设备价格确认。材料、设备采购成本,往往占工程项目总造价很大比例。材料、设备品质和厂商的选择,往往对价格的确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控制工程项目总造价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市场供应丰富的有利条件,从货源多、品牌多、规格多、档次多、供货形式多及价格差异大中,择优选择。因此材料、设备的价格、质量和品牌等咨询成为跟踪审计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

(3)工程进度款审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是保证项目进度,双方履约的职责。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额度和支付时间是监督合同履约、诚信守约,保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审计部门既要促使学校按期足额支付工程款,确保施工单位及时足额获得合理的工程建设资金,又要防止超付工程款发生,维护学校利益。审计人员采取包括组织的、技术的、合同条款方面的种种措施,予以层层把关,切实预防工程款不超付。

(4)隐蔽工程验收。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跟踪记录,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前提。对隐蔽工程的记录,审计人员应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包括到现场进行材料取样,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跟踪记录等。

(5)工程变更、签证确认。基建工程的变更、签证必然涉及到工程价款的变动。就目前国内激烈的建筑市场而言,施工单位为了获取丰厚利润,已将目光转向工程的变更、签证方面。有的甚至采取策略,低价入围,然后靠施工中的各种变更、签证来确保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施工中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签证,对于防止变相突破投资规模,控制工程造价有很重要的作用。

(6)索赔的审核。学校提交招标的项目清单量,若存在细目漏项或计算量缺少将导致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的申请。根据清单招标管理规则,施工企业承担材料、设备价格风险;建设单位要承担工程量风险,由此施工方往往抓住建设单位的某些失误,提出索赔金额要价很高的申请。因此,预防施工索赔是清单审核的重要任务;而有效控制企业索赔,严格审核索赔费用,也成为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人员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取证,据实审核,从而避免或减少学校的风险和损失。

三、当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程跟踪审计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跟踪审计模式在实践中仍有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审的风险与压力巨增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学校审计部门面临着咨询任务重,时间跨度长,协调环节多,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等多重压力,审计承担的风险与责任极大地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审计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

2.审计制度滞后审计实践

跟踪审计在高校不同程度试行,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但还未从审计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还未建立一套相关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没有上升到教育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行业规范和学校制度。跟踪审计急待政策明确,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全面推进和深化提供制度保障。

3.建设项目管理各方的职责和权限还未科学界定

跟踪审计打破了建设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而又因跟踪审计制度、规范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方管理职能和权限尚未从制度上合理界定,各方责、权、利关系不很明晰,会造成各管理方不到位或越位情况。因此要明确界定管理各方职责,保证各方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各司其职,才能使跟踪审计有序进行。

4.建设项目管理各方意见的协调与统一有待加强

跟踪审计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作的一项工作,各种因素引发的业务配合不协调、不主动,甚至还有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着跟踪审计的效果。个别单位无限扩大审计部门权限,出现审计部门越俎代庖,业务部门推委,造成工作被动局面。

5.审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高校跟踪审计环境不容乐观。由于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上跟踪审计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法规和制度加以保证,如果有关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将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优化审计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6.审计力量和审计方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历史原因造成现有审计人员,不论力量还是业务能力均无法满足跟踪审计要求。短期内聘请技术专长人员,也因制度限制无法解决。跟踪审计极具政策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的方法、手段及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深化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发展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跟踪审计运行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使跟踪审计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使传统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因此,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跟踪点,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管理的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为跟踪审计人员与其他各方管理人员提供具体指导,使之各司其职,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步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

2.注重提升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素质

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兼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工作需要。

3.创新审计制度,优化审计环境

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开展全程跟踪审计需要的制度体系,为实施项目跟踪审计提供制度保证。包括审计经费预算,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培训,审计机构选择以及审计职责履行的强制性制度等。这些制度就构成了审计业务开展的内外部环境。跟踪审计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从内部审计环境来说,是全体审计人员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与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从外部环境来说,一是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二是需要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理解和配合。特别是针对技术复杂项目,需要临时聘用或咨询该领域技术权威协助工作,这些都需要管理制度支持。作为内审部门,它不具备国家审计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它只能通过自身更多的努力,加强审计宣传,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协调来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经济监督业务的权威。另外从学校领导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为学校创造的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支持审计部门的工作,从政策上给予鼓励,从人员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使审计部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对跟踪审计合理取费的探讨

跟踪审计是一项创新工作,审计取费没有现成的规定。跟踪审计的合理取费是跟踪审计得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公正合理地评价审计人员的劳动,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这也是搞好跟踪审计的内动力。跟踪审计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含量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的跟踪审计的收费标准就不同。一般松散型跟踪审计取费不支付基本费用, 按审减额的一定比例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应支付基本费用,作为跟踪期间办公费用,同时按审减额的一定收取审计费用。

跟踪审计取得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还相互转换。跟踪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即可获得显性效益――审减金额,也能产生隐性效益――改进管理减少预算、预防风险损失。随着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的力度不断加大,结算审计的审减额将大大减少,如果仍按现行的按审减额取费,显然就不能真实体现跟踪审计的实际价值。研究合理计取跟踪审计费用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把过程实际跟踪效果(如材料价格、隐蔽工程、工程变更、索赔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核减额作为计提基数)计取跟踪审计费用。这样能客观解决跟踪审计过程中人力和物力投入和预期回报,基本达到客观、公平、合理。

5.明确自己责任、协调各方关系

审计部门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两项,一是评估建议权,即对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审核确认权,即对相关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和确认。应当强调的是,无论是学校审计人员还是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都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职责,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工作到位不越位。合理界定审计职能,把握好审计的定位和尺度,这是做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前提,也是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学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依托中介组织履行职责应当在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它对工程造价的确认应事先得到学校内审部门的认可,这样既有利于保障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又能防止社会审计组织出现不谨慎不恰当的行为。

6.切实把握跟踪审计“服务、监督、预防”三位一体的审计理念

服务、监督、预防是准确把握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内部经济监督与服务辨证关系,是科学定位审计职责,积极探索审计方式方法新途径,有效开展审计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跟踪审计所具有的及时性、预防性和建设性特点,正是体现审计经济监督的新理念。跟踪审计是将结算审计最终造价结果涉及到的内容,通过跟踪审计进行事前造价咨询和过程造价控制,寓监督于跟踪服务之中,加强了建设项目造价过程管理,防范了经济风险。实现了从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咨询和事中控制的延伸拓展,实现了传统审计职能向现代审计职能的转变,是质的飞跃。跟踪审计围绕建设项目造价进行跟踪、咨询和控制,参与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各种环节,审计目标是提高项目质量和控制项目造价,千方百计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校预防风险,增加价值。

综上,建设工程全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制度创新,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跟踪审计加强实践和研究,使它不断完善和提高,最终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载《审计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