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建设内控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了建设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在现阶段的背景下,人们愈加重视政府在工程建设建设领域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审计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规范化运行,提升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审计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发挥。本文从现阶段建筑工程审计现存问题着手,探究提升建筑工程审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现存问题;对策
政府在工程建设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这就需要加大对工程建设领域进行审计。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审计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工程审计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不利于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当前建筑工程审计现存问题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这就对建筑工程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工程审计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决算审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查核问题的能力,要精通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审计而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现有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工程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甚至有部分审计人员缺少系统性的知识,不能够准确的对审计资料进行分析,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审计效果不理想。
2.未足够重视征地拆迁阶段审计。
当前,全国审计机关多重视工程建设阶段、工程结算阶段审计,对征地拆迁阶段审计投入精力不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长,征拆资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够透明而导致补偿资金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增加,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同时,拖欠和挤占挪用拆迁补偿资金也时有发生,而现阶段审计机关对征地拆迁资金投入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如何对征地拆迁阶段的合法性、拆迁资金的管理、使用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切实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审计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对建设单位内控制度审计不够深入。
自2000年《招标投标法》正式实施、国家对建设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工程领域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直是干部违纪违法的高发区。“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制度执行不够。同时,现阶段审计机关对内控制度的审计不够深入,造成内控制度较多存于形式。
4.工作协调不到位。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开展建设工程审计之时,有部分建设单位由于施工、监理以及设计等多方工作缺乏协调性,使得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为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以及建设等单位在项目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缺少与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协调不到位,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审计作用发挥不出来,出现了一系列的审计漏洞,对工程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投资审计效益性的最大体现。
二、提升建筑工程审计质量的对策
1.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在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现阶段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存在着懂财会的不懂工程建设、懂工程建设的对财会知识了解又不够深入的现象,要想提升建筑工程审计质量,就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财会、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多种方面的知识,从而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利用综合的审计知识,灵活应对工程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聘请具有工程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审计,共同组成审计组,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同时,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审计人员能够规范自身行为,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审计人员队伍,促进建筑工程审计质量的提高。
2.加大征地拆迁阶段审计力量的投入。
征地拆迁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这一阶段进行是否顺利,关系到工程建设是否能够早日动工,项目计划是否能够早日实现。同时,征地拆迁阶段审计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既牵扯到征拆资金,又牵扯到征地拆迁阶项目的管理,不仅要对征拆结果进行审计,更要对征拆过程进行审计,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大对征地拆迁阶段审计力量的投入。做好审前调查是做好征地拆迁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制定重点明确、针对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在征地拆迁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拆迁资料的收集,了解项目的总体情况,把握好拆迁项目程序审核关。审计机关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审计,主要包括:是否具有完备的征拆工作手续,是否制定征拆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及执行情况,是否明确征拆范围、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征拆资金是否进行专户管理核算,是否符合相关财务规定,建设单位是否及时进行征拆财务决算等。
3.加强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
内控制度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的测试和评价,以发现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内控制度对建设项目来说就是内部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审计人员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一是审查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完备性。二是审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有效性和效果性。防止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使内控制度对建设项目真正起到免疫作用。
4.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做好审计工作定位。
在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由于现阶段的工程审计工作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实际开展之时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工作便利条件;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积极开展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加强交流,鼓励相关人员融入到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丰富工程审计资料,扩大工程审计的工作范围。同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方,审计人员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务必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处理好监督和服务之间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要防止出现越粗代庖,大包大揽。应正确处理好与建设、监理等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作者:岳伟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审计事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姚艳.建筑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147-149.
[2]朱建军.建筑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6):75,64.
关键词:水电;内控制度;缺陷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水电简介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
但随着水电建设的加速发展,水电建设投资成本也不断攀升,这就要求我们水电建设企业不仅要对水电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创新,努力节约投资。
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随着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爆发,内控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越显著,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三、水电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
(一)前期工作内控制度缺陷及应对措施
部分水电建设企业为了尽快开工建设,前期规划和可研设计只为应对计委和发改委的审查批复,对委托单位的选择不严,对委托单位出具的《规划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不严,影响后期建设工作,导致管理难度加大、投资成本增加以及建设期的延长等。
在笔者参建的水电站建设中,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问题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1.某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引水隧洞开挖中围岩类别的描述中,Ⅴ类围岩的比例为5%,而在施工过程中,Ⅴ类围岩的比例超过35%,在隧洞开挖过程中,Ⅴ类围岩较Ⅲ或Ⅳ类围岩在施工工艺上有较大区别,工程造价也有大幅提高,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要进行设计变更,追加投资,仅围岩类别的变化引起的投资增加就上亿元,占设计概算的4.35%左右。2.另一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施工电源的描述,项目进场后半年,提供系统电,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系统电的供应比可研报告提供的时间晚33个月,在这长达33个月无系统电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只有使用柴油发电,超出原概算上亿元,占概算的7.15%。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前工作的内控设计上,不仅要对委托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要对其提供服务的项目进行跟踪调研,对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选择信誉较高的单位作为《规划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并对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进行仔细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二)开工建设时间的内控制度设计
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工程开工建设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上例中,由于对地下隧洞围岩类别等因素的不合理介定,对隧洞开挖工期的估算错误,导致隧洞的开工时间与首部枢纽、厂房的开工时间相同。在施工过程中,首部枢纽、厂房的完工时间要比隧洞的完工时间早12个月以上,不仅导致了投资成本的增加,也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仅财务费用一项就增加了几千万的投资成本。
所以,在开工建设时间的内部控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查可研报告。由于委托单位最初提供的可研报告是为了应对发改委的审批,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建设方对发改委审批的可研报告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结合现场堪测和实地调研,对可研报告作出合理的评价。
2.合理分标、确定各标段的开工时间。在充分论证可研报告的基础上、对各单位工程的完工时间合理分析,按完工时间先后顺序有序招标,力争工程各部位同时完工,节约资金占用成本。
(三)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控制活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1.施工中质量把关不严、不重视安全
承建工程要达到的质量安全标准已在签订的施工合同中明确,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发生返工或者索赔情况,或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不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势必会给建设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质量安全的内控设计上应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问题没有技术难题,在于重视程度,在于投入,要重视投入、时刻警惕。
2.结算支付过于程序化,影响工程款的支付以及施工方资金的流转,造成施工的不顺利,影响工程进度。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尤为突出。按内控制度的规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围岩变形的处理、地质变化引起的超挖、超喷、超填的处理等,要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来处理,而这种变化带来的投资增加都比较大(特别是对地下工程较多的项目),审批处理时间太长,而施工单位处理围岩变形、超挖、超喷、超填时均要发生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影响其资金周转,严重影响工程进展。
因此,在授权控制的设计上,一方面,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时,要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变化带来的影响,使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符合实际情况,以利于工程的进展。
(四)竣工决算阶段的控制缺陷及应对措施
水电建设项目完工后,由于施工企业未能及时办理项目竣工验收手续,没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从而造成项目不能验收,加大了水电建设项目财务风险。
因此,在竣工决算的内控设计上,应及时处理施工过程的变更及争议,规范项目验收程序和时间,以利于项目的竣工决算。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main body of investment project is diversified and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diversification, are in urgent need of engineering project whole process track audit. This requires tracking audit staff ha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investment, familiar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plays a certain role.
Keywords: contro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ing audit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工程造价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目前大多用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控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后期介入工程造价审计的信息不对等问题。通过工程造价人员跟踪审计,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 。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
1、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随着项目的进展,参与项目的论证、筹备等工作。
2、审计组应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及合理化的压缩工程造价的建议 。
3、对中标合同价进行控制,不允许施工现场随意变更设计、增项、减项、扩大工程造价,即使确需变更也要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变更方案,对工程用材料,隐蔽工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监控 。
4、跟踪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有关费用的测算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
5、审计组应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出具阶段性的审计报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
(一)建设项目开工前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审计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2、施工准备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把握好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施工单位选择。
3、审计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缓、免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征地或拆迁补偿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评估、计价是否合规、合理,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等问题。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内容应包括:
1、审计合同履行情况。审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审计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审计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并执行了各项内控制度。
3、审计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工程预算款及结算是否按合同办理;。
4、审计工程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衔接,有无大量资金闲置、或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损失浪费现象。
三、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协助业主控制项目建设成本和对整个项目各环节的程序监督控制,使工程项目合规合法.工程总造价有效控制在成本控制目标之内,并顺利完成竣工决算,因此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一般实行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几个过程。
1.造价审计内部协调的差异
造价审计内部协调的差异。主要是指在工程造价审计活动中出现的审计程序不统一现象,其中也涉及到审计方法的失当,审计制度不健全等。对于同样的工程,审计过程如果采用的标准不同,就会导致投标双方的利益冲突,与此同时,若审计相关人员由于自身原因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就会造成工程计价的错误,严重者甚至会触犯国家法律。
2.造价审计外部协调的不统一
造价审计外部协调的不统一。主要是行业之间与行业主部门的不协调,业务主管部门与相关业务单位之间的不协调。例如,由于一些工程建设单位利用各自具备的权利,来进行多头委托造价审计活动,甚至有些部门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以低造价进行审计认可,最终导致承接审计任务方得到的资料产生差异,进而直接影响最终审计结果的不统一。
3.造价审计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由于目前对于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有一些相关的制度,但是好多类别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还不是很健全,甚至有些类别干脆没有。与此同时,在制度执行上,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也存在着问题。例如,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强,建筑方与施工方因为利益的一致性进行相互勾结,项目建设环境的无保障性等不规范的审计管理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问题。
四、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控制审计
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控制审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指在建设工程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直到交付使用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比选、概算预算编制:招标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承发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清单控制价的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量计算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与决算。
五、 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1.投资决策阶段
通过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控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作出合理的选择,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工程设计阶段的费用支出只占整个项目费用支出的1%以下,但它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超过75%。拟建工程,在建设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以及建成后.能否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存在技术和经济相互分离、设计与概预算脱节,与工程施工之间沟通联系较少,存在严重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脱节现象。全过程工程跟踪控制审计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控制中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设计阶段造价工程师参与全过程设计,并采用限额设计,从根本上解决设计超限额的问题,使项目投资有效地被加以控制。
3.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造价的最关键阶段。招投标价格也是招标人与投标人达成共识的市场体格。有效的组织招标清单工程量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是招标投标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及后期工程中索赔变更是否严重的重要阶段。招投标阶段审计的介入,有效地控制了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使整个招投标过程明朗化,公开化。同时,提前介入清单工程量计算及控制价的编制工作,深入解读了项目每一部分的工作量,有效地控制了投标人的不均衡报价现象。为业主选择可靠、安全、资质过硬的施工单位,是本阶段的关键所在。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从图纸到实体实施的必须过程。施工过程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建设单位如果没有严格的工程变更内控制度,非常容易造成管理上缺陷,造成增加投资和损失浪费现象。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无价材料定价等进行适时审计,根据合同及现场施工进度,核实月进度款支付计量报表,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有效解决了老审计办法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竣工验收阶段
由于前期工作的介入,本阶段对工程量的计算及审核,套用定额或清单综合计价是否准确。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索赔是否符合事实,材料差价是否合理,工程费用计取是否合理等问题,都做到有据可循,有章可依。为竣工验收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地解决了老的审计方法的弊端。使审计工作更具体化,全局化,信息资料全面化。但是,目前此项技术也只是初试阶段,没有全面全局展开,还存在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问题。审计人员应多深入现场,了解新工艺和新材料,不再因此而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应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问题;对策
1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现状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建管单位)的性质大多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部门日常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现实工作中大多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按照要求必须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基层建管单位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会计制度执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水利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此外,现行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因此,急需研究对策,完善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2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项目会计核算主体责任不明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第四条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1]。”基建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个建设项目存在多单位、多账户核算的情况,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基层建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为项目会计核算主体,但没按照规定开立银行账户、也没有按规定单独建账核算。(2)上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建管单位分别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核算主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利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在成立后由于开立银行账户不及时所致。(3)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主体除主管部门、基层建管单位核算外,还存在(项目建设管理费)由第三方核算的情形,这种情况反映出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意识的薄弱、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主管部门对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同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存在多个会计主体核算管理。由于每个核算单位管理方式、核算方法不一致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在建期间日常管理难度加大。工程建设施工中遇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带来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长时间难以入账等各种问题。2.2会计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面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执行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完全不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工程项目资金均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核算,水利基建工程投资项目不按要求上报年度投资决算报表,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二是对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基建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方法等方面和制度要求相差甚远,会计核算中存在事业科目和基建科目混用现象,比如:基本建设项目利息收入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计入“其他收入”科目,不符合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的规定[2]。2.3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首先体现在会计机构、财务人员设置不合理方面。由于一些基层建管单位是临时组建的管理机构,又因为人员编制等原因,在组建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来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核算,大部分是由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来临时兼任水利工程项目财务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不利于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难以保证顺利、有效地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普遍缺失、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单位普遍缺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于国家已经实施的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财务法律制度、法规,基层建管单位不能及时组织人员来制定、补充和完善本单位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在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下,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议事缺乏制衡机制;资产控制管理薄弱;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收支缺少有效管控,比如:工程价款结算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缺少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不符合财政部、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第二十二条(二)“建设单位的财会部门支付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经办人审查无误后,应送建设单位有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的规定[3];另外,还存在人员岗位设置不够合理、预算控制缺乏约束力等问题。2.4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目前,基层建管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主要依据财政部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之后的一系列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规定、办法,比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节(结)余管理的通知》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结算评审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关内容已滞后于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的实践,表现在:(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了原有的支付方式;建设资金收付由原来通过单位账户改为国库集中收付,作为项目临时机构的基层建管单位在开立单位账户时会受到阻碍。(2)工程概预算中独立费用部分建设管理费有关内容的支出标准在制度中没有明确标准,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难度,如:施工现场津贴、临时人员工资等。(3)在核算有关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用时,资金结算应遵循的原则、资金支付需补偿方提供的原始凭证种类在现行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现实工作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问题。
3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明确水利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主体。对于基层建管单位而言,它既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单位,也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核算的主体单位。明确这一点,是基层建管单位组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资金核算的前提,每一个基层建管单位必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机构成立后及时开立银行账户,对于每一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按制度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内的成本和财务状况。在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基层建管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建管单位成立之后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基层建管单位开立银行账户事宜,监督并指导基层建管单位及时建立起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人员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账簿设置、会计核算工作。3.2提升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严肃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存在的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不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会计制度的现状,其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法制宣传、反面教材等教育手段来提升基层建管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法制观念,促进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促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执业道德、履行会计工作职责。主管部门还应当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日常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专业业务学习,比如聘请专家来讲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知识、日常组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知识,以此促进财务人员知识更新,促进其专业化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职业判断,对每一个水利建设项目做到及时、准确地运用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资金核算和账务处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基层建管单位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对在建项目可以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和稽查力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严肃会计制度实施保驾护航。3.3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应加强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专业会计人员,确保工作中能够正确履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规章,以保证建管单位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应按国家近期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现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增补和完善,将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单位重点工作范畴,逐步建立起适应、满足本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使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在各环节都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理财观念,防范基层建管单位在水利基本建设管理领域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3.4完善现行会计制度,使其符合当前会计工作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以适应当前基本建设管理需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按程序进一步补充、完善会计制度内容,规范会计行为,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4结语
基层建管单位应提高财务法制观念并能自觉、严格地履行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同时,促使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使其符合当前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实践并具有可操作性。各级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监督的力度。通过研究希望能促进水利建管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国家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能够在良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尚晓华 单位: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3.
一、发电行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一方面要向国家争取合理的电价政策,多发电量,特别是多发有贡献边际的电量,另一方面迫切需要眼睛向内,抓基本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努力降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如果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且较低的水平,就可以减少项目投产后的还贷水平,减少利息支出。
二、发电行业基本建设项目造价上升的主要原因
1.客观方面原因
(1)国家市场化三大材料等重要原材料的价格,使工程材料成本上升;
(2)由于原材料价格市场化,使价格因素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使某些电力设备的合同定为开口价,致使工程造价失控。
(3)各种政策性调价因素;
(4)有些地方和部门向电力建设项目乱收费、乱摊派、“吃大户”造成建设资金流失,工程建设成本上升。
2.主管方面原因
(1)有的工程层层转包,增添了许多中间环节,加大了管理费用;有的以包代管,放弃了施工管理工作,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2)设备、材料等采购没有坚持货比三家,盲目采购,甚至有的收取回扣,采购的设备质次价高,造成积压和损失浪费,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按期供货,缺乏制约、制裁手段,影响了工程进度,延长了工期,加大了建设期费用和利息负担;
(3)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设计内容,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投资,设计变更,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积压,
(4)工程量计算不实。
(5)存在高套定额现象。
三、加强工程管理控制造价所应采取的措施
1.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必须严把“四关”
(1)严把招标文件制定关。
招标文件制定是基建管理特别是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应由招标人自主编制或由招标人委托的招标机构编制。
(2)严把工程合同签订关。
工程合同签订是建设单位在基建管理工作中必须把好的又一重要关口,这些内容对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齐全、逻辑严密、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其最后的工程成本就可能合理。
(3)严把工程变更签证关。
工程变更是指业主根据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图纸进行的更改。既然对原有图纸进行了更改,就必然会引起施工工程量的变动,而工程量的变动也就必然会引起原签订合同价款的增加或减少,特别是有些工程变更较多,工程量增减变化大,又不需经过招标,其最后结算依据仅凭建设单位代表的变更签证,这样变更签证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4)严把工程决算审核关。
工程决算审核是基建管理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最后关口。审核必须以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预算定额以及该工程的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为依据。
2.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把工程造价控制落到实处
(1)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
明确业主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控制建设标准方面,项目法人要负起全面责任。明确工程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招投标和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具体负责人,相应履行保证工程安全、质量与速度、控制工程造价等责任。
(2)建立基建工程监理制
工程监理单位通过议标或招标确定,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监理的内容和各自的责任、义务。使其履行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的责任,达到控制工程造价预期的最佳目标。
(3)工程项目管理合同制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合同管理。签订工程施工的各项合同,以合同确定相互关系,项目法人与委托施工单位应签订内部考核合同,严格合同的考核,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加强和发挥财务部门在控制工程造价中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基建开工、建设、竣工移交生产及投入运营的过程。在该阶段完成工程全部投资支出,它是控制投资、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财务部门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的重要环节。
3.加强发电行业基本建设全过程审计
(1)开工前审计
第一,前期工程的审计。抓前期工程审计,就是重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进行治理,防患于未然。审计要参与可研、初设和概算审查工作。从经济和财务角度提出审计意见,特别是要审查设计标准、规模、概算的编制精度。第二,开工审计。在业主提出项目开工报告时,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先审计,后办理审批。
(2)建设期审计
工程投资主要在建设期,大量问题的出现也往往发生在建设期,所以审计部门必须对建设期,特别是后期建设加大审计力度。由于概算执行的好坏,直接涉及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这个阶段审计的重点是概算的执行情况。
(3)竣工决算
【关键词】公司 筹建期 风险 控制
企业风险是指某一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制定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分析公司的内外风险,制定系统的管理策略来处理这些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实现企业的目标。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新公司筹建之初,各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筹建期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厂房建设、国外设备引进、国内设备的采购等,公司筹建期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公司基本建设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表现在:
第一,设备引进前期的市场调研,设备的性能、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第二,设备采购价格的谈判;第三,设备验收是否符合技术合同要求;第四,设备款项的支付是否合理等。
工程建设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表现在:
第一,价格风险:在工程的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都会产生风险。例如,由于时间紧,对细节的设计较粗,造成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从而造成投资增加;由于工期较紧,造成施工图设计不够详细就进行招标,从而不能按现有图纸包干,造成今后由于图纸变更产生造价提高的风险;施工过程中的图纸变更、现场签证、暂定价等因素引起的造价变更的风险;第二,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队伍是否按要求施工,易产生质量风险;第三,安全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工种交叉作业,易产生安全风险;第四,工期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外界及施工单位自身原因,容易造成脱期,从而产生拖延工期;第五,款项支付的风险:工程按阶段付款手续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规定;第六,总投超支风险。由于上述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公司总投资额超过可研的预算范围之内。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风险,笔者以所在公司为例,认为首先需要对各项风险给予充分评估,在分析各种可能性后,在控制企业风险层面,最主要的工作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借助相关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增强公司的风险意识,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强化公司风险控制效果。
一、建立健全基建期各项管理制度
公司以宝钢国际系统管理部下发的基建期管理文件蓝本,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基建期的各项管理文件。这些文件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文件、人力资源管理文件、安全生产管理文件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文件,并将相关文件和制度上报系统管理部,由系统管理部审核、执行董事批准后下发执行。随着公司发展,公司应在各项基础建设和以后的经营活动中,继续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以确保公司快速、安全的完成基础建设工作。
二、制订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内部控制制度
在公司的基建期,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在风险控制层面特别重要。因此,根据国家财会[2001]41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结合公司在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上述风险,财务部会同项目筹备组的相关人员,组织编写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两个模块的内控制度。
固定资产模块用以规范公司在办理固定资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处置等业务时,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与审批程序是否适当;日常保养制度是否落实、维修保养费是否超预算;处置固定资产是否履行审批手续,作价是否合理等;在建工程模块用以规范重要业务授权过程中,审批手续是否健全;项目决策责任制是否健全,是否有奖惩措施;概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真实;款项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等;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实施决算审计等,以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宝钢国际管理文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宝钢国际各部门对于新公司的建设各负其责。公司组织项目筹备组人员认真学习该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管理流程,以保证各阶段的工程建设符合管理流程的规定。同时对于工程建设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国际各职能部门,以得到各部门政策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四、针对风险,提出控制措施
公司在宝钢国际各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吸取兄弟公司的经验,根据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不同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一)采取不同措施控制各阶段价格风险
1.在设计阶段: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参照其他剪切中心的设计,减少变更的风险;采取合同措施,对设计反复变更的情况采取惩罚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在招投标阶段:在招标工作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将变更原则在招标文件的合同中规定完毕,做好中标后合同的签订工作。
3.在施工阶段: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严格控制材料价格,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
(二)强化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和工期风险防范
主要是在施工中加强监理的监管力度,减少质量风险;加强施工单位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监理对安全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风险;在施工初期由施工单位上报工期,由监理按上报工期监管工期,可以提前预知脱期因素,提前制定方案,减少工期风险。
(三)注重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筹建期资金使用项目多、数额大,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产安全,尤其是加强资金审批支付的控制尤为重要。从完善企业内控的角度看,公司建立严谨的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支付审批权限。发生经济业务要有合法、有效的合同或协议,对资金支付的控制应以合同为起点,首先合同应是经过授权审批签订的,基建部门根据合同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年度和季度、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经批准后按月向财务部门报送用款计划,申请支付时由基建部门根据查验的合同执行进度、监理证明单来填写付款申请单及合同支付登记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合同、用款计划、监理证明单、付款申请单和历次支付记录复核无误后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并及时按辅助核算的在建工程项目和合同管理项目分别登记“在建工程”和“往来单位”的账目,确保款项支付有依据,账务管理与合同管理一致。在考虑固定资产投资专款专用的情况下,可以在银行单独开立专用账户,将基本建设支出和日常开支区分开,便于监督管理。基建、审计、公司财务部等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工程造价控制关。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方交换的意见必需通过宝钢国际监察稽核部指派的审计部门批准,公司财务部方可支付款项,避免监理单位与施工方私下接触,损害公司利益。
(四)加强固定资产风险控制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风险,主要通过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加以规范,遇到问题及时与资产管理部和工厂运营部沟通。在建工程核算管理中引入“辅助核算”,将在建的各项资产分别作为一个个项目进行管理,为建造这项资产发生的直接支出归类计入这个项目,不仅能直观了解所发生的费用,同时有利于与基建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保持一致,待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不能直接划分的待摊支出按合适的标准分配计入相应的工程项目中,计算确定完工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从在建工程科目结转至固定资产科目。
五、加强制度执行效果,强化监督检查
制度建设只是为控制风险制订一个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制度的规范执行,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对于各项控制措施,各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认真执行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公司财务部与宝钢国际监察稽核部指派的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关注建设过程中每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采取措施加以避免,以确保公司的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对于上述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重点检查。对于制度未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要求其必须按制度规定办理;对于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以确保公司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控制企业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连江.企业筹建期间有关业务核算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5(16).
[2]吴静娴.关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关键词】 基建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会计核算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基本建设期应该包括筹建期、施工期、试产期至投产,基建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具体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概算、工程预决算、项目建设到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全过程。而煤矿建设往住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除了自有资金,还需大量融资,如何及时筹措、合理分段投入资金,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节约工程成本,使投资效益最大化,这是摆在每一个煤矿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份制企业,从2004年开始搞基建,到现在已有6年。在这6年当中,累计投资3亿多元,相对来讲,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财务管理工作量都非常大,在基建期间遇到关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情况很多,加之,财务制度的改革,会计核算程序的变化,给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体现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各个环节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选择合法合理的会计制度
我国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先后历经几次变革,选择适合自身实际又不违反国家政策的会计制度至关重要。根据财政部于1996年颁发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颁发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的规定,对独立核算的建设项目,凡是符合规定条件,并报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建设单位财务会计与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已经合并的,不再执行本制度,应执行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及部分企业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已实现基本建设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并轨的企业,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及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但企业基建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不需要安装设备、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购入的无形资产及发生的不属于工程支出的其他费用等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企业未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建设项目,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将分行业会计制度中的“在建工程”科目,分设为“基建工程支出”、“更改工程支出”、“大修理工程支出”和“工程物资”四个一级科目。作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选择何种会计制度呢,关键要是看否为独立核算的建设项目,还要参照集团母公司的会计制度。如果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由于《办法》中有些内容不够明确,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还应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它投资”的核算方法,才能够全面、准确地核算单项工程项目的成本,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额及构成,因此,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合理的便于操作的会计制度。
二、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
建立账套、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基建财务的基础,一个合理的构架更利于项目的财务管理。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工程施工,而财务部门则反映单项工程的资金价值,会计科目、单项工程辅助核算应按工程概算设置,一一对应,这样才能准确地核算单项工程成本,才能够区别哪些是概算外工程,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避免超计划、超预算。建立健全基建业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概算编审制度、核算制度、内控制度、报表制度和竣工财务决算制度,对基建业务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财务人员依据各项制度深入到工程管理中,贯穿项目预概算编制审核、资金筹集、工程成本控制直至竣工决算全过程,以项目概算内容为指导,避免出现工程施工与财务“两张皮”的现象。不但要参与工程成本控制,而且要参与项目前评估、概预算等各项评价工作,收集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核算、分析、评估和经济评价,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税率、融资成本等的计算从财务角度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建议资料。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和基建工作人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互通信息,二者之间要有严格的程序控制和各项手续传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基建投资效益最大化,最大程度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的投资。
三、加强煤矿企业基建期资金筹措及管理
煤矿建设投资巨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的规定,煤矿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为总投资额的35%,2009年起调整下降为30%。按此比例,大量的建设资金需从外部融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的保障是项目建设的前提,选择何种融资渠道、融资规模、投放的时机和金额,将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及股东的投资回收率。财务部门应根据可融资金额、融资成本及可投放资金的时间,比较各融资渠道,签定融资合同,在保证工程施工需要的同时,结合资金来源情况,按年度投资计划所需的现金流量,分阶段逐步投放,把利息支出降至最低。
工程管理部门要根据项目概算的每年工程量,列出每年、每季的投资计划,财务部门根据此投资计划合理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在资金总量控制的同时,安排每月、季的资金支出预算,对执行情况检查并实时作出调整,采取措施,加强建设进度,更好地完成计划。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和工程部门多沟通协商,协同一致,既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不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还要尽可能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占用过多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资金筹措的困难,保证资金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
资金的安全,不但体现在存放环节,更体现在日常会计核算的支付环节,不但对建设单位管理费制定指标,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更要在支付工程价款时,认真执行财务内控制度,防止多付、重复付款或早付质保金等。付款时要认真审核基建计划、工程或采购的合同,监理意见、工程管理部门意见,概算、决算,发票、收据、付款申请等,查账后才能支付。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要注意项目建设各项程序和关键点,搞好财务监督和控制,发挥财务作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对煤矿基本建设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应加强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工艺的掌握和现场管理的学习,实地进行走访调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为上级领导及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四、在会计核算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基建期间的会计核算比较繁琐,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一些合理的调整,可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在建工程科目下“建筑安装工程”、“设备投资”都设置了辅助核算,分别对应单项工程名称设置了辅助项,并设置唯一编码,施工单位往往分次结算挂账,并且单项工程项目名称有时书写不规范,如“车场”“中车场”“二车场”等前后不一致现象,财务人员对基建管理方面的知识、制度了解不多,不同或相似的工程名字会误认为是不同的单项工程,会造成个别单项工程在财务核算时,设置了多个辅助核算项,给单项工程决算时造成许多麻烦。财务部门应和工程管理部门协商沟通,根据投资概算对各单项工程设置唯一编码,财务部门挂账时依据编码确认是哪一项工程,不但利于单项工程成本的核算,更会避免工程决算时多支付工程价款。
二是工程结算时,要认真审核各项手续是否齐全,要有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表、合同、预算、发票、收款收据、工程监理方的签字盖章、工程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审批齐全的资金支付申请表,审核发票是否是合同签定方的公章,如果是在当地税务局开具的发票,还应加盖合同签定方的印章(如果是合同签定方的项目部,则应取得合同签定方对项目部的授权证明)。支付款项时,涉及到与合同签订单位不符的单位付款时,只能认可合同签订方的结算收据,经此单位的充分授权后才能向另一单位付款。工程决算时,除上述手续外,还要审核工程决算书,查清已挂,长金额,并按合同规定留质保金,一般工程施工项目按5%留质保金,商品购销合同按10%留质保金。定期核对客商往来账目,及时清理,已完工项目要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办理竣工结算。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促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程序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岗位,需要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一、目前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1 重制度建设,轻执行落实
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各专业线要在已经形成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梳理,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和程序。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遇到具体问题时,制度的作用往往被淡化或没起到约束作用,还存在制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有的单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生产经营,工程建设,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内控制度执行方面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的内控体系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
2 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
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用于严格规范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意识,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忽视了对执行过程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往往检查出现问题后忙于整改,既未达到事前对风险防范的目的,又增加了事后管理成本。
3 企业内控文化氛围建设尚待加强
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企业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各级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必须参与这一过程。目前,企业的内控文化建设需要向纵深延伸,特别是要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对内控和风险管理内涵的充分认识。
4 存在着控制分散与交叉业务控制不足并存的问题
各项规章制度以专业控制角度出发为主,涉及专业间交叉管理部分的控制往往协调困难,有些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与横向沟通不够充分,没有实现“横向配合、纵向延伸”的要求。
5 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不足
企业内部执行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风险程度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效力。
二、内控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负责人员带头执行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意识需要加强
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持续跟进,各层面的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二是文件制度的出台不严谨,有些文件制度在出台前未经过充分的论证,缺少可行性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审计过程中的例外事项,甚至是重大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各级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因此,提高各级管理负责人自觉执行、完善,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尤为重要。从目前现状来看,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修订、完善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只对下不对上,出现问题逐级简单责问而缺乏对引发问题根源的深入分析和全面系统的控制与解决。
2 缺少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缺少监督,内部控制考核尚未形成体系。
一是企业现有的考核指标中,重经济效益指标考核,有关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标较少、无具体量化标准或未成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二是个别经营指标脱离市场实际,也是导致违规经营,违归操作,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3 内部“人”控制及员工素质的影响
由于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尽管构建的组织结构、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方法是合理的,很难使管理运做过程中严格按照其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来操作。同时,由于在人员的使用及培训上尚未完全形成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导致员工极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从而影响了内控执行效果。
4 职责划分不清,责任追究不力
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切实落实责任,实际上,个别公司部门间职责划分出现重叠或真空现象,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出现问题后,部门间相互推诿,无法分清责任,此外,责任追究不力也是导致内控问题反复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内控体系执行力建设的建议
1 加强内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内控文化的四种功能
一是发挥内控文化的凝聚功能,通过内控文化的纽带作用,把内控参与者与要实现的目标和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团队感,在员工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时,内控文化更能显示出凝聚作用,二是利用内控文化的约束功能,注重研究人的因素,提倡“以人为本”,培养科学的业绩观和工作作风,形成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和谐统一。三是注重内控文化的协调功能,通过内控文化的形成使内控参与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相互协作,使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有序。四是增强内控文化的形象功能,大力展示内控理念和管理能力,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赢得信赖,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处进各项业务的开拓和发展。
2 构建内控精神文化
引导员工对内控高标准的追求,各级企业每年可从绩效工资总额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奖励基金,制定内部控制专项奖励办法,由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宣传,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各级企业可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等多种方式,把核心人员及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进一步引导,督促广大员工养成自觉遵循内控规定的习惯,
并使内控优秀人员享受愿景实现的成就感。起到带动辐射作用,发挥媒介和活动的导向作用。借助内部刊物和内部网站,创办“内部控制园地”和“内部控制论坛”,编制内控案例,定期开展内控知识竞答,内控论文有奖评选,内控培训班等,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宣贯阵地,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知识,进行内部控制交流,对员王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内控环境氛围。
3 处理好“控点”与“控面”之间的关系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只有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例如,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对资金的回笼、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事故和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营活动管理者、执行者、操作者的财务管理权力和工作职责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滥用和职责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财务内控管理就是要通过“控点”的关键管理实现“控面”的效果。
4 加强信息与沟通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信息与沟通系统已成为获取,共享,利用知识的载体,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否良好,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及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的传递和交流。为此,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其他一切控制运行的平台。应当成为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中之重。
5 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企业内部要完善和进一步调整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内控评价激励机制,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逐项量化,增加其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把内控评价结果纳入高管人员业绩考核范围,并与干部任用,薪酬分配挂钩,引导企业业务健康,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组织存款,提高了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主攻大户,加大考核,
严格奖罚,完善服务。一是按照绩效考核的办法的要求,建立全员揽储机制。二是搞好优质服务工作。止年12月底,我社存款余额达万元,较上年净增万元,完成联社所分任务%。
(二)加大支持三农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认真学习、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树立“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立足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服务。
1、满足农户种养业的资金需求,发放种养业贷款。在春耕、夏收、秋收秋种时节,不误农时,积极投放小额贷款。全年累计发放余万元。对种养大户,定期安排客户经理了解情况,服务上门。
2、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对信誉好、效益好的个体工商户季节性资金需求,在充分调查、完善手续的情况下,适时发放。
3、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
截至今年,共评出信用户户,占全乡农户数的%,建立经济档案份,占农户数的%,评出信用村个,占个行政村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防范和化解了信贷风险
1、落实信贷内控制度,加强信贷管理。首先,严格贷款发放程序。新放贷款必须在信贷系统中审批发放,客户经理必须双人调查,必须可靠担保或足值的抵押物。其次,建立新增贷款台账,实行到期预警制度。
2、加大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强化资金盘活,提高信贷产质量
在资金盘活中,树立“常年抓,抓常年,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抓住县联社清收不良贷款营造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清收不良贷款。
1、统一思想,促全员清收。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全体员工,不良贷款是阻碍我们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盘活不良贷款,是我们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了全员盘活、清收的积极性。
2、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严考核。
3、多策并举,强力盘活。截至20年底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较上年底下降万。
(五)狠抓增盈,提高了经营效益
一是抓收息,把收息作为增盈的头等大事。全年实现利息收入万元。二是严格成本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四是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在费用支出上不攀比,不滥用,坚持一切从俭。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认真做到了顾大局,识大体,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带领全体员工干事创业。
2、加强了员工队伍建设
3、抓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全方位激发员工干劲
(七)强化管理,完善了内控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了规范经营。
一是继续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健全内控制度。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2、狠抓“三防一保”工作,确保了全年安全营运无事故。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时刻牢记和加强安全工作。(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了全员防范意识。(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制度。(3)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强化主任监督、检查职能。
(八)加强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提高了凝聚力。
1、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首先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党员、老同志为纽带,认真做好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加强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