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甲亢日常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甲亢日常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甲亢日常护理

第1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85±5.13)岁[2]。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10天至5年期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划分,重度5例,中度15例,轻度20例。

1.2方法

生活护理:甲亢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脉压增大、内分泌紊乱以及无力、易疲劳、出现肢体近端肌萎缩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病房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进行健康锻炼。帮助患者制定日常饮食计划,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咖啡、酒、茶、辛辣及生冷食物[3]。提醒患者注意卫生,防止出现感染。

用药护理:对于患者使用的药物,在有效控制甲亢的同时,不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及分娩。如果患者甲亢病情较轻,则尽量进行非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安排患者多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量等。患者服用药物后,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待患者病情有所缓解逐步减轻用药量。

心理护理:由于甲亢患者大多发病时间较长,且妊娠期间伴随着焦虑、紧张等诸多不安情绪,患者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患者妊娠期间常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状况,出现抑郁、消沉、担心、恐惧、焦躁等不安心理。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安慰患者,解决患者的烦恼、恐惧等,为患者普及医学常识,让患者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另外,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配合患者家人,为患者营造良好积极的病房氛围。

健康护理:患者临产前能量消耗大,胎盘功能受影响,并且患者情绪起伏大,所以护理人员应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根据指标的相应变化调整用药量。每天按时测量记录患者的宫高、腹围、血压、胎儿发育状况等。每月按时进行B超检查,确保胎儿正常发育。患者分娩时,密切观察胎儿胎心情况,准备好急救用品,在患者身边给予精神鼓励,根据情况,为患者注射镇定药物,定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患者分娩时,注意保护患者,确保患者不会出现撕裂损伤等。产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甲状腺危害等。患者分娩后,护理人员仍需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情绪、临床症状等。按时提醒患者更换衣物及护理,保持整洁。

④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其次确保没有抗甲状腺的药物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甲亢危害、心力衰竭、是否顺利生产、母婴是否健康等。

2.结果

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临床护理后均未出现甲亢危害、心力衰竭等情况,且所有患者均顺利分娩,母婴健康。

3. 讨论

母体的情况及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对胎儿的神经、智力发育至关重要,正常妊娠的激素及代谢变化导致孕妇甲状腺及其相关内分泌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在充足的碘供应情况下,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将在一个新水平达到平衡,若碘缺乏或合并其他病理因素则可能导致孕妇出现一系列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2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0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5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甲亢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致使并发症增多,且病情进展不易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据相关研究报道,通过控制甲亢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病情,对控制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而对于住院患者,护理干预对疾病控制及转归至关重要。本文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5~83岁,平均(38.5±2.3)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代谢综合征,实验室检查FT3、FT4均增高,TSH下降;空腹血糖7.3~9.4 mmol/L,餐后2 h血糖10.2~13.6 mmol/L。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对症处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如下内容。

1.2.1 心理护理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易急躁、易激惹、神经过敏、失眠,而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采用温和、亲切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加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掌握患者动态心理变化,因势利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症处理负性心理,与此同时,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供合理治疗信息,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解除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以此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

1.2.2 药物使用护理 (1)抗甲状腺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后,有无粒细胞缺乏、变态反应、肝功能损害,定期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检查。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应立即停药,并遵医嘱给予提升白细胞药物;若有中毒性肝炎者,也应立即停药,并协同医生给予积极处理。(2)降糖药物。轻度糖尿病患者可给予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指导餐前30 min后口服,对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由于甲状腺激素会降解胰岛素,为此应增加胰岛素剂量。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纠正错误的服药观念,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同时,讲解如何辨别及处理紧急情况,避免出现低血糖。

1.2.3 饮食护理 (1)控制总热量。肥胖患者因体内脂肪细胞较多,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为此应控制体重,减少摄入的总热量;对消瘦患者,应注意甲亢高代谢症状消化的热量致使患者抵抗力降低,为此应适度增加摄入热量。(2)饮食结构调整。注意食物搭配,每餐应适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充分保证蛋白质摄入,预防糖尿病致使的代谢紊乱加速蛋白质丢失过多造成的负氮平衡;合理摄入脂肪,对肥胖者建议尽可能不食用高胆固醇及动物性脂肪类食物;增加含钙、磷丰富的饮食,预防因甲亢及糖尿病造成钙磷丢失;适度补充含维生素B1和B2的食物;忌食含碘类食物。(3)饮食习惯指导。定时定量就餐,每日的主食按早1/5、中2/5、晚2/5的比例就餐,切勿暴饮暴食、生冷饮食,并戒烟戒酒。

1.2.4 运动指导 适当合理的运动对稳定及改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通过合理运动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负担,促进血糖、血脂平衡,消耗多余热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患者免疫力。在运动护理指导中,首先应先评估每例患者的活动量及活动方式,个性化地制定日常活动方案,推荐患者做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活动量控制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自身适合为佳,避免过度疲劳造成血糖升高,影响病情,同时,建议未服用降糖药物糖尿病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空腹运动,服用降糖药物者在餐后1 h后在进行运动。但对于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建议卧床休息[3]。

1.2.5 CD机播放不同语言健康宣教 由于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少数民族患者居多,在沟通方面,应首先考虑到让患者全面得到关于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宣教知识,对少数民族患者播放同族语言的健康宣教CD试听材料,得到了在院和出院患者的一致好评,方便了患者的同时,也提升了其相关知识,提高了科室满意度,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1.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做好相关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坚持遵医嘱合理应用药物,不能自行停药,定期到院复查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建议患者充分休息,适当运动,加强日常保暖,改善生活饮食,预防感染,并讲解甲亢危象、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相关诱因,若有异常及时到院就诊,并告知患者随身携带保健卡。同时,给患者留有医生及护士的电话联系方式,便于及时沟通[4]。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平均值,及有无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及血糖比较

甲状腺功能检查值正常范围为FT3 4~10 pmol/L,FT4 10~31 pmol/L,TSH 2~10 mU/L。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恢复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且在血糖检查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甲亢危症、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占18.2%),包括1例高渗性昏迷、3例低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亢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两症相互加重,相互影响,由于甲状腺激素使代谢加快,机体利用率加大,甲状腺激素长期作用影响胰岛功能,致使胰岛素分泌异常,加重糖尿病,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同时糖尿病也会诱发甲亢危象[5]。为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兼顾两症各自临床特点科学地实施护理干预。本研究中,对观察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心理护理、药物使用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少数民族患者给予同族语言健康宣教CD试听材料播放、出院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且在血糖检查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甲亢危症、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占1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第3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症状、诊断措施、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方法:选取2009年间入院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其治疗方法,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两年,观察复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治疗前。结论:临床上医师需要对各类型甲亢认真诊断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33-02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就是甲状腺本身或甲状腺以外的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过量的甲状腺素进入循环血液中,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总称,亦称“甲状腺毒症”,是指在过多的甲状腺素的作用下机体处于一种“中毒”状态而言[1]。很多人对甲亢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甲亢是不治之症,是无药可救的,这就让一部分患者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了悲观情绪,使他们对甲亢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延误治疗而错过甲亢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甲亢病情恶化,这会给甲亢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就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等方面做探讨分析[1-2]。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间入院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34-82岁,平均(52±7.1)岁。40岁以下的患者有5例,50岁以上的患者有14例;病程2-12年。其中5例患者未经过任何抗甲亢的治疗,3例患者进行过手术治疗,其余的患者均经过时间不等的药物治疗。

1.2临床表现。①甲状腺肿大,甲亢的症状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肿大程度与甲亢轻重无明显关系,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扪有震颤,听有血管杂音。②高代谢症群,甲亢的症状表现常有疲乏无力、易饿、多食而消瘦。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潮湿,可伴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③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率增快,严重的甲亢病有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这是典型甲亢的症状表现。④消化系统,常有食欲亢进、多食消瘦。老年甲亢病人可有食欲减煺、厌食。常有腹泻。

1.3诊断。典型病例:T3、T4分泌过多症状群、甲状腺肿、眼征。不典型病例:轻症、小儿、老年等,易误诊。老年病人可以心脏病表现为主,如心衰、房纤;胃肠道症状为主,如厌食、腹泻、消瘦等(淡漠型甲亢);周期性麻庳、重症肌无力、严重肌萎缩;单侧突眼;合并DM、妊娠等,须辅以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方可确诊[2]。①血总甲状腺素(总T4)测定,在估计患者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正常情况下,T4的增高(超过12ng/dl)提示甲亢。如怀疑TBG可能有异常,则应测定I125-T3结合比值(正常时为0.99±0.1,甲亢时为0.74±0.12)并乘以T4数值,以纠正TBG的异常,计算出游离甲状腺指数(FT4I),本病患者结果增高。如正常,应争取作进一步检查。②血总T3正常值100-150mg/dl,本病时增高,幅度常大于总T4。③反T3(rT3)的测定,血rT3正常均值为50ng.dl,甲亢时明显增高。

1.4治疗方法。

1.4.1抗甲状腺药物(ATD)的治疗。(1)药物种类: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两种,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他巴唑)。(2)适应证:①青少年及儿童患者;②轻、中度甲亢;③妊娠妇女;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用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3];⑤甲亢伴严重突眼者,可先用小剂量治疗;⑥做手术前或放射性131I治疗前的准备;⑦因伴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而不能手术者。(3)疗程:硫脲类治疗的总疗程至少为2年。(4)停药:一般用药2年后才考虑停药,停药时须符合下列条件,各种症状、体征消失,病情稳定至少达1年;FT4,TT4,T3,超敏TSH等指标皆完全恢复正常至少达1年;至少连续两次TRAb检测为阴性,两次的间隔期为3-6个月;平时所需的维持剂量甲巯咪唑(他巴唑)

1.4.2放射性131I治疗。(1)适应证:①中度的Grayes病,年龄在20岁以上。②经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复发者,或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③手术后复发。④合并肝、心、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⑤某些结节性高功能性甲亢。⑥长期服药、随访、治疗有困难者,如偏僻地区的人。(2)绝对禁忌证:妊娠、哺乳期的妇女。怀孕12周胎儿的甲状腺已有摄碘和合成激素的功能,也能对TSH起反应,所以131I可通过胎盘、乳汁引起胎儿、婴儿的甲状腺组织受损。

1.4.3手术治疗。甲亢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①手术指征:甲状腺明显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恶变可能者、药物控制不佳,或有毒性反应停药后又复发者、长期服药而随访有困难者。②禁忌证:以下情况不宜手术:病情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手术后复发,老年患者及兼有心、肝、肾疾病者,严重突眼者[4]。③术前准备: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症状,一般用药4-8周至甲亢症状控制、心率正常、T3和T4恢复正常,手术前2周,加用复方碘溶液,3次/d,5-10滴/次,以减少甲状腺充血、肿胀,便于手术。

1.4.4中医治疗。肝邪痰结:黄药子,海浮石,海蛤粉,广木香,醋三棱,醋莪术,陈皮,大黄,生牡蛎,夏枯草,漏芦。肝火旺盛:夏枯草,玄参,生地,昆布,海藻,连翘,生牡蛎。阴虚火旺:知母,黄柏,生地,山药,茯苓,丹皮,桑椹子,白芍,夏枯草,牡蛎,黄药子,蚤休,玄参。气阴两虚:黄芪,生地,白芍,当归,丹参,玄参,麦冬,黄药子,酸枣仁,生牡蛎。

1.5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质量的评价应用WHO生活质量量表,分数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的质量越高。

1.6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以P

表1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χ±s,分)

组别(n)总体健康(GH)疼痛与不适(P)积极感受(PF)日常生活能力(LB)性生活(SL)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DDp)实验组79.42±5.4970.45±6.1280.74±6.8478.69±5.7878.79±6.4872.26±5.52对照组71.86±6.4377.53±5.2473.41±5.4872.35±5.5773.08±5.4978.31±6.25P

本次研究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往往好过单纯用中药和西药治疗的患者。甲状腺亢进症在临床上有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常到导致心脏病或者合并其他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起来困难很多[3-4]。因此临床上考虑中西医结合,减少了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虽然治疗时间延长了,但是复发的情况明显少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另外在诊断上,由于老年人和患儿不易诊断,并且常被其他疾病症状掩盖,因此需要医师认真检查。本次研究中就有15例患者出现不典型甲亢:隐匿性甲亢、淡漠型甲亢、甲亢心脏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胫前黏液水肿型、精神障碍型、肝病型、神经官能症型。因此需要医师有专业熟练度医学知识,认真诊断、仔细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参考文献

[1]王艳敏,曲东显.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例误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3):311-312.

[2]叶玉琴,王可人,周达,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及重症肌无力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6):895.

第4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0例为分析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2~74岁,平均(47.2±6.4)岁。观察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23~72岁,平均(45.3±6.2)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如药物治疗、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基础护理等常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扰,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带有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在与患者耐心交流,要用柔和的语气与其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得到相应心理安慰,使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用药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监督,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及其副作用,如果有咽痛、高热等症状发生,则需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3)中医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服用小麦山药粥,起到养心阴、止烦渴的效果;服用山药熟地黄泽泻瘦肉汤,可补肾摄精、滋阴固肾的功效;服用菠菜根鸡内金粥,可止渴润肠、利五脏;服用胡萝卜粳米粥,可明目降压、下气化滞、健脾和胃。(4)日常护理:对于肝郁火旺的患者要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良好的睡眠,适时梳理患者的心情,禁食油腻、辛辣的食物,每周为患者按摩期门、太溪、印堂、足三里穴位三次;对于心胃火具盛的患者要给予多食用寒冷性质的食物如豆腐、苦瓜、白菜等,可有效泄肠热清胃火,为患者按摩劳宫穴、内庭穴;对于热伤气阴的患者可指导其服用西洋参莲心茶,为患者按摩太溪、三阴交、照海穴位[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指标涉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参考值1.39~2.93nmol/L;甲状腺素(T4),参考值为58~161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参考值为0~9.0mU/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计量资料以“x±s”,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医护人员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其中有着明显的效果,西医的药物护理可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医的饮食、按摩等护理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症状[3]。所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升疗效,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程丽红,贾艳红.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2(05):895-896.

[2] 郑琦.中西医结合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15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9(22):128-129.

[3] 李婷.全面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5(11):103-104.

本文编辑:赵小龙

第5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先天性甲低),又称克汀病、呆小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其病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障碍,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缺陷。本病又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两种,前者主要因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缺陷所致,多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根据国际筛查学会的统计,世界各国的发病率约为1/2600-1/4000;后者是由于饮食中缺碘所致,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山区。先天性甲低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和基础代谢率降低。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  了解居住地是否为流行地区及家族史,询问其母亲孕期的饮食习惯及用药情况。患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是否正常。精神、食欲、活动情况如何,是否有喂养困难等。

        2.评估症状、体征  观察患儿是否有特殊面容,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计算上部量与下部量之比,测验其智力水平,生理功能是否低下。

        3.了解各种辅助检查  分析血清t3、t4、tsh水平,基础代谢率等检查结果,手和腕部x线片,是否有骨的生长和成熟迟缓。

        4.评估心理、社会因素  了解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否掌握服药方法及副作用的观察,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有焦虑存在等。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与新陈代谢率低下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喂养困难、食欲差有关。

        3.便秘  与肠蠕动减弱有关。

        4.成长发育迟缓  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低有关。

        5.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长缺乏本病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保暖  患儿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少,营养不足,而致体温低,怕冷。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勤洗澡,勤换内衣,预防皮肤感染。

        2.保障营养供给,改善营养状况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对吸吮困难,吞咽缓慢者要耐心喂养,不急躁;对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喂养或鼻饲。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剂和铁剂的易消化食物为主。以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所需。

       3.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向患儿家长讲解预防和处理便秘的措施。提供充足的液体摄人量;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按肠蠕动方向,手法按摩腹部数次,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教育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使用大便软化剂、缓泻剂或灌肠。

        4.加强训练,提高自理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行为、智能训练以促进生长发育,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加强患儿日常生活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5.健康教育

        (1)用药指导  本病需终生服药,要让家长及患儿了解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坚持长期服药治疗。甲状腺制剂作用缓慢,用药1周左右方达最佳效力,故服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食欲、活动量及排便情况,定期测体温、脉搏、体重及身高。用药剂量随小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如用量过小,疗效不佳,患儿身高及骨骼生长迟缓;药量过大时,会导致甲亢,症状较轻者可出现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较重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脱水、高热、甚至痉挛及心力衰竭。

        (2)宣传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应从围生期保健做起,重视新生儿筛查。本病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中的发病率高,危害大,所以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一经确诊,在出生后1-2月即开始治疗者,可避免严重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参 考 文 献

[1]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80.

[2]林菊英 全齐.中华护理全书[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44.

第6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古艳(音)博士和她的同事发现,多吃有益于大脑的食物,可以大大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其患病几率可以降低约40%。“调整饮食结构才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古艳说。

她说,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才是关键,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我们都能遵循一个好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将越来越低。

古艳和她的研究小组发现,有的食物必须要少吃,比如红色的肉类和黄油――它们含有饱和脂肪酸,而过量的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可以诱发老年痴呆症的。

那么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合理呢?为了研究这一点,该研究小组收集了2148位65岁以上健康老人的资料,里面统计了他们4年来的饮食结构。其中,有一组老人的老年痴呆症患病率最低(682人中50个患病),他们更喜欢吃橄榄油做成的沙拉酱、坚果、鱼肉、西红柿、家禽、椰菜、水果和绿叶蔬菜。相比而言,另外一组的患病率则高的多,749人中117人患病,他们更喜欢吃高脂肪的乳制品、红色肉类和黄油。古艳说,坚持第一种饮食习惯的人,其患病的风险降低了大约40%。

不同的饮食结构为什么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呢?古艳分析,前一种饮食结构。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例如ω-3脂肪酸、抗氧化剂和叶酸,能够直接保护大脑,所以可以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食品鲜艳易引起代谢紊乱 可致慢性中毒

食品的彩衣是由色素制成,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天然色素从动、植物中提取,是一种安全、理想的食用色素。但其来源较少,价格又高,使用并不广泛。人工合成色素则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种类多,色泽鲜艳,成本低廉,着色力强,因而被广泛使用。但人工合成色素在合成过程中,可能混入砷、汞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起代谢紊乱 长期食入着色食品,能消耗体内解毒物质,主要是使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

导致慢性中毒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够健全,较成人弱。因此,如果长期食入着色食品,就会把色素慢慢积蓄起来,导致慢性中毒,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要注意彩色食品的摄入量,切勿过多、过久,以免过多引起体内蓄积中毒,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嗜脂益生菌能减肥?

某电视购物台宣称“嗜脂益生菌”能减肥,学者指出,会吃脂肪的格兰氏阴性菌是“坏菌”,根本没有嗜脂益生菌,业者却抓住消费者想瘦的心理,误导认知。

台湾乳酸菌协会前理事长、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学教授蔡英杰指出,某种格兰氏阴性菌在医学里被定义为“坏菌”,当它潜伏在人体大肠中吃着脂肪以壮大自己时,人体也同样吸收这些脂肪,因此,想利用嗜脂的病菌减肥,无疑是缘木求鱼。

蔡英杰指出,一身病都是吃出来的,有研究认为,肠道里的好菌节节败退,肠道毒素开始蓄积,造成肠道防护力下降,当坏菌、毒素从肠道大举入侵血液时,就会引发代谢内毒血症,全身慢性发炎,导致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病症。

他说,益生菌确实有许多好处,但减肥的功用不大,购物台夸大的宣传效果,及错误的讯息流通,消费者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看清楚。

使用镇痛药警惕副作用

我国仅关节炎疼痛患者就超过一亿人,镇痛药已经成为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由于疼痛患者人群庞大,疼痛用药的安全应引起重视。

研究发现,目前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疼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治疗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品,在抗炎镇痛的同时,极可能产生胃肠道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对胃肠道高危患者的威胁更大:引起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消化不良平均发生率为10~12%,最高可达50%;服用2个月以上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平均胃溃疡发生率高达21%。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唐福林提醒为止痛而自行用药的患者:镇痛药可能损伤胃肠道,可引起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年龄大于65岁、服用抗凝剂或激素、有消化溃疡史、长期吸烟或饮酒等胃肠高风险的患者更应注意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以降低副作用风险,得到更好疗效。应对生活中常见的急性疼痛也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如疼痛剧烈且原因不明,最好及时去医院治疗。

女性脾气暴躁应关注甲状腺

脾气暴躁、疲倦懒动、心跳加快……不少女性经常感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专家提醒,这时候或许要警惕是否得了甲状腺疾病。

在内分泌门诊发现,女患者主诉最近心情不好,容易发脾气时,多数人会查出甲亢。这个人群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要强,容易“上火”,夫妻感情不好,同事关系差。影响到生活质量。而多数患者自己不知道“爱发火”是出现了内分泌疾病,家人也不知情,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患上甲亢的人容易出现心慌、心跳加快、怕热、多汗、吃得多但仍消瘦、性情急躁且情绪易激动、甲状腺肿或肿大等症状。需要警惕的是,如今甲亢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也成了甲亢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内分泌活跃,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长期处于紧张、劳累、熬夜等状态,就很容易引起甲亢。

患上甲亢的人除了要及时就医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等。而对于女性白领来说,最好的“药方”就是调整好心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切忌钻牛角尖,保持乐观,同时还要学会自我减压,多到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中国逾1/4老年人配戴假牙 清洁不当引发疾病

目前中国内地55岁以上人口约为2.6亿,其中超过1/4配戴假牙。由于缺乏科学、正确的清洁护理指导,假牙已成为许多致命疾病的隐患。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刘宏伟教授日前介绍说,基于材质的不同,假牙比真牙更难清洁,这会增加假牙配戴者患上义齿性口炎和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风险。与真牙相比,假牙表面更容易附着牙菌斑。她指出,真牙和假牙是有区别的,真牙表面没有孔,并具有自洁的能力,但是假牙是用树脂材料制成的,有裂隙,而且没有自洁的生物动力。

据介绍,在假牙上堆积的牙菌斑常会引发多种疾病,尤其以义齿性口炎最为常见。这种口炎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炎症,其中约三分之一由牙菌斑中的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刘宏伟提倡假牙配戴者每天把假牙摘下来刷洗、浸泡,但是泡在盐水和苏打水中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建议把假牙浸泡在假牙清洁片制作的溶液里,用软刷毛的牙刷蘸取假牙清洁液轻轻刷洗假牙表面,最后用清水把假牙清洁液冲洗干净再放回口腔内戴好。

小动作促健康 涂鸦可使记忆力提升29%

有时候,健康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行动,一个小动作、一件小事情反而能成为意想不到的健康催化剂。据美国MSNBC网站最新报道,以下几件小事,平均只会花掉你少至几秒,多至几分钟的时间,而它们对健康的益处,却大大超乎你的想像。

1.傻笑让血液循环增速21%。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那些看喜剧时由衷发笑的人,血液循环速度会增加21%,并且效果可以持续24小时之久。而当他们看严肃的记录片时,血液循环速度会下降18%。“所以,尽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笑点’吧!”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卡特兹博士说。

2.坚持刷牙使头颈肿瘤发病率减少八成。爱护自己的牙齿不仅带给你更美的外表,纽约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中心的新研究显示,长期牙病导致的头颈部肿瘤占其总发病率的80%。而消灭口腔中致病细菌的方法很简单,定期刷牙并用牙线清洁牙缝即可。

3.泡壶茶,减少两成中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研究显示,每天喝3杯以上茶的人,比喝茶少于1杯的人中风风险低20%。不论红茶绿茶,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都可以为血管和动脉提供更好的保护。

4.涂鸦让记忆力提升29%。听一段同样的录音时,那些信笔涂鸦的人比什么都不写不画的人,能记住的东西多29%。《应用认知心理学》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杰克•安德哈德教授解释说,那些开会时看似听得无比认真的人,最有可能在做白日梦;随手写画的人注意力反而始终锁定在会议上。

5.握握爱人手,压力少一半。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研究指出,一个拥抱,紧握爱人的手都是最好的减压良方。尤其在紧张时,握住那双你熟悉的手,可以减小血压、心跳的升幅,让你更加放松、释然。

老年人养生新观念:应加强肌肉、平衡锻炼

美国心脏学会最新一期保健指南提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做2次8至10种的力量锻炼。

锻炼是健康第一要素,没有足够的锻炼就无法保证健康。对所有人来说肌肉萎缩是健康大敌。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表示,老年人应加强肌肉锻炼。王陇德指出,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拿两个矿泉水瓶子,在家里可边看电视边做,平举、侧举、上举等。

肌肉多,慢性病少。哑铃、拉力器的主要功能是锻炼肌肉。美国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去刻意锻炼,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到75岁时会消失50%,这时慢性病想防也防不住了。

另外,王陇德还指出平衡训练可以激活小脑,延缓衰老。建议可闭眼单腿站立,先在平地上,然后在不平的地上练习,也可打太极拳等。

丈夫比妻子快乐易导致离婚

婚后丈夫愈觉得比妻子快乐,婚姻愈可能以离婚收场;反之,如果丈夫没有妻子快乐,婚姻反倒比较可能维系。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的一份经济报告中,报告名为《你不可以比你的妻子还快乐:快乐鸿沟与离婚》。

研究人员观察了英、德、澳三个国家数万份夫妻关系的资料,发现夫妻之间的“快乐鸿沟”(the happiness gap,对快乐的感受差距)关乎婚姻能否维系。

报告表示,当妻子负担过半家务、薪资高于一般水平,或夫妻的社交背景不同时,快乐鸿沟会扩大;若夫妻拥有相同社交背景、共同信仰、平均分担家务,或妻子是家庭主妇、学生或退休人士,快乐鸿沟就会缩小。

参与研究的澳洲研究员古温说:“过去研究显示,相似教育程度、年龄、出生国、种族、宗教和社交背景相近的夫妻,婚姻维系较久,我们的研究倾向支持这个观点。”

放松心情有助提高记忆力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处于放松状态时,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记录研究对象神经元细胞活动的情况和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脑电波信号。结果显示,当神经元与这种脑电波密切“配合”同步“运转”时,研究对象的认知能力更强。

先前研究发现,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大脑能接收更多新信息。美国这项研究则精确描述了处于放松状态的神经元促进记忆力的原理。研究报告说,人在处于放松状态、做白日梦或昏昏欲睡时出现脑电波,这种脑电波与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说,针对有学习障碍的人和部分痴呆症患者,这一结果或有助于研发新疗法。

喜形于色更健康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皆为人们正常的情绪变化活动。喜怒不形于色,虽说是传统美德,对人对己对事皆有不少好处,更是被视为有气度、有修养的标志;但是,若当抒不抒,当泄不泄,一味忍耐,无疑会摧残人体健康。

第7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发生心衰后,病人应该正确对待,首先要认识到心衰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疾病,既要积极治疗,又不要悲观失望。除了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利的治疗措施外,心衰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必须掌握一系列自我保健措施,以带病延年,最终战胜疾病。

适当休息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休息的程度与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例如,心功能2级(明显体力活动如上三四楼层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等症状)的病人,应限制体力活动,尤其是较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等;午睡时间应充足,下午卧床数小时,促使下肢水肿消退;晚上睡眠的时间应比正常人适当延长。心功能3级(轻微体力活动如走平地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等症状)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可自理;夜间睡眠应用高枕。心功能4级(休息时也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完全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专人护理。值得一提的是,心衰较轻的心功能1级(平时无明显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病人,不宜长期卧床休息,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感染、肌肉萎缩、胃纳减退等副作用。

饮食调理饱餐与高盐饮食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衰。所以,心衰病人应选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每日少食多餐,以4~6餐为宜。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应补充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另外,心衰病人要根据病情限制盐的摄入。心功能1级的病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心功能2级的病人,每天盐为2克左右;心功能3级的病人,每天盐为1克左右;而心功能4级的病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少于05克,可以增加不含钠的调味品,以增进食欲。在心衰得到控制后,食盐的量可略增加,但仍要坚持低盐饮食,否则会导致心衰复发。注意禁食高钠食品,如重盐调味品、松花蛋、腌制食品、海货及含钠的饮料。一般可选食谷类、豆类、蔬菜、水果、食糖、无盐调味品、鲜肉、淡水鲜鱼(每日不超过120克)、牛奶(每日不超过250毫升)。

自我观察大多数心衰均为慢性,病情相对稳定,疾病的进展缓慢。因此,病人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原来睡眠时枕一只枕头,现在需高枕或两三个枕头才不致胸闷、气急;下肢出现轻度水肿;无其他原因引起的体重增加,或走路时两腿有沉重、乏力感;原来没有胃病的出现上腹饱胀、纳差、呕吐等症状,应及时上医院诊治。

第8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 用药分析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随着人口高龄化进展的加快,老年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主要系统和功能改变易致疾病,提示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得到重视。现对本院2010年1~6月共收治住院的639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从护理角度指导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依从性,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2010年1~6月共收治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639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76例。年龄60~69岁236例,70~79岁256例,80~89岁113例,≥90岁34例,平均年龄(75.3±9.5)岁大多数患者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各种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外伤、慢性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桥本氏甲炎等)、白内障、痛风、结蒂组织疾病等。其中2种病种105例(16.4%),3种220例(34.4%),4种145例(22.7%),5种或以上121例,占18.9%。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1.1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 本组639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同时使用药物情况,图表1。

表1 639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

用药种类

患者

人数

比例

≤3种

49例

9.4%

5种

35例

5.5%

6种

63例

9.9%

7种

83例

13.0%

8种

75例

11.7%

9种

40例

6.3%

10种

52例

8.1%

≥11种

173例

27.1%

2.1.2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影响因素(1)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所患疾病种类相关分析,见表2;(2)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住院时间相关分析,见表3。

表2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所患疾病种类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药物数量与其所患疾病种类数又明显相关性。 转贴于

表3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住院时间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药物数量与其住院时间有明显相关性。

2.2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639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55例,其发生率为8.6%。本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使用药物≤5种3例(其发生率为2.1%,6种9例(其发生率为14.3%),7种13例(其发生率为15.7%),8种10例(其发生率为13.3%),9种7例(其发生率为17.5%),≥10种 16例(其发生率为7.1%)

3 讨论

3.1 用药繁杂、品种多样的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住院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种类较多。如表1中,患者用药≥10种以上的占35.2%。如表2中,>4种疾病的占41.6%(266/639)。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听力、视力减退,常听不懂或记不清医生对服药的嘱咐,或自行服药,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物品种、服药次数和服药的剂量准确服药,而易发生漏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等情况,产生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上述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用药指导工作,由护士或患者家属亲自给患者服药,所有治疗药物应由专人保管,以避免漏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等不良后果发生,对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采用标识醒目、易于分辨药物包装、使用方法等要经常反复提醒。

3.2 住院时间过长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使用药物种类多。如表3,住院时间>15d占21.5%,用药种类≥10种的占64.4%。住院时间长,用药种类多样复杂,易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同时药物使用种类多,老年患者对医生用药依从性就会降低,常常会出现不按医嘱服药,其结果除服药过量产生不良反应外,还有因服药不足,致使症状不易控制,延误病情。另外,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其发生院内感染概率增高,特别是长期卧床或行有创伤性治疗(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以及深静脉置管等)患者更是如此,必然会增加抗生素的使用;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用抗生素都有可能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者还有发生二重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住院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上述有关护理问题,采用积极鼓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护理策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在疾病治疗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强化日常护理工作者责任心,及时发现新问题,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

3.3 老年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护理问题 本组639例患者中,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55/639)占8.6%。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进行性减退,用药数量多可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坏,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针对上述问题,护士应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从而减少老年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利于老人恢复健康。

3.4 对疾病认识存在的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应对其所患疾病认识不足,常常对药物治疗采取拒绝或放弃治疗。特别是肿瘤患者更是如此。还包括部分糖尿病、高血压因缺乏临床症状亦不重视药物治疗,而采取拒绝治疗。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极其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提高依从性,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3.5 心理因素及心理障碍相关的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或恐慌、绝望等原因而出现明显焦虑、情绪低落等表现等表现;或者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家庭矛盾以及某些社会因素等,均可出现心理负担过重、心理障碍的相关问题,干扰疾病治疗与康复。顾对有心理因素干扰及存在心理障碍患者,除有效药物治疗外,还应采取主动行为,及时地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使其感到温暖、信心和力量,增强其信任感。

4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种类较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除重视患者生活护理,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外,还应采用积极鼓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护理策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在疾病治疗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定期开展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或亲友的有关病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亦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谭光君,老年人用药及其护理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4-1296.

第9篇:甲亢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颅脑外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0-02

重度颅脑外伤初期会导致患者昏迷,不能自主进食,并且此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比平时大大增加,而且脑组织几乎所有的消耗均来自葡萄糖,所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考虑到患者早期胃肠动力下降、消化道粘膜充血水肿、昏迷易引起误吸、反流等原因,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一般采用胃肠外营养。但是,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不仅不能提供充分的营养,还会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1]。因此,只要患者病情尚可,应及早开始肠内营养,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4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行肠内外营养的对比研究,以探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均由急诊入院,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岁到55岁,平均年龄36.5±7.3岁,哥斯拉昏迷评分(GCS):6.24±1.4,其中脑挫裂伤8例,颅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岁到54岁,平均年龄35.5±7.5岁,GCS:6.30±1.5,其中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GCS《8分,入院时间均小于10h,无其他脏器复合伤,无糖尿病、甲亢等其他代谢性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哥斯拉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卧床休息,使用脱水药甘露醇防治脑水肿,应用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手术。对照组在伤后12h以内即行肠外营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全营养混合液。观察组在患者情况稳定、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以后于损伤发生后24h内行肠内营养,患者取仰卧位,缓慢从患者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遇有阻力时,将患者舌头拉出把胃管插入;若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开口器助其开口,再把舌头拉出,然后将胃管插入。病人的能量消耗根据CALCMEE公式计算:%REE=152―13(GCS)+0.4(Hr)+7(DSI),Hr是心率;DSI是受伤后天数,注入营养液前抽吸胃液小于100ml才可实施,每3h一次,每次50ml,每分钟10滴,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适当调整用量和滴速[2]。治疗期间出现腹泻、出血等并发症,应停止滴注并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1周和营养支持前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数据统一以 治疗小儿重型腹泻病有关碳酸氢钠使用问题的探讨 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分析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疗效观察 Ⅲ度烧伤肉芽创面植皮术改进后观察总结 200例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15例老年血液透析治疗病人的临床观察 136例青少年慢性头痛误诊的临床分析 毒蛇咬伤治疗误区多 4年1779株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药敏耐药率分析 可摘局部义齿折断问题分析 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在乳腺良性肿块手术中的对比分析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大,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会出现负氨平衡,此时机体EE为正常的120%~170%,并受体温、GCS、药物、感染等因素的影响[3]。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伤口迁延不愈.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从而使死亡率和伤残率增加。长期以来,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脑损伤后病人胃动力降低,胃排空缓慢,因此难以实现肠内营养,故多采用肠外营养,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肠内营养的优点也愈来愈引起关注。是否采用肠内营养主要取决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是否损伤,因为创伤引起的营养不良会促进炎症的发生,导致肠道内菌群易位,引起肠源性的感染,而肠外营养使胃肠道处于不活动的状态,缺乏食物对肠黏膜的有效刺激,减少了肠道分泌物对肠黏膜的营养作用,从而影响了肠道功能的恢复,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4]。肠内营养则更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助于肠道黏膜的完整,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肠外营养因为直接输入葡萄糖,会导致高血糖,增加呼吸负担,还必须配合脱水剂的使用以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增加血容量,使颅内压升高。但肠内营养也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在日常护理中更要注意导管的安全,避免脱管、堵管和误吸的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外伤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