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

第1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思想工作;文化建设

1 煤炭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

就目前煤炭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无论是在形式设计还是文化载体的选取过程中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领导者都认识到了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将该工作纳入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个企业都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的文化载体将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不断的推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在企业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今煤炭企业在思想问哈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首先,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缺乏创新,很多企业不结合公司现状,只是一味的去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方法,但在实践中效果并不明显,其次企业的文化建设注重表象,一再在形式和载体上下功夫,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层次较为肤浅,缺乏实质意义,故对企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影响作用,另外,很多企业错误的将思想文化建设当做了对于员工的思想教育,不断的组织各色各样的学习,缺乏对于管理经营制度的思考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渗透,使得企业很难建立优良的管理机制,对外的企业风貌也具有较低的影响力。

2 煤炭企业加强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不断推进煤炭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经济市场迅速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各大企业的挑战与竞争,据统计,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三百多家进入中国市场,这给我国的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除了在技术与产品的不断研发与进步外,提高煤炭企业员工思想素质,大力推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取得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同志曾指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所以当今的煤炭企业必须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领导者要时刻明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工作,尽管其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来说不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其影响力是最持久的,他不仅会带给企业一个规范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更会赋予企业一定的意义,带给每个人一定的企业精神,在整体的环境与净胜的感染下,员工才会凝聚一心达成共识,而优良的企业文化也对外展示着企业的成功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扩大了影响,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

此外,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运营制度以及经营管理也起着巨大的统摄作用,在企业的成长与运营过程中,利益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但是仅凭着利益动机只能维持企业的短期发展,真正的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的是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只有不断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满足企业成员的归属感与心理满足感,减少甚至消除由于物质动力而造成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让企业的发展更为合理与迅速。

3 如何推进煤炭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

3.1 煤炭企业思想文化建设需同实际相结合

煤炭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要与两方面的实际相结合,首先,煤炭企业应当紧跟我国当今煤炭企业改革的步伐,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故当今的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当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方针,不断的朝着我国煤炭企业建设的目标发展,其次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自己,故当今的企业应当不断的对自己的发展实际进行研究,了解自身的文化内涵,寻找自己的发展着力点,在众多的文化发展方法中找到适合自身的那条道路,不断的推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以企业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保障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错误的将其理解为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于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较为片面的理解,在当今的建设中,企业应当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制度,让企业制度建设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保障,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为使企业文化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所以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加强企业文化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制度来表达企业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以制度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固化。

3.3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文化推进形式

当今企业的竞争不仅在产品的产量以及销售方面展开,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各类文化衍生品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所以企业要想在这些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和动力,不断的创新思想文化的推进形式,不断的吸收优秀企业的文化精髓和载体形式,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在管理制度和经营形式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使得企业在对内管理中新形式的管理机制得到员工的认可,对外公司风貌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企业离胜利就不远了。

4 结语

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应当突破简单的利益和物质动机,在不断的推进文化建设中取得竞争的胜利,当今的煤炭企业在思想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企业家应当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 于洪强.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程中深化煤炭企业改革[J].中外企业家. 2008(05)

[2] 唐志丹,西凤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文化的沉淀分析与优势发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7)

第2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并逐步形成规模。公元780年,唐代茶圣陆羽著写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其中不仅概括描述了茶的自然形态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更是把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精髓融入饮茶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风俗,称之为中国茶道,并逐渐传播,此后在大量的有关茶叶、品茶的诗歌书籍中均有体现。中国茶道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传入日本,形成独特的具有禅宗韵味的日本茶道。中国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地区扩散,明清以后更是远销欧美,直到前戏,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力量,甚至欧洲当时的皇室,都以穿中国丝绸、饮中国茶为一种时尚,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

第3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制度文化;诊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特征和文化现象,它既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形式和方法的载体,又是企业从本身价值观出发形成的一种制度的规则。企业制度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制度,它强调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建立一种广大员工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机制,这种制度机制使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不断得到充分发挥。

一、企业制度文化的诊断

诊断企业制度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企业制度文化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制度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否则,就说明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第二种是运用问卷、访谈、现场观察与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制度文化进行分析。诊断内容为企业制度以及企业体制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诊断要素为有没有、清晰度、一致性、认同度、完整性、作用力、统一性与未来性等方面,诊断后以不同属性的表述做出企业制度文化的诊断报告。多数企业经过诊断之后会很惊讶地发现,企业制度文化的问题竟然可以如此科学化的呈现出来,并且很有系统地了解其相关的作用与影响。从方法学而言,精确地了解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有效诊断可以让企业制度文化的规划更容易进行。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规划

在了解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特性与企业特质之后,便从企业领导者的深度会谈开始,找寻、理清、界定与整合企业领导者的深层理念,进一步进行高层团队的共识探索,在此确立企业制度订立的宗旨,并检验企业经营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在各层领导干部所提出的理念要素中,整理出对企业运营具有指导性、针对性、促进性的要素,作为企业制度订立的总目标,针对各部门的需求,无法列为主要理念的要素可作为二级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企业现有的问题而对企业制度进行规划。例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为“速度”,经过分析后,发现要加快该企业的速度必须突破害怕失败、决策缓慢、部门本位主义以及流程不顺畅等问题。而害怕失败是被凡事追求完美、不敢冒险所影响,因此激励机制或创新机制便可能作为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决策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资讯传递层层节制,而此问题又是因为资讯不够公开,其背后的原因是高层不敢信任员工,害怕机密外泄所造成。如果决策缓慢还有组织机构上的问题,则需要考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

三、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入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对各层领导进行了教育、实施了整合并统一了思想。下一步则是依据企业制度的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注意管理制度的综合效应和群体法规的完善,建立理性与人情有机结合的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接着,要推动所有的部门与员工,首先是观念上对企业制度以及企业制度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得到认同。一般是进行各种培训与宣导,培训切忌不要流于形式,方法上不要只用讲授法。人们对于制度以及观念的理解与接受,需要借由活动体验、交流讨论与案例才能产生主观的认知,否则只会变成“知识”,而不会形成“信念与态度”。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与各层经理人,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令员工耳目一新的行动,以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威尔奇卖掉不能进入前三名的企业,意味着企业新竞争时代的来临;张瑞敏砸冰箱显示出对质量的决心;王永庆带高层经理跑3000米作为企业运动会的开场;卡尔森拆掉办公室的隔间以示去除官僚与阶层作风;维珍航空总裁参加世界热气球大赛展现企业的活力与创新。这些作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经典之作,对于当时的企业文化都起到深刻的作用。

四、如何建设民营企业制度文化

1、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全国各地区相继成立了企业文化促进会及企业文化协会,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可以说,这些协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可以使民营企业更规范地建设起企业制度文化。

2、变家族制为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改革产权制度,引入多元投资主体。要让私营资本的产权在更大程度上进入市场交易,打破私营产权构造上的宗法性,通过市场交易进一步实现私营资本企业产权的重组。其次,要改善管理制度,授权与控制并举。确立授权经营机制,并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分配管理权限,实现从主要凭借个人魅力树立管理权威向主要依靠制度完善管理权威的转换。再次,要提高企业家素质,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应当逐渐确立新的道德文化、市场经济文化。

3、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要激发员工的内动力。企业制度只有真正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才能变成一种有力量的文化,才能使企业成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在激发职工的内动力上下功夫,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团队精神。“海尔”从1998年以来,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每个月都评出绩效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同年终分配挂钩;在班组,每天都评选最好和最差的员工,在日考核栏上公布,最好的员工在其照片下面画笑脸(红色),最差的画哭脸(黄色)。

4、领导干部要成为企业制度的模范倡导者和实践者。“海尔”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并广为人称道,张瑞敏本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个人行为和修养功不可没。IBM公司从各级领导到各制造厂的工人们,都要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培训,从而把“IBM就是服务”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之中。因此,要使企业制度建设得以持续、健康推进,领导干部必须既当好“导演”、“编剧”,更要当好“演员”。通过各级管理者的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良好习惯,使企业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维系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第4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作为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如何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制度与流程的顶层设计

企业制度和管理流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依据,是需要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樽荚蚝桶焓鲁绦颉V贫扔肓鞒痰闹贫ū匦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普遍性,又要体现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现实管理过程中,制度与流程设计不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差,从而导致制度“执行难”和“难执行”,流程不顺畅,不闭合的案例很多。比如,有的基层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生搬硬套集团公司的文件,或者干脆搞“拿来主义”,全文照搬照抄,死搬硬套,形成“上下一般粗”的局面,忽视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让员工执行起来要么“粗枝大叶”,要么“缺筋少骨”。有的制度冗长重复,忽视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根本作用和意义,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制度内容越多,涵盖面就越广,从而使制度冗长、重复,导致制度的中心不够明确,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易理解,不能很好地执行。有的制度相互矛盾,相关业务部门在制定制度时“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只注重系统专业内部,不注重横向业务协调,造成制度缺乏完整性、协调性,导致了制度之间存在矛盾、相互重叠或形成制度盲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了这个制度,却也有可能违反了另一个制度。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制度和流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顶层设计,注重制度与流程制定过程中的关联性、协调性、简练性,要使制度和流程简洁、明了,让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易理解,好掌握,牢记于心,付诸于行,潜移默化地把制度、流程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顺势、合时而为。

二、保持执行制度和流程的自觉性

企业制度的管理对象是企业的所有员工。因此,制度的约束性是针对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的,包括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任何一员。作为企业领导干部,既应该是企业制度和流程制定的决策者、参与者,更应该是企业制度和流程的带头执行者。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游离于制度的边缘,更不能置身于制度之外,破坏流程环节,不受制度制约。不然,就会破坏制度和流程的规范性,受到基层员工的抵触,形成“破窗效应”,使制度名存实亡、流程脱节脱轨。所以,作为企业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和流程内容,模范遵守制度规定,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办事,真正把部门和个人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制度规定,规范自我行为,做遵规守制的表率。只要领导干部做到了,再去教育引导员工遵守制度,按流程办事,就会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员工才会自觉向领导看齐,向制度看齐。

三、及时维护制度和流程的严肃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遵守制度和流程不能靠道德约束和行为自觉,必须要用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加以推进执行,才能更好地维护制度的普适性和严肃性。对于那些公然违背制度,肆意破坏流程的人和单位必须及时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坚持自己遵守制度,带头支持和维护制度,还要敢于对那些自认为“有背景、有支撑”,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或者“口中喊着制度,背后违背制度”的人“打板子,动真格”,让他们用自己的位子、帽子、票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增高违背制度和流程的现实成本,真正体现制度的威严性和流程的规范性。绝不允许用权力绑架制度、跨越流程,用私情包裹制度,裹挟流程,杜绝选择性执行制度,技术性规避流程的不良现象,坚决遏止有制不遵,有序不循的行为。

四、注重体现制度和流程的稳定性

企业制度和办事流程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同行为契约和思想认同,要注重保持其稳定性和传承性,防止随意性。制度一旦制定下发,流程一旦形成模式,就要防止朝令夕改,随意变更。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制度建设和流程设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觉融入党建工作,组织工作,结合思想宣传教育和作风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使其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为员工的思想共识,价值认同和行为标尺。对制度执行规范,学习宣传到位,落实执行深入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给予表扬激励,总结经验,分析成效。对制度和流程学习囫囵吞枣、领会精神马马虎虎,思想认识领会粗浅,执行落实随意散漫,甚至有意回避,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和单位要严肃按流程分析,按制度处理。

五、突出制度和流程的与时俱进性

第5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从最初的控制权改革向渐进的所有制改革演进,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和非国有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企业内部进行融合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结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国企改革路径以及查阅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和专业文献,发现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遵循了简政放权改革阶段(1978年―1984年),承包经营改革阶段(1984年―1992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年―2002年),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阶段(2002年―2013年)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再提出阶段(2013年至今)等五个阶段。

我国国有企业通过上述五个阶段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然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还未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策方面

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质,涉及主管、监管部门较多,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政策部分还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部分政策的局限性使得国企改革的进程放缓,这势必导致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比如,某些领域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并不满足,社会资本无法进入这些领域,市场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这种格局势必严重限制市场经济发展的潜力,阻碍社会资本的成长,其后果将是国有企业在承担者政策性负担的同时还享受着政策利,政策优惠、政府补贴以及市场壁垒等差异性政策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价格扭曲,政策的倾斜造成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严重不公平,再加上国有企业往往与政府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出现权利寻租行为的空间非常大,这将导致国有企业控制成本、创新生产的动力便不够强烈,从而产生生产效率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方面

国有企业虽然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部分企业的“三会一层”公司管理框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组成的议事管理规则基本形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无论是股东会、董事会还是监事会并未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领导层甚至管理层还由政府直接任命和委派,现代企业制度最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只是形式,没有真正切实有效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法律条款更多的是在在股份结构和股权激励方面,而规范股份结构和股权激励应遵循的原则,和制度建设一样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方面,一些法律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股权交易的深入进行,也阻碍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法律的不健全对股权激励的保护、支持的力度不够,也是潜在地影响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

三、企业管理方面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的管理决定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败。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中,一种现象是国有企业为了降低管理责任和管理风险,采取了极为保守的措施,从而阻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二种现象是有的国有企业虽然也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由于企业管理的不完善和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执行力度和深度不够,使混合所有制改革无法继续推行下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也就停滞不前。第三种现象是虽然实施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由于个别国企领导怕个人所承担的风险较大,而激励计划设计的指标较少,激励的力度不够,无法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也就无法快速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第四种现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没有深入一线职工,切实听取一线职工的意见,而是凑人数、走过场,从而导致一线职工的不满,不能形成上下一致,全员目标统一而形成合力,一线职工的抵触情绪日积月累,从而导致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无法完成,也导致国有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进而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再进入,也就无法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企职工方面

政治经济学指出:生a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国企职工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对职工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职工就无法与企业形成合力。从国企管理层来说,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励的力度不大,管理层不够积极,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如何提升个人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国企改革也不能盲目求快,而与企业现实情况脱节,较大的改革压力也会给管理层和一线职工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有时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也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由该思想而产生激进行为,这会带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五、企业内部方面

国有企业因其积累和政策偏向等历史原因,在行业内一般处于排头兵的位置,其企业管理相对于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往往比较粗放,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配合也不够默契,这种架构和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发生改变。国有企业无论是在财务管理还是在生产管理或者是在技术管理方面,都有一套相对固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改变的,而是必须进行不断的尝试,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才能够发生质的改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在这些企业文化中有优秀、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拖沓的一面,这些来自国企内部的阻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

六、小结及建议

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角度,梳理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来自政策、制度建设及法律保障、企业管理、员工以及企业内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更快、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进一步鼓励、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

中国国有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仍存在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主体权益不明确、国有资本控制力度不明确和国有资产流失存有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政府部门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鼓励和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具体而言:

1.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基础。通过国企分类,可以合理地细化政府的角色和地位,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的同时,弱化其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过分参与。应将国有控股根据市场实际,适当放开,放宽社会资本的准入门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手段。在国企分类管理基础上,应进一步改变国有企业的资产监管方式,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

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这将有利于实现产权激励和市场约束,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独立作出生产、经营决策从而谋求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且不侵犯相关产权的合法权利。

3.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国有企业改革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不仅对国有企业本身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还将严重危害国民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法制治理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因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而导致国有资a流失。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国有股权定价机制、完善股权资产评估流程、规范国企股权转让程序、强化惩戒监督机制等措施确保信息公开透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企业应抓住改革契机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

第6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会计监督

一、市场经济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市场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手段,以内在利益为动力机制。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利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没有对利润的追逐就没有市场经济。如何合理、合法获得满意利润,这不仅是企业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也是政府需要认真对待和经济理论界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企业只有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谋取利润,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并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离开了合理、合法,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市场经济也将陷入混乱状态。为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合理合法地进行,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活动置于会计监督之下。只有接受会计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有效运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失去会计监督的企业活动是无效的乃至违法的,这样的企业会失去生命力。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发展、运行,需要有一个有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当前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转移预算内资金,逃避国家的预算监督,假造票据,偷税、逃税、骗税。

会计行为的失真不仅会给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造成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失误,而且会导致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失误,使宏观调控政策难以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生活,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害,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强化会计监督,提高监督效果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防止会计工作中的舞弊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提高会计人员品行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会计人员“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态度。其次,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和社会监督体系。推行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外部力量约束,完善会计监督格局,提高监督效果。

第7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字:合理利用资金 参与经营决策 风险 理财素质 现代企业管理 科学管理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内外部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企业在改革和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我认为,要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必须从抓好财务管理入手。

一、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市场因素的调节,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企业财务部门不仅是企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而且还是企业的市场信息综合分析部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经济效益优化原则,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通过预测、分析,提出对策,合理规划、调控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既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又是企业管理中的“牛鼻子”,加强资金管理,清楚自己的家底,明确资产质量状况,及时清理呆账、坏账、盘活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要强化资金管理意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控制资金外流,促进合理使用;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资金的日常监督、检查,合理灵活地调剂资金,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的保障、支持和控制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二、强化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财务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企业方式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更多地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因此,企业要通过会计核算、财务活动,对资金流入、资金流出、资金耗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懂算经济账,管理混乱,营销不力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抛弃。对企业财会人员来说,必须树立竞争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努力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积极做好市场调查和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要注意及时反馈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企业适时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结构,防范会计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可避免地要负担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结构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规避会计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这样,即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内部的不同分工建立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诸如内部审计、授权控制,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用制度来实行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以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者行为,规避法律风险、经济风险。

四、更新知识,提高理财素质

当前各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即是资金紧张问题。如何筹措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最关键的环节上,是考核企业财务负责人当家理财本领的最好课题。

企业理财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及企业财会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企业领导及财会人员具备理财知识的广度、深度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企业理财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领导及财会人员在经济改革时期,不仅要懂得财会核算理论,还要加强对行业业务、财务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财会人员更要转变观念,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主动为企业节约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五、注重财务分析,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的企业管理,不仅要求财务人员真实、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要把形成这些指标的原因,以及所要达到某一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呈现出来,使领导者一目了然,为制定工作目标、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资料。

要求财务人员各负其责,分别把关、深入基层搞调查,了解情况,找出降低成本的好办法。堵塞漏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绝不留隐患,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六、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它突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线,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取得好的效益,离开科学管理是不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科学管理涉及多方面,在我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至少涉及以下方面的科学管理:1.企业领导制度的科学化;2.企业组织制度的科学化;3.企业分配制度的科学化;4.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科学化;5.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化等等。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科学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要求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社会大生产的规律去组织,领导和管理企业。

在市场的运行中,为了实现科学管理,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引进国外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使财务工作逐步向电算化过渡,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数字运算中走出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实地调查和财务分析上,以适应当今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需要。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不容忽视,必须抓紧抓好;各项财务制度必须健全。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企业才有希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春先.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小议.中国财政杂志.2003。

第8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科学管理;情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1

科学制度化管理理性,要求员工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无条件服从,从道理上讲也是企业员工可以接受的,但在日常实际的工作中,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往往很难达到完全统一。比如,富士康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原因可能多样,但我认为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企业严密的规章规程、刻板的工作指令和机械的流水作业等等,使员工越来越成为企业制度和流程约束下的简单“机器”,企业仅仅把员工当成“理性人”,而忽略了员工的感性需求,极大挫败了员工的个人存在感。富士康事件是企业制度执行和员工现实情感发生脱节的典型,是一个理性管理遭遇感性需求冲突的极端情况。企业是一个正式组织,也是一个团队,更需要讲究团队的和谐与共。在企业中,员工的个人情感是完全私人的感受,这种个体感受需要得到团队的尊重。只有尊重个人感受,才有可能让成员对团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形成巨大的团队合力。

理性的管理是必须的,员工的感性需求也是现实存在的。制度需要刚性,人性需要柔性。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即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如何在刚性的制度化和柔性的人性化之间寻求平衡?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运用理智的沟通和行动满足员工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帮助员工充分发展自我,建立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就是情理管理。所以企业管理中需要有更多柔性的东西,也就是感情因素的存在,情理管理对于企业管理就像一种情感剂,能在企业制度和人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如何做好情理管理,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首先,真正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实质。“以人为本”是西方管理理念,近年也成为我国企业促进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潮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运行质量。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社会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情绪是其鲜明的特征,而员工情感和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个人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员工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万人,他们在企业工作,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都不一样,但我认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薪酬待遇,二是个人成长与发展。个人付出的劳动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经济回报,用于满足和改善生活,这是员工最基本的追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还以富士康为例,在跳楼事件发生后,厂方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止“高坠”事件再发生,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关注员工利益诉求,迅速对一线员工加薪,增加员工的收入,使员工的诉求得到部分满足,跳楼事件得以终止。在员工成长方面,我们看到任何一个企业的新职员,都充满干劲和热情,他们渴望得到鼓励、肯定与提升。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员工足够的肯定,让他们知道企业看到了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就会成为吸引他们热情工作最主要的动力。因此,尊重员工情感,关注员工利益,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东西应该是情理管理的首要内容。

其次,发挥领导者个人感召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企业团队建设的核心,而和谐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助力器。和谐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优秀团队所共同具有的核心关系,建立坦诚、尊重、妥协、合作的文化氛围,也是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的前提。领导者基于职权之外的人格感染力是能让员工敬佩、热爱、信服的一种感召力。团队人际关系的建设,需要领导者发挥个人感召力,同成员进行理智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创造环境和机会,协调、安抚、启发、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从生疏到相知、从怀疑到信任、甚至从对立到支持,成员之间越信赖,团队关系就越和谐,团队效能就越大。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正是得益于唐僧完全发挥了个人魅力,建立了和谐的团队关系,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首先,唐僧善于交流和沟通,在团队中,他能很好的听取大家的意见,又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徒弟们娓娓道来,做好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形成团队的统一目标。其次,唐僧和其徒弟都以恩人关系相识,所以在团队内部就形成了彼此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协作支持的较为牢固的关系。在唐僧的带领下,这支团队成为一个成员之间零距离的优秀团队,所有成员各施其能、通力配合,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

第9篇: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范文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概述

1、内部控制涵义和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内,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2)维护资产安全。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3)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及时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并对运营活动及业绩进行监控。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5)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它要求企业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2、内部控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消除内部控制空白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行重点控制。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并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若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的控制。

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科学总结我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实务,系统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分别于2008年、2010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了一套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十八个应用指引、一个评价指引、一个审计指引组成的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意义重大

1、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风险因素不断增多,需要探索改进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国内外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的各类风险,有助于企业不断健全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规避危机的冲击,并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好、更快、更稳地实现其发展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治理结构顺畅、行为规范、决策理性、责任明确,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提高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

3、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减少舞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升财务报告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投资者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