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

第1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转型;财务共享;司库管理;企业财务管理

1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迫切性

(1)企业管理成本难以降低,信息透明度低,集团控制力差。(2)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官僚作风问题突出,导致企业日常运转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需求。(3)有些部门以自身利益为重,损害其他部门利益的现象突出。(4)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方法,也缺乏财务战略整合和长远战略,导致财务管理盲目化,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监管部门的检查,而不是以服务企业高层决策为出发点。(5)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交流渠道不畅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呈现“两张皮”,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6)传统业务的低附加值管理占用了大量财务人员资源,耗费了财务人员大量宝贵时间,影响了财务人员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活动,难以发挥财务管理自身的价值。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财务转型的宗旨是将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活动从传统的财务部门中独立出来,充实到业务层面。在降低集团管理成本、增强集团控制能力的同时,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价值链中的地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1]。

2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的发展方向

对企业而言,企业财务共享是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转型。财务共享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出发点,是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统一财务操作过程,使财务人员专注从事财务战略管理。拓展财务共享方面的增值服务,是为了充分发挥共享服务的价值创造作用[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共享服务必将依托大数据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的突破。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在当今商业环境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不管是高效的资金交易管理、资产负债及资金流动性管理,还是财务风险管理及司库管理,都是维护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作。其中,司库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3]。对财务转型而言,司库管理不容忽视。如果说财务共享服务是基于财务角度解决会计问题,那么司库管理就是基于资金角度考虑如何优化企业资金管理资源配置。

3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的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旨在集中配置企业的各种业务资源,为同类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偿服务[4]。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往往覆盖与财务管理相关联的多个职能部门,职能是将大量重复性的业务从不同的区域集中于一个共享中心,以相同的标准化流程集中处理同质业务。该中心成立初衷是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实施平台。财务共享中心的正常稳定运转,能使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部门对接财务共享机构,通过司库管理提高资金支付的有效性,进一步强化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将风险管理的分散过程集中至财务共享,运用司库管理途径,帮助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的完美对接,集中管理企业账户、协调金融资源,统一收付企业资金,提高资金透明度,有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5]。

4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的必要性

4.1企业产生了较多分支机构

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分公司数量剧增,需要投入资金建立财务组织,在各分支机构增加财务人员。这种重复性的基础部门设施建设,不仅浪费严重,而且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分散在各地区的财务部门,缺乏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调机制,财务信息传输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为了降低结构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有必要通过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统一管理各分散账户[6]。

4.2是降低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需要

企业规模扩张后,分公司的财务组织行使独立核算权利,自行控制风险,但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总公司难及时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流程的规范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加大企业的业务管理控制力。

4.3是企业实现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需要

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都是将大量分散的操作进行标准化处理,降低重复性,将资金处理及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统一流程的操作处理平台,可以提高企业处理财务事务的效率,是企业实现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需要。

5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5.1管理成本不降反增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用人成本,但在实践中,大部分规模企业的总部通常设立在用人成本较高的大中城市。从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看,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了承担社会责任,一般不会大规模裁员,因此人力资源的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信息管理模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系统更新备选方案的形成同样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

5.2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需要将基层会计人员集中办公,各地一线会计人员不再直接与分公司所在的当地税务机关交流,存在难以适应当地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还有的可能错过税收优惠政策而增加企业成本。

5.3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一般隶属企业的财务部门,组织层级较低,其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缺乏拓展增值业务激励措施,员工可能误认为该岗位的晋升空间狭窄,个人发展方向不明确,严重挫伤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5.4易导致企业的共享服务不到位

许多企业会在总部设立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当大量财务人员高度集中处理同质业务管理平台时,可能导致企业的共享服务不到位,有悖于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的初衷。

6基于财务管理转型的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策略

6.1重视体系建设

企业实行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是管理模式的大变革,既涉及多区域、多部门集中处理会计事务,也涉及人员裁减的利益冲突。不仅需要技术、人力和资金支持,还需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实际行动支持。为此,需要重视基于财务管理转型的企业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体系建设。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战略目标作出长期规划,妥善处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

6.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体系涵盖企业战略规划体系、远程网络报销体系与企业的结算体系等。成熟有效的信息技术是支撑企业实现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的先决条件。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数据收集与传输速度缓慢,会影响企业高层的决策。应用信息技术,集中统一企业零散的财务资金,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持,显著降低潜在的决策错误风险[8]。

6.3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

虽然建设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各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实况千差万别。企业应遵守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企业的管理规则,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规模及所属行业环境等因素决定是否建立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正确引导作用,服务企业,积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消除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障碍,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

6.4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共享服务模式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6.4.1会计档案管理需要适应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各方面的变化(1)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是传统财务管理的重点。建立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后,财务管理系统的重点应转向共享服务的管理系统。(2)根据会计档案管理需要,完善共享服务的图像采集系统,并重视图像数据后形成的纸质会计文档的完整性。(3)财务共享和司库服务的会计档案管理难度增加,流程更复杂,会计档案的形成环节长,中间环节的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控制难度。(4)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主体发生变化,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质量控制主体需要承担会计档案质量责任。(5)在共享模式下,会计文件的形成、存储、检索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电子化会计文件,增加了会计文件的电子化管理难度。(6)目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虽有同等效力,但异地保存。在集中核算的背景下,企业集中扫描原始单据,传输电子版票据,而纸质的档案仍然留在共享服务机构所在地,无形中增加了会计档案的远程存放管理难度。6.4.2创新会计档案管理措施(1)明确共享服务会计档案的管理责任。加强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合法化管理,并建立管理责任追溯制度,保证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合法的,提升会计档案质量。(2)推行电子档案管理形式。电子档案方便传输,可减轻企业的管理费用,节约管理成本。实施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应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会计档案管理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3)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的吻合度。重视规范电子档案的制作流程,严格控制电子档案变样的风险。非专业人员不得制作电子档案,防止在操作中丢失数据、破坏文档。(4)优化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档案的集中管理方法。建立财务会计电子文件的审查机制,确保电子档案监管的有效性,使之与企业的纸质档案保持高度一致。

6.5建立量化共享服务质量与水平的管理体系

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共享服务,共享服务不只是简单的标准化机械操作,而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的具体内容,提供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匹配的高质量服务。当前,由于衡量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效率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开展统一考核,必须重视研究建立量化共享服务质量与水平的管理体系,促进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的健康发展。

6.6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业务不断增加,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要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还要具备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及较强的文字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充分整合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推动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应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7结束语

目前,成立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是跨地区整合企业不同领域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企业管理转型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工具。企业要规范和完善财务共享与司库管理中心建设,为实现管理战略转型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张延彪.财务转型视角下的企业司库管理研究[J].财会月刊,2022(1):34-38.

[2]符晶.GX财务公司司库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3]史美娜.铁路企业构建司库管理体系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11):10-14.

[4]殷晓丽.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6):87-88.

[5]冯淑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6]丁娜.司库管理视角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7]陶美霞.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山东纺织经济,2021(6):20-22.

第2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一)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重心―业务流程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对业务流程调整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企业必须对原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评估,选择适当的业务流程。诚然,颠覆性的业务流程重组可能会超出企业变革的承载能力,财务共享框架下业务重组理论上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首先要对企业原有的财务流程和整体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评价,选择合理的时机进行重构,使相关人员能够看到业务重组带来的直观效益,提升员工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企业长期的业务流程变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导向―客户诉求

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这些利益相关者也是财务部门服务的客户集合,现今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目标涵盖了实现客户需求和社会价值,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着企业财务流程的重组与革新,满足顾客诉求是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直接驱动力与革新导向,从而赢得顾客支持,实现更好的利润管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财务流程重组是将价值、权力、责任的分配等要素作为一个系统的构成,建立一个面向客户诉求的财务流程,改善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达到建立最优业务流程的目的。

(三)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关键―人本管理

应该说,人是财务流程重组中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流程重组时,往往是高层管理人员凭借其行政权利进行决策与实施,中下层管理人员和普通财务人员很少参与,财务流程重组必要性与重要性没有得到企业的全体员工认识,致使一些员工对流程重组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重组后的流程不能正确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只是局限在企业外部,企业部门内部、员工之间、合作伙伴间的紧密协同与合作在流程重组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需要企业在流程重组中坚持人本管理,将企业整体目标作为员工奋斗的方向,而且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度,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获得最优的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保障―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业务模式将业务流程分为作业、监督、决策等类别,有时一项简单的业务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部门的流程才能完成,常常会出现部门责任不明确、相互扯皮现象。业务流程重组将原有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重新部署,减轻臃肿的企业层级管理结构,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处理环节,降低各部门的工作摩擦,使员工能够具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使不同职务的员工在进行同一项目时会将整体目标作为自己的方向,不再仅看重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这样可以使项目的运作达到无缝链接的状态,通过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的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员工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框架设计

(一)传统财务流程缺陷分析

图1为企业传统的财务作业流程图,原来的财务程序是与过去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相匹配的。但随着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企业财务流程必须重新架构与设计,传统的财务流程基于当前企业内外环境的变革,表现出以下问题:

1.财务信息滞后,事中控制机制缺乏。公司传统财务信息生成于业务发生部门和财务部,财务信息的传递会经历好几个部门与环节,传递速度缓慢,在传输过程中常常出现财务信息缺失、失真等问题。公司财务管理重点在事后分析,事中控制机制薄弱,这样将会大大降低公司决策的实效性与准确性。

2.财务数据信息采集、加工、输出流程缺陷。传统财务流程数据采集的时点在经营活动之后,不具备实时动态特征。同时,传统财务流程仅仅采集经营活动忽略了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信息。传统财务加工流程导致同一数据被重复存放,财务信息很难反映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传统财务流程输出的数据是事后采集出来,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生产经营进行实时控制,对企业构建动态能力造成较大障碍。

3.传统财务流程在业务处理上的缺陷。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形下,传统财务流程凸显了分散、不可控的严重缺陷。财务部和其他业务部门分别记录账目,导致财务相关管理人员分散于各个部门中,工作职责存在严重的重叠。财务部不能真正发挥其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更谈不到建立严格、完整的财务约束机制。这就会使原来的作业流程或者支离破碎增加管理成本、或者核算单位太大造成权责利脱节,并会造成组织机构设计的不合理,形成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框架设计理念

1.以会计业务为核心,综合集成各项业务流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以会计业务为核心,综合集成各项业务流程,使会计业务流程与其它业务流程完全融合一起,避免流程间重复工作的产生。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要求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梳理改造企业业务的整体流程,将企业财务流程与其它业务流程充分融合。在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模块联动机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共享企业数据,实现信息资源集中控制。打破企业各部门的界限,利用信息系统的强大处理工具和网络工具,使各项业务发生点成为会计信息的收集点,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通过系统预置的会计参数,自动生成各项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对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控制,避免数据冗余和不完整情况发生,实现了以业务为导向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库存数据的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完善的报表功能,相关人员可通过系统方便、实时地查询到仓库的现有库存、可用库存以及预计缺料情况,避免了生产的停工待料现象,又可随时查看各种物资的账龄情况,避免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大大降低了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强了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从而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业务、财务数据的一体化,使资金效益发生最优化,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3.重新调配会计相关人员和组织结构。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要将会计业务相关的非财务人员吸纳进来,让他们都参与到财务流程中来,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新型的流程型组织,借助流程串联各部门员工,统一各方利益,减少各种摩擦。按照整体流程最优化的目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活动,重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提倡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的流程的成功当作一个整体来考量。

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诚然,实施企业再造方案,必然会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必须精心组织,谨慎推进。既要态度坚定、克服阻力,又要积极宣传、形成共识,以保证企业再造的顺利进行,企业再造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企业再造的终结。在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时代,企业总是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对企业再造方案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实现

经过以上分析,再造后的财务流程可以描述为: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各业务部门借助财务管理子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此时生成相应电子原始凭证,并同步传输到后台的中央数据库中。接着,财务部门的指定会计人员通过操控系统对电子凭证进行审核,记账凭证依据审核无误的电子凭证生成,同时存储到中央数据库,各种会计账簿会依据具体情况和由系统模块自动生成。最后,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信息处理模块结合自身对财务信息的个性化的诉求,生成多样化的会计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可用图3表示。

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在再造后的财务流程分散了,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得到了全覆盖的集中,极大提高会计工作效能,实现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企业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确保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得到有效地集成与整合,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有机融合,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阶段,项目团队必须设计一套高效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需多方参与协调、相对复杂的过程,该过程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业务特点,也要融合当时的IT技术水平。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业务流程再造往往需要持续优化和提升。业务流程再造的实现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现有流程梳理与分解。企业首先要对现有流程进一步梳理与细化,将流程细分至每一个业务环节,再将每一项流程制定的工作分配落实给相关责任人。财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申报、审批及入账和付款三大块。

二是流程分析设计与人员培训。流程的分析设计人员应深入业务单元与业务人员中,结合财务实际及技术的可实现性,多轮论证与修正。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初应大规模培训各地员工,形成梯队化团队,通过培训,遴选出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再由业务技术骨干指导各组织的操作人员,确保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3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公用事业 企业财务 核算模式

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未来时间里,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以此来促进企业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 公用事业企业主要是从公用事业演变而来的,所谓公用事业,指的是具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公用事业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了社会发展中各个方面的公共服务,比如说交通运输、民政服务、城市绿化以及水电燃气等。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各个领域对公用事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公用事业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盈利或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城市运行,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这种组织就被称之为公用事业企业。这些企业与公用事业相同,涉及到多个方面,目前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市政工程建设公司,水利、电力等城市服务运营商等。

1.2 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 从上述对公用事业企业的概念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面向社会民生,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以及回收期长等。此外,公用事业企业的特点还体现在其本身的性质上,由于其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因此,大多数公用事业企业兴办过程中所需的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而且公用事业企业有非常明显的企业性质,大部分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

2 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发展对会计核算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发展也逐渐被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就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会计核算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化 会计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环节,为了确保会计管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体系。何谓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体系,指的就是工作人员要从管理的大层面入手,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目前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来看,会计核算的管理化体系建立要求主要包括5个部分,即会计组织系统的调控性、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管理系统的知识性、市场系统的服务性以及人才系统的竞争性。只有将这5个部分在管理体系中进行统筹规划,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管理。

2.2 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加工和整理之后,将其与其他单位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建立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促进相关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在整个核算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建设脚步,要求核算的数据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全面的。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也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3 法制化 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计工作的依法治理也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因为如此,会计核算的法制化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谓会计核算法制化,主要指的是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是合法的,此处所说的“合法”,不仅仅要求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工作,而且还要根据其他法律法规中与会计核算有关的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此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法制化。

2.4 规范化 目前,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不断扩大,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也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计核算规范化,主要指的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准则和程序进行操作,根据现有准则在不同的时间及空间内进行相同的核算工作。

3 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

就我国目前公用事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会计核算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一种适当的财务核算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为了能够将此目标充分完成,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财务核算模式进行建立。

3.1 统分结合的思想 通过对公用事业企业特点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这类企业具有企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不仅需要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服务,而且还要配合政府机构的总体规划。如果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看,在投资预算上采用总体集中核算会更有利,但是由于公用事业企业涉及到的范围较广,这种总体集中核算的方式就不合适了,需要采用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这样的构想,能够让每个业务单位仍然是独立的核算单位,而集中核算的财务中心的存在,可以使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核算工作有专人负责。这些专业人员,既是总部财务人员,又同时是在某一专业方面兼任多个业务单位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能够做到人才集中化、分工细致化,而且还能做到岗位专业化,更有利于管理的规范化。

3.2 管理方面的集中核算 通过业务的分开核算可以将单纯的经营业务分配到下属单位进行核算,但是,一个企业涉及的不只是具体的经营业务,对于公用事业企业来说还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人员薪酬、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类业务往往不经常发生,但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势必要有一个专门的面向管理的财务核算部门。按照设想,可以在企业总部下设财务核算中心,配备各类专业财务人员,专人负责具体分管核算业务,例如,专人负责投资的预算决算、企业贷款、薪资福利、管理办公、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核算及管理。

3.3 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虽然统分结合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用事业企业的发展,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信息传递的问题上,由于该核算模式中,任何一个人员都有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财务问题,往往容易造成混乱,信息传递也不能准确进行。另一方面是难度的把控上,尽管在总体方面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但是对于各业务单位的具体业务数据可能会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用事业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传统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公用事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了解会计核算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核算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思,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使会计核算的作用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明.关于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的构想[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王智灵.公用事业单位改制中财务部门的作用浅析――以污水处理单位改制为例[J].财会研究,2012(03).

第4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浪潮推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向共享模式转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企业集团中各个子公司的业务提取到共享中心统一处理,使原本分散在不同子公司中的重复性高且容易复制的业务得以统一完成,从而有效整合资源,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和风险,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并通过对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分析,使得信息管理更加细致、准确,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决策有效性。

相较于单体企业,集团企业的业务和方式更为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 使高层管理者难以直接控制各分子公司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专职监控机构的设立成为必须,由此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愈加受到重视,而将大数据运用于内部审计能够使之发挥更大效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二、理论综述

关于财务共享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方式,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张庆龙从财务共享中心视野出发,认为内部审计正在从过去的关注受托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向参与现代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转变,起到了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并对内部控制起到二次控制作用。马红梅分析了大数据为审计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其使审计的程序、方式、风险、时间、内部控制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李广森认为大数据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同时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大数据与审计有效结合,可以为审计带来更多的便利。程平建立了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实施框架,从审计范围、方式、成本和审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这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三、财务共享与内部审计结合的实施框架构建

首先,大数据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硬件处理系统和海量的原始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信息包括当期的交易事项、账户余额以及过往数期的财务和业务信息,且信息形式多样化,有文字记录、图像扫描、音频录制以及位置信息确定等方式,直观准确地还原业务过程。在传统的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财务信息比较独立、分散,实施审计时,需要将所有子分公司的会计信息归集到集团,这必然加大数据收集的工作量。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子分公司将数据信息统一到共享平台,总部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平台系统收集到所需的数据,节省了大量资金及人力成本。外部数据有法律规范、行业数据、国内外原材料价格以及产品市场等相关信息。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中相关数据的质量,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虽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很多财务信息都已经被标准化和格式化,但清洗工作必不可少,通过清洗环节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流程上的缺失,并从中发现部分数据间相互矛盾的地方。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风险点,并对企业集团的财务舞弊和经营绩效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检查,得出对应审计证据。

经过清洗和分析的原始数据要通过数据库进行分级管理与集中存储,并适时将相关数据资料提供给内部审计人员。

四、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集团内部审计

大数据预处理过程完成后,审计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已制定的审计计划,展开审计工作,查找审计疑点,并收集能够印证疑点的相关证据,得出审计结论,撰写审计报告。

结合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特点,本文建立了集团财务共享的流程框架,从内部审计的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分别说明。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核心是根据财务数据反映出来的风险,确定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活动的重点,形成内审工作计划。

编制内部审计计划时主要注意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审前调查要充分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信息有初步了解,利用云平台的数据对比分析进而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价,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生成审计方案,经相关领导审批后下达审计通知书,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包含企业的各项业务,还包括共享平台信息系统,要注意平台系统在数据维护、企业财产保护和建立在共享服务模式基础上的财务信息系统能否为管理层的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就需要内审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如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以及专业的数据分析、统计分析能力。

2.实施阶段

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从内部控制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上,对企业的风险等方面涉及较少。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审计,在实施阶段中还要注意财务活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否得到了适当管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共享平台的价值,对财务、非财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另一方面可以将共享平台系统中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运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偏差分析等方法,找出数据间存在的规律与隐藏的关联网,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迅速地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

此外在对风险事项评估时,会根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以确定每个风险事项的风险级别,将高风险事项纳入重点审计范围。从共享平台调出其核算的流程,生成对应的工作流程图,审核流程中的缺漏,并确定其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对应的责任岗位及在岗人员,并发挥财务共享平台的价值,得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供给高层决策者。

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在检查过程中将风险与企业目标直接挂钩,运用面谈、调查问卷、交易合规性测试、数据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实现内部审计专项调查和日常检查,为管理层提供服务。

3.报告阶段

最后环节,要根据审计中发现的异常与疑点,并通过所获得各类审计证据加以印证,得出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报告。

在报告阶段,将内部审计中核查出的各项风险因素与改进意见以及出具的内审报告上传至共享平台,经上级主管批准后保存到数据中心。并在后续时间里,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内控缺失部分进行跟踪督查,以确保相关部门采取了纠正行动,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通?^反馈机制补充、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内部审计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

第5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隧道是典型的交通基础设施,隧道工程的施工性质是属于一次性的施工项目,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所需时间长、施工条件特别复杂,因为这些难克服的特点,所以造成了隧道工程企业的项目分散,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不同于别的生产企业,隧道工程的企业缺乏精密和系统的生产指标规划,投入和产出的标准比较模糊,所以给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尽管如此,工程项目还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中心,所以要求企业必须要以工程项目为起点,以企业的效益为根本,以工程的质量为目标,要加强企业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理清企业财务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让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

所以,每个项目在进行创建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的加强项目工程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一、项目工程财务要独立核算

项目工程的财务管理指的是项目从接受、创建、完成和审核等一系列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因为隧道工程企业所建设的项目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企业的负责项目建设的项目部应该根据企业所建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施工环境等施工因素特点,采取对项目的独立核算和管理的财务体制,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并且要给予相应的权利,进行对项目的独立效益评价,因为每个项目的工程所设地点和施工条件的不同,所需资金的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对每个项目实行单独的财务管理,这样能够更好更可靠的对项目资金进行确认和聚集,能够更加全面的考察所建项目的成本以及其效益情况。

二、项目工程财务要进行预算

在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项目工程资金的回收和使用情况要进行科学严密的资金预算管理,对项目工程进行成本的控制,通过对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经过预算、监督、分析和审查来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建立时期,项目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应该严格的按照前期对于项目资金的预算来使用,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减少对于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在保障项目质量和项目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与能够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减少资金的占有率,提高企业项目资金的周转性。

三、项目工程财务要加强成本管理

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项很艰苦但是却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其中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包括项目的固定资产、建成项目所需要的主要材料,项目建成的临时设施,项目建成的周转材料等很多实物的资产,所以,企业的财务要对主要材料和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与管理。

(一)固定资产和高成本设备

隧道工程的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有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会有很大的磨损性,其中,有很多大型的设备,因为高强度的使用而导致了报废,这样,其价值就转移到了项目工程的成本中,这样就会导致项目管理中资金预算的变更,所以,企业在项目工程经行的时候,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按照项目的需求来购买各种属于项目的固定资产,购买之后的固定资产全部都有企业进行统一的分配或使用,项目工程对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而没有管理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固定资产。

(二)施工材料

每个工程的建成尤其是隧道工程企业的项目工程建成都是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的,负责工程建造的项目部,应该有组织性的根据项目工程的进展和对材料的损耗量来有计划的购买项目所需的施工材料,并且要做好对施工材料的看管和保存,每次使用施工材料都要进行记录和统计,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核算项目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隧道工程企业中的项目工程资金具有消耗大、流动大等特点,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才能够进行完成,所以,隧道工程企业在接到施工的任务后,要对成本的费用进行细化和核算,要从项目工程的实际出发,针对项目的所需资金制定一个严格的项目的成本计划表,这个计划表可以成为项目工程与成本的控制、成本的分析和成本的考核的重要依据,然后把成本的计划进行拆分,把每个精确的指标落实到工程的各个项目组,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查。

要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的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必须要明确项目的成本控制时仅仅只是企业内财物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共同都需要注意的,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对项目工程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是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达到最大的合理化,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企业同时也要认真的开展对于项目的管理和跟踪审查工作,确保项目对企业所带来的最终效益。

第6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企业基建;项目工程;财务核算

很多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规模,会将基建项目作为投资方式。企业基建项目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和长时间的建设时间成本,而且其涉及到较多的建设单位,并对建设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在企业基建中,工程管理与财务核算非常重要,该工作的效果不但决定了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与财务情况,对基建工程成本与项目总投资关系重大,还对企业非付现成本与企业效益有重大影响。然而我国目前较多企业基建在工程管理与财务核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研究来找出解决方案。

一、强化企业基建工程管理的策略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并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要结合企业基建项目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宜且完善的基建管理制度。并设置专业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其次,落实项目前期决策计划。项目的开展必须要做好决策与计划,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很多企业对施工阶段管理过于重视,但是忽略了策划阶段。由于投资决策影响工程造价程度最高,因此必须对决策加强投资控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基建投资计划,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加以重视,保证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足够精细。再次,设计管理的强化。设计人员常重视技术与安全,缺乏经济考虑。仓促的项目设计容易出现疏漏,导致施工困难,常出现超预算与工程变更的实际问题。项目设计必须结合项目使用要求,做到技术、功能、经济、安全的高度统一。推行设计招标并引入竞争机制,对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对立关系正确处理,保证基建投资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为后期基建项目任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方便。从次,招投标与签订合同。不够明确与严密的招标与合同文件会导致结算时出现扯皮与造价时空。所以编制招标合同与文件之后,要经过细致的评审方可与签订。要完善招投标时的组织管理,编制一套适宜的施工预算标底和工程量清单。对于甲供材料以及分包项目等经济责任加以控制,防止索赔隐患出现。接着,投资控制。管理人员要有投资控制意识。决策立项与设计时要结合项目功能需求,多方案对比,保证经济效应最优,对投资控制目标进行控制。招标采购时要有科学的承发包方式与合同计价模式,非公开招标中的最低价中标在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时会存在一定弊端,会影响后期的质量监管工作,导致工程变更与追加价款等情况发生。所以要对招标采购方式严格考虑后再确定。实施项目时,要完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委托监理部门监督审核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核算变更导致的投资变化,实施相应的审核与审批手续。也就是在实施项目时能随做随签,对有关资料记录加以保存,做好结算的准备工作。最后是强化全过程跟踪审计。在事前与事中审计能发挥审计的风险控制、决策与管理功能,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对施工对办公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

二、强化企业基建财务核算的策略

首先,编制计划。基建投资计划非常重要,只要资金充足了,工程项目才能顺利开展。要保证计划及时批复、下达与执行。基建计划时基建规模控制、基建财务核算与基建拨款办理的依据。编制基建计划时,必须根据资金数量与可调配力度来合理安排和布置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得到批准的基建投资计划来开展工作,防止超越基建计划的行为。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划与要求来编制年度基建投资计划,其主要包括:项目规模、项目用途、概算数、计划数以及开工与竣工日期。在基建项目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时要结合项目相关资料和年度固定投资财务计划,并将使用计划在财务处备份。如此则能保证财务及时了解项目所需资金并合理调度,防止资金浪费和流失。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资料,财务部门要编制基建付款明细表,要包括在建项目、新建项目、已决算项目与未决算完工项目。还需要涉及项目名称、施工内容、施工单位、当年拟付款数、决算数或合同数等相关信息。根据此表,财务部门可以结合财务记账凭证来核对当月付款情况。其次,建立合同档案。应用合同管理制度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材料与进程以及机械设备的采购等进行约束。对施工单位与承建方进行制约。会计人员需经手合同各项经费,因此合同人员在签订合同时要避免违规现象,要充分了解工程工期、特点、预算价格及承包方式,要及时根据合同来付款与结算。企业合同管理部门收到合同后要签字来明确该项目具有投标资格,合同内容需包括质量要求、履约担保责任、付款条件和违约处罚条款。基建财务人员要对合同编号,设立专门的合同档案与登记账簿,保证管理与查阅更加方便。再次,工程造价审查。要审查投标文件与合同约定条款、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工作量、分部或子目、材料,要确定审查单价是否正确套用。从次,支付工程款项。拨付进度款时要确保符合工程进度,工程主管部门要提供监理公司出具的工程进度决算书和审核确认报告。为提供结算依据,施工方要开具正式发票。若已对工程项目支付全额发票,可在支付工程尾款时提供收据。工程款支付时施工单位财务专用章要和合同章一致。如果合同无效、支付工程款时未将合同提供给财务部、没有资金使用计划、合同专用章和发票签章不合、未按招投标管理办法执行项目,可以拒付资金。单位项目资金收付权必须由总公司书面文件授权。结算工程尾款要爱审计和相关程序之后进行,且根据合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质保期满后且填写工程尾款结零支付证明、相关部门签字验收、将支付证明和施工单位与财务对账单交给财务部,方可支付尾款,然后,竣工决算验收。为保证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准确,要做好项目档案资料整理归档、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盘点核实、清偿债券债务等准备工作。若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多且周期长,单项工程竣工并满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所有项目完竣工后再进行财务总决算。竣工结算时需收集全部竣工结算依据,如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调整和有关批准文件、投资计划、工程结算、财务核算制度、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等。该阶段中,财务部要停止之处基建投资费用。最后,归口管理。基建财务会计要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安全管理,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与项目的可靠性。工程用款要由有关负责人及审核人员通过,确定和所报计划吻合,付款意见签署之后,要编制基建付款明细表。

三、结语

在企业基建工程中,工程管理与财务核算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然而工程管理和财务核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其需要注意太多的细节和环节。因此企业必须要健全相关制度,形成完善机制,培训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基建工作万无一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解武荣.浅析企业基建财务核算及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8:83-85.

[2]刘少飞.煤炭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初探[J].煤炭经济研究,2011,03:71-73.

[3]蔡明亮.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7:42-43.

[4]戴罗仙,伍以加,徐超荣.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3,20:65-67.

[5]李叶红.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36.

第7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区域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力投入促使工程建设一直朝着良好的发展道路前进。随着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区域化经营的局面日趋明显。不仅要提高硬实力的建设力度,同时还要兼顾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要不断加强企业制度和规范条例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对财务工作作出详细又科学的模式规划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现状能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导致在同一个区域中存在好几个施工项目,所以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目的,企业一般都采取区域负责人制度,用专人来管理各个区域内部工程项目和市场开发工作,从而也形成了工程财务的区域化管理模式。

一、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财务实行区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同一地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实行区域化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区域化的管理也就是企业要在同一个区域中,对同时进行的施工项目实施区域化模式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个深入细致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财务管理的策略,在保证正常施工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财务的优化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财务实行区域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首先要设置与管理模式相配套的财务机构,以便履行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其次是要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能够符合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可以胜任各种复杂的工作。再次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资金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体系,这是保证工程财务区域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

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与资源能够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得到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根据施工情况的不同,具体设置的财务管理机构也可以有所不同,一切都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来决定。各个施工项目之间的财务人员、资金与资源的调配要符合时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也即人、财、物的分配要及时,不能耽误正常的项目施工工作,而且要尽可能地提高施工效率,否则就未能达到调配的目的,同时还要尽量节约工程成本,相应地则能够扩大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区域化管理方式一是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集约化水平,非常高效地实现了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财务人员相互有个学习,起到一个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增加项目成本的透明度。二是有利于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不再是被动地去根据施工状况进行财务核算与管理,而是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进行主动的管理,对资金、资源、技术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分配,不仅充分发挥了财务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际的财务预测和管理能力,实现了人尽其才,而且也实现了物尽其用的管理目标。三是有利于为施工企业的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管理模式,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管理是企业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且财务管理本身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工程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都会涉及到财务管理,所以它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能够为其他方面的管理改革提供借鉴,最终推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革新。四是有利于为其他行业的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标准。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施工企业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他领域的企业也需要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尚未探索出一条新的管理方式之前可以先参照该管理模式进行试验,所以说本文中论述的工程项目财务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可以为社会各个领域的财务管理提供实践的蓝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主要的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包括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会计委派制管理模式、报账制模式。这几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应用特点,在具体的管理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二、施工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区域化管理模式

第8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引言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传统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全面的实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问题与优化建议的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及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意义。

一、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为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追求自身利润,而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施工企业的利润核算的关键,其对及其发现施工企业运营存在的相关问题,指导施工企业调整自身政策有着关键性作用。施工企业通过强化自身财务管理,能够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各个施工企业相对于先前均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就导致施工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传统的市场经济下形成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同时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部财务工作所要统计的财务种类更多,财务数量更大。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施工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现阶段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相关问题

1.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虽然施工企业整体实力相对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管理工作也更加规范化,但是施工企业往往过于重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给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内很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直接的影响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给整个施工企业正常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执行效果的优劣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需要的管理决策就需要管理人员来制定与实行。但是现阶段施工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甚至存在兼职管理的情况,直接的影响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的完成。其次,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所需的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也不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直接的影响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的执行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现阶段国内很多施工企业内并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内原有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仅重视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审批,并没有做到财务工作应有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及施工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将财务管理工作定义为财务收账与入账之间。此外,部门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由相关的领导负责,这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也严重的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1.构建出完善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构建出完善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经营市场的变化,对先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其次,企业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处于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其在实行中出现的漏洞应当进行及时的完善,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而不是限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制定出针对性的财务监督制度,首先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委派的财务人员的待遇与被委派工程项目部脱钩,由施工企业总财务部进行定期考核,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以保证会计人员按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处理财务业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变化,企业所需的财务管理方法等相对于先前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全面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招聘的门槛,从招聘的源头上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质量,建立完善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制度。其次,制定出完善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工作制定,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及时的提升。这个过程中也应当建立起针对性的培训考核制度,切实的保证在职培训与入职培训的质量。

3.做好施工企业资金预算与资金控制管理

做好施工企业资金预算与资金控制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在施工企业开工之前做好项目的预算工作,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的支出情况,编著出科学的资金需求表,为下部进行资金的统筹与投入打下科学的依据。其次,建立请示制度和联签制度,即大额资金通过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后予以支付,避免巨额资金轻率付出而造成损失。

第9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前言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项目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盈利的保证,更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对于施工项目而言,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最后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不仅仅是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中心,更是该施工项目的中心,所以,非常有必要充分发挥出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功能。

二、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监督职能有待强化

只有制度健全、监督有力才能够在制度上确保外物行为规范化,才能够使得各种财务行为受到平衡和制约,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目前,从整体上来看,不少施工企业均建立了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从内容上看往往过于单一,例如,不少施工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往往侧重于成本费用的审批控制方面,而在财务分析、资产管理、收入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则略有欠缺。比较突出的是,不少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层的过度权利集中往往容易导致监督的缺位,弱化了财务的监督职能,如果不进行严格控制,则非常容易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有待提升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因此,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均非常重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但是依照笔者的观察,目前仍有较多的施工企业没有实现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成本控制水平提高的同步,许多的成本控制措施不仅过于简单和表面,而且还存在着编制目标成本和成本规划的时候过度依赖经验成本的现象,往往不是在综合考虑项目工期、施工要求、市场环境等因素之后确定相关计划。最终结果是,给施工企业埋下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一旦控制不善,则会让企业在工程索赔、设计变更等方面蒙受巨大损失。

3.企业资金管理有待统一化

施工企业的独特性导致企业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分散性,这位资金的集中管理造成了障碍,同时也不利于施工企业进行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具体表现为,某些施工企业多头开户,造成企业的大量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发挥其积极价值,或者是某些施工企业因为管理问题而无法及时筹措到数额不大的急需资金。正是因为施工企业没有统一管理企业的资金,常常导致新工程无法获得所需资金,延误工程进度。

4.企业融资渠道有待通畅

外部股权融资因为受到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制约无法成为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由于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的负债率较高导致不少银行没有将施工企业看作是信贷发放的重点,导致施工企业的债权融资途径不畅。施工企业目前的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税后收入往往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又无法获得通畅的融资渠道,导致施工企业资金苦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优化建议

1.强力提升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必须要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管理的整个流程当中,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资金流动决策、计划以及控制等环节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施工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匹配与协调。企业的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并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体现出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来提升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构建起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企业的所有部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企业落后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3.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信誉,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按正常的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银行是企业循环发展的血库,企业要降低资金成本,达到最佳的资金结构以及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合理调整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必须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因此,树立良好的信誉并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4.重点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施工企业内部各单位要根据施工计划,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地编制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和月度预算。同时,要重视清欠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历史遗留的老账、呆账进行清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避免新的呆坏账的发生,保证资金安全和现金流通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经过本文分析后我们知道,唯有强化项目财务监控的能力、提高企业规避项目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项目控制经营成本的能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施工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获得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娴嫔.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01):125-126.

[2]袁向阳,安秋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体系的建立[J].交通财会,2010(03):15-17.

[3]刘佳涵.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59-62.

[4]裴清泉.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有效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