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

第1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首发抑郁症

近几年来, 人们生活压力持续升高, 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1]。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首发抑郁症治疗方法的研究中, 本院为进一步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特选取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研究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4例,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2例, 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35±2.1)岁;实验组中男18例, 女24例, 年龄25~51岁, 平均年龄(37±1.8)岁。两组患者研究前均确诊为首发抑郁症患者, 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 其方法为:给予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第1周、第2周分别治疗2次, 第3周治疗1次, 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米氮平(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101), 剂量为餐后口服15 mg/d, 连续服用4 d后, 药量增加至30 mg。

实验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方法为: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 将仪器的线圈放置于患者的左前额处且和头皮相切, 按照80%~110% MT的阈刺激强度刺激患者的左侧额叶背外侧, 治疗20 min/d, 5次/周, 2周为1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观察, 显效:HAMD减分率在75%以上;有效:HAMD减分率在25%~75%;无效:HAMD减分率在25%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头晕、头痛、恶心、嗜睡等。

1. 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4.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4例, 占9.52%, 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6例, 占14.2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抑郁症对患者的影响十分严重, 若不及时治疗, 极其容易引发难治性抑郁症, 因此, 早期首发性抑郁症的诊断以及治疗非常关键。本研究显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4.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此同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临床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 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明显高于无抽搐电休克(MECT), 且不良反应较少发生, 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传波.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10):819-821.

[2] 张传波, 葛茂宏, 张玉芹,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快速起效作用的临床研究.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1):50-51.

[2] 杜建彬, 邱亚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的影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3):203-204.

[4] 袁娇, 徐乐平, 刘玉芝, 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3):228-230.

第2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一直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执行文化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工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目前存在的依法行政水平不够高、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的程序性规定尚未完全配套、服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三亚与投资者双赢上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为目的,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提升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选好用好具有服务意识、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的行政管理人才。

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杜绝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加强政务公开建设,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过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第3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型政府。当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为人民履行好职责、做好服务。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1、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再次要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2、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必然导致政出多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层次过多,责任不清,就会出现推诿扯皮,政令不通。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运转协调的政府。

3、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多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4、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第4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民警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一般的民警执法是指狭义上的行政执法,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他们的执法行为是直接的影响到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他们的行政执法活动涉及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民警能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对社会和民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针对民警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完善措施,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民警的行政执法的工作水平,进而促进民警的依法行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民警的执法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包括行政执法的不作为、作为不合理、作为违法、作为不到位等方面。下面逐一做一分析。

(一)民警行政执法的不作为现象

在实际的民警执法中,本应按照规定的法定职责,认真行使职权,可有部分民警并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情形称之为行政不作为,在现实中多不胜举,必然会影响行政执法的最后效果。

(二)作为的违法

所谓的作为的违法是指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反映在现实中主要是以下几点问题:

1.作为不及时,部分民警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实施自己的职责,这样一方面影响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因为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执法导致了事态扩大或出现其他意外事件。不按照规定时限履行职责有两种情况:

(1)相关的法律规定了具体的行政行为应当有作为的时间,但是却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规定的职责。

(2)有些行政行为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作为时间,没有在规定的合理具体时间内履自己的行为职责。对于这一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学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若不能不及时作为就有可能构成程序上的违法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2.在执法过程中错误的适用法律,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相关的法律适用上的错误。

(2)相关的法条适用上的错误。

3.行政作为已经违反了法定的程序。行政执法必须必须要依照法定的程序来进行,不然其执法本事就是一种违法作为①。

4.行政作为的内容不合法。例如行政相对人有权选择拆迁补偿方式方式,而不能采取一致的货币补助方式。

5.行政作为的主体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1)印章未按照规定加盖,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民警加盖的是内设科室印章,因为内设科室没有行政主体资格,最后导致了主体不合法。

(2)执法越权,行政执法是不能超越职责范围,但实际中这种越权的行为构成违法的现象很为普遍,致使主体不合法。

(三)虽然行政作为合法,但是却不合理

1.无法律规定而增设审查环节,整个的手续办理过程操作起来相当麻烦,给当事人带来很多不便。一个机构能办理的事情却要分配到几个机构办理。

2.处理事件不公平

(1)主要体现在处罚种类的选择上变化不定;处罚幅度差异很大;如果行政相对人有法律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相关规定,虽然符合但在执行时并没有体现。

(2)对无法律规定的问题处理时脱离了法律的精神和主旨

(四)工作不认真服务不周到

1.许多的工作人员在接待办理的事务的民众时候语言和态度都很冷漠。

这使得执法者和人民群众之产生很大隔阂,由于少乏沟通,就行政执法过程中掌握详细情况,进而影响了事务办理效率。

2.工作错误太多

工作中出现错误,必然造成下一步的行政诉讼和复议,给政府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进而影响了群众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度。

3.一定程度存在暴力执法和野蛮执法

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中不能按照具体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对行政相对人辱骂殴打或者刑讯逼供,甚至无辜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还存在强制的收缴、扣押或者冻结当事人财产物等现象。

二、促进民警执法工作的建议

为解决当前民警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改进他们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进而改进工作效率,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民警代表人们执法,为人民而执法,对外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行政执法的民警的素质的高低是改进执法效果的关键因素③。目前我们提倡服务型政府,服务型的行政执法工作,因此提高民警素质可以更好的改进行政执法的效果②。但目前来说行政执法民警的素质还不是很高,距离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必须依法严格办事

行政执法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依法办事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行政执法必须要合法、合理、试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许多民警为了权宜之计,并不依法办事,对此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增强法律意识,处理问题必须以是否合法为根本出发点,执法不外乎人情,执法人员既要注重法律,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把情理作为考虑一个因素,但不能本末倒置。

2.形成法律思维的习惯,处理问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不能一个人认识为基准,有问题要在法律范畴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始终遵守法律精神要旨,必须遵守法律的基本规则和内在要旨,所有的行政行为都要体现法律规定,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包括形式上的规范和行为上的规范。

4.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规定的程序要明确法律是最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遵照具体的行业规定,行业道德准则。在潜意识中形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三)办事讲效率

办事既要公正,也要有效率,这是提高行政执法的效果的两大基本要素。如果不注重效率。表面看是公正实则也不公正了。就具体点行政过程来说,只有讲效率才能有效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公正和效率是相反相成不可分开的。要在公正的前提之下,提高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的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四)改进服务精神

对于在一线行政执法的民警来说,有脸好大 服务精神是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最好办法,行政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因此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总之,作为代表政府形象的执法民警,要合理的合法的实施自己的执法权限,管理职能,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满足所有行政相对人的相关需求,不断的提高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的改进行政执法的方式,力争达到更好的执法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7.

第5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一、海事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类别

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海事行政执法风险可以分为法定风险与非法定风险两大类。

1.法定风险。法定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来源于上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个人的纪律监督,法律风险来源于各级纪律监察、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责任追究。

2.非法定风险。非法定风险分为不特定的社会风险和特定的社会风险。其中不特定的社会风险包括基层群体性冲突与舆论监督,特定的社会风险包括职业报复、群体报复和人格丑化等。

二、海事行政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风险都有两种,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同样,海事行政执法行为所面临的风险也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1.内部原因

(1)因海事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导致执法风险。海事行政执法所涉及的知识包括法律、水文、气象、船舶驾驶、水工建设等众多学科领域,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但目前执法人员普遍存在忙于应付事务,疏于学习的现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执法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引发执法风险后果的发生。

(2)因执法程序不规范导致执法风险。长期以来,执法程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执法人员忽视了严格的执法程序对规范执法行为、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工作效率,人为简化执法程序,违反《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从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后果。

(3)因自身职能定位不明而引发执法风险。海事执法机关在海事管理中肩负着监管和服务两方面的职责。由于海事执法机关在现实中要承受安全管理结果最终体现在现场的压力,因此一些执法人员出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过于强调海事执法机关的监管职能而忽视了服务职能,从而引发风险后果。如 VTS 值班人员在未经船方申请的前提下为船方提供助航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生海事事故。

(4)因海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造成执法风险。作为行政处罚,海事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非常普遍,这是由海事违法行为的种类、涉及范围、时效性等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海事执法人员由于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极易造成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也是行政执法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5)因执法人员的功利性目的也会造成海事行政执法风险。少部分执法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利或因人情关系,在执法过程中、、,办人情案、违规收费等。部分海事行政执法机构从小集体利益出发,以罚款创收为目的,执法随意性过大。以上行为极易触发执法风险,而且此类风险最容易引起行政相对人的不满情绪,甚至带来暴力抗法、等不利后果。

2.外部原因

(1)部分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淡漠,暴力抗拒执法。由于行政相对人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法治观念不强者,在海事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后,采取极端暴力或逃逸等方式对抗行政执法。此类风险直接危及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政处罚的执行,负面影响很大。

(2)部分地方行政机关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行政干预对海事违法行为的查处,或对行政处罚的执行设立障碍,使得海事行政执法行为难以正常进行。

(3)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难以协调,往往会造成行政风险后果。在我国长期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各涉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如通航安全问题涉及到海事、航道、水利等多个部门,如何使部门间协调配合,优化执法环境,减少执法风险,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由于海事相关立法的不完善,法规滞后,会给海事行政执法造成风险后果。有法可依,这是行政执法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现阶段海事立法还不完善,海事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行政相对人的明显不当行为时有时会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致使海事执法机关面临行政“不作为”的嫌疑。

三、海事行政执法风险规避的主要对策。

在今天,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往往直接表现为行政执法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具体的利益冲突,体现在海事监管领域也是如此,海事行政执法人员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执法风险。因此关注海事监管的法制化进程,就不能不关注海事执法者的执法风险及其防控对策。

1.转变执法人员观念,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1)树立行政程序法制化观念。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守的方式、步骤、空间、时限。公正合理的程序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基石。只有具备合理程序要件的法治才能协调运行。行政法制的程序化与行政程序的法制化是中国行政法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过去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主要体现在最终决定,而作出最终决定的相关程序则一直容易被忽视。但从行政程序的概念来分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最终决定作出之前就已发生,因此也就是说行政程序法治化要求行政程序从始至终都必须符合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体现在海事管理中,就要求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行政程序的民主、法治、公平、效率和公开的原则,提高行政质量,又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合法权益。

(2)树立公共服务观念。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公民的需求决定行政机关服务的供给,公民的满意度决定行政机关政策执行的成效,公民的评价决定行政机关政策变迁的方向。海事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机关,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因此海事执法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社会和执法为民的理念,积极维护海事行政机关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充分服务于行政相对人,推进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共同进步。

2.完善内部监督考核和执法督察制度

海事行政执法机关要立足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各级海事行政机关要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检查情况应予公开通报。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内部监督制度,提高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从制度上对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各级海事行政机关法制监察部门应及时受理群众举报,认真做出处理。要做到执法人员的权力延伸到哪里,内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督查的约束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达到规范执法行为规避执法风险的作用。

3.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海事执法工作中要用到涉及多学科知识,对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做到降低执法风险,就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海事行政机关要重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的作用,定期给予执法人员以业务培训的机会。另外,要在机关内部营造加强业务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执法人员加强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系统学习海事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以点带面,全面涉猎与海事管理工作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运用和锻炼,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依法行政的实际能力,努力把海事行政行为的决策与执行过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少行政失误,实现海事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有效降低海事行政执法风险。

4.加大投入,加强海事执法硬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备的硬件配套设施是加强海事执法工作,防控执法风险的重要保障。如加强 VTS、CCTV 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海事监管水平和取证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海事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依法行政的硬件需求,根据不同行政行为的规范要求及现实需要,确定执法装备配备的基本标准,逐步完善建设。

5.对海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限制

自由裁量权可以简单理解为: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享有一定的选择权。即行政机关可以自由的或根据自己最佳判断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极易滥用。海事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从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出发,慎重行使自由裁量权。海事行政机关要强化海事行政处罚责任制,根据违法行为的原因、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综合确定本机构行政处罚的标准,然后依据该标准对本机构所做出的行政处罚进行评价,确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否恰当,以实现本机构执法标准的统一,达到规避执法风险的作用。

第6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十 行政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呈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行政法建设,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都为党的十之后的行政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辐射各区域、影响全局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了使政治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党的十报告仍把其列为重要任务之一,大力推进行政法治建设,深化行政法制改革。同时,对深入推进党的“四个分开”政策,“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实行了新部署。因此,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对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我们党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十之后的行政法治建设范围将更加广泛,我们必须利用科学的、民主的、透明的行政手段来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法学而言意义重大,它使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面对这个新阶段,坚决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是一项重要且急迫的任务。因此,十之后,必须以加强行政改革为契机,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律体制的前提之下,重点抓好我国行政执法及监督、救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设。具体来说,结合党的十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行政法治建设体系,构建人民满意的政府

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立法原则是我国行政立法科学性的精髓,在行政法立法之前,进行法治的可行性认证、成本效益的分析、必要性等方面的研究,立法时实行调查研究策略,立法后坚持严格审查、严格备案的制度,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我国行政立法的质量水平。立法公开、扩大人民参与度是我国行政立法民主性的主要表现方面。具体来讲,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的民主性及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公开立法。它既对科学性具有保障功能,又是民主性的集中表现。在一些法律草案中我国部门痕迹较为明显,管理事项涉及到两个及以上部委时,就不方便协调,这是目前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行政立法必须加强完善立法过程中的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等制度,确定的行政规章及法规要及时公开。

第二,规范立法,建立以我国公民广泛参与为核心的立法程序。解决公民利益纠纷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通过正当程序,尽快建立规范的程序制度。这里所讲的程序,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组织、普通公民监督同我国违法立法程序进行激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自主性,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是我国行政立法目前亟待改进的重要环节,特别在对于有关“人”的行政立法时,更需扩大其听证会的参与范围,同时,要实行对不同意见进行不同处理的科学机制。以各方辩论及意见为基础,经过民主程序进行决策。特别是和“相对人”利益有关的法律规章及制度,必须用公众熟悉的手段进行公布。

我国的行政立法不仅要符合民主与科学的原则,而且还要落实全面协调这一政策,其基本要求如下:一是行政法治制度、实践、观念三方面要同步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互相掣肘情形。二是各部门的行政法规与政府的行政规章、法规统一协调,以免发生行政效力互相抵消的情况。三是全面保障及维护不同类型、不同阶层公民的权利,确保公民立法的参与度。四是努力做到与国际行政法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确保我国行政法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结构合理

加强我国政府结构的优化及建设是十报告一再强调的问题之一,也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在现阶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与我国国情及世界趋势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架构。以这个目标为起点,多角度、多典型、多国度地考察各国政府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决策中枢、执行机构等方面;及时、准确了解各国政府先进的改革范例与政府结构变革方向,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行政法治建设的实质,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国外优化模式范例。其次,将国内改革、调整的实例予以总结。尤其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的改革措施进行全程跟踪式的整理,全方位总结历年改革、创新之经验,准确评价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差距,掌握我国行政法治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推动我国大部门制发展改革及继续优化我国政府结构。最后,以国内外众多改革方法策略及范例为基础,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我国大部门制度的方向。从我国政府的职能配置及结构框架方面对我国行政改革方法加以量制优选、评估制定,确定改革的措施与时序,确保“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规范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对我国公民、其他组织、法人等具体的行政行为产生直接性影响。十强调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当然也包括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为了增强我国行政法的规范性、严格性,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和政绩观的指导作用,健全我国行政规划、行政协助、行政执法、行政奖励等措施,实行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行依法行政。

第一,为了规范和减少我国的行政审批,必须加大我国行政机构整合的力度,积极实行统一和谐的大部门体制。全面落实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制度及行政处罚权制度。大力开展行政执法试点,加强行为规范、保障有力、权责明确等方面的实效发挥,从根本上解决相互扯皮、执法扰民、多头执法等不利因素。由于政府的具体职能是在不断转变的,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方向应该由传统的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控制;从注重审批转向注重监管。

第二,为了保障我国行政机关的执法权限及程序合法,必须加快制订行政执法评议的考核方法。我国《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于考核方面的内容,就是强调依法行政,即实现内容、程序、形式、主体等方面的合法。要考核这几个指标,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的行政法治评议的考核应实现民主评议与量化考核、专门部门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行政执法的量化考核指标予以科学设置、分解。

第三,实行有错必责,追究到个人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和执法过程中出现行政过错的行为给予追究是我国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它是对我国行政执法人员、主体在行政执法状况方面的个案评价,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根本保障。使我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是建立我国行政执法追究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将行政执法人员及主体与执法责任制度相联系,并且直接与执法主体利益相挂钩,是我国实行干部降职、撤职及其他行政惩罚的手段之一,是确保“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所在。①

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里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然包括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对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制建设而言,实现求真务实与改革创新两方面的结合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建设及改革的可行性与风险性必须充分考量,必须防止出现过激的建设措施、过高的理想目标。

最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政府,满意政府的服务是我国深化行政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为人民服务不仅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而且还是其显著特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各级政府要将为人民服务列为其神圣职责,全体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准则,要把为人民服务列为一切活动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十对于行政法治建设改革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任务,例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等等,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加快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

(作者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第7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县级政府 依法行政 问题研究 武穴市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党的十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民众物质文化的需求也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要求和希望参与到政治等方面的民主政治需求。标志着我国广大民众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权的需求逐步上升为一种潜在的社会法治“晴雨表”。民众法治意识对政府怎样依法行政提供了改革线索,成为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监督群体,促进依法行政改革发展公开透明化。立足武穴市依法行政的现状,笔者分析当今依法行政的意义问题,为县级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制度体制提供若干建议意见。

一、我国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时代的要求,从我国依法行政现状可以看到,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处理好,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得以全面改革发展的关键。

(一)县级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县市级是我国地理空间的基本单元,每个县都统辖着相当数量的人口和地域,是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有896多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到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全国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达5.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6%。县级政府是我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便民服务大厅”,处于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具有广泛的服务覆盖面、大范围的管理事务需求、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二)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改革的重大意义

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构建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经济调节的手段,妥善处理好发展、稳定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关系。不能依长官意志行政,要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基层政府自身法治建设需依赖依法行政的创新。基层政府自身法治建设,营造“一条龙”的政务服务环境离不开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依托公开透明的依法行政制度,基层政府不断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政务环境优化和改善。

二、武穴市政府依法行政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武穴市地域情况

以武穴市为例,武穴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鄂东边缘,四周与黄梅、蕲春、阳新、江西九江、瑞昌等地为邻。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一年内日均温度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长期长,雨量较多。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69.83万,国民生产总值19.5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5.6%,42.7%,31。7%。武穴工业基础较好,形成了医药、化工、轻纺、机械、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共有工业企业275家,工业产品400多种,63种产品获国家、省、部优称号,喹乙醇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现有耕地53.49万亩,林地4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1.9万亩。农产品除粮、棉、油外,还出产猪、鱼、茶、杉树、山药、生姜等,苎麻、柑桔、珍珠远销日、美、欧。武穴商业发达,全市有批发市场58个,商业零售点4290个,个体商业点3788个。销售总额4.7亿元,出口额1.3亿元。

(二)依法行政所取得的成就

法治观念显著提升。武穴市坚持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市政府每年安排8次集体学法,组织领导干部读书会16余次、开展基层法制宣传11次,领导干部参加该市举行的法律常识考试7次,共计参加活动800余人。截至目前,武穴市开办依法执政教育培训班21期,参加教育活动的学员主要来自乡镇法治干部、市直单位、市各部门干部及相关领导,共计2200人。

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武穴市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行政审批方式改革取得新进展。受理的行政调解矛盾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2%,当事人满意率100%,发挥了行政调解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为该市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牢固

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感,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文本教条主义风气盛行,制定政策、部署工作出现交差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是依法行政的各项政策空洞乏味脱离该市实际情况的根源之一。

(二)公文处理不规矩

公文制定存档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程序不规范;内容不规范;备案审查不到位。

(三)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

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内部问题:“倒三角”的工作体制;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

四、改进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策略

(一)改革行政执法制度

行政执法工作是以依法行政规章制度为基准开展的活动,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要加强行政执法协调,对政府部门之间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依法打架”问题,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第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经费审核制度机制,明晰各部门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之间的关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机制。第二,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制,加强队伍管理建设。构建统一标准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一支素质高、意识强的行政执法人员工作队伍,审核规范人事档案评议考核,动态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业绩。第三,简化执法工作办理程序。制定简易程序规定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一体化机制,具体分化执法流程说明指导,进一步减少执法步骤环节和缩短执法时限,提高依法行政的办事效率和促进工作开展程序公开透明。

(二)强化行政行为监督

第一,完善外内部监督机制。依法行政过程中坚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真正发挥政府和公众的积极作用;第二,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强化行政复议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转变政府观念,建设阳光型政府

一是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树立法治行政观念,有意识地摈弃人治观念,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法治工作常识,建设“合民意、符政策、民主化”的阳光政府;二是“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观念的转变。在政府公报或政府门户网站上,政府要主动公开市委政府等相关部门行政决策结果、办事程序、依法执行的真实有效信息,以方便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各项工作的依法开展情况和财务开支明细有一个全面了解和监督。

(四)健全公文处理机制

公文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不仅显示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而且有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泄漏,被不法分子及外境势力所利用,危害社会经济的稳定,威胁着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解决好武穴市市委政府公文处理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着手:第一,遵循公文处理硬性规定,自主制定本市公文处理规章。第二,立足单位需求,合理调整公文处理结构和要求。第三,做好公文机制公示工作,综合各部门的建议意见,完善公文处理办法。第四,依法制定办公程序机制,并严格强化履行落实情况检查职能。第五,改进公文办理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备案审查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监督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喻中.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方式[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0.

[2]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22.

[3]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0- 11..

[4] 潘弘祥.公共政府、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J].法学前沿,2006(08):3- 9.

[5] 南博方.日本行政法[M].杨建顺、周作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杨海坤、章志远.行政法学基本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94.

[7] 方世荣.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作用研究[M].北京:行政法论丛.

第8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涡阳县交通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现将涡阳县交通局治理“三乱”工作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交通系统纠风工作中,我局在县纪委、纠风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结合我县交通系统工作实际,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作为纠正系统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和纠风办的安排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狠抓目标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力度到位。

一、强化领导,列入日程

为巩固治理公路、水路“三乱”成果,防止反弹,我局在总结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纠风工作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文件精神上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抓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今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即以“巩固成果、防止反弹、重点整治”为工作原则,以提高上路执法队伍素质和源头管理为重点,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责任分工的要求,抓好目标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列为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进行了认真部署,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局班子成员及各基层单位领导始终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当作一件大事,认真组织,常抓不懈,在全系统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兼职人员经常抓的工作局面,同时将其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纠风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坚持治本,提高素质

为从根本上杜绝公路“三乱”问题的发生,我们突出抓了运政执法、路政稽查等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一是开展“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活动。去年下半年我们召开了开展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活动动员会议,开展了了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解决机关服务不规范、效能低下问题,以改进“两风”,提升交通整体形象;以增进“两情”,提高共谋发展的自觉性,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二是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法纪业务培训”。对全系统近3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思想作风建设、交通行政执法规范、机关效能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交通运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三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了涡阳县交通局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涡阳县交通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由县纠风办和交通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各乡镇(场)调查和了解交通工作,听取各方意见。并邀请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教师、业户代表等对交通工作进行了现场评议,效果良好。在市纠风部门组织的我县七家行风评议中,我局被评为第一名。

三、以预防为主,坚持明查暗访

首先坚持与效能建设相结合,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组织有关股室负责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定期不定期对各执法和收费单位进行督查,重点查人员行为举止规范,证卡是否齐全,着装是否整齐。其次是坚持经常性的自查。要求运管所、稽查站、运政各站队从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出发,坚持由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自查和总结。第三结合前期举行的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针对当前行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共征求到合理化意见和建议19条,并一一作了认真整改。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做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防止“三乱”反弹。

四、加强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路查中,运管、稽查、路政部门严格执行“安徽交通行政执法十项禁令”,通过加强源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路查车次数和时间;路政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在公路上巡逻检查的规定,处理超限运输和损坏路产路权问题时,无以罚代卸、以罚代管问题发生;运管、稽征、路政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和小麦收购“绿色通道”畅通无阻;通行费收费站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坚持做到收费单位、审批机关、收费标准、收费用途、收费期限、举报电话“六公开”。所有执法人员和通行费执收人员上岗时坚持做到工作证、行政执法证(收费证)、上岗证“三证齐全”,着装整齐,规范统一,使用文明用语,纠章动作标准,坚持“四个合法”,即: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执法依据合法、执法权限合法、执法程序合法。对防止公路、水路“三乱”问题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交通行业纠风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深知,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继续保持成绩的同时,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巩固“三乱”治理成果,以充分发挥交通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行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交通行政执法公示制、执法人员资格制,案卷评审制、执法监督制、执法评议考核制、执法责任追究制、执法奖惩制等各项制度,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着力抓好“特权车”、“人情车”,纠正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近期,部分地区和部门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并以此为交易,谋取小团体利益,严重扰乱收费秩序。为防止我县发生类似事件,下步将进一步对该项工作进行清理,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效防止农村公路建设中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于保证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处理好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做到“四个不准”:不准违反“一事一议”原则强行集资、不准将多年需征集的集资款一次性征集;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准代扣应给农民的各类补助款。

第9篇: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治理;数字化建设;市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趋成为全社会的中心所在,对推动我国21世纪的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是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与发源地,市政管理变革一直作为政府变革的重心。随着电子治理手段在一些领域的使用,导致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数字城市建设。而市政管理数字化又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升市政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1、电子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主意识提高,社会民众和团体对政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且特别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参与政务的管理工作,共同建立一个透明、高效、富有快速回应力的服务型政府。作为信息时代的全新和先进的治理模式,电子治理目前在国外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推行,以政府、民众、社会组织为中心的多元治理模式将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治理途径。

1.1 电子治理的意义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推行市政电子治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市政府的角色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以政府为中心,而电子治理则不然,其将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③对促进政务和信息公开有重要意义,可大大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因为政府本身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又拥有大量的公共信息,对公众而言,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

④电子治理推行对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有较大作用。科学技术包含着民主的成分,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利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

1.2 实行电子治理的面临挑战

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占有重要地位,其比例最大为28.8%。中国网民年增长率为53.3%,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学生。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青少年中学生虽然是网民的主体,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其绝对不是现实网络消费的主力军,但却会成为未来网络消费的主体。城乡及城市网民之间的差距,都会存在不足。其次信息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并且信息失真和各类信息泛滥问题。如何保障电子治理信息安全及真实性,是实行电子治理所应面对的难题。

另外,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电子治理的实施不具有普适性,但那些有优势条件的城市可先发展, 再带动乡村信息化, 最终实现社会电子行政、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融合一体。可喜的是很多城市都提出“数字城市”建设,可见,未来的城市一定是在电子平台上高速互动的“数字城市”。

2、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一些部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这样使得在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步。

2.1 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建立了办公局域网、OA系统等,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对外的公众形象。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2.1.1 缺乏高起点、高标准、统筹兼顾的战略发展规划。市政管理部门出台的规划中缺乏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即使出台的规划也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彼此之间很难协调。最终使数字化统一平台不能较发挥其作用。

2.1.2 数字化发展平台的体制机制僵化。从体制这个角度看,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并且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管理的系统很多方面不统一,也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不能共享。要整合这些数据,需要付出比建设更大的代价。

2.1.3 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要求。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较低,有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人才少, 而很多从事市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数字化知识的储备。这就导致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平台安全建设的需要。

2.2 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其体制建设,从而使我国市政管理数字化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要想搞好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这是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的必经之路。规划就要规划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涵盖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水务公用事业等领域相关基础数据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规划一个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市政管理部门要进行统一筹划,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各系统相互兼容。其次合理的制度化分权下地方政府也获得较大的主动性,能够根据当地情况执行中央政策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推动体制创新。

3、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法律职能

3.1 以执法为民为宗旨,改善市政管理执法

市政管理执法的内容和目的,是确保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完好,本质上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保障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观念,改进市政管理执法方式。将法律的刚性和人文精神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亲民爱民,更好地发挥法律的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3.2 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调整和变革

市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市政管理部门是由财政全额拨款供给,比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授权长期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市政执法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相关权力过于分散,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互相监督、协调机制没有形成,存在“依法”争利,“执法打架”的现象,有利可图的事情 (如收费、罚款) 争着管,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互推,如对违法占用、违法挖掘道路、违法采砂搭建等违法行为处罚,市政执法监察发现后以书面形式告知执法局后,执法局常常是疏于处罚或者以罚代缴、以罚代管,导致正常的市政设施执法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3.3 以沟通为重心,健全市政管理法治的运行机制

沟通是市政管理部门与管理相对人相互联系、对话协商、执法互动的必要途径。加强沟通有利于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进执法。市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贯穿执法全过程的沟通渠道,并主动与管理相对人开展交流。

3.4 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关键,全面强化市政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行政,要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法纪严明、吃苦耐劳的行政执法队伍,就必须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僵化地动用法律条文,简单地机械执法,不仅容易造成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统一,而且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一定的损失或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市政执法,必须大力提高相关法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应采取电子治理手段,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城市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发展,采取一定的途径会使其发展的更好。另外加强市政管理力度,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完善市政管理的执法工作, 进一步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初佐.论市政管理中“电子治理”的意义与实践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