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

第1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改革 素质教育 实践探究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始终,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课堂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把握,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视野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责任、法律意识教育,要鼓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使学生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同时,更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更加优秀。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它需要比中等级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比普通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能教育”这一部分,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技能教育”这一主体。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仅仅满足的是学生的谋生需求,只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学生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会出现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自制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意识,不敢于担当,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艾自怨等种种问题,而“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了。因此,职业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专业改革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总结,在高职专业改革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如下:

1、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教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不足,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好传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改革创新的能力。正所谓教师不要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其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手把手,育巧手,放开手,手脑并用”;学生要做的则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合一”。伴随着各个学习情境的进行,教师的“单向传授”授课方式逐渐淡化,在教学内容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成效就会更加突出。这样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改变被动学习、被迫学习的状态。

2、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最终做到“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牡丹江大学全面开展“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双强”工程教育活动,“双强”即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思想)和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勇于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双强工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行为习惯测试等途径,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有的放矢,跟进式地开展工作。

(2)结合高职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控制、激励三步法来推进“双强”工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各班学生基础差异,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行全员育人。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全面推进,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全方位实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校风、校园生活、人际关系、师表形象、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启发学生自发去学习、自发去努力、自发去奋斗。

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去启迪学生,去“点燃一把火”。因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人才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健全,新时代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当前职业学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英语听说读写的全过程,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下面我就如何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谈几点个人的建议和方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要素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是一对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着教学质量优劣、教学效果优化高低程度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总想得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设计是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每堂课的第一环节都是设计教学,但在上课开始时的教学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能比较集中地让学生为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因而,在英语课开始时的准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安定学生的情绪,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浓厚的英语气氛,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大家知道,中职生的英语水平可谓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一上课就做好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准备。因此我在课堂一开始就设计了大量的交际操练,比如说两分钟讲话、师生自由交谈、分组交谈等。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密集快速的口语训练,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少说,但是不能不说。这样反复多次以后,那些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学生也慢慢开始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这样不仅提高了英语的使用率和有效率,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精神也更加振奋。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教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这样势必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思想,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我通常采用“指导预习,检查预习,疑难点拨,巩固提高”四环节授课法,尽量让学生多活动,只要是学生凭自己的力量能学会的,我尽量不多讲一句,而是注重总结。语音、语法、听力、阅读的学法各异,但又相互关联,且都有规律可循,我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帮助他们记忆和积累,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深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我们知道,外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发言,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往往会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一是说什么。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听说活动,学生常常谈不出很多东西,除了个别学生存在怕羞心理外,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二是怎样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在面对一个话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语言和词汇匮乏的现象。以主题为主线组织的教材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讨论内容,为师生课堂教学中解决第一个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课堂内外等活动最真实、最恰当的情景和场合,运用所要呈现的语言项目与学生进行交际,达到呈现运用及掌握的多种效果。通过这种自然和实际的交际,能促使他们有兴趣、有能力开口说话,真正把英语当成一种交际语言,而不是只能用来看和写的工具。

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学生的典范

第3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生命教育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国家的既定教育政策,也是国家赋予教育的使命。当前,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延伸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到对生命的认知和尊重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仅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生命,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寻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正确认识,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个体、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他们将学会尊重自我生命的生老病死之规律,同时也尊重他人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对生命的责任感,在与不同生命个体的交流与互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加强与其他生命个体的协调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开展现状

21世纪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创造了条件,素质教育进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试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良莠的标尺,更多的关注度集中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上。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得到丰富,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成为了教育参与者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在生命教育上起步较晚,存在认识不够全面、内容不够深刻、形式不够丰富等各方面的缺陷。多数高职学生刚刚成年,正处于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然而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职业高中仍然持有这样的观点: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道德、人格、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和培训。有不少高职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他们轻视了生命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没有尽到引导学生对人生负责的义务。意志力的磨练、审美情趣的养成、人格的塑造与完善、乃至为人处世之道等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中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心之所向无处托付,导致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会因为被一时偏激的价值观所遮蔽而丧失整个生活的意义感。

不久前,南京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预设微博遗书,宣称自己因患有抑郁症自杀,此事引起网络轰动,广大网友对此唏嘘不已。不论该女生是因为何种原因得了抑郁症,或者造成自杀行为,这件事情暴露出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深思:在高职学生中,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演化为以生命为代价的心理疾病了,类似例子充分说明生命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程度还远远不够。许多学生在遇到情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挫折时,自身不能正确面对,加上外界疏导和关心不及时,造成心理抑郁,导致行为偏差,甚至构成对自己的生命威胁。

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大多数选择自杀的学生除了心理疾病的原因外,有很大一部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仅仅因为父母的责骂、同学的争吵等小事就选择自杀,行为草率而冲动,这种无视生命的做法让人心寒。其次值得人警醒的是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不但对自己的生命不珍视,在同伴遇到危险时亦不会珍惜他人的生命,不仅不去救助反而视而不见,生命的意义在他们的头脑中完全丧失,他们所具有的素质也因一时的冲动而销声匿迹,以上迹象直接威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生命教育已经迫切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对象是人,故此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而生命是人存在的形式,则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初衷,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实现了从人性萌芽到人性完善的过渡。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不仅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要加强学生身心变化、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建设。

其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全学生人格发展,范围囊括了“德”、“智”、“体”、“劳”等各方面的内容,其获得途径主要有社会活动和社会经验。尽管新世纪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共进—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内涵与生命教育的核心,即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相契合的。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将育人与育才和谐统一。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命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把生命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

(二)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和用人需求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世纪高品质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三大素质:一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三是独立的创新精神与不断创造的能力。生命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生命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元,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以生命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主动帮助他人理解、认识生命的真实意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际上,人的生命与人的主体有必然联系,生命承载着主体,如果失去了生命,人的主体也无从谈起。因此。生命教育的缺失将影响主体教育的顺利进行,没有生命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就像没有了生命的支撑,思维将无法存在,没有了生命教育,学生缺失了对生命的意识,包括正常的行为、情感和意志等,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而没有素质教育提供生命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实施氛围,生命教育亦无从开展。可见,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结合提供学生全方位的保护

素质教育的形式更倾向于隐形教育,其进展通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变和影响学生的行为。生命教育提倡进行人文教育,重点在于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所有和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都应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为目的,包括正面认识死亡。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这个词是比较避讳的,但我们要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充分认识到死亡的威胁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在理论性的传授之外,高职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教育环境,将生命教育知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每一位学生都要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主动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导他们如何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引导他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健康成长的人。

三、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在其进行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必须“以‘生命’为本”。为了确保实现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把关注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角度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促进,激励学生不断丰富身心内涵,形成完善的人格,培养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心,最终把自己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各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加强师生心理交流和互动活动,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动态变化,透彻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性干预,将危机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保护他们的生命。另外,学校要也及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训,充分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鼓励教师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美好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可以借鉴业已顺利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特色团组织活动或者开展党员先锋活动来全面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活动内容可以针对高职学生迫切渴望接触社会的特点,直面职业要求和社会挑战的需要,充分发挥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红色根据地等,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组织面向高职学生的戒毒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法律防范意识;还有组织野外生存,野外踏勘和野外露营,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刺激学生互相帮助,在挫折打击中寻求团结协作,在饱经磨难后体验成功,从困境中反省,在成功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加尊重生命,增强生命的责任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

(三)建立教育保障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完善素质教育绩效评估体系,鼓励素质教育中获得成果的学生和教师,严格监督教育进展,重点将生命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生命教育顺利实施的保证条件。

第4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己任,确定了德育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落实,现总结

一,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一切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为,并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三,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每周周三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题,有理论,有发言,有讨论,有记录,教研后由中心发言人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成文.通过教研,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不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人才观,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当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还因势利导,要求全体教师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标考评奖励的依据.

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题,通过制度的约束和理论的学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每周坚持业务理论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专题研讨,专题讲座,又有观摩录像,心得交流,其中“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的研讨活动已经成为教师们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舞台;此外我校还主动参加各级的培训学习,积极争取机会听专家的专题讲座,参加听课研讨活动,从而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第5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效果甚至教育本身,本文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独立学院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独特素质,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的途径。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转贴于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高校师范生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教育重托。对素质教育观念的正确理解,其现实实践。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调查对象为沈阳市师范院校的师范生。

调查结果

对素质教育观念的理解

“贯彻实施教育目的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观念”对此问题的回答,66.5%的师范生认为对,27.4%的师范生说不清,6.1%的师范生认为不对;“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对此问题的回答,54.8%的师范生认为对,30.1%的师范生说不清,15.1%的师范生认为不对;“妥善处理教育因素的辩证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对此问题的回答,67.0%的师范生认为对,28.2%的师范生说不清,4.8%的师范生认为不对。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对素质教育有正确理解,一方面表明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人心,另方面素质教育新概念教育取得了初步结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素质教育新概念还没有正确理解,这一方面表明传统应试教育的痼疾根深蒂固,另方面表明对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组成

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全面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格六个方面,特别是人格心理教育也不可或缺。我问一个学生,如果有一个选项,除了包括德智体美劳格六个方面外,还有信息技术教育,一共七个方面。学生回答,那他就选七个方面的,那个选项包含方面多就选那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在师范生看来,全面发展教育是多方面的,绝对不只是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看来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等方面”还值得研究。

“认为在全面素质教育居于首要地位的部分”对此问题的回答,59.7%的师范生认为是德育,1.8%的师范生认为是智育,0%的师范生选择体育,0.4%的是师范生认为是德育智育体育之外的教育,认为德智体都重要,没有哪种教育居于首要地位的师范生占38.1%。调查表明,约多数学生认为在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只有极其个别才认为是智育居于首要地位,这和现实中德信沦落丧失以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形成鲜明对比。

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素质教育纯粹是理想不能实现吗?多数学生对此作出了否定的正确回答(59.2%),这应该值得欣慰,约1/3学生却看待不清也不能忽视。素质教育是理想,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素质教育也是现实,我们正实践着素质教育,我们正享着素质教育的成果。素质教育是理想和实践的统一。

多数学生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61.3%)、教师在早晚自习上新课不对,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效性(70.8%)。绝大多数学生不认为只要广泛开展音体美活动就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84.2%)。

对素质教育的三种典型模式情境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都听说过的只有接近半数(48.7%),其中极其少数对其含义清楚,表明了对素质教育典型模式的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与高考

有考试就有应试,高考是终结性的考试,是淘汰性的选拔性的考试,应试教育和考试、高考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尽管素质教育是恢复高考后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产生的,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考试。半数以上学生(57.5%)对此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少半数的学生的错误选择却应充分重视,反映了学生乃至社会对考试、高考、应试教育的又爱又恨的错综复杂的情结。

调查反思

从调查所有数据综合来看,62.4%的师范生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新概念,28.0%说不清,9.5%错误理解。可见,多数师范生对素质教育新概念能正确理解,这是师范生从小耳濡目染素质教育的结果,一方面说明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多年的素质教育结果使素质教育新概念(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深入师生的内心,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品尝着素质教育的成果,因此,否定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悲观乃至望而却步是不对的。另方面说明师范生是能够接受素质教育新概念,并能用于未来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去,素质教育在中国是长期的,未来素质教育在中国是后继有人的。

第7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一个前提: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就是端正办学方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师生观和教育方法观。

人才观:实现由“唯高级人才是人才”到“广大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转变,使我们的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质量观: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全班学生都有一个健全人格的发展;学生观:实现由“学生是装知识的容器”到“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转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人;师生观:实现由“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到“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教学方法观:实现由“教师一言堂”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更新教育观念,能使我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时代紧迫感,以超前的目光创办现代化教育。

三个“为主”:构建课堂教学三元素

课堂教学三元素:就是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班集体社会化管理、课堂教学三者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和谐的有机体。

1、以学生为主体改革班级管理体制。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班集体有一个为全体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为实现集体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以及制定一个为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为大家所能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只不过传统教育班集体目标的设置重智轻德,其管理方式与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传授知识,一切为“考分”;而素质教育目标设置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其管理方式和考评办法是为了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得到解放的社会化的班集体。这一班集体与传统教育的班集体有着质的不同,它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实行“学生自治”。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说法:“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行动,不是取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而是在学校领导下,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班集体设常务班长一人,委员若干人,分别负责班级行政、学习、生活、宣传、劳动、文体、卫生等职务;下设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组建是混编的,小组的成员一般六人为宜,在成绩上、性别、特长、家庭背景等方面是异质的,在平常生活学习中便于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对外形成一种荣辱与共的合力;组与组之间的关系是同质的,在班集体三级目标管理下,形成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班级、小组分别实行轮流值日制。在集体自治和个人自治相结合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社会化的班集体犹如一个优化人格的巨大熔炉,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化的熔炉中,才能把自己的个性、思想品质锻炼得更加纯美。

2、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线,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目前中小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是在德智体诸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条例。但传统教育由于重智轻德,对于国家颁发的这些良好习惯条例,除了一小部分被作为应试教育提高分数的利器外,其余很少有人重视。既然习惯决定人的命运,决定人的未来事业的成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社会化的班集体就要把它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条主线,渗透于人的全部言行中,覆盖于人的学习、生活全过程。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合作交流,自我约束、自强自立、学习思维、珍惜时间、不断进取、健康快乐等方面。班集体社会化,就是从这些习惯内容考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制订学年教育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的内容切忌空泛,要做到具体化、数字化、高低适中。依据班集体学期教育教学总目标,各合作小组和小组个人,结合实际制订更具体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班集体目标、小组和个人目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教育目标体系,与学生在家遵守的一日常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习惯网络,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全方位的习惯网络中,无时无地不在受到熏陶。有专家指出,一个动作如果连续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种习惯,重复90天,会成为一种成熟稳定的习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如果要养成一种集体性的良好习惯,大约要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时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归宿,也是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最易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有人把这一目标和手段看作是一种麻烦事,认为不如单纯教书简单,那就会有可能使十多年的教改成果付之东流。只有将这一教育目的与手段作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长期不断的踏踏实实的训练内容,才能完成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中长期规划赋予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

3、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思维转化为创造力。首先要为课堂价值定位:在时空上: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大约占全天活动的2/3,占全年在校活动大约九个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离开课堂谈素质教育则是舍本逐末。在性质上:传统的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分数至上,考试至上,不仅高耗低效,而且摧残了人性,压抑了生命的活力和潜能的开发;而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与科任教师在一起,以科研为抓手,创建与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育方式相适应的班集体,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把课堂教学置于班集体社会化管理的中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整体育人功能,使现代化课堂具有生命感,生活感和生态感。在角色上:首先转变师生角色,调整教与学关系,其格局是变“班主任搭台,教师演,学生听”,教室里静得鸦雀无声,为“班主任搭台,学生演,教师由台上转到台下”,教室里生气勃勃,议论非凡。在教学方式上: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案为导学案,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功能上:教师成了一名善于“点火”者,在课堂上教师随时注视着学生的活动动向,或引导巧设悬念,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在张扬学生的个性中,教师可依据不同学科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具有洞察力、质疑力、辨识力、探索力、创造力。这里有必要回忆一下人民教育家叶圣陶1945年总结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他说,预习的宗旨是让学生“动天君”,借以养成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各自报告和讨论,不再一味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讨论彼此预习的成绩,指导是指导预习的方法,揭示预习的项目,订正是订正预习或补充预习的成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老一辈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课堂教学总结虽然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但与我们今天多年不断探讨的“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不谋而合的,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四个“确保”:以教育科研为利器,

以班科教师集体的一致性为后盾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使这一工作有所突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班科教师集体的合力工作要做到四个“确保”。

1、强化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意识包括地位意识、超前意识和精品意识。明确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手段,是端正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要充分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教育,离开教育科研就无法进行。学校的校长要把教育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并把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联系起来。

2、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教育科研投入包括时间投入,经费投入,领导投入。时间投入包括教育理论讲座、报告会、专题讨论、自学教育科学理论、外出参观学习,以及平时科研课题活动等;经费投入与使用主要用于订阅教育科研理论报刊、教育科研课题实验资料、编印出版科研论文与专刊,以及请专家指导、出外学习、专访所需各项开支;领导投入,是指校长带头关心并支持学校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逐步成为广大教师内在需求,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3、规范教育科研的监督与管理。正规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是学校建立教研与科研双轨管理:即教研与科研形成核心,备课组与课题组相互协作。为了使各班级各年级实验工作落到实处,由学校领导、专家及课题组负责人组成三角形管理机构,具体分工,各负其责。为了定期监督与考评课题组人员在实验中各项任务完成的情况,由管理机构三方面人员制定考评制度及细则,对实验中的资料、图表、数据、典型事例、报告总结、论文的发表分等级奖励,对不认真实施的图有虚名的人员,不但不奖励,还要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评与处理。

第8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教育 班级管理 运用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1

在素质教育被广为倡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学院型转变到实用型人材的培养,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只有这样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才能适应复杂、多变、快节奏的社会现实。在这一转变中,班级建设的管理和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独特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也是中专学生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而任何素质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将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把班级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那么如何发挥班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呢?

1 搞好学前教育,创设班级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专学生的管理来说这句话较为贴切。从初中升人中专,从一名中学生成为一名中专生等待他们的是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新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技能,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多数学生往往感到不能适应,专业思想很不稳定,这就需要搞好学前教育和创设班级环境。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教育。中专学生都要住校,因此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自己照顾自己,解决最基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在生活上需要培养自立,自理能力,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战胜困难的能力。告诉他们在离开父母家庭,或远离家乡的条件下,衣食起居等一切生活问题都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要求,做出自我安排和计划,培养、锻炼自立、自理、艰苦奋斗、四海为家的生活能力。克服娇奢、浪费、怠惰、懒散等不良行为习惯,树立艰苦奋斗光荣,娇奢怠惰可耻的荣辱感。

第二:学校教育。通过新老学校的对比,及时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特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地接受和适应学校的生活。

第三:学习方法教育。由于中专的各门课程信息量的增多,深度、难度的加大,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加强,不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练习、实验、操作和实践锻炼,是不能独立领会、掌握和应用的。依赖、怠惰,或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懂、领会和应用的。所以,学习方法上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独立钻研和相互探讨,把自学作为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式。要培养自觉、主动地学习和钻研,善于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对于学业的进步和将来的继续提高、发展,适应竞争和挑战,是非常重要的的能力。

第四:人际关系教育。同学、伙伴来自城乡各地、四面八方和各个民族。语言、习惯和兴趣都各不相同,要学会互相尊重和友爱、关心、谦让。否则,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矛盾和摩擦。为此,应主动熟悉周围同学的爱好和个性,了解周围同学的习惯和特点,以利于尊重和友善相处;同时培养自我约束和克制、自我批评和教育、虚心听取别人批评、主动团结他人的能力。只有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为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创设环境。人常言时势造英雄,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锻炼的环境。创设环境就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每位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和发挥。由于学生各自的能力参差不齐,不便协作,创设环境包括对班委的挑选、小组成员的组合、宿舍成员的编排和个人档案的建立等有目的有意识的精心安排和布置,使其今后能够适应和便于素质教育的操作和实践。

总之,在第一学期里,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交友的变化,转化思想,稳定情绪,增强自信,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开始一个良好的新起点,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

2. 全面实施班委轮流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教育旨在培养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才能。班委轮流制最大的优点就是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可以把每位同学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调动起来。怎样才能发挥班委轮流制优势呢?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委轮流方案,那就是每学期的日常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工作)都由班委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在保持原班委不变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四周为一轮,每轮班委结束时开一次主题班会,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得与失、经验与失败、收获与体会。其次,每组怎样内阁,怎样管理由各组自己发挥特长,让学生自己做班级的主人。这样不仅给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由于每位同学都曾经参与班级管理,大家都有一种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增强了集体的凝集力,使得每位同学多能主动遵守各项纪律,更能理解老师和班委的工作。而且组与组的竞争,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同时懂得怎样竞争与合作,懂得怎样学习和生活,学会用头脑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沟通和调和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中专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学习枯燥无味,班级活动多半老是读书念报学文件,这与学生的生活、年龄、心理需要相脱节,通过开展丰 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班级活动可采用演讲、辩论、唱歌、猜谜语、做游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学生自己的喜闻乐见来选择和设计,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作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做到活动、学习、娱乐为一体。我们班主任也可从中获得很多知识,缩短和学生的差距。

4 加强指导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的保证

第9篇:学生素质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型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内外兼修,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哲学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哲学的育人功能,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观念领域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社会和自身,从而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哲学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哲学;学生;素质教育

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渐增高,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高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大学改革中亟待完成的任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创造性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诸多方面和诸多层次。从此角度出发,可以把高校学生素质总结为以下方面:

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和通过学习、训练日渐形成的专业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高校学生进行应用的专业创造能力及自学和敬业精神是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领域,也是今后谋生的手段。

综合技能素质。高校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沟通方式和沟通手段的能力。信息社会沟通无处不在,外语和计算机这两种基本沟通方式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只有掌握他们,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文观念素质。由观念、情感、意志、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政治观念、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等的内容。人文观念素质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的身心和个人现状的终极关怀。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以当代科学为基础,概括人类人文科学的成果,拥有独特的人文内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和大学辅导员应把人文素质教育和哲学融会贯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自身,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因此,哲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哲学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中最根本的是世界观,政治素质中最主要的是政治方向。哲学正确揭示世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大思想武器。高校学生处于思想转型期,还未形成完善的人格意识,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因此,哲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政治方向,把握社会精神主旋律,用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完善学生的人文观念素质。

其次,哲学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是哲学的理论品质,是强大的生命力。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人类特有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创新。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批判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思维领域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意识,自觉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质疑世界的缺点,努力以实践为基础,突破当下,实现人与事的质的飞跃,创造出新的境域,全面升华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个人能力,促成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最后,哲学有助于高校学生理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技能,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完善人文素质。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是青年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保证,清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人文素质的核心是解决“如何为人”问题,即处理好环绕在人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不佳,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校园突发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人文素质教育远远跟不上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哲学是人类哲学思维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它既继承了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又概括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是培养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理论。哲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哲学,学会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平衡,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完善个人的人文素质。

终上所述,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高校思想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哲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迪丽娜尔・阿布里孜.哲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北京大学学报. 2004年.

[2]武艳萍.哲学与当代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正气.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