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素质教育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意义

第1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 美术课堂 素质教育 意义

一个人没有审美能力是可悲的。没有美育、没有激情的教育,是机械呆板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个尺度,素质教育也是如此。

先天的艺术素质是人的本质之一。它是普遍潜在的,有了潜在的审美意识,更需要后天的发掘与培养。育人者解之,人的审美自觉性往往与其在其他领域所表现出的实用性相互交错,这种审美的自觉性是朦胧的、模糊的,它是潜于人本质内部的原始理念。一旦这种理念得到引发,就会表现较强烈的审美欲望,这种欲望需要不断梳理与调整,这就是后天培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下,充分教给学生全面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志趣,提高学生的美术智能。小学时代的启蒙教育是中学时代逐步走向成熟的前奏,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影响其一生的方向与定格。把握后天开发的质与量,艺术教学在小学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少年儿童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不仅利于学生获得知识,还利于培养其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重要的是在参与发现美的过程中,提高认识美的能力,从而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发掘、诱导学生的艺术知觉、审美情趣。它是一种素质的开发,是提高人本身素质的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科学特点,不断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愉快的游戏、有趣的比赛、轻松幽默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先进的电教手段等。再通过观摩与欣赏使学生的审美心理发生萌动,领悟和感受艺术美,达到与自我心灵知觉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会使更多的小学生心理秩序得到调整。这样才能增强学习趣味,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既启迪智慧,又促进智力发展。

小学各年级的美术课本中安排有“宇宙太空”、“未来的汽车”、“设计的机器人”、“孙悟空在今天”等想象画课程,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美术创作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运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效手段,搭建主体式教学的平台。有效方法如下:

(1)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创作美,装饰生活空间。要多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在作画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思路及要求,对学生的表达方式适当放宽(如颜色的选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一幅作品不能以画完而告终。“目短于自见,智短于自知”,指人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真正的认识,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换一种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动眼、动脑找出优缺点,提出完善手段。这一过程应循序渐进。

(2)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就是谈感受、谈体会、谈设想等。通过谈,学生不但表达了独特的审美观点和个性,而且锻炼了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审美观点,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提供“展示”的机会。小学生好胜心强,提供一定的展示机会,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技艺切磋,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艺术水平。作品展示内容包括:绘画作品和工艺作品,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一些,如美术作品展览、美术故事会、美术文艺会、美术游戏等。通过展示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作品的优点。这种欣赏的引导方式贴近小学生思维形式,由形式美逐步引发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使其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愈来愈清晰、有条理。学生既了解了自己的绘画水平,又欣赏了其他同学的好的作品,提高了兴趣,艺术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转折时期的心理变化,强化美术在个性发挥上的作用。教师要了解个别绘画的差异。对美术产生误区及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学生在学习当中并未端正学习美术的心态,在传统观念的驱使下认为美术是副科,错误地认识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往往对美术创作应付了事。个别学生不喜欢美术的原因很多,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因材施教。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善于走下传播知识的权威圣坛,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探索、掌握美术知识的引路者,实践“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用义。这是新课标下主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遵循的关键和原则,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时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总之,要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师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情趣的引发和方式的改进,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兴趣提高,绘画技巧、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就得到培养。人的艺术素质与人的本质已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人对艺术的感受与把握是提高人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生中加强美术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掘青少年的艺术潜力和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

[2]康小花.赫伯·里德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3]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新课程(小学版),2010(10).

第2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因此,知识型人才观将让位于素质型人才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度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观是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目前已深入民心。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教育借助自身优势,恰恰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网络教育才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其一,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材料,使其想象力有了源头,而多种类的网络环境又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空间,使其想象力有了腾飞的舞台。其二,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新意识带来了自由的呼吸,从而活跃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交互式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情感。还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过程都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技能。时下搞的热火朝天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紧紧抓住了网络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指导,教育理念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持。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和网络教育成为红极一时的焦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当前,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新的世纪强烈地呼唤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全民范围内(尤其在教育部门内部)普及素质教育观念,使素质教育深入民心,才能加速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角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在获取知识途径上一点也不落后于教师,甚至强于教师。自然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就会确立。师生之间互相理解,真诚相待,教师依靠人格力量,以“人”育“人”,以“德”育“德”,朋友式的帮助、引导学生,在与学生的合作中,提升自己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学习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要依靠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时代的热点,五彩缤纷的网络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想的舞台。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3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素质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26-02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内容。尤其是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它对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同时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综合势力,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素质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就要求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素质教育还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探索、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

2、小学素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的前途。国家在代际之间延续,国家明天的发展要靠今天良好的素质教育来支撑。因此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有人曾说过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就看今天的孩子,可见小学素质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3、小学素质教育高低影响社会发展方向。一个现代、民主、有序、公平的社会不光要靠民主法律体系,高尚的道德标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健全的法律体系、高尚的道德标准需要普通大众的认同,需要他们对现有民主制度、公序良俗的维护和遵守。一个守法的公民、道德高尚的公民需要良好的教育。

因此小学素质教育承担者培养善良公民的义务。小学素质教育是我们素质社会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的指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音乐欣赏的意义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音乐欣赏能提高听者的音乐修养。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必然会使听众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同的音乐节奏及演奏模式及唱法唱腔对听众的音乐欣赏水平是一个考验,也是促进听众提高欣赏水平与音乐修养的重要方面。一个人总是从无知开始,通过提问求索提高知识面。因此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困惑的地方总是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所以说音乐欣赏能提高音乐修养。

2、音乐欣赏能拓展听者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左右脑,而这二个部分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左脑主音乐和教学等抽象能力,右脑主语言、文字等形象思维。在欣赏音乐时,人们的大脑是完全放松的,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不是空白的,多变优美的音乐节奏反应到脑海里,会促使听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更加活跃,思维的反应也更加的灵敏。就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三、音乐欣赏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具重大的意义。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登纳提出了人类的七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交往智能、人格智能等。加登纳指出,没有音乐教育,这些智能将会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体因而会变成一个智能不健全的人,由此证明,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人类智能的发展。美国学者罗斯彻研究发现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小学生的智力提高了46%,而不上的只有6% 的改善。

2、音乐欣赏对小学生道德影响。任何道德素质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做基础,只靠空洞的说教或生硬灌输,都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的祖先认为音乐教育可以移风易俗,可以教化民心 。音乐是具有浓重情感和鲜明意向的艺术,带有浓郁的感彩和思想倾向。通过音乐欣赏,是小学生在旋律中感悟真善美,并将这种感悟的真善美内化于心中成为他们的道德准则。这就是音乐欣赏对小学生道德的影响。

3、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4、音乐欣赏能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充分的发挥想象,通过经常的想象,使想象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从丰富的想象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因此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具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语言具体地表达出来”的东西,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远不止于笔者上述论述,由于篇幅原因未能深入展开是笔者的一大憾事。问题不清,笔根不辍,笔者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昊:《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大舞台》,2010(7)。

[2] [ 奥] 爱德华・汉斯立克、杨业冶译:《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版。

第4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日渐发展强大的21世纪,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理所当然的被人们高度重视。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在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还有净化心灵和教育等美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能力的社会素质,并提高了人的品德修养,对人的审美评价与鉴别力、表现力、想象力、认识学习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与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起到其他智力因素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一个人综合素质,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通过培养个体思维能力、社会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个体的素质,从而达到当前形势下的“育人”的目的,也即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并有效的影响着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使实施素质教育迈开了重要一步。但在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日渐显露,使我们在对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推进作用不得不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问题

(一)开设特色班

学校、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是做好培养每一名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只热心于做 “选尖培优”,集中开办音乐特色班。上课按“尖子”“苗子”的层次施教,以期能多选送几个考入音乐院校,而漠视了多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偏离了基础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二)轻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从教学方法和设施方面来说,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没有明确音乐教学目标要求;不按国家规定开设音乐课程,不上足音乐课,或者课程表标上音乐课,实际上是改上其他课程。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资料几乎是零,音乐教育设备奇缺;音乐师资匾乏,有音乐教研组的并不多见,而校长或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对此却往往熟视无睹。

(三)一味追求竞赛获奖

一些部门为显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举办一些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多大关系的竞赛,学校缺乏正常的活动训练,临赛抱佛脚,早、中、晚练,节假不休,甚至影响上课也不在乎,以求通过少数参赛学生为学校撑门面,给自己争名声。过分追求获奖名次反而伤害了音乐教育本身。偏离了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面对音乐教育存在于素质教育中的不同问题,如何做到音乐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正确与学校教育结合,并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提高个人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以上情况不禁要探究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方法。

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

在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加有力的促进素质教育。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教师、学生、社会氛围的综合体,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产物,必须综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将音乐教育推上更高的台阶。

在协调音乐教育教师、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主要运用因材施教方法,针对层次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多样的教法和教学手段、并加强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方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首先着眼于学生对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学习,使之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创造式学习,关键问题是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让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情感体验,也要给学生创造很好的活动空间。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尝试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走出一条音乐素质教育的新路,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触及人们心灵的教育。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对塑造高尚的人格,陶冶美好的心灵,提高全民族的修养和素质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和推动能力,人们在音乐活动的熏陶和感召下认识美、创造美,陶冶情操,使精神得到升华,以达到完美崇高的境界,音乐对人的智力发挥,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方面都有帮助,这就肯定了音乐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方面具有的特殊能力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关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与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才有可能达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完美结合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程彬.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08.

第5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意义;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87-02

音乐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学生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同时结合艺术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活泼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它不象戏剧、图画那样具有视觉形象。而器乐曲又不象声乐曲那样,伴有概念明确的歌词,可以辅助理解音乐的内容。因之欣赏和理解器乐曲的内容就需要一定的音乐修养。必须认识到,音乐的音响运动虽然没有语义性,但它可以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能表达一定的内容。尤其对感情形象的塑造,音乐最为擅长,它是多门艺术中最擅长抒情的。音乐不象文学或绘画那样,要通过具体的叙述或描绘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是直接以音响抒发人的多种情绪和多种复杂而有细腻的感情,以至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国的《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俄国的音乐美学家古洛夫说:“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些都说明音乐是以表现人的精神境界为其特点的,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主要任务的。

三、实施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素质

1.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上将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体现在上音乐课时要富有创新精神,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大胆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想象力,使他们敢于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大胆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同时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2.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精神及其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音乐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

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一是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三是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此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可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第6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学生组织,是自我学习的一种形式。社团文化的宗旨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而急救社团这一新兴社团的出现,是当今社会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开辟了第二课堂,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网;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巩固专业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快乐。目前欧美先进国家每2~3人之中就有一名是急救员,而我国在数量和基础上都相当薄弱,急救员极为紧缺。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日常的急救知识了解太少。 在嘉兴学院3个二级学院(经济学院、数信学院、医学院)抽取5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96.5%。调查问卷中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救知识,其中包括急救号码是否知晓、毒蛇咬伤如何紧急处理、心肺复苏如何操作、气道异物梗阻如何处理、颈椎伤员的搬运等等,但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大学生对各项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知晓率较低,各项知晓率均低于百分之50(除急救号码外)。因此,在我校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急救社团,作为新兴的社团,在众多的社团中将会成为一枝独秀,成为校园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大学生的素质。开设急救社团,通过对救护新概念、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灾害事故等理论知识的宣讲,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及包扎、突发性事件现场处理等操作演示,以及让同学们模拟练习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授方式,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急救技能,它对大学生的影响着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设急救社团,有利于掌握知识,提升素质。利用学生社团这块阵地 ,促进青年学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弥补课堂教育不足,拓宽了学生视野,陶冶情操,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宣传海报、学校广播、图片展、知识竞赛、专门紧急救助手册、专题讲座等形式以增强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的力度,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激发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他们接受教育、提高素质的自觉行动。此举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不同于医学院高压的环境和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到知识。

(二)开设急救社团,有利于人格的完善。现今社会,很多人在面对紧急灾害的时候,由于实施急救技术不成熟、救人意愿、施救障碍等种种原因,不愿意、没能力或者没有自信去实施急救措施。通过急救社团的设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素质较高的人群对急救实施的紧迫性、必要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对急救知识、技能基本掌握,在面对灾害的时候更有能力也更有自信去实施急救措施,这对大学生善良、自信的人格因子的形成与完善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急救社团的开展,也能锻炼同学的应变能力,做到临危不惧,同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做到耐心、细心、责任心。大学生接受着社团文化的影响,以社会的尺度来要求自己,在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培养理想、信念、意志,积极自我表现,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独特的人,受社会欢迎的人。

(三)开设急救社团,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发展。急救社团的开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社团,其组织及开课方式都处于思考实践阶段,从组织的申请设立,到社团开课的方式,再到社团成立的效果、意义等,都有待斟酌,这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急救的实施都十分紧急,急救情景模式则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使大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7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音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33-01

一、音乐欣赏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一代模式院校,它担负着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操作型、技艺型、以及高级应用型技术劳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进而对自我进行完善和提高,这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在高职院校中推广音乐欣赏课程,普及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欣赏能够帮助学生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自身的思想模式,他们讨厌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具有极强的叛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对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能够对人的思想产生极为鲜明影响作用。利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音乐中美的体验,使人的心灵产生触动,进而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纪律规范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等,通过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都具有升华和激励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最佳手段。

三、音乐欣赏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审美素质的提高

“乐者,音乐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四人对于内心情感和思想进行表达的艺术。音乐本身就具有一种美的魔力,它使人陶醉、使人迷恋其中,只有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才会欣赏它的美丽。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感受、鉴赏以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音乐欣赏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审美实践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抽象美,同时还能从其创作的题材、结构、风格等方面,对其音乐的形式、内容以及哲理美进行感知和了解,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无形中达到对审美素质的陶冶和提高。

四、音乐欣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单纯的依靠生硬灌输或者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在学生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如此。早在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和“善民心”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音乐其本身带有的浓厚的情感表达以及鲜明的思想倾向。优秀的音乐作品,其德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歌词、节奏以及旋律中所描绘的美好形象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感染,触动灵魂深处,进而实现自觉、主动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创作者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其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颂,描绘了一幅在深重的灾难中不断崛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画卷,歌曲旋律紧迫,歌声雄浑壮阔,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铮铮斗志。

五、音乐欣赏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过程和创造过程。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以及那些主观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这些结构都在人的智力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认为,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大脑皮层的频繁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通过作品中听觉的刺激,引发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想象的冲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在听到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优美的歌词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白云在蓝天的怀抱中、骏马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奔驰的美丽景象。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再创造,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结语

高职院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对音乐欣赏给予充分的重视,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音乐欣赏的多种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高职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而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一直担负着将大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提高以及将素质教育向纵向发展和深向发展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因为高素质的定义应该涵盖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体育教学一直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是学生所接受的正规体育教育最后的阶段,是我国职业体育教育最高的层次,是高职院校学生独立运用和学习衔接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培养一直起着承上启下这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体育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下面,笔者就对体育素质教育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体育课教学要发挥自身在高职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体育教学是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将学生活动的能力进行提高,这样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科学锻炼的方式和方法,良好体育素质能够使学生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体育主要通过将学生身体的机能进行提高,从而将学生体质增强,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有组织的对学生所进行身体的锻炼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体格健康,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体力,提升对于环境适应的能力,使其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为学生自身身心自由、充分地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最终的目的,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但是,体育并不是在高职教育中独立的存在的,体育目标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学生身体机能的不断发展,同样是一门对教育目标实施的课程。体育教育把综合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入到了整个高职院校体育活动之中去,并且将体育素质教育很好地落实在了运动场之上,高职院校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将身体锻炼作为主要的特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育人和体育之间所存在的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最终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以及培养学生能力。

(二)体育课教学能促进高职院校素质教学改革的进程

深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最为根本的出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改革的目标进行改革的实质,同样也是在整个体育教学改革中,极其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联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技术和知识,同样还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教育作为学校中心的工作,我们只有积极地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育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掌握好那些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自己进行独立思考。掌握好进行身体锻炼的正确方法,从而养成终身进行锻炼的好习惯,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对外界那些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充分的适应,最终对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当前科学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挑战很好的适应。这也是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主要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质量和进程,从而完成和达到所制定的培养目标。

二、体育课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体育课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素质教育的作用。

第9篇:素质教育意义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风医德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1-01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受关注,很多高校都将学生的人格修养作为培养重点。尤其是医学院,如今的医学水平越来越高,但医务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稍有落后,这就要求医学院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育范围,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力度,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进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上一层楼。

1.医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医学是一门较重要而又特殊的学科,其重要性体现在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特殊性则体现在其属性划分,它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又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从人类诞生伊始,医学就随之兴起,在长期发展中,理论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套庞大复杂的医学体系,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对医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要求,医学开始呈现出“生物――心理――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医学从“自然人”转向关注“社会人”,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或医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人文关怀,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进而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医学院的教育质量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各种不足,我国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医学院校同样如此,其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应与时代的医学模式相适应,当前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而医学水平都平分秋色,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子,学校必须展开人文素质教育,将知识和人格修养置于同等地位。只有拥有了优秀的教育,医学院校才能进一步顺应医学发展趋势。

1.3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当前,各行各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而在人文社会,优秀的人才不仅是指一个人的智慧水平,而应综合其自身修养、道德素质、社会责任等诸多标准进行评判。以往的医学院校,往往将业务技能、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作为教育重点,而对学生的道德有所忽视,以至于许多人虽具有高超的医术,却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将病人视作生物体,而不是当成一个社会人看待,这与当前提倡的“人文主义”是相悖的。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则能够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从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有利于学生实现其社会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2.加强医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概况

某医学院建于1905年,占地2985亩,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了87% ,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共有23人,图书馆纸质藏书201万册,科研实力十分雄厚,另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在全国有近200个实习基地,与全国多家大型医院都保持着合作关系。在百年的发展中,学校顺应时代,积极探索改革,培养出各类医护人才达8万多人,为国内的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当前环境中,该校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2.2 具体途径

①重视医风医德

该院校在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医风医德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培养医德情感、强化医德信念、养成医德习惯等内容。2012年,该校以班级为基础单位,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围绕医德这个核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将医德医风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该校还通过一些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并设立了相应的奖学金,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增强学生的医学修养,学校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帮助很多学生树立了“仁爱之心”。

②营造人文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及素养有着重大关系,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学校极力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得每一个建筑、每一株花草都富有人文气息。为此,学校设置了草坪文化石,将医学界的典型人物浮雕馆作为学校的标志,道路、教室、宿舍、食堂等地皆设有警言牌匾,并留出一道“梦想墙”专门记录学生的梦想。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班专业讲座,聚集名家大师,弘扬传统精神,打造现代新风;并组织社会各界人才举办联谊,加深学生的思考。

③完善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涉及诸多内容,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体系,该校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写作、临床沟通技巧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实现了学科交叉、文理互通的教育体系。此外,该校还十分注重医学实践,引进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实践方式,建立了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年都要组织优秀的学子下乡进行义诊。

结束语

当前教育界提倡人文素质教育,符合时代潮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医学院的教育水平意义重大,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和修养,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强.新时期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20(7):140-141

[2]魏寒冰,马晓玲,王慧.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