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范文

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第1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223-02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教育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四是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2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标准的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已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基本上形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这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要使大学生遵纪守法、把法律规章制度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深入、全面和规范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则是必然途径。

2.2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在校学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应更多地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或他人的正当权益。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当前的办学模式,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高等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校园扩充到多校区,人才培养也由过去的单一向多方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有的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或进行勤工俭学,还有的因种种原因干脆吃住在校外,特别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接受来自于不同主体、不同途径传递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多,其信息摄取行为也愈显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由性也越来越强。而目前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说教上,且基本与学生特色的活动(娱乐活动等)无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很难创造出安全的环境来。所有这些都说明,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以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论坛等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通过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知识教育,应与公检法执法机关建立共建关系,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2校纪校规教育

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教育,但对大学生来说,目前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有的学校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校规校纪及法律知识的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和道德规范具体化。新生一进校,就要认真开展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平时,也应随时随地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并对少数严重违反校纪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以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3.3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大学生涉及的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参与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种是网上购物或网上交友被骗,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为此,首先应当加强网络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网络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以免大学生由于网络法律知识的欠缺,参与到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中去;再者就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4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量的研究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表现形式为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4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4.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各校党办、学生处、保卫部门负责,团委、教务处、公寓管理部门、网络及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4.2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

校级安全教育课领导机构要由各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书记、校长担任主要领导,保卫、教务、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工作。高校要将这一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评估中去,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经常性地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的科研成果推广开来,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4.3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第四是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

4.4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

5结语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提高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M].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2000.

[2]江苏省高校保卫学研究会.大学生安全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童宣海.对在校大学生应进行安全教育[J].保卫学研究,2001,(2).

第2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第3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在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素质等因素,技工院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又高于其他学校。因此,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刻不容缓。各类各级技工院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本文就加强技工院校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性、技工院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的成因以及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自我保护教育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在校学生遭受伤害的事件经常发生。这不仅给受害学生、学生家长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极大伤害,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还严重干扰了校园的正常秩序,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2009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3064所,在校学生已达414万人。技工教育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技工教育生源、管理体制、师资力量以及规模发展迅速等原因,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技工院校更应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切实重视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意义

从数据统计结果看,学生遇到的意外伤害事件主要集中在自然性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事故性灾害(交通事故、溺水、火灾、踩踏等)、社会安全性灾害(斗殴、校园暴力等)及刑事案件性灾害(拐骗、绑架、杀人等)等方面。

案例1:2006年10月,江苏某技工院校学生在实习场时,因违章高空作业,并且不系安全带,从四米高处坠落死亡。

案例2:2008年12月27日凌晨1时30分许,东莞厚街镇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男学生驾驶一辆载有两名学生的摩托车行驶至事发路段时,疑因车速过快,撞在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尾部。事故导致一位学生当场死亡,另两位学生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三人均为该地某技校的在校学生,事发当晚,三人参加了圣诞聚会后回家,途中发生了不幸。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无证驾驶,未带安全头盔且车速过快。

案例3: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与伤亡惨重的北川县毗邻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桑枣中学,学校教师只用了1分36秒就组织2000多名学生紧急疏散,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惊心动魄的1分36秒是如何“换”来全校2000多师生的生命呢?校长叶志平认为,这与平时狠抓安全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就像平时进行疏散演习一样,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该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却发生了。相反,由于学生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却在不可抗拒的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成因

目前,中国社会保护系统相对发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应法规。我国对未成年公民的安全状况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都有所加强。但由于对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相对滞后且力度不够,使得他们的自护意识显得非常淡薄,自护能力较差。许多青少年在遭遇到危险、受到危害时往往手足无措,缺乏应变能力,不知如何保护自己,更不用说去救助他人了。所以,未成年人受伤害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生方面

技校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心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知识和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在体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及成年人。他们顽皮好动,容易冲动,自律能力较差,法律意识不强,而且他们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又存在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大多未接受过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自我保护教育。因此,在面对危险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受到侵害。

(二)家长方面

许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既没有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也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自我保护教育。有不少家长平时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这种过分保护,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许多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何况自我保护呢?更有甚者,有少数家长把学生送到技工院校后,除了提供一定的生活费以外,一切依赖于学校或班主任,没有尽到一个家长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教育与训练。

(三)学校方面

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文化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技能培训上,没有针对自我保护教育开设较为系统的课程;即使有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实效性也不强。近几年,为了避免学生遭受意外伤害,许多学校已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如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各项预案、开展“逃生演练”等。但是,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仅开展几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自我保护知识和能力非常贫乏的情况下,当遇到险情时,学生仍然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避险与逃生。

开展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途径

自我保护是未成年公民生存安全的保障。如果说自我保护能力是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自我保护意识就是计算机的软件。只有两者互相协作,才能发挥出作用。当遇到伤害时,即使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但缺乏自我保护技能,也很难阻止危险和灾难的发生。同样,任何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在意识到危险存在并加以调用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尊重他人、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要让学生热爱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目前,各类学校基本未开展或很少开展此类教育。但在国外,此类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实用。如日本有一种“敬畏生命”教育,要学生把重达五六斤的沙袋绑在腹部一天,让他们体会妈妈孕育出一个生命是多么艰难,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其实,当学生真正知道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时,其自我保护意识自然也就会增强,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遇到事情时,学生会好好想一想,这件事合不合理,对自身安全有没有危害,只要有一点不正常的现象,就应该提高警惕,对自己有害的事坚决不去做。

学生也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会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涉足社会网吧,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不阅读、不观看不健康读物和音像制品。这样,就可以远离危险,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技工院校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不良习惯不知不觉伴随着他们。而技工院校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法制教育相关课程设置较少,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开或不讲法律常识这部分内容。学生只是在政治课上接受到不完整的相关法律知识,且大部分德育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对法律知识难以作较系统、深入、细致的把握。因而这种状况造成了技校学生整体对法律认知水平不高,绝大部分技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法律盲点,法制观念淡泊。

因此,技工院校更应注重和加强法制教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宪法》、《民法》、《刑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融合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让广大学子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法、知法、守法。通过邀请第一线的司法人员开展法制讲座,参观劳教所、少管所等部门,让学生更清楚透彻地了解违法的代价,以强化守法观念。

只有法制观念和意识增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能做;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其自律意识也就增强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安全教育。

首先,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安全教育应该制度化、经常化。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特点制定学期安全教育计划,保证月月有主题,并确保能够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再次,安全教育内容应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并且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案例来认识伤害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刺激学生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除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聘任专业的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尤其是克服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经受住压力、挫折、失败和困难的考验,及时消除引发伤害事故的主观因素。当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遇到危难时,也能沉着冷静、临危不乱。

明确目标制定预案进行演练,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缺乏自救措施,不了解基本的避险、逃生方法是学生难以防范突发意外事故、保护自身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开设有关紧急自救和安全避险、逃生课程的学校不多,有关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专门教材也寥寥无几。而当危险来临时,真正起到“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还是要看其是否具有一定的技能。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此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能力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所以说,提升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学习。

(一)明确各年级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内容,前后照应形成系列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明确各阶段学生应掌握技能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专门的防卫技能课,编写专门的教材。要系统讲解食品与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溺水事故、消防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教学设施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校园暴力与校园周边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紧急救护和安全避险、逃生教育,增强其抗拒灾害的能力。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技能教育的内容。

(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自我保护技能教育的实效

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技能教育,增强安全技能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

(三)制定预案,定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