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实习安全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安全教育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安全教育方案

第1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全面排查和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各类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人员密集场所各类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

辖区各小学、公办幼儿园。

三、整治内容

(一)各类资料规范建档

1、学校、幼儿园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制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做到闭环管理;

2、消防、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做到执证上岗并规范建立档案;

3、学校、幼儿园内部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否开展到位;

4、应急预案编制、备案、论证工作是否规范,是否按照组织开展演练;

5、学校、幼儿园是否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机制”工作;

6、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二)各类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

1、学校、幼儿园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车通道、消防控制室、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装修装饰材料等方面设置是否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2、水、电、气等日常维修、检测检验等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3、配电室、电表箱、电源电路是否达到安全使用要求;其他投入使用的系统及设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四、领导机构

由区教育局牵头,成立各学校、幼儿园为单位的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安全科,具体负责日常信息收集及组织协调工作。

五、整治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1月13日至15日)。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专项整治行动。

(二)自查自改阶段(1月15日至1月22日)。各单位要有效开展全方位的自查自改,同时,还要成立检查小组对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所检查的场所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特别是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无力整改、无法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的单位,上报区教育局。

(三)督查检查阶段(1月22日至2月9日)。区教育局督查组将对各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批评,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

六、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充分认清学校、幼儿园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有效地推进安全整治专项行动。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政治效能。各单位在抓好安全专项行动的同时,要兼顾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第2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落实《2017年全市禁毒工作要点》《2017年全市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点》《2017年xx市教育系统禁毒工作要点》各项工作措施任务,深入宣传《禁毒法》,继续以“青少年与合成”为宣传主题,通过动员各方力量,完善机制,强化保障,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普遍接受一次深刻的禁毒宣传,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对危害性的认识,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全员参与禁毒工作的新。

二、工作任务

(一)县区教育局主要任务。

1. 继续开展“万名领导进学校讲授禁毒知识课”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深入辖区中小学校,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讲授方式宣讲禁毒知识。

2. 组织、配合、协调、指导开展本县区教育系统“禁毒宣传月”“6·3”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活动。

(二)学校主要任务。

1. 市直各学校于6月1日至6月6日期间,组织开展以纪念“6·3”为主题的禁毒活动。xx一中设立主会场,于6月2日组织开展大型纪念主题活动。

2. 全市各中小学要在禁毒宣传月期间,利用学校宣传橱窗推出禁毒宣传教育专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3. 全市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6·1”《禁毒法》实施纪念日、“6·3”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关键节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校园预防“五个一”活动(参观一次禁毒展览、观看一部禁毒影片、上一堂禁毒课、开展一次禁毒征文比赛、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和师生上网参观《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巩固“学生不吸毒、校园无”的成果,确保禁毒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禁毒教育措施落到实处。

4. 全市各中小学要积极利用手机网络进行宣传,通过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朋友圈向广大教职工及学生家长推送禁毒信息,积极引导教职工、家庭成员开展预防教育,推动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预防教育,提升师生及学生家长对危害的认知能力。

三、方法步骤

全市教育系统禁毒宣传月活动开展时间为6月1日至7月6日,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6月1日至6月5日)。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认真筹划,精心安排,制定禁毒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xx一中要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各县区、市直各学校实施方案请于6月6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科。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6月6日至6月28日)。各县区、市直各学校要创新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规模大、影响广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6月29日至7月6日)。各县区、市直各学校要认真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材料,并做好活动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的收集。活动总结及图片(5张)、视频资料(进行编辑处理)请于6月29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科。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高度深刻认识预防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禁毒宣传月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3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教育;现状;方法

为做好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煤矿职工素质,近期,针对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1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以加强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工作为重点,扎实深入地开展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安全培训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煤矿安全培训现状与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如有的企业没有把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没有培训规划和措施;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培训的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不落实,“三项岗位人员”送培不及时,存在无证上岗现象;有的小煤矿对新招工人不进行培训就安排下井作业。

(2)安全培训质量不高。一些培训机构没有把功夫下在提高培训质量上,培训工作也不扎实;有的培训机构教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教学设施简陋,培训方式单一。

(3)培训教育针对性不强。有的企业培训机构没有按照工作需求、学员特点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与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适应。

(4)安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很弱。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被放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未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培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普遍偏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安全生产培训信息化这一新的要求。

(5)安全培训覆盖面不足,劳务派遣工(农民工为主)安全培训严重缺失。劳务派遣工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又大,而对劳务派遣工的安全培训严重缺失,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

(6)安全培训监管工作不到位。有的培训机构(安全教育室)考核发证部门注重办班数量和培训人数,忽视培训过程管理,存在缺课、替学和代考现象,个别单位未取得培训资质证书违规从事煤矿安全培训活动;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制度不完善,对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2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法措施

从煤矿事故案例可以看出,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行为不规范。我认为只有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第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安全培训的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1)针对不同的安全培训对象,实施不同的培训教学方法,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教学必须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培训教学方法、针对培训对象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教学。

1)针对煤矿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对于长期从事煤矿生产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专业技能与企业管理知识,他们不仅是安全生产知识的摄取者,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经验的携带者。针对此类学员,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将“研讨”和“论辩”教学进一步深化,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以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

2)针对矿井一线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采取“案例法”、“现身说教法”,用他们一线生产的亲身经历,把耳闻目睹发生过的典型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果及事故发生后如何进行有效处理一一列举出来,倾听与述说相结合。当然,所举案例越贴近学员实际工作越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起来,这样,教师的教学内容就可顺理成章地转移到学员自身,以有效实现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煤矿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教育。

(2)总结探索安全培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培训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落实并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正是为提升所有煤炭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加强对安全形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总结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是当前乃至今后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

(3)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培训教育。坚持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普遍培训与选择性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在“严、细、实”上下工夫,在“灵、活、巧”上做文章,采取长课短教,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做到安全教育不断线。在安全培训过程中,以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以岗位应知应会培训为重点,以工种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安全培训工作新格局。积极对员工进行安全法规、灾害预防、自救互救、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并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岗位标兵、技术比武等形式丰富培训内容,鼓励员工学习成才。

(4)严格制定培训考核制度,提高培训质量。煤矿企业在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的同时,要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制度,如第一次培训不合格,属“三违”行为,第二次培训不合格,待岗一个月,第三次培训不合格,解除劳动合同。

(5)推进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培训信息化指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培训资源,在教学、考评、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运用多种电化教学设备和先进培训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把收集到的大量安全新知识、安全新信息,制作成电子教案或课程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安全培训的教学效果,增加矿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使员工乐于及时获取大量安全新信息,提高员工学习培训效果。

(6)创新培训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升培训效果,更好地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培训方法应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不仅起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使接受培训者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7)加大安全培训监管力度。各级负责煤矿安全培训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规章制度,规范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安全培训宏观协调管理,建立和完善安全培训计划审批备案制度,统筹安排培训任务,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安全资格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工作,严肃查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加强安全培训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培训职责、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8)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安全培训工作的推进进度,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05.

[3]高新春.煤矿通风安全状况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9).

[4]杜鹃.加强煤矿通风管理控制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2009(5).

第4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一、教育招生考试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统一安排和指导下,我区网络技术在教育招生考试中的应用呈献出广泛、透明、快捷、高效、准确等重要特点

二、网络安全在教育招生考试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网络不安全因素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

2、自然因素

1)网络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2)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在提供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存在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其一,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像这些远程调用、文件传输,如果生产厂家或个人在上面安装间谍程序,那么用户的整个传输过程、使用过程都会被别人监视到,所有的这些传输文件、加载的程序、安装的程序、执行文件,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的隐患。其二,操作系统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3、偶发因素

硬件是基础,在网络中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等这设备存在发生自然损坏、障碍的可能性。如,我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在2011年夏某一天中午,出现雷电天气,机房路由器、交换机和3个办公室里的计算机都遭到不同程序损坏,还好平时数据都有备份,给招生考试工作没有造成影响。

四、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

1、应用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以,建议尽量少使用一些来历不明,或者无法证明它的安全性的软件。

2、使用认证功能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

3、数据加密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1)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2)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4、加强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

5、物理安全层面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 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第5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1.机制创新。突出“责任关怀”,推动职校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纳入课程体系,细化技能安全操作规程,形成融企业安全文化的6S教学管理模式,改进评价体系,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被省教育厅纳入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范围,为全省职校大面积普及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关于制定江苏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条例的建议书》被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为“地方立法方面的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架构创新。系统构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授课计划、教学组织到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全覆盖,即覆盖全体学生、覆盖教学全过程、覆盖职前职后。绘制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全图,从科学性和教育性双维度构建内容体系。

3.内容创新。成果汇聚19所职校群体智慧,组建跨校际、跨专业教科研团队,主持完成了5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了88篇专题论文。构建“防―控―治―护”“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研发首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建立全国首个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站学习平台。

2008年6月,项目组结合江苏省公民教育项目课题“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实践研究“,率先开展职业伤害研究,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学生在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调研。2010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文件)。同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牵头学校)组织19所职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一、二年级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每周1~2课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对话,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基于工作情境的实践训练实现安全操作无缝对接,完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知、情、意、行”的完整学习过程。近4年来的职校毕业生、安全培训学员、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表明,学生在企业安全意识强,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认可满意度超过90%。培训基地依托国家安全二级培训资质,每年为企业、社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8000余人次,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近三年连续获“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项目组围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通识意义、行业意义、岗位意义,紧扣岗位特性和职校实际,根据2012年最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要素内涵,构建岗前“预防”、岗位“控制”、事后“应急”、权益“维护”的“防控应护”“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研发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个人防护4个模块29个话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还开发了补充教材《珍惜安全,远离危险》、专业教材《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防治》等。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资源。搭建了全国首个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全国有16所职校正使用该资源,发挥了课程示范辐射作用。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依托“人人通”“云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突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前知识”“前概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将“事故案例”“情景导入”贯穿“探究与实践―知识拓展―综合演练―综合评价”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预判、分析职业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形成自觉遵守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成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制度、细化实习实训安全规范与规程,开发符合行业、专业岗位特点的安全实习手册。引进企业安全文化,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模式。建立安全体验馆、自救器训练室、创伤急救训练室、电气安全实验室等9大安全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技能体验。还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安全上岗证年通过率达98.8%,提高实习生的安全修养,让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该项成果着力破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难题。

一、破解为何教:明确方向,列入方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职业病预防、生理性伤害防控、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层面。亟须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列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关口前移,进入课堂,融入活动,渗透专业,引入岗位。

二、回答教什么:研发教材,开发资源

根据国家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和教学实际研发教材,内容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及个人防护4部分29个模块,既有通用模块,又有结合专业大类的专业模块。建立全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知识点积件数162个,PPT162张,测试习题205道,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精品视频、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设计等原创性资源,服务教学。

三、落实如何教:全面覆盖,校企合作

第6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44-02

国家教育部2009年3月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切实落实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践半年,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与校企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践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完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工作,具体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学生完全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工作,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不仅是企业员工,同时又是学校学生,身兼两种身份进行专业知识校外实践学习,这就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工科专业学生,尤其是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场所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危险性的环境,很多操作工作属于高危作业,因此尤其要加强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学生已经按国家教育部要求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但此项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化工企业顶岗实践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角色转变慢导致安全意识差 在顶岗实践时,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但个别学生仍认为自己只是学生,只受学校管理,轻视甚至拒绝企业对他们的管理教育。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工作时认为安全操作要求太高、太难、太严,感到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在长期理论知识教育背景下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眼高手低,缺乏对实践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对安全操作不重视。另外,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大多数学生未亲身经历过安全事故,对安全问题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不把安全当回事,认为在顶岗实践中只要不出大事故就无所谓。

化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任务重 化工企业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等特点。化工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一旦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极大。化工企业设备专业性强,维护技术性高,精密度较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由于化工生产的这些特征,导致其工作环境伴有污染和噪音,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事故危害性大,事故发生概率高。化工企业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管理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

学生顶岗实践地点分散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大 按照实践专业对口要求,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基本都要求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但每个企业所能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学生实践地点较为分散,少部分学生更是走出学校后处于“放羊”状态,给学校的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顶岗实践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学生的复杂工作,关系到学生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校指导教师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管理,而企业指导教师又无法对实践学生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导致学校在顶岗实践学生的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制定并落实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要落实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学院应要求主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系级组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系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对顶岗实践安全负责,使其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重视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并且通过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化工专业等特殊岗位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进行督促。其次,系级组织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工作岗位特点制定各项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加强与实践企业的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关系,全方位齐抓共管,做好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再次,应通过签订学校、顶岗实践学生、实践企业三方安全责任协议,明确责任划分,以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相互扯皮。此外,应通过制定相应的顶岗实践学生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及专业安全教育 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其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顶岗实践中的安全,努力做到自我保护措施全面到位,以保障顶岗实践工作的圆满完成。对于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学校还要在实践前根据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专门教师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心理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急救与自救能力培训、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化工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对诸如防火防爆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尘防毒技术、化工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普通职业危险与安全、安全与心理特征、劳动卫生个体防护、职业伤害的急救原则与救护方法等知识进行学习,强化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意识,从而使顶岗实践安全进行。

合理选择学生顶岗实践企业,保障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企业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能够满足顶岗实践条件的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践,并应根据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如下条件:(1)顶岗实践企业工作环境良好,资质完备,近年来无安全生产事故。(2)专业适合,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3)企业领导重视学生顶岗实践工作,且管理先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化工企业的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强、技术过硬,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5)学院要与顶岗实践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践协议。

强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学校要选派合格负责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完成好角色转变,学会用企业员工的安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保证顶岗实践安全。首先,要从校内选聘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专门负责与实践企业的沟通协调。学院要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适当支持,以保证相关专业教师能够专门进入实践教学岗位一线,及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的日常表现,为顶岗实践教学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其次,学院要从化工企业聘请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能手和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专门负责介绍特定岗位上的设备操作安全和维护、生产工艺控制等内容,以保证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

制定科学的顶岗实践方案及安全预案,全过程控制顶岗实践安全 通常学生顶岗实践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管理、实践结束后的评价总结。为保证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须要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教师在学生顶岗实践前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编写符合化工企业实际的实践大纲、实践计划和安全实践手册。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提前制定安全预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须要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要各有侧重。厂部安全教育侧重企业安全的一般概况及本企业典型事故案例。车间安全教育侧重车间概况、本车间安防措施、安全生产文件与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班组安全教育侧重本工种的具体岗位责任、安全操作规程、本班组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具体安全操作要领等。顶岗实践学生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顶岗操作,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此外,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化工企业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对于学院集中安排的学生实践基地,学院可以指派专任指导教师到现场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践单位,可通过网络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实践企业和学生保持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安全管理要求。在完成顶岗实践后,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及时写出顶岗实践报告,对安全管理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整理。

顶岗实践考核应重视安全评价 通常顶岗实践结束后要由指导教师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项目通常包括企业评定成绩、实践报告成绩和实践日志填写等。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践中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将顶岗实践安全评价作为首要的和必须的一项考核内容。在对顶岗实践中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学生,除了按实践企业的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学校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化工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及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只有把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落到实处,使学生深入领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能杜绝和减少实践过程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将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工程师,同时使安全教育获得成效,使安全管理真正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院校“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6):54-56.

[2]张玉萍.推进顶岗实习提高高职生就业率[J].职教论坛,2010,18(17):86-87.

[3]陈雪峰,顾准,刘尚莲,陆豪杰.高职化工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跟踪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7):119-121.

[4]刘春秀,张颖,王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41-142.

[5]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9):86-87.

[6]陈明忠,童岩峰,徐佰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2):33-34.

[7]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河南建材,2010,12(5):169-170.

[8]王冠蕾,吴效楠.高职高专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3):52-55.

作者简介:

第7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因材施教是指导一般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特点、性格特征不同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提高育人效果。因材施教对于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也同样适用。正如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而成为一种教育的类型,高职学生在身心发展和认知风格上也有其自身特点,所以,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应当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在高职院校工作多年的经验观察,高职学生具有以下方面鲜明的特点:①形象思维普遍强于抽象思维。高职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研究界被普遍认可,形象思维的特点在于喜欢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者意向。安全教育应该摆脱一般说理和宣传宏大思想的窠臼,在内容上更多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给高职学生深刻印象。②语言、逻辑智能较弱,运动、操作技能较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大多数高职学生都不擅长高考中偏重语言和数理逻辑思维的内容,但是在运动和操作技能上却展现了优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③高职学生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高职学生由于一般被看成是高考失败者而进入高职院校,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评价较低,家长也往往在明显或者隐性的表情中流露出对高职学生的失望,所以高职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

2“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的目标:防患于未然

医术最高的医生不是能够治疗大病,而是能够做到让小病禁于未发。有效的安全教育应该能够防患于未然。所以,高职学生“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依据企业管理学中的“零缺陷”理论,贯彻“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理念,系统设计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采取有力的安全教育措施。首先,全面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分析隐患)。按照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几个主要情境(课堂、课外活动场所、企业实习基地、实训实习、校外活动等区域)特点,按照各专业不同进行隐患分析,将各个场所中的安全隐患“一网打尽”。其次,围绕隐患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知道隐患。安全教育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遵循预防第一、形象生动、全程渗透原则。预防第一,要求安全教育要向学生传递预防是最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观念,很多安全事故(比如火宅)一旦发生会在很短的时间中造成严重的伤害。形象生动,根据高职学生不擅长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安全教育的方式应当采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比如安全故事、安全视频、安全竞赛等形式,切合高职学生好动、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提高教育效果。全程渗透。安全教育要贯彻高职学生大学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渗透到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个环节。安全教育要在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始业教育、中期教育和毕业教育都处于重要位置。

3建立“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系统规划

3.1加强领导,成立“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实施组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领导重视是保证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为了确保高职学生“零隐患”安全教育的质量,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高职学校成立包括主要领导、保卫部门、学生部门、教务部门在内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分工落实到各个安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小组。构建安全教育人员辐射网络,形成安全教育人员全校覆盖体系。安全教育不是保卫部门一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负责安全具体工作的人员的事情,它是全体职工为提供给学生安全环境和保障需要通力合作的事。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实训室管理员和班主任也都要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提高安全教育密集度,从而真正达到“零隐患”。

3.2组织协调,建立“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运作机制良好的运作管理机制是“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有效运作的基本保障。高职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现有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牵一发而全身动”。第一,围绕“零隐患”目标各个部门要定期召开安全隐患分析会议,在关键时段(比如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敏感时期(毕业时期)、重要部位(实训室)提高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级别,围绕专题问题科学系统分析。第二,加强安全自查和互查,形成常规化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尽早干预,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消除隐患。第三,分解落实安全责任。明确每一个安全隐患发生后负责消除的安全部门,并且在工作考核中加重对于各部门消除安全隐患工作力度和时效性的考核比重,对于由于拖延或者未能完全清楚安全隐患而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部门要采取“一票否决”,提高各部门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

第8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一、引 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和监控带来了不少的难度。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结果检验阶段,存在着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的问题[1-3],这往往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

要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必须紧紧把握住三个环节:一是前期规划设计质量环节,二是中期过程管理质量环节,三是后期评价反馈质量环节。其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又具体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拟对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力图构建起真正与高职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4-6]

顶岗实习与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有很大区别,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匹配。因此,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

1.评价目标的多维性。学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目标(知识、技能、素质)的多维性。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指导老师,还要包括企业指导老师、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及评价主体与被评对象之间的互动性。

3.评价内容的系统性。由于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外,还要对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企业等进行评价。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抽查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5.评价环节的宽泛性。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还要考虑实习前的方案设计和实习后的效果总结、反馈整改措施等。

6.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应该具有指导性,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4-6]

由于学校不完全具备顶岗实习安排的主动权,故有些因素(实习时间、实习岗位等)是学校不能事先完全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前期准备。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

(1)顶岗实习企业调研。由系教研室对实习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实习企业的规模、效益、岗位、环境等情况。考核评价关键点(a1):实习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且与专业对口;企业不能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存在轮岗的机会,实习环境安全卫生。

(2)签订实习协议。由教学系与选定的实习单位就实习事宜签订实习协议,确保学生在实习中的权益,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敦促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考核评价关键点(a2):确定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保证实习学生的合理报酬(明确实习工资不低于实习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实习企业为学生投保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明确学生因实习而意外受伤的责任承担;实习期间知识产权的归属;实习学生实行8小时工作制,若有加班必须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加班工资参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制定实习方案。为使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有机结合,由系专业教研室和实习企业联合制定本专业整体实习方案,明确规定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考核评价关键点(a3):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将企业的生产、维修、测试、辅助开发等任务转化为实习任务,根据企业岗位用人标准来设计实习考核标准,明确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评价方法,确定定期换岗计划,同时明晰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指导老师的责任。

(4)实习动员大会及安全教育。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大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给学生传达实习方案,讲明实习目的、意义、内容、方式、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纪律、职业道德和安全等教育,讲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的人际关系和理解企业文化。考核评价关键点(a4):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了解顶岗实习的安全事项;学生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细则以及知道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实习期间如发生违法违纪或由于学生的原因导致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由学生本人负责。

(5)告家长书。顶岗实习前要由指导教师寄发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考核评价关键点(a5):家长签字同意学校的实习方案,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

2.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4-6]

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便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顶岗实习要重视中期过程管理,建立以过程考核为重、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考核为辅、考核主体多元、考核对象多样化系统化的多向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体系、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

(1)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包含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和学生实习小组评价等三方面的内容。

①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着重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日志及实习周记的填写、参加技能培训的出勤率、实习心得、实习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履行学校相关规定等情况。评价关键点(b11):实习态度端正,遵守校规厂纪,能尽快适应岗位,心理素质良好,能适应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与实习指导教师主动及时联系和沟通,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实习心得体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方面的收获),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等等。

②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重点包括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考核评价关键点(b12):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刻苦);责任心及敬业精神;文明礼貌(是否尊重师傅及职工);劳动纪律;协作能力(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创新意识(是否能够在工艺或技术方面进行革新或有小发明);诚实守信;企业文化(注重质量效益和安全生产的意识,了解6S的现场管理常识);工作绩效(完成实习的项目或任务)。

③实习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有三名(含三名)以上的,可以成立实习小组,并指定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学生之间根据实际表现进行相互评价。考核评价关键点(b13):工作认真、遵守实习纪律、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实习期间的收获与进步。

(2)对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指导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并且要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学生,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和学校(或系部)实习督察小组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系部。考核评价关键点(b2):下现场实地指导以及联系学生的频率、批阅学生实习日志的情况、指导效果(为学生辅导答疑的及时性和效果)、对实习的阶段性总结情况、与实习单位的沟通情况(维护学生的权益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3)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落实校企共定的实习计划,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纪律、业务考核、技能训练、安全教育、实习鉴定等工作,在业务指导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养。由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习企业,由企业督促指导教师改进不足。考核评价关键点(b3):企业指导教师具备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工作态度、指导和检查学生的主动性(含频率、次数)、指导效果(讲解技术要领清楚、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指导学生填好实习日志、做好学生的实习鉴定与考核),与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情况。

(4)对实习单位的评价。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对实习企业进行评价。评价关键点(b4):对学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情况;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况;工资待遇根据规定按时按量发放;所提供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且与专业高度对口;提供换岗的机会(具有培养学生的意识);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5)过程控制模式。中期过程管理采用阶段性考核评价方式,以每日、每周、每月作为时间节点。根据考核评价对象的不同,采用“日查”、“周结”和“月评”等方式加强管理。“日查”是由考核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评价;“周结”是指考评对象每周进行总结,填写实习或工作周记,并接受考核主体的检查评价;“月评”是每个月对考评对象的实习或工作情况评价一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考核或评价对象,让其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或实习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采用“日查”、“周结”和“月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校、企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的评价采用“周结”和“月评”相结合的模式。

3.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

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及反馈如图3所示。

图3 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及反馈

(1)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表现等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定。考核评价关键点(c1):工作态度、实践操作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的效果与收获(工作业绩)、实习日志及总结报告的填写情况等。

(2)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考核评价。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系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评价内容(c21)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指导方法、指导效果、指导天数(次数)、实习指导总结情况、对学生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批阅情况、学生成绩评定情况、与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沟通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评价(c22);第三部分是实习单位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c23)。

(3)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评价。由学生和学校指导教师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总体评价(c3)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指导方法、指导效果,评价内容。建议学院和企业将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为其教学质量评价或年终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4)对企业的终结性评价。由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对实习单位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关键点(c4):实习岗位的层次以及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管理规范情况(安排的指导教师具有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是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安全教育、业务培训)、遵守实习协议情况以及总体满意度等。

(5)针对顶岗实习的反馈意见或建议。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在实习后提出反馈意见,以便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匹配度,利于校企双方加强管理。反馈意见侧重点(c5)是该专业是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实习岗位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在校所学课程与工作相关情况、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有何改进之处、对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方面有何意见或建议等。

四、小 结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监控等问题,本文基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样、评价内容全面、注重过程考核和评价反馈的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构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军雄,曾良骥,黄玲青.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

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3-

45.

[2] 蒲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

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 王雅琴,戴建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和操作管理

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46-48.

[4] 毛颖善.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J].黄

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20-23.

[5] 赵国军.浅析顶岗实习教学工作评价体系[J].东方企业

文化,2010,(11):227-228.

[6]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66-67.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in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XIONG Yu, SHI Yong-hong

第9篇:实习安全教育方案范文

1、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和请销假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育人环境

调查显示,各学校的各岗位教师,深入贯彻落实学院考勤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育人环境。其中,87.9%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学生请销假制度执行严格,86.9%以上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对学生出勤考核严格,92.31%的学生认为宿舍夜间考核严格。

2、全面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

调查显示,各校都开展了认真细致、全面彻底、拉网式、地毯式的安全检查,做到了校不漏院、院不漏系、系不漏班、班不漏宿舍、宿舍不漏人,将安全检查落到了实处,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平均有8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安全检查。

3、领导重视,全校动员,取得良好教育实效

调查显示,各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校领导亲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带头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亲临现场,督导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公寓辅导员和后勤工作人员联合行动,全校动员,通力合作,传达安全教育会议文件精神,全面讲授各种安全知识,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自查自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较好地掌握了安全知识。

4、学生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各学校学生进行安全自查和自纠的情况开展得比较到位,平均83.1%的学生进行过自查自纠。随着安全教育力度的不断增强,各学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当身边发生安全隐患时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警惕意识,平均95.4%的学生具有安全隐患举报意识。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1、日常安全检查力度不够

各学校对学生吸烟、携带食物进教室、私自携带刀具等日常安全情况的检查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对学生吸烟、携带食物进教室等的检查方面,各学校开展情况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工作力度,平均19.7%的学生认为本系对学生吸烟、携带食物进教室等的检查不严格。

2、教师安全教育责任意识仍需加强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安全教育责任意识很强,但仍有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安全教育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在进行专业课或实训课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各校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40%的学生表示没有看到过学校开展的关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标语或条幅。对“防火、防盗、防事故”明白纸等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落实情况欠佳,平均29.3%的学生没有收到明白纸等安全教育宣传材料。因此,需要进一步砸死责任,开辟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4、安全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各学校安全教育方法枯燥单一。调查显示,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丰富。平均有42.04%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一般或单一。大部分学校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或者开展一次安全知识讲座,活动单一,且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5、师生安全责任尚需全面落实

调查显示,各校在与学生签订《学生维护自身安全承诺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学生维护自身安全承诺书》,但13.3%以上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与自己签订承诺书。从总体上看,各学校在与学生签订《学生维护自身安全承诺书》方面,签订了承诺书的比例均未超过90%,均需进一步严格责任,加强工作力度。

6、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尚需进一步加强

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有63.6%以上的学生认为学院周边环境不安全;26.3%以上的学生认为校门卫对社会人员进入学校的管控不严格。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学校周边商户、网吧等场所的检查力度,并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人员进入学校的管控情况,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周边环境。

三、多举并措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

1、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排除安全隐患

一是日常自查要细微扎实。实施“日查、周查、月查”制度和“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机制,坚持经常排查、反复排查。二是专项排查,不留死角。制定内部矛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各项专项排查分方案,成立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开展内部矛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三是做好校外排查,确保周边安全。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设置学生安全信息员和社情信息员,密切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情况;定期召开校园周边治理工作座谈会;协助驻校民警对校园内保洁、饮食承包商所聘人员进行身份排查,对校园周边饭店、酒店、网吧等营利性场所负责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进行登记和摸排,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四是开展节前检查,确保假期安全。每年暑假和寒假前,学校领导要带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小组成员,深入教学楼、学生公寓、医务室、锅炉房等重要部位,进行假前安全大检查,为师生员工度过暑假和平安和谐的春节提供保障。

2、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安全教育责任意识

调查显示,有28%的学生希望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将安全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在于有些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为此,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安全教育责任意识。要砸死责任,严格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教职工要有奖励、激励机制,对后进人员也要有惩罚或推进措施。同时要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师安全教育责任意识,进而督促教师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创办“掌上安全教育园地”,利用手机平台编辑安全教育手机报,报道简短的安全事故案件和安全法制知识,通过手机微信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创建网络短信平台,定期发送与师生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日常安全知识;创办电子杂志,上传生命健康、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知识;建立安全教育宣传QQ群,传播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建立飞信群,随时发送安全小常识,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利用电子显示屏和灯箱广告,定期滚动播放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口号,宣传法治安全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4、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安全教育长效性

调查显示,有6.89%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3.3%的学生希望学院对学校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教育重在平时。为此,应建立长效机制,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安全教育长效性、实效性。将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对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要以公共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为主,重点教育学生安全使用教学、实验设备;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以企业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就业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课程考试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重点侧重实践教学。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在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本文来自于《青春岁月》杂志。《青春岁月》杂志简介详见)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