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的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数学;教法;改革
近年来,素质教育进展得如火如荼,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数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基本的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大学数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1改革教材内容
大学数学教材记载的数学知识是我们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但由于篇幅有限以及追求叙述能够逻辑清晰、严谨,教材省略了发现和推理的过程,单纯地讲述结果。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不了解知识点的来源,也不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明知识的来源、背景、推理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等,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更多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会对数学的发展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那么学生学习起数学来就会兴趣满满。
2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教师是主角。从上课到下课,教师一直在讲述数学知识,学生也就一直在听。其实,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非教师。检验数学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的感受为准。在讲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尽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以他们听明白、能理解知识为依据,注重他们的感受。课后也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大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高等院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作为大学数学这一基本学科的教学者,数学教师更是要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教师会接触到本学科最先进的知识,了解数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正是现有的数学教材所缺乏的。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的研究活动,并注意把科研知识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讲述先进、独到的知识。这样也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4与多彩的生活相结合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应用数学。实际中大学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很多人认为大学数学坐在高高的阁楼里,与生活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大学数学中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是前人在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积累的成果。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讲述某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讲述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情境,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讲解,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强课堂的乐趣,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也能更清晰地体现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实现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也被应用到教学中。由于本身的特点,大学数学的教学也应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多媒体能做到图形与文字、声音相结合,比较直观、形象,对一些知识的表现和演示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容易接受。另外,多媒体技术对平面图形、函数图象、立体图形的制作简单、省时,节省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
总之,素质教育下,大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从教材内容的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方面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庞伟.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法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一、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品质。
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概括性,即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舍弃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抽取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出新的结论。数学的概括性的特点尤为突出。在新课改理念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在形成概念,引入命题时,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体会,引导学生先形成实感,再进一步加深领悟概括出概念或命题。然而,就数学的内容而言,我们不但要坚持传统的逻辑思维,如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人才是时代的要求,而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表现为培养数学的重新发现能力。美籍匈牙利数学家G.波利亚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数学发现能力的培养要借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归纳猜想、类比联想能力的提高。无论是猜想还是联想它们又以直觉思维、美感思维和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为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联系生产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每一章的开头,均配有一副寓意深刻的图画,暗示本章内容及应用。教材中通过纵横交错的道路图,引出相交线和平行线;通过钢架桥和高压输电塔图,引出三角形等。教学中要充分揭示课本中插图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从图中抽象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还在每章节都配有适当数量的联系实际应用题。如几何中,学习射线、线段后,要求学生说明“把弯曲的河道改直”的道理;学习角知识后,要求学生计算钟表的两脚的夹角,画一些优美图案等。代数中,特别突出的是在每学完一类方程(或方程组)之后,总配有列方程(或组)解应用题。为此,在教学中要有效地使用这些题目,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进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论证推理能力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是数学学科固有的,是数学的灵魂,它在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数学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数学家米山园藏指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纵观数学史,凡有所成就的数学家,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有良好的素质。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多次提出对中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化归(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及类比思想等。应掌握的数学方法有: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及待定系数法等。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应用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渗透化归思想和方程思想,另一方面还要以方程思想占有主线,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多种其他数学思想的渗透。因为在方程思想中,同时还交织着多种其他的数学思想,如:换元思想,消元思想,降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等,可见内涵及其丰富。若此时在抓方程思想的教学,定能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是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提倡研究性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是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而不是外界因素与条件,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例如,一位教师为“同类项”一课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其内容是辽阔的草原上牧民赶着牛羊的场面,画面、音乐非常美丽、动人。由此,教师引出的问题是:“牧人将怎样关好赶回的牛羊?”很显然,其目的是要引出一个“物以类聚”的道理,从而导出“同类项”的概念。诚然,这一设计也的确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有了兴趣,但是,用近5分钟的时间来引出一个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是否值得却需要我们思考。
要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激发兴趣。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的现象却不容忽视。
一方面,“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语言充斥课堂,它不仅不太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而且也是一种指代不明的评价。答案的确定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也用“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来评价,显然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误导。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提倡合作性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课题组一般由5~7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默契程度。
课堂上要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肯定是好的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滥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例如,有的老师将什么是负数、什么是直线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各自所给的“定义”,学生实在是无从说起。
上周,市教委到我校进行常规视导,我校张老师讲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复习课。这节课,张老师按照一般复习课的框架,首先出示知识网络,提问基本的知识要点,然后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从整节课看,知识点落实到位,整个教学环节很完整,但没有悬念,没有。评课时,市教委的教师指出整节课只是为了讲题而讲题,没有拓展,没有延伸,没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不出数学课改的精神。
评完课之后,张老师认真总结了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重新设计了本课,在另一个班又讲了一次。张老师讲的这个例题设计得不错,如图:AB为圆的直径,∠DBE=∠C。求证:BE为圆的切线。
这是一个不难的例题,只需连接AD就可以证明,引不起学生们的兴趣,但张老师把这个题往外延伸了一下,改了一下条件:如果AB不是直径或没有线段AB,其他条件不变,结论是否还成立,这就给这个例题增加了悬念,使问题有了梯度,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变换了思维,从而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受到了锻炼。教师放手,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效果比上一节好了很多。
同样一节课,内容一样,只是改变了教学思路和方法,便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我觉得进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博学多才,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除了具备数学学科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理化知识和其他人文科学知识,并且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生活的经验,这样在讲课时,才能灵活应用、运用自如,对学生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将探究性学习贯穿课堂始终。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由于答案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就会产生不同的解法。而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如果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改变思路,最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大胆尝试。
2.在生活中体现数学,在数学中反应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能在讲解过程中举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像张老师关于建亭子的问题,用当堂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学生们领悟到学习数学不单纯是为了升学,还可以为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便会自动地学数学、创造性地学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不可少的。很多题讲起来比较难懂,如果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是怎样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既生动又易懂,比教师单纯地去讲解要强很多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让现代化的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课堂放手。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原来教师上课时,这里不放心,那里不放心,一节课都是一个人表演,不仅累,教学效果也不好,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讲得再明白,学生也无动于衷。把时间放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总结正确的结论。这样师生结合,学生动起来,教师既减轻了负担,课堂效果又提高了,何乐而不为呢?
教有教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改变过去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落后教学法,全面推行启发式教学、探究
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题思路,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学习思维能力的持久性决定着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决定着创新能力的发展。发展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是必须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更说明数学对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应把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共同进步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去考虑,思路不开阔,思维不敏捷。几个学生合作,你一个点子,他一个方法,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攻克,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信心。在讨论问题时,为了不落后于他人,有的学生理解问题的程度往往很深,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增进了友谊,最终提高了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小学生数学的素质教育是新课改实施下,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勉励的机遇与考验。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序数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不当之处,权当抛砖引玉: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注重社会实践
“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
2、培养科学精神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教养,其核心就是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意识态度,科学的价值规范,科学的行为方式等等。它是个体面对生存和适应社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在数学教育中所面临的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认知的事实,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解决的问题,即不仅是将学习看作是一个知识的认识过程(复制),更是看作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创建)。对教师来说他们关注的将不再仅仅是如何将知识通过自己的观念及恰当的方法演绎出来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将知识合理的组织而转化为学生需要探究的关乎他们生活的问题。
3、发展创造潜能
社会离开了创造,单凭已有文化的传递与复制就根本谈不上发展,而社会的创造最终就是人的创造。要开发个体内在的创造潜能,就必须抓住个体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与色彩。因为不同的个体其创造的领域和程度都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创造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又都是可能的。这也是我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策略之一。
4、加强情感体验
良好的情感品质是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个体的情感素质则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个体在学习中能否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实现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个体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数学学习面对的是枯燥的、抽象的不带有任何物质的和能量特征的符号,学习很容易成为一种“外加指令”的、“完成任务”的和“强记死背”的被动性信号输入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将小学数学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应看作是人格发展的教育。这就是和非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实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策略
1、解放思想,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本质要求,为我国教育大计着想,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成长需要考虑,摒弃短期考试效益的影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此,数学教师要想真正在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投身到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
2、重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处理好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联,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这一主阵地,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课外教育也同样重要。课外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家庭作业的安排,教师要在设计常规性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设计一些自主性作业,让家长在理解和配合的基础上,帮助和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见,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不仅来自于课堂,更应来自于实际生活。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自主高效”教育的新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的感觉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我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2010-2020)》,在这份新时期的指导文件中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能力,会影响到学生以后阶段的学习甚至是工作,因此,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多年来,在全民享受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上至国家、下至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变化,或者说有些是过去没有加以重视的,需要弥补。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每一位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当前本学科的素质教育如何实施进行探讨,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真正地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首先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因此,发展和提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每一位教师必须学习和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指引教师实施教学的关键所在。就小学数学这门课程而言,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就数学教育的性质、数学教育的未来、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提出新的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方案不断提出,创新丰富了素质教育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一些文献就中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改革表达了这样一些思想,即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条件下,我们通过对学生数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要考虑素质教育的人文需求,要跳出仅仅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的旧框框,应从整个教学系统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融合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说明,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意味着必须将小学数学教学摆到塑造一代人的系统工程之中,必须着眼于各科教学的协调来加强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样才能体现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和“育”的融合,“教”乃传授学生知识,“育”乃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即教书育人。
二、改变评价体制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估方法,改变评价体制,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抛弃评估学生单纯依赖学习成绩的误区,多角度、全方面来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全面发展,避免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真正地培养出素质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成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质量。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这时所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要求来培养教师的,即从学识和品德两方面来说明一名优秀教师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学高为师”指教师学科知识丰富,要求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性质、任务和要求。例如,熟悉教材中每一章节什么是基本要求,什么是中等要求,什么是较高要求;哪些知识点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哪些锻炼抽象思维;哪些内容适合用图片、模型来讲解,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与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学注重过程,而不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教学过程旁征博引、语言风趣,用简单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用复杂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延伸来展现知识的魅力,给学生以广阔的遐想空间。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和更新,这包括数学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有关数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目前在素质教育方面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和创新,在与有经验的教师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实践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创造性地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组织好教学。“德高为范”是指教师本人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爱护和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愉快的、幸福的,注重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成功观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内心和谐的良好素质。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各个层次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四、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相径庭。首先,现代化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大多都涉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细、更新,大多数知识还很抽象,甚至是微观世界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一张嘴加上一支粉笔,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接受这些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就非常难,往往是教师讲了很长时间,学生仍然一脸迷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便能很好地克服这个困难。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喜欢这门学科。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从产生至今已迅速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主要原因。
>> 《观赏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酶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赛促教的高等农林院校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索 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的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以创业教育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观赏树木教学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 园林观赏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以能力为目标的《Dreamweaver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卓越检测师”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进行数学教学改革 以开发内化教学法为目标的“教”与“学”改革 刍议高等农林院校树木学教学改革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 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与思考 以培养“研究性思维”为目标的“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贾红文,贾海红.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45-46.
[3]顾英.园林专业实验课程的项目式模块化构建及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2,(3):94-97.
[4]郭广生,李庆丰.培养创新人才呼唤教学方法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7-10.
[5]魏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江苏高教,2011,(2):135-136.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教育 教学改革
中学教育是人才塑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身心养成。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初中教育并没有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1]
一、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今后的前进空间进行相对精准的、不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后,运用教育、环境氛围等因素对于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将有利用价值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同时完善其精神修养。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寻求途径提升初中生的质素已经被相关的教育单位摆在重要的位置,而这也是初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契机。
二、初中素质教育的弊病
(一)理念滞后
身处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初中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其主要显现在三个部分:
1.课本内容老化
目前的初中课本知识和观念比较的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的内容,在创新这一部分没有突破;
2.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部分的老师还是把自己看做课堂的主体,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一味的概述知识点,忽略了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这一重要信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不能一直在进行灌输式的教学;
3.学习空间封闭
多半的初中工作人员都只关注到学校里面的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没有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结合到一起,这样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空间,极大的压抑了学生本身的成长。
(二)教学手段滞后
从前的教学手段都是将课堂的内容作为整节课要理顺的思路,没有额外的辅助方式,缺乏互动讨论的教学是不全面的,也不会是高效的,长时间这样进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意识以及合作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此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过程中,出于应试的考虑,多数老师只是着眼于教学大纲里面的既定内容,没有多做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理解知识也就只是为了考试,不够全面深刻。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关注考试的科目,所以对其他科目的时间进行缩短甚至停课,学生没有放松身心的音乐、也缺乏美术陶冶,综合能力明显不足。
三、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理念积极化
如果想要在教学改革中有好的发展,一定要从观念上进行突破。首先一定是老师摆正自己在教学中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学生才是教学中心,要时时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实践能力;还有就是转换以概述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要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创新意识,积极的面对学习的过程。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浓郁的校园文化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旦老师与学生拥有了有益于综合教育的教学环境,初中的教学改革才能有发挥空间,有所成效。至于具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在教学硬件以及软实力都要进行投入,校容和校貌、教学设备、规章制度、校风建设、价值观等等,都要抓起来。
(三)教学模式突破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不是单一为了应对考试,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初中是思维模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受益终身的教学培养。可以从两部分做突破,一是重视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随着时展,教学的资源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习题册,而是更多地依靠高科技、新型的媒体设备,一些课本里面的知识由于内容陈旧已经没有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求知需要。而与之相关的很多内容通过网络平台都可以找到,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视频资源也可以采用播放演讲等方式进行课程讲解,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兴奋意识,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这样课堂氛围良好,效果自然也会满意。二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学习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课程的细化,不能单一教学模式,要划出层次:基础-延伸-自主探索,充分将教材中的内容吃透,最后能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所领会到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喂食”。[2]
(四)提升师资实力
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起着指引和组织的重要意义,教师教学理解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稳健落实。学校的教师如果有家庭困难的,学校一定要协助解决,譬如工资的调整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教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心态下,才能全情投入。因为都是相互的,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自然也会被带动,同时要多制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年轻的教师学习新的知识相对比较快,而且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再讲解给学生,这样最新鲜的元素融合进课堂,一定会为教学增色许多。同时让一些年长的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通过学习新的教学手段,让老教师能够适应现代课堂的需求也不至于被时代淘汰。除此之外还要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这样避免了一些教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心理。及时发现问题以此保证教学最优化。[3]
(五)健全教学评估体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的教学改革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勇敢的突破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教学观,不能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要综合德智体美劳全面进行考量,要做到客观综合的评估。[4]
结语:
素质教育是在不断的探索、落实以及改革中前进的,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其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特征。初中教育无论是对于基本的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所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绍勇.打造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高端平台[J].教育科学论坛,2012(06).
[2]王旭彤.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3(02).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改革下,小学语文课程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情趣、增加学生的感情体验,更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指在我国大的教育指导方针下,着重全面进行综合性地培养学生,使其能够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综合性人才,从学生素质教育做起,进而能够在全民族范围内提高整体的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创新的教学观念
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思想和方式的影响,导致了现在教师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教学方式和模式较陈旧,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得不到有效应用和体现,仍旧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匮乏,不能够吸引学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改变传统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的中心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并且在现实中需要有效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尊重学生差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