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高职教育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特色

第1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开放式;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53-02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百年发展,职业教育经历过几次模式的转型。在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从而打开了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门。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本科压缩饼干”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几种办学特色

一、高职教育定位明确

高职教育定位明确,实质上就是要明确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需要在客观现实、社会需求、就业导向三个方面把握好尺度。

1.客观现实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的问题愈来愈烈。国际、国内竞争要求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企业人才需求层次高移的客观现实,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当前,企业高技能型人才资源短缺,这要求高职教育应结合市场需求的客观现实,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社会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导致我国高技能型人才资源短缺,因而迫切需要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注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高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缓解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紧张的局面。

3.就业导向方面。高职教育中,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实现了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也缓解了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高职教育在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更贴近实际要求,更贴近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了更受欢迎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体系

由于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岗位能力,对提高高职教学特色具有重大意义。

1.教学计划偏重实践性。从国外的职业教育来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目前,我国高职专业开设的科目多又有各自的特点,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配好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2.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在教法上,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力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前要有预习,明确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拟定实践环节的方案;实践中要有步骤,认真听讲与记录,牢记要点,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实践后要有总结,及时写出总结报告,归纳操作要点和操作技术,分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待改进的方法、措施。

3.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①紧抓实战性教学。紧抓实践教学环节:高职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很好地理解、掌握了所学理论知识,如果经历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便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对,去发现、探讨、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每个环节完成的艰辛与喜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加强校企合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资源,给学生实训的机会,使他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以就近、实用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加强与具有实训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合作,每年按计划、比例安排学生参加实训实践活动。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在实训基地方面加强合作与管理,实训基地要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配套性、实用性、先进性,形成教学、实训、生产、服务一体化。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加强校企业合作中实训基础的管理,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防止人才流失,便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

三、专业设置合理

专业设置合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工学交替”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一线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人才。同时,专业设置合理,使校企合作办学的“2+1”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如果市场需求的人才供过于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让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步调一致,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开放”式高职教育的特色

我国部分省市兄弟院校实行“开放”式高职教育的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学科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不同,充分利用开放教育中丰富的教学和网络资源,为建构学习型的“开放”式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开放性的资源利用过程和管理过程使得高职院校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继续推行“开放”式高职教育,整合开放教育资源,办成有特色的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振奋精神,打造一支充分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专兼职结合并重的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把“开放”式高职教育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扬再.技校理论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马红亮,杨艳,丁新.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社会学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3):35-39.

[3]高宁.开放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EB/OL].(2007-11-08)[2011-12-08].

.

[4]徐永芝.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09,(01):27-32.

[5]王飞,富毅和.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J].科教文汇,2009,(01):109-110.

[6]吴长庆,张睿.开放式高职教育:问题和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7]李君,冯德辉.“工学交替”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特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

第2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走近美国高职教育学位制度

美国高职教育的学位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分为副学士学位(两年制)和学士学位(四年制)两个层次。70年代初期,美国社区学院开始向学生颁发副学士学位,主要包括文科、理科、应用科学等三种类型。截至目前,可授予学位的两年制社区学院已达到1150多所,在校学生达到1000多万人,占全美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

2001年,美国开始尝试允许社区学院颁发学士学位,现有200多所社区学院开设了学士学位课程。授予学士学位的社区学院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社区学院。这类社区学院获得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授权,可以单独向学生颁发学士学位。另一类是通过合作形式授予学士学位的社区学院。这类社区学院与其他四年制大学合作,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获得学士学位所需要的课程,学完后由大学颁发学士学位。

社区学院学位制度的建立,使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博士、硕士、学士、副学士为主的学位制度体系,促进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一,高职教育的层次和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在实施学位授予制度以前,美国高职教育只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高职教育实施学位授予制度,有效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也扩大了高职教育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

第二,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美国社区学院积极推行社会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实施多层次的学位授予制度,拓宽了办学职能,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满足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第三,满足了学生获取高学历的愿望。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社区学院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障碍,学生获取高学历的愿望变得十分强烈。社区学院学位制度应时而生,给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四年制大学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获取高学历的愿望。

第四,打通了高职教育升级的通道。美国高职教育实施学位授予制度,有效推动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转学性学位课程,修完两年课程,拿到副学士学位后,可以转入三年级学士课程或者四年制大学继续进行深造。这种职业学位制度的建立,打通了高职教育通往大学本科教育的升级通道,奠定了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也为高职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美国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相比,无论是在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水平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学习借鉴美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高职学位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合理确定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高职院校的定位和方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普通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结构,学位授予体系也比较完整,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层次。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大众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和方向已经难以适应这种要求。特别是传统的以学士、硕士、博士为标准的高等教育学位授予体系,已经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700多所,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完全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逐步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学位授予制度,健全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学位体系。

第二,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美国社区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具有高职教育、转学教育、普通教育、社区服务等多种职能,这也是社区学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而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发展动力,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层次不断提高的需求。因此,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学位制度,以此为契机,逐步改变单一实施专科层次教育的格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教育格局,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学位授予制度。在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中,学位主要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由普通高等院校授予。这种学位制度,不仅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限制了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应尽快建立起博士、硕士、学士和副学士等学位的授予制度,可选择部分师资队伍强、科研水平高的高职院校,开设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畅通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渠道。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独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之间还没有普遍建立合作和沟通的渠道。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建立学位制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有关部门应该考虑通过建立学位制度,使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衔接,打通高职教育通往普通高等教育的渠道。对于部分办学质量和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独立颁发学士学位水平的高职院校,可与普通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学士学位课程,课程合格后由合作高校授予学士学位。

第3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74-01

一、建设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使命与现实的要求

我们高职院校都属于职业教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特色,因此职业教育点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是各有特色的。不能和普通教育一样是一致的。

目前,我国2.6亿城镇劳动力中技术工人只有8700万,仅占33%(发达国家平均为75%),其中,高级技师360万,占4%,而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是14%,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尽管长期以来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不少成绩,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还远没有具备适合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独特的教育环境与方法,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特色的创新,要突出特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该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工学结合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优点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要求: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校企共同制定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制度,如企业标准引入教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施和运用等;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如校企双方不仅有由双方领导组成的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还要有由第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运作层面的合作小组,而且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真实有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的优点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要求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但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力的支撑体系,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当前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其两会代表话职教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学会怎么处人、处事。

专业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师资队伍建一是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成为学生集中进行教学实习的基地;二是成为顶岗实习的基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该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其基本运作框架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

参考文献

第4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办学模式创新;一体化;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24-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承担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的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要担负起这一重任,高职院校必须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走特色办学之路。

一、建设成石油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国家级职教名校

大庆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承载着责任与重托。领导班子集思广益,明确了学院发展目标。那就是“建设成石油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国家级职教名校”。其中“石油特色”即大庆油田办学。地处大庆油田,身在铁人故乡,隶属油田公司,用大庆精神办学,以铁人精神育人,为大庆油田服务;石油特色专业。以两个国家示范专业为引领,形成以油田开采技术、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技术等特色的服务石油石化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中油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中石油大庆培训中心的作用,在中石油系统建设一流的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基地。“国内一流”即职前职后一体,中职高职融通――办学模式一流;同类院校领先,示范作用突出――办学水平一流;校企深度合作,职教成效显著――办学质量一流。“国际水准”即引入国际行业标准,取得国际认证资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大庆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中石油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培育国际化技能人才。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好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同时要完成大量的、艰苦细致、艰巨繁重的工作。这其中“两个一体化”,即“中职高职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则是学院确立的全新的办学模式,这是学院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办学优势,构建完整的生源链条,更好地为油田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必然选择。实施中职高职一体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中高职一体办学的独特优势,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职前职后一体化即要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探索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共享一体化办学资源,采用一体化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逐步形成职前与职后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协调运行,提高效率。②

二、不断加强学院内涵建设

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工作始终围绕学生立志成才、学会做人、德技双修、发展全面,受到良好的教育来进行。这就要把握重点,突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抓好内涵建设,对新老专业建设,加强深度调研,把握人才市场需求,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力争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资源课建设的数量和等级上都有新的提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让教书育人、功德无量的信念深入人心,让敬业爱生、笃学精技的教风鞭策行动。采取得力措施,使教师、工程师、培训师于一身的“三师型”人才比例明显提升。在继承与创新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加强教学工作的检查、考核、督导和评估,促进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加强各级班子建设,各级领导班子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龙头,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组织的部署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好“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导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主动地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努力健全基层领导班子,做到人尽其才,结构合理,配合有力,团结坚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各级党政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都要注重加强师生员工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不断认清职业教育和学院发展的形势,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发展的目标凝聚力量,用发展的成果鼓舞士气,努力形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主题突出、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实现寓教于乐。把学院建成先进文化阵地、思想道德高地,鼓励教职员工在学院发展建设中,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

四是抓好培训教育,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对在校培训的定向生、培训班学员和列入计划的培训班以及正在争取的培训任务,都要精心安排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为油田员工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五是抓好招生就业工作,面对招生就业工作新形势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新对策新办法。抓好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此促进招生工作,巩固和发展招生就业基地,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

三、关于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1.突出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的教育

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学院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使之在不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同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增强办学育人的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是我们办学育人的精神动力,在建立有效教育机制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是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宝贵经验。学院在组织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落实德育渗透工作,教育学生把握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要求组织学生到油田企业实习实训中,注重学习和感受一线职工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优秀表现。坚持在每学年初的新生军训、校规校纪、专业教育活动中,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参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铁人事迹展览馆、观看“铁人”电视系列剧等,让学生从实实在在的事例中了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爱祖国、爱油田、爱所学专业的情怀。在学生毕业之际,学院请往届毕业生的优秀代表来校,为同学们讲述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模范事迹。学院充分利用大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大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在校徽设计、校歌创作的过程中,彰显油田企业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激发师生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在坚持先进的职教理念,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同时、形成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营造教职员工热爱岗位、钻研业务、大胆创新、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为教职员工学习深造、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创建业绩,提供条件,搭建平台。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愉快工作的良好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学院发展靠我们、我为学院发展做贡献的观念。形成以石油特色、时代特征、职教特点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激励和鞭策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努力做到以“四融入”推进“四创新”,即融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创新工作思路;融入队伍建设中,创新工作机制;融入教育培训工作中,创新教育体系;融入学生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载体。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学院主页和企业社会的新闻媒体,宣传学院发展建设的新成就、教育培训的新成果、办学育人的新经验、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等等,扩大学院在企业和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培养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高技能人才

第5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 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高职教育特色及启示 加拿大高等教育办学特色 加拿大社区学院办学的特色及启示 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办学特色 加拿大高职教育优势探析 地方高职院校依托市域资源特色办学研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特色研究与启示 关于加拿大高职教育体系的思考 探索高职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探析 加拿大高职课程建设特色借鉴 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加拿大社区学院办学特点及启示 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研究 加拿大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论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改革 加拿大高职教育社会环境与现状考察探讨 以特色为立足点 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about_jump.

[2]耿直.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特点的研究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55-56.

Discussion on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anada Taking Algonquin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Wen-jing

(School of Science,Shandong Transportation College,Ji’nan Shandong 250023, China)

第6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论文摘要]以职业教育著称于世的瑞士,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并且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其以职业技能为先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借鉴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学习其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特色的办校理念,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瑞士 高等职业教育 启示

以职业教育著称于世的瑞士,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在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中,有70%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只有30%接受非职业方向的普通教育,和其邻近的德国十分相似。不久前,笔者赴瑞士考察该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感受最深的是瑞士人对其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认可和骄傲,对不同职业者的重视与尊重。而作为全球最为富庶的国家之一,也直接印证了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先进,以及以职业技能为先导的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正确。在这个只有七百多万人口、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国,却是技能人才相对富有的大国。无论是钟表业、加工业、金融业还是旅游业,都聚集着一大批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行业精英人才。他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技术水平为这个国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支撑起瑞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一、促成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

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国家教育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是一句空话,涉及国家战略和社会导向。瑞士之所以在应用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整个国家的建设水平能如此精细,都和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

1.政府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瑞士的各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倾向性大、投入大,一切以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作为先导,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国家发展的实用性。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局,隶属于经济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工业部门都十分关心职业教育。办学资金主要由州政府提供,学生入学仅需交纳1000瑞郎的注册费用,其他费用均由政府支付。政府对企业捐资办学实行减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政府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各州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教育加强监督,社会中立机构负责质量评估。企业员工实行准入制,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教育经历,即便像屠宰业都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获得相关学历和证书,从而确保了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

2.企业和学校联系紧密。在考察期间,笔者明显地感受到瑞士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一种天然的盟友关系,企业会主动地拨出经费支持学校办学,在瑞士有将近一半的企业捐资办职业教育。学生进企业实习渠道十分畅通,实习薪水可达正式职工的20%左右,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再培训也是很平常的事。企业的革新和咨询等项目,也乐于主动找学校提供帮助,促使学生多出成果。企业对运转中的实际问题通常会提交给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提出对策。

3.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尊重和认可。瑞士企业的员工工资不和学历挂钩,而是看其能干什么,工资和能力紧密相连。在瑞士,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很少会有歧视现象。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和尊重,许多家庭都乐于将子女送到职业学院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顺利就业。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实施

在瑞士联邦政府和瓦莱州政府的职业教育机构,以及瑞士十多家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管理学院(HES)考察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学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一切有效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瑞士对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职业教育核心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瓦莱应用技术学院院长魏勒敏博士(Lucien Wuillemin)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学校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把有才能的学生培养出来”,这几乎是每一所学校的共同看法。教学大纲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他们不断向行业调查,力求把企业最需要的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专业教师都必须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许多行业协会和企业专业人员兼职授课。他们认为,没有经验的教师,其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校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天然盟友,相互间的沟通十分顺畅,这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架起了一座理想的桥梁。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在正式进校学习之前,必须先到酒店见习一年,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运转,积累必要的基础工作经历。在以后的三年学习期间,学生还要安排到酒店实习。这些学生一毕业,就已经是酒店管理的行家里手。所有HES学院的学生,每周都有两至三天的实践时间。实践未通过,要利用假期自行补救。学生实践回校后还要再在理论上予以深化,巩固实践成果。这就是在瑞士被普遍采用的“理论学习+实践+实践后总结”的教学模式。瑞士著名的 “三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共同培养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学生。

2.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传授相结合。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强调实用性,学生所学知识毕业后能立即运用,这和国家强调实用的发展战略是相匹配的。学校注重模块化教学,一个项目课程通常要连续上课三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学校十分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将来走上社会的一些有用知识。一些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等,进入大学后主要是通过自学来巩固。各类职业院校除了专业课程外,都要开设如何和人打交道的心理学、行为学等;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开设金融、税收、法律、统计、会计、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等,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十分有用。在瑞士,学生都要学习法语和德语,同时还要掌握英语。教学中不强调应试,而是注重口语交流,为他们毕业后寻找工作提供保证。 转贴于

3.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素质技能,以保证学生就业顺畅。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这是衡量一所学校人才培养成败的试金石。归纳起来,他们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我们考察的所有学校都强调,学生的职业品质第一,学习技能第二,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伦理、行为准则、行业规范等,并折算成学分,力求将职业道德完全融入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之中。正如弗里堡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Michel Rast所说的:“我们培养的人是要能对社会负起责任的人。”二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有学校完全摒弃填鸭式教学,注重互动,特别欢迎那些有批评性、爱参与和爱提问题的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学校要求并帮助学生深入各个领域开展调研,力求使论文贴近行业。我们在瓦莱州应用技术学院看到部分学生的创新和发明,实用性都非常强,有的已进入企业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洛桑酒店学院去年共拿到企业40项咨询委托,要求学生在10周内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沟通。HES学校无论是哪一种行业类别,都要开设沟通课程,让他们从一进校门就学会如何和人交流,如何理解别人。洛桑酒店学院公共关系主任Louis Lim认为,酒店服务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知识和人性的结合,是爱因斯坦和蒙拉丽莎的结合。弗里堡卫生学校要求学生能灵活处理所有意想不到的情况,特别是在遭受挫折时如何和别人相处。四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我们在以生产发动机闻名的Liebherr集团考察,企业高层介绍,来这家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很少有跳槽现象发生,有许多员工把企业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工作的地方。五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

4.为学生的持续教育搭建平台。瑞士政府遵守欧洲的《Pologna波罗尼亚宣言》原则,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学习三年可获得本科学历,通过考试再读两年可获得硕士学位。这类硕士学位侧重技术应用,学生将来主要是在技能方面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学校面向企业的培训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可以不间断地接受企业委托开展继续教育。在瑞士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转学或升学可以互通,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必要的考试可以进入普通教育继续深造,有不少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会再选择到职业学院学习专业技能,这就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分保证。

三、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给予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有益启示

1.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所有的生产服务部门。技能型人才短缺,即便有再多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成为好的产品。只重视精英教育,轻视职业教育,公民的整体素质就难以提高,生产率发展水平势必会大打折扣。两种教育的发展比例应当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社会的结构就会出现问题。和瑞士相类似,我国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是省、市两级,应当在职业教育上有更多作为,把学生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全员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高技能的产业大军。

第7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论文摘要】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从专业的设置,手段、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主要特色,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和实践指导依据。

1 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

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不能像对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用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 而要结合这种变化灵活地设置专业。应树立发展学科为职业岗位服务的观念,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岗位职业技能资源配置,是高职教育特色之所在。

1.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创特色是行业与个人“质量意识”的必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面对大规模扩招的状况,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专业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具备鲜明的特色专业。当前,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一般而言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关键看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对行业的适应能力。随着个人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必然会关心教育的回报问题,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切合企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特色获得行业与受教育者的广泛认同。

1.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创特色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教育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是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迟、起点低,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突出亮点和强项,形成自己的若干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这些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

2 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

2.1 适应性需求原则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经济天然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的适应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不管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适应性都是高职专业设置调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进步的需求和趋势相适应。专业设置必须改变以往供给制的模式为需求模式。因为需求模式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分析与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不竭的动力。

2.2 条件可能性原则

需要与可能是专业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强调需求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可能,即设置专业所具备的条件。师资、教学设施等自身条件,是专业设置的基础。是实施专业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

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特色专业的创建需要依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个专业应当拥有具备较高知名度和科研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能对专业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有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验、实训场所要能满足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验能力与综合技能的要求。还应拥有相应的校外实验(训)基地,且条件能模拟相关行业实际场景,紧跟行业发展要求,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3 科学规范性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首先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仔细分析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人才需求的情况,分析比较这个专业在本地区同类高职院校中开设与发展的情况,分析开办该专业可能发生的成本,力求在一定的教育投入和运行成本的前提下,取得专业教育的最大效益、最高效率。

专业划分的科学性。专业划分应按产品结构、生产过程、工艺特征、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划分、设置。要宽窄适度,既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又要考虑就业的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岗位与职业的变化会越来越快,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就业适应性。因此,专业划分一定要科学。

专业名称要规范。专业名称的规范首先是专业内容的外显,人们一看便能“顾名思义”,即一看就能基本了解专业的培养方向。其次,专业名称要有国内外的通用、通识性。教育部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可以参考这个专业目录。

3 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学校传统优势专业的设置

任何专业的设置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特色专业的设置,它需要在不断的建设与发展中,改进不足、优化整合。因此,具有地方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的学校传统强项专业,最具备建设特色专业条件。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其建设力度和投入,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利用传统专业雄厚的底蕴,创特色,使老树换新颜,焕发新的活力。

3.2 鼓励新兴优势专业的设置

鼓励新兴优势专业的设置,形成特色。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带来某一领域人才的空白,这给相关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新兴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在专业设置上,由于面对的是新的行业特点,各校都处于摸索阶段,学生的选择也比较盲目,在这个形势下,谁优先凸显特色、创出品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使得人才培养供不应求,取得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获得社会的肯定,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改革方案

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是创特色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是专业设置改革思路的总蓝图,占有核心地位。要以能力为突破口,围绕应用来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层次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人才培养目标应能体现以高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综合素质好、具创新性的人才;教学内容应体现实践性、实用性,现代技术含量高;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创特色做不懈的准备。

4 走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上的论述中表明:高职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归根结底在于特色教育的发挥。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没有特色,就没有真正的高职教育质量,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总之,高职教育的未来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4).

第8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 职业特色 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174-02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特色,我们推行了“基础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考评体系+评价体系”的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为专业发展服务,为社会和企业服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于一线为目标,使毕业生成为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满足岗位需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思维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研究职教理论,探索职教模式,强化与企业联系,才能实现与企业融合的发展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英语专业要着力培养具有一定语言功底和扎实的行业知识,符合现代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具体说,高职英语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目标要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教学内容要与岗位相衔接。(2)开放性。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操作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所以加大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发,有利于教学层次的提升。(3)高度融合性。伴随着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融合程度更加紧密。融合度越高,高职教育的渗透性越强,与企业的对接也就越紧密。为此,高职英语教学应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规律,不断凸显高职的职业性、开放性、融合性的特性,推进其高职英语改革的步伐。

二、高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1 明确课程定位。语言教学要体现“服务功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培养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2 抓好整体衔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包括“基础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考核成绩+构建评价体系”,重点是将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整体衔接起来。因此,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框架,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英语交流能力。

3 设置教学流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注重基础英语教学,突出视听说课程、精泛读课程的设置。在行业英语教学阶段,要借助专业知识,通过语言来认知专业知识、领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

三、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模式。基础英语阶段,要在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基础上,重点培养听、说的能力,一定的交际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一要打破语言知识教学的樊篱,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二要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多样,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师”,“课堂教学的鼓动者”,“学生课堂活动的供货商、备料员”;三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与场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话剧大赛、英语角、英文电影对白模仿秀等,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 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模式。行业英语阶段要立足于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为此,一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主线,根据工作流程创设工作场景,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以角色扮演、模拟工作现场等来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职场交际能力、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二要积极引进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语言学科网络平台,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学科平台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三要开辟行业英语第二课堂,举办各类英语讲座,聘请企业专家、海外归国专家举办讲座,到实训基地去认知、到企业去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为企业承担翻译文献资料、设备说明书等工作,还可模拟各种工作场景的话题、项目等,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逐步使用准确而得体的英语。

第9篇:高职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语教学 就业导向 技能训练

前言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千意见》中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有些高职院校仍存在外语教学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学生难以找到发挥所学语言作用的岗位就业,形成学生不满意企业也不认可的难堪局面。

一、外语专业学生求职现状分析

1.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外语要求

据调查,企业在招聘时,常测试学生外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要求应聘者能够自然、积极地使用外语,语言的使用总体上能与语境、功能和目的相适应;能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表达,允许偶尔停顿或个别发音不准。从面试的方式和内容来看,主要是测试应聘者以外语为载体的交流沟通能力。根据需要,有的企业还进行笔试,测试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单词量。每个公司对于不同的职位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总体来看是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成就欲和团队精神。

不同企业虽然在用人标准,口、笔试要求上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交际能力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2.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与用人标准存在的差距

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办学质量较高的中专升格而成。升格后,这些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职业意识虽然强,但在外语教学中却缺少职业教育意识,更多的仍属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外语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高职外语教学出现了思观念不新,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根据走访企业和就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大多数学生因外语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外语等级特别是日语等级通过率不高,加上企业希望录用有工作经验的人,造成应聘学生错失良机。据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到所学语言岗位就业的仅为,很多学外语的高职生只能到其他岗位就业,从事文秘、业务助理、人事助理等工作。

二、高职外语教学状况分析

上述情况说明高职外语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1.传统的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通常把教育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知识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类,其主要特点之一是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忽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按照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构架,从“文化基础课”的角度理解外语课,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就会忽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益脱节,难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外语课教学不能只强调基础知识,在外语课程构架上,必须突破传统的外语课程模式,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国际化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对未来劳动者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要求,有些国家其大多数人外语发音并不标准、语法知识水平也不高,但他们与外国人的交流却无障碍,这就是语用能力。

2.授课方式单一

把外语课视作知识课,必然导致高职外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而高职外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外语能力不仅指发音、组句、阅读、翻译,更主要的是语言应用技能,包括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

3.适用教材的短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外语教材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偏深偏难,或针对性不强,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有的科技文章专业单一,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既无兴趣又不实用;有的选用的是大学本科教材,导致投入大、收效差。我国有些高职教材内容虽然好,但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历,不容易产生共鸣,激起兴趣。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外语语法学家、语言学家,而是具有一定的与外方人员沟通交流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突出这一特色要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外语教学特色

世界职教发展的趋势是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实际、实用、实践。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提倡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应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加强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哲理性文章要少,构建有别于本科院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弱化公共课程,增加外语专业课程课时的比例,减少理论学习,强化岗位技术的外语教学。

在高职教学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等教育的一般教学特点。但它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不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要做到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实际;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生涯教育、心理教育、人际沟通、环境教育;在教学中不应简单地停留在对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从课程设置侧重点上、从外语教学模式上、从教材选用和开发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外语教学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核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满足更高的国际化就业要求,鲜明地突出高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