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第1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各区(市)县教育局,直属(直管)学校(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本市实际,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教育局

2018年12月27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两考合一”。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分类考核。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命题要求。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学完即考”。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成绩呈现。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结果运用。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评价实施。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坚持普职协调发展。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严格招生计划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规范招生行为。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严格招生时间管理。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严控考试加分。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实行阳光招生。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第2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一、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小学升初中对文化课的要求保持了小学文化课教育的课时,从而将音体美等活动课时进行了无形的缩减,从而未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流于形式,未能从本质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教育行为。三是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从而造成了孩子的认知矛盾,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老师和父母长辈给出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这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二、提高小学素质教学实施效果的对策

1.弱化小升初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素质教育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还是根植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心里,这对于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设置了障碍。这一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大家普遍认为升入一个升学率高的初中对于孩子的学业有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驱使下,很多学生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心落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检查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培养也将成绩作为重心,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需要进行终身学习意识的渗透的关注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小学升初中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参考作用进行适度的弱化,从而能够降低家长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期望,进而有利于教师将小学教育的重心转移的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上面,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曰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2.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一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践行者需要对素质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的前瞻性。只有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指导,从而切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管理者有优秀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推广,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有效地矫正部分教师教学惰性导致的素质教育实行失效,进而能够将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执行下去。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成果并非像文化课教育成果那么立竿见影,对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业绩没有实时显著的印证。素质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初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商,以及孩子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和良好世界认知的形成。

因此,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升优化自身的育人理念和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需要教育界和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果评估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能够让大家对素质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加理性的评价。

此外,小学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文化课知识的教授,还有对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与幼儿园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衔接。因此,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职业能力水平是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此,小学教师要自觉提高综合能力,学校也应加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3.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共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度配合。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出现5+2=0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5天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和学习的知识在2天的周末中消耗殆尽,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的重要影响。

因此,学校要肩负起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责任,可以通过开展家校交流会来加强对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的教育,从而有利于加强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正向的引导。至少可以让家长学会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保持住孩子前5天养成的习惯和习得的知识。还可以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阶段性地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校配合教育工作方法进行记录,从而保证在孩子的素质教育工作细节上,能够实现家长和学校的全力配合。

三、结语

第3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重磅新闻】成都公布中考改革方案 中考升学总成绩调整为710分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两考合一”

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

“全科开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

分类考核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

命题要求

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

“学完即考”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

成绩呈现

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

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

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

结果运用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

评价实施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

坚持普职协调发展

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

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

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

严格招生计划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

规范招生行为

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

严格招生时间管理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

严控考试加分

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

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区(市)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充分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和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健全试卷命题、印制、运送、保管、阅卷等全过程保密制度,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加强标准化中考考场建设,到2022年按要求全面完成。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区(市)县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策解读

现就《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中考改革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近十多年来,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坚持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优化中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

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考改革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开始实施,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中考改革实施后哪些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具体为:

01

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继续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02

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的规定,中考改革实施后升学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升学计分科目相同,继续保持不变。

03

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9门学科升学计分分值将继续保持不变。

04

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仍实行分批次录取。

05

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将继续实行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中考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具体为:

01

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范围覆盖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需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中考改革实施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此外,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业水平考试,避免考试过于集中。

02

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

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都市将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

03

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01

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0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04

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

中考制度改革以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充分发挥中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

01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

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实记录,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02

提高体育与健康升学计分分值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和“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的要求,中考改革实施后,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仍为10科,除体育与健康计分成绩由原50分提高到60分外,其余科目计分权重不变,升学成绩总分为710分。

05

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01

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近年来,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已达60%。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成都市正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不含民办),改扩建24所,普通高中学位将进一步增加。

02

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

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03

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中考改革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怎么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中考改革是如何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的?

第4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务实课堂;传统教育;素质教育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教材的编排存在着“淡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特点,导致初中课堂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还不具备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使课堂教学明显地具有“追求短、频、快,忽视长、精、准”的特点。所谓“短”,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光短浅,没有把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放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整个学生学习活动中去思考、去处理,没有让今天的课堂教学产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频”,就是让高频率、大数量的“练习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大量地讲例题习题,学生反复地做习题)。“快”,就是师生追求快速地实现“能够做得来题”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短、频、快”,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宗旨,从而让教师成为“照本宣科”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解题做题”的机器。

关于“传统教育”,人们往往把她说成应试教育。这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传承性”。传统教育,强调“双基”,巩固“双基”;素质教育,是在认可学生具备“双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然而,我们今天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具备“双基”的。试想,一个学生没有字、词、句、段的积累,怎么可能有“文学素养”的提升?一个学生没有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怎么可能会有“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如果让“揠苗助长”式的伪素质教育泛滥,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是舍本逐末之举,定将走入“注入式”教学的死胡同。

实施“务实课堂”,就是宏扬传统教育“注重‘双基’”的优秀成果,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双基”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要打造务实课堂的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就要做到:(1)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运用教材要达到的目的。(2)思考学生,知道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知识,具备了怎样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教材的解读与自己对教材解读有哪些不同。(3)查询相关的辅导资料,将资料揭示的东西与自己解读出的东西进行比较对照,确定教学该内容时,哪些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实现必须实现的目标中,哪些目标的实现学生有困难,找到解决克服这些困难的途径和方法。(4)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5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本刊讯 (记者邓园生)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改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江西省于2008年底分三批组织全省549所高中学校校长进行了集中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王占铭强调,课改有实效,校长要先行。参训校长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校本教研,科学推进新课程实验。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做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

据悉,这次培训先后聘请了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湖南师范大学石鸥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主题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培训期间,培训班还组织了参训校长分别赴广东、海南、江苏等新课程实验区样本校学习考察。

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丰城市教育局党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选准“做科学发展标兵,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集中破解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五大难题:一是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下大力气解决城乡之问、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不平衡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二是破解师资队伍素质不强的难题,建立起能出能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执教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破解学校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管理要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四是破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坚持配、管、用并重,以用为目的,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利用率的最大化:五是破解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科学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引导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饶水仔胡剑辉)

特色育人成效显著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陶瓷文化、陶瓷艺术为特色,坚持服务于青少年和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陶瓷艺术培训、作品展示、陶艺研讨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省内外乃至国外青少年的欢迎。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国内外中小学生、幼儿22万人次。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系2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的实训、实践基地,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开放,建有陶艺制作、学习培训、活动展示等几大中心区域,被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之一。(谢文彦)

江西省教研室专题调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最近,江西省教研室将高中学科教研员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分别到南昌、新余、上饶、吉安、赣州、景德镇等设区市,以听课、交流、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第6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1.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新作为。紧紧围绕教育均衡、教育公平、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创塑特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顺利成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首批8个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年初,开展了20个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调研,分别召开了20个镇(区)分管领导和镇中心初中校长专题座谈会,调查统计了全市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分析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思路。配合市政府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出台对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考核方案,加大对各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的督查力度,编印12期创建工作简报,培育典型,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我市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做经验介绍。

3.教育质量监测有了新突破。率先在全国建立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质量监测网络,成立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见》,分年级、分学科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邀请知名教授来如做教育质量监测专题报告,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提高了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制定了《2011年xxxx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计划》和《xxxx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技能和体能测试等形式,有序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我市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第7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课程理念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广大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大胆开放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能力、有品质的新时期的中学生。

(一)过去的有效探索

在历年办学中,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养成教育和“三色”教育(“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黑色”警示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1.着力建立创新机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各班团支部为中心,每班成立1个科技制作小组、4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学校每期都要举办一至两次科技制作竞赛、课外知识抢答赛和学生论文答辩会,学生参与率达100%。

2.着力建立实践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利用暑假开展“10+1+1”活动,即要求每位学生下田间地头连续劳动10天,做一项有价值的社会调查,读一部优秀的中外名著,并写好劳动感受、社会调查报告和读书心得。开学以后,将学生交来的文章进行评选,把优秀社会实践习作编成专辑。

3.着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才艺大比拼、元旦晚会等,每学期都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和各类球赛;文学社、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武术队、民族器乐队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我校形成了“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有科学精神的一代新人的学生培养目标。同时,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个性化课程组成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校实际的新型办学模式。

(二)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做法

1.立足课改,认识到位。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给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定位是:统筹兼顾,稳步前行。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又要让学生满意,让家长高兴,让社会认同。

2.为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我校重点抓住工作中的“新”字。①课程建设新特色:加强语、数、外等高考科目的研究,充分保证其教学需要;以选修课程的开设弘扬我校办学特色,把养成教育、“三色”教育、文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这几项我校最具代表性的项目编辑成为《二中德育》、《在激励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集》等书籍作为必选校本课程,把各种学科奥赛、音体美等艺术体育特长专业课程、各种社团活动作为定选校本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按课程的规范与标准搞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②课堂教学新举措: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落实新课改的实施,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专题论坛、名师示范、课题研究、竞赛评优等形式,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长还将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情况认真反思,编写了《反思课改》和《课改案例》等小册子,以供交流。③学校管理新模式:加强教学班的管理与研究,摸索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发展、拓宽、强化教师职责,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发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管教又引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三)课改准备工作思路清晰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协调与保障;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由学科负责人、学术专家、学校领导和家长、社区代表组成,负责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与课程审核;成立课程实验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就课程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修订并完善了实施新课程的各项配套制度,汇编成《隆回二中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出台了《新课程选课方案》和《学生选课指导》等具体实施方案。

3.加强教师五方面培训。一是要求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以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学研究;二是狠抓高一年级教师的跟进培训,做到例会研讨,专题研究;三是要求骨干教师指导和承担新课程示范课,突出例案研究;四是把相关教师尤其是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送出去培训,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培训和研讨;五是实施远程教育教学。

(四)课程推进顺利

1.课程开设。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II课程。我校将选修I课程分为两类:规定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根据高考方案和学生的文理分科意向进行分类设置。我校将选修II课程分为三类:必选课程、定向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其必选课程和定向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形成和凸现办学特色。在课程编排方面,高一年级以必修课程为主,对体育、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实行分项选修。高二年级开齐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各学科分学段(或学期)开设不少于2个模块(或专题)供学生选择,实行教学班管理。高三年级以高考课程为主。

2.课程的开发与实施。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程作为学生必选的选修II课程。在体系结构上,有义务劳动和爱心活动两大社区活动系列,有走进军营、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敬老院五项社会实践活动,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个人发展、现代科学五项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内容。在学分设置上,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1个课题,每个课题5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按国家规定认定学分。在课时安排上,研究性学习前五个学期平均每周安排3课时,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活动;另两节课连排,用于学生自行进行课题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行学校集中安排和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②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是高中新课程中最具灵活性的课程,也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之一。按照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分必选课程、定向选修和自由选修三种不同的形式。为彰显我校的办学理念,将养成教育、“三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操风教育、军事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程等课程列为必选课程。同时学校制定了《校本研究方案》,在教育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08个课题,供教师选题研究,并实行阶段性验收、成果奖励。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保证艺体特长生和学科奥赛尖子的发展,将各种学科奥赛、音体美等艺术特长专业课程、文学教育、各种社团活动等课程列为定向选修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三年内完成校本课程中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和生活技能四类学习领域中至少三个领域的校本课程修习任务。

3.课程的评价。①学分管理。学分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健康顺利的开展。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印《隆回二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学分认定》,对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学分认定程序、学分与学籍管理以及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②尝试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其主要内容为学生自己选择的最能反映学习进步和成长历程的重要资料或作品。如学籍表、获奖证书、优秀作品、音像材料、证明、关于入团或入党方面的材料、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或总结、老师评语、学习能力评价等材料。学生收集材料必须有说明、体会或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完成和保管,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提供展示平台。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我校将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编制出《隆回二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评价项目和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4.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①学生管理的调整。实行教学班为主、辅导班为辅的教学管理方式。行政班以班主任管理为主,教学班级以教师管理为主,辅导班的具体管理和考核由教务处负责;实行学生导师制。导师的其主要职责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知识现状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选课和协调与同学、教师、社会的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指导和协调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工作,协调并配合班主任工作。导师的选择原则上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学校指派,原则上保持高中三年不变。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一般不超过30人,由教务处负责导师制度的实施与协调。②教师管理的调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前途与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为此学校重新修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奖励方案、工资方案),将新课改的要求纳入其中,为新课改的推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③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调整。除了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课程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外,对学校各级部门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教务处主要负责新课程的教学日常管理,教科室主要负责新课程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研究,办公室主要负责新课程实施方面的宣传工作;年级组主要负责学生新课程教育与新课程环境下的年级与班级管理;学科教研组主要负责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备课组主要负责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切实保障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④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我校排课、查堂、考试、档案、学生管理等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进行,这为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教与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障。

(五)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根据我们对全国四个实验省区的实施情况的了解,高中课改与高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担心影响高考成绩的疑虑普遍存在,应试模式仍是主流。因此,目前大力推进的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有定位的思考,同时应积极研究应对高考的策略。

2.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前途与命运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实践效果。目前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观念、课程意识不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过于专业化。二是教师数量按现有的课程开设明显不足。

3.课程资源的保障问题。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校内课程资源方面,学校师资、设施设备、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评估,难以充分合理安排和利用。在校外课程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实用价值评估和经费保障,导致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不力,资源的整合程度低,效益不高。在教学经费方面,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教材、场地设施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师培训等等方面,导致教学成本大为增加,加上高中学校普遍负债运行的状况,争取政策上的经费保障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第8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要求,切实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学校文体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现将我县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结合全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与全面实施《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体育教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思想重视,组织健全,切实保障课外文体活动开展

我县十分重视学校文化、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开展文体活动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内容之中。三年来共投入近2500万元专门用于学校体艺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学校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需求。另外,通过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优美校园建设工程、义务段校舍维修工程、学校迁扩建工程等,促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努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环境,全县各校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省一类标准。

县教育局、县体育局、团县委联合成立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学生体育运动的领导,对县级及以上的体育活动,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上给予支持和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体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中小学文体活动的领导、规划、指导和评估;学区也成立领导小组,对辖区内中小学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各中小学也成立相应组织,具体负责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县形成“县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组织体系,为全县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同时,制定了《***县中小学生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文体示范校评选,实施文体工程年度考核和奖励,召开全县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动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和推进会,举行大型文体展示活动,扩大宣传,优化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整体环境。

(二)多措并举,创造条件,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实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我们把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与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实施。

1.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各校认真执行省定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体艺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在每学期初对所有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体艺专职教师任课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

2.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各学校制订文体活动方案,根据学生兴趣、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分年段制定每周“体育艺术2+1”活动安排表,大力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下午课外文体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做到时间、地点、项目、内容、学生、辅导师“六落实”。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使每位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标准测试工作,重视学生体育健康情况,测试数据及时录入国家数据库。我们逐步完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督查、评先和公告制度,将体质测试结果作为升学、毕业、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全面公示。三年来,全县学生体质平均合格率逐年提升,数据入库率达到100%。

4.认真做好“2+1项目”测试。根据《“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测试要求,各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认定小组,依据《标准》和学校实际,在每年的5月和11月组织测评认定。学生可以采取参加竞赛、课外考级、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获得项目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一是定期开展“四节”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要求各校做到班班发动、人人参与、校校开展;比赛项目要大众化、群体化,让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一项体艺活动,达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二是不定期开展体艺活动。结合主题活动或节庆日,举办社团文化节、校园吉尼斯、汇报展演、趣味竞技等小型多样的体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体艺技能的舞台,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出台《***县中小学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各校结合学校实际,挖掘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设施,因地制宜创设特色项目,打造学校文体“金名片”,推进文体工程纵深发展。如昆阳一小的课本剧、***职教中心的音乐、***县小的书法、***中学的健身操、县实验中学的篮球、***小学的乒乓球、***十小的排球等,逐步成为我县文体特色教育的品牌。

7.探索教体结合新模式。借助学校体育资源,走教体结合路子,把业余训练项目有选择性地设置在各中小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三年来,我县中小学校引进专职教练员3人,在各中小学校设11个训练基地,从小学到中学形成比较完善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在训适龄运动员达到284名,已有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6所。

8.加强文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加强对专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兼职教师的上岗培训,重视专业成长,提高文体师资业务水平。目前,一支以体艺专职教师为核心、全体教师为主体,校外体艺专业人士为辅助的,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文体师资队伍已形成,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整体工作的开展。三年来,共落实县级以上课题10余项,市级以上获奖课题5项,多篇论文获得市一、二等奖。

(三)体艺并进,打造品牌,全面彰显课外文体活动实效

三年来,通过创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特别是把实施“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广泛深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全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全县中小学生每天课外文体活动不少于一小时达标率为96%,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普及率达94%,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合格率达85%以上、优秀率达24%以上。全县现有省级艺术特色学校6所、体育特色学校5所、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1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8所、现代化教育学校4所、体育特色学校6所、艺术特色学校5所、科技特色学校2所、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2所、德育特色学校11所、寄宿制达标学校13所,省、市示范校共32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县共有6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文体赛事中获奖。其中,2009年,获得省艺术节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2010年,获省中小学生美术比赛一等奖1项,课本剧《掩耳盗铃新传》获全国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一等奖,4支合唱队参加省中小学生合唱节比赛均获一等奖,1队获全国中学生健身操比赛二等奖;今年,5个节目参加省舞蹈节比赛,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学生艺术节目《萧江大鼓》登上了2008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舞台,***县职教中心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教育局已连续多年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艺术节展演优秀组织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实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来,我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活动开展不平衡、文体活动纵深发展不够、工作连续性还有待加强、文体科研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文体工程全面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1.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学校体艺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体艺设施配备,争取两年内全县各中小学体艺设施配备率完全达省定标准。

2. 加强文体工程科研工作。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及时推广各校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文体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我县文体活动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文体特色品牌。

3. 建立文体工程长效机制。文体活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阶段性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导评估,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精细化、科学化、个性化。 

第9篇: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85-02

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不仅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办学模式等内容,还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能够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内部的管理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增强教学的质量,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目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要求人才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坚持培养出能够适应专业岗位的技术型人才,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朝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文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建设中,需要秉持“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着力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强教育体制的创新,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此同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应当以实现学校的改革和创新为根本目标,建设出一批具有较高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现代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使示范校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充分发挥出引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的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质量。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容

(一)立项申报具体内容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具有较高社会评价,办学成绩非常突出,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并且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起着示范作用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通常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之前,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扩大示范校相关宣传,使全体教职工都能够了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意义,建立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示范校建设的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成立示范校申报的领导小组,详细规划出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再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申报书》填写完整,确认示范校建设的具体方案,最后提出申报、立项。中等职业学校在立项时,需要根据上级的要求深化学校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专家论证会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然后将制定好的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呈交给上级相关部门,待批复后再开始实施各项项目。

(二)完成建设的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在立项申报完成后,需要依照预先规划好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进行具体的项目工作实施,从而保证能够顺利地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任务。

(三)进行具体的验收

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所有的建设项目后,各部门应当按照制定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检查并加以完善,再将项目建设的总结报告呈报给上级的有关部门,再由相关上级部门进行具体的验收。

三、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制

(一)明确示范校建设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明确示范校建设的意义,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制,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技能实训的效果。例如:陕西省从开始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工作以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并结合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顺利地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立项建设工作,通过明确示范校建设的意义,使陕西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质量以及办学的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创新示范校建设机制

中等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和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办学研究,创新示范校建设机制,不断推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同时可以丰富学校项目建设经验交流的渠道,通过组织专家对学校建设项目进行探讨、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相关培训、实施示范校相关立项课题的研究等活动,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示范校建设的认识,促使中等职业院校管理机制能够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陕西省各中等职业院校在示范校建设中不断增强了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陕西省还聘请了大量的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行业企业的代表等,积极开展学校各项目工作的标准制定、政策研究等活动,从而完善了陕西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制,保证示范校建设工作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大大提高了示范校建设的质量。

(三)加强示范校工作管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加强示范校相关工作的管理,明确示范校建设领导队伍的职责,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通过实行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加强对示范校建设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制定的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的任务书开展各项工作,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及时对示范校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控制示范校建设的成本,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

(四)借鉴其他院校建设经验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需要借鉴其他院校建设的经验,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办学的质量,完善教学和评价的模式,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主要的建设发展目标,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用人和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要求,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和整合学校的相关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结语: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制,需要各示范校明确建设的意义,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创新示范校建设机制,明确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借鉴其他院校建设的经验,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办学的质量,完善教学和评价的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国成.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实践与传播――以绍兴中专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02).

[2]徐桂庭.锐意进取谋跨越破茧成蝶展翅飞――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3]王平,王洪义,沈军生,葛中新.理清建设思路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J].卫生职业教育,2014,(08).

Analyses the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Mechanism

YANG Xu,ZHANG Fu-kuan

(Shaanxi Construction Technician institute,XiAn,Shaanxi 71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