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素质教育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计划

第1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科技文化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加强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全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那么,当代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究竟如何?基于此,我们选择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开展了一次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调查。调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定量的问卷调查;二是定性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定量角度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素质以及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态度。为了避免抽样误差,把本次调查的总体规模确定为3800人,实际发放问卷3620份,收回有效问卷3460份,回收有效率为95.6%。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如实反映当代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按照学科、年级以及性别依次确定了样本。由于采取了整群抽样的形式确定样本,因而基本可以保证样本性别比符合学校的总体性别比。在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中,采用集中填答法,利用团日活动时间统一填写,强调了在填答问卷时不要互相讨论,以免造成答案趋同,从而导致结果失真。定性的实地访谈主要是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从感性上了解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素质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并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此次调查的问卷部分主要从基本科学知识、科技意识、获取科技文化知识的途径和行为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现状。另外,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本次的调查问卷还涉及了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题目。

(一)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基本的科学知识,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及术语理解题。调查的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观点有比较好的掌握,但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科学知识比较匮乏。

(二)科技意识对科技意识状态的测量是从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看法,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这样三个方面展开的。

1.对科学技术社会影响的理解。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这一道题主要是调查大学生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这一问题,这是一道多选题。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次调查中,占79.7%的大学生肯定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后代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66.8%的大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

2.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对于设置的“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这道多选题,被调查者的具体回答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85.3%的大学生选择“实事求是”,84.1%的大学生选择“追求真理”,71.3%的大学生选择“客观公正”,76.1%的大学生选择“理性怀疑”,81.8%的大学生选择科学精神内涵包括"探索创新"。这与学术界所公认的求实精神、求真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等科学精神内涵具有一致性。

3.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把政府官员、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企业家、科学家和大学教授这些职业放在一起,让被调查者对自己所倾向的职业做出选择,其结果见图2。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仅有12.2%的大学生选择了科学家职业,相比之下,选择企业家职业的大学生比例和选择政府官员职业的大学生比例远在选择科学家职业的比例之上,各占40.4%和27.7%。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从事科学家职业的兴趣不浓厚,同时,这一结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倾向。

(三)获取科技文化知识的途径和行为调查设置了四个相关题目,详情见图3~图5从图3可以看出,阅读科普及科幻小说的大学生只占此次调查对象的33.4%。从图4和图5可知,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等的行动并不积极,喜欢到博物馆的大学生只占18.9%,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大学生只占33.5%,远不及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新闻的大学生比例。对于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的态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多选择的是“老师要求的话可以参加”,而不是“迫切想参加”,有值得注意的是,有13.3%的大学生认为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太浪费时间尽量不参加”,有11.6%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参加”。

(四)对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及科技文化素质课程的选择调查从两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态度。

1.对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92.1%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也包括科技文化素质教育;91.9%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非常必要,85.7%的大学生赞同“科技文化素质是指人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当问到“理工科学生应该学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文科学生应该学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85.1%的大学生选择了“同意”这一选项。

2.对科技文化素质课程的选择。调查问卷中,列出了7门有关科技文化素质课程,具体情况见图6。根据图6,把大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的科技文化素质类课程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依次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伦理学、科技文化概论。

三、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问卷调查后所统计的数据结果以及实地访谈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当代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封建迷信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还有一定的残留,二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不够浓厚,三是缺乏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主动意识,四是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成效不够理想。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教育体制存在缺陷随着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国的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措施不力,初高中阶段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大学期间的教育也存在弊端:其一,虽然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教学的主导形式,这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且没有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同时,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主要是从单学科、单一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因而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养成了定向性思维习惯。其二,虽然开设了一些科技文化素质类课程,但总的来说,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至少不够健全。其三,虽然将学生能力培养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仍缺乏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往往把知识的传授等同于能力的培养,片面地以为知识量的增加自然会带来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校园学术氛围欠浓厚高校肩负着育人与科研的双重职能,而科研水平和校园学术氛围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能够激发大学生学术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中,各种文化型、娱乐型活动很多,但科研社团开展的高质量的科技实践活动却相对较少,对校园学术氛围建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调查中,参加座谈的学生也都认为,学校所举办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统一宣传、规划和指导,学校很少采用激励机制锻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大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目前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等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讲,所举办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大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认为参加与否无所谓,反正与成绩无关。二是由于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主要是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因而在资金、设备、场地和参加人数等方面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有关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个体系应该具有相应的层次和结构,其中包括科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重构———从必修课、选修课到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第一层次,在全校学生中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普及教育。主要是通过一门必修课性质的《科技文化素质修养》或《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进行。这门必修课具有“强制性导读”的特点,可以达到比较全面地传授一些基本的科技文化知识的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大学生以后有目的地选修科技文化素质类课程奠定扎实的根基。第二层次,开设多门选修课,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进行进一步深入教育。选修教育形式是第一层次普及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结果,是实现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大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比较大,结构欠合理。在实地访谈中,大多数与会的学生都认为目前的选修课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学不到实用的东西,虽然没能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但多数学生认为对选修课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这里强调给学生提供多门选修课,每一门课程又应该包含核心内容和展开性内容,选修课程分别在一至四年级开设,构成一个比较•609•合理的、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层次,举办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是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拓展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以各种学术新知识为载体,能有效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讲座主题明确、设置灵活,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主动的参与。与课堂教学相比,讲座内容更加广泛而新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因而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扩充。

第2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本人认为要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兴趣,上好绪言课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俗语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上好绪言课尤为重要。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因此,整堂课的程序要设计好。例如,第一堂课可以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观察之时,学生便会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说明这些“魔术”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秘。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自强不懈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 “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而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兴趣。又如:讲述“二氧化碳”这一节,录像片就从意大利科学家波曼尔关于“死狗洞”的传说开始,为什么人走进死狗洞不会死,而狗走进洞就会死?洞里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的性质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干枯的井或洞穴能不能进去?做什么试验后才能进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三、课外活动的自主实践。

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念确定了活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更应侧重从实践的角度去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一般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的,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有兴趣,说明他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加强课外兴趣活动的指导,可以极大地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成为实践的主人。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及各种社会问题来撰写小论文,教师融入其中只能充当一回小组成员,这样学生在心理没有障碍的前提下,自由实践、自由发挥,达到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四、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3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大纲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一个多文化的概念,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渗透以下内容: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如对空气中和人呼吸产生的气体各成份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学生的猜想或假设,设计多种可能,然后,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等物理知识,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的实验,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4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验教学以及提高学生兴趣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

素质教育;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机化学是普通高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冶金、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第一门化学专业课。无机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等,更为无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成为丰富多彩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机化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有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而且需要反映出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成果。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动作示范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传授。但是这种只重知识的传授,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忽略了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忽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也感觉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开放性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化学有趣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当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

1重视收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必须依靠师与生、教与学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去完成。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中收集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考试方式和知识点等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2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教材在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内容精练,剔除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便于讲授,利于自学。例如:热力学的内容将会在物理化学中系统学习,因此只需要讲一下焓、熵、自由能的物理意义及简单计算、应用即可。而对于元素部分,内容繁杂但易懂,有些内容高中时期已经学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可以只讲授重点同时加以总结、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并将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网站报道的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例如:在讲解碳族元素时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发展、应用及前景介绍给学生。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讲授方法的优化是关键,教师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讲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学生不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积极,反应迟钝,有压抑感。学生也希望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教学,使其积极参与。优化讲授方法至关重要。

3.1教学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课堂讲授时,利用熟悉的生活信息情景为切入点(如“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立足从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多角度来探索化学课程资源。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采用板书加多媒体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有关章节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讨论、写小结等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定期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介绍,让学生尽快适应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转变。

3.3教学模式

开辟无机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弥补课题时间的不足;提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例如:通过开设电子邮箱,将每章的学习要求、预习要求以及讨论课程的题目发给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进行答疑。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系要从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转到侧重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上来,因此,采用兼容并重的考核体系,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举,多角度来考察学生,避免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应付考试,注重学习效果和过程,提高学生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知识。我院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成绩由原来单一的闭卷考发展为3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出勤及课堂表现10%;习题作业20%;期中期末考试70%。

5实验教学的改革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和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中,精选实验内容,取消陈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选择那些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紧密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和应用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在研项目,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课外实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研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加强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韩冰 张捷 张静涛 刘炳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婕.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2):79-81.

[2]李海霞,符小文,吴良,等.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无机化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2,28(1):24-36.

[3]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3(81):146-153.

第5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1)传统的教学观念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问题在以往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是由高职称的专门教师来担任,由于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化学理论课程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实验课一般是由助教承担,普遍把化学的实验教学放在了从属地位,进而导致化学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存在误区且重视程度不够。于是学校就不愿意投人大量资金用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上面。对于教师的职称及待遇方面,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验方面的师资队伍更多的是由助教组成,而且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动,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所应有的效果。此外,鉴于以上的师资不足,使得每次实验课程只能配备一名教师而学生一般却有30人左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教师难以给予即时指出和纠正。

(2)实验教学的内容仍然以理论的验证或性质的验证亦或是仪器使用等为主就现在高职高专的化学实验中,在有关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里验证性的实验已经占据了近60%的部分,剩下40%却是对于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所占据,这些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使得一些内容具有重复性,导致了实验课落远远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科技的发展,更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严重的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其素质的培养。

(3)教师的实验教学态度在验证性的实验上均是“照方抓药”的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先介绍其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学生在这之后按照老师所讲的进行实验。他们一般都是对着相应的实验书来取用试剂,却不假思索每一步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实验有可能导致的现象,更不知道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和现象是否正确。

(4)教师评定实验的成绩大多是依据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这会导致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实验能力。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所要发展的方向

(1)教师要建立绿色化学的理念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贯彻绿色化学理念。要根据实验的目的,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前提之下,尽量的用那些低毒的或者无毒的化学试剂来代替那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从而减少了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对于那些要产生有毒的气体实验,一般的是在通风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根据此理念要把这种实验设计改变成封闭式的实验,且要把有毒的尾气吸收并处理掉,另外还应注意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众所周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一般是碱、酸以及含铅、汞、镉、氰、砷等的化合物。以前的实验课程结束后,都是将实验产生的废倒入废液池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鉴于此理念应该用酸碱中和的方法,尽量避免重金属的生成或是沉淀,还可以采用加氧化剂或配合剂,来将CN-离子转化。对于铬废液,采用铁氧化还原的方法来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气体和废液。这些方式都是实现绿色化化学实验的有效途径。微型的化学实验也是绿化化学实验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试剂等特点。但是,鉴于微型化的实验所需要的成套仪器比较贵,所以对部分高职高专的院校来说,想要该形式的实验,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可能的改变实验条件之下,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造,从而使实验趋向微型化。对有些需要合成品的实验,因为用量太少,仅用此方法会使它无法顺利地进行后续的实验,可以采用常规的实验方法并串联上该方式。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化学实验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验项目及其次序,充分的利用其相关反应,尽最大可能来使第一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转化成下个实验中的反应物,进而达到实验的连续性。所以,它可以减轻污染环境的程度,从而实现无机化学绿色化。

(2)教师要树立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教材已增加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但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中小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很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相关的探究。而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地探索世界、揭示世界的奥秘,发现并创造出知识。因此,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毫无疑问能够鼓励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前进。

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3.1改革实验内容体系

实验内容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核心部分,通过精心选择并较好的确定实验的内容,按知识层次、教学规律来科学组织,这是做好实验教学之基础。但是单纯性的验证知识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是基础,教师传授专业技能并将其转化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素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所以,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要努力构建学生能自主学习、多元化、探究式、开放式四个层面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对于较为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师要着重的传授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力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且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研究并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实验课题中精心选出一些最具有代表的实验内容,通过细心的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熟练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求准、求真、求实的实验素质的效果。

(2)对于那些要合成并分析的实验,因为它是由制备并合成以及分析测试和其性质表征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它能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一些无机物合成的原理,以及实验技术和相关设备、仪器的安装和操作方法,另外还加强了学生对于样品的分析能力和所需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对象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大力提倡的教学过程个性化及多样化的效果。

(3)对于综合性的实验,由于它是让学生在熟练的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智能作为其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它能比较突出其综合性和先进性。此种实验集合了应用性、技能性、研究性、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一体,即混合物质的合成和制备,比较复杂的样品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结构的鉴定以及其性质的表征和其应用的研究为一体。它比较注重实验的研究性,主张减少“按方配药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增加了实验的设计性和思考性,从而实现积极的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为科研能力。

(4)对于设计研究性的实验,由于这种实验是通过让学生应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实验路线和方法的设计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表达等能力,来突出和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该阶段课程的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针对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写作,教师更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的实验课题,并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抽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要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从而达到综合、全面的训练学生,真正使教和学,学和做融合为一体。

3.2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保持其课程独立性及系统性,尽可能让其覆盖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相关的专业实验课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把对技能训练较大作用的实验内容作为必须要学生做的实验,及时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选题。

(1)不断地整合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由于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存在比较复杂的内在联系,比如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法可以成为无机化学相关理论延伸及具体应用,根据两者的一些教学内容的特点,保留比较典型的实验内容,不断地强化实验基本原理及操作,在原来的实验基础之上深化实验的教学内容。由于两者实验对结果的准确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完成无机化学实验后做分析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化将影响到结果的准确度,要将两种合并从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出发,去建立“量化”概念,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住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及其方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谨态度以及比较好的实验习惯。

(2)要及时的更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在删除一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内容,达到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效果,另外也可在比较具体的实验内容之上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部分小型的自我设计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热情,达到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经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并在上课时详细的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才是学生按照老师所讲的去做实验,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和状态,进而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新教学工具及实验方法的涌现,会打破此种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的状况,将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知识深厚及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1)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能,再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以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里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思考并设计实验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真正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在做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达到完善自我的效果。

(2)把教师由主导教学变成辅导教学,在这里老师起指导和督促作用,让学生能够严格的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使他们重视“量化”的概念,协助学生能加深对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严格明确实验的过程,以减少试验中事故的发生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每组中,即时指导其操作方法及规范程度,对于错误的方式要做出示范。在实验完成以后,用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反馈他们对知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教师不能对此懈怠要认真细心的批阅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让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中要用考试的方式作为指导,因为检验教学成效的手段之一是考试,而考试信息的及时反馈又是由教学调控的,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健全的考核评价体能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中,我们可以将此分为平时性和段性的考核两个部分,但是鉴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成绩的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平时实验中,也就是说,放在学生每一次实验中的所表现出的操作能力,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能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记录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和课程预习情况,废弃物回收的情况,化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来得出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

(4)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时优化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资源的配置,更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专题的中深刻理解比较枯燥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课堂的容量,进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实验教学向多媒体化的跨越以及绿色化无机化学实验。

(5)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及资料室,创造条件建立“两开”型的教学设施,改变以往实验室和资料室仅供相关教师使用的形式,让学生也能随时亦或是定时的使用,真正让学生把课堂实验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领域。要不断的寻找相关信息的来源并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给予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能从失败中取得学习的机会,并给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之后,能自主地选择实验,并按照老师提出的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加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入的挖掘了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总结

第6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完善德育制度,形成有效机制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副校长、学生科长、团委书记、教务科长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约定,在全校范围内做到时时育德、处处育德、事事育德、课课育德。每学年制订有详尽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学期有初评,学年末进行总结、评比、奖惩。

还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和《班级量化管理办法》,每周汇总,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级工作的主要依据,每学期的总量化成绩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团委、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性,让学生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执行《导护制度》,每天由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带领多名教职工全天候在校内巡查,确保校园平安,杜绝违规违纪事件。

二、优化育人环境

1.在校内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一是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具有技工教育的特色,标语、口号、板报、墙报、专栏、广播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班级的主题班会要有声有色;三是开办业余党校,培养学生骨干;四是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感恩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活动定期开展。五是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六是定期进行“和谐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活动等。

2.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完美结合

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之间存在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竞争、合作、奉献、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学校积极探求,并与相关企业合作,一是在校内建设体现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实训(基地)车间;二是企业冠名原有实训(基地)车间,并进行相应改造;三是在企业建设(改造)适合技能教学的车间,以便于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四是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订单”培养,招收冠名班学员。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生产实际,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三、突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具体实施者。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同时将班级工作成绩纳入教师量化总评,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及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四、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

在部颁德育课大纲基本框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的相关德育工作者,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在总结原有德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德育教程做了适当调整,形成了一套德育教本,其中融合了常用法律知识、劳动法常识、职业道德、常用礼仪、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企业文化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学、易懂、易做,收效明显。

2.提升德育课教师素质,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采取多种方式对德育课教师加强培训指导,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手段,在德育课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走出去,请进来,将课堂摆到庭审现场、酒店大堂、招聘现场,让学生亲身参与,不断提升教师道德水平。

3.优化其他课程的德育作用,收到课课育德的效果

第7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wWw.133229.cOM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第8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正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采取师生模拟实验的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技巧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想在教学当中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其实施之关键。办公自动化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处理繁杂信息的辅助系统。因而,“办公自动化”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换言之,学生要具有技能、知识的组合能力,即在组合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选择在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上学期阶段开设,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所以,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新、更深,能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现有出版的办公自动化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技术成分过于浓厚,不能满足现实的办公需求。因此,经过我们多次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重组教学内容,自编了一本内部实践教程,本教程采用模拟办公情境的方式,将软件知识结合到硬件设备中综合运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我校加强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投资构建了两个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实践环境,包括: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于一身的四位一体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包含了现代化办公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常见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1.采用“模拟办公情境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疑问:现在学的这个以后什么时候用?学生的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在课堂中适当地采用“模拟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做到“精讲细练”;而对于书上重要而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要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庞大,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及情境模拟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社会对人才的创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贯穿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之中。此外,要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来热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实践与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合作,单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实践课堂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最有优势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为每组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最后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六、结束语

第9篇:素质教育计划范文

一、注重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努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随时注意学生动态,及时处理不良情况,把年龄小的学生安排在下铺,严防学生从床上摔落在地。对新入学的寄宿生,要更加细心周到的关心、关爱和监护,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生活,防止学生因思家或不适应集体生活而私自离开校园等现象发生,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要统一登记造册,家长、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邻居或亲戚联系方式都尽其详。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从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担父母的责任,让这些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使他们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宿舍里,同学们有时无意间也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磕磕碰碰也总是难免的,一旦发生较严重的“事件”就得有我们的教师亲自出马,才能“平息”。有时发现意外又很突然,直接电话联系家长,一则时间不等人,二则我们的教师也不愿意麻烦家长。一件件的事情处理中,同学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好,他们也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老师。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制生活,新生到学校后,我们的生活教师就热情地逐个带到宿舍,指导学生打理好床上铺盖,整理日常用品,带他们熟悉校园环境,介绍新同学,使学生消除失落、寂寞感,安下心来学习。同时,建立生活教师与班主任联席管理制度,班主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同他们交朋友谈心,协助生活教师共同管理,互通情况。生活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与学生建立了亲密关系,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生活、饮食、学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成为寄宿生的良师益友。

二、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寄宿制学校培养良好就餐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事情。爱惜粮食,合理消费,创建文明餐桌,进门讲秩序,打饭不拥挤,饭后碗筷分开放到柜子里,餐桌地面无污渍,都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如何打饭、打什么饭、打多少、如何清洗餐具,饭打多了吃不了怎样处理,吃完饭怎样收拾餐桌等都做得具体细致。有的学生在吃完饭放消毒碗时就知道往以餍一处往高里摞在一起,这样做随时就有跌倒打碎碗的可能,更有伤到学生的危险,如有的学生打稀饭和馒头用餐,我们要告知他,如果吃完了就将剩稀饭的一次性杯子和筷子投进干垃圾箱里,但前提是要将剩下的稀饭倒在湿垃圾桶里,还有教育引导学生将吃剩下的馒头饭菜等也放进剩饭专用桶里,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动,也是我们教师深感欣慰的事情。

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学生上寄宿制中学是他们相对“独立”生活的开始,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加之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容易使部分学生有被冷落的感觉,产生沮丧情绪。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孤独感。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隐疾。

如我校的生活指导教师刘建林多数时间与李佳嘉龙等同学在一起交流、谈心,当他们想家,闹情绪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家常,还亲自打电话让学生与家长交流,通过一段时间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们逐渐适应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也对父母更体贴,更关心了,有事回家的时候还带上学校食堂做的包子,说是他妈妈爱吃。

又如,为践行“呵护每颗心灵,成就每个学生”五中办学宗旨,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创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政教处曾安排全校180多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深入每个学生宿舍对近3000名寄宿生开展谈心活动,主要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谈心活动效果明显,420宿舍吴飞跃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寄宿生活刚开始挺不习惯的,现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生病感冒了也能够互相照应,宿舍就是我们温馨的家,一回到家里还怪想他们的,有点舍不得。”“我的父母经常抽烟、喝酒,我回到家里总感觉酒气熏天,有时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玩总是到深更半夜,对我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加上我家的经济条件又不好,抽烟喝酒的确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老师今天的谈话对我启发很大,我一定要劝说我爸改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这项活动的开展对我们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积累,优化教学环境,完善学校管理育人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班级管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寄宿制学校整体运行机制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到了中枢作用。住校学生若出现突发性疾病或回家没钱买车票等困难,一时难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真可谓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有的时候,学生向教师借钱,借的少了还可以,多了谁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况且,那种“有借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再者,有时教师下班已回到家里,学生若出现突发性疾病,需要急诊,你就是身上有钱,也是鞭长莫及。如何来解决这份“尴尬”局面?主要做法是设立班级合作救助基金。

首先,班主任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了“班级爱心救助公积金”,并且和学生讨论确定了这份公积金的实施方案。管理人员(管委会)是:班主任、配班教师和班里选举出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共同管理,钱分别寄存在两位学生身上;使用范围是:班里因生病身上暂时没钱或回家时没车费的有困难的学生;使用程序是:当谁有困难需要借钱时,先向班主任或配班教师和两位管理人员写一张借条,经过我们和管理人员的审批后方能借出;公积金最终去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期末结束,全部返回给学生。我们这个“公积金”有一个原则就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而且是下一学段(不是一周,是一个学段,9、10天不等)回来后要及时归还。其“公积金”的两个来源:一是回收废旧物品变卖,学生在班级教室后面和学生宿命储物间分别放一个大纸箱,把平时自己喝和饮料瓶,校园中碰到的垃圾罐,上学路上拾到的烂铁头等,全部捡回来放到里面,一段时间后就组织学生卖一次,一学期下来,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二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筹集,每人先交上十元或五元钱,作为信用基金,让它正常运转。

通过这个“基金项目”的设立,不仅方便了师生,而且培养了学生刻苦感恩的精神和节约环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