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高职教育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重要性

第1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7-01

一、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梯度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岗位将不断的被新的具有高智能要求的岗位代替,并针对不同的层次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标准。与此同时,社会对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地提高,急需大量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教育的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性教学体系作支撑。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是实现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学生掌握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穿插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各类实验、认识实习、课堂大作业等。针对高职学生来讲,通过实验、认识实习环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体验实际工作状态;课堂大作业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要求任课教师分析本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过程的开展,学生根据真实工作任务的引领,完成相应训练内容,融“教、学、做”一体化,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单项能力训练

单项能力训练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安排相应时间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完整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选择难度适中且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制定单项能力训练任务书和指导书,设定训练目标,拟定总体训练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单项能力训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是结合各项单向能力训练情况,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就业岗位的需求,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设定综合能力训练目标,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顶岗实习

由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学院固定的实训基地,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的缩短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与毕业后上岗的适用期,提高了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为将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五)以赛促学

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院级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专业知识大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将教学内容与全国执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通过对学生的培训,促成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融于一体。

(七)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推进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构建企业与学生零间隙,谋求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有效形式。

四、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保障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目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理论教学过程涉及较多,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还不够完善、系统、规范,特别是对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过程监控和评价尚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办法、教材选用、成绩考核等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

(二)急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急需深入实践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由此学院应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帮助学院教师“走出去”,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走进来”,使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队伍能切切实实地与学院的教学要求相匹配。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满足实践性教学的情境要求,本着适用、够用、经济的原则,学院应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学生能在较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训练,在将来走向工作时,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四)实训指导教材的建设

实训教材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应加强与岗位技能要求匹配的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学校可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相关的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可以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施工方法等融入到教材中,使实训教材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要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第2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训项目;校企合作;智能建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适用于历史发展的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高等教育新形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实训教学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是与这种教学配套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要场所。

一、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能力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实训的项目的基本特点

1. 实训基地实训的项目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实训基地实训的项目能够紧跟时展前沿,属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更能够体现了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施工流程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好夯实的基础。

三、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需要

1. 实训基地有利于加强工科学生对各种操作技术规程的掌握。书本上介绍的各种操作技术规程大多枯燥乏味,课堂上老师讲解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要领。笔者从事土建施工技术工作十来年,很多的经验都是在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后取得的,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例如,砖砌体的施工要求:“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错缝搭接”,在学校的时候就已背得滚瓜烂熟,可到了现场对质量不合格的砖墙竟然“视而不见”,归根到底还是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真正的掌握。

“只有吃过苹果的人才知道苹果的味道”。如果学生能在实训基地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砌出一堵合格的砖墙来,想必他毕业后,如果作为普工,他就不会再犯操作上的错误。

2. 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反面的教训往往比较深刻,比较持久,学生实训时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笔者主张实训老师要引导学生犯错误。对工科来说,实训一般是以小规模进行的生产和加工,返工所造成的损失相对的很小,如果通过实训能够避免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在大规模生产情况下因操作错误而造成的返工或者生产劣质产品,从长远观点来看,实训基地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实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与劳动技能,在这一点上,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积极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验室主要是对理论做一些传统的验证实验,而少有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普通高等教育校内的实习车间大多是一些单一性的最基本的操作加工训练,很少有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强的生产训练;校外的一些实习实训虽然能弥补校内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对学生训练的不足,但难于接纳批量的学生实习并给以辅导,同时生产企业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而且,有些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比如房屋建筑,学生不可能对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去参观实习,去亲身体验。因此,建设建筑施工操作教学实训基地,以学生训练为主,根据施工单位的需要,进行钢筋工、抹灰工、木工等工种的培训,或针对某项施工技能进行训练,如果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墙体的砌筑,楼梯的抹面,墙面、踢脚、挑檐、滴水线的抹灰施工等,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需要。

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 建设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职业技能的训练,需要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条件,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以及不同企业文化的熏陶。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职业要求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在学校能基本完成上岗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训练,做到“零距离”上岗?因此高职教育中必须紧密依托行业,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学院内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双赢”的机制,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向政府申报;院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结成校企战略联盟?为企业技术服务,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同时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训空间,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2.建设与先进企业现场一致的智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向各行各业快速渗入,生产工具日益智能化以及生产第一线信息流的识别、判断和处理,都要求实践训练项目要有足够的现代科技含量。比如,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专业,现在的房屋建筑,大部分都是高层建筑,是智能型建筑。基于资金的限制,大部分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模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

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实际施工现场中了解和熟态现代建筑中从一个实际施工(下转第66页)(上接第120页)现场中了解和熟态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建筑智能化设备。因此建设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方法支撑的新型智能建筑实训基地成为迫切需要。实训室的布局和建设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从模拟仿真到现实创新”的思路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系统的自己真实水平与先进企业生产现场水平相一致。同时既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又适合课堂教学,不是以单纯验证理论为目的,而注重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根本途径。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发展高职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2]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6).

[3]方敏.德国职业教育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00(1).

第3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事关重要,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

1、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等。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点来看,又可分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它是个人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更为紧密,这使得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愈加凸显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都注重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好的劳动者,在特殊岗位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劳动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填补岗位的空缺,相反,如果职业核心能力较低,就很难较快适应岗位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从纯粹的技术教育向能力结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拓展,从而使我们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能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学生“成人”的落脚点即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科学素质教育只有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1、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指出“教育应是主体的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面临以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即是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培养的需要。

2、消除功利主义的影响,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响亮口号,这种根据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即时需要标准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看重的是就业率带来生死存亡,家长、学生更看重的是三年之后饭碗问题,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被淡化了。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或者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使得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过分专业化,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载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劳动者的重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发生了很多显著的变化,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由早期的不信任、看不起逐渐转变为认同、支持,院校也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出现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的转变。现在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要想在这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向质量求发展,就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品牌。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但人文素质是其核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完备上着手,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的“专”,更要注意知识的“泛”,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太专”,业余文化生活“太单”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难见成效,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的就业市场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毕业生逐年增多,学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很多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往往高价而沽。归根到底,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懂“做事”而不懂“做人”,一来是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往往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人才过剩的情况下当然会“优中选优,”挑选素质高、专业强的真正人才;二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深层次的反思,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于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品位,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来,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职业的变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功能,高职院校就必须把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走出重理轻文的误区,培养出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

作者:闫琳 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0.

[2]崔相录.迎接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1.

第4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现状;公共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6-01

1.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学生结构复杂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低,差异悬殊。而且学生英语知识结构不合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较差,使得学生入学后,在专业信息读取能力方面较差,继续学习的能力也不够高。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薄弱的英语基础以及不适合其学习水平的英语教材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造成消极的学习态度。而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认为简单机械记忆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办法。悬殊的学生差异使教师难于组织课堂,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堂班级大、人数多,让教师更加难于照顾每个学生,亦做不到差异教学,因材施教,部分学生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两个极端现象。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来看,不久前笔者对1000 名高职学生,就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其中,有30%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基础太差,在高中、技校、中专学得不好;20%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用功;40%的学生认为是所学内容难,上课听不懂;也有10%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要求太高。同时,从调查中也发现,有50%左右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教师有时所采用的“一刀切”教学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

1.2 师资结构不合理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随着全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好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却没有跟上其发展速度,造成生师比严重失衡。据统计,目前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经达到1:130,严重超过了正常的师生比例。

学生规模的扩张,对教师人数以及师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缺少合格的专职大学英语教师。给教师带来比较大的教学工作负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组织大班教学。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没有时间进行科研,不能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等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影响到对日后教学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教学模式单一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主要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其优点,也存在很多缺点。优点在于,它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教育效率高,可以迅速向多名学习者传授所学知识。缺点在于,它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习效果。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即主要操作者;学生是客体,即被动接受者。作为课堂中心的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传授,很少或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参与教学活动,是一个纯粹的被灌输者。

1.4 教材选择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对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影响,而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方面极不稳定。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教材有不同的选择。据统计显示有41%的高职学校采用高职类的教材,26%的高职学校采用高职类与本科类教材混合使用,30%的高职学校采用本科教材(选本科教材的学校,大多是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教学评估)。也有不少的学校是因专业而异。这些,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性。也有些教材尽管是根据《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来编写,实用性较强,注重了"交际原则",但忽略了“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和“阶段性”原则, 使用后觉得其连贯性差、跳跃度大,在编写上缺乏经验,存有质量问题,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2.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性(主要是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分级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分级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以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为依据,分为A、B 两级,实行统一要求,分级指导,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1 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突破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43%的高职学生认为听说最困难,认为词汇困难的高职学生占41%,与最困难的项目只相差2%,远远超过语法结构。有的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既听不懂又讲不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了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提高,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将英语分为A、B 两级(A 级为标准要求,B 级为过渡要求)进行分级教学,而A、B 两级在词汇掌握度上要求有明显的区别(A 级要求认知3400 个单词,B 级要求认知2500 个单词),这样从根本上缓解了部分学生因英语词汇量匮乏而影响其他能力提高的压力,突破英语学习瓶颈,也解决了英语学习“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轻松地从B 级过渡到A 级。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各得其所,共同进步。

2.2 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较好解决了高职生源的差异。实施“分级教学”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不少院校的实践也充分表明:“分级教学”效果很好!在实施“分级教学”过程中,采取“级班”管理的方法,即以若干个平行班级作为教学对象,在选课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设立一、二、三级(一级对应A 级,二、三级对应B 级)等不同教学“新”班级。

不同层面的“新”班级,在教学时,难易程度和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考核要求也不同。这样既消除了高职院校因生源差异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实现了“人性化”的教学。

2.3 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对提高师生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可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可以使差生、双差生转化加快,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大减少;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全校范围的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英语任课老师,选择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的老师,避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由于这种选课方式的存在,也促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及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来赢得学生的认可。因而也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总之,分层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 给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足够自由和空间;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拓宽了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英语 职业素质 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能够满足不同岗位要求的,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要满足这一条件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以外,还需要提高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英语课程是学生的一项公共基础课,同时英语能力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在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围绕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促进各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进步。

一、职业素质概念及其特点

职业素质是人才的一种综合能力,能够体现出个人对职业以及社会的适应程度,是个人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职业素质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解:第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在职业生涯当中个人各优良品德的总和,例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科学严谨等;第二,通用职业能力。个人在职业生涯当中处理各项工作能够普遍应用的能力和素质,例如组织协调、沟通交往、文字运用等;第三,专门职业能力。每一个人的职业或者是所处的岗位不同,而这些职业或者是岗位都对个人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那么这也就直接决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职业性特征。每个人由于所处的职业和岗位不同,那么对于个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存在相应的差异;第二,稳定性特征。职业素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时间的工作当中积累形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三,整体性特征。个人的职业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素质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够片面的将素质能力进行分割;第四,内在性特征。职业素质可以说是本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内化逐步形成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内在品德;第五,发展性特征。虽然个人的职业素质相对稳定,但是通过继续学习还是能够得到继续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综合素质。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融合到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符合英语课程大纲的教学要求,也能有效推动综合素质提升。现在的职场要求中,英语能力也是关系到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重点因素。高职英语的教学涉及到听说读写多个环节的内容,这些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交流表达、语言应用等多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提供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改革,并且注重增加实践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满足社会需求。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核心目标,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及提升英语课程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同时也为高职英语教育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相适应作出保障。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学生的英语语言训练进行有机整合,提升英语教育的实践价值以及职业性,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将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的人才培养手段也会让大量的职业化人才脱颖而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基于英语能力突出的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将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因此,高职英语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是满足社会需求,确保教育和时代接轨的重要方法。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性,还会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发展。为了更好的在高职英语教育当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必须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由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具备超强的职业素质,影响和激励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职业素质的熏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根基。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渗透职业素质。高职英语教育不能够单纯的强调知识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除了要掌握静态化的语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语言的人文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主动的探寻知识,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接触社会在课堂教学以及课下为学生渗透关于通用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有效拓展英语教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学生健全职业素质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职业教育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改革高职英语教材内容。高职英语教材承载英语知识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原本的教材以及教材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现实需求,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对此,要积极选编与职场相符能够体现高职教育重点的英语教材,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职业情境,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对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到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特征和要求,突出职业性;(2)考虑到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3)考虑到教材内容必须要包含丰富多元的语言信息,从而保障好教学效果;(4)教材创编要符合实用原则,同时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另外,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当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其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其中的职业性内容,发挥其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巨大价值和促进作用。例如,可以适当的增加贴近学生职业需求的英语内容,如外贸英语当中适当增加与今后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A Japanese company and SINOCHEM have entered into a new contract;We both want to sign a contract, and we have to make some concessions to do it;We sign a contract when we are acting as principals.(“principals” refers to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等。

3.创新优化英语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育要有效贯彻落实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就需要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为实际教学提供动力,增强改革的活力,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注重实践创新,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最为关键的是要增强学生实践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英语语言的实用价值和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巨大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学习完外贸函电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搜集英语外贸函电句型和内容,并且能够指出实际的应用场合。学生会在任务的指导之下,积极的搜集材料,同时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日常积累来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如1. Please draw on us for the amount of your invoice and attached the documents listed below to your draft. 2. We propose to pay by D/A at 30 d/s. 3. We agree to accept the goods in 3 shipments and you may draw on us at 60 d/s from the date of dispatch of each shipment. 在教W手段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扩展学习内容,提供科学高效的学习手段。最为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通过对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实践应用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时空范围,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职业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英语实践交流学习。英语知识的学习不能够单纯的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为主要的还是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这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有着关键作用。同时学生要想更好的适应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活,实际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就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并切实将英语语言用于跨语言交际实践当中。因此,高职英语教育除了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积累的平台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拓宽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展开贴近职业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交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要考虑到市场以及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并结合职业技能来强化对学生的英语培训,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当中适应职业生活,积累丰富的实践交流经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质量。第二,在日常英语教育当中要注重对实践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英语交流。例如,设定酒店预定的场景,可以进行简单对话练习:A: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the Peace Hotel. May I help you ? B:Yes, I'd like to check in ,please. A:How many nights would you stay? B:A week. A:would you like a single room or double ? B:Single room please. A:ok , 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do for you ? B:May I have a telephone number ? A:Yes,here you are.

四、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有效阵地,通过英语教学,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英语知识,也可以强化职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英语能力。在新的教学目标下,我们应将素质培养其贯穿于英语课程的教学环节,发挥英语教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的天然优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实践环节,要注重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英语教材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强化英语实践交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桂香.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1,25(8):54-55.

[2]谢玉林.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12.

[3]崔晓会.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5,(1):107-109.

[4]王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20):72-74.

第6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德育教育;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60-02

教育是育人的根本,传统的教育发展形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然而,素质教育的产生正是顺应社会大环境的趋势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目的,然而,素质教育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一、认清当下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下,素质教育正在各个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从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己发挥的空间,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地、认真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开展,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孕育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第一,在软件环境方面要使是教师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第二,在硬件环境方面要为学生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设备。然而,在当下所处的教育环境下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件环境方面是一些老师没有经过一些相关专业的培训,再就是在硬件条件方面没有为中学生专门设置的设施。所以面对当下的德育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在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加强培养,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只有这样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原有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中学生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实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突破,从学生的本身出发进行切身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老师知识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言传身教,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一种固有的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个人的德育素质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欠缺。面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同时,也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促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四、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要对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能够有更好的提高,让他们能够在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教育环境进行改善,还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改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处在核心重要的位置,必须正确认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五、实时推行课程的改革,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

面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课程方面必须要做出实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在学科课程方面要对中学生的学科进行实时的改变,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能够浅显易懂而且能够更符合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其次,在环境课程方面要对学生本身的德育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德育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才能让学生能够实时实地地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要加强德育教育中的活动课程的改革,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和家长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实现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到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中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培养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教育,它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的行动教育。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来培养他们的英勇、果断、坚毅等意志,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然而,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教室里的学习中难以表现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诸多表现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其效果远比其它学科的教学更实际和直观。虽然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且有不同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是,在制定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中,都侧重于发挥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且一致认为,应该重视通过体育来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所以,体育不仅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还在更见广泛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帅所呈现出的特点。随看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加强,我国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提高。想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需求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高中阶段,教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未来的选择,然而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有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灵活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高中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迫于高考的压力,学校比较重视升学率这一短期效益,不断的减少体育课的课时,甚至取消了体育课程;其次,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先进的教学技术,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而灵活施教;再次,忽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只重视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心理体验。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已被实践经验多次验证。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进行传授,不能空洞说教或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提示,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优良道德及好的习惯作风之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竟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拨的活动中进行,所以一般都会收到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和意志品质,而且可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新人的主要方面和因素。

体育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要加强练习。新课程倡导的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通过加强对字生体育沽动的徽烁,对字生的身心友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还是脑力的运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智慧教学,在实际的课堂专动中,要始终贯彻体育竞技的精神内涵和智慧精华。无论是哪个体育项目,都是有一定的战术和战略来支撑的,没有无战术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在现代体育当中,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趋于一致的时候,战术战略就成了决定比赛胜负勺关键了。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体育比赛中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重视战术战略,还要让学生也重视战术战略,并在具体的运动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高中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应该提高对这一课程的认识,它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里情况,选择相关的教学策略,并运用于实践,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确保她们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钟文博.体育教学如何实行注意的分配[J].中国教育体育,2002,10.

[3]应国良.电视媒体与现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06.

第8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近些年,我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很快,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十分淡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在大多数学校依然处于计划阶段,落实起来难上加难。因为课时紧张,所以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课时,很难正式进入课堂。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自身。尽管我们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但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不能再拖延了,因为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奠定人一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一、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盲目性,从而使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更科学,同时节约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

首先,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升入大学当成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却不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盲目,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做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特长和理想。有的迫于生存压力没法换工作,郁郁不得志,抱憾终生;有的因为原专业不理想,不能学以致用,只好回炉再造,重新“充电”;有的最终“改行”和“跳槽”,却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做原始积累,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个人和社会资源,造成浪费。而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俯拾皆是,令人扼腕叹息。

其次,指导学生选对文理科是根本方向。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其实在高中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文理科分班的时候,没有选对方向,苦读了三年;报考专业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导致在不情愿中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上大学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投资,上大学的费用对多数中国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大数目,家长倾注了心血,自然期盼合理回报。作为“投资者”,不少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却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大学毕业等于失业”。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意思是一件事开始之后,要想改变其发展方向需要付出巨额代价。为了不浪费资源,不付出巨额代价,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把握好文理分科的方向,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选自己喜欢并能获得发展的专业,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定位,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也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很多人把时间用于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感觉后劲不足。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表明,31.66%的学生在高三时就形成了职业选择想法,26.46%的学生在高二时有择业想法,在大学时代形成职业选择想法的仅排名第三,比例为19.38%。因此就业指导应在高中就开始,高中生应做好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长远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确定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拟定报考的大学和专业。

最后,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同时也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转变成成年人的过渡期。他们渴望体验自己人生的自和决策权,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相比初中生会更成熟一些,目的性会更强一些。但他们毕竟是未成人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因此需要外界的指导,需要家长、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抵抗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

根据观察与调查,现在高中生普遍存在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在动机指把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现在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其动机主要是升学和报答父母,这说明维持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一旦高考的外在压力去除了,学生也就随之失去了学习欲望,感到茫然无措,这就是一部分在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因染上网瘾或失去自制力导致退学的原因。总之,这样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忧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在动机,激发其内在动机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学校应该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读“一类”“重点”大学固然重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更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拓展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经济独立、社会欢迎的人,而不是成为空有一身“大才”却找不到用武之地的“待业”人员。人生规划教育是理想、目标教育,也是责任感、人格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个性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根据兴趣逐步选定自己将来的、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中学时就做好职业准备。

我们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监督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地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刻苦学习,全方位地增进自己的能力、才干,磨练自己的心理品质。

三、在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接触大学、接触社会,寻求个人发展的道路

很多学生在大学因为网瘾或其他原因辍学,是缺乏人生目标、自制力、对社会的责任感所造成的。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就像是“真空包装”的食品,与社会脱节,很少与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人接触。到了大学之后他们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自身没有抵抗力,导致发霉腐烂。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打预防针。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好大学”,在高中阶段,学校应该在假期设置一些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让他们走出校园,勇于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寻求个人发展的道路。

为了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我、确立理想,我校的做法是每年寒暑假都建议同学们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调查了解这些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开学后与大家分享。

社会实践活动要求:

1.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也可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

2.若理想的大学不在北京,建议走访在北京的同类大学的院系,或在网上收集想要了解的大学的有关信息。

3.要了解的大学的信息包括:该大学该院系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最好在校门口或标志性建筑前留影);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形式;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性格特点;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发展走向;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等。

4.若还没有确定理想的大学,也可以多了解几所大学和更多的专业,进行比较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自己理想的大学。

5.开学后写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在班里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

6.在活动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外出活动要告知家长。

7.填写《北航附中人生规划教育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在假期里不仅全面细致地思考了自己的理想定位,对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有了深入了解,还对社会有了认识,对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感性认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思考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确定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计划。

第9篇:高职教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11-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思潮涌入了大学校园,冲击着这片净土,以至于不断有犯罪案件在这里滋生高职院校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尤其是对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之深绝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概况

目前,除了某些对主体有特殊要求的犯罪以外,大学生犯罪覆盖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大部分种类的犯罪,诸如:向境外机构提供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抢劫、诈骗、盗窃等财产犯罪;以泄私愤、打击报复为目的的放火、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伤害、、杀人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还有赌博、吸毒、贩卖和传播物品、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在这些犯罪类型中,以侵犯财产型犯罪、暴力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这三种犯罪呈三足鼎力之势。据调查,大学生犯罪中近80%为财产型犯罪,性犯罪占21.9%,近几年高职院校暴力犯罪案件也频频发生”。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及自身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法的信仰,如司法腐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部分学生认为法律只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对更多的违法者来讲是无用的,进而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

(二)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父母的举止言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则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主要有:

1、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有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甚至为了有一些零花钱而去抢、去偷。

2、父母简单、粗暴甚至趋向家庭暴力型的“高压式”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心理畸形,在其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与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

3、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人歧途。

4、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加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

5、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赌博,不务正业,严重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六是父母不能很好的履行对子女的监护义务,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青少年极易产生孤独、自卑、怨恨、狂妄自大心理,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三)高职院校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处在转型期的大学教育,由过去每年只招几十万人的“精英教育”变为每年招收数百万人的“大众化教育”,虽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但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生源标准降低。学校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收费高,贫困生负债上学,经济、思想负担沉重。大学由过去集体封闭型的管理变为多种形式并存的开放式管理,如校外建学生公寓,学生在外租房等。这些因素都会诱发大学生犯罪。

2、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由于课时少,教授者只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都无暇顾及;学习者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师生间缺乏交流,一些课堂讨论、典型案例、社会现象分析等也因课时限制而不能进行。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法律知识不少,但只是记在笔记里,划在书上,没有培养起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只学不用。

(上接第111页)

3、“法律基础”课作为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播法律知识的普法课,更应该是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确立学生法律信仰的课程。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但现实教学中往往只被认为是普法课,教师非常努力地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信仰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法的信仰,一些大学生犯罪并非因为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其原因就是不信仰法律,守法自觉性差,“学而不用,知而不信”。“法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三、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和改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和环境

(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与人俱进。首先,学校要明确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教材的编写.要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与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另外.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同时,法制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阶段,对于不同年级要有不问的任务和重点,方式方法更要不断改善。

(二)将法制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特别要注意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三)法制教育要进公寓,进活动场所。平时辅导员、班主任要成为大学生寝室咀的常客,与他们交流,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提高防范意识,保导.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开展耐心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网络成为职业学校开展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赵书言.上网的利与弊[J].小作家选刊,2005,(05).

[2]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J].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