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高职教育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优势

第1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内涵式高职教育的发展一般来说有其自身的涵义,通常来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就是再最短的时间内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凸显出来,这就需要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质量的提高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高职院校做好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深入的来讲,就是要培养一种内涵式发展得特有文化氛围,做好办学理念的培养和坚持,使得高职教育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属性并带给所有的高职生一种自豪的文化感受。这需要在培养人才上要严格要求达到相关目标的规定。高职院校要做好改革和完善的决心,不能因外界的行动所动摇。

二、加强优势专业建设,以此为推手做好内涵式高职教育

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基点,是办学的主要内容。内涵式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加强为主要任务,把内涵建设的基点放在专业层面是正确而科学的选择。深入来讲就是要加强推动一批优势专业的建设来促进内涵式教育理念的深入,为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助一臂之力,同时为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必须要有优势专业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并根据周围市场需求做好优势专业的正确定位。优势专业必须是一门有潜力的职业,能够有较长时间的市场需求,并且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仅师资队伍要落实完善,相关的办学条件也有完备,并且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作为对于机械类和建筑类专业需求比较广泛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金属材料、建筑工程、环境化学、机械自动化和电子专业的开设与完善,作为优势专业加强。其次对于优势专业的开设院校要与相关的政府支持部门做好一个优势专业建设的规划,做好优势专业的建设标准和相关支持办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区域的市场特点做好相关部门的协助工作,尤其多个高职院校并存的情况下,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关专业的分工,推动每个高职院校的哦偶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并且中间可以互补互助。再次任何专业的开展与建设都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专业建设要做为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做好专业建设的办学机制,并且要有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办学方案,做到有特色的先进性教学。同时专业开展的过程中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理念的传达到到位,其中最重要要吸收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中必须要办成有特色的龙头优势专业,以带动相关专业的设置,提升社会影响力。最后优势专业的开展也要加强创新探索任务的开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没有明确目标的摸索阶段,有了一定目标的探索阶段,推进大众化的规模发展阶段和专科层次的内涵建设阶段,目前处于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强以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建设阶段。

三、小结

第2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调适与优化

一、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样性的综合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域(布局)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和人员知识结构等。任何事物的结构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环境而存在,其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职教育也不例外。高职教育的结构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整体状况,构成了结构生态环境。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其结构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社会观念结构等。这里择要述其前三点。

(一)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样式、成分及其构成。如通常我们所说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等,都是就其经济结构的主导模式、成分而言的。我国现在正面临着完成农业化,发展工业化,进入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并行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迫使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层次、科类、形式、布局)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一产、二产、三产的组合方式及比例关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2000—2002年三年的数据为例,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7.1%下降到8.7%;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47.4%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则由35.5%上升到50.3%。“现在发达国家一产就业人口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都在10%左右,二产就业人口在35%左右,三产就业人口占55%左右。”对我国而言,现在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崛起的套合叠加阶段,正在向着以科技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这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对高职教育发展应该说是有利的,但必须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要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使高职教育的人才产出能够跟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三)职业结构

职业结构是指职业的组合与构成形态。它构成了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维,对学生就业乃至教育本身产生影响,职业结构是变化更新的。有资料显示,“上海每年约有四五十个新职业产生,2004年上海又有65种新职业亮相。如美甲师、茶艺师、商务策划师、数码影像技术员……”另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在过去15年中有8000多个低技术职位相继消失,出现了6000多种新技术职位,其中不少是高技术职位;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工厂里,职业劳动呈智能化趋势。20世纪初有90%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现在从事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等智力劳动的人占80%。”[6]职业结构的需求变化和更新升级,必然会对教育供给方(学校)和需求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会根据职业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学生也会选择职业需求热、未来预期好的专业学习,以求得高质量的就业。

二、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状况

理想状态下的高职教育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作用,相互适应,良性互动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产业升级加快与专业调适缓慢的差异,职业变化的频繁与就业观念滞后的冲突,以及受其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相反,却使高职教育的结构与外部生态环境出现了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对高职教育的生态结构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专业结构不适应,类型结构不丰富,层次结构不系统,布局结构不平衡。

(一)专业结构不适应

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职专业结构必须加以调整变化,才能跟进外在结构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缓慢,适应性差,跟不上外在环境结构变化的步伐。这就必然造成专业结构失调、学用错位,就业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客观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影响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外部环境结构的动态流变特性和制导引领功能,使专业设置总是处在“跟班”和“随从”的地位,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稍不留神,就会被拉下;另一方面,专业本来就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滞后属性的,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存在着时间差、异步差,如果再缺乏调适观念,不能有意识地调整跟进,就必然会带来专业设置落后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类型结构不丰富

所谓类型结构,也称形式结构,是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职教育的构成状态。当下高职教育类型构成,主要有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股份制高职院校、国有民营高职院校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民办与公办高职两个大类。就我国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总量来看,所占份额比例还比较低。诚如教育部有关专家指出:“现在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仅仅是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关系,因此,不能完全说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格局。”[7]就是说,民办教育还仅仅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在校生人数角度看,在我国整个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为1174万人,民办高校128万余人,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约占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0%多。而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学校中,私立大学(学院)占了大多数,其中日本占73%,韩国占75%,我国台湾地区占70%。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职教育最基本的二元类型结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民办高校只占高等教育供给中的一小部分,由此造成了类型结构生态环境的单一,不够丰富协调,这样的类型结构的环境和状况,要想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高校毛入学率36%(2009年为24.2%)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大力拓展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空间。

(三)层次结构不系统

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等构成,形成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又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但就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现状看,还停留在以专科高职为主的单一层次上,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还非常少,整个体系的配套性不强,专、本、研、博的层次结构系统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层次结构生态环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难逃“断头”教育的厄运。这是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有序推进,着力改变的。

(四)布局结构不平衡

布局结构,也称地域结构,是指高职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区域间布局、资源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仅以区域布局看,截止2005年底,江苏、湖南、广东、山东已达到71所、68所、65所、64所,而西藏、宁夏、青海却只有2所、8所、8所。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的失衡与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布局结构不平衡,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均衡发展。如不加以改

变,势必会成为全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起到负面的影响。

三、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一)优化专业结构

服务产业的风生水起,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兴未艾,说明我们的时代正发生着深刻的产业革命。过去,是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现在,服务行业已超越实体经济而占据了压倒优势。因此,首先,专业设置应该跟进产业升级和转移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进入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长期潜在需求被忽略的产业、市场短缺的行业、高智能的行业,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这样才能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中,执市场和教育发展之牛耳,永葆主动态势和竞争优势。其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上,既要考虑办学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既要服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第三,优化专业结构,还要立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进行。这里最重要的是要给企业话语权,了解企业需要,倾听企业呼声,接纳企业建议,与企业共建专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在专业设置上的融入市场、“水暖自知”、熟知需要的优势和特长,与企业联动,保证专业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与企业合作,保证专业和人才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与企业互动,保证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企业共荣,保证专业的就业率和优效性。

(二)丰富类型结构

丰富类型结构,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模式。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单一的办学体制,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模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及多元合作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三条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大力举办民办高职教育意义良多:一是改变政府主宰高等教育的“一家独大”的办学格局,完善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二是打破政府“统包独揽”的一元化办学格局,有利于形成竞争;三是有利于改变政府独立支撑高等教育,以致规模过小、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四是有利于解决政府单一供给的财力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局,实现资源的多元和优化配置;五是有利于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路子、积累经验,在市场化环境和经营模式下走得更远。丰富高职教育的类型结构,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职盘子太小,比例失衡的状况,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即今后新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民办性质为主,严控公办高职院校审批。其次,政府要调整办学体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把投资目光转向教育产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第三,实施民办教育绩效资助政策。所谓民办教育绩效资助制度就是根据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社会声誉的好坏等情况,政府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资助政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三)完善层次结构

作为高职教育外部生态环境的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职业不断更新和高移,必然要求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才能适应外部生态环境的演变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功能。“在台湾1974年创立工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生;1979年设立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始招收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开始招收职业技术博士研究生。各种高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及时输出,有效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高职教育也应该逐步放开对发展本科以上职业教育的管制,构建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各层次人才相适应的层次结构体系。这样做,一可以使职业教育类型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的人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二可以完善教育层次,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追求;三可以更好地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教育选择。做到这一点,第一,要尽快给本科高职教育“松绑”,不要限死和冻结本科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的梯度需求,从严控制本科高职乃至研究生高职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数量,采用温和过渡方式逐步发展而不能“一刀切”,把门关死。否则等到大量需要本科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时,就会形成人才“断档”和“真空”,引发一哄而上的“大呼隆”发展。显然这是违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平稳、有序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二,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院校适时举办本科高职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就经济发达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强烈呼唤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因而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城市率先突破和“试点”本科高职,并按需求适度的原则择机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点”上突破,积累经验,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第3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导游专业 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葛益娟(1982- ),女,江苏盐城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导游服务与管理;王媛(1982- ),女,安徽安庆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及旅游规划;纪文静(1980- ),女,河南开封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导游教育、景区服务与管理。(江苏 南京 211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35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65-03

一、加强高职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导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近年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全国各地都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扶持。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日益活跃的旅游市场加大了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然而,我国旅游业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仍需加强,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已迫在眉睫。

2.导游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目标不是培养学术精英,而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最主要手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学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导游实训是通过利用各种资源让导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导游实际、培养应用技能。然而,导游实训的开展与纯粹技能型、操作型的专业实训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征,使得实训内容的选择、实训资源的依托、产品展示、学生能力考核等都存在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方面。因此,寻找适合导游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十分必要。

二、高职导游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

1.实训时间分配不足。目前的高职导游教育依然受到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理论教学所处的地位较高,课时比例较大,实训活动时间不足,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2.实训内容方式单一。导游专业选取的实训内容很多都是服务技能的机械性训练项目,往往过于简单,对学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比如在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模拟导游法,一般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轮流试导。单一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仅仅注意模仿教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导致学生职业热情降低,不能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安排的限制,学生往往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这种实训项目通常具有单项性、局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无法让学生深入具体岗位,感受实际的景点导游氛围和实际旅游带团的劳动过程。

3.实训基地保障薄弱。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实训经费和场地限制,在校内实训室并不可能开展多种类、综合性的教学实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各类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中小企业,导游实训岗位需求数量相对较小,少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容量上无法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往往完全受到企业的支配,企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分配学生工作,存在着学生实践内容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偏差。这些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导游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

4.实训师资经验缺乏。高职教育实训教学需要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教师学历虽高,但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未曾长时间在导游岗位一线工作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5.实训评价方式偏离。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对于实践教学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单一。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依靠教师进行评价打分,行业企业很少对学生的工作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只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对于实践效果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评价,并没有加以系统化。

三、高职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分析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缺乏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导致导游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高职导游专业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对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加以合理化和规范化。下面我们将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希望为导游专业的建设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旅游职业人才的必然需要。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当代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都包含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思想,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NVQ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础,例如美国、瑞士等国家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广泛采用校企联合开放式办学模式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2.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一般指实训教学后,学生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高职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活动所围绕的宗旨。实训教学目标体系的确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其二,强调“双证书”教育,实训教学目标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四,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这使得我们的实训目标体系能够更贴近职业素质和技能结构的要求。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应包括基本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基本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总和。综合职业能力指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虽然与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但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构建实训教学目标体系时应兼顾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

3.实践教学模式的结构体系。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是落实实训教学目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应当按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时间。实训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实训阶段:通过专业基础课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及计算机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实训阶段:通过演示参观、课程设计、创新实训活动、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训阶段:通过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企业服务或合作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训训练,强化适应社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1)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打破原有单一考核的模式,构建全面实施、全过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首先,全面性原则。实训考核应涵盖导游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导游计划的制订, 导游路线及日程的安排, 景点解说,到旅游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处理,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其次,全过程性原则。导游实训过程中, 应立足于实际的导游服务流程,严格把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受到实践的检验。最后,全员参与原则。系部领导、教师、行业指导老师和每个学生都应是导游实训考核评价的主体,可以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员参与的实训评价体系。(2)评价体系的设计创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院学分制的基础上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三类学分,重点打造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

其中理论知识学分主要通过修读学科课程并经考试或测验来获取相应的学分,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学分是学生获得专业技能水平的反映。它主要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或技能鉴定等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综合素质学分是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专业决赛或社会服务而获得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反映。专业通过开发一系列活动课程和综合素质项目使学生获得相应学分。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5个学分。

5.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体系。首先,实训时间保障。实训课程的课时数是完成实训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世界旅游教育最为成功的培养模式之一――瑞士的“洛桑模式”,学生的实践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美国的“康奈尔模式”,要求学生完成1600小时的实习任务。因此,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应对导游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保证实践课程学时的时数。学校的教务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措施,保证导游实训课程在课时、排课顺序、授课形式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

其次,实训基地保障。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引进三维互动模拟导游设备,运用多媒体场景模拟技术进行导游实践教学,通过三维显示技术,将景区的概貌真实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景区布局、游览线路的认识。在导游实训室进行的讲解实训项目,通过景区路线展示、学生模拟讲解、点评分析学生讲解等过程不断循环,打磨出训练有素的职业化、高水平的讲解员。开展“我是校园导游员”“导游急救护理服务”等创新实训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旅游旺季时 ,可以给予合作企业以优惠的用人条件,缓解旅游旺季企业用人紧的问题,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同时,要加强对实训基地学生实习的规范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导游职业所面临的压力。

再次,师资队伍保障。导游实训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贴合紧密。学院可以通过培训班、讲座、顶岗实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实训师资的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外聘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导游到校做兼职教师,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带动在校教师提高实训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这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

最后,教材建设保障。目前市场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导游实训教材,实训教材的工作情景设置单一,无法满足指导导游实训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出适合本学校导游实训教学的校本教材,它需要考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知识技能要求、学生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因素,从旅行社专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来开发设计项目课程。

对于实践教学,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纽曼曾有过比较精辟的论述:“在实践环境里,即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艺能够学得最好。”这是高职教育的至理名言,也体现出实训教育在导游专业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对于导游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并不深入,加之在传统的导游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重视,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的实际工作当中。本文通过分析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理论,我们发现,导游实训教学模式需要包含科学合理的实训目标和实训结构、完善的实训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导游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给未来中国旅游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安刚强.高等院校导游实训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

[2]陈永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导游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J].电子商务,2010(4).

[3]成志湘.浅析高校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4]侯建军,林.三元学分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2).

[5]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4&recid=&filename=2007186350BQ

nhHSQ,2007-11-06.

[6]姜坤,邱德玉.导游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7]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DB/OL].http:///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2009-07-08.

[8]田华,赵亮,王延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0(12).

[9]熊友平,钱晔.高职类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

[10]杨蕾,蒋子牛,杨建军.职业院校国际旅游专业实训质量监控体系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3).

[11](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学 英语 微课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在不断的增多,微课的主要优点就是“精短、趣味性强”,也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优点微课受到高职职业教育的青睐。目前,中国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育资源信息化越来越普遍,英语教育也逐步向此形势发展,因此,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要注重微课与高职英语教育之间的融合。

一、简要阐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之中微课的意义

1.在高职英语教学新理念、新模式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我们简单称之为《基本要求》)对于教学模式方面有了详细的说明,“要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打造一个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符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很好的满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职业工作场景进行模仿,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微课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可以很好的达到以上这些要求。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要把握好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点,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理念与设计,打造一套与时代要求相符,突出高职特色的教学形式,这样才会真正发挥英语教学与微课充分整合的效果。

2.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微课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自主,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实际情况,对视频课程实施选择性的观看,还有暂停,重复等多种功能,观看中可随时展开讨论。学习旅程中的挫折被个性化的学习产生愉悦感所取代。学生在对视频实施观看期间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反馈,老师把学生反馈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有目标的进行解决。此种学习模式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实用性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在高职英语教学之中效果尤其显著。近些年,微课从最初的无,再到今日的微课热潮,这都代表着微课已一点一点的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微课以其短小精炼、快捷高效,形象生动的视频课程,将教育信息技术有效的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有效的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不仅仅使得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不足。

二、高职英语教学如何运用微课

1.把握好微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微课设计的时候,要融合教育心理学、基本教学技巧的使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甄选,这样微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才会有所帮助。微课录制之时,在微课的末尾都要配上一段短小的总结,对要点进行概括,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整理,可以很好的抓住重点和难点;在微课之中,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暂停,或是简单的提示后续内容,这样学生浏览微课程的时候就会自主的将与之相连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方面,一定要把握好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高职高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设计微课的时候把握好新知识的融入。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对新课主题实施深入的分析,进而制造出一套新颖、趣味、与时俱进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上老师把这些材料展示给学生,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又把单元知识融合到视频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课堂教学目标也自然就实现了。

3.设计微课的时候把握好疑难点内容的融入。老师在实际英语课堂上,会观察到学生对于新单元中的疑难知识点的把握不是很到位。 因此,老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可以将此部分知识融入其中,可以选用图表的方式,经过微课,使学生可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直观的学习。

4.抓住微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1)微课的优点就是短、小、精。目前我们已经步入微时代,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层出不穷,也备受人们喜欢,微课堂也自然不例外。相比较复杂的学习资料,学生对于微课非常的感兴趣。(2)微课对于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进步都有一定的作用。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性比较大,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有选择的实施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效的提高。和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可以节省了老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的时间,很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微课资源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育资源信息化越来越普遍,英语教育也逐步向此形势发展,因此,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要注重微课与高职英语教育之间的融合。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会伴随许多不足,微课的缺点在于知识的片段性,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将这些缺点进行弥补与完善,在专业规划、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实施协调,将微课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 实教数学 创新

一、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与就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受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各院校教学实践的效果仍有极大的不平衡。总体而言,其专业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蓄,还需要针对实际操作、餐饮服务等操作性极强的就业方向进行能力的专项训练。总之,该专业需要学生自身有着极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与亲和力。

2.理论体系较完整

院校自身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课理论内容,但也给教学方式带来了限制,使教学局限于或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3.学生全方位发展

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服务行业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对于未来可能涉及的多方面知识有所涉猎。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对经济、能源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开设的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具有实际价值的学科,其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高级人才。然而,事实是:一方面旅游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旅游对口专业的人才就业率低,供需严重失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注重于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方面有所欠缺,学生实际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需要相差较远。并且,由于目前旅游院校大部分都是以在学校内部集中的学习实践为主,学生基本上不会在毕业之前参与实际操作,所以综合能力的培养都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理论的灌输上。而在旧式的教育体系下,学生的所学与现实需求并不能得到完美的平衡。

2.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受限

对于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如果学校不能给学生搭建完好的旅游教学实践平台,就很难将理论贯穿于导游、餐饮等相关的实践课程之中,对技能的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打折扣。

3.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的旅游业还属于新兴行业,旅游专业尚属于一门新建的学科,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其他行业、不同的学科转职而来的,理论储备不足,实践上又缺乏磨练。虽然也存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可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仍相对较弱,新型的功能型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也导致生源出现问题。

三、高职旅游教育教学思维观念的创新

1.注重实施培优教育

实践教学是任何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并使其在全新的形势下更加科学,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都是实行培优补差,坚持全才教育。这给现在的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实施“培优教育”的就是为这部分人才提供专属的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2.重视管理制度创新

要采取学科之间的交互制度。通过这种交互性的学生管理制度来打破各种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樊篱,有利于学生将不同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并且,在成绩的评定制度上,对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质的评估应采取随堂考察、结业考试、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极可能避免单一从分数出发的旧式教育模式,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四、高职旅游教育教学实践的革新措施

1.增强硬性条件,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要完善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尽可能投入大笔资金建立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学校应以社会市场的实际需要为根本依据,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对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资金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拉取赞助、寻求社会资源进行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尝试建设模拟实验室,模拟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多种场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的合作,可为实践教学提供比较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综合型人才

全球化的服务行业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了朝阳产业。因此,就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学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旧的培养方式,确定“以发展创新的新科技新动向为导向、以市场大环境的需求为背景、进行全方位多功能人才培训计划”的课程体系,强化多种技术手段,实施“铁腕措施”、不走形式、有目标、有决心的创新教育改革。要把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前期经验,进行“头脑风暴”等“思维洗脑”。对于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并尽可能为这些有“想法”的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供给。

3.加强教学环节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多人合伙制作教学课件,如果有人提出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则由教师小组成员之间集体讨论,并选择性地将精华内容编入到课件库中。以此来形成完备的数据集成,整合多人的思想智慧,实现良好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创新。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年轻教师实行帮扶助教制度,制订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有秩序地将具有潜力的优秀教师定期送到行业一线岗位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新的科技发展要求,当一批新型教师得到良好的培养之后,再根据个人的能力素质进行职位的划分。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教学保障管理的环节无误,实现班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建立多位一体化的责任教师的听课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总之,高职院校应当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实力强的毕业生。而要培养出这种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必须要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只有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旅游行业的特性,把它们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为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谋求新思路,扩宽未来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对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2]张亦军,王丽萍,王懿,杨志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8).

[3]尚蕊.对提高旅游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职教研究,2012(1).

第6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优势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38-02

Advantage of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 Huan, YANG Yan-qing, ZHANG Jia-le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jiakou 075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refined and widely used now.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eaching,especi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as played an important bined the teature of mul? timedia technolog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elaborated that the multimedia technique educates in higher occupation in need an advertent problem in the applied advantag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dvantage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宽了教育系统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教育观念、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这些特点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借助于书本、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相对单一的媒体,比较适合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或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但要透彻地讲明一个设备(或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工作过程就有些力不从心,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直观的形象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大量的实物模型和各种挂图。之后,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又采用了投影、幻灯和录像等。这些方法的采用虽比模型和挂图前进了一步。但从实质上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也飞速发展。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那么“多媒体技术”究竟是什么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我们可以通俗理解:“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种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根据对多媒体技术定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归结出其三个显著特点:

1)多种技术的集成性,并且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

2)信息媒体的实时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3)处理过程的交互性,即实现复合媒体处理的双向性。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上所说的三个特征,所以就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内容更新取舍的灵活性。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丰富灵活的动态图形功能,更是教学过程中所特别需要的,这同时也使得多媒体技术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场所。这种结合使得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两者相得益彰,必将使传统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2多媒体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其教育特点与其他高校相比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有差异。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联系紧密,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技术意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所有这些 都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有针对性,在知识理论的阐述上要简明扼要,在实践操作方面要加强训练。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理实一体”课程较多。这些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实践部分要占据总课时的大部分,因此会就导致理论部分课时不充足,教学任务繁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大大减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劳动强度,使教师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除某些章节需要详细叙述外,其余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听、看、学的同时还可以参与演示操作,如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直观更全面,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以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多媒体技术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更优化,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要求的硬件往往以高科技的配套产品为主,其中以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最为广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又往往以其明亮的色彩和贴切的音效进行烘托,在视觉和听觉上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精力容易集中的前提下讲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场景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在没有条件或机会参与现场教学时,可利用影视或实物展示开展课堂场景教学。如在对工厂一些设备进行分析讲解时,可以通过拍摄好的现场设备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实物对照式的讲解,把抽象的不易于理解的东西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更接近事实,克服传统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推动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进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处于发展状态,很多方面例如课程体系、教材选用、课堂教学方法、实践培养等各环节都还在完善中。而多媒体技术以其教学成果收效较大的优越性,已被广泛地倡导于教学改革中。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也要求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3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不能过分强调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2)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得当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不能只强调外观的美观,华而不实;也不能过分强调各种媒体的应用,把大量的声音、图片、视频堆砌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不明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突出重点、难点,适当的使用各种元素,以服务课堂教学为主要目的。

3)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除精通自身专业知识外,还需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中设计到的各种硬件设备和相应软件的使用。这样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钻研。同时,也需要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技能,使得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为教育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优势是明显的,也是时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如何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是每位教师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我们以此为契机,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使职业教育绽放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有效方法;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大量的实体企业输出高技能人才的,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变大变强有着一定的关联。同时,一些实力企业已经购置机器人参与到生产过程当中,表明低素质职工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而综合素质高的职工将被各国所重视和抢夺。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并肩负艰巨的使命,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环境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而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就是当前高职教学的应对之道,不过,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与实践却不容乐观。故而本文以此为对象进行探讨。

1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各种学习方式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目前的教学方式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传统教学学习方式和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而传统教学学习方式主要有粉笔黑板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主要有非正式在线学习方式(如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和完全在线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内容和指导的在线学习)。同时,由于本文探究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和行动过程也是混合式教学的对象。综合而知,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传统教学学习方式的优势、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的优势、企业实践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

2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2.1 高职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支撑平台

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部分就是网络化教学所需的硬件基础建设,而最为关键的即是网络化的教学平台、规模化的网络教室及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其中,担负师生之间网上交流的载体即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点的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校园网的接口和登录权限进行同步和异步方式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教学环境保障。

2.2 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素养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若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步成型,那么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师生特别是教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而通过多年的网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教师都具有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能力,意味着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不再成为问题。同时,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学生也已经具有简单的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并能够自我进行一些必要的资料检索以及学习群体之间的互动性学习,进而形成网络性的学习方式,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教学技能保障。

2.3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当今时代,单调的纯粹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已经被学生所厌恶和教师所摈弃,也就是高职院校师生都渴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教学激情,从而建立高效的教学方式。而混合式教学就恰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多元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学校教学、网络教学和企业实践等多种教学过程来摆脱单调的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弥补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相对不足与差距,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师生的潜力都得以发挥出来。

3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1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逐步探索和思考,这就意味着此处的“有效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普遍适用之,仅仅是就多数高职院校的情况适用之。而无论是基于何种教学,都要涉及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介入,也需要根据教学过程而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下面拟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阐述:

推行过程导向法予以实施混合式教学,即以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将网络教育、企业实践和学校教育设置为统一的教学任务,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具体而言,首先是对过程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予以混合。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促进职业过程能力和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同时过程能力和过程知识隐含在过程任务当中,而过程任务因各种因素影响会存在一定差异,且过程任务存在不同的难易程度,因此需要对过程任务分解为各项子任务予以实施。这样,基于不同级别和性质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不同的组织形式予以应对。其次,是基于完整的职业过程循环的教学活动进行混合设计。职业过程主要是围绕完整的行动过程而展开,而高等职业培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主动建构和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因此,学生关于行动的真正领悟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感知就能够胜任,需要切身参与和感受才能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检查、评价和改进工作过程的能力的目标。而目前关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任务式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自主式教学活动等等。而对于完整的职业过程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教学活动共同进行并予以混合设计。再次,是基于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全面支持,即网络课程平台是通过创设虚拟化的任务情景来为教学活动过程提供全面支持。

当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并不仅仅限于过程导向法的推行,还有其它方法并需要逐步积累教学经验而予以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教学缺陷而予以完善和改进。

3.2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育高技能水平的职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学校教学、网络教学和企业实践相互补充的混合式教学中,虚拟化的网络教学占据重要一环。为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途径之中,网络教学的好坏关乎着混合式教学的质量高低,唯有将网络教学质量予以提升,混合式教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网络教学可以设计学生参与序列化活动的学习流程进行优化,即通过进入任务是否是活动的任务顺序(如若否就退出)是否是协作活动(如若是,进入协作学习并基于活动任务予以分析和小组分工;如若否,进入个人学习并查看活动主题和指导语)学习活动操作提交学习活动。这样,可以通过对网络教学的优化和提升来强化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发挥,并进而使得混合式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4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操作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可以实施混合式学习课堂教学和混合式学习实训教学。混合式学习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并将所学课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文献调研和实践考查,根据调研情况和考查结果进行框架构思,而框架构思主要是基于理论分析和方法选择进行;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根据教师实施和学生配合而予以问卷调查和课堂实施;第三阶段为问卷分析和数据统计,并根据数据处理进行资料分析;第四阶段为理论方法,并制定评价指标进行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价。而在这四个阶段当中,各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存在着承接关系,即框架构思问卷调查和课堂实施资料分析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价结论建议。

混合式学习实训教学活动设计见图1所示:

这样,通过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的逻辑程序,来更好地实施混合式学习实验教学。

5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而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却并不理想,需要全体高等职业教育者的集体智慧来予以解决,对此,本文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也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和缺陷,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当中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罗冬梅.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36-40.

第8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优质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罗尧成(1974- ),男,湖南隆回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上海 200093)

[课题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示范性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质量保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ZS197)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14-03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国引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与其渴望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愿望,使得中国对中学后教育的需求非常巨大。中国是对国外优质高等教育最感兴趣,也是最渴望的国家之一①。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以及国民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与日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办学如何识别与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确保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已被政府的各类教育规划和政策密切关注,并成为诸多实施国际化教育战略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经济属性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

在教育服务贸易理念的指导下,世界范围内相当大比重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都呈现出鲜明的经济性。在我国,《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调查也证实了这一情况,一家知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负责人直白地指出:“90%以上的合作项目都是二三流大学用来挣钱的。”而另一位合作办学的负责人更是坦陈:“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名声很差劲”“国外学校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卖文凭。”一方面是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则是申报合作项目的高校趋之若鹜。有媒体指出,2010年年初,教育部的办公桌上积压了4000份中外合作办学的申请,而这些被压下的办学申请都无一例外地来自“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立生指出,“我们参与合作办学的一些学校,口头上都讲得冠冕堂皇,但其实不少脑子里装着的都是钱,这是中外合作办学现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从中派生出来的。”②

通过开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来促进本国经济目标的实现,这已在诸多国外政府、组织及高校的报告中得到体现。如新加坡在其《新挑战新目标——迈向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未来15年经济发展报告中,对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世界校园”,以便在世界2.2万亿美元的教育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其数量目标是,2010年前,实现在已有5万外国留学生的基础上,再扩招10万自费留学生和10万短期培训学生,使教育服务贸易收入从占GDP的1.9%增长到5%,使教育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柱,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近年来在英国,每年靠教育出口可获利逾100亿英镑,约占其GDP总量的1%。而在澳大利亚,其国际学生从1994年开始每年递增15%,2005年~2006年,澳洲教育的收益达到101亿澳元,在该年度已经位居该国服务贸易产业的第二位④。

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逐利性也得到了国外高校调查的肯定。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发展署(IDP)对于传统的公/私立院校以设立分校、结对子、特许以及其他方式向其他国家提供课程和项目的调查研究显示,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因包括:增加额外收入(41%);提高形象和声誉(31%);课程国际化(13%);给澳大利亚大学招收国际学生(9%);提高境外合作伙伴的能力(6%)。其中,所有原因中排名最低的那项措施还包括了给澳洲教师提供在海外校区上课的机会、通过境外项目的教学和管理给教员提供训练和发展的机会⑤。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外国合作伙伴和国内类似机构进行能力建设这样的原因被认为不重要,进而体现了境外教育从学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到商业和创收的转变。

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逐利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体现在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一些“只认钱”的合作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文凭工厂”;合作办学的专业大多限于那些低成本专业,直接加重了部分专业的重复设置⑥;有的合作项目根本没有实质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国外高校仅派一两名老师前来授课。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需要高成本,而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于合作方而言具有或明或暗的逐利性,在教育服务贸易理念下,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二者呈现出一种天生的矛盾关系。因此,要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质量,首先识别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加以监督和保障,这尤为关键。

二、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那么,哪些资源才称得上是优质教育资源呢?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和丰富。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的教育水平,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的学校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和特色资源等方面⑦。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的实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应尤为关注三个方面,即拓展资源视域,避免观念误区,把握优质特征。

1.拓展资源视域,关注“新型提供者”的资源。对于教育资源内涵的认识,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以及无形的教育资源。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而言,在现有引进课程与师资的基础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管理经验,应成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性使得高职教育优质资源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高等院校。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国际财团、媒体和信息科技公司、新的私人伙伴、私立院校等都越来越多地参与提供教育,现在的教育提供者的含义正变得更为普遍和广泛,因为它包括传统的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组织和公司⑧。如新加坡的莱佛士·拉萨尔有限公司(Raffles LaSalle Limited)是一家贸易公司,它就在亚洲许多国家提供时尚和设计方面的教育,为这些国家积极提供时装设计类课程。它通过签订一些新型的合作协议涉足了许多国家,它把“新加坡的公司与在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分公司结合起来,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一个州和加拿大一个省的认可,由一所澳大利亚大学、一所英国大学和多所国内合作高校联合授予学位”,跨境高等教育观察组织将其描述为“国际合作的典范”⑨。结合职业教育资源的特性,对于“新型提供者”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我国高职院校应予以特别关注和重视。

2.避免三个误区,保证资源引进与使用的优质性。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相对性和过程性特征,再加上目前国内尚未建成完善便捷的国际高等教育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国外高等教育机构资质和水平认证体系,大多国内高校对于国外合作院校了解不周,因此在引进资源的过程中很容易“以不变应万变”,采取一种定式化的应对举措,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应防止如下三个误区:(1)名校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部分高职院校不关注自身的专业实际,一味追求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并以同国外知名的研究型高校合作作为项目宣传的资本。事实上,调查显示,一些与国外较好大学合作办学的国内高校反映出对合作质量和效果的不满,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具体合作的专业并不是国外合作学校的强项或特色专业⑩。(2)认证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认证目前已成为国外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高职院校在引进合作资源时,常将一种认证过的资源视为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一种通过认证的资源是否是优质的,还要看认证的机构和组织是谁,以及它坚持的是一种怎样的标准,否则,“如果违规提供者或欺诈资质的机构与国际合作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则合作教育质量风险就会大量出现。”11在现实实践中,许多网络机构与新的组织,它们自我任命并参与其成员的认证。而有些认证工厂,往往不过是一个网址,并且通常游离于国家监管体系之外。(3)过去优质资源=未来优质资源。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好“入口关”非常重要,但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全过程的考察和对待,只有根据本国、本地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资源不断加以有效利用并本土化,同时进行动态的考察,这种过去的优质资源才能成为未来的优质资源,否则,优质资源也会在合作办学实践中因“水土不服”而导致“变质”。

3.把握本质特征,发挥引进教育资源的理想功效。上文已经指出,对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而言,有效地发现及辨析优质教育资源尚存在较大困难。但是,只要把握好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要求和属性,并以此进行选择,就能较好地保障引进资源的优质性。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要求和属性主要包括:(1)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性。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全面性、整体性的称谓。教育资源的引入固然可以以某种要素为主,但要求具有一种整体性的观念。如引进优质课程要与引进优质教师相联系,而这二者的有效引进又与优良的管理模式相关联,因此,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必须考虑其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2)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高职院校鲜明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也使得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地缘性很强。十年后,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区域性、社区型的学校,哪怕是行业、企业办的,也会具有非常强的区域性、地缘性特征,也就是说,学校依托的行业在当地要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发展前景,最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12。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应非常关注其与院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性。(3)优质教育资源的适切性。教育资源的适切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符合高职教育类型的特点,普通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并不能算是优质资源。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职教育主体对接的国外合作方有相当的部分是国外的综合性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国际合作的高职特色总体上不明显13。二是要符合不同高职院校的特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应与国内高职院校“门当户对”,要充分考虑国内合作办学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以实现合作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匹配。

三、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

为了有效实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引进这一环节,而是要把其拓展到包括资源认证、资源使用,以及引入资源本土化后资源的输出等全过程中。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把好门”“引好路”“走出去”涉及全程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策略。

1.把好门:严格开展对引进资源的资质认证。就整体层面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层次较低,合作办学专业和课程门类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设置项目运作在较大程度上偏离教育主管部门初衷,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引进资源还比较缺乏严格的资质认证。负责开展对引进资源进行资质认证是不同行动者的责任,责任的第一层在于教育提供者自身,第二层在于输出国,最后一层,毫无疑问在于输入国(教育的进口方)14。第一,对于教育的提供者而言,需要科学鉴别其已进行认证的教育资源。国外有些实施认证的研究机构网络和新型组织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对实施项目进行评估,它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生产越来越多的经过认证的“明星”而不是提高质量。同时,市场力量正在使提供者的形象及其课程与声誉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项目与提供者争夺尽可能多的“认证”之星以增强竞争力和获得国际合法性,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区分合法认证者与违规认证者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15。第二,对于输出国而言,由于“新型提供者”不是“本国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或不被认可,通常不属于国家资质认证与质量保障框架体系范围,因此在确定其质量和合法性方面带来了挑战。即便是属于输出国质量保障框架范围内的资源,也由于实施的认证只是对资源的标准做出最低要求,因为无法保障这些资源的优质性。第三,对于输入国来说,其明确跨境办学的目标与预期利益,并保证登记注册、保障质量与认证过程,它有助于保障高质量地实现国家政策和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16。改革实践也表明,国际合作举办高等教育应该审慎地看待和选择国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选择过程中,仅依靠国外的认证和评估机制是不可取的,在保障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方面,接收国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②方可成.教育部动刀“中外合作办学”[N].南方周末,2011-08-25.

③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Panel Recommends Global Schoolhouse Concept for Singapore to Capture Bigger Slice of US$2.2 Trillion World Education Market[R/OL].http://mti.gov.sg/ResearchRoom/Documents/app.mti.gov.sg/data/pages/507/doc/DSE_recommend.pdf,2012-02-15.

④梁秀伶.我国及世界各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9):85.

⑤Dorothy Davis,Alan Olsen,Anthony Bohm.Transn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rs,Partners and Policy:Challenges for Australian Institutions Offshore:A Research Study[M].Deakin,A.C.T:IDP Education Australia,2000:35-45.

⑥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100个。从专业分布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共255个,占36%;外国语言文学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132个,占19%;电气信息类(如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94个,占13%;经济学类(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学)74个,占10%;艺术类(如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37个,占5%;教育学类19个,占3%;其他类101个,占14%。数据来源于刘增辉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开始整顿》一文。

⑦谢维和.论优质教育资源的含义与建设[J].人民教育,2002(11):26-28.

⑨(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M].蒋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2.

⑩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

12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

第9篇:高职教育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66-01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及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 生态、文化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持续发展,又促进着旅游市场全球一体化。 由于旅游活动的文化特性,旅游产业具有突出的涉外性。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架构和语言基础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型双语人才无疑将成为旅游业在新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生力军。 但目前旅游高等教育中英语人才培养明显不足。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既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尤其稀缺。 这就使得我们在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使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其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专业特长,显得十分迫切,也是目前旅游英语专业的首要任务。

一、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丧失活力。通常来说,旅游英语专业应该包括英语和旅游两个方向,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复合能力,即需要具有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能力。但由于我国旅游英语,尤其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起步较晚,这方面的师资还非常欠缺,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二)课程教材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为教材编写没有针对性、教材内容存在质量缺陷等问题。不同于其它类英语教育,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特别强调专业实用能力,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把握住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方法的灵活运用的准确性。而目前的实际却是市面上通行的教材虽然五花八门,可精品少,问题多,针对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深度特点而编写的精品更少;或者有些教学内容空洞、东拼西凑、质量低下;或者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没有实用性。

(三)重书面语轻口语。一方面,众所周知,旅游专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旅游业的服务业性质决定了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英语实用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流利的听说和基本的应用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实际录取门槛较低,造成了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普遍英语基础不扎实,起点低的现状。这与该行业语言实用能力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供求鸿沟,而这道鸿沟给教学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学与实训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上必须是“全能型”的,即教师除了能正常地给学生讲解演示外,还应能指导学生操作,具有随时解答各种问题和排除操作故障的能力。针对高职教育所要突出的“职业性”,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对知识的传授应从培养岗位能力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因此,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专职教师应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兼职教师应是长期工作在旅游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及其对旅游行业前沿最新动态的了解与把握,在向学生教授一些操作技能性强和实践经验的课程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习惯。

(二)建立符合专业需求的精品课程。既然旅游英语课程兼有英语课程和旅游专业课程的特点,高职高专的办学模式又强调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培养实用型的人才,那么传统的大学旅游英语教学模式势必要被与时代特点息息相关的课程模式代替。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旅游职业的要求来培养相关的人才,急需高职高专的旅游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实践环节,打造旅游精品课程。 在校区合作的背景下,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师生们实践的环境,校企之间还可以共享人力资源。聘请专家参与校内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相关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介绍旅游及其企业文化,辅助学校教材的建设,更新课堂教授的内容。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为导向,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吻合,因时因地制宜地增加或减少原有的教材内容,使得课程教学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旅游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优化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途径

教师必须了解剖析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把握具体教学对象的英语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学习能力、兴趣点、薄弱点等信息进行分析,并以其对学习的感受为前提,制定他们认可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思维,从而成为整个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优化教学的核心指导思维。

总之,要想抓好高等职业旅游英语教学,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并结合行业发展动态设置教学内容、创造交流环境,不断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果,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涉外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希星,王鹏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