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教师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素质教育

第1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一、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基础

(一)教育观念转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加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活动,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形成适合时展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要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以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及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风格和精神风貌,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要把培养少数尖子生成才的观念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成为社会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分数评价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学生能力评价和特长发展为标准。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使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在没有思想压力下接受教育。教师要面向全体,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并用教师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个体能力和谐发展。

(二)文化科学素质

要有较为渊博的学识,即有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是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扩充,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层次高,达到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求,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丰富和提高文化知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博学多识的教,才能培养出多才多艺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提高教师文化科学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教学能力

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师要精通本科教学内容,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熟悉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教育教学能力,首先以教学基本功为基础,包括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教材,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原则与基本教学方法。其次,要具备专业基本功,所教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具备“三笔字”、“简笔画”、“板书”、“教学语言”、“教态”、“备课”、“教具准备”基本功要求等。总之,教师不应只拥有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使素质教育顺利地开展。

(四)科研意识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建立科研意识,努力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教师要根据社会总体要求、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去调研,它包括:教育理论、品德素质、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能力培养及学法指导。素质教育要求教研工作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既要研究知识如何传授,更要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要富有创造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要有打破陈规,超过前人的胆略,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积极创出适合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为素质教育的推行铺垫。

二、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号召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片面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前途的大小,有用无用。进入社会后,一个人有无出息,不是以工种的好坏来决定,而是看你在你从事的工作中,有没有能力干出一番成绩来。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经过从教二十多年的观察、了解、分析、总结得到:步人社会,精明能干,成为有用之才的人,往往是那些在校中等以上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些每次考试分数第一的学生为数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完全以老师的旨意循规蹈矩地完成课堂教学。老师四十分钟讲得条条是道,学生背着手,端端正正地听,这堂课就上得成功,如果学生开展讨论,动手操作,就认为课堂纪律乱,这种教学观念对吗?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呆板:机械地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积极活动,动手实践,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知识就不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更不能迁移,不能迁移就不能创新。创新学习指导过程,是根据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实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传统型”为“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哪怕是错的,只要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都要给以鼓励,要尽量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哪怕一点点进步的火花,都要通过肯定、鼓励把它点燃起来。

第2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第3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一、丰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智能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宝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有一轮太阳。”一名语文教师,要求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储备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常识,只有这样,在教书育人时才能旁征博引,互为贯穿,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大知识容量。其次,教师应努力渎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教师改变自身知识结构,扩充知识能量,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拓性精神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另外,改革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内渡过的,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必须渗透在教学中进行,更好的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师德素养,培养学生品质

良好的师德同时有利于塑造教师理想人格。教师不断学习,依据师德风范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这样才能实现人格的完善。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只须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个性才能养成性格。”学生总是把教师个性品格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假如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健全个性,那对于学生的品质培养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另外,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造的精神。同时,对落后、消极、厌世人生态度采取批判,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对生活、人生的信念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是教师师德魅力所在。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今天,如果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不高,那么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不够高,也不能引导学生塑造美的心灵。教师必须加强审美,提高审美素质,才能把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传授给学生。

语文学科是一门不同于别的学科的课程,它富于情感性和形象性,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课本上的一些经典名作,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塑造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如《诺曼底“遇难记”》一文中塑造了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光辉形象。语文教师通过美的交流,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描绘性的教学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形象,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美化学生的心灵作用。人性美的体现正是在学生身上所缺少的,对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困难,如何正视自身的优点,培养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4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要认识教师,就必须认识教育,特别是中国现代的素质教育。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要求教育优先发展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之路。无论城镇化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智力支持,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教育不仅要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基础,又要为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做准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以前,我们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性质是什么?是仅仅把少数人从多数人当中选拨出来,送上大学,甚至送出国门,还是要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打基础?是为少数学生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发展,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即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从思想上解决上述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认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贯穿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着力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全是考出来的吗?不是,是靠科学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促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挖掘潜能,开发秉性的结果。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素质教育的最好成就。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素质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高素质的社会人,那靠谁来实施素质教育呢?当然是教师。怎样的教师才能实施好素质教育呢?

一、相信人人都有才的教师,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这样一个人:她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就是今天所应当培养的学生。

就目前而言,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用人部门的反映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我们就应该相信知识就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一个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一个律己严格,待人宽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中国心得人。只有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才会把全部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师爱是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二、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的教师,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办法,好途径

现在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挑选适合目前教育方法的学生。学生的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发展的个性特色。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关心、支持、赞许、鼓励的氛围中塑造自我。引导学生:人人树立理想,个个成为栋梁;生生确立目标,处处学会做人;时时增长才干,天天增强体质。理想远大而不空谈,思想开放而不放任,学习刻苦而不孤傲,勇于参与而不附和,兴趣广泛而不浮浅,仪态文雅而不奢华,行为规范而不拘泥,谈吐文明而不懈怠,讲究礼貌而不呆板。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激励比控制更为有效。自尊心是学生的第一情感,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便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期望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合理的、适度的、入情的期望会产生神奇的激励效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现在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参与、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生动的学习,主动地发展是激励教育的出发点。以尊重、激趣、参与、和谐四要素为核心的激励,是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生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依靠科学发展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地发展

教师只有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前提下,以“大朋友加指导者”的身分出现、交往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这时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开展一些如“文明礼仪岗”、“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小组”、“法制宣传队”、“科技支农小分队”、“环保行动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亲身体验,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第5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素质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在学生心中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师德精神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我们仍然应该贯彻执行,同时,在当代,教师还应从根本上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师德培养,这也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根本准则。

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老师承担着艰巨的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劳动兼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特点。具有精神高度集中,连续作战,没有工作时间界限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除了大量的“教”与“学”工作之外,还兼任其他一些社会工作。从清晨到深夜,没有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因此教师要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要注意劳逸结合,掌握一些简单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地生活习惯和生活秩序。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把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此教室就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力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其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承担公开课或课堂教学大赛时,站在讲台上从容大方;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坚韧镇定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有较强的教育和管理技能等。教师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又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播者,如果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始终被历史所抛弃。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常言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是每一位教师崇高的教学典范,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变自如,才能真正肩负起培育“四有”新人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6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在我们乡镇学校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素质:

一、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

二、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三、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

四、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7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1 言必信,行必果

作为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他所说的话绝不是随随便便的。比方在对学生的奖罚问题上,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轻易地对学生许下“诺言”而课后却不一定去兑现,那么学生对这位老师就会形成一种不信任感。“言而无信”不但会把一种本来颇具积极性的上课方式扼杀,而且会使教师的威信轰然扫地。作为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在工作过程中切莫“只打雷不下雨”。一旦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就会大大妨碍学生的群体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任何奖罚措施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不能随便乱说。其他场合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一旦答应过学生的某些事情,就一定想办法把它做好,不拖泥带水,不留遗留问题。

2 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老师出口脏话,随地吐痰,乱丢烟头纸屑,在公共场所随意喊叫……其作为教师的修养便会在学生和心目中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会仿而效之,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加大难度。太随便的教师给学生一种懒散的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最不容易集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打扮。毫无疑问,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随时保持旺盛的精力,体现出良好的教师风度.适度的穿着打扮对美化教师形象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好限度。特别是在上课时,太时髦,太出格的穿着打扮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如果几天一个发型,频繁地更换衣服款式,只会“有效”地转移学生的兴趣,很难引起学生的好感。更不用说提高学习效率了。

3 学高为师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人民教师,决不应该只停留在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层次上。教师必须时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口普通话,一手好字,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对教师这门职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更欣赏那些不但本门知识功底深厚,而且各方面都有所了解的老师。过窄的知识面会使学生“瞧不起”。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的。作为新时代的脱离了旧时代被动挨“灌”方式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不是随便敷衍,而是讲求“真凭实据”。另外,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活气,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便只会以应付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根本谈不上知识的灵活掌握与再创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设计教学方式。精巧灵活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兴趣倍增,学习主动性加强,也会觉得这位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颇具创造力。

4 文武之道

教师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批评处罚学生的问题。有的老师“望龙心切”,批评处罚学生时毫不留情,“恨铁不成钢”。殊不知,师生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理距离不是一下子能拉平的。过激的批评处罚不但使学生觉得在其他同学面前丢了面子,而且会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有的学生甚至还会找岔子故意刁难老师,使老师下不了台,老师给他的处罚他最终也只能是口服心不服的。个别差生“烂船烂扒”,始终与老师闹对立。这样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老师的形象受到影响。人心金钱难买,武力难服,“以心换心”才是最佳途径。颇具启发性的教育诱导,其效果是最佳的。任何场合的任何批评处罚措施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总体效果。

5 群众路线

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会更准确详尽地得到自己工作的信息反馈,并随之随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体贴与关心,觉得老师既令人敬畏,又容易接近。这种心理效应会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驱动力。平时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地上完课就走,对学生的问题只严肃呆板地进行解答,这样的老师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学生“敬而远之”,产生心理障碍,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

第8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主导者的身份必须改变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在维护着自己的“师道尊严”,把讲台当作神坛。把自己当作权威,严重压抑学生个性的张扬,压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志早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因素除了学生个人的智力与个性外,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学校气氛不民主、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对学生限制得太多、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学生不但会失去自己的“思想”。还会失去发展自我的机会――教师就不自觉地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应该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底线。教师要以指导帮助者的身份,用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的信心,用自己的智慧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去实现教师所期待的角色。以鼓励、尊重来增进信心。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就说该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可后,再按照那类的学生来要求他。一定要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单纯知识传授者角色必须改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一直在强化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所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工作的着眼点也是仅仅为了满足于教会学生应付考试,而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辅导学生学历历程和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和智能。现代的人应是情感、品质、健康、智力、能力、审美全面发展的人,而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更谈不上“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于“评价管理”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强调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作为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引导而不是传授,不把结论给学生,不替代学生思考,创设和推动学生思考情境,引导学生会发问、提问、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敢于超常规。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的碗里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全能者的身份必须改变

教师当然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社会上一度产生出“一桶水”论、“蜡烛”论、“自来水”论。教师以全能者自居,这与“师道尊严”相适应。在课改新形势下,面对大量全新的改革课题,新问题与教育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成矛盾的苦恼,反差日夜增大。教师只有能随时针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第9篇:教师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对策

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又可称为“两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二是实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对立了起来,使施教者的活动局限于围绕学生升学,着眼点只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尤其是只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偏离了“两全”宗旨,形成了一种短视的、狭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学发展的育人观念。 

其次,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须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现在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条从应试教育的受教育者到应试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从整体上说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窄,实践知识乏,理论与实践不相搭”的状态。 

第三,现有教师队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必须洞察学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体的共性和个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队伍中的多数教师,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颠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师对学校教育目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学生的人格、个性、价值及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脱离学生实际,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条,不重实践。显然,这些状态与以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 

二、前教师素质进行改革和提高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重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深层智慧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最终达到人类昌明的理想。 

(2)教育价值理念:是教育实践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这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要求教师立足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学生主体理念: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教学活动理念: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共享、情感共鸣、心灵融洽,生命与人格共同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5)教师角色理念: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成为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为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生活指导者,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成为情感丰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天使”。教师的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以学习者的姿态进入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更新。 

(6)终身学习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性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成为终身学

习的楷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课程创新理念:教师要通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通过课程的民主性与学生对话协商,相互启发。通过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生探索创新,教学互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因此,教师有责任让课程以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充分领路。 

2.重构职业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经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师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特长,发挥优势。 

(3)教育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一是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积极营造合作、平等、真诚、共融的师生关系。三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对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包括对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贯彻的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能力。 

总而言之,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工作的需要,既是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老师是专门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灵魂工程师”,他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与败,因此,不仅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而且为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做出自已应有贡献。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全能型的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才能圆满完成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更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进新课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彦.心理教育要落到实处[n].光明日报,2000-10-25 

[3]高青青.提升理念 潜心教研[j].教育文汇,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