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学实践教育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推迟大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精神,xx市中小学开学时间延期至2月17日之后,具体开学时间另行通知。为积极回应家长关切,主动服务学生需求,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现就做好我市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1.切实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渠道,坚决杜绝疫情扩散、传播、蔓延,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教学”的优势,实现全市中小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3.积极指导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文化学习、身体锻炼两不误。
二、实施原则
(一)协同推进。市和县、校三级联动,行政、教研、技术各部门与学校合力,完成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教学资源筛选,教学内容安排,作业任务设计等。
(二)分段安排。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学需求,由学校负责分年级安排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1.高中段学校一校一策,由学校制定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点播等形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开展线上教学。
2.义务教育段一县一案,由各区、县(市)统筹安排。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以区、县(市)为单位,由学校各班老师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借助互联网、钉钉、微信、QQ等载体安排学习生活,统一安排阅读等学习任务,一班一群。三年级至九年级在区、县(市)统一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采用网络直播、录播、点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育教学。
(三)全面统筹。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应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统筹教学各环节和要素,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
1.
一县一方案。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制定具体方案,为各中小学有序有效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提供全面支持和指导。
2.
一校一策略。各学校在各区、县(市)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与措施,兼顾“同步直播与录课回放”“学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线上授课与在线答疑”“线上授课与线下检测”等问题,确保线上教学高质量实施。
3.
一校一指导。各校应以公开信、教学视频等形式明确线上教学具体安排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线上教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而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做好时间管理。
4.
一段一课表。学校各年段都应根据线上教学具体安排编制课程表,确保线上教学的有序组织与实施。
5.
一科一计划。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生源实际和已有教学进度统筹安排本学科教学计划,统筹制定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衔接的学科教学计划,促成线上与线下教学在内容与进程上的合理对接。要统筹安排任科教师,从“主题(章节)课时分配”“学习目标设定”“学习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设计”“作业与检测”等要素系统设计、制作或选用、编用线上学习方案、课件或视频。
6.
一师一建群。各学科教师要建立在线学习与答疑微信群,开展网上作业的推送、提交、批改与反馈等学习活动,提高在线教学的有效性。
7.
一校一评价。各校在开学后要依据线上教学内容和进程组织开展一次阶段学业质量的诊断与监测,为科学调整和制定后阶段学科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与支持。
(四)分类实施。各区、县(市)和市直学校根据实际,开展网络平台搭建和教学组织。
1.市直学校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组织线上教学,还未搭建网络平台的学校由市教育技术中心统一进行指导与搭建。
2.各区、县(市)中小学由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基础和实际,依托自身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公司所提供的相关平台进行教育教学。
3.市和区、县(市)教育技术中心要做好技术指导、网络技术协同和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校顺利开展线上教学。
4.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和各区、县(市)教研部门要发挥好学科指导作用,利用网络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指导各地各校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备课与授课、学科资源的选择与使用、课后作业布置与反馈评价等工作。
(五)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既要指导文化知识学习,又要指导好学生的居家生活和身体锻炼。要加强防疫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自身防护。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线上指导,培养其劳动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运行保障。各地各校要成立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在线教学联系人,统筹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二)授课师资保障。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本辖区或本校师资,以学科为单位组织骨干教师承担在线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在线集体备课、在线教学、作业答疑和个性化辅导等工作。
(三)教学资源保障。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省“之江汇”教育广场、国家网络云课堂、中小学辅导网的优质资源以及智学网等平台资源,自主开发一批精品课程资源或嵌入一批企业优质资源供师生使用。
(四)技术服务保障。各级教育技术部门和公司要为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教学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实时监控平台运行情况,及时解答和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五)运维资金保障。根据网络平台搭建和在线教学流量资金需要,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和财政部门对接,保障相应运营维护资金,确保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是抗击疫情的需要,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党员教师、领导干部要冲在前面,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实的作风展现教育人在抵御疫情工作中的担当和作为。
(二)周密细致安排实施。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教学工作要严密安排,周到布置,精心组织。教学课表安排、师资调配、技术服务、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系统调试等工作必须责任到人、职责到位。任何学段的线上教育教学组织都应学生通知到位,教师都应网络在岗。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家长群,借助钉钉、微信等途径安排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应同步参与直播听课,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好本班学生本学科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检测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影响,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全区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防控疫情是当前全省上下的头等大事。为切实解决延迟开学期间学生不能到校上课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组织实施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改线下上课为线上上课,改在校学习为居家学习,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确保线上教学计划与内容精当,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措施落实,确保线上教学有效。
二、实施原则
(一)学生学业有保障。在疫情解除之前,学生全部在家进行线上学习、自学和活动,做到学生不入校,教师少出门,确保师生平安,确保学生学业不受影响。
(二)教育教学全覆盖。线上教育教学活动要切实做到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同时要因地制宜,切合校情、师情、学情、生情,不搞形式主义,避免一刀切。支持和帮助离岛学校、薄弱学校一起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完成基本教育教学任务。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一区一策”与“一校一案”工作要求,以中小学校为主体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教研部门和技术部门推荐资源平台为辅助,提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线上授课既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线上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线下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四)确保免费公益性。延期开学时段,各学校依托各类教学平台或资源实施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业辅导,均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三、实施时间
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直到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
四、实施途径
1.网络教育教学。各初中学校采取全区统一平台和统一时间进行网络直播授课方式,利用“乐课网”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各小学采取全区统一资源和统一时间进行录播课程授课方式,利用“百度网盘”中课程资源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互联网设备进行登陆学习。
2.电视共享课堂。对于因条件限制不能参加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居住定海区内的学生,全区中小学统一利用中广有线、xx、xx、移动宽带等电视平台开设“空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或点播方式,收看相应年级的线上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学习。
3.其他授课方式。全区中小学在做好文化科目的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坚持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微信、QQ、钉钉、电话等途径,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
五、实施准备
(一)制定方案
各中小学要分别根据《xx初中学校假期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指南》、《xx小学生假期网络学习课程实施指南》,“一校一案”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在做好文化科目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并列出具体到班级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周课程表。
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以指导学生居家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幼儿园要做好每天一次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指导幼儿家长科学育儿;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家长提供适合幼儿居家游戏的各类资源和亲子互动的活动素材,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提高亲子陪伴质量。
(二)技术保障
有条件的以学校为主,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可以由一名有网络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授课或录制课堂教学资源,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学情的教学资源。不具备条件的以区教育局统一安排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录播和点播教学,以满足师生线上教学需求。
(三)资源整合
各学校既要充分利用各级平台资源,合理引入并用好第三方教育教学资源,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学科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加强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形成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线上教学资源。
(四)教研培训
各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网络培训、在线集体备课、平台磨课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使用、线上教学、线上辅导等基本技能。
教师进修学校要积极提供几种常用教学平台的操作教程,供学校和教师选用;要认真研究探索线上教研新模式,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和好的经验做法,定期汇总推广阶段性成果,切实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六、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各中小学校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为: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为顺利做好实施准备,各校可适当提前进行测试。各学校暂按1个月左右的时间预排计划。线上教育教学应当作为新学期整个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考虑。
(二)教学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科目的教学辅导,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学组织。各校要列出具体到各班级的线上教学活动周课程表,及时推送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预复习、作业册及居家综合活动要求等,明确学科任课教师、课堂组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及个别辅导等安排与要求,并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
班级的原任课教师应同步听课,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线上教学应同步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监测,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教学进度。各学校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慢到快原则,刚开始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师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2月10日开学后第一周,以复习课为主;第二周开始除初三以外,各年级均按要求授新课,直至疫情解除正常开学。线上教学的进度要慢于日常班级授课的线下进度。
(五)作息时间。科学合理把握线上教学的作息时间。每节课教学时间小学宜20分钟左右,中学宜30分钟左右,每节课要留出一定的预习和练习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5分钟。每天集中授课总时长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宜分别不超过1小时、2小时、4小时。各学校要控制好学生每天学习的容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六)教学评价。线上教学应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及时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查和评价,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师进修学校要在疫情解除后,对全区各校的3-9年级新授课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要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七)教材使用。区教育局将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要求,适时组织做好中小学校教材发放工作。在新教材发放前,学校要尽可能在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教学配套电子教材与使用指导,不得要求家长打印电子教材。各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缺少纸质教材引发的焦虑。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实施
为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建立“线上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小组,主任:xx、xx,副主任:xx,成员:xx、xx,整合行政、技术、教研、教科研等部门力量进行协同推进,负责制定与教学业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各校做好开学前的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做好在线学习技术服务;教研、教科研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学校落实教学计划与进度,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要求和资源、教师网络备课与授课,跟踪评估教学指导效果。
各中小学校是实施线上教育教学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引导教师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立足本职、集中精力,确保全员网络在岗,全力做好网上教学、在线辅导工作。要组建并发挥好学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与技术团队作用,及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训、平台磨课、在线试讲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资源、线上辅导等技能,并实时监控“线上教育教学”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校内师资、资源、年段教学安排的统筹,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和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工作值守,完善服务保障
学校线上教学期间要实施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任何学段,无论采用分班分层教学还是集中教学,教师都应当网络在岗。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借助钉钉、微信、QQ等途径安排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应当同步参与直播听课,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好本班学生相应学科的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测评等工作。名优教师、党员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技术中心要统筹技术服务保障力量,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计财科要保障网络平台搭建和在线教学流量资金需要,不额外向家长收取费用,确保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有序实施。对参与实施、支持线上教学投入较大精力、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给予相应补贴,相关学校应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配套。
(三)家校协同配合,净化学习空间
各校要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学生、家长接受和提前熟悉掌握线上学习方法,及时解答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要特别提醒家长做好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督,减少焦虑。建议小学生尽量能在家庭成员陪伴下参与线上学习活动。指导家长控制好孩子的电子产品用眼时间,切实保护好视力。
落实中小学减负要求,严格按教学进度开展线上教学,不得超纲、超进度、超负荷教学,不得额外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引导与监管,不得发送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确保网络学习空间清朗、纯净,传播正能量。
(四)关注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爱
要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人群的线上学习帮扶落实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人员清单,逐个确认,对线上学习确有困难的,要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对由于家庭贫困、勤奋好学、无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特殊关爱与帮助;对重点疫区不能按时返校的随迁子女等学生,要及时通过多种办法给予必要的教学辅导。
没有采用“一区一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如确无条件组织线上教学,经区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实施线上教学,但应通过其它方式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健康关心、动态跟踪;正常开学后,要创造条件支持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及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作用,课堂实效性,能力培养,应用方法
1.学案导学的定义
总的来说,学案就是学习方案的简称。事实上,学案也是一种校本教材,是符合国家课程编制标准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也就是把现有教材,学习资料整合成适应本校、本班学生甚至是某部分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总之,学案即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编制的,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教材。编制学案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编制,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自行编制。其中,由教师编制的学案主要是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来完成课前的预习,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生编制的学案主要是让学生站在学案设计者的角度统观全局、编写出更为适合自己的学案、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关于高中英语教师,由于高考的压力和英语学科知识细而杂的特点,经常会有怕知识讲不到讲不全的情况出现,所以,这就造成了高中英语课堂通常都是讲多练少,记多想少。至于学生,由于英语并非母语,从语法到单词短语的积累,都需要大量的记忆。而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和自主意识,决定了学生并不喜欢不思考的记忆与单纯的接受知识。学案导学的出现恰恰扭转了这种局面。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学案导学有助于教师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开展中,学案导学是诸多新型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学案导学,教师的讲解可以实现不超过15分钟,这样就可以使教师摆脱传统的知识讲解,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演练或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贯彻新课程标准,响应新课程改革。
2.2 学案导学有助于节省课上时间,提高课堂实效性。
首先,通过利用学案自学,使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出为了照顾知识的全面性而讲解的时间,也可以避免书写大量板书而浪费时间。其次,学生也可以不用浪费大量的时间抄写知识和整理笔记。相对于短短的一堂课,这样做无疑节省了大量的课上时间。再次,学案导学把学生自学可以能理解的,记忆的放到课前解决,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解决重难点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2.3 学案导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学部分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学则学不到,学了才能学更多”,如果学生课前不进行自学的话,而一些浅显内容教师又在课上不进行重复,那么,一节课下来,他的学习效果是要大大的打折扣的。所以,学案导学迫使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自学和预习,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
2.4 学案导学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
学案导学从某种程度来讲,其作用相当于校本教材。相对于普遍使用的教材来讲,它更具有针对性。它可以是针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小组的教学辅助材料,这样,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出发点设计的学案,更能使教材具有针对性,达到有的放矢。
2.5 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学案导学能过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知识的建构,使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案导学能够以本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学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把学习变成探索性创造性劳动;由于没有了外力的干预甚至是压迫,学生可以体验成功和收获的快乐,促进成就动机的形成。
2.6 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的备课方式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备知识转为备学生,教师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方法的指导者。编辑学案导学的过程就是找出知识的易错点,难点和对知识的优化过程。通过学案编辑可以促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分析学情,选择方法。
3.学案导学的设计与应用
3.1 学案导学的设计。
学案导学大致可由五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自学设计,达标练习,评价反馈和课后作业。其中学习目标包括三维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通过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技能;自学设计可以是老师指定给学生课前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预习成果展示,这可以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及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达标练习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而设计的练习部分,也可以是值得探究与钻研的问题;评价反馈包括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互评等,这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弥补课上所遗漏的知识;课后作业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提醒学生进行复习的习题部分。
学案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培养学生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补充、习题的堆积。
学案内容的设计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或学习资料删减、合并、重组;创设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能体现跨学科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理念的渗透;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3.2 学案导学的应用。
学案导学在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划分小组,设计组名,口号,甚至组徽,组歌,选出组长。给每一名组员都设置具体分工。
(2)提前一个或者两个进度下发学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思考和预习时间。
(3)使用学案导学时,对于较为浅显的自学内容一带而过,将中心放在重难点与学生能力探究等能力培养方面。
(4)达标练习部分要精讲精练。务必保证起到巩固所学的效果。
(5)每堂课最后5分钟设为评价反馈。由学生自评或者小组组员互评,来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出本堂教学的不足。
(6)次日讲学案导学全部收上来。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针对普遍问题对症下药。二是便于学生与老师进行书面交流,学生在评价反馈部分所写的疑惑或者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
(7)督促学生学案保留,装订成册,使学案变成了自己独有的错题集与课堂笔记,便于日后复习和使用。
3.3 应用学案导学的注意事项。
学案导学的设计应建立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学案导学之前,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思考,如: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些什么?技能,概念还是方法?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哪种教学方法最为合适?采用什么形式检查或评价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这种方式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么?想好了以上问题之后,设计出的学案才能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
自学设计部分不可内容太长或太难,只要达到学生自学就可以掌握的程度就可以。有些学案把整节课的知识部分全都呈现在里面,但是这样做无疑给学习在预习环节带来了困难,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案甚至整节课没有兴趣。
根据课堂时间分配合理设置习题或问题数量。一个学案应该是一个课时内可以完完整整完成的内容。所以在设计学案之前,教师应根据一节课的环节与时间分配设置相应的习题数量,避免练习变作业这样的情况。
学案中要有恰当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教师可在学案导学中给予相应提示,如参考教材,查字典,联系以前所有知识进行建构,还是小组讨论总结等。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励,鼓舞我们的学生。学案导学的出现与使用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体现了课改精神,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前勤学,课上会学,课后乐学,最终使学生实现终生学习,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2] 张海辰,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
[3] 卞和保,《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
[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5] 吕世虎,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素;立体化;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教学解决方案是对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对某种教学规律的把握。强调“教”忽视如何“学”,或强调“学”而贬低教师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现代教学理论重视教学解决方案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发挥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是业务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根据“理实结合”的要求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从单一的教学要素寻求整体质量的提升难以达到目的,打包一揽子教学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建设是必然趋势。多年来,我们以现代综合教育理论为指导,确定了建构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岗位实践、课程内容研究、教法研究、手段研究及实训系统研究,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构成
该教学解决方案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理实结合”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解决方案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方案由理论基础、模式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包与教学手段、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教学效果、实施建议等七个部分构成。
理论基础 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模式目标 通过提供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业务理论和业务能力,使教学解决方案与教学目标之间始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
教学原则 以整体性、综合性和课前课中课后形成建构主义立体空间为原则,以教学要素配套组合为手段,形成各教学要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相辅相成、集合发力、全天候运转的立体化体系和结构。
教学包与教学手段 打包要素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四种常规教法组合、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三套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教学环境包括现代化教室及实验室、企业及市场、因特网及局域网、业务情境范例。辅助教具包括投影、图表、数据、单证实物、书写板、录音、电视、计算机、光盘、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包括音像课堂、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贸易案例库、贸易数据库、贸易网站库、经济论文库和试题库。
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 阅读教材—重点难点指导—体验范例—情境中的模拟操作及现场实训—当面或网络辅导、自测与评价—操作及知识点综合考核。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使师生有序展开教学活动,按步骤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 多重组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课前课中课后互为支撑,使学生获得全天候的内容充实;师生互动及学生自助辅导,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结构,使学生通过持续的情境模拟,获得业务岗位描述的工作能力与方法。
实施建议 考虑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定位所出现的各种差异,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应对可供选择的要素和手段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模拟软件平台等与教材和教法的结合),以体现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主动适应。
二、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资源与载体建设
资源与载体建设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建设成果。
1. 配套教材的建设与修订
定期修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国际贸易实训》三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贸易范例为载体,以业务进程为主线,以理论、情境和操作的结合为表现方法,展现进出口业务的要领、方法和步骤。
2. 配套的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按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和范例要求制作。贸易范例一票业务到底,将全部内容及过程贯穿整个系统,防止发生逻辑错位和理解上的混乱。同时附配全套的习题和操作答案。
3. 网络课程
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基础,不断更新网络课程资源,构成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全天候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产生与面授的互补效应。网络课程较之传统课程的优势如表所示。
4. 模拟实训平台
“EDI”模拟教学软件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系统将国际贸易业务三个方面的作业活动与网络数据化手段结合起来,内容、方法、手段融为一体。众多计算机工作站在实验中心承担贸易流程中的单位职能,如政府机构、国内外商务公司、银行、海关、运输、商检、保险等单位等,标准业务过程将学生带入了仿真的无纸化电子商务场景中。系统包含了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及其相配套的L/C、D/P、D/A、T/T等多种结算方式,同时提供知识性与操作性的在线帮助,并向学生提供交易情境信息。
5. 教学方法及考核管理系统
首先提供四种教学方法组合。一是课堂精讲,辅以讨论、答疑和无纸化考核,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二是案例教学,组织素材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全体多方案的论辩和结论报告,目的是培养在进出口业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项目研究教学法,通过师生深入企业实际,完整解决某一难点问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拥有实际作业的能力;四是模拟仿真教学,通过传统的业务填单方式或微机模拟环境,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套方法要与其他要素有机对接,根据需要选用某一个方法或选用多方法的组合,能有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其次提供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系统由无纸化考试和综合题库两部分组成。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进行知识点的考核,差异性电子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或修改,答毕即时公布成绩并记录在考试管理系统中。综合试卷电子考试系统根据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题型等要素综合配题,试卷依手动组题或自动组题两种方式提取。系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无纸化管理的程度。
此外,国际贸易实训的考核,在模拟实验系统上操作完成;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考核系统完成;现场实习凭公司鉴定和实习报告考核。
三、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知识与能力如何从无形到有所感知(理实结合)、从易逝流失到形式与记忆的储存、师生一体到分离与同在的结合、授课品质(因人因时不同)的差异化由不可控制到最高程度的一致,这是本方案建设的动因。
教学解决方案追求教学各要素的立体化深度结合,运用内容、方法、工具组合的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教学质量的不可控和差异化问题,解决进口出口分家的问题,解决进出口业务难以实习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教与学两张皮问题,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
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如下:
1. 用组合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教学解决方案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对各部分教学要素独立的抽象理解上,而是从整体上综合运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互相作用的各个因素,在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上加以匹配、组合、变化,将情景、理论与操作融为一体,打破教与学的两张皮,为教学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操作框架,使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解决理实相结合的问题。
2. 以标准的内容、组合的手段和规范的程序解决教学质量的差异性问题
通过提供标准的电子教案、教材、网络课程、考核手段和规范的教学程序,增强不同教师及不同时段教学质量的趋同度,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统一,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摸索教学的状态,缩小教学质量的差异度。
3. 以范例为基础的仿真模拟解决因交易周期过长所派生出的实习问题
国际贸易是典型的“单据买卖”,而非现场交割的交易形式。一票业务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才能结束,通过实习训练全套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极为困难;此外,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内容繁杂,举例说明繁多,经常造成思维错位及操作例证的扭曲,致使这门以操作见长的课程“说”起来就非常困难。仿真模拟提供传统纸质情境和现代网络平台模拟,如同一个季节的花开花落被高倍浓缩在半分钟的镜头里一样,使师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规范的仿真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感受到与“新经济”形态的对接。
4. 以网络教学资源解决教学服务属性问题
教育教学属服务性质(知识和能力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师生难以分离性),不同于实物的搬运转移,错过的课程即会“时过境迁”。网络课程和网络实训平台全天候运转,稳定地成为师生互动和情境生成与再造的媒介,实现师生分离状态下的远程交流,为自主学习、建构性学习提供现代化的平台,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的深度结合。
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顺应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但是迫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许多地方要么将其一棍子打死,要么将其关入牢笼,远观之而不亵玩焉,致使研学旅行活动的推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笔者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同盟军”作用,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效地组织活动、实施教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
明确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安全要求等,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研学旅行活动协议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文明、高效。
尤其要说明的是选择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地非常重要,必须要凸显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能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可以是著名景区,也可以是近郊企业、农贸市场。例如我们首次举办将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这是由于该园凸出了民俗文化特色,依托青云山自然地貌,将江南秀色、民俗风情、野生动物、休闲娱乐、齐鲁民俗、桃花源等融于一体;园内山水环绕,景色秀美,如诗如画,且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娱乐活动异彩纷呈,让学生能在登山过程中小憩欣赏民俗表演,相得益彰。学生具备了研学旅行的体验之后,则发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征集研学旅行方案,要求将活动的路线设计、考察项目、测量方法及工具、注意的问题及达到的预期效果等一一列举,由全体同学、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活动、获得体验的能力。
二、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主体作用。
将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方案、协议书、活动预期效果等等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确认之后,家长委员会成员按照分工完成组织报名、旅行保险、租用车辆、食宿安排等一系列的工作,并邀请相关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活动过程中家长委员会成员及家长代表负责安全引导、财物支出、食宿安排、应急处置等事务,相关教师作为聘请的指导教师,结合当地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测量量规对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展开调研,并及时运用地理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过好野外集体生活等。做到了分工明晰、责任明确,既减轻了组织者的负担,又能避免家长在费用、安全等方面的误解与分歧,确保了活动的安全、高效实施。
三、活动结束撰写研学旅行报告书。
变革学习方式,让游与学深度融合。在研学旅行中,若过度地强调学,那么学生便会背着包袱去旅行;如果只强调游乐,便会失去课程的本质。游与学如何深度融合呢?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认真修订学校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并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二是要明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且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同时还可以吸纳一部分有能力的家长参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让课程拥有更广阔的实施空间。
从教师层面看,需要逐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研学旅行手册,每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一次一次的经验累积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
给予时间空间,安全与自由并重。研学旅行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享受自由自在的学、多姿多彩的游。因此,教师要多放手,创设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教师的责任是制定规则、提出要求、保障安全;如何分组、如何游戏、如何观察、如何体验、如何合作、如何探究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进行。
研学旅行前,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学生落实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要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设计研学环节。教师既要保证课程实施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样态,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对每个小组的研学方案严格把关,在研学时按照小组方案开展学习活动。此外,学生活泼好动,安全是研学的前提,学校一定要精心组织,确保每个环节的万无一失。
北京市教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北京市校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校车司机驾驶经历、校车行驶规范、校车安全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北京市将对小学校车实行规范管理,设立3年过渡期,3年后接送小学生校车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北京今年起取消共建生入学
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会,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北京今年开始取消共建生的入学,并将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将通过信息采集实现规范入学。
教育部将启动“蒲公英计划”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介绍,“蒲公英行动计划”将通过“建、管、用、宣、研、训、联”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修学旅行等校外教育,计划在全国建立150个青少年大型综合实践营地。
教育部探寻高考双轨制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我国即将出台改革方案,内容主要是将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信息表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将在高考分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预计后年完成。此次修订将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加强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等课程。
蚌埠将研学旅行纳入学分管理体系
蚌埠市明确规定,中小学研学旅行以寒暑假和学期中间为主,学校可在全年内分期、分批开展。学校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结果将被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并计入2~3分。同时还将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广。
一、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应体现其活动性和综合性,而数学学科课型特点则是其区别于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根本特征。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一课教学如何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突显数学味,笔者决定以研学问题设计为研究点,透过精心设计一个个研学问题,形成“研学问题串”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
二、前置思考
学生在“大数的认识”单元学习后,对“大数的认识”已从万以内的数扩展到千亿,一亿这个数毕竟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仍对大数的概念感到比较抽象。如何通过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对一亿具体感知,充分感受,可能对教师备课造成较大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下面将从“猜想一亿,确定方案”和“验证猜想,探寻策略”两个教学实践片段,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片段回放
片段一:猜想“一亿”,确定方案
师:我们都知道一亿是一个大数,究竟一亿到底有多大?你想知道一亿个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有多大呢?
师:太好了,同学们想了解的真多!如果让你猜猜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你猜是多少呢?
师:究竟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或者一亿间教室有多大?一亿粒大米有多重?有了同学们的大胆猜测一定能让这节课的学习更精彩!
师: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确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各小组进行讨论汇报,并完善解决问题方案。)
片段二:验证猜想,探寻策略
师:我们都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你认为还需要获得什么信息才能把问题解决?
师: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得到这个信息呢?
师:可以测量。你需要什么工具帮助测量吗?
师:太好了!其他小组的同学呢?都商量一下,你们都想知道什么信息?通过什么办法得到这个信息呢?是否需要什么工具帮助?
(这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了,每个小组都七嘴八舌地说着……)
师:大家都商量好了吗?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一下。
师:这个小组的发言太精彩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其他小组呢?
师:看来同学们解决问题时都能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同学们都认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不好测量,能不能测量一叠纸呢?
师:你认为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都选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进行测量,能不能选取167张或331张纸进行测量呢?
师小结:我们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还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并灵活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时需要测量,可能只要测量一个,也有可能需要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到整体;有时不用测量也能推算出结果。
四、议论分析
1. 用好研学问题串,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研学问题:“你想知道一亿个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有多大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生很快回答:“我想知道一亿间教室有多大?”“我想知道一亿个四年级学生拉起手来有多长?”等等,我继续问:“如果让你猜猜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你猜是多少呢?”,学生马上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可能有几十米高”“可能有广州塔那么高”“可能有一座山那么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制定方案验证猜测。
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研学问题,形成研学问题串,在学生学习主体得到突显的同时,还即时生成大量有效的课堂学习资源,在课堂生成中不断促成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用好研学问题串,有效抑制干扰信息生成,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地进行数学探究,促使课堂“我要探究”的学习氛围形成,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将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 用好研学问题串,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突显出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的重要性。所谓数感,最基本的就是对数字的直觉和感悟。发展学生数感,也是“一亿有多大”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如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猜猜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或者一亿间教室有多大?一亿粒大米有多重?”等等的估算活动,让比较抽象的大数概念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回答大多都与生活事例密切相关,如:“一亿张纸摞起来可能有一幢大楼这么高”“可能有广州塔这么高!”“可能有一座山这么高”等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发展数感的主要方面,估算的能力依赖于对数的理解(如数的相对大小、数的表示、数量关系),因此有助于学生理解数与运算,增强他们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从而发展学生数感。
3. 用好研学问题串,增强学生数感,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是形成数感的具体表现。在许多情况下,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同的算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解决途径来确定结果,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是数感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研学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数感,比如:“你认为还需要获得什么信息才能把问题解决?通过什么办法得到这个信息呢?是否需要什么工具帮助?”,这时,整个数学课堂顿时闹起来了,每个小组都七嘴八舌地说着,当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我们想知道一张纸的厚度,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得到这个信息,我们需要尺子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教室里突然寂静了下来,其他小组的同学都纷纷表示由于一张纸太薄,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很难操作,进而商量决定选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进行测量,笔者及时提出另一个研学问题:“能不能选取167张或331张纸进行测量呢?”,引导启发学生明白:“选取一些与一亿不是倍数关系的数来测量,会给接下来的计算带来较大麻烦!”,还有一个小组马上表示测量一亿粒大米的重量时,也遇到称一粒米太轻,不好操作,可以先称100粒大米的重量;研究一亿秒究竟有多久的小组更表示不用测量直接计算也能解决问题。
通过精心设计研学问题串,启发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学生透过不同途径、不同算法解决问题来增强学生数感,同时为学生积累更多数学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用好“研学问题串”?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有效的研学问题设计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和研读学生而设定,这要求我们每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长期坚持深入研究。只有设计好和运用好“研学问题串”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这始终是成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教研一体;创新教育;模式
教研一体育人是军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当前,应认真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一、确立教研一体育人的思想观念
克服“重教学轻科研”倾向,树立“教研并重”观。军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军队院校这些年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距上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传统的“重教轻研”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单纯强调“知识育人”和“教学育人”,忽视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军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明显不够,难以适应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研究是军队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军事创新教育,必须克服“重教轻研”倾向,树立“教研并重”思想,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不同功能。
克服“重教员轻学员”倾向,树立“师生等同”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学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教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取决于学员自身努力。军校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学员的学习与科研的关系,克服重教员科研轻学员科研的倾向。教员在科研中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把学员引入科学研究的大门,使其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和转化知识,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员教学科研水平与学员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
克服“重用脑轻动手”倾向,树立“手脑齐全”观。大量事实证明,人的才能是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环节逐步形成的,“用脑”和“动手”必须统一。军校教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传授知识,通过“启发式”、“研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教会学员正确“用脑”。但只讲“用脑”不讲“动手”,或者只有传承没有创新,都是不够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对军事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军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搞好“用脑”与“动手”的协调,以“用脑”指导“动手”,以“动手”促进“用脑”,达到“手脑齐全”。
二、建立教研一体育人的组织体系
教研一体育人活动繁多,组织复杂,要求院校机关、教学单位和管理单位通力合作,密切协同。建立院校主管部门、系(大队、学员旅)、学员队和教研室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院校主管部门是教研一体育人的领导机关,负责创新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计划和政策制度,组织和协调创新教育的有关教学和科研活动;指导各系、教研室建立创新教育指导小组,帮助学员队建立各种创新活动小组;组织创新教育研讨和讲座;组织创新成果的评审、交流和展示;组织创新教育质量的评估,实施创新成果奖励和推广。教学活动有关事宜由训练部门负责,科学研究有关事宜由科研部门负责。
各系(大队、学员旅)是创新教育的中层管理组织,应成立创新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对教研室和学员队的教学科研计划进行审查;制定本单位创新教育实施方案,指导教研室和学员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审查和推荐本单位先进经验和科研学术成果;组织成果交流,指导学员队搞好成果展示。
教研室是创新教育具体实施单位,负责组织教员开展创造性教学,指导和辅导学员开展科研学术等创新实践活动;参与创新成果评审。
学员队是创新教育的基层管理单位,在系(大队、学员旅)领导和教研室指导下制定本队创新活动实施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组织本队科研小组开展科研学术研究;管理本队科研学术成果;组织成果申报和展示。
三、制定教研一体育人的政策制度
全程辅导制度。教员是军校创新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学员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教员的指导和帮助。为充分发挥教员在创新教育中主导作用,军校应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辅导制度。学员的学习和科研学术辅导,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员担任。教员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实施个性化指导,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创新理论、机理、方法和发明创造技巧,帮助学员结合课程学习明确研究领域,选好研究课题,并在科研学术研究中给予具体指导。
评审答辩制度。为使学员的创造性成果得到公正、客观评价,提高成果质量,军校应建立一套正规、严格的科研成果评审答辩制度。成果评审,按照个人申请、学员队筛选、系(大队、学员旅)会同有关教研室初审、院校主管部门终审的程序进行。根据终审结果,由系(大队、学员旅)组织答辩。院校主管部门依据答辩情况,最后确定成果等级。学员的课程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性成果也应参加评审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