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

第1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问题;未来走向;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我国高职教育自办学以来,一直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的就业为教学目标,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社会上一线生产岗位上各种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明:我国教育的未来基本走向是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特别是高职教育会引起国家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会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可见未来高职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社会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认真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现状及问题,总结过去的经验,对未来做出建设性的发展规划,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1.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现现状及问题

我国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致力于高职教育规模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占到高等教育市场的30%以上的份额,据我国在2010年-2013年的教育学年鉴相关数据统计,高职教育每年可为社会提供大约810多万的技术实用性人才,对于整个高等教育建设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正日益壮大,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平均高达10000人次以上,招生规模也不断增加,对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短短几十年时间,高职教育就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无疑是让人欣慰不已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自身本体主动建构及定位标准问题。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很多管理者的教学方针仍然沿袭的是传统、保守式的教学理念,基本上直接参照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明显滞后于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专升本制度,在教学内容上都是强调专升本的知识,也忽略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目标,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限制,教学质量低下。

1.2办学质量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财力欠缺,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的经费投入不够,高职教师在科研研究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而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各种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高职教师的学术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脱节,办学质量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生源的总体数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扩大招生人数,而降低了招生门槛,导致学生的素质不一,学生的整体素质低下。

2.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分析

2.1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水平,因此首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高职教师队伍水平。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发展和培养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管理者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积极创新传统低效率的人事规章制度,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人事管理改革制度,实现现代的合同制度,尽量收纳一些年轻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的教师来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同时应大力推行“双师型”管理模式,从企事业中聘请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人员任教,或者聘请社会上具有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也可以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一线生产管理带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2.2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教师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实行校企办学、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原则,积极鼓励广大高职教师将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及技能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新构建适应时展需求,突出能力本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体系。同时应注重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包括对高职教师以及学校学生,充分调动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2.3扩大教学经费,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办学经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首先高职院校应走专业化的产业道路以及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扩大办学经费的筹资渠道和来源,应更新、升级教学仪器、设备,多建设一些实习基地以及产业培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应适当的调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目前高职毕业生正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社会上的一线生产与建设企业急缺技术型人才,而高职毕业生却有大批的待业者,因此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就业培训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该鼓励自我创业,鼓励学生能够从基层开始打拼,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向前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办学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应审时度势,认清发展中存在问题,积极探讨有效的发展策略,促进高职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贻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82-84.

第2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一、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现状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近几年,我国对高职教育结构不断进行调整、改革,高职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由“扩招”前的6%,如此大的增长基数,也直接或间接起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在12、13、14年录取率分别是:75%、76%、74.3%,录取学生人数基本都是694万左右,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为实现和谐素质社会添砖加瓦[2]。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应注意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也要小心全面化解高校学生就业过剩,更应该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高职教育产业发展方向,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总供求关系新变化,从而科学客观的宏观调控高职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招生。高校为保持高职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多思考定位,资源配备等新问题。

(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含金亮存在质量化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影响下,个别人往往划拨学生分为两拨人:“好学生,坏学生;学习好等同于好学生,学习差等同于坏学生”。而社会舆论,也是将高等教育比作次等教育,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职业教育只是让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以便延缓就业、支持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加上与本科教育相比,国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高职教育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应当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毕竟,我们主流思想还是看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这一心理定势很难在短时间改变。高职教育面临现行与有限资源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高职教育延缓一部分进入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一方面,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强社会生产力。目前,高职教育设施配备不全面,财政投入有限,使得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存在极大的差距,学历方面更加有悬殊。

(三)教学资源不足,设施不全面,教师经验缺乏

由于政府政策教育投入偏向于普通教育,造成高职教育资金单一,办学经费严重短缺,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重点培育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实验室设备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近年新批立的院校基本没有新财政投入,导致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步入深水区,面临“不足、挑战、缺乏”的特征。目前情况来看,培育人才与教学设备走入“死循环”。越是设备陈旧,设施不齐全,越是招生少;招生越少,越是没资金采购更换设施,越是如此,越是糟糕[3]。只有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这种情况给予重视,对教学设施配备的速度和必备的种类给予优先处理或批复,使高职院校的实验设施真正做到齐全化,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必备的硬件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师储备也是处于匮乏阶段,尤其是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的骨干老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

(四)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水平达至“双师化”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育千万人才的重点,也是整体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自古教育由师及弟,名师出高徒,薪火相传。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是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优化高职院校老师队伍,使其逐步走向“双师型”,缩减一线、二线、三线城镇的教育水准。但客观的说,“双师证”不是简单经过认证机构获得相应的职称(证书),并具备教师与技师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更应该是符合新常态下“双师证”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与科技发展同步,也是同步于教师与企业的“双面刀”,紧贴科学技术脉搏。如:教师+医师。高职院校应以加强实践指导“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专长。

(五)精确定位岗位化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符合职业标准、能够承担专业岗位职责的人才”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新兴产生的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业形式不明朗,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行业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是职业,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是打造一批“走出校园,走进工厂”的复合型人才,让创新成为驱动职业教育发展新引擎。而职业化的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与“专业+企业=学习+岗位”的“订单”培养,明确培育上岗人员,学生准确定位自身,企业更省心的找到千里马。

二、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新常态下政府加大对高职的投入与关注

在新常态的社会体制下,政府采用创新宏观调控职业教育,培育职业发展的持久力,从根本上直接管理改为政策引导,质量评估等手段。新常态的高职院校应当集中优势专业,学科重组,开发课程与安排,自由聘任教师,未来讲师专业化,系统化的高职产业新组织。只有高职院校定位清晰,特色明确,依托本土区域性经济特色,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在国外,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企业组织等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和决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只有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健康发展[4]。

(二)绿色低碳高职院校资源教材改革及教学创新

高职院校应加大自身精品课程,优质教材的建设,丰富教材品种,加强与“互联网+教材”计划,开发符合时代意义智能化,数字化的课程系统和配套教材。从技术到管理,从资源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的职业教育。原始专业,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已经接近完善,新型专业(电商,机器人,新能源),处于非常缺乏的阶段,亟待开发。高职院校有时选择教材会选择本科专业,学生接受难度大,并不是实用。从教材本身的建设进度,更新与编写已经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步伐;从教材编排的方式,“章节”到“项目驱动”再到“岗位式”板块,无不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和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目前,与“互联网+教材”的首批教材已经进入高职院校,通过扫扫“二维码”,就能够观看与课件相配套的视频,形象又直观,很多学生反映:现在上课就像看电视。高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是具有差异性,前者主导操作实践能力,后者重视理论研究。高职教育应采用多变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如:市场营销学,着重教师扮演,人物互换,置于情境中学习,大大提升学生积极性,主动创新,激发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的调整,实用技能培养和培训

新常态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产业调整,岗位式培养适合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人才,形成培育符合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如:北京(政治,文化),杭州(旅游、电商、物流),广州(外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紧密结合教学特色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高校的王牌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而高职教育本着合贯一门,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发展优势学科,开设最新专业,大力调整市场结构,眼于就业市场,根据需要培育实用型人才,提高本校学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院校的知名品牌。积极提升掌握前沿知识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符合当代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争取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自我专业素质,更好的发展专业技能。

(四)开放拓展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坚持“开放、吸纳”原则,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学习上,重视实践与创新培养,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从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在开展中外合作教育时,应坚持以我为主,中西结合的原则,扬长避短,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企业等建立联系,加强对外合作,提高竞争实力[5]。

结束语

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现今,到了教育改革的间冰期,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调整课程建设,加强高职品牌建设,合作共赢,换取更多的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在改革中有些条件、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为发展贯彻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培育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保持高昂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中外企业家,2015(14).

[2]梁幸平.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陈军.加拿大高职教育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4]郭俊朝.建国6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第3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一、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应试为主。(1)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偏向于应试。由于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目标偏向于应试,就导致了教师不得不对学生在英语考试技巧、考试方法等有所倚重,从而偏离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英语人才。教师如果以提升英语水平为目标教,就会担忧学生能不能通过考试,出现了“讲题能不能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不讲题学生能不能通过考试”的困惑和抉择。教师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通过考试成绩,但是现实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英语的把握和运用不一定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2)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样也偏重于应付考试。“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英语水平就一定高”不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判断,也是很多学生对其他同学和自己的错误判断,过于重视分数,导致很多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的自负或者自卑,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在于应用。即使有些学生的目标性是学习英语,而不是考试,也会由于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很多问题。

2.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高职教育英语教学和其他高校英语教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老师的,学生在学自己的,学着学着就会走思睡觉,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基本没有学习效果可言。怎样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搞活课堂气氛是当前的一个现状,也是难点。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讲授法”和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由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学生接受的专业英语和非专业英语的词汇大大增加,语法多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显得单一无力,即使引进了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多媒体课堂好像是多了一个“电子黑板”而已,在英语教学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面狭窄”和“外面五彩缤纷的英语语言”的巨大差距。

二、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1.考试形式和内容将不断改革融合。由于考试制约学生有效地学习,制约教师的教学,所以改革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新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将更加真实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

2.英语教学与职业教学相。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为职业服务。学习职业的同时学习英语,不但使英语学习形象化,而且让学生提前领略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和职业教学相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还未教师的教授提供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平台。

在教、学、做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把英语学习也引入到“做”的环节,在“做”的同时加入英语实践教学,将更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和职业教学的融合。

3.多媒体教学将成为主流。多媒体教学将成为主流。科技水平的进步会引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多媒体的引进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听”有个更为直观的帮助。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将会得到更加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多媒体教材将会逐渐普及。多媒体教材则是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的统一体,它的界面丰富多样,使用方式是非线性、超文本的,可以跳跃式进行;在教学方式上是双向的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是服务于课堂授课特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功能上并不具备教材的特性。在内容上往往是文字教材简明扼要的展示,是幻灯片、文稿、动画、音像片段的集中展示,本身并没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所以只能称为多媒体教学资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教材与传统教材的结合利用会成为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

4.电影教学和微电影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电影或微电影不是媒体教材。目前很多人利用电影来学习英语,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对电影的理解却需要多媒体的进一步利用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解读,正式地在教学中采用电影和微电影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会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4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对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社会生产转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还能够丰富高等教育结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对口高级技术型人才,还可以缓解基层矛盾,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也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也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输送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途径。也能够推动我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丰富我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2.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推动力,体现了各大高校的软实力。然而从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师资调研情况来看,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的教师相对缺乏。此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待遇相对不高,也简洁的导致高素质师资力量的薄弱。所以,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形式,成为阻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瓶颈。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实习情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模式陈旧,仍旧以灌输式的理论讲解为主。而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安排上相对不足。教学内容往往不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时的了解人才市场动态。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式来看,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技术人员需求情况,及时掌握技术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此外,还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和技术发展情况,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特色优势,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2.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是保障教学水平,提升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其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领导应该统一认识,清晰的了解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思路,突出理念创新,重视管理特色。其二,在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时,应该重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用性强的特色。其三,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重心,也就要求高等院校对于人才市场需求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打造起一批特色专业,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与知名度。其四,高等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要优势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应该打破高等院校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枷锁,立足于培养目标和实际人才需求,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3.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高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灵魂,更是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系从学科和专业方面入手,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支柱型产业、重点业务发展需要,提升自身骨干学科教学水平。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要积极围绕技术发展和就业岗位需求开展工作,及时的调整,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以构建起教学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高职品牌教育。

第5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湖南;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地方经济;现状;策略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差异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创造出一批具有专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是非常明显的,不同于高等教育的理论化和科研化。因此,逐步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化服务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发展前景继续得以开拓。但是,由于扩招导致的高职毕业生人数大量递增的现实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就业压力,因而高职院校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灵活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化,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这首先必须在分析湖南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开展。

一、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协同

这些年来,湖南省的高职教育在发展深度、发展规模以及发展质量等方面都明显的得到了进步,湖南全省一共有70多所高职院校,全省的14个州市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地方都有一所高职院校,而根据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来看,湖南省在“十二五”期间将会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产业集群达到了50多个,遍布全省的14个市州。当前,大约50%的高职院校都是集中在长株潭地区的,因此,长株潭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占据了整个湖南省的大半江山。按照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关联关系看来,基本上实现的正态分布,高职院校集中地程度基本上可以与产业集群的分部等同。

(二)高职院校与地方区域重点产业对接较为齐全

目前,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上基本囊括了湖南省“十二五”计划期间的主要产业,有30多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电子信息工程、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相关的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湖南省的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还是比较齐全的。这能够很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三)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产业的合作

在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与地方经济产业相互合作,实现一体化办学,湖南高职院校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在湖南省的诸多高职院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都与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的相关部门签订了协议,院校依据企业对于特定人才的要求,开展了广泛的“订单式培养”;有些高职院校按照地方产业的需求更加细致地划分了自己了专业,以便更加有侧重点地对人才进行培养;而有些高职院校则是直接由地方区域经济产业所创办,按照企业的相关要求和需要去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进一步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服务的对接之深度和广度。

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大多是地方、行业或者地方与行业共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服务地区的定位。伴随着高职院校在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优势,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的认可,其发展潜力较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不但革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培养社会化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切实根据社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相关的专业,积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只有树立了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够切实按照这一理念标准办学,其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同时也实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价值。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体制与制度管理是有效实现高职教育社会化服务转型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有效的实现其社会化服务就必须加强教育体制上的改革,使其符合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使得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化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就业以致于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能够采取各式各样的灵活措施去加强教育的社会化服务,但是很少有从体制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的。然而,适应社会化服务的教育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文化体制是实现社会化的基本前提,因此,广大高校应该积极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与社会相互衔接的,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来制定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从新生入学伊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以及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对人生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结合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社会、联系人生规划,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发展情形相互衔接,做到联系实际、目标明确,进一步实现终身发展。

(三)构建社会化服务的教学载体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服务社会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它必须在最大范围内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以带动其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利用各种载体来实现社会化人才的培养。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帮助,促使政府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优惠政策,对高职院校的社会化服务加强必要的指导,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协调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要求来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搭建一些实训平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学习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学、生产、科研和服务相互融合,这一方面能够实现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更好推动高职院校社会化服务的进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高职院校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还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关于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还有更多的方式和途径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N].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05).

[2]谢英姿.湖南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

[3]陈华嵩.新办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产业对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8).

[4]阚大学,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01).

[5]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

第6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研究方法;科学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体育教学评价逐渐被重视,因而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使用科学的评价技术来衡量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对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高职体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也正全面实施。在这个时代,有必要对教学改革方向的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本文笔者将结合高职体育的教学实际,对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查法。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期刊、查阅体育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理论资料。

2.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分开发放问卷调查,对学生发放1000份,回收943份,其中922份有效,回收率94.3%;对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全部回收并且有效。

3.数据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列表分析,使最终结果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二、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满意度非常不理想,同时也可看出学生在体育上的学习能力、进步幅度等有下降趋势。在对老师的调查中,我们得知,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定量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为主。这些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甚至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恐惧,这些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2.对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1)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含义理解有误。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整体把握,从而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意识到自己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然而,事实上,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评价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形式,评价人并不能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实质,主客颠倒,使人感觉体育教学是为评价而存在的,把体育教学评价的本来意义倒置过来,问题很大。

(2)体育教学评价存在内容不全面的特点。在体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从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受传统体育观的影响,依然以学生的体能和技术作为评价标准。这就使本来体能技术起点就不在一个水平上的学生差距不断变大。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进步幅度关注较少,这些评价过于片面。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评价也重视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评价,这不仅局限于是否守纪,还在于他们对体育的积极主动性。

(3)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仍待加强。现阶段教学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就在体制上导致无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导致了教学评价的片面性,无法使老师和学生从教学评价体系中受益,使得目标与实际做法南辕北辙。

同时,由于没有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学生本来体育素质就存在较大的差异,用单一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不科学的。一定会有学生的体能与标准相去甚远,而每一次考核评价对他们来说都会是一次打击,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终身体育。因此,没有一个科学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的危害极大。

三、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现状的发展趋势研究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它将来一定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改进:评价体制要结合教学目标,然后改进。要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通过抓住其全面性、个体性、基础性等特点来建立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制。以追求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最终目标,使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单一,具有可调节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另外,还要淡化技术体能最重要的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体育技能锻炼外,还要对体育知识进行考核,并且同等重要。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学习态度,并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制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仍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现象。偏技能、轻知识、轻态度的评价体制,使学生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高职教育体育评价体系应有所改革。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全方面、多角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改变教师一直以来的传统体育思想,使他们的思想与教学评价思想相一致。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朝着这方面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响应全民体育的号召。

第7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会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转变会计教育理念、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从而真正实现高职会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会计;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5-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杨寿有(1984-)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出现,会计工作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会计职业的就业标准不断提高,而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只有对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一、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设置和规格的确定。市场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时注重技能应用的培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来讲,会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会计高技能人才。会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基本能够上岗的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应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相关的岗位,达到初级会计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高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记账、做账等基本工作,更包含财务相关的很多重要技能,诸如会计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相关的预测分析也十分常用,因此狭窄片面的教学内容会让进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激增也与会计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许多学校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安排其实存在很多不足:教育设计错位现象,在课程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课程设置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侧重在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和过渡,更缺乏综合应用和训练,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导致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教学的强度、综合度不够,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学生实习只注重形式,没有很好地掌握技能水平,没有学会复杂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不突出

诚信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是一个会计人所必须背负的责任,因为会计本身就有着监督职能。如果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计造假,财务报表对投资人就失去了意义,这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在培养会计人员时,都把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放在了第一位,过分依赖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珠算演练,向学生注入了很多的理论性的原理、制度和准则,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却完全不够重视,不仅没有安排相关门类的课程,并且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予以教导,同学心目中没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或者职业素养很低,以致有些人可能会在未来在工作中犯下经济上的错误,甚至导致经济犯罪,毁掉自己的前途,造成企业、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专业实践教学不到位

各类应试教育最终导致受教育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学习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会计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会计实践等途径来实现,其核心是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仅仅通过各种考试。会计职业教育机构在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应该先与各类会计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从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找到职业教育的真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会计系教授指出,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1]目前我们国家从事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一方面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许多高校会计教师虽然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水平,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使一些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无法信服其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却因为可能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或理论水平欠缺无法为被教育者提供系统而又规范的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会计高级培训师。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多形式表现为课堂集中教学、网络教学、函授、随时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包括面向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以及面向普通会计从业人员、主管会计、注册会计师等非学历教育[2]。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很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高职会计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高职会计的简单相加,而是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改变专业教学方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提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互动法。提问式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给出解答,随后老师解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观上想要去学习会计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学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学校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在考试中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3]小组互动教学法,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通过完成某些模拟实验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组由于有竞争,同学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学习,争相为小组获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活跃、热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练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一方面应该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即对相关的经济管理及会计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国家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有很强的解读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会计实务经验,能够为被教育者预先指出将来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灵活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高职会计教师在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会计实践工作,如鼓励会计老师每年拿出半年左右的时间到事务所、企业进行审计、会计咨询、、记账等工作,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云.我国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商业,2007(4)

[2] 何卫红.终身视角下的高等会计职业教育[J].会计之友,2006(5):64—65

第8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根据《教育大辞典》中的有关条目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而第三级教育“一般认为与‘高等教育’同义”。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学历教育部分,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修完专业所规定的课程、且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第二、非学历教育,是指各种培训、进修,完成学业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是指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为此,本文所研究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限定在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范围之内。如,当前的职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

未来10年,四川省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 面临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灾后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新任务,未来急需有效地推动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重大项目实施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而这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正是高等职业学校培育的对象。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偏差产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误解

1.“专科层次”说。把现阶段我国将高职教育政策性限定在专科层次理解为“高职就是专科,专科就是高职”,从而以教育的层次代替了教育的类型。

2.“次等教育”说。人们往往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一些人心中高等职业教育是“难入流”的非正规教育,是“次等教育”。

3.“弱势群体教育”说。从社会经济地位看,教育对象大都来自社会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的家庭群体,贫困学生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录取分数是在同等生源情况下比普通教育低一个档次,有人据此认为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是解决落榜生的手段。

从办学实践看,政府的“热”推和百姓的“冷”对待,使高职教育处在一种尴尬的被动境地。社会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的增加,而百姓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却在萎缩,随着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增多,经济条件优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投资教育,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大学毕业后有个轻松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不愿到一线岗位从事艰苦繁忙的操作性工作。

(二)政策带来的制约,使高职招生形势严峻

在办学政策上,政府虽然一再提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随着普通高校几年来的连续扩招,事实上对高职教育的生存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压力。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以各种名目兴办的二级学院异军突起,规模庞大,特别是允许这些二级学院颁发其主校文凭优惠政策的出台,客观上又形成了二级学院抢夺本属于高职院校的那部分生源,形成了二级学院和高职院校竞争生源的局面,从而使高职教育的招生与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态势。

(三)人才的高消费导致就业困难

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一些用人单位信奉传统的学历主义和用人高消费观念,人为地在就业市场上给高职学生设置障碍和歧视性条件,从而使本已对就读高职教育心存疑虑的学生们更显茫然。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宏观调控

四川省在未来数十年里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灾后重建的挑战,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有关人才的需求,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政策支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专业布局,提高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按照优化教育系统资源配置的原则,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各类专业的设置要求,实现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合理布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一线的专家努力提升人才的质量,培养行业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第9篇:高职教育发展与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 实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发展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训。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现在的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教学的时间偏长,实训教学的时间偏短。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类似于借贷记账等实务操作掌握不好,因此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专用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实训仍旧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训课不过是把课堂内容重复讲解而已。

2.实训课程脱离实际。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脱离实际,实训课程更是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总是接触到会计工作的某一部分,对于会计整体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会计基础》与《财务会计》时,学生在学习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时,往往不会关注到与其相关的各种税务条例,法律法规,因此缺乏解决实际实务问题的能力。

3.会计实训脱离情境。一般而言,真实的会计工作会有一定的规范与制度,例如会计人员一般设有两人,相互监督、形成相互依赖、相互牵制的局面。在实训的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而全。忽视会计工作的程序与规范,因此脱离具体的情境。这种实训教学,让学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也难以在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环境。

4.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师。实训需要具有更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是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让在职教师无法接触到一线的实务经验,而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也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实训教学质量很难进一步提升。

二、校内实训教学的建设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职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际并重,甚至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实际,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讲解理论,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针对教师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的建设之中,实践中锻炼其自身的能力,给教师一定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训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实训不等于彻底摆脱理论,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工作。因此,实训课程应该把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尤其是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会计部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带着角色去实训,带着任务去实训,同时按照计划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实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流程。

4.编写适合实训的教材。目前关于实训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很多教材已经脱离了一线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实训教学的意义不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意义更不大。因此,学校应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适合实训教学的教材,可以联系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等,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编写实训教材。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质量。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真正的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仍旧需要与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于那些硬件设备较好的企业,可以与其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当然,由于会计部分的特殊性,因此企业不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学生实习,但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会计工作,从而培养起对于这门职业的兴趣以及热爱。同时,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训,由于高职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知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于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教师在一线的财务岗位上工作,能够更好的融会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其对实训教育的反思,从而提高实训教育的能力。

2.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合作。会计事务所与记账公司与大型企业不同,企业出于会计资料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等问题,一般不愿提供给外来人员,更不可能给那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因此,如果仅仅把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那么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的。而会计事务所以及记账公司作为专业的会计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与各行、各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实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以后就业拓宽道路。不仅在管理上以及操作上更加符合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学校应该与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就业也有较为有利的保障。

四、结论

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教学仍旧存在着重视理论,轻视实务的问题。因此,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转型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建设,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