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有效实施主体地位教育改革之后,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加大力度来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是由于他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能够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在实际教育中素质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比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也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这种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精神,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能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从“一张试卷决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挣脱出来,从而更加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的来看待学生的发展,争取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让其充分发展。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素质教育看作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做好教育准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素质教育的特点,并且从其特点出发来总结和归纳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全面分析素质教育的特点
都说素质教育观念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优点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二是教学活动针对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片面发展而言的,与传统教育中的适应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都能够适应和发展,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要考一个很出色的学校;学习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充电,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或家长的任务。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而不是来选择能够适应教学方式的学生。”在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中,素质教育作为目前来说最为超前和适宜的教学理念,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拥有各种学习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同时素质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实施的教学环节必须适应全体的学生,让每一学生在课堂教育中都能够有所收获,都能够让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具有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必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学习主人翁的意识。教师从应试教育中的‘灌输者’角色走出来,引导和指引学生开展知识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指明探索和发展的正确道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型的学习和创造。”这样教师就会在教学中更加自觉的学习和探索知识,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最大限度地看到学生的优势,接受学生的缺点,并且在学习环节中尽力去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逐渐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便会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较好的教学技能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大胆的想象
传统教学下受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知识,最后在考试中运用知识的封闭式学习形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就很被动和机械化,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而实施素质教育以后,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时候就会拥有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发散,想象能力更加丰富和多彩,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更加宽广。
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正因为素质教育拥有上述诸多的特点和教学优势,才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发展。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能够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素质教育教学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施展自己的主体作用开展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营造最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开展开放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看作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活动。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
教师想要出色地实施素质教育,自己的教学观念就要及时的转变。不能只是口头说着执行素质教育,但实践却还在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去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教学来感染熏陶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投入自己的情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这样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便于教师寻找到最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参与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布置开展探索性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拥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探索知识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表现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到知识的真谛,但是自己的力量还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众人力量的伟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在体育教学设施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标准田径场地很缺乏,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无法满足学生对活动场地需求,同时学校多位于居民区,拆迁费用过高,学校不能扩建操场,只能用非标准田径场和其它运动场地作为补充。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校体育器材,主管部门统一采购,器材质量差,损耗量大,尤其是篮球、排球损坏率都在50%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正常的体育教学。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如今不仅学校而且社会都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仍被“分数第一”的思想所代替,从而造成了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高三年级体育课被挤占甚至取消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此外,有53.4%的学生表示学生课外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受限,一些教师认为“在操场上奔跑的是顽皮学生,而在教室里看书的才是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活动“打折”。如今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其实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忽视,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宗旨。另外,体育师资总量不足、配备不齐,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使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面临瓶颈。
还有,过去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仍是教学的对象,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即使当前一些体育课进行课改后,仍缺乏内涵,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没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像蜻蜒点水,中看不中用,偏离了学科特点,整合的有些四不像。
二、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制作简易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去尝试:应发挥体育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功能。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另外,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别出心裁地利用于体育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可利用空饮料塑料瓶装满沙土制成沙瓶,将其用作轻器械进行沙瓶操练习;用作标志物摆出“瓶道”让学生进行奔跑及跳跃练习:用作投掷物、用作接力棒等。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经费,又能培养学生勤动脑筋、勤动手的创新意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2、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体育教师提高学历,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都离不开广大体育教师,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改革措施的落实者,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有效地实施到教育实践中都要靠教师来实现;同时,教师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正确领会与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对基层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体育组定期召开组内研讨会,互帮互助,共同交流经验,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优势,弥补不足。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及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忽略学生的全面性、整体性发展,更多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选拔精英,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以及进入高校后更加细化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狭隘与局限性。当前我国教育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和顺利升学,分数仍旧是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使得近年来,“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面临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反映出了实施“新课改”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作为一门本身便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学科,应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深入教学内部,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充分发挥它对学生心理、情感、性格和品质等基本素质提高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小学教学教学更加适应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
在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的根本目标。
1979年,美国学者博特金,摩洛哥学者马迪·埃曼杰拉,以及罗马尼亚学者米尔西·马尔茨等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提高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维持现存社会制度和现存生活方式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则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突破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泥教材,不崇尚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科学实施、科学规划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方法目标应当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创新为核心,而不是以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灌输教材知识为重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
以《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笔者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创新性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笔者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阶段,即:
第一阶段,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第二阶段,学习过程。自主理解、自主学习,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分析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三阶段,学会与生活相联系,即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每个小组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其他的小组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三个阶段,为了能够顺利实施每阶段的教学,笔者又制定了三种教学策略。
1.确立学习目标。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隐约”式教学,即首先不明确学习目标,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开展大量引导工作,指导学生逐步向目标迈进。而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很可能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不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向学生明晰学习的目标,其次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模糊错误的引导,如:0.5与0.50是否相等?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等等。一来可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二来也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所谓合作学习法,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起数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某一课题。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重点探讨了数字“0”的概念,即在一组数字中“0”代表了什么。如:“0”以下的数字应该怎么表达?5角=?元,等等。通过合作探讨,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形成了初步认识,而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之一。
3.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的第二阶段,笔者再次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强调小数的应用:小丽的爸爸在学校对面开了间便民小超市,在设计铅笔的价格时,他为了给学生优惠,决定如果学生买下一包铅笔,将减免一支铅笔的价格。而每包铅笔12支,每支铅笔0.5元,那么如果有一个学生买下了整包铅笔,他要花多少钱?这时学生给出答案:12支×0.5元=6元,6元-0.5元=5.5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素质 想象 思考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纳谏与止谤》学生从中领悟了从谏如流的重要,自我批评的不可缺少;《〈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屏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 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三、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授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我是阿Q吗”,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嫉妒好不好”,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是要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了思考,屏弃了无用的牢骚。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学生思考积极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了写作宝库。
一、解读文本,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着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小学高段年级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100%的教学成功率。
在低年级中我们可以进行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教学中可以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
二、增设特色课程,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 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儿童画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儿童画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补充乡土教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为这些材料大多是学生动手制作的,具备雕、编、绘、拼、插、捆等多种立体和平面造型的功能,很受学生的欢迎。这些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着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整理完成作品等系列过程,这就提高了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调动他们用全部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作品。注重对乡土教材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他认为上乡土课不能抛离基础课的内容和大纲要求,要围绕着思想教育、审美和创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我国政府很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先进的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较大成效,全民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应试教育阻碍实现素质教育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正处在积极探索和建设之中。但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社会环境、应试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其中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对待素质教育态度积极,行动迟缓,认为可以说说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课中做。一些家长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竞争重心不断偏移,不仅想让孩子上大学,而且想上好大学,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上各种校外辅导班。素质教育难登教育之门,传统观念为其存在之源,社会意识为其盛行之由。
二、小学素质教育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完备的外部环境、前提条件和实施场所。
1.社会应当引导方向,推广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改变对学校和人才的评价观念,不再给学校必须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同时不能放任一切权利,不致于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减课业、给学生权利。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社会转变教育观念。
2.家庭内注重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思想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求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小学生在家里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家长更要改变思想,在为儿童选择学校时不只是一味地看学校成绩、升学率等,要注重该学校的教师素质、文化底蕴等。家庭的改变亦是应对应试教育持续的关键之一。
3.小学校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场所,是应对应试教育的关键
小学校园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的学生作为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1)学校自身,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再者,要改革小学的办学体制,形成基础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2)现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老师要以身作则,有终身教育的意识、责任意识。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为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3)学校要构筑高效率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教育要在内容上、方法上和各个环节上由单一走向多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育,例如多媒体、网络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启
发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和发展性,提高课上的实际利用率。
小学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实现素质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经过种种措施一定会完成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不仅美观、有特色,而且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袁征 等《小学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冯克诚等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年版。
关键词:教师素质;价值;策略
古人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闻道在先、术业有成的教师,从跨上教学岗位开始,就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样才符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伟大称号。随着素质教育地不断推广和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热爱祖国、敬岗爱业、关心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学影响力。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爱好,在掌握本科知识与结构的同时,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走向,还要充分了解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一、教师素质提高的具体价值。
1)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作为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专业教学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展开科研项目的前提保证。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分清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熟悉多媒体、板书、讲授的灵活搭配,进行多元化、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利于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与教学相长;注意教师提问、全班或小组讨论、课堂活动等不同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氛围;加强教学研究,通过会议讨论、论文撰写等方式对教材内容、备课方案、教学理念及方法展开全面研究,扬长避短。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中,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全能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日益重视的一个话题。教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要懂得尊重和关心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感基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和创造性;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及品德规范,促使学生实事求是、拼博进取、品行兼优,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注意课堂语言的风趣性、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先提条件。一直以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每一个学校最大的期望和目标。只有师资力量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壮大,才能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素质教育得以实现,才能让教育真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因此不能否定,一些家长和学生热衷于某所学校,看得不仅仅是学校的设施环境,更看重地是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所造就的社会影响力。一旦学校影响力扩大,师生资源、设施环境,以及教育资本才会获得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二、教师素质提高的各种策略。
1)不断开展继续教育。由于教学压力地不断增加,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无暇加强专业学科的了解和学习,导致出现教学能力难以符合教学需求的现象。因此,教师通过开展各种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满足目新月异的现代教育需要。
1.1通过自学自修。购买专业书籍和其它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加强本专业的自学与研究,有利于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阅读其它非专业书籍,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这算是目前最普及、最便捷的素质提高方式。
1.2通过培训机构。既可有针对性地报考专业学科,这样可得到专业导师的培训和教导,还可以加强与其它学员的交流与沟通,让自己的专业素质迅速提高;又可报考一些爱好性学科,如舞蹈、书法、钢琴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会对教学有所帮助。
1.3通过请教交流。年轻教师应该多向一些老领导、老同事请教,或者加强与某些专家学者的交流,这样可以直接获得教学考验,或参与专业的课题研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交流会议或学术讲座,这样可让教师得到直观性、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1.4通过网络平台。随着网络技术地不断普及,电脑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工具,教师更应该予以合理利用,进行网上查询、网上交流与网上学习。特别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利用网络平台迅速搜集PPT素材已经成为一种最便捷的方式。
2)不断进行教研实践。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懂得合理应用自己所知所学所研得来的成果,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只有教学与科研并重,才能让自身学识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完善,同时,还要自觉加强终身教育,这样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素质。
2.1改变教学观念。首先,《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通过归纳与总结、深化与升华,使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得以转变;其次,要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主置,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是融贯会通的,尽量做到教、学、研的全面提高,成为一名“经验型”与“研究型”结合的教育专家。
2.2提高科研意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要注意挖掘自身潜力和提高科研意识,不应该甘于做一名依靠经验埋头教学的教书匠,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实现人生价值和教学理念,往往会与科研息息相关。这样教师才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知识水平、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才会得到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体现。
2.3善于思考总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案设计、教学环境及作业批改都在不断改革,教师进行教学思考和教学总结势在必行,这样便于整理、归纳庞杂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要详细纪录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相关措施、教学思想以及具体应用过程;对存在的疏漏与失误进行分析、处理,以便今后吸取教训;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及疑难问题,应予以重点摘录与归纳。
2.4注意课堂实践。“实践出真理”,这是一句颠扑不灭的名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要分清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注意课堂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其它如教学活动、突发问题的处理,都应该谨慎对待。只有通过课堂实践,才能发现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及自身素质的升华与提高。
3)注意加强品德建设。教师是一项“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称为一名为人师表的合格教师。应该做到: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教学法实践中,要做到遵纪守法,敬岗爱业,提高专业教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关系及同事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人格培养,自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建设。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现代化地不断加快,老师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要想让自身素质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自然有必要加强知识水平的更新,业务能力的提高。因此,清楚地理解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价值以及具体策略,才能使教师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及科研实践,以便寻找到进步和成功的最佳捷径,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结合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应该着力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崇高的教育理想
“教育者,根本之事业,基于今日而期于将来也。” 教育理想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教育理想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也体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只有树立了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在急功近利的多元思潮中永远保持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杜绝功利和实用的冲击和影响,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去奉献、去追求、去探索。
师范教育对未来的教师——师范类学生,首先应该重视教育理想的培养,加强崇高教育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尽早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感;教育他们要把教师工作奉为终身追求的人生理想。树立了崇高的教育理想,师范类学生就能更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化为对自我的要求,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5]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指引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引领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对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具有指导意义,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待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期望评价和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适应教育发展的师范教育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范类学生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系统开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树立先进的、与时展相适应的的教育观、学生观,掌握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领悟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了解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在理解、认识教育工作和适应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广博的教育知识
广博的教育知识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教师的工作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否具备充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讯息传递高速便捷的今天,知识获取的媒介和渠道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积累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效果,师范类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该尽早树立知识储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摄取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知识,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为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扎实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教育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际的教育能力,从而把知识以一种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参加教学实践锻炼,培养、提升教育能力,使自己尽快具备承担教师工作所必需的各项教育能力,为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在了解学生和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合理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才。
五、良好的个性修养
良好的个性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所从事的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职业,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作为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可以使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处处展现个性的内涵与人格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喜欢老师、接纳老师,进而模仿老师、学习老师。因此,良好的个性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力量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修养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人格完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讲,加强良好个性修养的修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应该提高加强个性修养的自觉性,按优秀教师的个性修养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诚实正直、言行一致、品质高尚、意志坚强、言行一致、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和蔼幽默、理性宽容、民主合作的优秀师范专业人才,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和模仿的对象,使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和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态度,享受职业幸福和人生乐趣,同时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来讲是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了使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尽早抓起,常抓不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范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修炼,培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把师范类学生培养成具有稳定情绪、乐观精神、悦纳胸怀、顽强意志等良好心理素质的专门师范人才,为以后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更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七、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近代教育科学先驱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对教育效果的发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师范类学生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最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有资格去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具备教育好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平衡学生心理的心理保健医生。” [6]师范类学生作为教师的预备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力量,即将承担起教师的社会责任,在就读师范教育专业期间急需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培育和养成,通过正规、系统、专业的师范学习和实习,逐步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积累广博的教育知识和扎实的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唯有此,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能力、有方法、有水平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国宏. 职业素质教程[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
[2]周伟. 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素质问题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1).
[3]顾明远. 希望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家[J]. 人民教育,2010:(13-14).
[4]叶澜. 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报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3).
[5]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且还是课程实施的开发者、研究者、传递者。这对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们在提高综合素质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素质高、学问深、功底厚、涉猎广。
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读书时,踏入校园正门第一眼所见到的就是“为人师表”几个大字。“为人师表”,德为先。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做人是成才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自身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我认为,称职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就是说,作为英语教师,要具有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因为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及人格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积极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英语教师。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自觉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之中,在教育科研领域里开拓、搏击、创新、进取。要善于审视、分析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常性地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做出科学的反思、分析、评价。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给予高度关注,对于自己的有益经验要善于及时总结,使感性认识尽快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过渡,英语教师还要积极投身校本教材研究之中,在校本教材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室里设一假定中的小文具店,学生扮演服务员、购物者,通过这一买一卖的沟通交流掌握英语会话;教学时,英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及时地与西方的一些节日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诸如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让学生从中感悟西方文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建学生服装表演队,让学生们把自己准备的服装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些不经意的小设计,往往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英语教师在校园中还要高度重视自己的仪表言行,不可低估拥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兴趣中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还要善于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及时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技巧与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较为深入地了解,并自觉地对某个领域有开拓、创新性的探索、研究。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也是向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迈步的过程。同时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要善于集思广益,大家共同探讨新教材的特点,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等等。通过集体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撞击,各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层出不穷,仅仅掌握一个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面对这一形势,大家本身就应该是具有较高智商和情商,同时在对各个学科的认识上要有一定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