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

第1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1.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和核心,整个社会中,超过一半的人才,都是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的。在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职业教育为整个体系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随着当前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如今整个职业教育体系都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深化改革。在整个体系中,技能鉴定环节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良好科学的职业鉴定体系能够为我们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重要帮助。但从目前此项工作开展状况看,其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这不仅影响到技能鉴定工作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具体作用,同时也失去了技能鉴定本身的价值,因此做好质量把控,极为重要。

2.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我们在开展技能鉴定工作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该项工作的基础建设极为落后,很多鉴定工作,与时代特点和实际发展相脱节。其次,缺乏健全完善、科学全面的鉴定质量体系监督机制,部分地区在开展技能鉴定工作时,存在一定漏洞。再者,在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研究和开发,质量鉴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强化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环节,对整个职业教学质量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丰富和提升鉴定工作价值的思想观念出发,健全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从而为提升整个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实效性,发挥重要保障作用[1]。

开展职业教育,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面向生产的、实用型、直接产出型人才,主要是产业工人。而在整个人才培养机制中,技能鉴定有着突出作用。从目前多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过程中,与整个教育体系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想要有效提升职业技能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我们在坚持就业导向基础上,有效突出职业特点,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强化综合素养培训。此外,还要从职业教育改革入手,创新职业鉴定管理方法,将整个职业鉴定工作与职业教育体系紧密融合[2]。

由于我们在开展技能鉴定和考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整个社会对该技能鉴定的价值认知有一定质疑。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目的是为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但目前部分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在进行技能鉴定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专业水准,以至于多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作弊"、"买过"等问题,这一类事件一旦被通报,就会影响到此项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3.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不止是因为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和当前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有关。从目前职业教育开展实际来看,问题主要表现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融合不足,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度不够等。随着整个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要求日益提升,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予以调整。

3.1 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首先,缺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目标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方案内容,直接影响到整个职业教学质量。从目前职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设置和实际专业技能需要之间连接不紧密的问题,从而使得很多学生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其对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其次,教学方法落后,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相脱节。相对普通教育来讲,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就业岗位需要相匹配的职业技能。

但目前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还在使用落后的职业教育方法,未能深度思考现阶段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必要的教学实践这一问题。一些老师,未能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最后,缺乏对职业教学质量的反馈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把控,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当前在开展职业技能教学监督和教学效果把控过程中,主要由老师来完成。忽略了对学生因素的充分融入,在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鉴定工作质量较差,失去了其开展的原有目的和意义。

3.2 现代职业教育开展的新要求分析。随着教学环境的日益复杂,社会用人需求的不断提升,当前我们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达到顺利就业这一目标。因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学观念,清晰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着重从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入手。其次,以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充分通过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职业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充分注重职业教学过程的监督与反馈,及时查找职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同时,着重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的质量,充分发挥这一环节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4.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思路分析

想要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价值,就必须充分注重对自身问题的跟进和解决。对整个鉴定工作来说,其鉴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鉴定工作的价值和生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存在的意义。

4.1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要注重从鉴定过程质量把控和鉴定具体内容质量把控两方面入手。做好鉴定管理要对这两方面工作开展的质量进行有效衡量。无论是相关职业技术的标准和要求,还是其质量管理机制认证等都需要充分结合相关制度,高质量、规范化开展。在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工作中,还要充分注重质量督导和监督工作。通过实施动态质量监督和定期质量监督工作,实现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达到应有质量。而质量督导则是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完善督导,实现对整个技能鉴定质量工作的有效把控。

4.2 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命题,统一管理技能鉴定员资格认证。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是统一制定考试的标准。同时,在试题方面,必须选择统一的考试命题,因此要做好考试题库建设。此外在考试标准的制定方面,一方面要充分结合市场需要,另外一方面要有效结合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是通过性考试,因此其考试标准尤为重要。此外,还要统一管理技能鉴定员资格认证工作,加强鉴定员专业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教学环境变化革新速度较快这一特点,还要定期对鉴定员进行培训,着重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技能鉴定员资格认证方面,必须做好资格认证把关制度,确保所选择的鉴定员资能够满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的需要。

4.3 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做好鉴定工作质量把控。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学生要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就必须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教育。所以,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配备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教师队伍。对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来说,鉴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中心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组织好鉴定工作的具体开展,加强内部管控,坚决杜绝任何违规事件的出现。通过严格把控鉴定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工作含金量。此外,还要明确岗位意识和职责意识,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与整改,确保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

第2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加快;深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3-0005-04

一、把握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相协调、相融合,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着力开发社会资源,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规范教育,努力培养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奋发进取、诚信友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依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二)坚持把体系建设作为战略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愈加鲜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调,“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我们要转变观念,更多地从体系的角度出发,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市场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要面向未来培养能够接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职业教育、终身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要更加注重内外对接、前后衔接、左右协调,即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前期教育与后续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内容的协调。更多地从体系的要求出发,突破陈规旧俗、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特别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衔接发展,实现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要求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直接面向市场办学、接受市场检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吸引力,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把提高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对接程度,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着力提升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能力,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切实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改进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开展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深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教育,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在较高就业率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提高就业满意度,让毕业生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四)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大事,要逐步改革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局面,推动由点及面、由个别到一般的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隔阂,全面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人才互聘、资源共享,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行“校中厂、厂中校”、校企集团化办学。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制度”。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不同生源对象,采取不同的招生考试录取办法,拓宽生源渠道,面向人人办学。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办学目标,改革和完善机构设置、人事管理、专业设置、教学评价、学生管理、实习管理、教师评聘等制度,加快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五)坚持把教育现代化作为目标引领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到2015年,建成100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立足自身的类型、层次,瞄准现代化建设目标,全面加强文化、制度、设施等方面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度、公平度、质量度、开放度、保障度、统筹度、贡献度、满意度。特别是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比较中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着力引进国际课程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学习与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现江苏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策略

(一)更加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融合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区域对接、融合有利于提高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程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区域就业创业,有利于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职业学校有关负责人要对区域内产业发展、主要企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洞若观火、了然于胸,要与现有合作企业、潜在合作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密切联系、定期互动。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调研,建立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机制,创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要推动区域50%以上的百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创建一批校企合作的示范组合与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工作的一切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全面实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加强职业学校德育、文化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全面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社会素养、职业素养。要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实行全面培养与分类培养相结合、全面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特别是要做好就业创业学生、升学学生的全面培养与分类培养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前两年必须全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应试教育之不足,以考定教、以考定学,最后一年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实行分类培养,保障所有学生都有就业创业、升学的机会,加快扩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生源基础。

(三)更加注重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学校作为基本立足点,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率先探索突破。要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建立政、校、企共同参与的学校董事会、理事会,研究决策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专业发展重要工作。要完善职业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加强职业学校三项规范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要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建立围绕学生、围绕教学、服务企业的职业学校管理模式。要加快建立职业学校办学绩效评价制度,全面考核学校办学质量。2014年,我省将在一半以上的省辖市试点职业学校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将在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以就业质量考核评价学校办学质量。

(四)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才有现代化的教育。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师生密切联系的促进机制,促进教师主动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关爱学生。要全面加强德育、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引导各类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协作培养。要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的力度,开通引聘担任专职教师的渠道。建立兼职教师学校选聘、财政补贴制度,扩大兼职教师规模,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选择优秀企业安排教师进行三个月或半年以上的实践,提高实践锻炼的效果。要完善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多年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各学校要严格做好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工作,优秀率严格控制在30%左右,进一步规范教师职称申报工作。2014年,省教育厅将研究颁发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明确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内容、运行机制、保障要求,推动建立名师引领、团队合作、阶梯进步的职业学校教师成长机制。

(五)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研究

2013年,江苏省首次开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2014年,教育部也将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善于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找到真实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要改进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推动“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组织教育教学实验,开展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要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总结,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做好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要推动建立鼓励创新、尊重研究、积极推广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激发创造一批优秀成果,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思想引领、理论支撑和模式示范。

三、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举措

(一)着力稳定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

调整教育结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都要求职业教育保持相当规模。当前,江苏省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减少,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难度还比较大,各地要及早谋划、尽早部署、尽力完成,继续把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职业教育主要生源,深入动员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要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做好退役士兵、进城务工人员的招生工作;加大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办好内地中职班、新疆中职班和青海中职班。

(二)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请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江苏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继续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办法,扩大对口单独招生规模,提高本科招生比例。总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二批试点项目经验,遴选组织第三批试点项目,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

组织开展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调研视导,总结交流实验区创建经验,督导实验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率先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四)着力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业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职业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视导。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公民教育、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五)着力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深入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推进技能教学研究,评选第三批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做好第三届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工作,评选江苏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制订全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继续推进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

(六)着力提升职业学校基础能力

总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经验成果,开展第二批项目建设省级检查验收,指导第三批学校实施项目建设。组织首批32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经验交流,启动第二批40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组织首批63个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视导,遴选创建50个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七)着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开展第二轮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扩大数据采集,运用科学方法,深入分析我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提出专业结构优化方案。继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建设100个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2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

(八)着力完善各项大赛制度

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推动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认真组织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面总结和分析技能大赛的特点,强化反馈和指导日常技能教学。认真组织全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认真组织全省职业学校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

(九)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组织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验收入库,启动第二批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推动教学资源在全省的普遍共享与使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力争覆盖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推进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升级应用,指导职业学校做好数据核对入库工作。

(十)着力做好职业教育宣传工作

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机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动员教育媒体、社会媒体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及时总结报道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经验,积极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加快凝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正能量。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YIN Wei-min

(Jiangsu Education Department, Nanjing 210024, Jiangsu Province)

第3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对提高职业中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对建设现代职教实训场所进行了展望。

进入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此同时,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够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能力从实践中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供的实践教学,现代化的装备是教学改革的土壤,合理建设、科学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是进一步推进职教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必备条件

(1)新课程的引进和落后课程的淘汰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要围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就业者素质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近几年,我校针对企业的需求,新开了印刷装潢、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装备配套支持,我校加大投入购买了先进的专业印刷机、数控机床、汽修工具等设备,为开设这类专业提供实验条件。与此同时,淘汰部分落后的课程和实验室场,以腾出时间、空间和资源开设新的课程。

(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加大实践与创新研究的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调整应以精讲多练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课程调整到合适的比例,重视实践课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后,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在这方面,我校的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安排数控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每月都有充分的连续的时间在车间实训,由任课老师指导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就业质量,教育技术装备要及时更新升级硬件和软件,为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创造必备的条件。

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1)现代教育技术使生本教育的理念得以实施,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校所有教室都建设成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的教室,配备有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无线话筒和音响设备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一台教学用手提电脑。教师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作知识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课件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2)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但在传统的教学里,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我校把加强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几年来,投入巨资购置和企业相匹配的实训设备,为学生营造先进的实践环境。我校的数控中心设备总价值近两千多万,设备先进,与企业无缝对接,逐步建成了集学生实训、技能培养、课题研究、技能认证的高起点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我校的实训中心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电工技能实验室等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验环境。各专业科都安排了充足的动手实践课程,教师精讲多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训中心还承担了部分技能考证和竞赛的任务,数控模具、电工、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相关的技能证书的考核都选择了我校的实训中心作为考场。为了方便学生备考,实训中心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都有组织地开放给学生实践练习,提高了考证通过率,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我校的师生积极参加省市各类的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师生创造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

校园网络的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创造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师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我校光缆网络已经连通了校园,从办公室到教室、实验楼都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学校、专业科、办公室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网站上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方便地将课件、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使资源不断更新。通过校园网络,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流览校内外各种资源,交流最新的专业动态和教学经验。学生们通过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搜索整理学习资料,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丰富的网络知识使学习变得高效、自主、不受限制。

4.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完成了教学计划内的学习任务后,仍有相当的潜力可挖掘,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培养这些学生,我们采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分层教学,利用非教学时间,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为此,我们在全校成立了“数控兴趣活动小组”、“财经会社”、“计算机协会”、“家电维修小组”、“学生电视台”等多个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学校提供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等部门的场地和设备,安排专门的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在每年的科技节、校庆等节日中,开展全校性的第二课堂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展示活动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每逢这样的节日,校园里热闹非凡,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近十年来,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已成为了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摇篮。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能学到在第一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社交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后盾,为发展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对建设现代职教实训场所的展望

1.建设市级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

为了加快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正在我市东部生态园选址2000亩建设东莞职教城,城内规划建设1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1所技工学校、1个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合称“四个一工程”。兴建中的“东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占地200亩,建成后该中心面向全市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公共实训中心的建成必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2.市政府将鼓励企业“车间进校园”,与职业学校共同建设校内实训中心

对积极参与学生实习的企业,政府给予纳税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并进行通报表彰。这些政策的落实,将会使企业与学校的实训中心真正地做到无缝隙对接,大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笔者在职业中学从事教育技术一线工作十几年,经历了教育技术装备从“幻灯片-电视录象-计算机和VCD-网络时代”的全过程,见证着现代化的实训中心的建成并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是为教学一线服务的,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大力发挥这些装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第4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0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在教育发展事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承担着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任务。在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使得会计技能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在会计技能教学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职业院校必须认识到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1 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偏低,不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主要进行基础人文课程,缺乏技能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资队伍,仅仅将重点放到了理论教育方面,而难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这样就背离了职业院校会计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为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必须进行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能更好地胜任会计相关岗位,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会计技能教学的设置存在严重问题。会计专业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难以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会计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训练,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实践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的教学发展,学校必须对会计技能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2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选取教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和条例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变化,例如“营改增”财务政策的提出,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采用旧版的教材来教育学生,难以满足时展对新的会计技能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没有收录新知识的教材,根据时展趋势,选用全新的会计技能教学参考教材,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和新技能。

2.2 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会计技能教学效率,因此更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措施。

首先,会计专业教师要认识到会计教学方法进行现代化和多样化改革的重要性,将实践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

其次,在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模拟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加生动、直观地将会计技能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会计技能及财务管理的认识。

2.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会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会计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增强自身对会计电算化转变为会计信息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并总结使用技巧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态以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不定期到会计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会计业务流程以及教学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总之,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会计技能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2.4 增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增强校企合作是会计技能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措施,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实践学习,真正了解和认识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流程。同时,校企合作还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可谓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第5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创业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从教学层面上来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方式下的高职创业教学的改革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创教育的提出使教育行业获得了新的革新机遇,高职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双创”时代的教育变革。各高职已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由于起步较晚,其研究并不如其它专业课。笔者根据高职教学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多方面资料,认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不能很好的融合,创新创业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二年,实际教学课时极为有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近几年才被列为公共必修课,其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锻炼,不能很快给学生带来收益,因此学生对创业课不重视,是一种被动性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好。

其二,高职创业教育教材不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没有建设好,创新指导和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近几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开发工作无法及时跟上,目前没有一套完整规范、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教材和创业孵化平管理方法。另外,因为国内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学生素质相差较大,对创业的课程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无法很好理解教学内容,导致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其三,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大部分学校还是采用统传的讲授教学法,“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难以唤起学生学习创业的兴趣,实际效果不佳,也造成了高职学生对创业课程没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思索

1.高职创业教育教学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单一,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创业课堂教学效率底下,教学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具有声、光、色、形、动等优势,而且体现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既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形象、更丰富、更高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

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互联优势,采用“课件+网络”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课件”即为科学合理设计多媒体创业课件,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二者结合,优化创业课堂教学。课件中的案例制作对教学效果举足轻重,具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创立生动、形象的创业教学情景,能有效地提高了创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网络”即为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学网站作用,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建立教师辅导、答疑制度。创新创业教学网站上,创业案例分析、创业自测练习和知识重难点解析,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然后,开办一些与创业教学相关的特色专栏,也为学生主动探究创业思考和培养创业兴趣,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教学设计

创业教学设计的先是分析创新创业教学需求,二是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创新创业教学策略,最后是进行学习评价。创业课程改革也要求基础课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实用”两大功能。因此,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总体上可以遵循实“知晓、够用”的教学原则, 来指导教师的创业教学。最后就是丰富完善高职创业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职创业教育期末考核的唯一形式是试卷笔试,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这和创新创业教学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的。为了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初衷要求,配合高职创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四、F代教育技术下创业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一是创业教学课件是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多媒体教学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创新创业课件的制作需要老师收集大量的素材和很多时间投入。希望各个高职要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开发,加强创新创业课件制作的交流与协作,集中力量共同开发出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学课件。

二是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教学的中坚力量,创新创业教师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创新创业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才能跟得上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是学习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场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依靠相应的教学设施,这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好坏也需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对软件和硬件做一定的投入。

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功关键在提高创业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积极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将创业教育列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不断丰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创业教育方法、加强创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指导中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项晓娟.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5).

[2]刘乐星, 兰先芳, 高辉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 软件工程师, 2014, 17(8):38-40.

[3]陈.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职教论坛, 2014(35):43-45.

[4]李慧兰.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5):123-125.

第6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现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深化。2010年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从纵向研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措施。2011年重在体系建设和谋篇布局,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的战略。2012年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工作不断深化,正在加紧制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将全面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和任务。

鲁昕副部长指出,过去一个时期,教育部全面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进行的,这同时也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思想、观念、思路、制度四个方面的准备。

她指出,2012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10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科学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全面推进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引导体改试点工作聚焦现代职业教育,建立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的机制;一些地方在体系架构、中高职衔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制度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整体规划设计中高职衔接,以推进中高职衔接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规划了招生与考试制度等10个方面的紧密衔接。强化行业指导能力建设,调整和重组59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3100多名各类专家,合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对接与合作,依靠行业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起行业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大赛办赛机制。积极实践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理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的思路。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各项基本工作。部署启动国际标准的专业建设,指导上海、天津率先试点,天津主要瞄准现代制造业,上海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共选择100个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标准国际化建设的探索。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同时启动中德、中英等合作项目,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开启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新阶段,部署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建设3个继续教育联盟,解决在继续教育领域政府服务体制建设。

新形势 新任务

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贯彻党的“十”精神,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四化”发展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表示,我国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的期盼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远没有落实。在整个教育布局当中、在教育的宏观政策制定当中、在教育经费的分配当中,职业教育还没有被放在战略地位上来认识;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群众选择的意愿却不强烈,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存在质量、体系衔接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职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还没有形成。三是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缺失。四是职业教育统筹力度不足,部门政策不配套,工作协调难度比较大。五是多数地区还没有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与现实生产要求差距较大。

鲁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即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应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国家和个人技术技能积累、全面服务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

她强调,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特点,为国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做贡献。第二,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能,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培养路径。第三,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调动全社会共同办好职业教育。第四,要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五,要以服务人的发展为根本,为全社会成员提高受教育年限,实现就业创业,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支撑和帮助。

2013年重点

鲁昕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为己任,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破解中高职衔接的难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技术教育改革创新,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她强调,2013年要重点做好12项工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筹备召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整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定位、基本架构、基本制度、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确定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建设,启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鼓励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县级职教中心进行联合办学。

——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框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巩固和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建立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责任机制。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加强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内涵建设的保障机制,落实好中职免费政策。

——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教育指导,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标准,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形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专业优势,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高民族文化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民族文化类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提高体改试点服务国家制度建设的能力。

——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把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到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设计开发满足企业需要的课程,实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

第7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技术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技术

作者简介:刘文华(1978-),男,河南商丘人,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编号:10JDGC008)成果,主持人:夏建国;上海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编号:79003099)成果,主持人:石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9-0047-03

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教理论界较为热门的议题,也反应了实践领域的真实诉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提出,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可见,现代职教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内容。

而现代职教体系,不仅要中高职衔接,而且职业教育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 在中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在第一轮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育部要求学校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不升本,在第二轮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也要求学校在 2020 年前不升本。在 2011 年初,教育部在学校管理体制调整过程中,已把高职高专处、继续教育处划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而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未作调整。由此可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似乎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未作明确思考和安排。而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相对“年轻”的技术本科教育,对于现代职教体系意味着什么?挤压?抑或拉动?[1]

一、现代职教体系析解

现代职教体系由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中体现而受到各方重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提法,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现代职教体系并不是一个新有名词,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现代职教体系,由三个意群词汇组成:“现代”,非古代、近代,是“时间”意义。“职教”,即职业教育,而非别的教育类型,是“属性”意义。“体系”,非单一的类型,而是整个职教系统,是“范畴”意义。

(一)现代职教体系蕴含技术教育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使用中,我们都已习惯使用“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这个“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既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也包括职后培训,既包括狭义的职业教育,也包括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技能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操作,动作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解决一线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结构的主要成分。这两种类型的人才目前主要由职业教育培养,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包括了技术教育的。虽然从国际经验和学理上看,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差异迥然,但由于约定俗成的称谓运用甚广,我们可暂且抛离文字之辩。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所提的现代职教体系是涵盖技术教育的。

(二)现代职教体系应至本科及以上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现代职教体系提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还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而当下的状况则是发展不甚协调: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重视,而专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则未获发展空间。而且,仅从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来看,目前仅有高中层次的中职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而在广大落后地区,尚未大力发展初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对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本科层次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很明显,这个职业教育体系也是不完整的。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生都希望通过一定途径能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求学,如果基于职业和岗位的职业教育仅到专科层次就不再有上升渠道,那么,高职毕业生只能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运行的普通本科院校就学,这既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混乱,使高职生难以适应,也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类型: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而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层次,而非教育类型,它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其层次也理应不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可以到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因此,存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只是缺乏比较统一的称谓,有的称为“本科高职”,有的称为应用型本科,有的称为“技术本科”。但不管用何种称谓,职业教育需要发展到本科甚至以上层次,这是毋容置疑的,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第8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探索经济社会转型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转向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并有力促进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题 中之义。其中,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职 业教育的外在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转变是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由此,在经济 社会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有何为与何从的问题成为学者的探索焦点。

(一)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阶段,经济生产方式、社会 结构均发生了转变,职业教育亟待重塑使命 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概而言之,学者 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有必要重塑以下使命: 一是培养培训“知识工人”以适应我国企业发 展由“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 集”转型;二是促进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和技 术扩散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转型培养大批 掌握智能化操作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四是加 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转业 培训以及农民工职业培训以配合新型城镇化 建设。⑴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转型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亟待清晰定位、自觉求变, 进而实现战略转型。

第一,宏观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 职业教育要真正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须 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 发展转型、增量式发展向提质式发展转型、准 人式发展向劣汰式发展转型、自主式发展向 合作式发展转型。[2]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战 略转型问题,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在中国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从城乡分割社会到城乡一体社会的现 代性转型背景下发生的战略转向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确立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新 理念;二是确立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新思维; 三是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四是 逐步实施农村义务职业教育;五是加强农村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3]

  第二,中观微观层面,一批以中高职院 校管理者为主的研究者在改革语境下思考了 究竟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 培养的问题,得出了这样的基本判断:一是中 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 培养层次定位,明晰教育性与职业性、技术型 与技能型、中等性与高等性的边界;二是传统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充斥着工具主义的价 值倾向而缺乏对人本价值的关怀,在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语境下,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各 个利益主体的发展需求,以优质服务来兼顾 各种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实现自身的 可持续发展。[4]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的核心制度安排,其不仅是当前及 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战略任务,也 是近年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近五年,研究 主要围绕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 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两大问题而展开。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维解读

  学者们基于“跨界”的视角,基于对职业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深人研究把握其内涵和结 构,提出以下几点: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具有与经济体系紧密联系的特点,这要求处 理好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构 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培训体系;第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与普通教育体系 等值通融的特点,这要求处理好职业教育与 其他教育的关系,构建两者相互沟通、衔接的 体系;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内部层次 完整、衔接顺畅的特点,这要求处理好中等职 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构建职业教 育内部相互沟通、衔接的体系;第四,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具有终身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处 理好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构建 面向人人的层次体系。[5]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体构建

  近年,学者们主要从四个不同的问题域出发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不 同的研究进路重在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同功能。

第一,构建国家资格框架。这是近年我 国职业教育研究生发的新的研究焦点。该研 究进路重在破除我国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分 离、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分离的问 题,旨在实现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 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6]学者们大 多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英国、德国、澳大 利亚、欧盟、新西兰、俄罗斯、印度的国家资格 框架的制定动因、发展历程、结构要素、实践 策略以及核心特点等进行全面而深人的解 析,为我国构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国家资 格框架提供“他山之石”。

第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高 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 容,重在破解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分离的问题,旨在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 展。由于该领域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积淀, 近年学者主要深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部,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制度 建设等具体层面出发构建我国中等和高等职 业教育衔接的立体路径。[7]

  第三,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该研究进路重在破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 济分离的问题,旨在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外部适应性。近年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的方 式考察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产 业结构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两 者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8]更多学者在剖析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立体路径和策略,其中不乏创新 之见。

第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该研究 进路重在祛除传统“断头式”职业教育的弊 病,力求向上延伸职业教育。对此,大多学者 肯定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但 是,对什么是本科高职学界语焉不详且未达 成共识,大多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即为本科 高职。但也有学者对此持批判性的理解,认 为应用型本科不全属于职业教育[9],且“本 科层次”的提法并不科学合理,因为其根基实 质上还是传统普通教育的学制模式和框架, 未必适合高等职业教育[10]。对于如何发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者普遍认为,培养高质 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及为地方提供高质量 的应用技术研究服务是其科学发展路径,应 在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专业结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 方面实现系统性的协同变革。[11]

  三、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如何办学、如何培养人才历来 是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但又是一个常议常新 的话题。经济社会以及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 展均要求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 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界对职业教育办学模 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增无减,除了延 续传统的研究话题之外,也清晰构成了若干 新的研究热点。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 式本土经验的概括总结

  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 研究已有较多的国际比较与学理分析,但基 于实证研究对具有本土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 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抽象及特点剖析尚且不 够,以致该领域研究长期处于“有研究无模 式”的尴尬境地。近年一批学者,尤其是来自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高职院校的研究者,结 合理论与实践,除了继续不断赋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集团化办学、东西 部合作办学、园区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以及 中高职贯通等经典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以新的内涵和经验之外,还有意识地在院校、 区域层面概括总结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的特色经验,提出了诸如“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12]、“县校合作”发展模式[13]、“三层对 接”办学模式[14]、“基地+联盟”人才培养模 式[15]、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16]等,这对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创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 践

  随着2011年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 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随即 成为近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又一个热点, 相关研究存在两条进路。

第一,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学者们 着重对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 现代学徒制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各国国情不 同,其发展的形式和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但 是,学徒制中的核心要素即以校企合作为基 础、以工学结合为内容、以学生/学徒培养为 核心、在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师傅的实践指导 下开展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是基本一 致的。[17]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表征 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教育性质 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 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 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18]

  第二,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实践。如何发 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改革语境下 职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 为,我国虽然具有学徒制的发展历史,但目前 却是世界主要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尚没有建 立现代学徒制度的国家,现代学徒制有必要 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19] 但是有学者提醒,受制于企业利益不大、院校 能力不强、学生前景不明和制度保障不够等 因素,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困难重重,我国 发展现代学徒制务必谨慎、理性,适宜选择供 给引导型的试点模式并在小范围、小规模开 展试点,适合以在校学生为培养对象并以学 校为本位,需要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 结合培养方案并转变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还 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环境、企业参与、经费投人 等保障要素。[20]

  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

  提升质量既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 点,也是落脚点。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 展需要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是我 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战略任务。近 年,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问 题备受学者关注,并主要形成以下研究领域。

(一)借鉴西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 估的先进经验

  一些学者研究分析了欧盟、德国、丹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参考框架和运 作机制,发现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国际职业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西方教育发达国家 普遍建立了完备、透明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不但有全面科学且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而且具备完整规范的运作机制。[21]另有学者 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 本等国家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关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过程、机制和举 措,发现国际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具有以下共 同特征: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经济社会背景 的考察、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角 度制定指标体系、重视对职业教育投人与结 果的评估、评估指标突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 业及劳动力市场联系密切。[22]

  (二)确立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 估的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实践活 动,科学理性确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 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 的情境下尤为如此。学者们认为,在价值多 元化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在宏观上要秉 承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价值取 向;在微观上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 统一,突出对教学过程中隐性要素的考查,提升院校参与评估的内在动力,推进“管、办、 评”分离,实现教育质量监控的常态化、持续 化和动态化。[23]

  (三)评估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状况

  人们对职业教育质量真实状况的认识长 期处于感性经验和人云亦云的层次,这不利 于实践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研 究的方式,评估了我国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状 况[24]、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25]、高职院校服 务质量[26]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评估绩效[27],基于证据得出了翔实结论并提 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这有助于了解我国职 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状况以及为采取 有针对性的改革方略提供实证依据。

(四)探索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与评估体系构建策略

  宏观层面,一些学者从国家、区域以及 职教集团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 估体系的构建;28]中观层面,一些学者从职 业院校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 开发、课堂教学、校企合作的质量保障和评估 体系;29]微观层面,一些学者以校长、教师、 学生的视角探讨学生职业能力、教师教学以 及校长领导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30]

  五、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理念、目标一脉相承, 是当前及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 内容。近年来,学界围绕这一新问题展开了 积极探索,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本体认识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人我国职业 教育政策话语体系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之后,学界对其进行本体性的阐释和具化,剖 析了其内涵、特点和框架,形成了以下基本认 识:第一,职业教育治理具有特殊性,表现为 多元、全局、复杂、敏感等特点;第二,职业教 育治理体系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层 面,内部治理是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 社会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外 部治理是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第三,职业 教育治理体系应在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制度 体系构建、管理运行机制等三个层面进行系 统设计;第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好 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第五,职 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社会多个主体 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治理体系。[31]

  (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推进策略

  第一,国家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我 国职业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修订 《职业教育法》,重点应从明确职业教育法律 主体、重建管理体制、激励社会广泛参与以及 完备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完善。[32]第二,区 域职教集团层面。学者们基于多重理论视 角,剖析了职教集团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 系,阐释了职教集团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并 提出了相应的职教集团治理模式。第三,学 校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新的发展形势要 求职业院校必须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 力、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33]

  六、职业教育公平治理

  近年来,无论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 略还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抑或职业教育理 论研究来看,职业教育公平既是热点问题也 是难点问题。有关职业教育公平治理的研究 主要存在以下两条进路。

(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在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城乡职业教育之间在核 心教育资源、结构布局、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而问题导致的 关键症结在于职业教育城乡二元化桎梏以及 相应的教育体制障碍。[34]针对问题,学者们 从统筹发展理念、办学管理体制、投人配置机 制、人事管理体制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城 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上,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测度了我 国东、中、西部不同省市之间的中等职业教育 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学机会、办学条件、师资 力量、经费投人、校企合作条件、人才培养成 效等要素上的均衡状况,证实我国存在比较 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并据此提出了对策 建议,如分区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战略,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东、西部地区的 对口支援,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融合 性等。[35]

  (二)弱势群体职业教育

  让弱势群体拥有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 利和机会是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 来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农民工(离农取向) 职业教育和农民(留农取向)职业教育层面。

第一,在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上,学者 认为,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 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但当前农民工职业 教育与政策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职 业教育在组织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方 面问题重重。36]学者们就此提出了不同的对 策建议。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一大批 学者已将目光聚焦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 育问题上,并从理论和实证等不同侧面研究 了其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实存问题以及改良 方略,成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新的亮点和 增长点。[37]

  第二,在农民职业教育问题上,有学者 认为,留守农民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重视不 够,尚未形成体系,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 养,未来有待加强建立公益性农民职业教育 培训制度、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以及提高培训有效性。38]

  七、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及教师的标准化

  近五年,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推进,职业 教育课程、教学、教师的标准化问题从内隐走 向外显,成为新的研究增长点,相关的研究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活动的不断深 化,加强规范、统一标准成为实践的诉求,学 者们普遍呼吁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宏观层 面,国家需要承担以下课程建设行动:研究并 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 发展状态数据;开发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 标准;建设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精品教 材;构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国家队。[39]中 观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当增加课程标 准中对于工作过程的动态分析,课程开发要 注重对职业活动、职业知识的深刻分析,强调 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以及遵循职业成长的规律 性。[40]微观层面,加强职业能力研究,依据国 家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在广泛调研的基 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学生职业能力 标准,并运用诸如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 评(COMET)等量化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 展开科学测评。41]

  (二)开发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借鉴国外先 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 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起,我国开始进人系统构 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国标”的阶段。近 年,学者对此问题主要开展了如下探索工作: 第一,比较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 教育发达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主体、呈 现形式、开发过程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专业教 学标准的开发提供借鉴;第二,从理论与实证 等不同侧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 标准开发的理论基础、客观需求、潜在问题和应然策略;42]第三,论证开发具有国际水准、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必要 性、可能性以及方法途径,提出国际水准职业 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必须要有国际 化、体系性和开放式的视野。43]

  (三)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针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究竟应当包 含哪些结构和内容、如何构建职业教育教师 专业标准两大问题,学者们主要开展了以下 工作:第一,比较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的结构、执行细则、制定过程和主体以及评审 过程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制定职业教育教师 专业标准提供有益借鉴;44]第二,构建我国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双师型教师” 专业标准、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和高职教师专 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内容基本上表征为专业 伦理、专业信念、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以及教 育实践几个维度。45]

  八、近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特征分析

  在改革的宏观语境下,我国职业教育研 究自觉观照改革实践,开展全面深人的研究 工作,不仅着作和论文数量增加,而且在质量 上以及对学术界和决策影响力上也逐渐提 升,但仍存在不足,具体来讲,近年我国职业 教育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研究问题紧扣改革主题,但未形成 整体架构

  最近几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 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更加重视。结合职 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任务和新思路,在坚 持和深化改革的宏观语境下,我国职业教育 研究紧扣改革主题,研究热点与改革议题高 度匹配,发挥了面向改革、服务实践的功能, 彰显了职业教育研究的实践品格。但值得注 意的是,这种大规模跟随改革动态和行政指 向的研究特点,一方面容易导致超前的基础 理论研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则使得近几年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较少出现围绕某一问题展 开具有逻辑层次的系统探索的学者和成果, 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不够,这不但不利于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整体架构,在根本上也 不利于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二)研究领域不断扩张,但缺乏系统性协同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使各类研究问题 不断涌现,加之我国职教学科的快速发展和 职教科研队伍的壮大,使职业教育研究的领 域不断扩张和分化,越来越走向专门化。这 种扩张和分化是“学术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所 致,但这也导致学者们往往在特定的研究领 域里面“跳舞”,难免视野狭窄,不同研究领域 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汇,一个研究领域中 的学者对于另一研究领域中的学者的工作往 往不甚了解,不利于职业教育研究整体学术 质量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板块式研 究”显然难以在深层次上服务职业教育改革, 因为任何改革都是系统性、耦合性、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网状式工程”。

第9篇: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解决措施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教育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以及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教育也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因此,我国应积极探寻职业教育体系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制度创新改革,构建内容是针对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制度形式、发展规划、保障机制等多项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实施高层设计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安排,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等问题,影响着改革进度,具体有以下几点:(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不完善。当前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当中,不仅要涉及到职业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而且还包含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制度创新、职业就业规划指导、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行政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如果相关制度在构建当中不能做到互相协调统一,就会使现代职业教育机构的整体收益无法得到有力保证[1]。(2)受到我国经济基础的影响。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体系建构还有待完善。(3)遭遇我国教育制度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中着重强调了统筹兼顾、内外兼修,职业学校在具体的构建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要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必须结合我国出台的相关教育制度,并合理的建立一套利益相关的参与机制,否则建立的教育体系将无法达到预计效果。

二、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1、构建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正确意识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构建中,应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背景,注重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意识,以此来更好的遵循职业教育的规范内容,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加完善。因此,职业学校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从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的发展历程上出发,整理出一条有关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以及发展演进规律的线路,以此来认清职业教育体系的宗旨,形成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更为准确的认知,进而才能更好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指导工作[2]。例如:职业学校可以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找寻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表象,正确运用国家出台的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鼓励政策,进而对本校构建教育体系制度进行深入的产业以及经济结构的建立。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形成了对现代职业教育意识的创新,使得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2、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点主要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出现单一、孤立化的现象严重,在实际教育中既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又严重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有些职业学校过分看重课程体系占据教育改革制度的比重,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价值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形,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将课程体系的构建转化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传播平台,在此过程中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能更好的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制度要求,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3]。

3、处理好职业教育资源引进关系

职业学校要想在构建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使得体系内容更加具有专业性、效率性,就要加强引进、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育优势资源,具体的做法有:1.相关院校可以积极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许可以及争取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支持;加大对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科研激励机制等相关教育资金的大力投入,完善教育设施。2.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三方评价机制。3.职业学校要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训的保障制度,并积极向政府争取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实训期间的意外保险等补贴。

4、加大国际交流力度

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关注职业教育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并在不断构建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方面转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等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我国职业教育也开始逐步向国际舞台迈进。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