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产品运营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运营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运营的目的

第1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我平时都在干什么呢?我平时工作比较偏向内容运营,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内容.

(一)工作内容:

1、搜资料

要运营微博、微信,那就得有资料啊.资料怎么找,找一些有关于产品的知识,简单的来说,就是产品的卖点和痛点.怎么找呢?对标学习,我们公司是属于跨境电商的,那我就去找关于跨境电商的网站,有天猫罗,京东、网易考拉.我一般都会找网易考拉的.网易卡拉上面的产品介绍写得挺不错的,我就copy参考学习一下.有时候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我会在微博上找一些资料,进行转发,这叫做跟热点.有时候,想不出段子的时候,会看看他们的微博怎么弄的.

2、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创作

资料收集来了,你不能照搬,还需要根据主题改动一下.创作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目的去写文案.那是啥目的,当然是卖货(为网站带来流量,转化率)我老大经常说,要有始有终,你一定要知道你做的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他用一句话简短地概括,有输入必然要有输出.我通常都会在商城浏览我们有啥产品卖,然后根据产品、文章主题,去找资料,编辑微信公号的文章.写完微信文章的时候,重头戏就是标题.好的标题关键到整篇文章的成败.个人观点,做标题党没啥不好的,但是要和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关联.从工作到现在,我总结出了受用户欢迎的标题套路.辣就是跟用户的利益有关联的,例如你有99块钱的红包未领取,配上一个领取红包的动图,有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去点击.

3、选择渠道

写好了文章,就要选择渠道.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微博、微信啦.还有一点资讯、搜狐公众平台、企鹅平台等等一些自媒体平台.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商城的曝光量,引流, 从外部渠道引到内部,从而挖掘种子用户.不过内容运营很难一下子实现商城卖货这个行为.毕竟引流要通过层层关卡,一不小心,用户就没了.内容运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忘了说一句,收集来的资料,还可以发朋友圈(用悦海购官方个人号)

4、分析数据和用户反馈

分析数据是运营工作必不可少缺少的一部分,有一句话说,不会分析数据的运营就是瞎子.我很认同这一句话.如果运营不分析数据,那就是瞎搞.在内容之后,要检查pv和uv.看看文章的阅读量如何,商城的转化率如何,什么时间段,用户点进去商城,停留在商城的时间如何.(ps在工作中,我对这一块的接触比较少,以后会慢慢学习)愧疚当中.....为了增加用户的粘性,我会经常有意识地让公众号的读者留言.这算是我工作中,比较自觉的一部分.

5、对内容不断地调整

刚开始,我在服务号写产品软文,关于美妆的还有护肤的.老大后来发现没啥卵用,卖不了货,服务号转化率极低.我们商城的主要用户年龄都在29~30多岁期间.写一些美妆知识的软文,好像起不了作用.调整了一下战略,服务号的内容就直接上商城的活动,还有辅助线下活动的一些宣传.

6、其他

新媒体运营工作比较杂,什么事情都要弄,有时候我还帮忙商城上图片,有时候又得自己做一些图.ps只懂简单一点点的,还用创客贴弄一下产品的宣传图啥的.

总的来说

(二)工作心德

1、胆要粗心要细

我觉得做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人员,真的要有一颗粗壮的胆子,想写什么文案,写吧,想弄什么创意弄吧,这样才会时时刻刻保持创新的能力.但是这种创新不能脱离工作目标和主题.心思要细腻,就是要好好检查文案中的错别字,错误的图片,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问题.

第2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如果你经历过每周都得想下一周的活动方案的话,会深刻的感受到对运营来说能够在一个工作上持续投入而且有可量化的产出是件多么好的差事。当然,这样的差事正规一点的说应该叫做项目,其他互联网公司不知道,在百度的话如果你能够独立的从策划到顺利落地,完整的负责产品项目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尝试去申请运高阶运营了。

项目立项对我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上大学那会儿就有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立项难度不一的科研项目供大家参与。为获科研项目补贴,往往需要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写一封包含“项目成员、项目简介、项目论证、项目创新、项目执行”在内的项目立项书。这只是第一步,要想顺利拿到科研补贴,需要拿着项目立项书经历科研组织决策者和学校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列入项目实施组织或者学校科研计划的项目立项过程。

回到运营做项目立项,一般事先得对需求进行评估,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然后是开发需求的评审,开发需求评审前一般项目就会kick off!运营作为项目发起发,需求组织项目Kick off会议达成以下两个目的。

1.项目kick off的重点是获得跨部门的支持,让大家明白为啥做(产品问题和用户痛点)、怎么做(步骤流程/竞品方案和分工),重点是在后者。

2.让项目组成员意识到项目的重要度、影响力以及可预期的收益,说服项目组成员投入更多资源。

运营作为项目起人,为获得更高的项目人气,你需要在项目立项会议前准备一份项目立项书(PPT/word/h5/纯图形式)。项目立项书有别于计划书,计划书更多是个人在执行层面的工作安排,通常会以月、季度、年为时间单位。项目立项书除了有执行计划部分外,更多的是帮助你在项目Kick off时体现自己清晰的思路逻辑、分工和掌控能力。

写项目立项书最难也是最简单,难的在于你要找打一个值得大家去大动干戈的项目立足点,简单的是立项书写作思路可以快速学习。其中,项目立足点基于运营自身对产品对行业的足够了解。

本文的重点是结合自己的项目立项过程以及领导的调教的经历,分享立项书的撰写思路,希望可以帮助小伙伴们早日的做上“能够持续投入而且有可量化的产出”的好差事。

01、产品现状及问题

它就是你的项目立足点,因为直接关系到了大家是否愿意支持你的项目,甚至是继续关注你的立项报告,所以在这部分会多写一点。

通常有三类产品问题可以成为你的项目立足点。第一类,高层觉得产品存在的问题,看贴就是基于高层觉得新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做立项;第二类,产品创新迭代问题,锦上添花优先级不高;第三类,用户没有被满足的痛点问题,本次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案例“话题PK项目”的立足点属于此类问题,大家可以感受下话题PK项目的陈述。

话题PK是吧友发贴回贴之外新的观点表达方式,是我们直观认识吧友提升用户互动量的最新途径。贴吧每日产生涵盖明星、体育生活等1900多万不同兴趣方向的千万话题,汇聚了上亿喜欢张扬个性的年轻化互联网居民,他们观点传递需求极强,大到有“Tfboy”和“掏粪男孩”这样的吧与吧之间的群体PK(贴吧特有的文化现象),小到有主题贴下边的用户个体较量。”

PK是用户在时间、空间、事物的三维体系下就某一平面进行的自我价值观的表达,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法则,用户往往在话题PK过程中拥有极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互动意愿。

关于产品现状及问题部分,推荐用金字塔原理的SCQA结构进行阐述。在这里,也对SCQA结构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学习消化。先来看看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S=Scene情景或场景。

运营先描述或者引发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情景或场景,这个情景或场景一定是与你即将给到的项目观点是密切相关,且应比较简单、便于发问的。对情景或场景的描述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两长句之内为恰当。

C=Conflict冲突。

在上述情景或场景中,表现出来一个或多个矛盾或冲突,这些矛盾或冲突必须由(最好是仅有)后面的“Answer答案”来解决。

Q=Question引出问题。

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该如何解决呢?

A=Answer答案。

也就是最终要给到项目方案。要想解决上述矛盾和冲突,最用项目提到的方案解决。

一个太直白的问题,对项目组的童鞋来说是缺乏份量的,只有跟产品核心数据兮兮相关的运营项目才能够引起大伙的兴趣。这里以贴吧看贴为例,参考SCQA结构进行项目说明,贴吧的同事见笑啦。

“**总在年会上说,贴吧日活是明年的重点工作,要求我们平均达到***千万,现在我们渠道部门也加大了投放力度,大搜的入口也已经给到最好了,可就是贴吧新用户(cookie)留存率太低,不知道大家有没好的解决办法?产品运营中心有一个看贴方案,希望通过集中呈现贴吧优质内容来沉淀新用户,提升它们的次日留存……(可以附带一些能够证明效果的前期项目实验数据)

02、调研竞品解决方案

大部分情况下项目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或多或少都能够在行业内找到可供参考的功能流程。

项目立项书的这一部分就是展示你做竞品分析的报告,注意包含以下内容:

1.调研目的

2.调研的竞品有哪些

3.调研的终端(ios/安卓/web/PC)

4.调研的信息来源

5.调研的结论(可参考的功能流程)

例如在做话题PK的立项时,调研的对象是带有话题PK功能的工具类、新闻类、社交类、体育类、摄影类app。

主要的调研目的是熟知业内主流app的话题PK功能的话题定位、内容来源、PK交互方式、评论方式与排序、往期话题呈现方式。关于运营如何高效的开展竞品分析工作,可以在公众号“产品菜鸟汇”回复“竞品分析”看详细说明。

03、产品问题的解决方案与项目收益

结合竞品给到的方案灵感,一句话的概括你的要做的事情,然后用流程图画出你的解决方案。

收益主要是一种解决方案的好坏衡量标准,初期如果不能给到具体的数字,可以给出一些收益与用户行为数据的衡量方向,一级收益肯定是跟项目核心数据直接相关的,二级、三级的收益是项目带来对产品的数据增长。如果这些收益数能够每周有累计的数据产出,一段时间后,项目的整体收益是能拿出去说的,比较容易说服大家参与到项目中来。

同样以话题PK项目为例,一级数据话题PK贴的覆盖能力,有多少吧有PK贴,平均每天产生多少PK贴,二级数据是互动效果,多少用户参与,平均参与次数,用户的互动量的提升比率,以及其他收藏、关注、点赞的数据。

04、项目实施关键路径与时间节点

这部分主要是证明运营作为项目负责人,你已经想得比较清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了以及关键要做的事情在什么时间点完成,这里可以用时间的形式展示。

05、运营的关键工作与策略

运营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要在决定项目成败的地方做好卡位,说明运营在关键路径上的价值和工作规划。

如果是内容推荐的项目运营可以在优质内容挖掘和推荐逻辑、推荐入口规划、内容引入做卡位,然后说明在每个阶段下的内容挖掘的策略,一开始的内容挖掘以志愿者团队+编辑为策略,后续的内容挖掘则把机器挖掘为重点,扩张开可以是丰富内容源的内容形式。

06、项目所需资源与分工说明

阐明在实现项目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路径,是要用到项目组里技术和设计、产品的支持。

如果是功能的话,需要明确开发需求与优先级级,如果要用到甚至是其他项目的同学的支持,也同样需要明确告知参与到哪些事情中去,总之是越具体越好,还有费用预期也别忘记啦。

07、项目现在的进度与效果

就像做商业计划书一样,在想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时,你需要拿出之前的业务成绩,告诉投资人这个方向的事情是可行的,你的业务运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的在项目Kick off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告诉项目组成员,目前已经做的事和效果,相信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在组织话题PK项目立项会议前,我聚集了23个目录100多位吧主,覆盖近3000万人,在用户方面做运营的提前量。(ps,100多个吧的关注量累加,吧和吧之间有重叠)。

08、项目近期工作计划

回归眼前,会议当场明确告知项目成功立项后需要马上开展的工作安排,可以按照技术、设计、市场、运营作为计划分类,以“工作+负责人+完成时间+预期效果”格式说明具体计划。

第3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资本运营 财务决策 战略决策 企业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3] 肖瑜、刘兴云、王维虎:资本经营战略[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

第4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虽然BPR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完善,但BPR项目的成功率依然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笔者亲历的某电信运营商BPR项目规划和实施案例,与大家分享BPR项目实施的一些成功经验。

    市场压力引发流程重组

    该企业是东南亚一家著名跨国电信运营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业务挑战。当时欧美兴起放松电信管制的浪潮,为了能够应对即将到来的海外投资者涌入本地市场带来的竞争,政府计划打破该电信公司原来在本区域垄断经营的运作方式,同时扶植其他的本地运营商开展业务。该电信运营商不仅面临着开放后的自由电信市场的巨大压力,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于该公司当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指责。针对在网络技术管理、产品开发、价格、市场和客户等各方面接踵而来的直接竞争,该电信运营商开始考虑借助一个大规模的业务流程重组(BPR)项目向客户导向型的公司转型,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尽快与国际一流运营商的运营水平接轨,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有的放矢推动BPR实施

    该电信运营商进行了长达5-8年的不断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成功实施了全公司范围的业务流程重组(BPR)(见图1):

    * 对标国际一流企业,确定差距和改革的优先顺序。

    借助市场调研等手段,与国际一流电信运营商的关键业绩指标(KPI)进行数字对标,更重要的是与支持那些KPI背后的流程对标,目的在于吸收一流电信运营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流程运作以及流程创新之道;通过对标进行差异分析,然后对各流程进行排序,决定首先设计客户管理和市场营销流程,同时,借助前端流程改革的势头,深化改造后端流程,重点对原有的服务受理和服务保障流程进行优化重整,使前后端浑然一体;

    * 借助外力,为BPR推波助澜。

    要想成功破冰,必须借助具有BPR实施经验的外部咨询公司之力进行流程诊断和内外部调研;此外,由于BPR改革可能触及员工的利益,我们在方案设计和项目实施阶段分别对该电信运营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各层员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知识转移,以消除管理层和员工的抵触情绪,并加速企业学习过程,更快更好地适应变革后对人员素质的全新要求;

    * 建立BPR项目所需的结构、流程和系统。

    确定BPR项目的管理及实施结构、人员结构、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确定里程碑;

    * 加强BPR项目的领导力。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BPR实施的核心小组,同时公司指派特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人负责BPR的实施和监控,确定变革代言人;

    * 监控和评估BPR试点实施。

    首先评估实施的试点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试点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正,并设计进一步实施展开的方案;

    * 创造短期成效。

    以足够快的速度取得足够的短期成效,既可以给那些能够给变革过程提供帮助的人带来信心,也能够使那些悲观消极分子变得更加积极,消除他们的怀疑心理,并为整个变革工作建立必要的士气。

    * 将BPR的实践逐步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并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深化。

    丰硕回报

    该电信运营商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人员意识和能力等各个方面成功实施了转变,达到并超越了BPR项目的预期目标。

    首先,该电信运营商由垄断市场环境下的一个以工程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成功转变为自由竞争环境下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领先卓越的电信运营商,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改革过程中逐步转变形成的。在BPR项目启动之初,公司还是一个一味强调技术优势的电信工程建设公司,随后逐步发展为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然后再经过多年调整,发展为根据自身特长的产品/服务向用户推销的销售导向型,之后发展为考虑到市场需要的市场导向型,最后借BPR之东风成功蜕变成能够满足不同细分市场中的不同客户需求的客户导向型企业(见图2)。

    其次,经过与国际一流电信公司对标,其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企业的水平,如EBITDA利润率达到40%,超过国际标杆值(35%);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了30%-80%,服务安装及维护时限缩短了50%-95%,整体客户满意度提高到89%,生产率提高了35%。

    最后,该电信运营商成功建立了绩效导向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转变可谓是BPR项目中最困难的环节之一,不同于加强员工技能,这是最不易见效,也是最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通过对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进行长期的培训,通过借助各种项目管理工具,通过对流程的固化和深化,该电信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员工的思路和想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工作中能够用“同一种语言”(one-language)沟通交流,对市场和客户的反应随之更加敏捷。如今,该电信运营商已将BPR融入了公司的日常运作,工作重点也由BPR转化为BPM(业务流程管理),对现有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持续整合与改进,不懈提高企业绩效。

第5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运营效益审计 价值链 成本运营链 战略经营审计

一、运营效益审计概念的提出

运营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价值链来评估公司经营战略,对流程重组和战略层、管理控制层、作业层实施价值监控措施的一种综合审计。

二、运营效益审计产生的背景

在新环境下,公司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单个组织,无论是虚拟公司还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公司联盟,都已扩展到公司外部整个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成本、质量、时间、服务、经营环境。运营效益审计通过对影响公司经营的各种因素予以量化整合,实现对公司整体效益的评估。运营效益审计是以价值视角对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审计,是一种战略意义的审计理念,它强调的是一种视角和观念。

三、构建独立的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意义

运营效益审计从性质上看,属于公司运营管理的范畴,同时涉及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经营管理三大领域,是公司具有战略性质的高层次审计。它既区别于公司的财务审计,也不同于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的常规经营审计。因此,构建其独立的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1.运营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目标不同。财务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成果的确认符合公认财务准则框架内的公允性,是财务成果的评价阶段。而运营效益审计的目标是使财务成果最优化,是财务成果的优化阶段。

2.运营效益审计与常规经营审计的内涵不同。常规经营审计,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为手段,达到防止经营舞弊,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而运营效益审计则以评估关乎公司运营的价值链为手段,改造公司整体业务流程,达到公司价值增值的目的。

3.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对审计行为的特殊指导意义。在公司运营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想法和努力方向。如营销部门为开拓市场要求开发新产品,生产部门为避免过多存货强调要有一个准确的销售量估计,而财务部门则大谈资金调度方面的难题。其结果从总体上抵消了公司运营效率。运营效益审计框架有利于指导审计行为从价值视角评估整个公司运营,整合生产、营销等活动,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四、运营效益审计的侧重点和方向

1.以增加客户价值作为运营效益审计的侧重点。没有客户,公司就没有真正价值。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购买是公司实现价值的惟一源泉,也是判断公司存在必要性的关键因素。

2.以营销活动审计作为运营效益审计的方向。因为公司的生产性投资一旦建立,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营销活动便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市场风险和收益的最终承担者,生产和财务管理均是围绕实现营销战略的支持子系统。

五、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构建

1.经营环境审计框架。

(1)公司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是否明确和切实可行,经营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2)公司形象与品牌定位是否合适,公司战略定位是否恰当。(3)公司的财务政策是否稳健,财务原则运用是否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4)解决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的具体财务支持方案是否高效。包括: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财务资源有效利用方案;成本降低方案;纳税筹划方案。

2.实务审计框架。

(1)公司运营管理审计框架。战略管理层面。需要进行战略经营的审计,对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公司核心竞争力,判断竞争对手状况、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等因素,进行公司各种资源(包括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层面。这是对战略管理层面的适时审计监控,针对经营状况不断地进行价值增值分析,进行预算平衡和资金管理,对具体经营目标的可实现性进行评估。交易作业层面。这是基本审计层面,管理控制层面审计的基础工作。包括账目、日常财务决策、税收支持、资产评估、应收账款审计等。

(2)成本运营审计框架。根据价值管理,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一条与价值活动相对应的“成本运营链”,它从产品与开发的费用投入开始,到售后服务开支,表现为一种用成本计量的“负增值”形式。

成本运营审计是对公司价值活动相对应的“成本链”进行审计,剔除不增值或低效益活动,使公司的相对成本优于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六、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内的具体审计实施指南

1.经营计划审计。确定公司的目标,是经营计划的核心。应建立两种目标并对其审计:(1)财务目标。即审计每一个战略业务单位的财务报酬目标,包括投资报酬率、利润率、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风险和机会。(2)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经营目标,即对销售收入、销售增长率、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分销范围等进行审计。

2.经营预算审计。审计为执行各种经营战略所必须的经营费用,并且要以的控制支出,预算灵活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定价不但要补偿成本,而且要促进市场开发。

3.经营实施审计。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审计财务资源分配。审计人员报酬制度和激励措施。为避免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评估和报酬制度不应以短期经营利润为依据,而应建立在长期战略目标基础上。

第6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1.由于在签订进场协议时,几近“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卖场在与厂家打交道过程中,始终居高临下,使KA主管或经理在后期与运营人员合作时,始终处于一种“求人办事”的压抑状态,以致直不起腰杆。

2.由于厂家人员在与卖场合作中,有胆怯心理,遇到凌厉的卖场运营人员心里就发憷,也造成了卖场得寸进尺地“欺负”厂家人员,从而造成沟通方面的障碍,使双方交往与合作异常生涩,导致彼此对对方都没有好的印象。

3.一些厂家人员在与卖场打交道过程中,由于像上述所讲对采购和运营厚此薄彼,未能平等对待,也造成卖场运营人员对厂家颇有偏见和怨恨,从而一有合适的机会,就会乘机报复,而对该厂家的产品“下手”,而此时有些厂家人员甚至还蒙在鼓里,不明就里。

4.有些厂家的KA主管人员,在与卖场运营人员交往中,手段、方法单一,误以为给点回扣、礼品等,就可以“收买”对方人员,其实,这仅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不能充分地挖掘对方需求,也是厂家在与卖场人员“交手”中吃亏的根本原因。

以上诸多现象,可以说是在厂家与卖场之间司空见惯而频频上演的“现实剧”。其实,在一些大型卖场或连锁超市里,采购与运营往往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但却有着不同利害关系的职能部门。在厂家KA人员历经千方百计跨进了采购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后,作为执掌产品生杀大权的运营系统这道“坎”,对于厂家依然重要。因为如果这道坎过不去,作为厂家的产品仍然面临着随时“下课”的危险,因此,与卖场运营人员如何处好关系,便是KA人员掌控卖场以及提升销量的运作关键。

那么,作为厂家的KA主管或经理,如何利用一些策略与技巧,来与卖场运营人员处好关系,从而争取更好的销售条件,以提高产品销量呢?以下五种连环招式可供大家参考。

招式一:借渠浇水,“摆平”对方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作为在卖场有着较大目标压力下的运营人员也是如此,因此,作为厂家KA人员,如果能够利用上级“搭桥”,采取让领导出面沟通,借此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可以改善与卖场运营人员的关系,最终达到借力使力不费力的目的。比如,某饼干企业卖场主管定期让自己的上级经理拜访某大型卖场运营课长并到一些咖啡馆、西餐厅小坐,借此,让卖场运营人员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也便于他们打开话匣子,倾吐他们工作中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衷与需求,在不违反企业原则,遵循企业利益为先的前提下,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从而也让他们不好意思回绝该厂家提出的诸如在卖场举办促销专场、搞堆头、借用空地搞“陈列屋”或“包柱”宣传自己的产品等一些要求,最终扩大了产品销量,也增加了卖场的利润,双方皆大欢喜。因此,在与卖场运营人员交往过程中,通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充分挖掘人性需求,借助职位高的人,来感染、感化这些卖场运营人员,倒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这里所说的借助上级或高层拜访沟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己的上级或高层领导拜访掌管运营实权的主管或经理;另一方面,也包括厂家和卖场双方高层进行互访。通过这种上级领导或高层沟通的方式,企业卖场主管可以让自己“引渠浇水”,借机增大对卖场的主动权和掌控权,为销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招式二:引君入瓮,进行“洗脑”

卖场运营人员的工作往往是单调的,除了盘点、评比和“宣判”各厂家的产品表现,裁定哪个厂家可以做促销活动,哪个厂家的产品应该“下架”外,他们很少能走出自己的“活动”范围。因此,通过邀请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属到企业现场“采风”参观,开阔他们的眼界,举行一些座谈会,象征性地发放一些纪念品等方式,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厂家以及产品,增加对企业好感与印象,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当中,更好地“偏袒”该企业的产品,让厂家与运营人员的沟通潜移默化,不显山,不露水,从而达到企业加深与卖场的关系,进而能够左右卖场的目的。比如,某大型啤酒企业自建有旅游工业园,该厂家的KA经理为了疏通与卖场运营课长的关系,主动邀请他们在休息日让包括他们的家属在内的卖场运营人员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让他们了解整个啤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参观完毕后,又邀请企业的营销总监与他们座谈,向他们描述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到中午时,又留下他们一起吃午餐,临别时发放了企业的T恤等标志性礼品,从而让卖场的运营人员感动之余,增强了对该啤酒企业的良好印象,政策倾斜,提供一些操作便利,自然水到渠成。因此,通过邀请卖场人员到企业实地参观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厂家与卖场人员生冷的业务关系,从而让双方交往更温馨和有人情味,对厂家的帮助也潜移默化。但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是,邀请对方来企业参观,作为厂家的卖场主管人员一定要全程参与和陪同,另外,要尽量安排企业相关领导出面接见,让卖场人员也“受宠若惊”一回,最后,此次安排一定要善始善终,不可“虎头蛇尾”,不能来时热情满怀,走时不冷不热。通过主动邀请对方到企业参观,作为企业可以改善与卖场人员的关系,从而让自己在与卖场人员打交道过程中能够始终占据主动。

招式三:跳出生意,先交朋友

很多企业的商超主管在与卖场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手段单一,做法生硬,以致功夫花了,“礼”也到了,但彼此关系,仍然如隔着一层冰,难以实现心理上的互通与共融,这种隔阂,作为企业卖场人员,可以通过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与卖场运营人员“扯亲戚”,通过关注卖场运营课长等人员的工作、生活、情感细节,可以很快而有效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以及情感世界,从而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采取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岗思考,彼此理解,互相支持,共同走向双赢。比如,某白酒厂家的卖场负责人一直与某大卖场的运营人员关系生疏,产品促销、陈列、堆头等得不到卖场的大力支持,眼看着竞品“耀武扬威”地大做促销、宣传活动,而该厂家却只能“望洋兴叹”,这让厂家感到非常郁闷和难以释怀。后来,厂家做人事调整,让一位擅长与人沟通的女主管走马上任。该主管到任后,了解到了与卖场关系不是很顺的事实和原因,于是,她决定寻找机会,来改善这种尴尬局面。后来,机会终于来了,她听说卖场运营课长的老母亲病了住进医院,闻讯,该主管马上采取行动,在报请企业批准后,买了很多保健品、滋补品前去看望,而去探望的那一天,虽然运营课长不在现场,但他还是通过他的母亲了解到了这家企业的关心行为,于是,自那以后,这位卖场运营课长就格外关心和照顾这家白酒企业,产品销量自然很快就有了较大的提升,厂家也因此与卖场建立了很好的客情关系,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与方便。因此,通过“经商不言商”,即先交朋友,再谈生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裸的交易关系,让交往更感性与人情化,从而通过建立类似“亲戚”这种关系,让厂商关系更融洽,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

招式四:转变角色,充当顾问

在与卖场运营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厂家KA经理能够转变身份,巧妙地扮演顾问的角色,有时也会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一些厂方卖场人员之所以在与卖场人员交锋中败北,很多时候,都跟他们过于依赖卖场人员,让卖场人员从其身上看不到未来提升的希望有关。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一个不懂得经营卖场,不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促销,什么时候该上新品的KA经理,注定在卖场里面是没有发挥余地以及没有地位的。因此,KA主管或经理通过提升自己,积极地充当营销领域的专家,从而指导卖场运营人员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帮助对方提升业绩量的同时,也水到渠成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转变角色,充当顾问要做好如下方面:⑴厂方KA经理一定要善于谋划,要能够不显山不露水不伤及对方自尊的情况下,从卖场的角度设计出符合卖场与自身利益的系统解决方案,比如,阶段性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卖场宣传方案等,从而在助人的同时达己。⑵对于提供的解决方案,作为负责卖场的人员一定要能够贴身服务,注重过程引导与帮扶,不致于在计划执行当中,方向偏离或走调。⑶KA经理一定要“居高临下”,从专业的角度,用未来的眼光,来系统设计方案,不能让对方有“做秀”的感觉,从而树立“专家”以及“顾问”的权威性、公信力,让卖场运营人员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从而能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比如,某家电企业的卖场经理,在与卖场运营人员合作当中,积极地为对方出谋划策,深得对方信赖。五一黄金周来临,该卖场经理为了提升自己的产品销量,扩大盈利额,就主动提出为对方设计一套整个五一期间该产品品类的促销方案,以提高该产品销售量。这个建议被卖场运营科长所接受,设计的方案也被采纳。后来,这个促销方案在卖场经理的跟踪下,一步步得到实施,从而让该厂家的产品在看似卖场举行的活动中,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曲径通幽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因此,通过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成为对方的“帮手”而不是“累赘”,成为对方的参谋,而不是“扶贫对象”,可以有效地改善与卖场的冷漠关系,从而最终变交易关系为伙伴关系、手足关系,升华关系的同时,也升华了业绩。

招式五:深层同化,安插内线

第7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迅猛发展,企业都很重视。正是微信的红利期出现了,所以出现了数不清的第三方开发公司,然而最终活下来的却屈指可数。为什么大家活不下来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平台只是做了平台搭建的事,没有任何的营销运营,只是搭了一个台子没任何作用。

企业为什么想上网呢?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可以很好的做企业品牌宣传,二是希望顺便卖出一点产品。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如果第三方公司只是帮企业搭建一个网站、开一个微博、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基本上没意义,因为搭建太容易了,用户看不到,客户也看不到。关键是运营。

由于企业不懂、不会做,想做又没有专业的运营人员,这直接导致代运营公司的滋生。对于企业来说,守护袁昆发现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效果,但大多数代运营公司,却做不好运营或者无法做出很好的运营效果,又是什么原因?

一、企业自己的目标并不清楚:大多数企业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网,觉得别人都在做,竞争对手在做,互联网是大趋势,所以我们也要做。做成什么样?怎么做?没概念。

二、大多数代运营公司并不知道企业要什么:代运营公司的确很会做营销,公司团队成员大多趋向于互联网行业。对传统企业的痛点并不清楚,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痛点。

正是因为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互联网公司也不懂传统企业,所以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玩线下都做不好。于是有一部分传统企业自己组建互联网营销运营团队,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吸纳传统企业的高管进入。看似很好,然而还是做不好,原因出在哪里?

内容,这才是大家失败的根本。守护袁昆认为对于营销来说,内容才是核心。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产品是内容、服务是内容。对于互联网来说,我们的文案、图片、视频......都是内容,关键是内容做不好。

有人说互联网是低价,有人说互联网去掉中间环节,最终都指向一点:我们要玩价格战。关键的问题是价格战玩起来了,成本收不回来,产品的质量、提供的服务也下去了。因为价格战让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更不愿意买单。价格战真的好玩吗?关键是本该关闭的公司却因为某些原因不断的有投入,最后扰乱了整个市场。

有人说互联网应该不断的输出优质内容,然而对于优质内容输出者来说,所耗费的成本太高。而抄袭者却转眼偷走,最后成就了那些靠聚合、抄袭的一群人,优质内容输出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么大家还愿意输出吗?

第8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自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黄金分割,并建立起比例理论以来,由于按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几千年来,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工程设计,甚至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具体到企业来说,各种经营策略的应用时机,以及应用的有效组合和比例分配如果找到黄金分割点也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完美的效果。在企业纷纷利用资本力量扩张的当下,已经出现不少企业因为过度的资本运作而丧失了原本产品或品牌优势,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已经引起业界的关注,究竟是要资本还是要运营?如何在企业内平衡资本和运营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是业界开始关注的问题。而为企业找到资本和运营的黄金分割点对CFO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时机黄金点

采访中本刊总结了大多数CFO的坦陈,抽象地谈要资本还是要运营没有太大实际意义,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对资本和运营的关注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起步阶段,当企业有了自己好的产品和商业运作模式后,对外主要任务就是选择市场,对市场和客户进行定位,产品小规模的进入市场,销售额很小,而同时对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如购买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或支持运营,因此资金短缺的问题会比较突出。因此,在这一时期CFO需要在资本运作方面进行融资的操作来获取“生存资金”。

在这个时期,企业主要依靠的是自有资本。对此,北京默克药业咨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志英认为,从量化的角度看,资本和运营的分割比例大致应该各占一半,市场运营和企业融资同等重要。

而当企业步入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正轨,企业的初始融资已经解决,同时企业销售额的急剧扩大,需要的运营资本也会不断的升高,大多数受访CFO表示,在这个时期的融资主要可以通过短期的运营目的的融资比,如用银行贷款来解决。而对于资本运作的其他方面,比如投资并购等,中国玉米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福昌坦言,只有企业赢利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运用,才会进行这些方面的资本运作,自身维持都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迫于资金的极度饥渴而急于从事资本运作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在这个时期,邹志英认为,资本与运营的关注比例大致应该“是二八分”,企业的运营应该占大部分。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完全走入正轨后,市场运营和品牌运营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在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企业和产品品牌的运作,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邹志英认为,当企业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时,汇款形成正态循环,融资需求相对较小,主要是巩固市场,并寻找新产品和新的增长点。在这个时期资本和运营的比例大致为一比九。

而当企业步入稳定和衰退期的时候,企业原有的产品增长将明显减弱,市场饱和,产品已没有竞争力,所以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引进,业务模式调整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需要进行行业的整合,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邹志英认为,此时企业以并购等方式为主的资本运作会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总体来说,资本和运营的比例将又回归于起步阶段大致为四比六。

资本运营辩证观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资本和运营的兼顾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但凡事都要抓主要矛盾。”远东控股有限公司的助理财务总监高翔对记者表示。

产品经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实现正常的运营,任何决策都要围绕核心产品和服务展开,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这家企业才具备从小做到大的条件。“也就是说产品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应以产品经营,市场运营等为中心的策略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高翔特别强调说。

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质的飞跃。当企业通过产品经营,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希望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时以自我循环为主体的产品经营则很难再支持企业实现目标,这时企业需要引入新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使公司达到一个新的平台。

据麦肯锡对2007年有关市场交易反应的数据分析,并购活动会对企业创造价值,交易会产生较高的总价值,2007年的平均交易增加值(DVA,用来衡量为买卖双方所创造的总价值的指标)达到了6.5%。

对此高翔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最终是需要资本运作的,因为规模产生效益。国美电器发展到现在规模,得益于通过并购大中、永乐进行的资本运作。国美的大规模收购,彰显了资本运作的威力,国美电器季报显示, 2008年第一季度国美电器(00493.HK)2008年一季度核心利润同比增长77.2%(除去可转债公允价值变动和汇兑差额),至5.68亿元人民币。业绩增长非常强劲。净利润同比增长83%,至6.17亿元人民币,主营收入增长21%,增长受调整后的总毛利润上升2.1%推动,并且得到了来自一季度购并的大中电器的贡献。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企业对收购运作也应该谨慎,据麦肯锡公司根据收购种类加以分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当公司收购的是行业相关的小公司时,成功的机会大约有45%,若收购目标规模很大且从事不相关行业时,成功的比率仅为14%。

对此,采访中许多CFO强调,企业做出并购等资本运作的决定必须慎重,通常在产业链内的扩张更为稳妥,为企业运营的正向作用也比较明显。而在与主业无关或相关性较小的领域内拓展将要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与专注于并购的国美不同,老对手苏宁的策略显然更专注于运营。在200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苏宁电器的营收效益和单店效益两项关键性经营指标稳居行业第一。

因此,资本运作和产品经营的辩证关系是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也就是说两者在企业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不同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不进入到资本经营的产品经营是没有前途的,而脱离产品经营的资本经营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企业,一旦他的经营策略确定之后,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比例应当是根据策略变化的,不应当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例。

资本运营没有错,必须做。没有资本运营就没有李嘉诚、巴菲特。产品经营最重要。这一点从杰克・韦尔奇的传记里可以得到证明,书中杰克・韦尔奇用了99%的篇幅讲企业变革、六西格玛、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等产品经营的内容而不是资本运营。

第9篇:产品运营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BOT;微观风险;防范;探究

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Transfer的缩写,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BOT项目风险按其起因可以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所谓BOT项目的微观风险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由项目自身的各种因素产生的风险。BOT项目的微观风险包括市场前景风险、BOT主体的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投标失败风险、建设与营运及维护管理风险、项目移交风险等。

一、BOT项目微观风险的主要内容

1.市场前景风险。系指对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预测不准所带来的风险。

2.BOT主体的信用风险。系指项目参与各方因信用缺失而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即项目参与方借故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3.技术风险。该风险在项目的建造和运营阶段都会出现。主要是由于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单位未使用成熟的技术而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的风险。

4.投标失败风险。该风险出现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主要由于投标方在各项可行性研究中的失误而导致投标失败的可能。

5.建设管理风险。系指由于项目建设的承担者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超支、项目中途停建、项目不能按时完工及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能性。

6.项目运营和维护管理风险:是指项目运营者由于其在项目生产经营及维护中的管理不当而带来的风险。

7.项目移交风险。系指由于在项目移交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而给项目主办者或政府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BOT项目微观风险的主要表现

1.市场前景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现实需求量比预计的小;预计价格超过购买者或用户的接受能力,或者价格上调幅度达不到预计的水平;是所需的原材料的供应水平和价格偏离了估计的标准;四是对市场竞争估计不足。所有这些最终表现在项目生产经营费用增加、销售收入难以达标、现金流量不足等经营成果上。

2.BOT主体的信用一旦出现,其后果有时候相当严重,比如会造成资金短缺、产品销售困难、管理效率低下、工程延误、工程停建、无法完工、保险得不到及时足额补偿等。

3.技术风险的后果主要有:增加建设和运营成本,或使建设成本超支,或使运营绩效降低;出现比较严重的技术风险时,导致项目完工延迟等后果。

4.投标失败风险的后果主要是:给投标人造成财务上的损失;浪费投标人相当多的时间;给投标人的声誉带来损失。

5.项目建设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承担者在财务管理上实效。比如建设承包方缺乏严密的预算制度,建设成本超支;二是建设承担者在作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缺失或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作业、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或重大事故的发生,进而使建设项目中途停建或完工延误。三是由于设计、施工等管理的缺陷导致项目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6.项目运营及维护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运行管理者选择不当,从而影响项目正常运营;运行管理者在采购、生产、销售和财务等日常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使生产经营费用增加,项目绩效减少;维护管理不当使项目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7.项目移交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是项目财务问题不清,即项目移交后,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还存在遗留问题;二是项目性能、生产能力没有到达完好的水平;三是新的员工队伍缺乏驾驭项目的生产经营的能力;四是项目的技术、设备、财务、管理、经营等历史资料缺失等。

三、BOT项目微观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1.市场前景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预测,应该用动态的、定量的预测方法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把握。针对现实需求比预计的小以及市场竞争估计不足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与项目产品的买主或项目设施用户或代表政府的部门通过签订或取或付合同、使用合同及最低支付额合同来保证最低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在特许协议中对限制竞争条款加以明确。为了规避实际价格低于预计水平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由代表政府的机构(或实体)和项目公司签订长期购买协议,终端用户可接受的价格与长期购买协议价格的差额由代表政府的机构(或实体)来承担;政府保证给予相应的补贴;建立独立账户,通过独立账户,优先支付项目债务及利息;政府在项目建设期,提供附属贷款,保证偿还债务和利息。原材料供应市场前景的风险,一般的防范措施有:与政府的公营机构签订原材料供应协议,保证原材料按既定价格并按质按量供应;若原材料市场价格超过预测值的一定幅度,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2.BOT主体的信用风险的防范,除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违约责任、正确选择管辖法院、仲裁机构及准据法外,还须对项目的各个主体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政府在特许协议中,明确界定政府和项目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直接出具履约担保或安慰函,并对项目保证的条件给予实质性的落实;项目承办人提供股权资本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公开有关财务信息和担保手续;项目公司提供担保合同或其他现金差额补偿合同,防止其不能履约而出现的资金短缺的风险。同时项目公司应公开其财务信息和担保手续;建设承包商提供银行担保函以保证赔偿其未能履约而造成的损失;供应商提供长期供货合同以保证原材料按时按质足额供应;项目产品买主或使用者提供长期购买合同或使用合同,以保证市场容量的稳定性;项目运营方提供先进管理、经营水平的证明;保险公司:保单支付能力的证明。

3.技术风险的责任应该分别由建设承包商和运营者来承担,规避该风险的措施有:采用成熟的技术并提供性能担保;进行商业投保,或签订技术担保合同。

4.防范投标失败风险的措施有:在项目初期就对项目进行科学识别,并对项目的技术与财务的可行性及融资方案进行系统的认真分析;研究项目招投标的环境,包括分析政府建设项目的目的及可能对项目设定的条件;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选择自己了解并在技术等方面有优势项目进行投标。

5.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来防范BOT项目的建设风险。选择符合项目建设条件的工程承包商。工程承包商应具有良好的信誉、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与工程建设承包商签订固定价格的“交钥匙合同”,即工程建设费用一次性包死,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费用超支,项目公司不负责追加款项。在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对成本控制、完工等方面约定明确的惩罚和奖励措施,同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分阶段结算和节点工期,并设定工程保险、履约保证、索赔程序、质量监理等条款。项目承办人提供完工及延长完工担保。完工担保是指贷款银行等债权人要求承办人将一定数额的资金存入指定的托管账户。若工程因超支等原因未能完工,则由项目承办人承担还款的义务。延长完工担保是指项目建设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承办人对项目债务的担保须延长至债务偿还结束为止。银行等债权人提供备用信贷,即在建设费用超支的情况下,由银行等机构提供额外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额外贷款的偿还主要通过延长特许经营期限、提高项目产品价格、承办人提供担保或追加投资(往往以附属债务形式)来实现。建设承包商提供项目建成担保并要求在其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对出现的成本超支和完工延误等情况承担责任。在管理制度方面,建设承包商应严格执行健全的财务制度、完备的施工和安全制度等,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尽量避免作业和安全事故的出现,杜绝重大、特大作业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质量监理规定,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于偷工减料等影响项目质量的行为进行惩罚性的合同约定;同时建设承包商对项目性能提供担保。政府通过对项目设备进口免税、对施工所需的基础设施给支持等措施,帮助项目建设承担者降低建设管理风险。政府有关机构按照特许协议,对项目的建设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建设承包商对管理中的某些风险通过商业保险来进行规避,比如意外施工作业事故等方面的投保。

6.规避项目经营、维护管理风险的措施有:对运营商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运营商;政府部门向运营商提供有效的政府执照,并为运营商运的营提供便利和有效服务。运营商须建设高效的管理、员工队伍,以适应项目日常运行、维护的需要。项目公司与运行管理者签订运营承包协议,其中约定,项目运营者对因自身经营管理造成的亏损负责。运营商通过理商业保险来规避运营管理中的某些风险,比如意外生产作业事故等方面的投保。政府按照特许协议,对项目运营的日常管理进行检查审计。政府部门对运营商的维护流程和计划进行核准,并监督和抽查运营商的维修工作。政府部门对运营商的非定期维修的计划、费用及其安排进行监督检查。

7.规避项目移交风险的主要措施有:政府部门应该在特许协议中约定在项目移交前一定时间(一般一年以前)就介入项目的生产经营中,并对项目的日常经营、维护管理进行监督,其中项目的重大经营活动须经政府部门的同意。在项目移交前,项目公司须将现有的债权、债务事宜处理完毕。项目公司对移交后项目的性能提供一定时间的担保。在移交前妥善处理好现有职工的去留和新职员的培训问题,确保项目移交后不因员工的变动而对项目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公司和运营商须按照约定移交完备的技术、设备、管理、经营等各项与项目有关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江前良. 国际BOT方式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