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随着民航发展的深入,航空媒体渠道资源不断拓展,航空媒体发展进入积累期。液晶屏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广告推广的承载平台和表现形式,同时,航空新媒体运营商开始对媒体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促使中国航空媒体进入到航空新媒体的发展阶段,并进入到高速增长的状态。2005年,航美传媒第一次将电视这种媒体形式引入到机场环境当中,从而使得机场媒体形式开始向数字化转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户外媒体另一发展趋势,户外媒体将逐步从早期OOH(out of home)发展到IOOH(intelligent out of home)。在市内及办公场,品质人群接触多的媒体包括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但出差、出行时,接触更多的是包括机场及加油站屏幕在内的第四屏——户外LED屏,而数字化、智能化媒体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2006年以后,资本开始关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这段期间,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由于航空领域的媒介价值,以及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能力,而纷纷受到资本的青睐。一时间,航空媒体运营商们陆续成功融资。航美传媒更是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表现,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近几年来随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品质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品质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有车有房、商旅及自驾游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品质人群推广的机场、加油站媒体也逐渐成为企业主竞相追捧的重点。企业主越来越注重航空媒体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转向精准化的媒体广告投放,以便节省推广预算、提高传播效率。企业主投放呈现一种“体系化”+“精准化”的趋势,基于目标人群、品牌定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以实现品牌知名度提升、差异化认知建立;通过多个媒体接触点MOT(关键时刻)的整合,最终打动消费者。在机场数码媒体方面,航美传媒凭借不断创新的媒体技术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开创性地建立了遍布中国各主要城市机场的航空电视及数码刷屏系统,实现了航空数码媒体的网络化覆盖。

为了适应更多企业主的需求,以航美为首的航空传媒产品具备多元化特征,包含了机场电视广告、机载电视广告、主动收视数码刷屏广告。在未来数字化时展中,航空媒体能否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广告载体,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广告精准投放,使广告传播效益最大化,不仅仅是航美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和户外媒体公司都需要重视并抓住这股新的浪潮,不断变革,让中国的户外广告行业得以良好的发展。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PSTN;固网智能化;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

1.引言

固网语音业务曾经给电信运营商带来过巨额的利润,甚至出现过一号难求的情况,而随着后期移动业务的开展和目前全业务的开展,固网语音业务逐渐萎缩,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移动语音业务替代固网语音业务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在现阶段还会共存较长时间。

为保护投资并增加固网的盈利能力,电信运营商基于固网推出了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增值业务。同时,在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后,电信和联通又推出了各自基于移动业务的捆绑业务。现阶段,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两张独立的网络,网络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并且不适合捆绑和融合业务的开展。在未来,IP化、固移融合已是必然的趋势,IMS(IP多媒体子系统)成为网络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

2.固网的演进历程

固网的真正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应用开始的,当时的固网基于程控交换、以数字通信为特征,称之为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一直到2000年,PSTN一直是通信网的主导,也是固网运营商收入的主体,但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固网的主导地位开始日渐衰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分组业务逐渐增多,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PSTN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对固网进行智能化,引入了基于分组的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固网的价值和竞争能力,使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业务得以实现,丰富了固网的业务。

随着全业务的开展,FMC(固移融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逐渐丰富,而软交换的引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FMC和多媒体业务接入的问题,这就推动了IMS系统的引入。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开始了IMS的部署,IMS成为网络融合背景下核心网的重要技术。

3. IMS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目前,R8版本的标准化已经完成。IMS的概念问世以来,就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作为网络融合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国内运营商已开始大规模部署,开始向全IP网业务体系的网络融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IMS基于全IP的分组网络设计,采用业务、承载、控制分离的水平网络架构,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和载体业务传输以及端到端的IP业务。IMS的网络架构比软交换更加开放、灵活。IMS一方面解决了软交换无法解决的移动性支持、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问题;另一方面其业务接入无关性使得IMS成为固移融合的基础,成为未来核心网发展的方向。

和固网软交换相比,IMS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更加开放的网络结构。固网软交换与IMS都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在软交换承载与控制分离基础上,IMS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IMS采用开放的业务接口,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形成与应用。

   (2)IMS采用统一的SIP标准协议进行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而软交换中SIP协议只用于呼叫控制。

   (3)IMS最初是基于移动业务设计的,后期逐渐扩大到固定领域,和软交换相比,IMS体系架构可以充分支持移动性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QoS保障机制。

   (4)IMS在提供多媒体业务方面的能力和标准化要优于软交换。

   全业务的开展使得业务越来越丰富,也使得网络IP化、扁平化、融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IMS具备的各种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核心网的发展方向,使固移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

4. IMS存在的问题

IMS虽然代表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并有诸多优势,但目前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固网引入问题。IMS虽然具有PSTN仿真业务的提供能力,但固网业务接入复杂,要实现所有固网业务的引入,并实现无差别的服务,还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中国固网规模庞大,IMS能否承载如此大规模的网络,也是未知之数。

   (2)网络融合业务复杂。全业务运营模式下新接入方式的引入,必然对IMS提出新的要求,导致IMS功能要求增加,对设备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3)接口功能需要完善。要实现固移融合,多种业务都需要在IMS上承载,IMS的网元和接口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QoS机制有待完善。IMS中的信令和数据都基于IP承载,QoS依赖于IP承载网的QoS,端到端的QoS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 结语

从网络和业务演进历程可以看到IP化和融合化的趋势,IMS是未来固移融合的重要技术。目前运营商正在部署IMS网络,虽然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但建设IMS核心网络,向网络融合的方向迈进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将迎来一个融合的通信时代。

参考文献:

[1]郭天维.固网发展趋势分析,科学之友,2008,(3);137-138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近来,针对这些课题,我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清晰的看法,对这些看法进行梳理,形成了我个人对于未来营销将产生的重大改变的几点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会在本刊连续登载。首先,我想要分享的第一个重点是:媒体过剩时代效果为王,这是媒体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不断地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媒体将会选择向数字化媒体这一行列站队。数字化改变的将不仅仅是媒体的外在形态与运作的流程和模式,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将会带领整个媒体产业进入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全新媒体时代:

1 即时的精准监控和精准投放的全媒体时代

以数字化技术本身的特性作为基础,在未来将不再只有网络媒体可以实施即时的精准监控,而电视媒体、手机媒体都可以通过广告管理平台进行精准监控,甚至包含电子纸媒体都可以通过广告管理平台进行精准监控,还可以通过广告管理平台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管理,这其中就包括用户形态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控制、频次控制,效果控制等等。

2 媒体数量将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数字媒体时代

数字化平台的开放与媒体平台运营成本的降低将会使得一些具有能够与消费者进行良好沟通能力的媒体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比如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个人媒体、新创媒体、企业自有媒体等新形式的媒体。而在未来,具有意见影响力与媒体效应的博客与微博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不断产生的新形态的媒体将纷纷涌现并唱主角。

这两个重大的改变将对现在的我们所熟悉的所有的广告营销方式、媒体销售以及定价模式都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改变。目前我们所熟知的一般性媒体的购买模式,比如电视与电台的档次购买、报纸与杂志的按周期按版位的广告购买、甚至部分网络媒体的按周期按版位的广告购买等,都诞生于媒体资源的有限性时代,媒体资源供弱于求。

政策或媒体运营成本等因素造成了行业进入门槛过高,一直以来许多大众媒体都属于垄断和稀缺资源,现有的广告媒体定价形态也就因此而产生。目前广告营销是通过媒体来进行偿付的,而又因其具有非数字化特征,使得媒体的追踪必然无法做到真正的精确,其效果也自然与数字化媒体的广告投放无法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与网络媒体广告的精准投放相比较了。

但我个人认为,媒体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趋势。在这两个对广告营销方式与媒体价格模式具有重大改变能力的因素的作用之下,所有媒体广告都可实现从消费者对广告的接触到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产生购买行为的全程追踪。

数字化媒体对于广告媒体的意义在于,能以不同消费者的曝光次数作为依据而对用户进行广告推送。而数字化媒体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将造成数字化媒体所生产的那些可与消费者进行直接接触的广告出现严重的过剩,广告资源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过去10年 四大挑战

10年前,新世纪的到来带给人们许多欣喜。但不久,传媒界的人们便发现,传统的媒体行业面临的挑战频频。

新媒体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以互联网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数字化、网络化优势,不仅在阅听视市场上挤占了大量份额,在全球广告市场上也迫使传统媒体让出了13%的份额,在美国市场,甚至占到了17%,而且,据市场研究组织GroupM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明年仍会提高,占整体广告市场的15%①。这一切的背后,是那个把所有人类的精神创造物都可以变成数码的信息数字化技术。这个技术的应用,目前正在继续普及和发展,其所到之处,都对传统的媒体行业的运营模式构成挑战。

新营销的挑战。信息数字化技术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首先就是为精确营销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一直以来,广告界都有一个名言,就是费城的一位商人,也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主,约翰・华纳梅克(John Wanamaker)的一句妙语,时至今日都可以看作一则经济学定律。他说,“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而今天,借助信息数字化技术,华纳梅克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分析结论,从而弄清楚被浪费了的广告费是投在哪里了,他也可以很容易地提出新的营销策略,在其中通过更加精确的商业信息传播,实现“精确营销”。很显然,就像世界级的权威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所指出的,现在公司需要更精确、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率的营销沟通,要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而以客户数据库和信息传递为核心的直复营销,在这方面可谓优势独具。它使得企业与客户及目标对象建立一对一的沟通,因此,相比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广告投放,直复营销能更有效地接触到目标受众,且效益可以评估②。现代营销的这种发展趋势,对于传统的大众传媒业,无疑有釜底抽薪之功效。尽管大众媒体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但是从经济学上讲,它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企业付出的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媒体的广告收入,是企业信息传播成本也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当企业的信息传播不再经由大众传媒来进行的时候,大众媒体的经济来源就将面临枯竭,大众媒体的商业模式就将面临崩溃的危机。现代企业日益看重精确营销,将使得企业对大众媒体的依赖越来越低,大众传媒的主要经济来源――广告有可能越来越少,传统大众媒体在经济上难以为继。从全球范围看,这种状况正在从报纸向其他传媒形态蔓延。

新“受众”的挑战。更为深刻的挑战是信息数字化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这一应用导致了传统的、以点对点信息传递为特征的通讯终端与点对面型信息传播终端及个人信息处理终端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结果是,传统的受众观念被颠覆了。在原有的大众传播模式之下,“大众”一词指的是基本无差异的、匀质分布的、不特定的一群人,媒体判断他们的信息需求,并提供给他们共同的信息产品即可。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传播终端的数字化,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以往的“大众”变成了具体的个人,其个性化需求也得以显现出来。媒体面临着由向不特定的一群人提供信息服务,转变到向一群特定的人提供信息服务,其意义和内容都是不同的,这对未来媒体的信息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新体制的挑战。过去10年,中国媒体业在经受上述挑战的同时,还比世界上的同行们多经历了一个挑战。这就是新体制的挑战。在这10年间,原本单一的媒体机构,变成了媒体集团,习惯了的事业单位的机制,正在被企业的管理模式所替代。其间种种的心理不适感,充斥着传统媒体人的心头。

未来10年 四大重组

在这多重的挑战面前,又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媒体业在挣扎中彷徨、冲撞,寻求着出路。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从世界范围内的行业实践看,正在或即将发生的四个方面的产业重组,或许可以帮助媒体业走出危机。

产业链条跨界重组。我们的研究表明,媒体业的本质是信息服务业,其传统的基本商业模式是以免费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为基础,获得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并以此为核心价值,主要通过为企业提供有偿的商业信息传播服务而实现价值补偿和增值。但是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是极具外在性和扩展性的资源,因此,在传统营利模式遭遇危机和挑战之时,寻求新的商业模式,进入相关产业领域就成为传媒业产业链条跨界重组的必然选择。

概括而言,国内传媒业产业链条的跨界重组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跨界寻求媒体业新的价值补偿模式,如以湖南快乐购、东方CJ为代表的“媒体零售”业态,从理论上说,这是以商品价差作为媒体运营成本价值补偿和增值的一种商业模式。目前这一业态正方兴未艾。近年来,媒体购物零售总额已占我国零售业总量的0.8%,随着媒体零售在我国迅速发展,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年,中国媒体购物行业即将面临千亿元量级的市场商机。面对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中国媒体购物行业也存在如何规范发展及如何树立企业诚信以及在新的法规制度下如何确定全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中国媒体购物产业各个环节的生存和发展。其二,是部分传媒集团跨界进入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如北京青年报社通过控股北京儿童艺术剧场进入演艺业、通过运营中国网球公开赛进入体育业;湖南广电集团与盛大网络公司在资本与资源上深度合作成立盛视影业有限公司;成都传媒集团与成都演艺集团联合合作打造《金沙》音乐剧,全面开发“成都东区”音乐休闲园区等。

产业结构细化重组。在未来新型手持移动终端即将占据新闻传播第一落点的背景之下,传媒业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现代消费趋势要求企业生产营销的个性化、多元化和细分化,商业信息传播也随之越来越精确化,经由传统大众传播渠道的信息减少,而向更加细分化和个性化的传播渠道转移。

在这样的趋势下,以报业为例,报纸结构将会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本地化:大规模综合性的都市报会被面向较小范围的区域报、社区报取代。我国县域经济正面临很大的机遇,县级城市正日益成为很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必争之地。县域经济的巨大潜力给县域媒体带来了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区域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县域媒体的信息服务内容及其运营规模与所在区域的信息需求具有高度匹配性。同样,面向社区发行的免费报纸,既不需要大规模发行,也无需庞大的采编机构,商业模式上采取广告补偿模式,有很高的经济性。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里面,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完成区域内所需的公共信息服务和商业信息传播。

2.分层化:传统报纸将从满足所有人需要转变为满足其中一部分人需要的媒体。例如承担生活服务功能的城市周报,在整个报业衰退之中抗跌性较好。随着技术推动和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报纸的高端读者在向移动媒体终端转移,而报纸需要通过分层化的精准定位,提供特定人群需要的特定信息,引领消费潮流和习惯,传播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以锁定有价值的读者群体。

3.专业化:在专业报市场中,市场需求稳定,有一定发展空间。行业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往往不及都市报,可以通过高于发行成本的定价实现发行盈利,另外作为承担企业宣传和广告服务的载体,通过广告、行业交流、营销活动、会展论坛等多元渠道获得盈利。我国行业媒体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美国的行业媒体广告收入占居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5%,在我国GDP的快速增长中,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必然带来广告投放需求的增长。

产业组织活化重组。在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下,我国传媒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将进一步重组,其基本取向是增强机构活力。其中,大部分媒体机构将逐步转制成为企业,并且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甚至将要改制成为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在机构内部,从业人员的身份也将逐步从事业单位人员转为企业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将进一步强化。这些变化的结果,使传媒产业组织更加具有竞争力和活力。

技术平台融合重组。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媒介终端的出现是必然趋势,未来媒体融合和新的传播格局的出现,会使传媒机构作为信息服务商的角色更加突出。

传媒机构往往会根据它所加工信息的特殊需要,去选择具体的媒介种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融合”,一方面意味着通过技术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显示终端和媒体系统,另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媒体机构要同时运营多种媒体,也就是跨媒体经营。这两个趋势是并存的。就新闻传播活动本身来说,它会表现出多媒体融合的特质,就是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立体地传播新闻信息;但就整个传播格局而言,差异化、个性化的信息会通过不同的终端去传递。因此,未来的媒体机构必然是一个掌控着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播集团,同时,它也将拥有一个融合了各种媒体技术的新闻制作平台和信息终端系统。

媒介融合在本质上是数字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传播终端、信息终端和通讯终端的融合,这就是手持移动终端。鉴于这一终端在传播上的使用将以新闻传播为主,因此其商业模式同样是靠广告模式和商业传播。但是,媒体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一终端体系,为公众个人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即通过手机用户数据库,锁定到一个人或者一类人,有针对性地提供其所需信息。这就要求媒体集团建立信息生产、加工的统一技术平台,即全媒体信息平台,以实现媒体集团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

传统媒体的竞争加剧,集中度提高,整合成为必然之选。历史地看,一种新技术从出现到成熟大概需要5―10年的过程,手持移动多媒体终端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成熟和完善,可以预计一些大众化报纸在我国的有效寿命还有15―20年。届时,一种可兼容多种媒体格式的、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字化通讯功能的终端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信息收集和平台。

完成上述重组的中国媒体业,将有能力适应技术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从而突出重围,高歌猛进。

注释:

①《在线广告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危机中一花独放》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3G技术;通信;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人们对3G技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已经成为移动用户ARPU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了运营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这些发展也对3G业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3G的含义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秒)、384KBps(千字节/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二、3G技术基本特点

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分析,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纵观3G无线技术演变,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抛弃了2G,而是充分借鉴了2G网络运营经验,在技术上兼顾了2G的成熟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适应多业务环境,并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3G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为实现全球漫游目标,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MHz,卫星网络60MHz,这网络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用5/10/20M等信道带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间复用、码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行传输信道性能,这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径信道影响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三、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在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启动了44个重点城市的网络优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个城市的CDMA网络建设工作,满足了82个无线城市的无线上网需求。中国电信还了“天翼”品牌并启动了189号段放号。由于之前所采购的设备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国电信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在3G牌照发放后,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中国电信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建设起一个全国覆盖的3G网络。

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四、3G技术的应用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

目前国人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它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的主流应用。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联网手机”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网络峰值传输速率能达到153.6KBps的优势,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作为回应,中国移动大幅降低了手机GPRS上网费。很显然,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围绕移动宽带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差异化应用。

五 3G技术的发展趋势

1.视频业务将成为3G标志性业务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人为3G没有什么杀手级别的业务,但是3G网络的优秀控制机制和更高的带宽,能够促进视频业务的迅速发展.因此,移动视频业务成为了3G的招牌业务。调查结果显示,3G视频业务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为满足视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移动运营商还需要建设一批相关的辅助的网络平台,对丰富的视频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并有条理的进行发放。另外,对于平台的控制管理还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改革,以达到能够适应视频业务发展的最佳状态。

2.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流业务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是顺应历史潮流大量的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网转移,很多的互联网业务都已经在移动网上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将来会和现代的互联网一样普遍。这种能够随身携带的互联网将成为3G业务的主流。为此,运营商的WAP/Web网关的扩容、优化、多节点部署成为必要。运营商要尽快建立起相关网络平台,在3G业务开发的初期,就争抢到有利的位置。再次,如果运营商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框架,无论何种业务都可以让互联网上的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共享用户群以及营销、支付渠道,运营商作为这些业务的集成商、商,那么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之间的双赢合作就可以预期。

3.个性化趋势 个性化趋势的发展今年来已经非常明显,也成为市场营销发展的一种大的趋势,同样,通信市场也不会例外。移动通信业务的传统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个性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在移动业务中不断的增加个性因素,会对移动网络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更加丰富。由于3G网络、3G终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要以网络平台作为保障,因此必须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

4.融合化趋势 就目前看来,国内运营商都是全业务的运营商,移动业务与固定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各运营商工作里的关键。对于通信业务融合的意义,就是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的时间地点都能接入网络的一种签订协议,为客户提供最便利的网络服务。

而移动固定网络融合最凸显的效果就是同一业务能够被移动、固定的各种终端所访问。从业务逻辑的聚合位置来看,业务融合有两个层次的融合。①是终端层次的融合,如终端将通信应用、Web应用整合在一个应用中(如统一通信),并可以通过下载插件来实现对新业务的支持;②是在后台来实现融合,通过终端适配、编码转换等技术,为移动、固定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体验、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支付账号。当然,要想做到业务方面的融合,内容的统一组织、业务使用中认证鉴权的统一、业务管理的融合都是必要的。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PTV 广播电视 电信 互联网

一、我国IPTV发展现状

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认知程度的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2008年以来,虽然处在电信业产业重组的诸项事宜未落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我国IPTV用户总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底,全国IPTV用户数突破300万,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1.5倍。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并无区别。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更方便地提供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电信将是IPTV发展的先行者,中国联通是IPTV业务的追随者,中国移动将凭借其资金实力,将IPTV作为发展固网业务的主要手段,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助力。

二、我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原因

IPTV代表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我国IPTV发展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庞大的宽带用户群是IPTV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在宽带用户中大力发展IPTV用户,是电信企业等IPTV运营主体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IPTV是集互联网、电信、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业务,它涉及PC终端和电视机终端。因此,传统的单一电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IPTV业务发展的需要。从2003年至今,经过6年多的运营,我国IPTV运营商仍然面临运营模式和生态链的问题,如内容、运营模式、收费模式和生态链等,依然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各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完全适合IPTV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与IPTV类似,从全球来看,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融合性业务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盈利的根本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扩大用户规模及提升其ARPU成为关键。数字电视的发展就是如此,仅依靠传统的广告盈利也有很多问题。

数字内容是IPTV等数字新媒体吸引用户的根本动力之一。随着数字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和人均媒体消费的提高,内容为王的日子即将来临。但是,我国IPTV主要运营主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国有电信企业在内容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互联网上混乱的版权状况和免费的业务形态,对IPTV内容价值形成较大压力。部分IPTV运营企业已经遭遇知识产权费用过大等问题;当前IPTV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数字新媒体内容还相当缺乏。实际上,我国的传统电视节目也不能满足观众对媒体内容的渴求,只有15%左右的电视节目是首播的自制内容。

IPTV具有区域竞争市场特征。从竞争的角度来讲,每一个IPTV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首先是当地的广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IPTV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当地的广电系统。目前,部分地区正在尝试从党建、农教等行业性业务入手,逐渐拓展与电信在IPTV经营上的合作范围和合作层次。

三、我国IPTV发展趋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步伐,是产业发展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2008年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包括IPTV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IPTV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市场规模的扩大,IPTV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他们将为内容的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和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3G已经走入大众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3G终端可以成为IPTV用户终端的有效延伸。借助于3G终端个性化,IPTV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极大释放。

随着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运营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IPTV的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对于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来讲,IPTV都会是其业务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获得IPTV牌照的5家IPTV牌照运营商已经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发力IPTV;而广电运营商通过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和互动化也在推进向数字新媒体转型。2008年底,我国拥有300万IPTV用户,到2011年,我国IPTV用户总数将达到2200万。

产业共赢是IPTV和数字电视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IPTV的媒体属性要求IPTV运营商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合作。IPTV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因此,要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发挥IPTV与数字电视的功能互补性。除功能互补之外,还表现在覆盖区域的互补上。在那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区,IPTV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IPTV是下一代网络(NGN)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未来数字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形态。随着ICT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电视机终端和PC终端都可以同时连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多种接入方式并存,保证以最优的方式提供单播、组播、广播和双向交互业务的发展,满足数字新媒体的需求,电信与广电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必然实现。IPTV和数字电视运营主体应该摒弃成见,相互借鉴对方发展战略、运营经验,共同推进三网融合,形成合产业共赢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我国IPTV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以上的这种声音就是最近在和不少企业决策人或者营销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中,他们最经常提出的课题。面对他们的提问,在回答一些偏技术偏理念层面的回答后,似乎总觉得自己都不满意这种回答。于是,很想借助这篇文章来整理一下思路,探寻出一个让自己信服也能让企业经营者明白的答案。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个人微博热潮已经兴起近3年,可以说在整个社会领域的热度尚没有退却,而企业带微博的热度却已经扑面而来。从以陈亮途先生著作《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为代表的一批商业应用的指导书籍问世后,引发了众多的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的探索热情,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对结果和目标的迷茫和缺失。发140个字,与“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流,发起投票,开展“微活动”,对企业行为进行“微直播”,追求粉丝规模……诸多行为背后却分明看见决策的盲目和执行的无序。

社会化媒体让让“天”变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近期比较关注的三则新闻—

第一则,新浪ceo曹国伟先生再次推迟了微博商业化运作的计划表,这也就意味着新浪提出更好的帮助企业提升微博运作水平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商业模式仍不明朗。为什么呢?企业的需求是现实存在的呢?可为什么双方却对接不上呢?

第二则,全球FMCG巨头宝洁宣布将大幅度缩减传统品牌传播预算的同时,却大幅度提高了社会化媒体的投放费用。同时,宝洁组织全球高层集体进行社会化营销的培训和交流。全球广告巨头年度传播预算中的“一升一降”意味着什么?

第三则,奥美中国在2011年进行重大的内部架构调整,与数字化营销相关的部门被提高到更高更为重要的组织地位,将会获得更大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规定奥美中国全体成员必须开设微博帐户,并对个人帐户经营出色的员工给予特别奖励与支持。这种内部的调整又代表了什么?

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要举这三则新闻。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三则新闻的主角:新浪微博,中国社会化媒体的领导型品牌;宝洁,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品牌和广告主;奥美,全球最富盛名的营销传播服务组织。三个主角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他们引导着最新的商业方向和发展趋势。

当这三大巨头不约而同的聚焦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上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了三个字:“天”要变。

何谓变天,态势不同,规律非寻常,规则更替。细细回顾这十年来,作为企业经营者和市场从业人员会发觉:不论是内部的员工,还是外部的消费者,似乎越来越难以把握和琢磨了;以往的激励手段和刺激方法很难打动他们按照企业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他们的“个性”越发的突显。以至于很多的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都纷纷出专题来讨论这种现象。这种正是社会化媒体兴起的大背景,也就是说作为社会和商业运作中的最基本单元-人,越来越追寻个体属性和价值彰显。

因而,在互联网技术普及化的前提下,在国外以FACEBOOK、TWITTER和YOUTOBE为代表,在国内以新浪微博、人人网及土豆网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兴起,恰如其时的迎合和满足了这种社会趋势所带来的需求。社会化媒体的本质是自媒体的服务平台,而真正的内容则来自于登陆这些网站的用户,也就是说每一个注册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社会化媒体中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应用技术,制作、、搜索、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话题和相关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媒体!想想就是很让人兴奋的事情,也就是说新浪微博中注册近2亿个用户,就意味着有2亿个自媒体每天通过新浪微博和交流各种社会、商业、文化、娱乐等各种内容。大家可以看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话语权重新回到了用户(消费者)手中。真正实现了那句:我的地盘我做主。

社会化消费者的崛起——平等的对话回顾传统企业开展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花钱买吆喝。花钱的多少决定了吆喝力度和覆盖范围的大小,至于消费者听没听进去,只有天知道。这就是广告行业最为流行的那句冷笑话:广告主的费用投入有一半是浪费掉的,但你永远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

这还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在于传统模式中消费者与企业品牌的对话中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企业和品牌可以居高临下的给消费者灌输他们想要传播的声音和信息,而消费者却很难将自己真实的声音传递给企业,除非发生了极端的情况。但是当微博兴起后,消费者借助于自身所搭建的自媒体来尽情的释放自己对于企业和品牌的看法和态度,并与认识的朋友或不认识的陌生人进行交流互动,以最快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传播网络和渠道,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发觉自己几乎“无能为力”。

如果恰巧这个用户又属于影响力比较大,关注度比较高的用户类型,那么这种舆论影响所掀起来的冲击波将会让企业和品牌瞬间掉入一场公关漩涡而难以自拔,去年爆发的“罗永浩大战西门子”事件正是最好的注脚。有了这种自媒体,消费者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和信任度将会大大降低,他们更愿意去相信消费者自己发出的对于某个品牌的声音和信息来作为他们消费采购的依据所在。

这就是企业和品牌将在未来的商业运作中所面临的全新环境变化:消费者在和企业、品牌的对话中越来越具有主动性,不管企业和品牌接受不接受。

如果我们的消费者认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会很自觉将自己的愉快体验通过微博来与认识与不认识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吸引他们成为企业和品牌的消费者;如果他们有了很糟糕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后,他们同样会通过微博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和抱怨,从而影响其他准备接受你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与传统媒体运作不同的是这一切是很难用钱来摆平的。(推荐阅读:浅谈社会化消费者的崛起)

企业微博运营的现状误区当我们明白了微博的本质和所带来的根本变化后,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现在很多企业微博运营中的若干现象吧—

现象一:花钱买粉丝。

很多企业开设微博帐户后,短短几周时间,微博粉丝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试想这和传统营销中的“花钱买吆喝”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在传统模式中花钱还真能买来吆喝,但在微博中花钱买到的除了“僵尸粉”,还是“僵尸粉”,连句吆喝都没有。所以实实在在的用内容来吸引真实粉丝(消费者),哪怕只有几千个粉丝,其价值也远胜于几十万个僵尸粉所带来的面子工程。

现象二:微博成为变相的官网。

很多企业开设微博帐户后,不停的将官方介绍、企业动态、产品信息、活动促销等出来,俨然成为官网第二。记住,在微博的世界,企业和普通微博用户(消费者)是完全平等的两个主体,也就是说你们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企业应该学会“做人”和“说人话”,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来关注你。想想什么样的朋友最能吸引我们?谈吐幽默、行为得体、有内涵……我想大家都懂得。

现象三:微活动搞成了“微促销”。

不少企业在开设微博帐户后,利用所提供的“微活动”应用来各种促销信息,以图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并拉动最终销售。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初期似乎还有些效果,越做效果越差,甚至出现粉丝数下降的情况。这豪不稀奇,用户(消费者)登陆微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寻找产品优惠和促销信息吗?肯定不是,如果是,那微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当企业不停的通过微博来促销信息时,关注的用户会怎么看呢?原来这个品牌是个“卖货郎”,除了不停的向我推销产品和服务外,提供不了任何我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现象四:微博互动变成“舌战群儒”。

很多企业在面对用户所反馈的产品和服务意见时,不能坦然应对,而是与用户在微博上进行公开争论,把本来很自然的品牌与用户的互动变成了关注度极高“社会热点”,企业最后往往成为众矢之的,自吞苦果。在微博上与用户进行争论绝对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因为你往往并不清楚用户的真实动机所在,也许仅仅是用户个人情绪的发泄(很可能你的产品和服务碰巧成为这种情绪发泄的接触点),也许这是竞争对手有意的商业行为来诱发你犯错。因此,面对用户所发出的各种声音,用心的倾听,认真的开展动机分析,作出最恰当的行为反馈才是企业最应该采取的理性方式。

(推荐阅读:7个企业不适合社会化媒体的症状)

面对社会化消费者的崛起,企业对策建议谈了以上很多,自然会回归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企业到底该如何应对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呢?在此,笔者建议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定位

正确认识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赋予合理的价值预期,拒绝急功近利。微博可以是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窗口,可以是展示企业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窗口,可以成为企业决策者观察了解目标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窗口,可以成为传递品牌理念和企业价值的传播平台,而销售预期在以上几项没有达到之前放缓再放缓。

2)系统思考

将微博纳入企业整体营销运营规划中,成为企业营销行为的一环而绝不是孤立的行为。企业在设计规划整体营销目标、策略路径时必须把微博运作纳入其中,结合企业所要达成的市场目标赋予微博必要的市场使命和运营目标。如企业在销售旺季实施动销方案时,必须考虑将动销方案的核心内容转化为形式活泼的“微博体”来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度,形成和传统线下终端及传统传播渠道相呼应的推广行为,将极大的促进最终业绩达成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3)体系运营

企业微博的运营必须有配套机制跟进。任何一种线上的微博运营行为都不应该仅仅停留为线上的单一行为,而应该有配套机制加以跟进,哪怕仅仅是发送一条有趣的产品信息,也要主动与目标消费者进行互动,然后认真去观察目标消费者的反应,并针对这种反应进入深入的剖析后纳入企业的数据库系统来供企业经营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所在。

4)纳入编制

在原有职能基础上赋予市场部新的工作使命和任务“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执行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岗位或者团队来运营,其可以直接对市场总监或者品牌总监负责。也就是说,对于微博运营,企业必须将其纳入营销组织架构体系,成为企业市场部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和使命,纳入营销组织考核体系,从而真正做到“进编制,专人专职专项”。

5)挖掘品牌内涵,学会“微语言”

从品牌核心价值与内涵中挖掘内容元素,学会说“微语言”,用“人话”与消费者平等对话,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给消费者留下清晰的认知和品牌印象。企业微博内容的设计不能阳春白雪,不能下里巴人,更不能无厘头,企业微博毕竟仍然是经营行为,这也决定了内容设计必须和企业相关,这种相关性从哪里来?企业并不复杂: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品牌价值观、品牌主张、产品核心卖点、内部员工的灵光一现、目标消费者的“奇思妙想”……都可以被用来加工成为企业微博的内容,即使不是原创内容,也要明确所转发的内容是不是和企业及品牌有内在相关性,只有如此才能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而清晰的烙印,才能和企业及品牌以往的印记有衔接和匹配,避免出现“同一个品牌两种声音两张皮”的尴尬。在这里,特别要指出,企业微博最好不要参与到政治敏感话题讨论中,而对于一些没有形成最终定论的社会性热点话题也尽量不要参与其中。总结一下“微语言”的5大特征—

·观点清晰;

·内容简洁;

·配图达题;

·风格统一;

·言语轻快;

6)创意至上

好的内容更需要好的表现。如何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意性的呈现,将直接决定所设计的内容是否能真正抓住目标受众的眼球。因而,内容仅仅是开始,如何围绕内容进行文案、图形化的创意表现,让内容更有张力才能真正让企业微博生动起来。

7)做好选题

运营企业微博可以参考媒体运营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内容设计环节可以参考媒体运营的方法,引入“选题机制”。也就是说可以提前规划年度微博运营的核心主题,然后分每个月进行月度主题的研讨规划,一旦确定月度选题,就围绕月度选题寻找和设计微博内容,从而确保微博内容的有序性和统一性。

8)巧用各种微博工具

深刻挖掘微博平台上的各种应用工具,丰富微博内容的同时,更可以在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微博平台上有规模可观、形形的微应用,不同的微应用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对目标消费者有不同的吸引力。围绕所需要的内容及活动内容,借助不同的微应用来呈现和传递。因而,企业微博的运营执行者必须对于微博平台的各项应用技术有清晰的认知,特别是与企业运营有关联的几项应用,如何微活动、投票、微直播、大屏……

相信以上的8个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以及具体运营者能够对于相对清晰的明白企业微博运营的框架和思路,但要想真正熟练而有效的运营企业微博来为企业整体运营服务,达到经营和品牌的双赢,就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和创新。微博运营对于企业而言是全新的课题,这也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未来十年所有品牌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经营行为,即品牌企业如何通过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运营来迎接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现在行动越早的企业,在未来的数字化浪潮中才能劈波斩浪进退自如。(推荐阅读:2012社会化媒体营销成功法则)

把企业微博仅仅看作成一个“花瓶”,当下还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难道你还说你没错?(来源:socialbeta)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行业发展到今天,究竟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卖酒?

(一)白酒行业将进入“寡头竞争”

一个县一个酒厂,一个镇一个酒厂,中国白酒行业的800万吨销售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那个时候当县长如果不知道办酒厂,你的政绩多半是体现不出来的。这么多的白酒卖到哪里去?别的地方卖不动,只好在家门口卖,家门口也卖不动时,就把酒发给职工抵工资,自己想办法喝掉。销量虽然上来了,但卖酒人的日子却越发难过,给国家的利税更是无从谈起。 物极必反,山东酒厂的广告营销一夜之间在捧红鲁酒的同时,也给国内众多小酒厂以沉重的打击,就此走向消亡之路,白酒行业进行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洗牌运动,行业酒厂也从颠峰期的8万家酒厂滑落到约3.8万家,大半的酒厂在这场洗牌运动中被洗掉。遗憾的是,这种疯狂没能持久,被短暂胜利冲晕头脑的鲁酒,孤注一掷的营销模式很快就遭遇了寒冬,行业随之进入急速下滑状态。任何危机都预示着机会,五粮液的OEM品牌打着五粮液的品质保证大旗一路攻城略地,诞生了中国最大的白酒大王——五粮液。五粮液的崛起又带动了大批的名酒复苏,金六福、浏阳河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消费者的觉醒又给了众多的中小酒厂当头一棒,做白酒成了有钱人的资本游戏。

啤酒的竞争在目前已经进入寡头竞争时代没有人不信,而啤酒的今天就是白酒行业即将出现的明天。以前一个乡镇都会有一个酒厂,而且活得比较滋润;今天,一个省也就只有那么三五家酒厂活得滋润,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集中,最终形成做白酒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当然,考虑到中国物大地博以及消费习惯的差异性,暂时还无法准确估计这种寡头竞争时代到来的具体时间,但从市场表现及攻打市场的方式来看已经一览无余了。

(二)白酒营销将成为“有钱人的游戏”

以广东市场为例,以前如果能够做2000万的预算那是超级海量投放了;现如今你说投2000万打开广州市场,就只能去忽悠外行人或者不懂酒水行业深浅的人。古绵纯、皖酒王、诸葛酿在广州的成功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东方喜炮、宋河等大量品牌的饮恨沙场是没有发现竞争形势的转变,弹尽粮绝而亡;而后期崛起的稻花香、高炉家、开口笑则是准确预估了市场形势,备足了弹药才取得后来居上的成功。

很多白酒企业偏安一方,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没有预估到风险的来临。要不了多久,这种悠闲自得的农家生活就会被打破。这个世界还没有发现资本攻克不了的地方。口子窖的“盘中盘”前几年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扛着资本的大旗在狼吞虎咽;而近两年的偃旗息鼓也是因为在攻打市场时遇到了更厉害的资本狙击手,在龙争虎斗中搞得两败俱伤。

(三)地方名酒与全国名酒将进行“生死对决”

名酒复苏不只是全国性的名酒,也包括地方名酒的整体崛起,这是消费者整体作用的结果。当消费者越来越向名酒集中的时候,全国性名酒和地方名酒为了自身的发展势必会上演一幕幕决斗的好戏。全国性名酒会在提升品牌、在中高档价位上多做文章;而地方名酒则可考虑全系列覆盖,但应该实施双品牌或者是多品牌策略,以对应消费者的需求。

全国性名酒的推广在未来会形成自己的重点投放或主导区域,地方名酒在做实大本营市场的同时也会遵循边际扩张原则,实施碉堡战术推进自己的市场领地。只要各自不出现战略性的失误,这种对决状态在未来十年内会一直存在。

(四)地方名酒与地方名酒将发生“肉搏巷战”

地方名酒的战略要地可能是在同一个主打市场,也可能是双方的相邻市场,当自己所在市场已经运做得无法扩张时,到别人的一亩三分地抢饭吃就成为必然。湖北酒与安徽酒就是典型的例子。安徽酒前几年抢攻相邻的江苏市场,湖北酒争相抢攻相邻的湖南市场都是这种营销思维的体现。 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地方名酒纷纷杀向那些没有地方名酒的省份,在那里安营扎寨、抢夺地盘。譬如近几年的广东市场、浙江市场、福建市场等就成了好些地方名酒的乐土,也确实成就了辉煌的战绩。

地方名酒与地方名酒的战争打起来会比地方名酒与全国性名酒的对决更惨烈、更残酷一些。因为资金相当、实力相当、品牌定位雷同,地方名酒的自身对决更像是一场肉搏战,比拼的更多是耐力和执行力。

(五)借用外脑将成为家常便饭

翻看一下白酒行业功成名就的酒厂名单,或多或少都会有外脑的身影在闪现。不是说借用外脑或是与咨询公司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而是咨询公司的介入可以为企业梳理清楚拓市思路,并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一定的高度来为企业把脉。有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借用外脑,笔者认为一是不要盲从,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外脑介入后能够扭转乾坤上,因为你自身对企业的熟悉绝对比外脑要多;二是有所听、有所不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三是先试点,成立独立的项目部供外脑去折腾。既然外脑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就姑且相信它一回,但事关企业根基的事情暂时不要交给他,让他从新项目运做起,确有成效并觉得自己能够自由驾驭时再逐步引进到老项目中去。

闭关锁国的思想在以后的白酒行业会遭淘汰。与咨询公司合作在未来的行业里面会成为主流趋势。

(六)媒体导向功能将更重要

行业媒体的繁荣既说明行业本身的繁荣,也是行业自身的需要。媒体在行业里面扮演的角色会逐渐淡化功利色彩,成为行业导向,而跨行业媒体合作的实现对消费的引导作用会更加明显。很难想象一年四季不被媒体关注、不在媒体抛头露面的白酒厂家或白酒品牌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媒体在引导行业竞争的同时自己也是利益收获者,媒体也不想成为少数人的喉舌,尤其在这样一个资信高度发达的年代。

(七)将会出现超级酒类运营商

金六福、福建吉马、北京朝批、上海海烟、陕西天驹等一批酒类超级运营商在未来会进一步做大做强,酒类运营商的联合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趋势。随着对网络掌控和优质品牌垄断经营权的进一步加剧,超级酒类运营商成为外来品牌在当地很难逾越的一道门槛。

以陕西天驹为例,外来白酒品牌如果想在西安有所作为,不与天驹合作的话,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将会是成倍的。这也提醒我们,怎么样成为当地的老大是我们众多经销商重点思考的问题。未来十年,全国各地这种类似性质的酒类运营商将会越来越多。

同时,超级酒类运营商的出现会打破生产企业与经营性企业的融合。酒类运营企业在贴牌、逐步正规后为了摄取更多的利润,会向上、向下挤占资源。譬如向上收购酒厂、向下开设酒店和名烟名酒连锁店。甚至会出现专业的品牌运营商或者品牌输出商,手中握有多个自己打造的或收购的酒类著名品牌,想就只能去找它要,而它自身却不负责具体的销售,只负责品牌的打造和升值。就像帝亚吉欧那样,在全球拥有上百个著名品牌。

(八)买断品牌会继续存在且向地方名酒集中

买断品牌成就了五粮液的霸业,也快速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市场份额。但自从五粮液从前两年提出瘦身计划,着力打造“1+8+9”计划以来,它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再吃香。

其实,买断品牌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是行业自身把它进行神化后又把它打倒。买断品牌的衰落是因为经销商买断品牌后没有足够的资金运做全国市场,大多数抱着招商圈钱的心态在搞品牌买断,伤害了许许多多中小经销商的心。

品牌买断不仅会继续存在,还会成为地方名酒的主流。品牌买断备受青睐是因为买断品牌可以跟随厂家的主导产品做市场,并更能够满足部分经销商多赚钱的心态。做地方名酒的品牌买断风险会小很多,甚至没有风险,因为地方名酒在本土市场本来就是非常强势的,买断的品牌放在本土销售就会非常安全。山西汾酒这几年的大步发展就是得益于大量买断品牌的出售。对地方名酒来说,自己只要花足够的精力把主导产品运营好就行,那些众多的买断品牌就无须再耗费精力。

这里需要提醒地方名酒厂家的是,虽然买断品牌好处多,但太多太滥的开发也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市场,要把握好开发的度,尤其要把握好买断品牌的定位,不能让买断商一通胡搞去伤害消费者的利益、伤害品牌形象,要事先约定好双方的责、权、利,明晰开发品牌的市场定位。

(九)行业人才流动会加快且会有更多跨行业人才涌入

人才互流在其它行业早已不新鲜,但在白酒行业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随着一些名酒企业开发外地市场的需要,以及市场开发中打攻坚战越来越成为主流,那些深谙白酒市场操盘手法并有一定团队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在白酒行业越来越吃香。而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的兴起为这种交流提供了一些极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白酒行业这两年的快速反弹和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职业化人才步伐加快。

另一个趋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外来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快速流向白酒行业。近两年啤酒行业、饮料行业、家电行业甚至医药行业的营销人才也在加速向白酒行业流动,给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气象。

外行业人才的涌入给白酒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气息,也提高了行业的发展和营销水平,以前的粗放式营销手段逐渐遭到摈弃也是这个缘故。

(十)外来资本将加速进军白酒行业

随着水井坊被外资入股,中国的最后一块行业处女地被攻破,这是好事。

行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后诞生了诸如金六福、浏阳河、小糊涂仙等著名新兴白酒品牌,并催生了新一代中国酒类富豪。外资的进一步进入势必会给行业带来福音,催生更多的白酒强势品牌。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未来趋势范文

索贝展台在重点位置展出了华栖云的全套解决方案,除了网络电视台,还有魔豆移动视频、拉普达云图站、飞流直播、APP运营……一系列的专业云服务产品,基本上覆盖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云上视频服务。余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华栖云是索贝数码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媒体云服务,承载了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商等多个行业的互联网基因和理念,继承了索贝数码对媒体云、云集成、媒体业务等多方面的深厚理解力和技术沉淀,华栖云致力于“助力媒体机构专业上云”,同时也为行业和互联网视频应用提供广泛的存储、视频制作、直播、分发等全程云化服务。

余总介绍说,索贝已经在云服务方面耕耘了多年,非常了解视频传媒业务,这次和阿里云的强强携手,将会充分发挥双方的优良基因和成熟技术,提供多个层次的实用化、规模化的视频云服务。

首先,存广电领域,面对广电媒体将核心生产系统向公有云、混合云平台的转移大势,华栖云深度打通阿里云与华栖云的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媒体混合云相关的咨询、设计、实施、赋能运维等相关支撑,为传统电视媒体和专业视频网站提供“栖云专家”服务,华栖云已经成为媒体云平台集成专家。

其次,华栖云基于索贝多年的广电技术和产品积累,为专业媒体以及行业用户,提供非常实用的“华栖云梦工厂”服务,用户无需采购昂贵的视频制作系统,基于专业的视频和流处理技术,只需要注册到华栖云,通过自服务模式,就可以获得媒体采集、存储、制作、直播、、互动运营、大数据等相关专业服务,按需要购买资源,非常简单就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从而不仅仅为广电专业传媒,同时也为企业、学校、婚庆、PGC/UGC等行业和趋势化的自媒体视频应用提供了专业化、快速易用的视频云化服务。

余总进一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华栖云梦工厂现存提供的实际落地应用,面对风口上的互联网视频直播大潮,华栖云梦工厂推出了成熟的“飞流”直播服务,面向新闻、综艺、体育、事件类直播推流应用,支持专业或非专业摄像机、手机、无人机、无线背包和各种视频编码器的视音频流,从手机视频的低a率流直播至广播级的4K流。

和很多其他提供直播的云服务有所差异化的是,“飞流直播”服务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全程服务体系,除了必须的高并发、低延迟性能之外,还具备诸如VR支持、云端导播、多样化风格模板等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除此之外,就在8月,华栖云与sony专业系统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sony的无线新闻制作解决方案XDCAM Air将在全球展开服务,而在中国,华栖云和阿里云将帮助索尼在中国实现云端服务,“飞流”直播就是承载这个云端服务的平台,XDCAM Air能够提供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摄录一体机的文件及实时视频流上云回传,基于“飞流”直播平台实现高效快捷的无线新闻制作,这也充分说明了华栖云的专业化云直播服务在技术上、成熟度上、可靠性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介绍了华栖云梦工厂的“飞流”直播服务之后,余总又带我们来到了“拉普达”云图站服务的展位,这是一套具有广泛覆盖面的云上后期制作解决方案,无论是电视台、新媒体视频、专业PGC用户、传媒专业教育,都可以通过“拉普达”云图站来获得敏捷、随需扩展的后期制作能力,

华栖云的用户只需要在网上点点鼠标,就可以获得云存储空间+传输加速能力+云上图形工作站的整套资源,使用索贝提供的广播级专业视频编辑软件NOVA;用户也可以在之上自行安装其它的专业后期软件,无需再采购昂贵的专业图形工作站、本地高速存储网络系统,也不需要不断购买、更新和升级硬件,只需要上传素材就可以获得在云端进行多层高清甚至4K实时后期制作的能力。并且,可以轻松随着后期制作工作量的变化而改变云上资源的配置,比如云图站的数量、存储空间大小、网络加速带宽,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未来华栖云梦工厂还会提供集群渲染、媒体资产管理等更多扩展服务,让视频节目的后期制作不再为用户带来重装备、高消耗的烦恼,为传媒、企业、个人提供灵活增减的视频制作“轻资产”,实现高效能、高质量的视频制作业务。

华栖云梦工厂提供的云直播和云上制作解决方案,为很多广电传媒和行业视频应用提供了轻松可用的敏捷化云上工具和资源,不仅如此,在当前这个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华栖云还为广大的自媒体用户提供更多的运营支撑服务,比如基于阿里云每天20亿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服务,帮助媒体用户准确分析舆情和热点,这就像是中小型媒体用户多了一个强大的“外脑”,极大提高运营决策的能力。

再例如运营商服务,华栖云梦工厂为新媒体运营商提供很多平台级的运营工具和服务,从视频采集、拆条、编辑、集群渲染和集群转码到多终端的融媒体,全程提供灵活的工具和伴随服务,已经在包括CNTV、BesTV在内的国内众多融媒体运营商投入应用。

余总说,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精彩的云上工具和服务之外,华栖云梦工厂提供基于统一内容管理、一体化数据分析、专业数据安全的融媒体多屏视频内容服务;对中小型媒体和企业和PGC用户来说,华栖云梦工厂则通过提供“微媒体云”视频应用服务,来满足他们依托微信公众号进行低成本高覆盖的自媒体运营的需求,这个“微媒体云”从活动模板、互动形式、流量保障、电子商务各个主要环节提供全程的开发和运营支撑。

余总向我们介绍了华栖云的众多精彩云上服务,同时也指出,融媒体发展的大势之下,很多原来的传媒运营经验和实际工作流程都存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光有了云工具和云服务是不够的,用户用不好,再敏捷、再优秀的云服务也会难以生存,因此,华栖云的一个理念就是不仅仅要向用户提供云服务本身,还要存新型人才的培育和扶植方面,为融媒体提供全程的支撑服务。为此,华栖云推出了“华栖云教”服务体系,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技术平台+内容服务”的模式,在国内广泛与众多大专院校的传媒专业合作,并开展完整的专业技能云上培训业务,为媒体教育行业搭建融合媒体实践平台,为媒体单位进行相关人才的技能再提高培训,为学生与媒体搭建互通的桥梁,从而真正推动视频云服务的全面落地和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