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微生物学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生物学分析

第1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纯净水;微生物污染;HACCP体系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对某城区各公司生产的纯净水进行抽检,共抽检9个公司纯净水生产流通环节(仓库和销售网点)35个批次70个样品。

1.2检验方法和项目按GB4789―1994标准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检测。

1.3评价标准检验结果评价依据GB17324―1998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菌落总数≤20CFU/ml,大肠菌群MPN/100ml,、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其中一项不符合标准判为不合格产品。

2结果

由于数据中只有A、B和C等3个公司的样本量相对较大,故只对它们进行微生物学质量分析

2.1由检测结果可见,目前影响该城区纯净水卫生质量的主要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和霉菌,而大肠菌群项目未发现不合格。

2.2各公司纯净水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依次为A公司65%、B公司81.2%、D公司33.3%。

经卫生统计学分析发现:A、B、C公司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2.3各公司纯净水微生物指标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为100%,无显著差异。

2.4各公司纯净水微生物指标中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依次为A公司95%、B公司100%、D公司33%,经卫生统计学分析发现:D公司与A、B公司间的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2.5各公司纯净水在不同的流通环节(仓库和销售网点)时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依次为仓库82.6%、销售网点36.8%。经卫生统计学分析发现:在仓库的合格率与在销售网点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桶装纯净水各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合格率较低,且各公司间的纯净水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各公司不同流通环节中的纯净水质量也存在差异。据此我们推断导致菌落总数和霉菌超标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环节:

(1)水源不合格。水源未经消毒处理或者水源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不当,受到多种污染。如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并间接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2)设备污染,灭菌措施不当和灌装存在问题。①回收空桶后的清洗消毒不彻底。②储水容器不封闭,容易受到外界污染,过滤器长期使用,没有及时清洗、更换;管道没有采用CIP洗消系统,仍然是人工方式,不定期清洁或者清洗消毒处理不彻底。某些生产企业采用的灭菌方式仍为紫外线杀菌,而未采用效果较好的臭氧杀菌方式。由于紫外线杀菌强度较弱,照射时间较短,无滞后杀菌效果,容易出现卫生质量问题;采用臭氧杀菌的企业因长期使用设备,造成臭氧发生器性能下降,臭氧输出管容易堵塞,导致臭氧使用量浓度过低,影响灭菌效果;还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经臭氧混合消毒后的纯净水不直接灌装,而是通过贮水罐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灌装。停留的时间超过臭氧的多个半衰期,水中臭氧浓度降低,无法杀死外界重新带人的残留微生物,从而导致微生物超标。③生产车间环境的消毒设备不完善。灌装环境没有封闭,或者灌装车间未达到生产要求的1000级洁净度,其空间杀菌不彻底,造成微生物污染;从业人员在灌装过程中没有进行无菌操作,未经消毒即进入灌装车间,操作时手直接与纯净水或容器接触;某些企业的生产工艺并非自动化灌装,而采用较为落后的手工灌装。

(3)产品包装后经转运环节和销售过程受到污染。由于饮用纯净水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率较高,在桶装水回收装水前的清洗、消毒工序中,采用的清洗消毒剂效果如何,消毒时所配置的浓度、消毒时间以及消毒方法是否正确,都会直接影响到卫生质量。

4改进策略和措施

(1)生产企业应当建立HACCP体系,确保生产产品的安全

各生产企业应当分析确定纯净水生产、销售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水源地选择;消毒设备;消毒剂的浓度;生产环境的消毒;运输存储方式等。根据各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建立对每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的系统。通过例行监测以确保纯净水生产地每一环节都维持在适当的管制状态下。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科学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减少人为污染,定期对生产全程的有关设施进行清理消毒。加强对包装的聚酯瓶的清洗消毒,消毒、灌装工艺的质量控制;设置专职卫生检验员,对每批产品进行卫生检测,注意运输贮藏每一环节。

(2)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督查监测,保证纯净水的卫生质量

卫监督机构要加强检查,加大监督力度,对不合格产品要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提高纯净水的卫生质量,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舒为群,赵清,高京生.瓶装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及卫生学问题.卫生研究,2004,33(3):386-388.

[2]杜敏,朝秀兰,柳连顺.纯净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227.

[3]梁日新,梁锐.瓶装饮用水的质量与安全保证.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138-139.

第2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微生物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08-02

医学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二是综合实验,主要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微生物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1 重视课程实验

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是观察并且分析实验的具体现象,深化学生对理论课中讲述的基础知识的理解。通常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在实验课前学生需要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为了确保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书面的预测,同时对不明确的地方作出标记;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自己之前作出的预测进行对比,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课本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流程有非常熟练的掌握,预测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且对结果做出相关的分析。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和预测实验课的难点和重点。如细菌的接种划平板,取菌划线只用在接种环冷却后才可以进行,否则会出现无菌落生长,此过程是操作重点。学生自行操作过程中不恰当的接种环和平板角度会出现挑破琼脂的现象,从而使实验结果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可以当做是实验操作的难点。实验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有机的结合理论知识。微生物的检验过程应当要充分预习准备实验工作,能够熟悉全部的操作程序,对实验预结果做出可靠、准确的分析,控制好微生物实验的质量。

2 设立综合性实验

微生物实验的内容通常是比较独立的。以往经常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用品,参照实验讲义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很少进行主动的动脑。这样的实验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比较缺乏自主独立的工作能力,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在实验结果出现错误或者误差时,缺乏独立分析原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以及操作之后都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对临床上较少见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同时能够利用共性的规律和方法解决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设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设计,可以通过分组的模式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实验课的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按要求提交一份论文。

3 设立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

在实验课上提供模拟的临床工作情景,提供病历资料,按照标本的种类,指导学生对相似、可能的病原菌种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标本进行处理;制定严密的检验程序与检验方法;最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设想如何检查不同微生物的感染。这样的临床模拟实验的建立,使学生明确了怎样利用设计检验方法、改进检验步骤缩短检验时间和提高检出率,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的基本能力。通过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以及善后工作,使其明确实验室工作能力和无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验管理能力和基本的实际工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通常只是重视实验的过程,经常忽视实验结果的分析。部分教师在实验结束后仅仅示教几个典型的结果,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实验结果,或者是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微生物实验和其他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它研究对象看不见的许多微观未知世界的生命,可以说每一次的实验结果都不能用正确与否来概括。任何一种实验结果的出现都是客观的,具有可能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结合一切实验条件研究分析其科学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外界环境极易影响实验的检验结果。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预测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5 结束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善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突出强调教师要花大力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而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并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使下学生不断从物理创新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不遗余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来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引领物理学家发明创造的源泉。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无限好奇的初中学生刚开始自主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但学生的好奇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及难度的增加会逐渐递减,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如学习“重力”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问题一:你认为力的定义是什么?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哪些?问题二:用手向前用力推铅球,铅球从手中飞出去后在空中会受到空气阻力、重力和推力这三种力的作用,你认为该结论正确吗?问题三:把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我们会发现小球运动得越来越慢,这是由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的缘故,你认为这种结论正确吗?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作用各不相同,问题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复习回顾;问题二是教师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设计的悬念,因为只有受到向前的推力才使小球开始运动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这样就为后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打下了基础;问题三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直觉思维得到启迪和发展。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情景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学会质疑是学生激活创新萌芽的开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生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或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这种学生之间合作质疑并把新的问题引入课堂的做法同样属于学生的创新。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浮力”时,首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把两块等体积的木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我们发现木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入水中,有学生认为这是由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而铁块受到的浮力小才导致了上述现象出现,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去探究答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教材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采用富有激情或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冲破自己固定思维的桎梏,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提出质疑并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尽可能的激发和培养。

三、引领学生开拓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开放性的问题时,教师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让问题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一些开放性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在指导学生复习“电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布置了如下的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有一只已看不清楚电阻值的电阻R1,现在有已知电阻值的电阻器R2一只,电流表一只,电池组一个和铜丝导线若干根,请问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测出R1的电阻值?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设计可行的方案,再请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讨论和筛选,最后归纳出了多种有效的方案。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开放性,即设计的问题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营造竞争的氛围和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猜一猜、辨一辨等知识竞赛创设真实、新颖的竞争情境,不遗余力地引导、激活学生的物理创新欲望。如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及开发物理小实验的竞赛,这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再学习、再创造过程。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简易的小天平、小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小实验。学生制作这些简易仪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更比一个高,在创新激情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降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好。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基础、中档、提高三种层次的课堂问题引领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与游戏性、竞赛性活动相视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同时也比较好地营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竞争、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达到共同参与学习创新型物理知识的目的。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我们正确地应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就一定会持续绽放出创新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兰建忠.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J].河南教育,2006(Z1).

[2]方卫红.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第4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各个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讲求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趣味的学习.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将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具体提供初中生物实验趣味教学的教学策略,并实例论证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以及注意事项.

一、趣味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实验相应的工具以及材料的准备,然后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有步骤有秩序的实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规范,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但是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过分平淡,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总而言之是趣味性不强.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验学习的同时加入到实验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进步.

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在实验未进行之前就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的相关材料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未进行之前就有一个大体上的掌握,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观察叶子的结构”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实验的上一节课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采集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和总结,并选择适合做实验的材料.这样一来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并且已经将实验材料准备充分.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互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是在学习兴趣指引下快乐的学习.这样的整个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不但充满着趣味性还在实验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总之,趣味性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对教师的教法提出要求,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去.尤其是实验课这种操作性的课程,更要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大纲要求的实验内容.

二、趣味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源于实验、高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指导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升华和具体化,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原本的基础上升华和具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的指引下拓展思维,创新学习,这是趣味性实验教学的另一个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趣味实验教学的一个要求也是目的,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的同时要进行实验内容相关问题的提出,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解答.首先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使学生参与到过程中去.学生交流的过程是生物趣味实验教学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问题的解决是趣味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解决要求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评价,然后给与明确的答案.这样的一整个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和进步,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拓展,并最终通过答案的揭晓而总结不足,是一个学习与进步的过程,更是趣味学习的过程.

以“血液循环系统”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为例,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之初提出问题:血液循环与血液的关系和血液循环的组成部分.相信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明确答案的方式,然后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交流并发挥想象.最后教师要给出答案,明确血液循环是血液流动的通道,血液循环的组成部分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第5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93-02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着眼于人的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其重要目的就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努力将他们的创造潜能纳入知识的探究和运用中。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经过自觉、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它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基础,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主动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地位,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呢?

1 优化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优化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重要因素。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有人格,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成为教学行为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又要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和朋友。

2 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不仅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靠教师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源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还是索然挂味地应付,收到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 精心设计环节,打造激情45的分钟

一堂生物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是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一下子进入兴奋状态。实际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手段施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有了这种好奇,学生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维,敢于质疑,主动探究。

4 别吝啬你的表扬

长期以来,老师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大多老师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平常的课堂教学和辅导学生过程中,老师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绷着脸,在学生对问题有独到见解,对教师的思维进行反驳时、回答问题有所偏差、几次引导未果时……,有些教师往往为求一时安宁而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学生情面简单粗暴地阻止,或冷而待之,或嗤之以鼻,甚至大声训斥。即使学生回答的很好,也面无表情,很少表扬学生。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处于防御心理状态,学生一进课堂、一见到这样的老师就会胆战心惊,学习时总是揣摩老师在想什么,就是教师说错了,也毫无辩驳意识,从而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乐趣,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学习也就越发差强人意。

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的肯定和赞美。表扬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老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寻找每个学生优点,表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表扬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表扬中获得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带微笑使用包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发言真精彩,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关注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学习充满信心。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要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适时、适度的真情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相信“我行、我一定行”,进而扬起前进的风帆,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的受表扬的多一些,往往容易取得成绩;有的受批评多,特别是一部分缺点多的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失去了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转化工作就难做了。这时候,老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表扬与奖励,效果往往不错。

5 学生多种讨论交流、参与学习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教师应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千万不能以一言堂形式扼杀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说的机会,可以加速课堂信息的传递速度。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6 力争人人参与

第6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分析;消费行为;电子商务

一、引言

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电商们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几大电商巨头的带领下掀起了几次声势浩大的网络价格战,获得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当然也反应出了诸多问题。在全国数亿网民中,大学生作为不可或缺的网络力量,也加入了网购热潮中去,并且对如今的潮流有着他们独到的见解与引领作用。庞大的中国网民基数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提高4%,达到38.3%。而在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方面,团购在去年有着飞速的增长,增长率甚至达到了244.8%。网络购物使用率也创新高,达到了37.8%,也就是有将近2亿网民参与过网络购物。

在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年人特别是学生一族的比例占到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0~19岁、2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高速增长,并且已经接近高位。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用户达到55.7%,已趋饱和。学生仍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总数的30.2%。另据支付宝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支付宝总注册用户超过6.5亿,其中80后占到了最大比例58.52%,正好和如今的大学生年龄相仿。

总体来说,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这与传统消费在信息搜集、商品比较、购物影响因素和购物评价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概括来说,大学生网络购物模式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需求(Desire)探索(Explore)比较(Compare)确认(Confirm)评价(Assessment)。大学生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模式也定能体现未来趋势,并对周围人群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分析出大学生们的消费行为以及他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评价将对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和典型调查两者结合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行为。以上海某高校的各个年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我们把被调查者区分了文商科、理工科不同的专业分类,对他们的网龄也进行了了解,以保证这次抽样调查有尽可能大的普遍性。在问卷设计中,我们既调查了大学生群体在网购中的耗时,还对他们每月消费总额进行统计,以此希望能更好得了解网络购物占到日常生活的比例。我们还对大学生喜欢购买哪类商品,喜欢在哪些网站中消费,为什么会去网络购物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不仅如此,我们选择一些经常网购、对电子商务有自己独到分析见解的大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对大学生网购的行为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希望反馈给大学生,对他们的购物行为有积极的指导与有益的帮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在上海某高校总共发放了3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0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并且具有统计意义的。在这31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有172位,女生138位。其中文商科学生占了41.29%,理工科学生为58.71%。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普及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有60%的大学生有着5年及以上的网龄。绝大部分学生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接触网络。然而大部分学生仅仅有着2年左右的网购经验。可见,网络购物在学生中普及程度颇高,但由于电子商务主要兴起于这两年,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验并不与网龄成正比。换句话说,网络购物在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使得多数原本不网购的学生弥补了这一经验上的空白。当问到每天的上网时间长度时,将近60%的学生回答每天上网超过2个小时。但是75%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上所花的时间不足30分钟。这点说明了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还是相当的节制,他们的网购时间并不随上网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的普及,但是大学生并没有沉迷于网购中,能够保持理智并且合理分配网购时间。

(二)大学男、女生网络购物偏好

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得看出男女生花在网络购物上的时间比例。图1中左边的那部分是男生花时间在网络购物部分的时长。从中不难看出,蓝色的柱状条明显最长,比例接近90%,也就是说大部分男生每天花在网购上的时间少于30分钟。右边是女生部分,黄色柱状条,也就是每天花1小时左右网购时间的女生比例较男生有明显的增加。60分钟至120分和120分钟以上的女生网购时间比例也均大于男生。由此得出女生网络购物时间总体大于男生。

女生在网购方面花的时间比男生多,那么是不是女生在网购方面花的金钱也要多于男生呢?

由图2可以得出,男生平均每月花费100元以下的比例占到多数。然而,女生每月花费100到300元的比例比男生高出将近20个百分点。以上两个图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女生的网购热情高于男生,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生在网络购物上比男生更加痴迷。从调查中可知,大部分女生月平均生活开销在1000元到1500元上下,这个比例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日常开销本来就多于男生,所以女生在网络购物中消费金额比男生多也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了。图3表明了男生与女生分别在不同类型的商品上的消费比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男生在数码产品和虚拟产品的消费金额明显大于女生。原因是男生对于数码类产品更加感兴趣,加上很多男生都喜欢网络游戏,所以他们往往需要在网上购买虚拟产品如金币,点数等。女生显然更加偏好服饰以及首饰化妆品类的商品。单单在首饰化妆品类的商品消费中,女生的消费甚至是男生的11倍有余。图书类的商品消费男女的比例则基本相同(55.81%&55.07%),说明书本是大学生的必需品,并不存在男女差异。综上所述,男生更加偏好电子产品与电子游戏,女生则偏爱于打扮装饰。他们在网购中各取所需,消费行为差别比较明显。

(三) 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分析

图4显示的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网购节省时间,不用远途奔波。众所周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他们无须在其他方面花费过多时间。然而大学生经常需要采购生活必需品,网络购物能够免除去商圈的交通时间和逛街的时间。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从一家店转到另一家店,网页上的商品图片排列整齐有序,利用搜索栏更是查找便捷,这样能帮助顾客大大提到购买效率。甚至也不需要因为超市人多而排队。这一特点往往更受不愿意逛街的男士们的喜爱。图4显示有66%的受访者表示节省时间是选择网购的原因之一。(2)网购物美价廉,且品种丰富。网络购物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价格优势。网店一般是不需要实体店铺的,小店店主甚至只需要把货物储存在自己家中即可,大大节省了日益增长的实体店面租金,还为此省下了店铺的水电费用以及店员工资。成本的减少能够显著降低商品价格,网购甚至成了“淘便宜货”的代名词。大学生并没有富裕的生活费,对商品价格更加敏感。图4表明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他们会滋生成就感。网购不仅便宜,而且品种齐全。仅以淘宝网为例,截止到2010年8月,淘宝网已经拥有超过261万家店铺。既然拥有了那么多店铺,还愁找不到你要买的东西吗?(3)网购随时随地,不受地区限制。限制大家出门购买商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天气原因、时间因素。有的时候,交通不便更是大家不愿经常出门购买商品的一大限制。网络购物则能尽可能的不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如今,很多大学都在偏远的郊区开发了新校区,但学生到了新校区后会发现商业设施不全,周边鲜有购物场所,更谈不上买到称心的商品了。这也是驱动大学生网购的一大因素之一。大学生一般白天上课,直到晚上才会有空闲时间,不用担心实体店晚上关门。网络购物随心所欲、优势明显,深受大学生的喜爱。(4)网购消费新奇,深受大学生喜爱。新一代的年轻人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他们更热衷于尝试网络购物。《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总数的30.2%。图4显示超过36%的学生认为网上能够买到新奇的东西,他们在关注商品实用性之余还希望自己买的东西设计新颖跟上时尚潮流。另外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网购十分有趣。

(四) 大学生网络购物评价特征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评价基础来源于大学生对于电商的选择,于是我们选取了一些主流购物网站分析大学生们偏好于光顾哪些商城。

图5中显示,基本所有学生都光顾过淘宝网,这是一家中国最大的汇聚了B2C、C2C的购物网站。紧随其后的是国内知名B2C网站,包括了卓越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以及一号店等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网络商城。我们发现,当当网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商城,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于图书购买的需求量略大。有12.省略/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2]支付宝2011年度总结[EB/OL]

[3]吴大强,大学生网络购物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2):135

[4]2010淘宝网店铺总数详细统计数据[EB/OL]

[5]吴筱萌,谢赞,蒋静.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5):100~105

[6]郝文静,郭王娟.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及心理特征的调查与分析―以嘉兴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51~55

[7]吕术华,王芳兰.大学生网络购物实证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1,(16):149~150

第7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购物行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98-01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而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学生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采取的消费行动。这种消费行为体现为如下几个特征。

(一)价格指向性

作为网络购物主要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由于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因此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更高,在大多数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网上商品更加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满足大学生对商品物美价廉的需求。

(二)商品指向性

作为年青消费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化,消费行为多元化、个性化。选择商品时在价廉基础上也强调物美,对商品类型、商品独特程度、商品的内涵、商品的品牌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需求。网络购物正迎合了大学生这种追求自我与个性的特征,将全国乃至世界潮流文化汇聚在一个互动平台上,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提供了极其便捷的购物渠道。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极快的信息更新速度使网上的商品具有极好的前瞻性,引领了大家的时尚观念,迎合了大学生们多样化选择商品的需求。

(三)网站偏好性

在现今大网络环境中,各种购物类网站鱼目混杂,为防止在购物中上当受骗,尽可能的避免经济损失,大学生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往往比较偏好大家都普遍认可的购物类网站。由于购物习惯问题,在一个网站购物习惯以后就会经常光临熟悉的网站进行购物,形成良好的购物关系。

(四)情绪冲动性

为了更好的促进消费,各种购物类网站会通过多种感官冲击、多种宣传方式使消费者产生物美质优的商品大减价、大折扣、礼品多、机会难得、机不可失的购物急迫心理。因为大学生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购物观的过渡时期,思维相对单纯,情绪易受到外部环境刺激而产生并不理性的购物冲动。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来源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资产和借贷能力。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和他们所处校园环境使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从经济因素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普遍增多,大学生从家庭取得的经济资助也有所增加,部分学生通过兼职也会取得一部分收入,因此,从大学生所处的经济环境可以看出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学生经济来源与“收入”的重要层面。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一般大学生是没有固定收入的。相比较社会有固定收入人群而言,经济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即有效需求有限,加之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各种生活必要支出,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的状态。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可选种类丰富且新颖,而且网络商品价格定位往往比一般店面更具吸引力,根据合理投资的理念,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大学生经济支付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降低支出,于是网络购物的优势显现出来,价格指向性的购物特征引导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购物。

(二)文化因素

大学是文化聚集与传播的地方,校园氛围也极具开放性和超前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受整体校园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十分超前。

大学生适应时代性强,在网络横行的当今,各种门户类网站,购物类终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购物观念。大学生思想又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每个大学生都会属于某一参照群体,学校、班级、宿舍等不同的参照群体都会激发大学生一定需求,同学与朋友之间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也让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盛行且呈现的网络消费地点也相对集中。

从另一个方面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购物群体,对其现在消费观念的塑造将影响大学生以后消费的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发掘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环境决定其消费特征。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校园文化主导的品牌意识增强。

(三)个性因素

从生理因素来讲,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时期好奇心十分强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标新立异,敏感于各种时尚,唯恐被时代抛弃,购物需求个性化。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可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此以更多的表现自我。

从心理因素来讲,大学生购物观念还不够成熟,购物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消费的不稳定性和消费的情绪性。根据一项网络调查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待网上购物的态度往往抱着一种尝试心理,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通常认为网络购物并没有传统购物方式安全,但是又由于年轻人强烈的好奇心与开拓精神,他们会在一定额度内尝试进行购物。

三、大学生网络购物营销策略

经研究发现网购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属于目标导向型消费者和体验性消费者的综合体。一个层面上,大学生网络购物注重价格、方便与快捷;另一个层面上,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也表现出了极大地随意性与盲目性,存在情绪冲动购物的现象。结合这一系列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营销策略。

(一)明确目标客户群,合理定价,加强和规范网络购物比价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行为的效用。在购物中,人们并不是追求最好的,而更加注重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广大商家和企业在商品市场定位中应明确目标客户群,而不是无目的广泛撒网。让商品“被归属”于大学生,让大学生有一种自我价值被实现的感觉,正如某考研机构的宣传语是“考名校研究生,我们更在行”,将其目标客户群锁定在“考名校研究生”的同学中,真正做到有针对才能有所突破。

鉴于大学生经济水平的限制,合理的价位在大学生选择购物方式与购物种类上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网络商品定价更是有方法有技巧,在商品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既不能盲目求低的进行价格战,也与实物店面价格相当而失去网络商品的价格优势。在目标客户群体锁定的情况下根据供求关系有针对性的调节价格,在定价上“不卑不亢”的做到“致命诱惑”。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征,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出现了一种网络购物比价机制,但是现在仅仅停留在单独开发比价网站的层面上,应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网络机制,像支付宝的平台一样广泛应用在所有购物类网站中,让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有一个可以更直观进行商品比较的平台,通过一个网络平台将售卖同一种商品的所有店家汇合在一起,根据商品价格、商铺信誉度、店家地址等信息进行排列组合,方便大学生网络购物,强化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观念。

(二)建立健全诚信体制,严格买卖制度,加强对买家商家的监督

网络购物安全性的提高是网络购物普及的先决条件,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商家的信誉和以往的交易记录,现行网络规范中也对网络购物有所要求,但是目前买家商家仍然都会面临不诚信交易的威胁。因此,建立健全诚信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进行商品市场宣传时,穿行着网上购物常识及相关法律的普及,让大学生对网上购物形成正面积极地印象,加强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维权意识,也提高网络购物的诚信度。在购物过程中形成三方有效交易,即买家——监管系统——卖家的良易环境。

(三)加强网络媒体的关联性,建立社交型网络平台,巩固互动营销

互联网络的发展让世界变小,全球联系加强,各种网站不断涌现,网站功能不断细分,但是各购物类网站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殊不知借力用力也是一种技巧,网站间的联合既能让大学生购物有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助于网站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互动交流。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会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因此在购物类网站的基础上建立社交平台,让大学生将购物类网站视为一种不仅可以购物,也可以进行交友的平台,提高商品的营销效果,通过互动维护良好的客户群。

参考文献:

[1] 郝文静,郭王娟.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及心理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0(2).

第8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一、微课程与微课的定义

微课程是最早源于美国的一个概念,经过我国一些教育学家的理解,转化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在学习资源上的定义。美国的教育学家认为微课程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时间较短,其二是微课程的学习依靠互联网,其三是要按照方法论指导进行授课。我国几位教育学家提出,微课程应当是课程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只展现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以简短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微课与微课程虽然差了一个字,但与微课程的定义不尽相同。微课更多的是以微型的教学短片为主,在广义上是微课程的一个部分。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的任意阶段进行微课的学习。微课借助智能设备,可以广泛利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将学习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上的运用方法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有着知识点零碎、杂乱的特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老师着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传授,然后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不够扎实,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不高。合理运用微课程与微课,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改进。

1.微课程的运用

对微课程的运用可以安排在三个阶段。首先是在学生学习课堂新内容之时,由于生物当中有些内容是微观和抽象的,比如DNA和基因方面的课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直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会十分难以理解。可以运用微课程,在上课之前先将知识点逐一罗列出来,然后借助动画、短视频分别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印象。学生们在讨论之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然后在学习当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教师在其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其次是给学生评讲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做成短视频,借助视频制作手段将习题中的问题进行文字、图象的分析以及与其他问题进行横向的比对。学生可以直接在观看时对题目加深印象。学生在学习微课程后,再进行分组讨论,针对习题当中个人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当中错误率较高的一部分习题整理出来,让学生进行当堂小测验或者在课后开展针对性练习。

最后,在对课程进行复习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学过,而对其失去了新鲜感,提不起学习兴趣。但对于生物当中一些知识点较多的章节,尤其像基因、遗传等部分的内容,学生很难真正扎实地把握知识点,需要重点进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借助微课程,对知识点全面、细致地进行梳理,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点的串联,然后结合学习新课程时的短视频,再次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在运用微课程的过程进行复习时,应当多利用图片等形式,将知识点的区别和对比进行展示,比如DNA和RNA几种复制过程的对比,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2.微课的运用

由于微课较为简短、浓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将课前、课后的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自主加强学习。学生对微课的运用可以根据课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来进行。以“基因分离定律”这部分的内容为例,因为其在高中生物中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充分地学习和反复地练习才能加强巩固,借助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可以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先大致产生一个基本的印象,初步了解基因的特点、基因分离实验的背景,这是微课在课前预习过程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微课,对课程内容形成大致的认识,以便于后来知识点的细化。在课堂上,教师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将一些著名的基因分离实验展示出来,重点展示其中抽象的概念。或者引用网上优秀的视频资源,在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是课中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点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在下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扩展,用微视频将课堂内容总结成网络,设置有利于扩展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是课后复习过程中的运用,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9篇:微生物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六位一体”服务;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99-03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保障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和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的基础,是为居民提供人性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可及的重要前提[1-2]。本文通过全省全科医生培训之机,对参加培训的社区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求全科医生培养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卫生行政机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调查采问卷方式,对参加2011年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张,回收118张,经过筛查合格问卷为83张。

1.2 调查方法

在问卷前讲解本次调查目的、意义,发放问卷,现场统一填写,现场收回。对所有问卷审查后,通过简单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学员性别与年龄构成 被调查的83名学员中,男性24名,女性59名。年龄以31~50岁的中年为主,其中,20~30岁7名,占8.4%;31~40岁39名,占47.0%;41~50岁30名,占36.1%;51~60岁7名,占8.4%。年轻人员明显较少,社区医务人员后继乏人现象值得重视。

2.1.2 学员职称职业构成 学员职称构成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是构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其中管理人员13名,占15.7%;副主任医生23名,占27.7%;主治医生4名,占4.8%;医生37名,占44.6%;中医药3名,占3.6%;其他人员3名,占3.6%。全科医生仅有23名,占27.7%。

2.1.3 学员临床服务科室 调查学员科室岗位分工,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按国家文件要求设置相关科室。而是依自己服务情况开设诊室。开设全科诊室的社区机构,仅有23所,占27.7%,有中医药服务的5所,占6.0%,开设内科的24所,占28.9%,开设外科的9所,占10.8%。同时发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没有设立预防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科室。

2.1.4 人力资源与全科医生培训情况 被调查者中参加过省、市组织的全科医学培训时间,最短只有7 d,最长断续为8年,最后获得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颂发的全科医生证书。在认证全科医生资格方面,在被调查的83名学员中,有2名获得全国全科医生证书(颁发单位不详),表示自己是全科医生者有48名,占57.8%,不是全科医生者36名,占43.4%。但有省、市颁发全科医生证书者有47名,有36名无全科医生证书。

培训时间方面,有23人表示经过1年培训,2人参加过2年培训,但了解我省及各市均未开展过1年期以上的全科医生培训,可能是学员将以前的多次培训时间累加计算所致。而23人有全科医生证书者表示,他们仅参加1~10个月的培训,就获得全科医生证书。

2.1.5 社区卫生机构缺少什么样的医生 询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什么样的医生,有75.9%(63/83)的人认为社区基层需要真正合格的全科医生,22.9%(19/83)的人认为更需要服务态度好的社区医生。

2.1.6 近年是否有新毕业生上岗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需要新医学毕业生、护士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调查中只有13个学员单位有新毕业医生到岗,有47个机构无新毕业医生到岗。有2个学员单位有新毕业护士到岗,有38个机构无护士到岗。

2.2 社区卫生服务认识情况

对有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基本知识调查发现,大多社区医生基础知识缺乏,对有关近年国家出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文件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不知情或理解不深,值得今后在培训中关注。

2.2.1 是否知道“六位一体”卫生服务 从理论上讲,社区全科医生应当知道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项目内容,但调查发现,知道“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者有46名,占55.4%,不知道“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者有31名,占37.3%。已经有全科医生证书,但竟不知道“六位一体”服务项目的全科医生有22名,占26.5%。全科医生培训后仍不知道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项目,反映出培训目标的不足,值得今后注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