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财源建设工作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源建设工作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源建设工作机制

第1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教学档案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

教育部为了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04年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计划。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就实行宏观管理政策,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也成为高校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之一[1]。

1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在评估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教学档案不规范,档案混乱、不齐全

由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档案人员,在档案评估准备阶段前期,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一般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与整理,而不重视教学管理等材料的收集。

1.2 统计数据出处甚多,口径不一致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中各类数据的整理,就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果等各项指数进行分析等[2]。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一般数据多分为学生人数、师资比例、科研获奖统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及等级、教学经费、实践课时比例等,统计数出处甚多,相互不一。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教学档案

在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计划表明,制定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与特色、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设置了55项重点考察内容,这些体系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很多部门,涵盖了高职院校工作的很多方面。教学档案一般都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客观证据”[3]。

3 基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教学档案内容、范围与分类

3.1 教学档案内容

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与特色、教学管理这些主要评估指标的考察内容均涉及教学。评估专家除通过现场听课、座谈会、专题研讨、汇报会等现场考察外,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查阅学校提供的各项支撑材料,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审阅。教学档案是评估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实际评价的依据,为提高评估工作的效能,使学校取得积极的评估结论。

3.2 教学档案的范围

根据指标体系,教学档案的范围如下:

①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在校内专职授课的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教师的情况;还有就是在学校兼职的教师的基本情况、授课情况和其他的一些情况;最后就是校外兼职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情况等。②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③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记录、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④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剖析材料、特色专业建设规划。⑤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专职督导人员的基本情况、评教情况。

3.3 教学档案的分类

根据教学档案的内容,将教学档案分为:①教师业务档案。指校内专任、校内兼课、校外兼职和校外兼课四类教师的业务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等级、双师素质情况,学年授课情况(课程、工作量等),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社会兼职、获奖项目、获技术专利、主持教学改革课题、主持横向技术开发课题、公开和著作等。②专业与课程建设档案。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资料,课程资源等。③实践教学档案。包含顶岗实习材料、校内实验实训室材料、校外实习基地材料等。④教学管理档案。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档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评教统计等。

4 完善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教学档案直接影响到学校评估的结果,充实和完善教学档案是学校顺利通过评估的必要条件,是学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加强教学档案的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强化意识,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及立卷、查阅、利用等方面都作出统一、具体的规定。建立教学档案信息反馈制度,广泛收集校内其他部门的意见或建议,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2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优化组合有效的档案人力资源,使之与现代化、立体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相匹配。

4.3 丰富教学档案建设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也进入改革时期,学校建设不断深化,档案管理范围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将教学改革中的典型材料纳入教学档案管理的范围内,以此来丰富教学档案。

4.4 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手段,实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日益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提高对档案信息的采集、著录、检索、传输、服务的工作力度,因此电子档案也逐渐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也进入信息化时代。

5 结语

我们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就需要完善评估材料,适当地对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材料补充,这样才能在教学档案的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为了保证提高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发展,就需要让教学档案工作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杨丽珍.高职院校水平评估与学生素质档案的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12(1):54-56.

第2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根据镇党委分工,**同志协助镇长××同志抓农村工作和财政工作。三个月来,该同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注重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加适应和担当起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挂职期间,该同志在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分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突出荒山造林这个重点,通过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管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提高了全镇造林绿化水平。全镇新造林**亩。二是“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隐患的排查调处,建立了排查、反馈、调处、回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矛盾纠纷和隐患及时发现、超前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财源建设富有成效。围绕构筑大财源体系,巩固壮大现有税源,培植后续税源,引进外来税源,健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强化税收征管,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占计划的**。此外,还参加了《征地安置补助费发放办法》、《农民养老补助费发放办法》的起草工作,建立起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挂职期间,该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崇尚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深入企业、村庄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挂职时间较短,到基层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全镇情况不够。

第3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壮大财政实力、切实改善民生,客观分析财税工作形势,明确财源建设着力方向,落实财源建设政策措施,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前段时间,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财税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长林同志就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财源建设奖励政策作了说明,国税、地税就加强税收征管、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都赞同。下面,就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市财源建设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我市财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和财税质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财政实力、财源后劲、调节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源建设仍然还有很大潜力。

成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8.44亿元,比2005年增收22.28亿元,增长20.99%,完成年初预算的105.36%。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超过预期目标大有希望。第二,财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地税型产业和骨干税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55.83%。济钢、将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税源的中流砥柱,对全市财政收入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半壁江山,章丘、历下、历城、市中等县(市)区税收收入超过5亿,增幅均超过20%,历下今年有望超过12亿。第三,税源结构更趋合理。2006年,金融、房地产、钢铁、烟草工业和机械五大行业交税占全市重点纳税人的62.48%,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上半年,房地产、钢铁、机械、贸易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大,均超过40%,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06年分别占整个税收的34.51%、19.46%、14.08%,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综合效益。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纳税人,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差距和潜力主要有:一是财政实力还需增强。我市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内与青岛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5.31个百分点,居第16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二是税收比重有待提高。2006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6.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岛(85.16%)、莱芜(90.36%)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低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85%左右的比重。三是税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纳税大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力对地方财政支撑力较弱,市属企业财政贡献小于中央和省级企业;许多建成的工业项目尚未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第三产业一些优势行业税收贡献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这种过于集中的税源结构,特别是过分依赖资源型行业,遇到宏观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将会引起我市财政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是财源建设仍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经济基础差、收入总量低,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平衡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财源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财源建设的潜力和压力。我们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挖潜,广植财源,推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着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税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收入结构,依法科学征管,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增长建立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业,突出发展软件、文化、教育培训等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金融业无论从增长率还是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都表现出强劲势头。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依赖小、产出大,聚集财富迅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外部性极强,做好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取向,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增长模式,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应,实现规模实力、质量效益、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显著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高聚集度产业区,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互补和协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巩固、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形成多元化财源结构,分散财政风险,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空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业平等获得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部广阔市场。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发展差距是财源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在投资、金融、财税、外经外贸、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贫困县区适度的政策倾斜,营造县区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县区后发优势。通过做扎实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更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县域经济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把县域财政做大做强。

三、完善和落实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

会上印发了我市加强财源建设意见以及财政局出台的实施细则,长林同志也作了说明。会前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研究论证,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的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导向明确。《意见》围绕保障科学和谐发展的主线,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鼓励转变发展方式。重点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二是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鼓励财源质量提升。针对县域财源建设、税收收入比重提高、财源贡献大户、财政困难县区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都是为加快提升我市财税结构和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个导向,就是财源建设的方向,也是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万元专门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预算安排,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奖励,一次性补助200万元—2000万元,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财源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和动态增幅,相应调整扶持奖励幅度和分类补助标准,奖励幅度从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实。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意见》从组织实施、实施细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都作了扎实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综合治税部门责任,对支持政策作了详细分解,对奖励条件、标准、幅度作了明确规定,奖励面涵盖县区、部门、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特别要求县(市)区要把专项扶持资金纳入预算,体现出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征管,依法治税

财税部门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成果。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等骨干税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零星分散税源控管力度;严格税收执法,严肃征管纪律,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在抓好内资企业税源控管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对优惠政策到期的企业及时恢复征税。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税源动态控管体系,防治税源流失;完善税务稽查工作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发挥财税信息化功能,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综合治税成果,完善协税配合制度,加大区片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有潜力行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

(二)严格非税收入征收。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各责任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既不准乱收,也不准该收不收,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实现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适应财税、资金管理新形势,财政部门要研究建立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和必要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重点突破”原则,把所有应当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管理。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开发整理,也要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权益。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水资源费征管,努力变资源为财源,增强支持发展调控能力。

第4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一、以财源建设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2012年,我们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科学招商力度,深挖财源,稳步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一是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强化工作力度,拓展招商渠道,实行全员招商,根据辖区实际,重点引进消费市场、生活服务业项目;二是确保“安置基地”建设工程。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完成双龙安置基地16家单位和19宗地的搬迁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同国、地税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引进新税源,形成齐抓共管应收尽收的局面,确保2012年全年税收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切实改善民生。今后一年,我们将在已有试验、探索和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社区服务工作。一是在确保就业、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服务工作有序展开的同时,重点做好社区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严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要求,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力争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在保障水平上有所提高。二是继续建设完善精品社区,对七东和郎北两个精品社区项目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把好的社区建设经验、模式在辖区范围内适度推开,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在服务社区居民、营造和谐氛围、打造幸福生活的积极作用。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今后一年,要继续壮大社区文化队伍,充分利用辖区各种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培育2个影响力大、创造力强的社区文化品牌,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

三、以安全稳定为基础,打造和谐社区。用和谐社区建设统领安全稳定工作和平安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稳定工作网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排查一起,化解一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利用“数字民安网”,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实施四次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继续完善街道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做好处置预案,提高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抓好防火、防汛、白蛾防治等工作。

四、以城市管理为平台,全面提升环境。牢固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发展、惠民生”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提升辖区环境。一是继续争取区城建、市政部门的支持,巩固强化郎茂山、二七南路社区的整治提升效果,坚决防止违章建筑、小广告和垃圾死角死灰复燃。二是重点对辖区内市场、沿街经营单位进行整治提升,继续落实门前“五包”制度,改善卫生环境。三是争取资金支持,加大财力投入,建造完善广场花园、健身路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四是继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大数字化城管案件、12345案件、12319案的办结力度,切实回应民生需求。

五、以自身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2012年,办事处将继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强化各项学习制度,充分利用读书会、民主生活会、党委会等各种平台,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2次业务培训活动,增进经验交流,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廉政准则”的学习实施力度,继续举办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增强机关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工作水平。

第5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立足区位优势和商贸优势,突出“三个重抓”:一是抓好商贸中心的新建和扩改。按起步区总体规划,在长虹大道延伸线尾端现毛纺厂侧,大手笔新建打造开发区城市商贸中心;通过扩改国际汽车城、五金城、家具城、新建电子城,全面提升市场品位。二是抓好总部楼宇经济项目的建设。在加速推进中星联总部、慧龙总部、清华同方713厂研发总部等一批在建总部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总部项目引进力度,总部项目招商要在一手抓好重点地区区域性总部项目引进的同时,还要瞄准本市高端服务业总部、商文秘杂烩网贸物流业总部,着力构建一条“内聚外联”的总部经济发展之路。三是抓好现代物流,打造区域采购分拨中心。围绕引进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做活城市建设发展文章

八里湖属科技工业园辖区范围,毫无疑问,科技工业园已成为“两区”互动的主平台、主战场,我们必须上下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做好八里湖时代城市建设发展文章。一是在完善新区规划上下功夫。着力将八里湖时代新区打造成为集商贸、休闲、宜居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新区。二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既要积极配合建设好市里在开发区实施的重点城建项目,又要花大力气建设好自身实施的城建项目,更要在科技工业园水电管网改造提升及道路完善上加快,实现新区硬环境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在盘活土地资源上下功夫。要在盘活环八里湖景观资源、前进西路两侧土地资源上动脑经,通过市场运作以小投入赢得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大发展。四是在引进财源性项目上功夫。继续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地产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财源性项目建设的铺开,短期内可以有效增加开发区地方财政,缓解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压力,推进科技工业园的转型开发。

做活科技孵化发展文章

围绕做大我区“四大产业”,充分发挥其孵化平台作用,突出引进电子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以“梯次”孵化方式,使企业孵化链条向深层次、宽领域延伸,实现从“孵优”到“扶强”。力争每年引进入孵项目不少于20家,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做活“科技”文章,开辟开发区科技发展服务的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市科技部门开展的科技入园工作;协同团市委扎实开展青年创业行动,落实创业园政策措施,促进留学人员和科技人才聚集创业;加强科技院校与企业的对接,推进产学研工程,协助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发展升级转型。

第6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泰山区财源街道党工委的总体部署,按照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铁路新村社区召开了两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最后,通过归纳整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先将分析检查报告分析如下:

一、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巩固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

分析检查阶段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我社区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紧紧围绕 “为民办实事活动”这个载体,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活动促进工作的原则,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机制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分析检查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从认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入手,积极扎实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活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二、把握环节,认真分析,全力推动分析检查阶段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1、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精心组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我社区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范围;紧紧围绕影响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一是向社区工作人员、部分居民发放征求意见表,收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五条。二是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辖区单位以及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对社区领导班子的意见,并采取适当方式向领导班子成员如实反馈,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提供第一手资料。民主生活会吸纳了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民主生活会进行监督与测评。

2、认真扎实查摆问题,归纳总结差距与不足。在分析检查阶段,我社区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在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扎实查摆问题,认真分析评议,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发放征求意见表,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不同形式,广泛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三是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问题找原因,对照原因找出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以上工作,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运用科学发展观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区科学发展的能力。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层次、分类别地分析查摆,对两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检查,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归纳出社区在管理、服务工作、社区改革、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即(一)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遇事求稳怕变。(二)完成工作不够主动。工作虽然都按时完成了,但工作积极性不高。(三)工作作风不够进取。在主动寻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方面做得不够。发现的问题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的手段、方法、措施不能适应居民群众的要求;社区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匮乏,原有的配套设施设置不尽合理,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第7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完成上述发展目标,我们要围绕以下八个方面突出抓好36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推进“业品户”突破发展,培育致富典型群体。制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典型致富模式户”发展规划,出台“业品户”工作考核细则,抓好“业品户”建档备案。发挥专业协会作用,牵动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禽养殖集约规模经营。

2.增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综合装备水平。抓好渠系泵站改造工程建设,投资1亿元,完成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启动灌排泵站改造二期和中心灌区引渠清淤项目。广泛开展机械深松、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工作。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3.深入实施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产业。发展高效种植业,新增蔬菜棚室200栋,引进优质杂粮品种12个,培育绿色食品谷子原料基地,增加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特色、绿色、高效作物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发展集约畜牧业,实现畜牧业产值19亿元。制定水产业发展5年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特色、绿色渔业,养殖水面发展到36.8万亩,水产品产量实现2.1万吨,产值实现1.68亿元。

4.加快发展合作组织,努力转变经营方式。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完善扶持办法,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加快发展跨乡镇区域合作型、龙头带动型、大户带动型、整村推进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5.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增收减灾能力。

二、坚持挖潜扩展并重,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1.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加快优势产业集群扩张。

2.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着力提升运行质量。要实施品牌和市场两大战略,引导企业做大规模,做优品牌,打造国内知名、省内驰名商标,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吸纳就业率和税收贡献份额。

3.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加速生产要素流入。坚持科学、理性、务实招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招商选商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大项目,特别要着力培育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大、预期财政收益大的立县产业。对这样的项目盯住不放,主动对接,全程服务,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建得好,扶得壮。

4.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有效破解瓶颈因素。修编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项目建设用地储备及提前报批。设立大项目环保审批“绿色通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扎实推进全县电网更新、改造、大修工程,优先保障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协调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推行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挂牌保护。规范道路执法,坚决杜绝以罚代管、以罚代处现象。在大广高速公路两侧制作公益宣传广告,营造肇源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

三、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活跃城乡经济

1.扩大品牌影响力,做大旅游业。组建肇源旅行社,围绕赏莲、品鱼、游江、访古,规划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组建创意策划组,深挖文化内涵,开辟文化游项目,设计适于游客参与的系列活动,打造吃、住、游、乐于一体的消费型旅游产业。加大旅游招商、旅游宣传和旅游“三争”工作力度,力争把肇源镇纳入全省旅游名镇目录和滨水城市目录,把莲花湖和大庙景区建成AAA级旅游景区。

2.挖掘潜在消费力,做优商贸餐饮业。

3.强化资本支撑力,做活金融保险业。着力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险服务。

4.发挥区位吸引力,做好物流业。

5.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强外贸业。拓展国际市场。

四、打牢发展基础,加快城乡建设

1.按照理性务实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做好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确保城乡建设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2.完善建管结合的机制,搞好城市建设。

3.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推进乡村建设。

4.加大延伸畅通的力度,搞好路桥建设。

5.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强生态建设。

五、壮大财政实力,提升保障功能

1.开发油气资源,稳定主体财源,确保主体税源稳中有升。

2.着眼产业发育,培植后续财源,壮大税源基础。

3.搞好资产运作,增加运营收益。

4.深化财税管理,依法聚财理财。

六、科学统筹协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义务教育,强化高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提升学前教育,重视民族教育。

2.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着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3.丰富发展文体事业。

4.稳步发展广电事业。

5.积极发展科技事业。

6.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七、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民生水平

1.开发与转移结合,实施就业促进工程。

2.提标与扩面结合,实施社会保障工程。

3.补助与服务结合,实施安居暖居工程。

4.救助与扶持结合,实施扶贫解困工程。

八、维护安全稳定,全力构建和谐肇源

1.巩固安全生产形势。

2.排查化解矛盾。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实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求我们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践行科学发展和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建设团结和谐的政府。政府在全县政治格局中承上启下,关联左右,必须懂政治、善协调、会和谐。要坚决维护和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自觉把县委决策、人大决议和政协建议转变成政府工作的实际行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让政府得到县委的爱护、人大政协的呵护、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二)增强工作上的创造性,建设锐意攻坚的政府。创造性和意志力是成就事业的两大法宝,越是遇到困难越要解放思想,越是面临挑战越要放开手脚,越是压力重重越要敢想敢干。要努力营造创新、创造、创优、创业的良好氛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三包”、“三报”和“一三七”工作机制,强化扶持服务,突破瓶颈制约,加快项目落地,全年确保新上、续建项目140个;始终把对上“三争”作为加快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的重大项目,抢抓机遇,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全年争取利用国家省市资金14亿元以上;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抓手,鼓励全民创业,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低门槛、放手发展;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增添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扎实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抓好医疗卫生、文化管理和绩效工资等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粮食企业改革,靠改革消除弊端、焕发生机、促进发展。

(三)树立宗旨上的坚定性,建设亲民为民的政府。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第一信号,抓紧建立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在乡镇、机关、企业、社区、村屯广泛设立社情民意观测点。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保、饮水、安居、物业、供暖等问题确定20件利民实事,完善措施,推进落实,常抓不懈。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多行利长远、利全局、利民生的德政善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体现执行上的彻底性,建设高速高效的政府。要全面加强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的政府效能建设,突出解决“浮”、“庸”、“懒”、“慢”、“阻”的问题。根据县委总体工作安排,确定重点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确定一个牵头责任人,成立一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完成时限、质量标准、量化指标,全力落实,快速推进。要搞好全程督办、全程公开,一段一检查,一段一通报,看形象进度,看运行效果,切实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工作推进机制。

(五)遵循法理上的公正性,建设有序有力的政府。要深入贯彻行政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确保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坚持做到政府班子决策依法、成员单位严格执法、公务员队伍全员学法用法,引导公民懂法守法,让社会在法制的引领下稳定和谐。

第8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围绕核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的宗旨,千方百计抓收入,多管齐下增财力,突出重点保支出,强化举措抓监管,励精图治强队伍,财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一是财政收入速快质优。201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4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比上年增长13.1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比上年度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财政目标管理考核中排第二名获二等奖。 二是财源建设增量提质。2013年新上财源项目44个,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元,其中中湘钨业、邑金矿业等3个项目投资规模过亿元,5000万~1亿元的5个,1000万~5000万元的8个。全县纳税过2000万元的企业11家,1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7家,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14家。三是争资融资筹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资金16.47亿元,增长15.43%。实现国土出让收入4.24亿元,增长326.4%,其中构成实际可支配财力2.04亿元。加强土地储备,完成征地5020亩。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其中发行企业债券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级贫困县,筹资融资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推荐经验。加强金融创新和建设,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在__设立分支机构,启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并出资6300万元整体收购剩余的不良贷款1.32亿元。四是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资金!集中审批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在我县试点成功,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省市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推广“__模式”。五是内部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以“建制度、转作风、树形象”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财政精神大讨论”和“财政管理改革年”活动,培育“惟公崇德,强政兴财”的良好精神和氛围。2013年局领导班子年终测评优秀率达100%,局主要班子成员个人优秀率100%,成为财政局历年来年终考核测评的首次。局领导班子荣获“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一等奖”和全县作风标兵单位;全年获省、市、县先进集休、先进个人133项次;年内记三等功和嘉奖31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实现了财政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明晰了工作思路。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研判,未雨绸缪,认真开展了财政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各方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加大“三资”力度,争资、融资、筹资;夯实“三基”工作,巩固基础财源建设,创新基本管理体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三创”目标,工作创一流,班子创一流,形象创一流。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市下达的财税目标任务,我们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细化了目标任务分解,及时召开了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和财政系统工作会议,将财政收入、筹资融资、支出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主动抓财税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了财政政策。改革财税体制,出台了《关于培育总部经济引导矿产贸易企业入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经费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将分布在乡镇的矿产贸易企业统一至开发区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强项目管理,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设计变更、报批、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内容的要求、程序,切实改变项目“三边”现象。强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公开预算,从严控制支出。__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工作在2013年底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顺利通过。与此同时,进一步严格了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项目评审把关监督,非税收入的稽查考核以及争资立项的审核上报等,从而为财政工作开展提供了

良好机制和环境。 三是提升了工作实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将全年财税任务及时落实到征管部门和各乡镇,切实加大征缴力度。截止3月31日,完成财政总收入234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5.72%,其中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43万元。大力推进筹资融资。重点抓好了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和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工作。华融湘江银行的贷款项目正加速推进。抓好了市人民银行在我县召开的__县省级罗霄山片区金融扶贫示范县揭牌仪式及政银企签约会议的筹备及重点融资项目的包装工作。农商行改制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加大争资力度。累计到位上级资金724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6万元,增长22.8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5023万元。加强支出保障。完成本级财政支出48409万元,为预算的39.68%,比上年同期增长12.8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9%,教育支出94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3%;农林水事务支出34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35%。健全了财政内部资金监管评审和预算外资金审批程序,强化了项目评审,审核78个项目,评审金额1.28亿元,审减率20.3%;完成采购预算金额2210万元,合同采购金额完成1868万元,节约率15.48%;完成罚没收入791万元、政府统筹220万元。实现统征税费收入467万元,补征及罚没收入57万元。

四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作风、聚合力、树形象、强队伍,形成了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拼争一流的良好氛围。突出建章立制,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制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学习教育,大力实施德智提升工程,以创建“四型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全局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比业务比品行的氛围日益浓厚。突出岗位锻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年初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竞岗交流,竞岗交流38人,并选调了8名政治可靠、业绩优异的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通过引入竞岗交流机制,进一步激活了干部内在潜能,增添了队伍活力。

下段,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财税工作目标,坚持真抓实干作风,坚定争先创优决心,坚决目标任务实现。

一是强化财税入库。强化责任意识。将组织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完善和落实县领导和征管部门联系乡镇和重点税源企业制度,抓好帮扶协税促收工作,严格执行财税收入工作“一票否决”。切实增强财税入库均衡性,按月调度收入入库工作,分月达到或超过均衡进度。着力培植支柱财源。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园区更大的优惠政策,发挥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培植财税新的增长点。落实领导挂点帮扶责任,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加大以热水温泉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注重旅游促销,打造精品线路,大力提质旅游产业。重点扶持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培植有潜力有后劲的财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大坪铁矿区、小垣矿区正常开采。着力培植金融产业,抓好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力争__年9月份挂牌成立__县农村商业银行;继续抓好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力争__年长沙银行在__成立分支机构,上海农商行在__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在__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强化财税征管。进一步加强纳税监控,挖掘增收潜力,突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切实增强财税征管意识,紧扣目标任务,强化征管措施,确保均衡入库。切实加大查补清欠税款力度,加强税源监控,严防税收跑、冒、滴、漏。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做好争资文章,力争争资在20亿元以上。进一步吃透基本财力保障县、“国扶县”、“罗霄山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县”、“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政策,抢抓中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改革举措全面启动的机遇,加大与中央、省市主管部门的联系,大力向上争资立项,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做好融资文章,力争融资15亿元以上。积极落实抵押物,加大与银信部门的沟通衔接,包装大项目、落实大资金。继续尝试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确保5亿元中期票据顺利发行。创新思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入驻__,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合作,争取信贷投放。做好筹资文章。科学规划用地条件,有计划的出让土地。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可持续增长,力争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以上。做好城市经营,大力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大力盘活矿权,加快茶山脚钨矿改制步伐,依法按程序有偿转让茶山脚钨矿矿权,确保受益最大化。

三是强化支出管理。建立规范的津补贴发放机制、长效机制、监管机制,逐步缩小差距,确保干部职工待遇逐步提高。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力向民生政策倾斜,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扶持产业发展,巩固发展水电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矿产精深加工业和总部经济,旅游业、金融保险业、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庄园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茶叶、水果、蔬菜等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等省市系列规定,加强公务接待管理,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严格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和管理,严肃公务接待纪律,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抓好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对专项资金审批、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切实提升效能,强化资金效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公开,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严格预算执行,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加强财政绩效管理,选取部分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逐步建立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确保完成5个乡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继续深化公务员卡制度改革,确保公务卡员制度改革面覆盖所有县直一级预算单位。 一是恳请实行乡镇财政所人员县级垂直管理。目前我县19个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人事和业务由财政局管理,工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该体制已运行多年,早期取得较好效果,但目前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不利于县乡财政干部上下交流,不利于稳定乡镇财政队伍,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管。特恳请县委以“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为大前提,重新划分县乡两级管理职责,将乡镇财政人事管理权、业务管理权、资产管理权、经费管理权等四个方面上收到县级,实行县级垂直管理,进一步激活财政队伍活力。

第9篇:财源建设工作机制范文

黑龙江省垦区与市县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充分进行垦区与县区的各项资源共享,利用各自优势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顺利实施宏观调控和快速提升黑龙江省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开展场县合作共建基本情况

(一)资源开况

土地资源。2013年九三管局实现农机跨区作业600万亩,与嫩江县“三代”(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达350万亩,其中农场模式化栽培150万亩;机械整地200万亩。旅游资源。共同建设开发10个景点,九三局直、嫩江农场源明湖公园、森林公园和狩猎场、科洛河漂流、鹤山农场仙鹤湖公园、大西江农场生态旅游、山河农场和科洛镇生态旅游、嫩江县临江博尔气生态旅游度假村、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嫩江九龙山庄等。

(二)产业发展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共同整合产业资源,将区域内油脂企业由原来的7家减少到目前的2家,面粉加工企业由原来的30家减少到3家。紧紧围绕完达山乳业、辰鹰乳业发展,继续打牢九三局8万头奶牛牧场和嫩江县4万头奶牛基地的建设。双方对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牧场实行同等奖励政策,同时,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先后组织了多期“阳光工程畜牧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品种升级,牧草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依托商贸流通龙头产业,拉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城镇建设情况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发展,围绕共同制定的总体规划,先后完成总投资达19717万元的双吉住宅小区建设,配套的供热管线,给、排水管线全部达到垦地贯通;建成连接嫩江县与九三管局的铁路跨线桥一座,并整合九三管局局直和嫩江县双山镇、山河农场和科洛镇交通设施,建成山河农场至白云乡公路69.03公里,并对公路客运实行统一管理。

(四)服务体系完善情况

在教育共建方面,九三管局23所学校与嫩江县10余所学校之间,取消了户口限制,互免借读费。在卫生事业共建方面,嫩江县中心医院与九三管局中心医院互为“医保”定点医院,并有三个农场级医院被确定为农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在社会服务保障方面,九三种业在嫩江县各乡镇建设了6个种子销售处,嫩江县与九三管局气象台共同开展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九三阳光农业保险公司向嫩江县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服务,并出台了优惠政策,承保面积达140万亩。

二、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制约因素

(一)生产资料的制约

1.土地经营规模经营分散

近年来,农场为实现土地集约配置,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大地块、大机械、大机群,而县乡依旧是土地承包到户,流转率不高。

2.生产要素条块分割严重

场县合作共建中的生产要素分配,依然摆脱不了行政影响的盲目性与市场分配的滞后性,体现在垦区与地方农村之间、资源大场与资源小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布局零散,从而互动性差,产业集群建立难度大,职能互补与城镇辐射作用有限。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

1.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局限

合作共建的区域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大量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集中于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比重偏低,辐射功能差,仍然是“重农轻工”的产业格局。

2.工业带动作用相对滞后

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中,仍然以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农业服务与扩展形成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业、仓储、旅游等产业,工业带动作用就相对滞后,从而产业之间不平衡的同时,产业内部发展弊端也很突出。

(三)组织管理职能的制约

1.场县管理体制分化

农垦系统的农场和县域的城乡在同一区域内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虽然相同或相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二元结构,但政策和体制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九三管局没有相应的财税职能,而且尚不能全部享受国家和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土地有偿使用费返还等财税政策尚未落实到位等。

2.场县共建机制保守

农场作为特殊的经济单元,多重管理机构和多种管理体制并行,既要承担起经济职能,还承担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管理复杂化,并且降低管理效率。

三、嫩江县与九三管局场县合作共建的发展建议

(一)实现农业资源共享

1.区域内经营土地整体流转

深化土地流转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具引进更新力度,加大农业标准化作业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股份制合作社发展力度,打破了旧的格局,实现单项代耕向全程代耕推进,由小规模代耕向整村代耕推进,由代耕服务向土地承租经营推进,逐步扩大代耕范围和土地承租规模。

2.区域内生产要素整合

建设区域跨界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产业、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公共服务体系衔接、社会事业发展等区域功能布局。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构建区域城镇体系框架,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二)实现产业升级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由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大农业”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大产业”转变。

2.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着力建立糖业产业集群、建立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立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构建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和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大豆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实现政策制度完善统一

1.统一场县运行管理体制

确立常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农垦与地方建立联络机制,如局市例会、场镇例会、情况通报、信息反馈、高层互访、干部挂职(交流)等。将场县管理工作目标整合落实。

2.创新场县共建合作机制

建立现代农业创新体制综合试验区,构建场县合作的激励机制,扩大场乡、区村人才合作管理共建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