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的教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骨干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指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部分,文化则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等。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在知识水平中体现其价值,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宣扬起到的无形的作用,使学生们在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选择和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思想启蒙的萌芽阶段,这也就证明小学语文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重要。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便体现在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提高上来。对于教师而言,在新型的课程标准的条件下,教师不仅仅是“传其道、受其业、解其惑”,更要去成为一名具有创新和探究能力的研究者。只有作为一名研究者,去探究和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去勇于尝试新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不会止步不前,会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要求继续发展。这一切都体现出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上来。
2小学骨干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策略
斯腾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计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影响教师的教研水平的因素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在的教师参与意愿和外在的培训水平。
2.1外在优化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研培养策略
2.1.1创新引领,继承与开发同步,实现教研活动多样化
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学习,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改变教育方式,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师的培B不仅需要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品质,而且要求具备创新的人格和教育能力。而创新教师的培养需以教研方法的改革为基本,使每位骨干教师乐意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自觉地提高教研能力。实现教研方法多样化和创新化,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在职教师的培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我国特色的语文骨干教师校验培养体系。
2.1.2监测与评估教研活动质量
学生的学习好坏通常我们会以成绩来衡量,通过与他人对比与教师激励来引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培训活动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测评教研活动确实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提高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呢?这就需要具有教研活动标准指标体系,实现对教研质量的有效监控。该体系应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情意、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检测。通过对教师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促使教师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中,实现对教师的规范与提升。
2.2内在提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教研品质
2.2.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优化自主学习能力
弗洛伊德曾强调:“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是本能驱力”。在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下,教师已然不是知识的权威,要想获得立足之地,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居安思危,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拓宽知识视野,加强学术地位。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坚决摆脱“一次性教育”的思想观点,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当教师具有自主接受学习的动力后,才能更好地接受教研培训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2.2.2反思是提升教师教研水平的翅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波斯纳也提出教师的成功来自于:经验+反思=成长。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应养成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出对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应对办法,促使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2.3增强角色认同感,消除抵制心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把原有的研究结论运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克服做研究的惧怕心理,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从小型的研究课题开始,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看作行动本身,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员。
3总结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而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示范性和权威性。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局为贯彻“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教育工作思路,将创新培养机制列为“十一五”期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重点。骨干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善不完善,笔者就目前相关现状提出一些建议,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本文章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机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J20140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欢.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一、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环境是基于信息化设备而存在的,需要在应用中接触计算机、网络设施、录音录像以及电子显示、传输等多种信息工具,还需要应用一些操作软件。
互联网简单、快速、方便等优势是基于人对这些设施的有效操控来实现的。所以,需要教师对这些信息化的工具的使用进行系统学习,保证自己教育教研工作能够适应互联网条件。
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教师需要搜集视频、图片和背景资料等信息,并且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剪辑、修整、制作等等。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呢?――网络信息查找、复制、电子格式转换、粘贴,视频格式转换、剪辑、合成,图片素材剪裁、修补、去除水印、色彩调整等等,还有PPt课件制作以及课件的播放、控制等等――一次看似简单的课程准备就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信息化处理知识。
教研工作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掌握网络化教研即时交流工具的使用、视频录制和转播技术、电子教研文件的网络共享、传输以及下载、储存等等涉及网络教研的技术知识。
不具备这些知识技术,教育和教研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学会整合网络资源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研资源的获取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但网络资源并不一定就能直接应用于教育教研的实践。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能力对网络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整合,使之切实有效地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或教研工作。
一是要学会网络资源的取舍。比如,从网络上查找《鸿门宴》教学相关资料,随便打开一个信息窗口,动辄就是数以万字的资源,这些资源并不都是我们教学中所需要的(比如鸿门宴的白话翻译、英文名、相关人物、出处等等。这些或是教材上有,或是没有教学价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或设计思路对内容进行精简,如留下《史记》和司马迁的简介、相关典故、事件背景、相关成语诗文和一些图片、影视(电视剧)资料等。还需要对视频、图片等进行编辑和裁剪,只留下教学教研需要的部分即可。
二是学会教育教研资源的分析整合。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教学课件等方面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教师应学会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与优劣,学会根据自身具体需求和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高中语文的课堂导入方法”,从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信息数以万计――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如语言导入法是不是适合自身特长?情境导入法是不是适用于我要教学或教研的课程?故事法中的故事是否与要教学的内容相匹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网络资源可能会对教育和教研起到反面的作用。
三、学会网络共享与存储
网络环境下,教育、教研的资料共享和存储形式与传统条件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并合理应用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研技能的提升。
一是共享形式上发生的改变。过去只能用书籍、纸质文件的形式将教研成果或教学经验分享给同事,或直接向本人求取,或直接交流。而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可以方便地将资料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传到教研平台上,供大家随时、随地下载使用。比如教学《祝福》,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的预习资料不必一份份印发给学生,而是直接上传到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再通过即时交流平台通知学生即可。
一、目前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1、需要更新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
一些乡镇幼儿园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上还很肤浅,将教研活动仅仅看做是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但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幼教质量不一定会跟着提升。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我们应该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重新进行定位。
2、优秀的指导人才流失,教研活动减少
由于新的教改下,改革了人事制度,造成了乡镇优秀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某幼儿园一个学期的流失率甚至达到40%,那些原有的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基本上向各个小学流入。而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事乡镇幼儿教学的科研骨干,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极大的促进了乡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在他们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的。而这些人才的流失,势必会使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优质课、观摩课、由于缺乏人才,而减少了教研活动的时间,也降低了教研质量。
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目前乡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还仅限于上课活动、观摩教学、布置环境、画简笔画、组织教师学习幼儿舞蹈、幼儿音乐等,尽管这些活动了提升了教师的技能、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但这种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远远跟不上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无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能适应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某些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形式上过于单一,而且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所以很多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一些教师将教研活动的时间看做是聊天聚会、消磨时间,使教研活动失去了实际的价值。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
1、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重新定位
由于经济知识的全球化需要,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单单要具备弹、唱、跳、画等基本机能,还必须拥有角色才能、心理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具备丰富的教研能力,同时对开展的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
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应该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进行确定,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进行定位,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心理素质、转变角色、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2、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1)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在活动中,尽快的成长起来,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我们不妨采取“请进去、走出来”等等方法,派园内的教师多到其他的县内外幼儿园参加专题讲座,进行学习和观摩,以开阔眼界、扩宽视野。及时把学到的东西吸收和消化,转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广东地方区域特色,传授给自己的教师。同时还要定期举行讲座,邀请县内外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或教师来幼儿园讲座。同时把把遥远的专家“请进幼儿园”,播放一些专家的讲座,让园内的教师接受新鲜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
(2)搭建平台,为教师争取和创造一切科研活动的机会。积极争取县内的教研活动在园内开展,多给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评课活动,让教师的能力在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中,得到逐步的提升。乡镇幼儿园的的园领导应该发挥骨干教师的原动力,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帮助他们尽快的成长,迅速成为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中坚力量。
(3)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要结合人事改革制度和和学期考核,创设激励机制。对那些在教研活动中努力进取、成绩突出、认真负责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取得成绩,也要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并在期末考试中加分。这样培养了幼儿教师工作的责任心,调动了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在某一乡镇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行教学课件比赛,开展教学案例的分析活动,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职称的评定时,都将这些科研项目作为重要的指标参考。
3、通过组织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和内容要有实用性、有价值,形式要丰富多彩。教研活动除了教会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必备的唱、跳、弹、画等基本功外,还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对科研教学进行反思。对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深度挖掘。因为每一个教师在教研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对这些内容都具备发言权,通过研究和探讨,提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某一幼儿园采取以下的具体方法:由于开始教师对写反思性的文章十分茫然,所以我们让教师每一学期写两篇感想,待教师比较熟悉后逐步增加篇数,并把教师的反思文章张贴在宣传栏里,起到互相交流的作用。通过检查,教师必须认真地参加教研活动并写出感想,这对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较大的作用。
在2013版《江苏省义务教育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技术课程被确定为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复尝试、不断实践,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提升教研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因此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 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
通过听课、赛课、与教师交流,发现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具备了比较好的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组织教学,并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南京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六合区多名教师取得了较好成绩,可以说,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整体薄弱,体现在教学论文撰写能力不高、科研意识还较淡薄。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来,并上升为理论是教师教研能力基本体现,而六合区信息技术教师撰写论文能力、热情都不高,数量少且质量不高。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到目前为止只有5位信息技术教师有自己的市、区级个人课题,而省、市、区规划课题没有。是什么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呢?
2 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因素
思想上不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还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没办法才去写论文、做课题。
教育理论知识不够 教科研不同于技术,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撰写论文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不缺乏想法,但由于缺少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储备,不懂得进行教科研的方法,有想法不知如何入手去分析研究,缺乏深入思考。
缺乏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如何进行”“学生上课玩游戏怎么办”等,这些“问题”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而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六合区多数学校只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在学校中几乎没有机会与人合作,长此以往造成合作意识淡薄。
研究时间不足 信息技术学科是非考试科目,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随意减少或挤占课时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相当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身兼多职,网管员、资产管理员、学籍管理员、机器维护等,而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则未能摆上主要位置。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信息技术教师因学校有事请假等。总之,工作繁忙,角色众多,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无暇顾及教学研究。
3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发现问题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一系列主题培训活动,如《开展主题式单元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等。同时开展相关的科研讲座,如《如何撰写教学论文》《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他们一起疏理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研讨,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并长期跟踪指导。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开展活动,增强交流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人单势孤”,无法进行校本教研的问题,我们除了加大区级教研活动频率,还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将全区学校分为5个教研片,每片由两名区级中心组成员负责,要求每片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互听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活动结束后要有反馈总结,包括上课教师说课及反思、教师评课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优势,搭建了信息技术学科QQ群、博客群、学科主题研究网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扩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求教师写教后记,及时进行反思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在教学中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及时反思,那他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反思课堂教学,总结精彩成功之处、思考失败之处,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课后要反思,课前、课时也要反思。课前反思教学模式和策略,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后要批判性地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思考;反思不仅从自己的角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从专家引领的角度、从同行的评议中、从与家长的沟通中,甚至“超越自我”进行反思。反思后要写5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之处、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机智闪现、学生反馈意见、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学习和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反思每月整理一次,及时上传到博客群、学科研究网站上,与全区教师交流研讨。每学期还要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对自己或他人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反思。
引导教师善于总结 很多教师都是经验型的教师,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从没有考虑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时间一长,这些经验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因此,我们在日常教研活动创设一定的研究情境,如进行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等,促使教师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专题论文。这样既可以促使教师把在教学中产生的点滴体会、反思之后产生的新想法与感受及时进行总结,又可以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教师进一步思考。
摘 要: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学能力 研究
一、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要求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并非教师职业的特有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师从事服务于教书育人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这个能力体系才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或“教师核心业务能力”,并且只有这个能力体系做为一个能力整体才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能力,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不能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并不是“教师专业能力”,充其量它只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二)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板书、板画、体态语言与教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达上有时比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和版画的设计要注意遵循计划性、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使它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
二、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需要
为了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的适应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必须把着眼点转到面向全体教师的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继续教育上来,突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组织、再创造能力;二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优化组合能力;三是教具制作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四是实验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五是对学生评价的原则、方法、技巧的应用能力;六是对教育实践和改革实验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认真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提出质量要求,做到“实、细、严”,即态度从实,检查从细,管理从严,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能。
首先,增强教育法规意识,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按教学大纲教学,坚决克服教学活动中随意性。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授全内容,这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
其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用教学常规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教师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中,形成规范加特点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展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些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常规达标活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一定期限内要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写教案和教学工作总结、讲课、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复习考试、评卷、教研等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成功经验.
再次,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对教师教的基本环节的监控与指导,重点在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在备课监控中,应加强集体备课,落实“三级备课制”和“备课三级检查制”,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写出总体、单元、课时三种教学计划,由备课组、学年组、教务处三级检查教案。在此,应指导教师完善备课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在上课监控中,应加强教学综合评价,实行联合听课评课制(也称教学诊断)。在此,应指导教师落实上课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教学目的明确;二是教学内容正确;三是教学方法恰当,创造性贯彻教学原则;四是教学结构紧凑,组织严密;五是教学基本功扎实全面;六是教学效果好。为了有效地对备课、上课两个基本环节进行监控,通常还采用说课、上课与评课跟踪制,既有对教师备课的检查与指导,也有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与反馈,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1).
中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线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教研部门往往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创新实验设计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实验技能比赛,以提升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下面以一道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比赛试题为例,探究如何提升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 生物学实验试题与方案分析
1.1 试题展示
试题内容:请在20 min内,根据所给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后,将观察结果呈现给评委确认,再根据实验结果判断A和B两种植物所属的植物生态类型即阴生植物、阳生植物和耐阴性植物,并表述结果及其分析过程。
1.2 试题分析
该试题考查的是通过植物叶的组织结构特点来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 写出实验方案设计;② 准确完成实验操作过程;③ 表述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2.1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1:通过徒手切片法完成植物叶片A和B的临时装片制作,再通过显微镜观察A和B两种叶片的组织结构,根据叶的结构特征如表皮组织及叶肉组织的分化程度、叶的外部结构特点,判断出植物A和B的生态类型。
实验方案设计2:通过双刀片法完成切片,其他同方案1。
1.2.2 实验操作步骤
方案1:① 将马铃薯块茎切成长方体小块,以此作为支持物。把A和B叶片切成小的长方形,夹在马铃薯小块的切缝中。② 左手捏紧夹着叶片的支持物,右手拿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伸,可重复多次切取薄片。③ 用毛笔把切下的薄片轻轻刷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④ 用毛笔挑选厚薄适中的薄片,放在已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A和B。⑤ 在显微镜下找到清晰的视野,观察叶的结构。
方案2:① 将A或B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指压住叶片。② 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双刃刀片,沿和主脉垂直的方向切割材料。③ 每切一次后将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沾水一次,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培养皿中。实验操作步骤④、⑤同方案1。
1.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① A叶片的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且层数多、较海绵组织厚度大,外部形态特征中叶片较厚、表皮有角质膜和毛被等附属物,A植物为阳生植物。
② B叶片的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组织内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少,外部形态特征中叶片较薄、表皮光滑无角质膜和毛被等附属物,B植物为阴生植物。
2 对生物实验命题立意、特点及操作预期的思考
2.1 试题命题的立意
试题的考点在于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制作、叶的横切结构显微观察、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旨在考核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验的手段和方法是教师们较熟悉的部分,但知识的迁移是难点,如叶片的哪些结构特征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需要教师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解答。考点的设置让教师既熟悉又陌生,这恰恰是试题设计的精妙所在。通过此类活动,推动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以促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试题本身的特点
本题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大赛的考题,其实验设计思想源于苏科版《生物学》教材中“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探究活动内容,实验目的是通过植物叶的组织结构特点判断植物的生态类型。
试题涉及的实验内容都是教师所熟悉的。但如何把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与其所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以对植物的生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有一定难度。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立足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注重专业知识与实验能力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2.3 试题的预期与实测
本试题偏重于实验技能的考查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道知识迁移性很强的开放性试题。根据试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教师需要审题、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由于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叶片,如何有序精准地完成实验操作,这要求参赛者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此外,如何克服心理紧张等临场因素对参赛者的挑战更大。
实验的预测是大多数参赛者能够较准确地完成的实验操作,但准确判断结果会有些难度。实际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都给出了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但选择方案2的选手很少;虽然部分选手在实验的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实验结果错误或结果分析不正确,但大多数选手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试题。
3 认识和解读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实验技能比赛试题既立足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又注重知识的应用,思维迁移跨度大,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大部分参赛教师基本操作规范且符合要求,但也有选手出现了各种错误的实验操作。现将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3.1 实验操作动作的完成不够准确
在切片时,为了获取薄片要求选手使用臂力连续向自己身体方向水平斜向拉伸,且拉伸过程中使用的是臂力而不是腕力,而很多参赛教师操作中依靠的是腕力。还有的参赛教师实验操作动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横切,导致切取的薄片中不含主脉的维管束结构,影响实验结果。
3.2 实验操作的步骤还不够规范
在使用双刀片法切取薄片时,有的参赛教师连续横切,选不出足够薄的切片。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按照规范步骤来操作,即每切一次材料后,刀片放入培养皿内沾水一次,这导致所切取的材料越来越厚。还有的参赛教师显微镜的使用不规范,观察不到清晰的视野,导致实验结果失败。
3.3 实验操作的步骤不够熟练,缺乏实验操作的基本经验
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为了区分两种实验材料,有经验的参赛教师会提前在装片或实验用具上做好标记A或B。然而有的参赛教师就忽略了这一步骤,制作的装片A、B混淆,影响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的参赛教师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切取薄片材料时用力不均,导致叶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得到的叶横切面因缺失部分表皮组织或海绵组织而结构不完整,影响显微观察。
4 探究培养和提升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策略及措施
通过比赛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验教学能力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深入的空间,开展和加强中学生物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中学生物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实验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
4.1 正视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转变角色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担任教授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往往忽略了教师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和指导性作用不容质疑,但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4.2 重视预实验,加强综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
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仅仅关注理论上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自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反思。特别是在实验教学前,需要进行预实验。教师通过预实验,对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研讨,以澄清实验过程中似是而非的实验现象、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预实验也会大大提升中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是一种实验技能综合性和拓展性的培训,其根本措施是围绕中学生物教师的学习需要,开展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培训。例如,以培养教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能力为主的探索实验培训,针对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主的操作竞赛培训等。
1.综合性评语:教师结合孩子在本月中身体、认知、情感、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所进行的全面性评价。撰写此类评语时要求全面、客观,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体现孩子纵向发展水平。
举例:十月份乐乐各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绘画方面进步很大,现在构图大胆了,涂色也比以前仔细了。上星期我们画了长颈鹿,乐乐画得非常好,画面上是长颈鹿吃树叶的场景,形态栩栩如生,老师把乐乐的图画贴在外面了,可以请爸爸妈妈来看一下:上课比较专注,但是举手发言还不够积极;睡觉一直都很不错,一般20分钟就能进入睡眠状态了:吃饭还是有些挑食,蔬菜不是太爱吃,特别是青菜,但能在老师的要求下吃一点。建议妈妈在家也要经常督促乐乐多吃些蔬菜,当乐乐表示不爱吃时,妈妈可以用点小策略,比如和乐乐竞赛,或者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乐乐尝试着吃一些,慢慢地乐乐就会有进步的。
2.重点评语:教师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的评价。撰写此类评语之前,教师必须大量收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该方面的发展信息,然后撰写有针对性的评语。
举例:欢欢在这个月进步可大了,上课会动脑筋,还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几次都被老师表扬呢,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要继续保持哦!如果能把上课时和旁边小朋友说悄悄话的小缺点也改正了,那欢欢就更棒了。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的,妈妈也别忘了在家表扬一下欢欢的进步哦!
3.案例描述性评语:教师详细描述孩子的某一个生活、学习片段,透过这个片段来反映孩子的个性化特点。撰写这类评语时教师需注意所选的片段要有典型性。
举例:有个小朋友的记号笔不见了,他觉得是豪豪拿去了,豪豪辩解说:“我没有拿,这个记号笔是我的,我的记号笔有记号。”原来豪豪怕搞错,自己在记号笔上画了一条线,但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说:“我的记号笔也有这样的记号。”豪豪想了想说:“你看看你的箩筐里有没有。”那个小朋友就去看了,结果真的在箩筐里找到了自己的记号笔。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老师觉得豪豪长大了。与同伴有了矛盾时会自己解决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哭着到老师这里来告状。大班小朋友快要进入小学。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学会自己解决非常重要,所以妈妈如果发现豪豪与同伴发生矛盾,也要多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商量解决。
4.图文并茂式评语:这里的图指的是照片,教师针对照片上的内容做评价,反映孩子的个性化表现。
举例:(图为孩子搭积木的场景)丁丁非常喜欢搭积木,而且他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喜欢搭的是飞机。丁丁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是很不错的,他现在搭出来的东西融合了搭高、接长、穿插等技能,有很强的立体造型能力,总是能给老师带来很多惊喜。这样的技能对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很有帮助,所以希望妈妈在家中也要多关注丁丁的此项活动,观察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搭积木的技巧,并鼓励他搭出观察过的物体,以帮助他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搭积木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中来。瞧,他正认真地搭呢,不知这次搭的会是什么。
5.表格式评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重点设计一张表格,对表格上的内容予以评价,并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举例:孩子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孩子的表现吧。
6.孩子自我评价式评语:教师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目中的自己。教师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适当的提醒和补充,使评语更细致和到位
举例:我这个月表现有进步,会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了,以前我讲故事时会很害怕,但我现在已经不怕了。我觉得给大家讲故事就应该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听得到,所以我的声音也变响亮了,小朋友都说我讲得好。我下次还要讲《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给小朋友听。
7.同伴评价式评语:教师让同伴间相互评价,
举例:妞妞太爱哭了,一点点小事也要哭,上次其他小朋友不小心弄破了她的图书,她就哭了很长时间。老师说过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能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哭,所以我希望她下个月能改正。
8.家长参与式评语:家长参与对孩子的评价,同一内容,家长和教师各反馈孩子在家和在同的表现、这种评价能很好地反映出孩子在同和在家表现是否一致,在比较之后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和对策,最终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孩子进步的目的。
举例: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所以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吧。
评价内容l:整理物品
教师评价(在园):能自己独立整理箩筐,并长时间地保持箩筐的整洁。
家长评价(在家):不会主动地整理自己的玩具,但能在我的要求下去整理。
评价内容2:折叠被子
教师评价(在园):起床后能自觉折叠被子,但不是特别整齐。
家长评价(在家):能自己折叠被子,但有时候会偷懒,要我帮助她折。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授课教师做好实验关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规范化操作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操作应一丝不苟地按操作规范去做,示范时让学生注意观察、领悟、模仿。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外,增加一些基本操作训练是必要的,在训练中发现错误,教师可再次予以纠正,否则,任其“习惯成自然”就很难纠正了。
教师必须提前试做实验,避免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可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演示实验探讨与改进。如对甲烷制取采用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中加入适量氧化铁,并用座式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甲烷气体产生平稳,燃烧火焰达2cm以上;对胶体的丁达尔实验自制了特殊的暗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可观度。
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改进实验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但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操作中,有的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操作麻烦、复杂,有的药品短缺,需要从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上加以改进。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几个实验只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方法,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精心改进实验,在比较中探索改进实验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化学实验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验工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有意识地将其引导到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加一些实验在技巧上的难度,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能力;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岗位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且自2009年以来连续6年担任《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其中有两年自己也参加了教师组的比赛,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充分体会到专业知识、团队精神、临场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历次指导技能大赛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阐述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愿意上实训课程,所以,专业理论课程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程的比例。原因是,有的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更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极高,它最能反映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动态。大赛项目的内容范围广、难度大,超出了正常的教学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江苏省或全国《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中,有许多内容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比如理论考试中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误差的知识,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正常测量课程中介绍得非常简单,而在比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求我们指导教师紧扣比赛的大纲和规则搜集资料,不断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比赛成绩往往也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校学生技能大赛其实也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较量。要想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自身就要掌握娴熟的技能操作,而不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要带领学生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这一点我们学校就有好的做法,把专业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各项评比的优选条件,这对教师是个促动。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得到提升。经过多次的校、县、市、省技能大赛的锻炼,学校成长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和金牌教练,这些榜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沙龙中推广成功教学经验和成果,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充实教师的教学资源,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衡量技能大赛的水平,是岗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例如,近几年工程测量大赛中最终评价成绩和名次,是保证精度的要求下比时间,时间越短者排名靠前,这样评价学生的综合实力。有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这样比,因为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没有必要这么精准,速度也没有必要这么快。我认为,大赛比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比学生的一种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过程的积累。这就促使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发生根本转变,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
另外,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都可以提前察看现场。各学校在建实习室时,也模拟技能大赛的情境,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赛前的实践实训指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生动的教学案例、视频、动画等,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行业企业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加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横向联系,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进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近几年的工程测量竞赛项目是团队赛,考核内容全面。特别是全站仪的考核,量大、面广,每个环节之间又是关联的,包括导线测量、导线计算、坐标放样、坐标测量,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注重团队合作、安全操作、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每个考核环节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和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岗位职业活动流程,评分标准符合职业标准规范。技能大赛为教师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边做边研究,把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来要求和训练,这样可以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纵观近几年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参赛、团体项目和校内教师与校外技能培训师的双重指导逐年增多。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领域对职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要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团队的合作,岗位任务就难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能让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不管是参赛方案的制定,还是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本人连续几年带技能大赛,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的优势和盲点、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都了如指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在训练或赛前有针对性辅导。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不是很多;而技能大赛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协作,默契配合完成比赛项目。这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提升。师生的和谐相处,直接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的研究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就包括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这是企业特别关注的。
四、改变教师的育人理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赛是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的最好平台,他们能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娴熟、高超的技艺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力。这一切都会让教师产生观念上的转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技能大赛让有才华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于教师也是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契机。《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在室外进行,场外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观摩。在观摩其他代表队的比赛情况和为自己的代表队加油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大赛的氛围会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审视自己的工作,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等职业情感,会因大赛的激励而勃发。技能大赛是一个精细活,要求指导老师知识要全面,技能要扎实,心细、周到、临场应变能力强等。技能大赛结束后的反思总结,更能使教师坚信经过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会获得更好发展,从而会振奋精神,更加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并在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收获职业的幸福,增强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蒋红枫.论技能大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2]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22).
[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
教论坛,2011(1).